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油价多少_摩根大通2020
1.中国石油股票前景
2.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到底发生了什么?
3.石油为什么只上不下?
4.11月起石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未来油价是涨还是跌?
中国石油股票前景
中国石油主管原油、天然气相关产品,其是国有绝对控股的央企,对我国风俗、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业绩每年都在大幅度地提高,并且让其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该公司身上的光环与荣辱满天,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上等级的优质公司,也正因为该公司如此的光环,这样便造就了广大的投资者对其一致看好的想法,目标股在2007年11月5日上市时,都发财富俱乐部很多的会员来此财富热线快车,提出了要参战此股的欲望与想法,然而我们在旁人热闹非凡时仍然保持了沉着与冷静。
根据“都发炒新”中的“炒新四忌”法则中的“大众看好”特征,我们并不看好此股,并且财富热线快车及时地对会员们发出“不可参与,只能观战”的指令。中国石油上市首日以阴K线收市,这向那些大众一族泼了一桶冷水,次日该股跳空低开收阴K线,从而拉开了下跌的途路。此后此股从最高价以48.46元开始,2008年8月13日下跌到13.48元,下跌幅度为72%后,仍然不见市场的低点,真可谓一根套牢散户股民的索命绳。
摩根大通全球股票研究表示,欧佩克+产量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可能会导致石油市场供应紧张,油价最早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达到每桶125美元。
该行在2月11日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供应不足将在2022年持续上升,因为欧佩克+不太可能偏离目标配额增长,这将推高油价每桶逾30美元的风险溢价。”
周一,由于乌俄紧张局势升级,布伦特原油交易价格约为每桶94.55美元,而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交易价格约为每桶93.19美元。
欧佩克及其盟友(即欧佩克+)最近将月产量目标提高了40万桶/天,但多次未能实现。
在多年投资不足后,一些参与国正在努力提高产出。
国际能源署(IEA)在其最新月度报告中表示,1月份欧佩克+目标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的差距已扩大至90万桶/天。
“这种表现不佳的情况出现在一个关键时刻,在我们看来,随着全球其他产油国陷入困境,欧佩克+国家内部投资不足和疫情后石油需求上升的共同作用将导致潜在的能源危机。”摩根大通表示。
“此外,我们注意到非欧佩克产油国对油价上涨的供应反应平淡(主要是更加关注过渡/现金回报),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10美元/桶的溢价。”分析师补充道。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到底发生了什么?
国际油价突然跌至100美元大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导致中国成品油价格多次上涨,但现在已经跌破100美元。这种戏剧性转折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国际油价这么快跌破100美元大关?这对中国油价有影响吗?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已跌至10%,也跌破100美元关口。油价波动非常大,国际油价这一次的变化也非常出乎意料,打破了很多人对国际油价市场的预期。之前油价上涨是受地区战乱的推动,所以因为欧盟提出的一些建议,我们不得不停止进口俄罗斯75%的原油,导致油价有一定的上涨趋势,也导致国际油价下调。
s://iknow-pic.cdn.bcebos/e7cd7b899e510fb36bbd3203cb33c895d0430cf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石油为什么只上不下?
高攀的油价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变得恐慌。全世界居民为此焦虑不安、警惕地面对工会的罢工、政党忙于修改竞选纲领,以适应选民的愤怒情绪。
自13年以来,油价再次主宰着世界的走向。
关于油价震荡背后的那些密不透风的铁幕正在一叶一叶地被推开,全世界正在审视着那些鲜为人知的、改变他们生活点点滴滴的黑幕和细节。
油价的共和党行情
2000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有着深厚人脉关系的乔治.W.布什在与民主党人戈尔的竞选中赢得了总统大选,布什胜选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来自德州能源巨头和商宠大的助选资金。于是,胜选后的布什的第一道题便是如何回报那些慷慨解囊的财团。
来自石油巨头阿里伯顿公司的董事切尼主宰了白宫的油价政策。就在两位入主白宫不到 时间后,一场赤裸裸的争夺伊拉克石油的战争开始了,在各种充满谎言的外衣的包装下,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已进行了长达6年的战争,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了6倍。高企的油价给德州的能源巨头带来滚滚财源,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营业润从6年前的300亿美元猛增到2000多亿美元。美国石油公司拿走了伊拉克大部份的油田开权,切尼大老板甚至准备将阿里伯克公司的总部迁入这个目前仍然战火纷飞的国家。油价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几乎是美国伊拉克战争的唯一理由。
在长达六年的油价上涨过程中,几乎没有过真正的调整。最显著的一次调整发生在2006年8月,在随后半年的时间里,油价从83美元一桶迅速下跌到53美元一桶,跌幅达36%。值得关注的是,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震荡,共和党油价行情在此期间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2006年8月前后,正是美国中期选举如火如荼之时,民调显示,共和党的高油价政策使得选民一边倒地抛弃共和党,共和党选情十分吃紧。在这紧要关头,布什突然宣布严查石油交易市场的黑幕交易。实际上,布什对这一类交易可说是了如指掌,在中期选举选情突然吃紧的时候,共和党不得不忍痛割爱,抓出一个典型来治理油价,当然,任何他们不可能舍弃德州的石油大鳄,在这时候,英国的BP公司成了替罪羊。
事情的导火索发生在2006年这一天,BP公司突然宣布位于阿拉斯加的石油输道因发生爆炸而关闭,这导致当日原油期货出现暴涨行情,达到了阶段性高点,引起世界的恐慌。BP公司此举激怒了正为选情吃紧而苦恼的美国共和党,导致布什随即对其展开调查。经调查显示,BP公司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多次无故停工检修位于德州的炼油厂,导致油价波动,而公司却通过期货市场来暗中谋利,他们在其中的交易中获利不菲。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后,美国最终对BP公司处以巨额罚款,起到杀鸡敬猴的效果,而使得油价进行了几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
然而,即使走出这一轮调整,也无力挽救共和党的中期选举,他们最终在选举中输掉了议会中的大多数席位,将国会控制权拱受让给了民主党人。
然而,这一惨痛的教训并不能使布什悬崖勒马,毕竟,高油价是共和党所代表的那部份石油巨头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油价60美元下方几乎没做停留就开始新一轮的上涨,在随后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油价从50多美元直接拉升到最高135美元一桶。
当然,共和党没有忘记在接下的日子里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今年的总统选举。如果油价任其疯涨下去,那么意味着接下来的总统选举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可能输得比中期选举还要惨得多。
在这一点上,布什算是讲政治的。就在油价问鼎135美元后的第二天,方面再次如法炮治,再次祭出了监管大旗,宣布对石油期货市场的内幕行为进行调查,油价闻讯大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跌,接着,监管当局再次放言,要对出现异常波动的棉花期货也进行调查,进而扩张到所有的商品期货品种。
新的监管行动已经对原油期货价格产生巨大影响,油价一周来持续回落,虽然还不能确定135美元是否就是油价中期的顶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持续六年多的油价共和党行情行情结束。
四大投行为何能为所欲为?
油价上涨自然有基本面的因素,耳熟能详的理由是全球需求的不断上升和供给的相对不足,但是,另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原油期货市场的种种交易行为已经将这种基本面数倍地放大,对于油价的疯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你到现在还在谈论所谓的基本面,那实在是太愚蠢了。”能源市场咨询公司的马克.刘易斯透英国广播公司向观众如是说。
在过去的一年里,当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之时,国际基金业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商品期货品种之上,过去的一年,大约有超过2600亿美元的投机基金涌入了商品期货市场,与商品牛市场初期的2003年相比,增长了近20倍。而这2600亿美元的投机资金,斩获了5万亿美元利润,其中有至少一半的资金转战在原油期货品种上。
对冲基金和社保基金由于做多商品期货而使其勉强度过次贷危机的难关。美国那些著名的投资银行在这轮行情中扮演了最重要角色,不为人知的是,高盛、花旗、JP摩根、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他们,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紧接一浪的油价上涨。
要在短期遏制油价上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这四大金刚的交易调查入手!
早在2006年,当时还处于60美元低位的时候,美国联邦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就着手对原油期货交易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报告首次明确指出,大量买入期货合约是油价走高的主要推手。
这份报告同时也揭示出美国衍生品交易监管存在着惊天的黑洞。一般来说,美国原油期货在常规(regulated exchanges)的交易受到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CFTC)严格监管,但是,调查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大宗的合约交易正在转移到了期货OTC市场的电子交易市场,我们中国期货界俗称为亚洲电子盘交易市场。常规的场内交易市场是美国的主流交易市场,有常规开市和收市的交易时间限制,而亚洲电子盘交易是满足那些不能那些与美国常规市场进行同步交易的全球各地的交易者,这种电子盘交易在常规市场交易结束后仍然连续进行交易,并且在常规场内市场开市前结束交易,这样两个市场组成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市场。
2000年美国安然爆发以后,美国通过了一个商品期货的现代化法案,要求CFTC对期货市场交易的所有交易行为密切监管,保留其一切交易记录和交易文档,防止市场的操控行为。然而,一个巨大的漏洞在于,此监管行为将OTC电子交易市场排除在监管范围之外,于是,这一漏洞给了华尔街大投资们为所欲为的巨大空间,最近一年多来,这些投行利用这个市场进行违法交易,但丝毫不被CFTC察觉和知晓,而且以后也不可能被完全调查清楚,因为,这个市场不会保留他们的交易文件。
谎言的破灭
早些时候,高盛公司向全世界抛出了油价200美元一桶的预言。投资银行的仓位永远是决定其立场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一般的投机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十分直得警觉的信号。
问题是,高盛们要以轻易地列举出油价攀升的一百个理由,就象他们惯常所做的那样,但是,他们的理由越充分,其距离彻头彻尾的谬误就不远了。
尽管美国的原油库存在一直下降(这是期货交易商做多的主要理由之一),但是汽油库存却达到1993年以来的最高值。2008年一季度,世界石油产量相比2007年同期上涨了2.5%,而同期全球石油消费量只增加了2%,据花旗的分师析预测,二季度全球产量将有3.3%的增长,三季度增长率将会同比超过4%,而全球的需求增长在未来的六个月内只会增长1.6%。
事实上,在一些国家,需求呈现下降的趋势。美国商品期货公司Sempra Metals统计显示,美国人在2008年一月份的汽油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而事实上,美国汽油产品消费的减少从去年七月份就已经开始了,耐人寻味的是,也就是从这个时间开始,世界原油期货价格开始了陡直上升的行情。即使是被指拉动需求的主要力量的中国,其石油需求量的增长率也从10%的年增长率下降到了6%。另外,在这段时间里,世界石油剩余产能已从几年前每天150万桶上升到每天300万桶。
需求在减少,供给在增加,而油价在猛烈攀升,高盛们的预测不攻自破。但是石油家还会有新的说辞,埃克森美孚的CEO雷克斯.迪乐森于是一沽脑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弱市美元能及地缘政治的不稳定。
不可否认,油价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全球绝大部份的石油期货合约是以美元计价结算的,自从2002年以来,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了超过30%,这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产品理应上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03年9月以来,国际油价上升了400%,同期,全球需求只上升了8%。
毫无疑问,是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造就了油价的疯涨。
游戏是该结束的时候了。
上周,索罗斯来到了美国国会山,为油价的泡沫和非理性作证。这个被东南亚国家视为祸水的人,这次替全世界大胆地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机构投资者对于石油市场的预测是不诚实的,对于经济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11月起石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未来油价是涨还是跌?
在国际油价持续回调后,欧佩克+选择了无视美国警告大力减产。
当地时间10月5日,欧佩克第45次部长级联合监督委员会会议(JMMC)、欧佩克+第33次部长级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决定自2022年11月起,欧佩克+将。
欧佩克+同时还宣布,将部长级监督委员会会议的频次从一个月一次调整为两个月一次,部长级会议的开会频次调整为每6个月一次,同时授权JMMC召开额外会议或召集欧佩克+部长级会议的权力。12月4日欧佩克+将举行第34次部长级会议。
在此次会议前,欧佩克+曾决定在9月增产10万桶/日,然后又决定在10月减产10万桶/日,所以10月产量目标实际上与8月完全一样,今年11月和12月则正式进入“减产模式”。
欧佩克+减产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三季度布伦特原油、WTI原油双双大跌逾20%,油价已回到了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的水平,WTI原油甚至一度跌破80美元。而在欧佩克+减产预期推动下,国际油价本月已大涨约10%。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已涨至93美元/桶上方,WTI原油涨至87美元/桶上方。
产油国、消费国博弈剑拔弩张
在此前数月国际原油价格走弱的同时,美国国内汽油零售价格也出现了同步大跌。今年夏天美国司机在加油站需要花费超过5美元一加仑买油,如今只需花费不到4美元。如果汽油价格再次飙升,对所在的民主党的伤害巨大,可能导致国会两院易主共和党。
需要注意的是,欧佩克+大力减产的决定距离美国中期选举只有约一个月时间,对不久前刚刚出访中东的而言,欧佩克+此举可能导致美国汽油价格再度上涨,民主党中期选举再遇利空。
因此,在欧佩克+做出最终产量决定前,发起了一场全面的施压运动,试图在最后关头说服欧佩克+不要大幅削减石油产量。白宫将减产前景描述为“彻底的灾难”,并警告欧佩克+减产可能被视为一种“敌对行为”。
但最终欧佩克+还是无视美国警告,选择用减产来捍卫高油价和自身利益。在2020年疫情暴发后的首次线下会议上,多国能源部长齐聚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正式祭出了疫情以来最大的减产决定。
另一方面,美国也取了一些应对措施,白宫表示,对欧佩克+石油减产决定的“短视行为”感到失望。美国能源部将在11月份释放1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为保护美国消费者和促进能源安全,可能还会继续“适当地”抛储。
此外,将与国会就如何减少欧佩克+对能源价格的控制进行磋商,《打击原油生产、出口垄断组织法案》(NOPEC)可能会重新出现在美国的议程上。该法案将使美国能够起诉欧佩克成员国操纵能源市场,并可能寻求数十亿美元的赔偿,而且这一法案在美国国会得到了两党的广泛支持。
欧佩克+大力减产效果如何?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欧佩克+11月和12月明面减产数字为200万桶/日,但实际减产幅度远不及此。
因为此前增产乏力,有不少国家的产油量已远低于其配额,所以他们不必再减少产量。伊朗石油部副部长AmirHosseinZamaninia明确表示,每日减产200万桶的基准线与之前的欧佩克+协议相同。
整体而言,欧佩克+实际减产幅度或略低于100万桶/日。能源研究公司EnergyIntelligence首席欧佩克报道记者AmenaBakr表示,从11月起欧佩克+总产量减少200万桶/日,但实际减产会略低于100万桶/日。
高盛则估计,今年11月和12月欧佩克+的有效净减产规模将只有40万到60万桶/日,主要来自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波斯湾地区的欧佩克国家。
尽管如此,从增产到减产的180度大转弯还是利好油价,在欧佩克+减产公布后,高盛上调了油价预期,将今年第四季度的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上调10美元至110美元/桶。高盛认为,本次欧佩克决定11到12月减产“非常利好”油市。
尽管欧美经济衰退担忧升温,但油市需求侧其实表现尚可。欧佩克在9月月度报告中维持全球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预测不变,预计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310万桶/日,2023年需求将增加270万桶/日。欧佩克表示,尽管存在通胀急升等不利因素,但主要经济体的需求情况好于预期。
国际能源署(IEA)也预测今明两年石油需求仍将保持增长趋势,IEA预计今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增加200万桶/日至90万桶/日,2023年需求将继续增加210万桶/日至1.018亿桶/日。
在欧佩克+祭出大力减产后,四季度国际油价或有望再次突破100美元关口。摩根大通表示,需求的反弹、能源公司对资本支出的持续投资不足、伊朗石油仍无法进入市场以及欧佩克的减产,都可能使油价在今年第四季度重新飙升至100美元/桶上方。
石油行业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国际原油价格的基本特点是“短期剧烈震荡、中期具有周期性、长期呈上涨趋势”。短期内油价剧烈震荡,在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还没有进入中期周期性高位,从长期来看,供应紧缺时代油价仍具备上涨空间。
对未来而言,难以预料的地缘政治风险也有望支撑油价,俄罗斯产量或将继续下滑。欧盟将从今年12月5日起暂停从俄罗斯购买大部分原油,从明年2月5日起,欧盟对俄罗斯石油产品的禁令生效。国际能源署表示,随着欧盟进口禁令生效,俄罗斯石油产量下降的速度将会加快,到2023年初俄罗斯将有接近200万桶/日的产量关闭,下降约20%。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