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油菜籽油价格_2020年乌克兰油菜籽产量
1.牛羊肉高攀不起,蔬菜价格高高在上,米面油涨幅大,物价上涨了?
2.小麦玉米价格上涨,或刺激下游消费市场做出新一轮涨价
3.如何选购好的食用油?
4.食用油市场再起风波,继印尼暂停出口后,加拿大也面临减产!咋了
5.全球市场消息乱飞!植物油、小麦、食糖、大米又要涨价了?
牛羊肉高攀不起,蔬菜价格高高在上,米面油涨幅大,物价上涨了?
每年的3-4月份都是消费淡季,此时市场的肉菜价格均有所走低,大家的购买压力并不是太大。
然而,今年却显得有些不同,很多人发现近日“菜篮子”价格有所走高,尤其是菜价、米面油,其涨幅更大,这是咋回事呢?
1、肉价走高
笔者今天去超市逛了一圈,发现肉类价格明显偏高,就连猪肉也没有明显降价。
具体来看,五花肉报价为15.8元/斤,前后腿肉为13.8元/斤,相比春节期间并没有降价。
不过相比之下,北方不少地方猪肉跌幅明显。
如在石家庄一超市内,猪肉价格下跌明显,如五花肉为10.9元/斤,后排骨为16.9元/斤,猪肝为2.99元/斤,后丘肉为9.9元/斤,前槽肉为9.9元/斤,前排骨为12.9元/斤。
而在呼和浩特,五花肉、后腿肉为9元/斤,前肩肉为8.5元一斤,排骨也才14元一斤。
而在西安一市场中,五花肉才8.5元/斤。
鸡蛋价格也不便宜,在笔者家乡,鸡蛋普遍在5.5-6元/斤,相比2月中旬3.9-4元/斤来看涨幅很大。
而在石家庄一超市内,蛋价也已涨至5.69元/斤;沈阳鸡蛋也在5-6元之间。
当然,牛羊肉、鸡肉价格也不便宜,如笔者家乡,牛肉普遍为45元/斤,山羊肉普遍为50元/斤,绵羊肉为43元/斤,白条鸡价格也已涨至9.5-10元/斤。
苏州有网友表示,当地的牛肉已涨至55元/斤,鸡蛋20元一板,羊肉为50元/斤,草鱼也涨至12元/斤。
可见,目前肉价相比年前总体迎来了一波上涨,主要是多地交通受阻,使得产地肉类无法进入市场,销地市场供应偏少。
因而,在产区,肉类价格相对便宜,销区反而要贵上很多。
如猪肉价格就是如此,北方产区猪肉已降至10元以内,但笔者家乡仍在15元左右。
2、菜价飞涨
近期,笔者发现蔬菜价格也开始了一波悄悄上涨,如我们这韭菜已涨至7元/斤,青椒为5.99元/斤,尖椒为14.8元/斤,油菜为5.8元/斤,菠菜为6.3元/斤,大葱为6.5元/斤,芹菜为4.8元/斤,青黄瓜为5.89元/斤,西兰花为7.5元/斤,长茄子为8.3元/斤,散菜花为6元/斤,刺黄瓜为6.8元/斤。
显然,就目前蔬菜来看,其价格相比2月份偏高2元左右,就连土豆也涨至2.9元/斤,洋葱为2.5元/斤。
无锡一网友表示,当地菜价也明显飞涨,如丝瓜为7.56元/斤,生菜为4.2元/斤,荷兰豆为11.28元/斤,大圆椒为4.68元/斤,小青菜为4.8元/斤,西红柿为6.8元/斤,小香芹为3.8元/斤,红苋菜为5.68元/斤,茼蒿为3.8元/斤。
在沈阳地区,当地居民也表示菜价较此前有所走高。
如小为1.98元/斤,大为3.58元/斤,油麦菜为2.98元/斤,角瓜为4.58元/斤,西红柿为3.98元/斤,鲜蘑为4.98元/斤,水黄瓜为3.98元/斤,香菇为4.98元/斤,豌豆为4.98元/斤,紫芸豆为7.98元/斤,韭菜为4.58元/斤,特价尖椒为6.98元/斤。
如此来看,菜价相比2月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走高。
笔者家乡菜价上涨,主要是受购买的人偏多,使得蔬菜短期内供应不过来,带动价格走高。
同时,前几天气温偏低,大棚蔬菜长势缓慢,也减少了蔬菜上市量,菜农也有了挺价走高的心态,从而带动菜价上涨。
不过接下来气温回升,相信蔬菜生长速度加快,进而产量增加,带动菜价迎来新一轮的上涨。
3、面油走高
近期,受乌克兰葵花籽油出口受阻的影响,食用油价格开始了一波大涨,大豆油、棕榈油、葵花籽油等相比去年涨了65.8%,相比原油50%的涨幅更为强烈。
就目前来看,新发地市场豆油批发价从240元/箱涨至270元每箱;郑州批发市场中,20升大豆油从190元涨至220-225元/桶。
除了大豆油外,其他油价格也已涨高,如一箱花生油已涨至370元,调和油为240元一箱,菜籽油为275元每箱。
乌克兰的葵花籽油出口量占全球的80%,受其影响,大豆油、菜籽油价格均迎来涨价,部分国家更是颁布棕榈油出口禁令。
当然,近期不少人发现米面价格也开始走高,尤其是面粉,以50斤一袋来看,其价格普遍从85元涨至105-110元。
而在石家庄一超市内,五得利面粉为103元每袋。
面粉之所以涨幅这么大,还因小麦价格涨至1.6元大关,而往年才不过1.25-1.3元每斤。
而受面粉走高,市场大米价格也有所走高,但涨幅不大。
不管怎么看,相信要不了多久,高涨的“菜篮子”价格会再次回落,大家咋看呢?
小麦玉米价格上涨,或刺激下游消费市场做出新一轮涨价
今日仍是五一期,但对于大宗商品市场,在俄乌局势和印尼突然暂停棕榈油出口业务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市场走势并未因期而变得平稳。
最新消息显示,周一开盘的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小麦期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行情,跌至近三周低点,并带动玉米和大豆类商品价格走低。
消息称,自俄乌冲突以来乌克兰为保障谷物出口,一直在寻求通过多瑙河运至罗马尼亚黑海港口的途径。
就在上周,一艘装载7.1万吨乌克兰玉米的货轮在罗马尼亚黑海港口康斯坦察完成,这表明该出口渠道将重启乌克兰的谷物出口市场。
消息还称,另有8万吨谷物也在运输过程中。
另外,来自巴西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4月份该国玉米出口将达到85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万吨水平,也令市场对全球谷物供应的担忧有所缓解。
而在棕榈油市场,在印尼宣布禁止棕榈油出口业务之后,欧洲方面与另一棕榈油出口国马来西亚就棕榈油和菜籽油在生物燃料用途方面进行了交流。
最新消息称,鉴于目前全球植物油供应的紧张局面,欧洲有可能限制菜籽油和棕榈油在生物燃料中的用量。
受此消息影响,欧盟菜籽油报价大多每吨小幅下跌15-50欧元,芝加哥豆油期货价格也小幅回落至每磅82.84美分。
此外,我们还收到消息显示,由于印尼限制了棕榈油出口,反而间接给马来西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约有3.2万名印尼工人会迅速补充到当地棕榈链条中,缓解当地的一直存在用工荒。
但这并不代表市场的走势就此明确。
目前韩国已经明确表示将对棕榈油供应实施监控措施,而作为受影响最大的印度,正在考虑进一步下调食用油的进口关税问题。
而在乌克兰葵花油和印尼棕榈油的双重冲击下,也令全球最大的植物油豆油价格出现飙升。
上周四南美地区阿根廷豆油的出口报价已经高达每吨1900美元,约合人民币12500元,同比上涨57%,并创下历史新高。
同期土耳其葵花油招标购收到的报价更是达到2010美元,一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115美元。
此外,目前北半球最主要的谷物出口国美国,近期由于铁路车皮以及劳动力紧张,导致谷物和食品运输延迟,这将给近期的谷物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近期对缓解国际小麦供应局势起到重要作用的印度,目前其等待收割的小麦正遭遇连续第二个月热浪天气,气温飙升至接近40摄氏度,这令市场对新季小麦产量的预期大幅降低。
监测数据显示,截止目前美国小麦出口报价依旧位于439-4美元/吨,法国小麦交货价格为437美元/吨,阿根廷上河的二等小麦价格则为450美元/吨,均处于历史高位区。
而在国内市场,去年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甘源食品棕榈油购价格大涨43.25%,金龙鱼棕榈及月桂酸油购价格增幅也超过30%。
自去年年底以来部分食品企业已经出现了一波大范围提价行情,但今年这波强势上涨可能还会导致市场出现进一步的提价。
在我们重点收藏的玉米和小麦市场,近段时间小麦价格因新粮面临上市,价格出现高位回落的行情,但主流价位仍位于1.6元附近,部分企业的新小麦预定价格也高达1.4元左右。
据悉,一般意义上而言,新小麦上市后不会立即投入到消费领域,需要有一个1-2月的后熟期,这意味面粉市场的主流成本价仍会以1.6元的小麦为基准。
当然,对于很多普通消费者而言,馒头价格从1元涨至1.5元,对家庭的日常开支并不会增加很多,食用油同样如此,但玉米价格的走高可能会影响的更广泛一些。
与小麦即将迎来新粮上市不同,国内玉米目前正是青黄不接时,并且随着贸易商为收购小麦所做的腾仓行为的结束,国产玉米的流通量即将正式进入下降通道之中,这也是近段时间国内玉米价格整体以小幅上行为主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从进口渠道来看,虽然4月我国买家共计四次出手买入百万吨级别的玉米,累计买入454万吨,但美国玉米进口玉米理论成本已经相当一段时间位于3100元上方的位置,高粱大麦等替代品的价格也在3000元左右。
因此,当前华北主流的1.4元玉米价格显然仍有上涨的动能。
好消息是,目前国家对五一节后的稻谷拍卖底价做出小幅下调,预计会让稻谷和玉米替代方面有所增加。
此外,另有传闻五一节后关于稻谷的定向拍卖会重启,但拍卖底价可能会小幅上调。
整体来看,玉米市场在进口及替代品的支撑下,市场供应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唯有成本方面会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
据悉,国内鸡蛋价格已经开启上涨,而且玉米油价格近段时间也跟盘提价,在玉米消费的主流领域的生猪养殖市场,猪肉价格也似乎迈入了上行通道之中。
据悉,尽管市场目前对于生猪价格仍存有疑虑,认为尚未到反转时间,但从价格来看,近段时间价格持续走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新牧网发布的猪价指数显示,5月1日广东猪价全线突破9元/斤,惠州等地更是达到了9.5元/斤,5月2日全国猪价也是几乎全线飘红,浙江福建等地的均价也已突破8元。
最后我们对一位网友提出的问题做一简单答复。
有网友提问,“今年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下降、以及当下养殖业低迷,是否说明玉米消费在下降”。
我们说,这种市场表现低迷更多的是一种相对行情,比如5年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产能可能是3000万吨,但现在市场需求量增加到了8000万吨,即便当前开工率不到50%,其市场的消费量依旧要远超往年。
而在生猪养殖业同样是这样的道理,不过,就我们从各方拿到的数据来看,2019-2021年我国生猪养殖业产能到底扩张了多少,目前市场并未有统一的数据。
如何选购好的食用油?
1看包装。在选购食用油的时候要认真检查其商标,特别是要注意保质期和出厂日期。如果食用油桶上无厂名、无厂址、无质量标准代号的话,一定不要购买,这样的食用油一定是劣质油。2看色泽。一般优质的食用油颜色浅,而劣质食用油颜色很深。油的色泽深浅也是因其品种不同而使同品味油的颜色略有差异,加工出来的劣质油比合格食用油颜色要深,所以在选购的时候注意观察色泽。3看透明度。购买食用油的时候还要看看其透明度,一般优质食用油透明度高,摇晃没有浑浊现象。而劣质食用油因为颜色较深,所以透明度不是很高。4看有无沉淀物。优质的食用油其中没沉淀和悬浮物,而且粘度较小,而有些劣质食用油则会出现沉淀物或者悬浮物。5看有无分层。如果食用油出现分层现象的话,那么这种食用油很可能是掺杂的混杂油,所以最好不要购买。6闻气味。不同品种的食用油有其独特的气味,我们在闻气味时主要是闻一下有没有酸味或者其他异味,如果有的话就一定不要选择了。7看油状。我们先取个干燥洁净细小的玻璃管,然后插入油中堵好上口慢慢抽起,并仔细观察,油若呈乳白状,表明内中有水,面且越白越说明水分越多。8看杂质。我们可以将油加热到150℃再倒出,如果是优质食用油则无沉淀,不然的话就是有杂质的劣质食用油。
食用油市场再起风波,继印尼暂停出口后,加拿大也面临减产!咋了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今年的市场注定不平静。
能源市场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及制裁的不断演变,屡屡波动;粮食市场受供需格局变化的影响供需紧张;而食用油市场更是一直在高位震荡。
前不久,全球最大植物油出口国印尼突然宣布暂停植物油出口,一石激起千层浪。
而随后全球第一大菜籽油出口国加拿大也表示,该国的油菜籽种植或将减少7%,使食用油市场风波再起。
一、印尼暂停出口,加拿大面临减产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而国际棕榈油价格在经历了短暂的下跌后,于今年1月份出现了反弹。
反弹的原因主要是印尼受劳动力短缺影响,棕榈油的出口供应预期走低。
事实上,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不久前,印尼宣布,于4月28日启动食用油和棕榈油产品的出口禁令,原因就是为了平抑高涨的油价对国内产生的影响。
数据显示,2020/21年度,印尼棕榈油产量达到了435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9.70%,位居全球第一;而全球棕榈油出口量为4794万吨,其中印尼棕榈油出口量为2687万吨,占比超过一半。
因此,印尼的出口禁令宣布后,引发了全球食用油市场大震。
印尼的这一重磅消息市场还未消化,紧接着加拿大近日表示,在全球粮食供需格局偏紧的情况下,该国农民倾向于种植更多谷物,而可能会减少油菜籽的播种,或导致油菜籽播种面积下降7%。
而油菜籽是菜籽油的主要原料,油菜籽如果面临减产,那么也就意味着菜籽油产量会跟着降低。
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国和第二大油菜籽生产国(仅次于欧盟),但从去年以来,加拿大的油菜籽也是“多灾多难”,先是极端干旱天气使油菜籽产量减少了近1/3,而近期又遭遇洪水灾害,也为今年5月的春播增加了难度。
二、食用油价格高位运行
与能源市场、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相比,食用油价格更是一直居高不下。
回顾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数据,今年以来,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呈现出连续上涨模式,1月份平均为135.7点,环比上涨1.1%;2月份时涨至140.7点,环比增长3.9%;到了3月时涨至159.3点,环比上涨了12.6%,并且创下30年来的新高。
而在这连续上涨中,涨幅最大的品类就是植物油。
数据显示,1月份全球植物油价格指数为185.9点,环比增长4.2%,为各品类中涨幅最高;
2月食品价格指数涨幅最多的仍然是植物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了8.5%;
到了3月时,植物油价格指数更是环比涨幅达到了23.2%,创历史新高。
植物油价格指数连续大幅上涨,反映出全球植物油价格均出现上涨。
除了上述的棕榈油和菜籽油外,豆油和葵花籽油也出现较大涨幅。
豆油价格上涨主要受南美大豆减产影响,使得大豆出口预期下降,供需偏紧。
另一方面,美国农民虽然倾向种植更多大豆,但是天气仍然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且天气炒作与大豆价格如影随形,增加了大豆的供给及价格风险。
而葵花籽油则是直接受俄乌冲突影响出口量大幅下降。
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是葵花籽油出口大国,两国的葵花籽油出口量加在一起占全球总出口量的70%以上,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葵花籽油价格大涨。
此外,随着原油价格的高涨,生物柴油的需求变得旺盛,也更加使全球食用油供需偏紧,对食用油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对我国有何影响?
全球食用油价格大涨,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
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内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强,因此国内食用油价格也承压上涨。
从涨幅来看,去年我国食用油价格上涨了8.6%,远低于国际食用油65.8%的涨幅,但要高于国内粮价1.1%的涨幅。
不过后续来看,预计大涨的几率也并不大。
原因一是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以豆油、菜油和花生油为主,棕榈油、葵花籽油等相对较少,因此影响相对较小。
二是今年在“扩大豆、扩油料”的政策下,国内大豆及油料作物会有明显增加,将缓解部分国内需求,减少对外依赖。
三是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食用油的整体需求逐渐下降。
但随着全球食用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而我国全面提升油脂油料产业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国内食用油市场虽然并不具备大幅涨价的基础,但是仍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油瓶子仍将高位震荡。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全球市场消息乱飞!植物油、小麦、食糖、大米又要涨价了?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近期农业领域的波动仍在持续。
本来之前市场有部分观点认为,随着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渐渐被市场所“消化”,全球粮食及食品价格的波动也会逐渐缩小并回落,但是事实上,随着各种因素叠加并不断引发新的效应,全球粮食及相关农产品市场继续波动不断。
1、植物油市场喜忧参半
当初印尼突然宣布暂停棕榈油出口后,植物油市场一度陷入混乱,尤其是在豆油、菜籽油以及葵花籽油相继面临供给短缺的情况下,这一消息的释放再次扰乱了全球植物油市场,其价格也纷纷再次上扬。
不过前不久印尼又在多重压力下宣布解除出口禁令,或改为限定国内的供给数量,虽然这一消息被市场解读为是将“禁止出口”改为了“限制出口”,对市场供给依然存在风险,但另一边,作为全球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的马来西亚却抓住机会,正准备加大出口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一方面,虽然印尼的出口禁令有所缓解,但是受其数量限制以及未来政策的变动性仍然较大的影响,使得植物油市场依然面临较大的变数。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棕榈油暂无持续累库预期,因此预计油价仍将宽幅震荡。
2、小麦动荡不已
小麦的情况要比植物油更为复杂。
一方面,在俄乌冲突下,乌克兰粮食减产基本已成定局,而乌克兰作为小麦的重要出口国势必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印度又因极端热浪影响,也收紧的小麦的出口政策,虽然后续略有放宽,但是市场预期仍然偏紧,也使得全球小麦价格一度先跌后涨。
美国及欧盟地区小麦长势也不容乐观。
美国小麦面临“旱涝两重天”,冬小麦受干旱影响长势偏弱,而春小麦则受湿涝影响播种进度严重缓慢;而欧盟最主要的小麦主产国法国也因为极端天气的影响而不断传出预期减立的消息。
而在这些不利消息下,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却传来了好消息。
受益于好天气的影响,俄罗斯今年的粮食有望迎来创纪录的产量,其中小麦产量或将达到8700万吨的历史纪录,而出口量有望将增至4100万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小麦市场的供给压力得到了缓解,因为一方面受相关制裁的影响,如何运输将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当前全球油价大涨,运输成本上升,也将进一步推升粮食购买压力。
再加上小麦是全球需求最大的口粮,在动荡格局下,各国纷纷加大了口粮储备,因此后续全球麦价更加易涨难跌。
3、食糖趋紧
在人们都收藏小麦市场动向的时候,食糖市场也不断传来消息。
首先是全球最大的食糖生产国与出口国的巴西,多家企业取消了食糖订单,原因是将更多的糖用于生物燃料,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这意味着食糖出口量将面临下降。
紧接着,印度也传来限制食糖出口的消息,也使市场一度开始紧张。
而前不久,古巴也表示今年的蔗糖产业收成或只有预期的一半,其产糖量或将迎来自1908年以来最差的一年。
随着北半球夏季的到来,食糖的消费量将有所上升,这也加剧了食糖市场的动荡。
虽然俄乌冲突对食糖市场的直接影响比预期要小,但是在多重影响下产生的叠加效应的影响下,后续市场价格仍将高位震荡。
4、大米要涨价?
最后值得收藏的是,在全球通胀高企,食品价格频频上涨的情况下,近日,几个大米主产国也纷纷传出涨价的消息。
首先是泰国表示,因受种植成本上涨等多方面影响,将与越南商议准备联合提高大米价格,以提高两国的市场议价能力。
其次,作为全球大米第一出口大国的印度也传出了将收藏大米走势的消息,如果发现有上涨迹象,为了保障本国的供给,或将对大米也取相应的限制措施。
印度、越南、泰国是全球三大重要的大米出口国,如果这三大出口国纷纷提价或限制,势必将推升全球大米价格上涨。
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虽然本轮粮食及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并不是空前的,但是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却十分复杂,并且互相交织,这使得表面看起来价格涨势并不是十分凶猛,但是想要回落却面临较大压力。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