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和美国油价-利比亚产油量
1.关于利比亚现在的局势的几个问题和尼日利亚在此问题上的利益
2.油价是否还要上涨
3.利比亚局势
4.2011年利比亚骚乱的骚乱持续
5.影响原油价格走势的是什么因素?
关于利比亚现在的局势的几个问题和尼日利亚在此问题上的利益
下列文章来源于网络,抱歉我不记得作者是谁了……注意中的部分
因此,笔者认为,西方国家打击利比亚最深层次的意图,还是为了争夺利比亚的石油资源和借机占据利比亚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
利比亚目前是非洲第二大产油国、是世界第十二大产油国。利比亚于1955年颁布国家石油法,并开始石油勘探与开发。1959年发现第一批油田,两年后开始出口原油。利比亚原油含硫量低,质量较好。据美国《油气杂志》2005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利比亚已探明石油总储量达390亿桶;而在最新的统计中,其已探明石油总储量升至430亿桶。其中,储量超过10亿桶的油田有12个,储量在5—10亿桶的油田有2 个。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评论》(2007)显示,截至2006年底,利比亚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415亿桶(折合56.81亿吨),居非洲第一,世界第九。
此外,根据权威预测,利比亚未探明石油储量和可勘探潜力巨大,甚至有可能超过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而其目前已开采的石油区块仅占石油总区块的25%。如此巨大的石油资源,怎能不令西方强国垂涎?更何况,当前利比亚石油日产量为160万桶,其中140万桶输往欧洲——这一点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为此次由法国首先发动军事行动提供了注脚。
法国是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有限,煤炭资源已趋于枯竭。而美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耗国和进口国。由此分析,法国等西方诸国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借势出兵也在“情理之中”。
近年来的高油价是法美等西方国家急于出兵利比亚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油价自2004年出现转轨以来,一直在高位运行。国际原油基准价的伦敦布伦特原油(Blent)价格从2004年1月初的约30美元/桶,一路上涨到2011年4月15日的123.45美元/桶。
据《中国证券报》2011年4月6日报道,国际能源署认为:高油价将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国际能源署(IEA)总干事田中伸男4日表示,“原油价格维持在目前水平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令人担忧”。高油价时代的来临,已经引发投资者对正遭遇通货膨胀压力而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产生巨大担忧。西方国家认为,尽快控制利比亚局势将有利于稳定油价,从而,有利于西方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
谋求利比亚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西方国家出兵的另一个重要意图。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北临地中海,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相邻,面积约175万平方公里。利比亚为非洲最发达、最富饶的国家之一。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国家,但它的北部却位于地中海航路中间,是美国、西欧、中东、西亚、南亚、东南亚、东亚海运线的必经之路,是中东石油运到西欧、美国的黄金要道。而且,利比亚东部连接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因此,利比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曾是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抢占利比亚这个重要的战略石油通道,符合法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实际利益。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可以大胆地做出预测:欧美各国下一步所关注的对象,仍然会是资源丰富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产油国——特别是诸如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石油丰富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较为薄弱的国家。以西非的尼日利亚为例,它被称作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却有着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作为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在世界石油体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就目前形势来看,拥有丰富石油资源但国力相对薄弱,且社会动荡不安的尼日利亚,极易成为西方各国下一个进攻的对象。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既富有石油资源又位于马六甲石油运输通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且,该两国在政治方面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位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新加坡,已经允许美国航空母舰停靠,美国海军也越来越把新加坡当作维修基地。美国落卒新加坡表明,西方国家对印尼和马来西亚觊觎已久,只是目前尚未找到出兵的机会与时机罢了!
油价是否还要上涨
即使利比亚局势得到控制的话,油价还是会有所上涨,不过涨幅有限。2月24日,由于市场担心世界原油供应未来有可能会出现大规模中断,纽约市场原油价格盘中一度超过了100美元/桶。这是2008年10月以来美国原油价格首次达到100美元。23日,伦敦布伦特油价更是一举突破每桶110美元,收于每桶111.25美元。
此次油价上涨是由于利比亚的导致的人们的一种恐慌心态,利比亚的原油产量占全球原油生产的2%, 其本身的产量不足以对世界原油供给造成巨大影响。但是市场担心的是利比亚的冲突之后, 另一个产油国阿尔及利亚也会出现,进而扩散到沙特阿拉伯等石油大国。
衡量油价波动性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石油波动指数(CBOE Oil Volatility Index),过去两个交易日已经上升34%。野村证券(Nomura)的一位分析师说,如果下一个是出口量更大的阿尔及利亚,油价最高可能会超过每桶220美元。
中国的油价由于刚刚上调,短期内国家上调的可能不大,加之今年是十二五的开春之年,十二五中稳定物价是个衡量的指标,如果世界油价继续上扬的话,国家会在3月末才会发起新一轮的调控。
利比亚局势
自3月19日起,以英、美、法等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进行空中打击,利比亚局势进一步恶化。利比亚乱局对于世界经济与中国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也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受利比亚战乱最直接也是最大影响的无疑是世界石油市场供应。而后果是世界新的高油价时代将因此提前到来。
利比亚是欧佩克成员国,正常情况下石油日产量约达160万桶,是世界第十二大石油输出国,约占世界日均石油总产量的2%,比重似乎不是很大。但是,有四个因素使得利比亚战乱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远高于世界想象:
其一,利比亚的原油素以高质量著称。其每天生产的160万桶原油中的大部分是硫磺含量很低的轻质原油,轻易就可提炼成需求量很大的石油产品,如汽油和柴油。全球只有25%的原油具有这种质量,而这其中利比亚产量占了20%左右。
其二,利比亚的原油出口市场集中在地中海地区。其石油主要向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瑞士和德国出口。而由于地中海地区的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版图中的独特地位,因此,与来自大多数中东国家的石油相比,利比亚的石油损失具有特别显著的影响。
其三,利比亚乱局加剧了中东北非地区乱局。作为世界主要石油供应地,这一地区的动荡本来就已经快速推高了国际油价;利比亚再陷内乱,无异于使这一地区动荡局势雪上加霜。
其四,利比亚乱局与日本核电危机叠加。在日本本次因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核电站严重泄漏事故之前,面对石油储量日减与价格不断攀升的局面,世界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与法国等,都曾计划建设更多的核电站来减少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但日本福岛核危机提醒人们:发展核电面临的后续风险未知。这反过来刺激了各国对中东地区石油的新一轮狂热。
自利比亚内乱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很快突破100美元大关。至3月31日止,纽约市场基准原油期货价格已升至每桶20美元,涨幅高达25%;国际市场基准价格则突破了100美元,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利比亚局势后续发展前景尚不明朗。而世界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却是看得见的。欧佩克最近发表报告预计,2011年世界对石油的需求约增长3.9%,而去年是4.5%。
在西方,人们常把“黑天鹅”比喻突如其来、意料之外的事件发生,而用“白天鹅”比喻确定性很强的事件。对于未来国际油价,美国外交学会能源和环境问题资深研究员迈克尔·A·利维说:只要利比亚再乱下去,那么,2011年年中,石油价格即使升至150美元一桶,也不是一个“黑天鹅”事件,而是“白天鹅”事件!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每天要消耗830万桶石油,其中半数以上依靠进口。尽管利比亚石油只占中国石油进口量的3%,但由于利比亚也是我为数不多的轻质原油即低硫原油输入国家;更由于利比亚战乱对全球油价的助推,无论是原油供应保障还是输入性通胀上的压力都将日增,对此我们宜早预作准备。
2011年利比亚骚乱的骚乱持续
利比亚武装冲突不断升级,抗议活动从东部城市班加西蔓延到了首都的黎波里。据阿拉伯电视台报道,的黎波里的一幢中央政府大楼2月21日着火。一位目击者对美联社表示,周日晚间利比亚总统卡扎菲之子赛义夫发表电视讲话时,示威者与武装人员在的黎波里绿色广场中心和附近爆发冲突,冲突一直持续到周一黎明。
据美联社报道,目击者称,狙击手向试图占领广场的人群开火,卡扎菲支持者则驱车穿梭广场,射击和驱逐示威者。黎明前,示威者占领了两个国家频道的办公室。
利比亚政局动荡推高油价
由于利比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第八大石油生产国,因此成了中东动荡局势的焦点。这个北非国家拥有非洲大陆最多的原油储藏量,每天可出产160万桶原油,相当于美国原油消费量的8%。
中金公司20日发布研究报告称,中东紧张局势的继续扩散将推升原油价格。据报道,卡扎菲之子警告说利比亚内战会危及国家石油利益后,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上升了2.5个百分点。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主席称,并无相关信息表明原油生产会中断。但半岛电视台早前报道说,因为工人罢工,利比亚的纳福拉油田 (Nafoora)已经停止产油。
卡扎菲之子谴责西方煽动内乱
赛义夫在讲话中谴责西方媒体利用游行煽动利比亚内乱。他说,目前一些分裂势力试图取得利比亚东部及班加西等地区的控制权。
同时,赛义夫否认卡扎菲离开利比亚的报道,称他父亲仍在的黎波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曾称卡扎菲已离开利比亚,前往委内瑞拉,但并没有说明卡扎菲离开的原因。美联社报道称,赛义夫起誓说他的父亲和安全部队将战斗至“最后一颗子弹”。
专家称和平妥协可能性低
目前,已发表声明,谴责利比亚、巴林和也门政府对平民抗议活动使用暴力,英国、法国和欧盟则敦促利比亚政府保持克制。
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对利比亚的局势发展并不乐观。他对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卡扎菲实行的是“部落酋长”式的统治,在他统治下利比亚民主进程并无实质性进展。民众抗议示威是在发泄心里积聚已久的不满,但是从卡扎菲之子表态的强硬立场来看,双方矛盾可能会进一步激化,基本丧失了和平妥协的方式,预计会发生更多流血事件。
利比亚最高***卡扎菲执政 42年,是阿拉伯国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卡扎菲1942年出生于地中海沿岸城市苏尔特以南的一个游牧家庭。 1969年,卡扎菲秘密成立 “自由军官组织”并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影响原油价格走势的是什么因素?
一、供给类因素
1生产国产量调整
由于石油的产出区域比较集中,所以产油国,尤其是石油的净出口国的产量调整就对石油价格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这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影响。OPEC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欧佩克,其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OPEC的成员国历史上多有变动,目前有12个成员国,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目前该组织成员国共控制约占全世界78%以上的石油储量,提供的原油则满足了全球约40%的需求。
正常情况下,欧佩克旨在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是一个保证原油价格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一旦由于某些原因其改变了原油产量,其对原油价格的影响也是长期的。
2战争因素影响
由于以原油为原料的各种工业制品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消耗量十分巨大,所以世界各国的原油储备量都以天计,这也就使得一旦爆发战争影响到原油的正常生产和运输的时候都会造成油价大幅波动。如在2011年利比亚战争期间,由于其东部重要的原油输出港班加西陷入战乱和大量外资石油公司员工的撤离,该国的原因生产和对外运输都受到了巨大影响,产量锐减至正常水平的一半,而同时的油价也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最高点,至今也没有被超越。而历史上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更是直接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此外,战争后的报复性行为和战争中的威胁行为也经常会影响的石油价格。历史上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如前文中所提到的OPEC就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利用自身在石油储量占有率的优势逐渐强化在原油定价上的话语权,使原油价格自2两美元以下抬升至3美元一桶,而在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联盟战败后,OPEC为报复欧美对以色列的支撑更是将原油价格从3美元上涨至13美元以上,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而近年来,由于美国制裁伊朗,伊朗多次威胁封锁重要的原油运输通道霍尔木兹海峡,油价也因此多次出现波动。
二、需求因素
1、全球经济状态
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一方面它会影响全球经济。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也会反过来影响到原油的价格:当全球经济持续繁荣,原油的需求量就会总体增加,反之就会减少需求量。所以在全球经济遇到重大问题时,原油的价格会受到很大的打压。如原油价格的历史最高点就出现在2008年年中,也就是金融海啸全面爆发的前夜,其后随着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原油价格再也没有回到147美元的高点。
2、全球原油库存变动
尽管总的来说全球原油库存仅仅能够供应全球几十天的原油需求,但是原油库存的变化却能够敏感的反应出全球原油市场的供需对比的变化,一旦库存增加,基本上就说明原油出现了供过于求,反之则是供小于求。而原油价格就会因此出现短期的波动。这方面最为重要和权威的是国际能源署(IEA)的相关报告。
3、气候因素的影响
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很多国家以原油制品为冬季供暖的主要燃料,这就使得气候也会在一些季节对原油的价格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尽管供需两方面都会对原油价格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原油自身在工业生产和应用的一些特点,如消耗巨大,同时为多个重要工业部门提供原料,所以其供应方面的影响更为巨大,单一事件的影响也更为长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