镀金黄铜价格_金华铜镀金价格多少
1.描写徽派建筑唯美句子
2.带金字旁的字有哪些
3.中华老字号是什么?
描写徽派建筑唯美句子
关于描写徽派建筑的句子
徽派建筑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客人们被迎进一幢淡青色的别墅。在他们面前展现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元首曾经居住过的房间——舒适恬人的卧室,富丽堂皇的起居室和气魄很大的会客室。水曲柳制成的拼花地板,铺着大幅的红色暗花地毯,墙上镶嵌着工艺精致的护墙板。穿过房间,有一条晶莹透明的暖廊,凭窗眺望,绚丽多姿的园地景色像油画一般映入眼帘……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等等,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徽派建筑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
徽派建筑它在总体布局上,一般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
徽派建筑在造型、空间结构和空间利用上,讲究造型丰富,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
这个院子的建筑可以说是有些近于“京式”的——一共有北房五间,南屋三间,厨房紧挨近大门。在厨房外面还有一口水井,一笼青翠欲滴的竹子就长在水井的旁边。此外,院子里还有一根梧桐树、一根柳树、两根苹果树、一根桃树和两根梨树。如果说这个院子有缺陷,那就要算篱笆歪斜破烂这一点了。它的有些缺口甚至还可以钻进一个人来,而外面又是一大片的菜园。幸亏这是在解放以后,如果在以前,这完全是不可一日安居的。
走近一看,五亭桥的桥身是由巨大的石头砌成的,成一个“工”字形,桥下有十五个桥洞。据说,每当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时,每个桥洞里都倒映一个月影,形成“每洞含一月”的天下奇观。桥的中间是一座大亭子,大亭子的四个角连了一座造型相似的小亭子,这座桥也因此而得名——五亭桥。五座亭子既是隔开的,又是相连的。再看看亭顶,金碧辉煌的琉璃瓦,绿色的檐上雕着各种各样的精美的花纹。五座亭子各有四个翘角,每个翘角上都系着一只铜制的风铃;一阵风吹过,风铃发出“叮叮、叮叮”悦耳的铃声。每个亭子的四周都是用四根大红柱子支撑着。这一切把五亭桥打扮得分外华丽。如果人们把瘦西湖比作是一位窈窕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束在淑女腰间的镶有五颗宝石的彩带了。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其实徽派建筑并非指安徽的建筑,指的是主要流行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的徽州地区一府六县及淳安、建德等地的建筑,包括浙西的婺州、衢州及泛徽州地区的江西浮梁、德兴等地。
历史上的徽派建筑最初多由婺州(今浙江金华),主要由浙江的东阳工匠参与建造的。
墙上画着淡蓝色小方块的彩色图案,围着镀金的、华丽的框子,角上刻着精致的花果,有肥胖的小爱神在上面自如飞翔。天花板上绘着金碧辉煌的藻井,围护着中间的一丛明灯——在闪光的棱柱和镀金泥灰卷叶之间点缀着好些电灯泡。地板打蜡、擦亮、发出微红的光来,四周都装着镜子——高大、明洁、车边的镜子——相互辉映,映出了不知多少人影、面容和灯架来。餐桌本身并不怎么出色,可是台布上印着饭店的名称,银器上刻着特芬纳的牌号,瓷器上有哈弗兰的厂名,小红灯罩下灯光照耀着这样的器物,以及客人的衣服上、脸庞上反映出的墙壁的色泽,使餐桌显得仿佛很夺目。
沿着小马路向北,就来到了教学楼。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三层红楼。它是"U"字型,其优点是造型美观、大方,每间教室都能最大限度地采光——设计师们真是独具匠心哪!从东门进入楼门厅,迎面是一个“文明礼貌镜”,镜面平整光滑。它是一位严格的检查员,随时提醒着同学们注意仪表美。穿过宽敞整洁的楼道,步入教室,可以看到雪白墙壁上张贴着同学精心布置的“学习专栏”;前方
这书房显得这样超凡的安静。空气是平均的,温温的。炉火也缓缓地飘着红色的光。墙壁是白的,白的纸上又印着一些银色图案画,两个书架也是白色的,那上面又非常美观地闪着许多金字的书。并且书架的上面排着一盆天冬草,草已经长得有三尺多长,像香藤似的垂了下来,绿色的小叶子便隐隐地把一些书掩盖着。在精致的写字台上,放着几本英文书,一个大理石的墨水盒,一个小小玲珑的月份牌,和一张《希望》镶在一个银灰色的铜框里。这些装饰和情调,是分明地显出这书房中的主人对于一切趣味都是非常之高的……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徽派建筑所共有的灰瓦白墙和高大的门楼,门楼墙壁有精致的雕花,屋顶的雕花更为精致美丽,整个建筑里有一套贯通的水系,再加上绿树成阴、群山呼应,让你有种置身仙境感。
古典、开朗两相宜,尖塔形斜顶,抹灰木架与柱式装饰,自然建筑材料与攀附其上的藤蔓相映成趣,经典而不落时尚。
那幢涂抹着浓浓奶白色的哥特式建筑,尖利地突兀破云。一砖一石,古老的洪钟,虔诚的神乐,划破天空的白鸽,遨游。
古色古香的活动楼、明亮宽敞的宿舍楼、小巧精致的食堂等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与幽静的白玉兰林、银杏林和香樟林,碧波荡漾的新浏河老浏河,组成了引人入胜的秀丽景色。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带金字旁的字有哪些
带金字旁的字有:错、钱、铭、铜、钦、锣、铺、钢、钩、钉、铅、镜、钟、铁、锦、银、镀、针、锅、钻、锋、铝、铃、销、钧、铲、锢、锄、锨、锭、锯、钥、钓、钳、镐、链、锲、锤、镊、锰、镇、镖、锐、镰、铮、钝、铿、铆、锵、锹、键、铛、锁、镶、锡、铄、锻、铠、钵、铸、镏、钮、铎。
扩展资料
钅[釒]作偏旁,称“金字旁”,很多简体是从草书中演变而来。比如讠[訁]、饣[飠]、纟[糹]、钅[釒],在草书中就有写作今天的“钅”旁这种形式,所以现在带“釒”字旁的字就都用简体“钅”来表示了。
汉字解释
一、锈
拼音:xiù
含义:
1、铜、铁等金属表面由于氧化而形成的物质。
2、生锈:刀刃都~了。锁~住了,开不开。
3、指锈病:查~灭~。
组词:生锈?锈蚀?铁锈?锈病?水锈?茶锈?铜锈?刮锈?锈然?锈菌 等。
二、锁
拼音:suǒ
含义:
1、安在门窗、器物等的开合处或连接处,使人不能随便打开的金属器具,要用钥匙、密码、磁卡等才能打开。
2、用锁把门窗、器物等的开合处关住或拴住:~门。把箱子~上。双眉深~。愁眉~眼。
3、形状像锁的东西:石~。
4、锁链:枷~。
5、缝纫方法,用于衣物边缘或扣眼儿上,针脚很密,线斜交或钩连:~边。~眼儿。
6、姓。
组词:锁链?封锁?枷锁?石锁?反锁?锁匙?暗锁?连锁?锁骨?闭锁 等。
三、锤
拼音:chuí
含义:
1、古代兵器,柄的上头有一个金属圆球。
2、像锤的东西:秤~。
3、锤子:铁~。钉~。
4、用锤子敲打:千~百炼。
5、姓。
组词:纺锤?锤炼?秤锤?气锤?钉锤?锻锤?铜锤?汽锤?锤子?钳锤
四、镀
拼音:dù
含义:
用电解或其他 化学方法,使 一种金属均匀地附着在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薄层: 电~。 ~银。
组词:镀金?电镀?镀镍?镀铬?镀锌?镀泥?镀钛?镀层?镀烙?镀银
五、锋
拼音:fēng
含义:
1、刀 剑等兵器的锐利部分:刀~。枪~。
2、带头在前列的人:先~。前~。
3、比喻说话或文章的锋芒:谈~。笔~。
4、气象学名词。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接触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 为锋线。有时将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组词:笔锋?刀锋?锋利?暖锋?交锋?冷锋?边锋?锋线?先锋?词锋
中华老字号是什么?
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1]?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约有老字号1万多家,分布在餐饮、零售、食品、酿造、医药、居民服务等众多行业,在满足消费需求、丰富人民生活、倡导诚信经营、延伸服务内涵、传承和展现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人民、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当中具有深远影响。?[1]?
老字号所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经营理念,具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老字号承载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新时期开展诚信兴商、弘扬商业文明的核心内涵和宝贵财富。
中华老字号
请点击输入描述
在这些闻名遐迩的老店中,有始于清朝康熙年间提供中医秘方秘药的同仁堂,有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的“中国布鞋第一家”内联升, 以工艺品而闻名华夏的天津乔香阁。有1870年应京城达官贵人穿戴讲究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瑞蚨祥绸布店,有明朝中期开业以制作美味酱菜而闻名的六必居,这些老字号是中华悠久历史的一部分,在这里您经历的是传统,体验的是百年不变的服务。
老字号
请点击输入描述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使全聚德成为北京的象征。而京城民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等,生动地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
过去老北京人谝富有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里说的“脚踩内联升”,是说能穿上内联升做的鞋,是对身份的一种炫耀。
认定范围
编辑
百货、中药、餐饮、服装、调味品、酒、茶叶、烘焙食品、肉制品、民间工艺品和其他商业、服务行业。 有名的像:全聚德、狗不理、内联升等等。目前全国各行业共有老字号商家约一万多家,到今天仍在经营的却不到千家。
相关方案
编辑
2018年12月,天津出台《天津市振兴老字号工作方案(2018—2020年)》,以期进一步发挥老字号在历史、文化、创业和市场积淀等方面优势,加快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焕发活力。
著名老字号
编辑
北京老字号
请点击输入描述
万隆腌腊店
创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店面朝南,呈扇形,坐落于清河坊四拐角,创办人陈、张两氏,原籍宁波,以经营“金华火腿”、“家乡南肉”、“高庄风肉”自制咸肉而出名,兼营咸鲞、火腿等。万隆以重信誉、重质量,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著称。1962年改为杭州腌腊商店,改革开放后恢复原名。
邵芝岩笔庄
创建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慈溪人邵芝严在杭开了一家名为“粲花宝”的笔店,后以店主名为店名,店址在官巷口附近,自设制笔墨工场,制作的毛笔以“尖、齐、园、健”四绝为特色,深得历代艺苑儒林称著,清时列为贡品。为杭州富有书卷气息和专业特色的百年老店。笔庄精制的芝兰图牌毛笔以书写挥洒自如、得心应手而多次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笔庄自产自销的毛禾笔主要有羊毫、狼毫、紫毫和兼毫四大类。此外,还供应各种名贵和实用的砚台、宣纸、徽墨、笔架等文房四宝。1956年公私合营,邵芝岩与石爱文笔庄合并,后又并入隆泰昌文具店。改革开放后邵芝岩笔庄重新恢复。
胡庆余堂(杭州)
“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办,前为南宋惠民和济药局所设的熟药局,创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两年后设胶厂在涌金门,光绪四年(1878)年在大井巷店屋落成后正式开业。它是我国全面配制中成药,规模较大,创设较早的著名国药店,与北京同仁堂齐名,有“江南药王”之誉。药店广聘江南名医,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造出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四百多种,著有专书《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传世。正式生产销售的成药有补益心肾,脾胃泄泻,饮食气滞,痰火咳嗽,诸风伤寒,诸火暑湿,妇科、儿科、眼科、外科,杜煎诸胶,秘制诸膏、各种花露和香油药酒等十四大类。到今仍继承祖传验方和传统制药技术,保留了大批的传统名牌产品,如南宋宣永药典中的“牛黄清心丸”、“十全大补丸”,元代名药“补中益气丸”、“石斛夜光丸”及清代名药“安宫牛黄丸”、“人参再造丸”、“六神丸”与药店祖传“辟瘟丹”等。该店标榜“济世”,“善举”,大厅里悬挂“戒欺”匾,以示诚信。胡雪岩故世后,胡庆余堂曾数次易主,但店名仍冠以“胡”字,盖“胡庆余堂”之卓著信誉声名远扬。1958年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与叶德堂国药号合并,改为胡庆余堂制药厂,1980年重新恢复胡庆余堂门市部。
老字号
请点击输入描述
张小泉剪刀
明崇祯年间,安徽黔县人张小泉率子张近高来杭州大井巷生产祖传剪刀。由于采用浙江龙
老字号
请点击输入描述
泉的好钢作原料,又经过精心制作,打出来的剪子锋快耐用,与众不同。取牌名张大隆剪刀,清康熙二年,改名“张小泉”剪刀。张小泉去世后,其子张近高继承父业,为保护本身利益,在“张小泉”名字下加上“近记”两字,视为正宗。乾隆年间,张小泉近记剪刀已列为贡品。清宣统三年,张小泉以“海云浴日”注册。至解放前夕,张小泉剪刀店濒于停业,1956年张小泉等32家剪刀店实行公私合营,建成张小泉近记剪刀总厂。1958年6月,改名张小泉近记剪刀厂。张小泉剪刀以选料讲究,镶钢均匀,磨工精细,锋利异常,式样精美,经久耐用而著称,名扬海内外。
边福茂鞋店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开设于杭州长庆巷五老巷口。创建人边春豪,诸暨人,擅长制鞋手艺,其子边启昌随父习艺,善于理财,后继承父业。宣统三年(1911)迁太平坊(中山中路)营业。边福茂制鞋选料认真,注重质量,造型轻巧,帮面挺括。民国十年(1921年)在羊坝头设分店,经营皮鞋,1932年在上海设分店?[2]?。杭州俗称“头顶天,脚踏边”,指的是“天章”的帽子,“边福茂”的鞋子。解放后,、、等党和国家***及梅兰芳、盖叫天等艺苑名流,均曾在该店定制布鞋。随着时代的变迁,皮鞋等已代替布鞋成为主流,边福茂除经营具有传统特色的布鞋外,还经营其它鞋类。
都锦生丝织厂
老字号
请点击输入描述
创始人都锦生于民国11年(1922年5月)建都锦生丝织厂,次年在湖滨设门市部。他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喜爱自然风光,精于丝织工艺,自已设计的织绵产品花色多样,层次分明,美观耐看。1926年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都锦生出品的丝绸风景毯、五彩画壁挂获得金奖。解放后,都锦生产品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主要产品分为工艺织锦品,包括织锦台毯、靠垫、窗帘等,风景织物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有100多外品种,1000多种花样,其产品在国外屡屡得奖,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广合顺鞋料店
“广合顺”创设于民国初年,创始人任文华,因其是做双层皮纸手工业作坊出生,对皮料有丰富的经验。当时各大鞋店如美华、美利等店主,鉴于皮业兴旺,大有可为,因此集资与任文华合股,由任文华负责。牌号初名“任文记”设在西牌楼灰团巷内,专营红皮业务,后迁至保佑桥弄,更名为“广合顺皮革鞋料号”。此后随其它几家老店被挤垮停业,广合顺成为当时杭市皮革鞋料业的魁首。
景阳观
店主沈达清,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杭州荐桥街(今清泰街)佑圣观路开设前店后坊的景阳观酱菜店。精制各种酱菜、腐乳,自产自销,以“质量取胜,品种益众”的经营之道被誉为全国著名四大酱菜店(北京六必居、扬州三和三美、济南玉堂)之一,民国时期,虽数易店主,仍继承发扬传统经营,产品久销不衰。
孔凤春
创建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创办人孔传之、孔传洪、孔传福兄弟三人,原籍萧山。孔凤春粉店地处中山中路交叉路口的“四拐角”,初时生产经营鹅蛋粉、生发油、雪花膏等十余种化妆品,积累资金后,开办孔凤春香粉号,前店后场,是我国化妆品生产业的最早厂家。它以用料精细,质地优良而久负盛名。传说清代时该厂出产的鹅蛋粉已列为贡品,20世纪20、30年代,是该店的黄金时期,清河坊位于城隍山下,每逢香汛季节,大批香客都会去孔凤春店买化妆品,尤以精制纸盒包装的鹅蛋粉最受香客的欢迎,而用完后纸盒留香不去。孔凤春之“春”字,还寓意讨“春香”的吉利。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为孔凤春化妆品厂。
老字号月饼
请点击输入描述
宓大昌
清同治八年(1869)开设于清河坊,前店后坊,创办人宓庄晓,慈溪人,原系刨烟工人,经营自制旱烟,经销各地名产烟丝、水烟、潮烟、鼻烟等。宓大昌制作的旱烟质优价廉,薄利多销,取信于众,远销新疆、云南和东北各省。民国27年(1938)在嵊县、绍兴设分店,1947年改组为有限股份公司。续聘王亚亭为总经理,除门市面上销售外,还从事批发,邮购业务。1956年,实行公私合并,1962年改名庆丰旱烟店(厂)。随着旱烟被卷烟取代,1980年1月商店停产转业。
素春斋
老字号首饰
请点击输入描述
民国八年(1919)开设,原店址在今延安路教仁街口,聘原素春斋厨师——无锡人施逸庭为经理。烹制以鲜嫩、清淡、略甜、爽滑见长的无锡、扬州风味素菜。在苏、锡风味的基础上又融入杭菜特色,形成了独有的烹调特色,尤其“以素托素”的素鹅、素鱼、素翅等,形象逼真,精于调色,香味诱人,鲜嫩软糯。解放后,素春斋保持原有的经营特色,继承传统烹调技艺,新创多种素食品种。
王润兴
王润兴为本邦饭店之首,约创办于19世纪40年代,原开设于城站,在20世纪30年代迁到清河坊,以经营“门板饭”而闻名。他临门摆上长条桌和长板凳,以劳动者居多,供应猪头冻肉,咸菜豆腐之类的大众菜。楼上供应杭菜,尤以鱼头豆腐和盐件儿成为名菜。清末,在杭城普通饭店中王润兴最有声望。初,改名向前点心店,1984年恢复原名。
翁隆盛茶号
创设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创办人翁耀庭,原籍海宁,店址初设杭州梅东高桥。太平天国之后,翁氏为发展业务,将店址迁至当时的商业闹区清河坊,又扩建五层洋房,门楣上装饰“狮球”,注册商标,气派焕然一新,以百年老店、货真价实以招顾客。翁隆盛茶号的名声之所以历久不衰。驰名中外,其主要经营特色是:所制的龙井茶品质优良,自称采购认真,选而复选。专供“三前摘翠”的富春茶,精工焙制,色、香、味俱全,以此脍炙人口。龙井极品狮峰茶,曾获巴拿马博览会奖状。1937年抗战军兴,杭州沦陷,各大茶号相继歇业,龙井茶产地人穷地瘦茶园荒。1953年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后,清河坊的零售门市部撤销,而把湖滨同大元茶号改为翁隆盛茶号,后又易名狮峰茶叶店。
亨达利
杭州“亨达利”钟表店为宁波人孙梅堂于民国三年(1914)在杭州城站开设,原是上海“茂华利”、“亨达利”两家钟表店的分店。1929年迁至羊坝头三层洋楼二楼临街,正式取名杭州亨达利钟表店。窗口设有特制的双面大时钟和霓虹灯广告。1932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享达利上海总店濒临危境,为清偿债务,只得改组出盘,杭州亨达利分店原经理娄仙林接盘。亨达利钟表店的经营特色是重服务,讲质量,销修并重。商店所售钟表质量过硬,信誉卓著,深得顾客信赖。1956年全行业进入公私合营,成立钟表总店,并于1957年开始在亨达利钟表店试制钟表,1966年改为利民钟表店,1979年恢复原名。
老字号酒
请点击输入描述
叶种德堂
创始人慈溪人叶普山,素精医理,自清政府刑部离职后,在杭行医。清嘉庆十三年(1808),在望仙桥直街,开设叶德堂国药号,是杭州自制丸、散、膏、丹,开设最早,规模最大,闻名浙、赣、闽、皖诸省的一家国药店。民国25年迁清河坊新址,营业兴盛,成为当时杭州药业六大家之一。该堂进料严格,炮制精心,其所制丸、散、膏、丹和虎、鹿、龟、驴胶等高档补品名扬海内外,畅销全国。1956年公私合营,1958年并入胡庆余堂。
颐香斋
创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创始人葛景山,苏州人,青年时在苏州一家南货店学手艺,后辗转来杭谋生,在清泰街义井巷口摆摊,现做现卖定胜糕。后经一位李姓老主顾的帮助,将义井巷口的一开间门面转让给葛氏开店,取名颐香斋。开店时,前店后坊。传统糕点有条头糕、方糕、绿豆糕、麻酥糕、椒桃片、小清沙与苏式月饼等。糕点配方注重“三重”,重色,色深不焦,香味浓郁;重油,油而不腻,入品酥松;重糖,甜味适品,绵软柔糯,其中潮糕和月饼最负盛名。1937年12月杭州沦陷,颐香斋遭受地痞恶棍和日军的抢劫,损失惨重。1951年,葛氏因无力经营,将颐香斋盘给上海同业许炳华。期间,企业改名为“东风”,1980年才恢复老字号。
老凤祥
请点击输入描述
张同泰
原“张同泰国药号”创始人张梅,浙江慈溪县马经村人,初在杭州新官桥河下开设茂昌药号。清嘉庆十年(1805),张梅在杭州同春坊盘进“沈国泰国药店”,改名“张同泰国药号”,经营道地药材,丸散膏丹,各种花露,参银耳等,是早先杭城药业零售店中的三大家(张同泰、胡庆余堂、方回春)之一。民国元年,药店经大规模翻建后,新屋落成,重建石墙门,上刻“万象”商标。“张同泰”镀金大字熠熠生辉,大门两旁悬挂“张同泰道地药材”铜牌,自制传统成药360余种。期间,张同泰铺面雕花匾额碑刻,悉被砸毁,改名春光药店,1988年恢复“张同泰药店”原名。
张允升
老字号商业文化展
请点击输入描述
张允升百货商店于清乾隆年间设于杭州清河坊四拐角,原名张允升线帽百货店,是杭城最早开设的百货商店。店主孙仲舒,绍兴人。商店设有制线、制帽两个工场,前店后场,自制的丝线,选料讲究,制作精细,曾获西湖博览会奖。所设的帽子以未制男式西瓜帽,女式乌绒帽,满头套而闻名于市。的经营的货源主要来自上海,还和上海厂商挂钩,实行厂店联合,经销无敌牌牙粉、牙膏、蝶霜和花露水和福桃牌木纱团、天津羝羊牌毛线,委托该店为浙江省总经理处。为招来顾客,商店每年必举行一、二次减价展销,止抗战前,已成为当时杭州百货行业中人数最多,营业额最大的杭州第一大百货商店。
朱养心膏药店
朱养心膏药店开创于明万历(1573-1620)年间,距今约有400年历史,创始人朱养心,名志七,浙江余姚人,后迁徒来杭,在后期的医药实践中,朱氏形成了以膏、丹为主的外治法为特色,并亲自创建了精制膏丹的药室,几近“手到疾愈”的水平。自制眼药,闻名于世。晚清时许多曾受惠“朱养心”的病家出于感激之情,集资在大井巷内重建朱养心药店,后一度迁址,1982年,朱养心药室改建为朱养心药厂。1984年迁回大井巷原址,朱氏的传统产品有万灵五香膏,阿魏狗皮膏,碧玉膏,珍珠八宝眼药等,到今仍深受海内外同胞的青睐。
认定规范
编辑
一、申请对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