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希腊争议海域_土耳其希腊冲突金价
1.保加利亚为什么被称为玫瑰王国,其身份如何申请呢?
2.英国和美国黄金储备那个多?
3.有哪位伙计能有一份2012年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论文提供一下!谢谢。。
保加利亚为什么被称为玫瑰王国,其身份如何申请呢?
保加利亚具有“玫瑰之国”的盛名,是世界最大的玫瑰精油生产的国家,年平均玫瑰精油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约70%。保加利亚的玫瑰谷,坐落于保加利亚中间巴尔干山和斯雷纳戈拉山中间,因独特的土壤气候有益于玫瑰花的培育和生长发育。
被称作“玫瑰花帝国”便是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全名加利亚共和国,坐落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东南部地区,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交界,东部地区滨临黑海。关于玫瑰帝国还有一个尤其美丽的传说。创世者之时造物主在分派土地时,保加利亚人来迟了,死缠烂打下,造物主确定赏赐他们自己的庭院。上帝的庭院点缀着玫瑰花,因此保加利亚就有了世界最着名的玫瑰花,这其中最着名的是卡赞勒克的玫瑰谷。
保加利亚75%的玫瑰花都出产于卡赞勒克往西的一个峡谷,那片东西长130千米、南北宽15公里的狭长地带有着7000多种多样的玫瑰,被称作“玫瑰谷”。每一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是卡赞勒克的玫瑰节,节日由传统的“玫瑰皇后”竞选、玫瑰庄园收典礼和节日大游行三部分组成。
保加利亚玫瑰精油被称作“液体黄金”,1公斤市场价达到7000-8000美金,是金价的1-2倍。它品质的宝贵取决于:只需少量便能做成高端香水,1KG高端香水只要加几滴玫瑰油就可以做成。
育种玫瑰花成国家名片三百年前,欧洲我国强盛起来,皇室们对香水等奢侈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大。玫瑰的香气备受皇室的喜爱,只靠原产地国叙利亚的生产量没法满足需求,大家发觉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山山峰一代特别适合种植玫瑰,保加利亚就慢慢开始种植玫瑰了。
玫瑰花的品种超出5000多种多样,但只有很少的几种能作为香水原材料。大马士革玫瑰,花蕾比一般的玫瑰花要高三分之一,出剩余油也高接近三分之一,是举世公认的香气最好是,经济效益最大,深受销售市场青睐的玫瑰品种。
来到20时代,保加利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玫瑰油生产的国家,从玫瑰种植、收、玫瑰油提炼出和最后市场销售,具备了玫瑰油产业的产业链。并且保加利亚玫瑰谷里的卡赞勒克地域长期都上演着收玫瑰花的最精彩和最浪漫精彩片段,从而而构成了保加利亚享誉全球的一年一度“玫瑰节”。
也有,保加利亚玫瑰花已是所在国的国家宝藏了,享有国家宝藏工资待遇,和我们国家的熊猫是一样的,是内置出国门是违法的个人行为哦,如果实在是想带一些回家,必须办理相关的办理手续才能够。因此有去这个国家旅游的,可千万不要觉得人家的玫瑰花好就惦记着带归国自己也诸多。
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英国和美国黄金储备那个多?
委员会(WGC)日前发布了各国及国际组织3月黄金储备量情况(以去年年底为基准),美国以8133.5吨高居榜首。中国排名第六,是黄金储备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金价的走势取决于美元贬值与美国黄金换债券博弈行为的结果。
黄金储备量均占相当高的比例。美国黄金储备量占75%,意大利为66%,德国和法国也都在60%左右,世界各国黄金储备量
-----------------------------------------
序号 国家(地区)组织 数量(吨) 黄金占外汇储备%
1 美国 8135.5 75.9
2 德国 3422.5 62.9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217.3
4 法国 2709.6 57.4
5 意大利 2451.8 65.8
6 瑞士 1290.1 41.7
7 日本 765.2 1.8
8 欧洲央行 641.7 24.4
9 荷兰 640.9 55.3
10 中国大陆 600 1.2
11 423.3 3.2
12 西班牙 416.8 45.2
13 俄罗斯 402.8 2.8
14 葡萄牙 382.6 79
15 印度 357.7 4.1
16 委内瑞拉 357.1 20.4
17 英国 310.2 13.8
18 奥地利 288.7 46.5
19 黎巴嫩 286.8 31.2
20 比利时 227.7 35.2
21 阿尔及利亚 173.6 4.3
22 国际清算银行 171.9
23 瑞典 157.9 11.9
24 利比亚 143.8 4.9
25 菲律宾 143.7 13.2
26 沙特阿拉伯 143 11.9
27 新加坡 127.4 1.9
28 南非 124.1 10.2
29 土耳其 116.1 3.7
30 希腊 111.8 86
31 罗马尼亚 104.7 7.2
32 波兰 102.9 4.2
33 印度尼西亚 96.4 4.7
34 泰国 84 2.6
35 澳大利亚 79.8 2.8
36 科威特 79 11.5
37 埃及 75.6 6.4
38 哈萨克斯坦 67.3 6.7
39 丹麦 66.5 4.5
40 巴基斯坦 65.3 10.7
41 阿根廷 54.7 3.7
42 芬兰 49.1 13.9
43 保加利亚 39.8 7.5
44 西非经济货币联盟 36.5 9.9
45 马来西亚 36.4 0.9
46 斯洛伐克 35.1 5.2
47 秘鲁 34.7 4.2
48 玻利维亚 28.3 18.2
49 厄瓜多尔 26.3 25.9
50 摩洛哥 22 2.2
51 尼日利亚 21.4 1.1
52 白俄罗斯 19.9 27.7
53 乌克兰 17.5 1.7
54 塞浦路斯 14.5 5.1
55 韩国 14.3 0.1
56 巴西 13.7 0.3
57 捷克 13.5 0.9
58 荷属安的列斯 13.1 34.3
59 约旦 12.7 3.8
60 柬埔寨 12.4 18.5
61 塞尔维亚 11.8 2.1
62 加纳 8.7 8.1
63 拉脱维亚 7.7 3.6
64 萨尔瓦多 7.3 7.6
65 缅甸 7.2 12
66 中非经济货币共同体 7.1 1.7
67 哥伦比亚 6.9 0.9
68 危地马拉 6.9 3.6
69 马其顿 6.8 7.7
70 突尼斯 6.8 2
71 蒙古 6.7 13.2
72 伊拉克 5.9 0.9
73 立陶宛 5.8 2
74 爱尔兰 5.5 12.9
75 斯里兰卡 5.2 3.9
76 巴林 4.7 0.5
77 墨西哥 3.8 0.1
78 孟加拉 3.5 2
79 加拿大 3.4 0.2
80 斯洛文尼亚 3.2 6.7
81 阿鲁巴 3.1 16.3
82 匈牙利 3.1 0.3
83 莫桑比克 3 5.1
84 吉尔吉斯 2.6 6.8
85 卢森堡 2.3 18.6
86 阿尔巴尼亚 2.2 2.5
87 中国香港 2.1 0
88 冰岛 2 1.8
89 巴布亚新几内亚 2 2.9
90 毛里求斯 1.9 3.1
91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9 0.9
92 也门 1.6 0.7
93 塔吉克斯坦 1.4 14.8
94 苏里南 1.1 10
95 喀麦隆 0.9 1.3
96 洪都拉斯 0.7 0.5
卡塔尔 0.6 0.2
98 多米尼加 0.6 0.5
99 加蓬 0.4 0.7
100 马拉维 0.4 5.9
---------------------------------------------------------------------------------------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WGC)称,俄罗斯国家黄金储备在3个月时间内增加2.9%至450.9吨。
世界黄金协会称,俄罗斯黄金和外汇储备的2.8%由黄金构成,高于07年12月的2.5%,当时世界黄金协会公布前一份报告。俄罗斯国家黄金储备仍位居全球国家黄金储备第11位。
哈萨克斯坦的全球排名从第40位上升至第38位,黄金储备为67.7吨,占黄金和外汇储备的10.5%。乌克兰仍位居第51位,黄金储备26吨,占该国黄金和外汇总储备的2.4%。吉尔吉斯斯坦的全球排名由85位上升至84位,黄金储备2.6吨,占该国总储备的6.6%。塔吉克斯坦的全球排名位居第92名,黄金储备1.7吨,占该国总储备的15.7%
有哪位伙计能有一份2012年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论文提供一下!谢谢。。
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放缓,2012年全球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态势
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需求疲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速回落,宏观调控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美国经济复苏显著放缓。今年前两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分别增长0.4%和1.0%,远低于去年各季度增速。经济复苏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刺激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效应减弱,同时私人部门持续疲弱,无法有效接续经济增长动力。一季度美国私人消费按年率仅增长0.4%,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为复苏以来最低水平。前两季度美国投资虽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分别仅为3.8%和6.4%,远低于去年同期31.5%和26.4%的水平。二季度出口按年率增长3.1%,拉动经济增长0.41个百分点,也创下自复苏以来最低水平。目前,美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8月失业率仍在9.1%的高位。
欧元区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各国经济走势分化加剧。受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等因素影响,二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仅为0.2%,明显低于一季度的0.8%。其中,6月工业产出指数环比下降0.7%,降幅为2009年下半年以来最高。
三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增长依然乏力,7月工业产出指数仅与上半年平均水平持平。同时,欧元区各国经济走势分化更加明显。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三国工业产出指数7月环比进一步下降,降幅分别为0.7%、0.7%和3.0%;德国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工业产出指数7月环比增速高达4.1%。欧元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经季节调整后的7月失业率仍高达10%,较去年同期仅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西班牙失业率升至21.2%,为金融危机后的最高位。
日本经济上半年连续负增长,但逐渐呈现好转迹象。地震、海啸及核泄漏造成日本生产设施严重损坏和电力供应短缺,一季度GDP环比下降0.9%,其中3月工业生产环比降幅高达15.5%,出口大幅下降,对外贸易顺差减少。二季度日本经济延续下滑态势,环比负增长0.5%,其中,出口降幅环比高达4.9%,对外贸易转为赤字;私人住宅投资和私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较上季度下滑1.8%和0.9%。
随着地震造成的供给端约束逐渐消除和灾后重建展开,日本经济逐渐呈现好转迹象。工业生产4、5、6月持续环比正增长,7月工业生产排除季节性因素已恢复至震前水平;出口在3、4月环别下降8.0%和7.0%后,5月开始恢复环比正增长,7月已接近震前水平。同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渐恢复,私人消费整体呈上升趋势,公共投资随着灾后重建的展开而增加,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日本经济仍未走出通货紧缩,8月最新修订数据显示,扣除生鲜食品的消费物价指数一季度和二季度同比下降0.8%和0.3%,7月与去年同比持平。
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增速普遍回落。随着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加大和全球经济增速趋缓,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普遍出现回落。巴西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0.8%,分别低于一季度的4.2%和3.2%;印度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7%,低于一季度7.8%的增长率,为18个月以来最低;俄罗斯二季度GDP同比增长由一季度的4.1%下滑至3.4%;墨西哥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为3.3%,为2009年四季度以来最低。
(二) 世界经济走势展望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认为世界经济处在新的危险阶段,近期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测分别下调至4.0%。从发展态势看,虽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深化,甚至拖累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但只要有关国家携手有效应对,世界经济还是能够避免出现二次衰退,明年世界经济仍有望维持低速增长态势。
1.美国经济复苏仍将保持缓慢态势,再次陷入衰退可能性不大
美国经济复苏仍将保持缓慢态势。首先,受失业率居高不下和通胀率上升影响,居民实际收入增速下降。今年前两季度,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按年率分别增长1.2%和1.0%,明显低于去年各季度增速。8月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44.5,为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其次,受经济整体不景气影响,投资者信心不足,二季度美国CEO信心指数由一季度的67大幅降至55。7月美国制造业购经理人指数降至50.9,为2009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目前,国际组织、美国、经济学家和大型商业机构都下调了对美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对美国经济2011和2012年的增速预测,从6月的2.5%和2.7%分别下调至1.5%和1.8%;美国白宫预算与管理办公室9月预测从2.7%和3.6%分别下调至1.7%和2.6%;费城联储发布的3季度经济学家调查预测,从2.7%和3.0%分别下调至1.7%和2.6%;花旗银行8月预测则分别从1.7%和2.7%下调至1.6%和2.1%。
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可能性不大。首先,去年10月以来,美国消费者信贷按年率一直保持正增长,今年7月已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扩张。其次,今年3-7月,美国房价已连续5个月保持上涨态势,房价回升有助于提升消费能力和投资信心,减少银行住房抵押损失。第三,今年4月以来,美国工业生产一直保持扩张态势,7月工业生产指数和产能利用率提升都较为明显。第四,美国银行体系状况逐步改善,今年前两季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分别实现3.6%和15.2%的正增长,二季度银行违约率降至1.68%,已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第五,美国刺激性财政政策获得新的空间。今年8月2日国会提高联邦举债上限,为美国继续实施刺激性财政政策创造了条件。9月8日总统推出4470亿美元的就业创造,拟从减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为美国经济继续注入动力。第六,美国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态势,联邦基金利率0-0.25%的超低水平将一直维持至2013年6月底,美联储已宣布延长4000亿美元的国债期限,未来美联储仍有取其他措施进一步放宽货币环境的可能性。
2. 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二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持续下滑。8月为98.3,较7月下滑了4.7,今年以来首次低于长期平均水平(100),在17个成员国中,只有德国的经济信心指数高于长期平均水平。预计受全球经济增速趋缓、南欧诸国财政状况持续恶化、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升级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仍旧高企等因素影响,2012年欧元区经济增速较2011年将明显回落,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高盛已于8月将欧元区2011和2012年经济增长率由2%和1.2%下调至1.7%和0.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9月将欧元区2011年和2012年GDP增长率由6月的2.0%和1.7%下调至1.6%和1.1%。
3. 日本经济将缓慢复苏
虽然今年日本经济仍将出现负增长,但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带动下,日本经济有望逐步缓慢复苏。日本央行预测,经济从今年3季度恢复环比正增长,4季度开始进入温和复苏轨道,但日本经济仍面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日元升值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等挑战。日本央行7月的货币政策会议将2011财年(今年2季度-明年1季度)经济增长率从0.6%下调到0.4%,2012财年仍维持在2.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日本经济将下降0.5%,但明年有望实现2.3%的增长。
4.新兴经济体增速仍将继续放缓
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恶化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给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9月以来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率预期。巴西央行将今年GDP增长率预期从3.84%下调到3.79%,2012年从4%下调到3.9%。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将今年GDP增长率预期由原来的4.2%下调至4.1%,同时预计经济恢复快速增长不会早于2014年。墨西哥银行最新估计今年经济增长率将为3.8%-4.8%,比此前的预期分别下降了0.2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在9月报告中,将印度本财年(今年4月1日到明年3月底)经济增长预期从8.2%下调至7.9%,并把下一财年增长预期从8.8%下调至8.3%。
虽然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在放缓,但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需求减弱将抑制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这将有利于缓解新兴经济体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和经济过热,加之发达国家延长低利率货币政策执行时间,新兴经济体有可能适度放松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新兴经济体的财政状况普遍显著好于发达国家,刺激内需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仍然较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今明两年仍将分别增长6.4%和6.1%,其中,俄罗斯分别增长4.3%和4.1%,印度分别增长7.8%和7.5%,巴西分别增长3.8%和3.6%,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分别增长5.2%和5.8%。
二、全球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一)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高位剧烈震荡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剧烈。年初,受世界经济复苏较快,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以及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纽约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WTI原油价格)由年初的91美元/桶增至5月初的110美元/桶左右,增幅达21%;而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BRT原油价格)则由年初的95美元/桶增至5月初的 126美元/桶,增幅达30%。随后,由于诸多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未来全球经济增速可能趋缓,市场对未来大宗商品供求关系预期有所缓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进入高位小幅震荡状态。
8月以来,市场对未来全球经济减速的担忧进一步加剧,加之受标普下调美债评级、意大利和西班牙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上升等因素影响,全球金融市场一度大幅震荡,相当一部分资本出于避险考虑撤离大宗商品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曾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回落。纽约西德克萨斯原油价格一度由7月底的100美元/桶左右降至8月底的80美元/桶左右。但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状态并未根本改变,2011年9月16日,纽约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收于87.05美元/桶,芝加哥证券大豆期货价格收于500美元/吨,仍处较高水平。
2012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将受到供求基本面、全球流动性状况、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性、美元汇率走势以及突发等因素影响,其中供求基本面是根本性因素。2012年全球经济整体保持稳定增长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势头较为强劲,将为大宗商品需求增长提供稳定支撑,预计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仍将处于高位。但2012年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进一步上升,金融市场的短期波动较2011年将更为剧烈,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幅度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若美国和欧元区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再次恶化,导致全球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重现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高速回落状态。
(二)发达国家通胀压力明显上升
美国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今年5-7月,美国总体通胀率一直保持在3.6%,为2008年11月以来的历史高位。能源消费价格上涨是拉升美国总体通胀率的主要因素。5-7月居民能源消费价格指数年增长率分别达21.5%、20.1%和19%。7月美国核心通胀率为1.8%,已接近美联储2%的警戒线。
欧元区通货膨胀率明显上升。4月欧元区通胀率高达2.8%,目前仍维持在2.5%的较高水平,显著超出欧央行2%的警戒线。9月欧洲央行的月度报告预测2011年欧元区通胀率将在2.5%-2.7%之间。2012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震荡状态的可能性较大,欧洲央行也需要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预计欧元区仍面临一定的通胀压力。
(三)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形势依然严峻
8月巴西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37%,高于7月的0.16%。截至8月,巴西消费者价格指数12个月累计涨幅7.23%,再次突破7月6.87%的当年纪录,创下自2005年6月(7.27%)以来的新高。巴西2011年官方通胀预期已由6.28%上调到6.31%,2012年通胀预期为5.20%,与4.5%的通胀控制目标相距甚远。韩国8月CPI同比上升5.3%,创3年来高位;央行调查显示消费者预计未来12个月通货膨胀率将达到4.2%,亦创下近两年半高点。印度衡量通胀的批发价格指数8月同比上涨9.78%,为一年来最高水平,迫使印度央行于9月16日上调关键利率25个基点,这是印度央行自去年3月以来第12次加息。亚行9月报告将本财年印度通胀预期由7.8%上调为8.5%,并将2011年亚洲通货膨胀率预期从此前的5.3%上调至5.8%,同时指出通货膨胀仍将是亚洲决策者面临的一个挑战。
三、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和扩散,引发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不断上升
今年以来,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一是部分国家已经无力清偿债务。危机前希腊已长期存在巨额财政赤字,危机后实施的刺激性财政政策大幅提高了主权债务规模。2009年12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2010年起希腊已无力依靠自身财力清偿到期债务。二是危机已经蔓延到欧元区核心经济体。随着西班牙、意大利主权债务规模的持续上升和经济的持续低迷,市场对两国出现主权债务违约的担忧明显加剧。2011年9月,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德国国债收益率差明显上升,意大利/德国国债收益率利差一度达到444个基点的历史最高位。同时,德、法两大欧元区核心经济体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也有所上升,标普已经警告法国长期国债主权评级有可能遭到下调。三是危机已经严重波及欧洲银行业。欧洲银行业存在对“欧猪五国”的巨大风险敞口,如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法兴银行对“欧猪五国”的风险敞口分别达到1983亿、1356亿和470亿欧元。“欧猪五国”一旦出现主权债务违约,将会严重恶化欧洲各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欧洲银行融资高度依赖银行间同业拆借,一旦各大银行资产负债表开始恶化,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将明显上升,甚至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
目前,“欧猪五国”削减财政赤字的在国内面临重重反对。德、法等欧盟核心成员国国内存在着反对用纳税人金钱救助他国的压力,刚刚结束的欧盟财长会议也并未就债务危机达成新的协议。在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欧猪五国”主权债务规模继续扩大的背景下,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将进一步升级。中银香港内部报告称,2012-2013年仍是“欧猪五国”主权债务到期的高峰期,“欧猪五国”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可能将高于2011年。
然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欧洲金融体系崩溃和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很小。欧元区一旦解体,整个欧洲将陷入停滞,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将明显下降,并将严重危害世界经济的复苏。因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虽然立场存在明显差异,但最终均会达成有效的短期救助方案;而从中长期看,随着欧元区在财政、金融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制度调整,主权债务危机将会逐步得以解决。
(二)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震荡
7月中旬以来,对欧债危机恶化和全球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担忧引发金融市场反复大幅剧烈震荡。8月8日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之后的首个交易日,全球股市出现抛盘,美国标普500指数收盘下跌6.6%,是2008年12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德国DAX股指收盘下跌5%,法国CAC股指下跌4.7%,英国富时100指数则下跌3.4%。8月前两周,全球股市市值缩水约4万亿美元。9月5日,意大利、西班牙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然升高,最新公布的多国经济数据走弱,引发全球股市再次暴跌。美国标普500指数较4月底触及的年内高位回落了14.5%,德国DAX指数和日本日经指数均创年内新低。截至9月15日,与年初相比,美国标普500指数已下跌4.9%,德国DAX股指下跌21%,法国CAC股指下跌22%,伦敦富时100股指下跌11.2%,日本日经指数下跌17%。
资金纷纷涌入黄金和债券市场寻求避险,9月初金价一度攀升至每盎司1920美元的纪录高点。9月2日,美国国债收益率自1950年以来首次收盘降至2%以下的水平。9月5日,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85%,为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日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升至5.58%,为8月8日以来新高。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亦升至5.328%的近一个月高点。
避险资金的涌入推动日元和瑞士法郎大幅升值。尽管日本当局今年已经两度入市干预,但日元对美元汇率仍然在8月中旬创下战后新高,达到1美元兑75.95日元的高点。为打压瑞士法郎强劲升值趋势,瑞士央行于9月初取强硬措施将欧元对瑞士法郎下线设定为1.2瑞士法郎。同时,部分投资者开始逃离新兴市场。9月9日起,新兴市场货币开始对美元贬值,韩国、印尼、巴西等国央行纷纷入市干预阻止本币快速下跌。截至9月23日,与9月8日对美元汇率收盘价相比,短短两周内韩元已下跌8.5%,印尼盾下跌6%,俄罗斯卢布下跌9.3%,巴西雷亚尔和墨西哥比索下跌幅度分别高达15.6%和12.7%。
四、全球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发达国家内生动力不足、债务负担沉重导致进一步实施财政刺激的空间不大,只能依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公开承诺将零利率维持至2013年,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5%不变,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的纪录低位,同时将定量宽松下的债券购买规模维持在2000亿英镑不变。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新兴经济体货币紧缩步伐放慢。土耳其央行8月初率先降息;巴西央行也于8月31日突然将利率从12.5%下调至12%,结束了始于年初的最新一轮加息周期;俄罗斯、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央行均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只有印度央行于9月中旬再次加息。
目前看,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有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仍然面临较高通货膨胀压力,过早放松紧缩政策可能导致物价持续上涨和资产泡沫过度积累,货币政策仍需偏于紧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会继续加大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的干预力度,要求新兴市场扩大内需、增加进口;而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增速逐步回落的背景下,新兴市场需避免本币过快升值以保持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因此,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协调难度必然加大,甚至可能爆发贸易战和汇率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