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石油化学工业发展面临哪些方面的形势与挑战

2.原油大跌利好哪些化工公司

3.原油变化率是指什么意思

4.原油与期货的关系

5.废塑料和石油之间有着什么关系?为什么石油落价塑料也跟着落价

烯烃 价格_烯烃与原油价格对比

pta和原油的关系就是二者相关性比较大。

PTA属于原油的中下游产物复,和原油的相关性比较制大,因为PTA可以加工成涤纶等纺织品;但原油的价百格不完全决定PTA的价格,只能说有很大的相关性,国内PTA的价格还是牢牢度掌控在国家手里的。

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

当前石油化学工业发展面临哪些方面的形势与挑战

合成橡胶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以二烯烃和烯烃为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

工业合成橡胶材料主要目的是节约成本、提高橡胶制品的特性,因为一般天然的橡胶产品的价格比较的昂贵,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就大量投入成本低廉的合成橡胶材料。

合成橡胶材料也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寒性、防腐蚀性且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合成橡胶材料和适用于零下60度到250度之间正常使用。

合成橡胶也有缺点,主要缺点存在于它的拉伸效果比较差,抗撕裂强度以及机械性能也比较差,但是由于合成橡胶材料相比天然橡胶的成本低廉,也是很多企业生产中低档型的产品的首选。

原油大跌利好哪些化工公司

石油石化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它为国民经济的运行提供能源和基础原材料,许多国家都对该领域高度关注。而原油位于石化产业链的源头,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占很大比例。如在2004年前后,欧洲和亚洲约为32%,中东地区高达53%,中南美洲约44%,非洲约41%,北美约40%。2008年,全球每天消费原油大约为8600万桶。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是美国、中国和日本。石化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1999年至2003年的平均值计算,中国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4.4%,工业增加值占约16%,总资产占比约13%,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14%,而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约占GDP的4%。

石化行业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其对整个国民经济提供的基础性作用上,其基础性作用和支柱性地位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为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根据IEA的数据:2005年,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总需求中,石油占18.8%,是除煤炭以外最大的能源资源。我们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石脑油、燃料油等都是石油的下游产品。2.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石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也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从上游的石脑油,到中游的各类中间体,以及下游的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都是石化产业的重要原材料或者产品。化工领域是个巨大的行业,其产品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航天航空等高科技产品,下至服装和生活日用品,无一没有化工原料油的身影。3.支持与促进农业发展。在农业领域,除农机动力需使用燃料之外,化肥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此外,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塑料薄膜,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通常可以将石油石化产业分为:石油开采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业等。

“石油开采”指的是将原油和天然气从地下采出的过程,并将原油和天然气分离。“石油炼制”指的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重油等油品的过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和石化中间品加工成石化中间品的过程。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将石化中间品加工成制品的过程。“化肥行业”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合成为化肥的过程。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类和特点如下:

石油工业包括全球的勘探、开采、炼制、运输(通常利用油轮和管道运输)和油品销售等。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医药品、熔剂、化肥和塑料等。该行业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将中游纳入下游之内。

石油石化产业链

石油领域的上游通常指原油和天然气的寻找、采收和生产,被称为勘探和生产领域。还包括寻找地下或者水下油田和气田,和钻井等工作,以及后续开采原油和收取天然气等油井的运营工作。

下游领域包括石油炼厂、化工厂、石化产品的分配和销售环节,以及天然气销售企业等。下游行业涉及数千种油品和化工产品,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取暖油、沥青、润滑剂、合成橡胶、塑料、化肥、防冻剂、杀虫剂、医药品、天然气和丙烷等。

石化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为了便于研究价格的形成和传导过程,本文根据价格形成和传导的特点,按照石油产品(简称油品)和化工产品两大类进行分析。

1.价格传导的过程

鉴于化工领域广泛存在着“中间体”,而国内又缺少交易“中间体”的现货市场。因而我国石化终端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受到上游价格垄断的影响。

产业链图显示了石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其产业链末端产品的价格经由各自产业链的加工环节传导形成。如图所示: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或裂解气馏分可制取乙烯、聚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三烯三烃经与无机产品反应可获得“中间体”,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内酰胺、对二甲苯等,也就是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的原料。

通常价格的形成主要受两种因素主导:一是消费拉动,二是成本推动。在这两种类型之间,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费拉动型

在消费拉动的情况下,受下游需求增长的影响,价格开始上涨。此时,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也随之增长,进而拉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中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的源头石脑油(或者天然气)。这一过程有时也会在某一环节受到阻碍,特别是在产能远远大于产量或者需求的环节。

(B)成本推动型

在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产业链源头原材料价格首先上涨,其结果要求将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转嫁到该加工环节的产品价格之中。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末端的终端产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动不如需求的拉动那么顺利。由于产业链中下一环节的阻碍,而无法完成价格传导过程,致使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降低,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事实上,上游价格的向下传导,必须得到下游产品消费市场的消化。一旦价格超过了消费者愿意接受的程度,该产品将面临积压的命运,价格根本无法继续传导。结果该产品不得不亏损销售,生产企业必须承担亏损的现实,直到价格能够向下传导为止。

(C)消费萎缩

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反的是,消费萎缩和成本下降时的传导过程。当消费萎缩时产品开始积压,企业开始减产,导致该加工环节的原材料价格下降。这一过程逐渐向上游传导,最终迫使产业链源头产品价格回落。这一过程有时会在某一环节减弱,因为该上游产品有可能是其他产业链的上游,只要该产业链的整体需求没有充分的下降。

(D)成本下降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润,还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个传导过程中,加工企业却很难应对。面对不断降价的原材料,无论以何种价格买入,企业都要面临亏损。这就导致了另外一种局面,企业宁可停产也不愿意生产。当然,为了保住重要的客户资源,大多数大型企业不得不继续亏本生产。

我们还可以将上游原材料价格与下游产品价格进行对比,找出价格运动的相关性。从以往产业链上产品价格的年均变化趋势来看,石脑油价格的变化与原油价格的变化总体一致,相关度在产业链中最高。也就是说,其裂解差价相对稳定。此外,从原油到PTA的整个产业链,价格传导有如下规律:

原油-石脑油 (加工费区间:35—50美元/吨)

石脑油-MX (加工费区间:50—60美元/吨)

MX-PX 加工费区间:80—100美元/吨)

PX-PTA (加工费区间:150—170美元/吨)

事实上,将原料和产品之间的差价与上述加工费区间对比,我们可以了解某一环节的盈利状况和所处的环境。一旦某一环节出现扭曲,该环节或许就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2.价格传导的特点

石化产业价格传导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A)时间滞后性。通常产业链越长,滞后的时间也较长。

(B)过滤短期小幅波动。由于具有滞后性,一些短期和小幅波动还没有来得及向下传导,价格就已经发生变化,因而短期波动得以过滤。

(C)传导过程可能被阻断。当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供需关系处于极端状态时,该环节供需关系本身上升为影响价格的主导因素,因而价格传导被阻断。

(D)价格垄断性。由于国内缺少交易石化“中间体”的市场,因而其价格具有垄断性。越是靠近产业链上端的企业,其价格垄断性越强。

(E)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中间体”,其定价常常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进口依存度越高,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越大。

3.油品价格的形成

在我国,除石脑油和燃料油外,其油品的价格仍然由“发改委统一定价”,采用区间定价的原则。即只有当国际油价波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会进行调整。因此这些油品的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联动性并不太大,且滞后的时间很长。但我国的石脑油和燃料油已率先采用了“市场定价机制”。可以设想,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油品价格形成机制将最终采用由市场定价的方法。

在市场定价的环境下,油品价格一方面受原材料成本和加工环节边际利润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受产品供需关系的影响。除了生产成本之外,我国的油品价格往往受进口成本的影响,特别是亚洲市场价格的影响,尤其是在国内需求缺口较大的情况下。例如,我国黄埔市场的燃料油(180CST)价格,主要受新加坡市场价格的影响;而我国的石脑油价格则主要受日本市场价格的影响。

在亚洲的油品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新加坡市场。亚洲地区特别是远东地区的成品油定价基本上都要参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场价格,而“普氏”(PLATTS)的油品报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普氏(PLATTS)公开市场是指每天下午5:00-5:30在公开报价系统(PAGE190)上进行公开现货交易的市场,每天公布的报价是15天以后交货的价格,实际交割一般在15-30天之内进行。

4.裂解差价与价格传导

与化工产业不同,由于不存在所谓的石化“中间体”,油品的价格均由交易油品的市场决定(我国没有交易石化中间体的现货市场)。一般来说,油品成本应该包括生产原材料和辅料,以及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或者说,油品价格由“原材料成本”+“边际利润”构成。通常,我们使用“裂解差价”的概念,描述某一油品的市场价格与原油的市场价格之差。

在油品市场上,裂解差价是衡量企业盈利状况的一种指标,也是市场供需关系的一种反应。当裂解差价走高时,炼厂的利润扩大。意味着:或者油品价格上涨,或者原油价格下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其结果是炼厂利润增加。当裂解差价走低时,意味着:或者油品价格下跌,或者原油价格上涨。这种价差的变化,通常暗示着价格的未来走向。

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

1.季节性影响

季节性主要是指随着季节的交替而产生的需求量不同的情况,石化终端产品的季节性消费情况直接带动上游石化产品的产销变动,从而进一步引发价格的相应波动,形成一定的季节替。在石化产业链中,还有一些环节具有季节性特点,包括原油等。

2.相关商品价格走势

由于相关商品价格价格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其价格变动也直接影响到石化产品价格走势,如PTA和棉花,由于其都是纺织品的直接上游原料,所以它们之间具体较强的替代作用,价格走势也具有一定的联动性。

3.人民币汇率变化

人民币汇率变化直接影响到石化中间体及上下游产品的进出口价格,将直接影响到该系列商品的进出口竞争力情况。如对PTA而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人民币升值降低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按美金计价的进口PX价格更加具有吸引力,有可能促使相应的报价上升。

4.国家宏观政策法规对价格的影响

国家宏观政策法规对价格的影响主要包括进口关税、出口退税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取向等等。进口关税直接影响到进口商品的成本,出口退税反应在出品商品在国外的竞争力情况,而国家产业政策取向则直接影响到某个产业或领域在未来的发展状况,对未来产品的供需情况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关况具有较强的联动作用。

总之,石化产业链较为复杂,且各品种具有各自的特点。如PTA与纺织品市场密切相关,而LLDPE与农膜市场密切相关。这就导致了各个品种还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尽管原油价格的影响完全相同。鉴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有限,因而LLDPE领先于原油价格恢复上行,这就是一个“减缓、阻断、甚至逆转原油走势”的典型案例。

原油变化率是指什么意思

化工板块。很多化工品与原油价格挂钩,防护物资需求短期爆发,聚烯烃产业链受益,可以关注改性塑料、PDH项目、煤制烯烃。其中个股金发科技、道恩股份、东华能源、宝丰能源等涨势不错。

:

1、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形象标志“CHEMCHINA”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的英文简称。标志采用文字创意手法,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和现代的图形和字母协调的融合为一体,使标志更加生动、富于国际化特点,为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树立了鲜明的形象。同时它又具有法律上的唯一性、独占性,是中国化工无可争议的无形资产。

2、化纤板块。原油价格暴跌之下,炼化-化纤产业链下游好于上游。可以关注下游涤纶长丝营收占比较高的企业,如新凤鸣和东方盛虹等。

3、交通运输板块。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利好交通运输业,如航运、海运板块等原油消费板块将收益。其中板块个股包括招商轮船、中远海能、宁波海运、中远海能等。

4.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化工,英文缩写CHEMCHINA)是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简称蓝星公司)、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简称昊华公司)等原化工部直属企业重组基础上新设的国有大型中央企业,于2004年5月9日正式挂牌运营,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中国化工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最大的基础化学的制造企业。

5.中国化工根据国家授权进行投资、控股、管理、经营。业务范围覆盖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石油加工及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氯碱化工、橡胶及橡塑机械、科研开发及设计六大板块,已形成集科研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经营、内外贸易为一体的比较完整的化工产业格局,是国内综合实力位居前列的化工企业集团。

6.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化”)正式揭牌成立。中国中化是由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成。新公司的成立是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化工企业迈出关键一步。

7.企业理念 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就业;这是中国化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中国化工的每位员工始终将企业兴旺、个人成才与社会繁荣强盛结合起来,既对股东负责,又不忘社会责任,把青春、热血和汗水奉献给世界的化工事业

原油与期货的关系

_际原油变化率也叫三地原油,原油变化率是评价我国原油市场价格波动的唯一指标(为防止市场投机,国家发改委尚未公布原油价格计算公式)

1.国际油价定价权是指一国在国际油价的制定中有足够的话语权,即一国通过政策调整影响国际油价的能力 。中国不具备定价权,因此国内油价的变化应该参考其他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

2.中国原油50%以上依赖进口,这三个地方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渠道。布伦特原油现货是北海布伦特油田和尼年油田生产的轻质低硫原油。世界上65%以上的实际原油都依附于布伦特定价体系;迪拜和新塔原油主要用于为出口亚洲的原油定价。

1.原油是一种粘稠油状液体,具有深棕色、绿色荧光和特殊气味。 它是烷烃、环烷烃、芳烃、烯烃和其他液态烃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以及少量的硫、氧、氮和少量的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 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点——50~24℃。

2.原油是国际商品市场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原油对黄金的意义在于,油价上涨会推高通胀,从而凸显黄金对抗通胀的价值。从历史数据看,近30年来,一盎司黄金平均可兑换15桶原油,油价与黄金价格的正相关性约为80%。

3.原油价格已从2002年1月的20美元/桶左右上涨到2006年7月的78美元左右。油价暴涨的原因之一是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美国和以中国为主要国家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表现都非常好,大大增加了对原油的需求。供给因素是世界原油行业供需脆弱的平衡。由于剩余产能有限,地域形势多变,市场对原油供应可能中断的担忧并未消散,从而将油价推高至20多年来的高位。

4.油价与黄金的比较,尽管原油价格仍处于前期上涨趋势的回调中,但供需脆弱平衡仍将长期存在。因此,油价难以进一步下跌。高位操作和回潮还是值得期待的。

5.同样,国际商品市场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对金价也有同样的影响。黄金价格始于2000年的牛市,伴随着国际商品市场以原油、铜为首的能源、金属和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从1804年至2004年的世界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图来看,2000年左右是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又一次历史性牛市的开始。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里,出现了五次超级牛市,持续时间最短的为 15 年,最长的为 40 年。每一次牛市都伴随着战争和政治紧张:19世纪初的1812年英法战争; 1860 年代是美国内战; 20世纪三大商品市场的重要促成因素是一战、二战和冷战。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已经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打响,这意味着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废塑料和石油之间有着什么关系?为什么石油落价塑料也跟着落价

实物和投资标的的关系。原油是全球最重要的商品之一,而期货则是原油市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之一,两者之间密不可分,是实物和投资标的的关系,原油对期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受到供需关系、地缘因素、金融市场波动和季节性因素的综合影响。原油是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

卖废品就上废品之家,您的问题我来回答

原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由其裂解的成品油为交通工具提供动能,沥青为基础建设的基本原材料。甚至,我们穿的衣服、家里面的水管和购物时的塑料袋不少都是由原油的下游产品生成的。由于原油的用途广泛,在现代社会中,任何国家或者个人都离不开原油。

随着人类对原油依赖度的提高,原油的价格或者供应就成了各主要经济体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前几年,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80—110美元/桶的高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加之中东这个世界最大的原油产地局势不稳,主要经济体开始寻找解决高油价的办法。为了获得供应稳定且价格低廉的原油,中美两国的思路殊途同归,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乙烯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化工原材料,主要由石油裂解而来,因此原油的涨跌对乙烯的价格影响很大。此外,煤化工的主要产品就是煤制烯烃,即用煤炭来生产乙烯。中美两国解决高油价问题的方法“坑苦”了塑料。其一,页岩油技术的兴起造成了原油供应的增加,原油价格的暴跌直接导致塑料成本的塌陷;其二,中国煤制烯烃技术的兴起使塑料的原材料供给增加。在页岩油和煤制烯烃的前后夹击下,号称天然多头品种的塑料,期货价格“溃不成军”,9000元/吨的支撑被无情地打破。

随着原油价格的暴跌,煤制烯烃行业遭受重创。当原油价格在80美元/桶之上时,煤化工是有成本优势的,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的煤化工装置上马。目前,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桶,煤化工的成本优势不再,特别是原油跌破60美元/桶时,煤化工装置的成本已经明显比油化工高了,这造成了煤化工装置开工负荷大幅下降,没有投产的装置推迟投产,计划上马的装置暂时搁置。此外,虽然目前油化工相较煤化工具有优势,但是市场普遍认为原油的价格很难长期处于低位,加之乙烯一体化装置投入的资金动辄上百亿元,时间周期需要数年,资金对于投产油制乙烯装置非常谨慎。煤化工被低油价遏制,油化工又被低油价周期的顾虑捆绑,这种情况下,化工行业中供应相对紧缺的塑料,短期内很难出现供应的大幅增加。

综上所述,当原油价格在60—80美元/桶时,低油价除了引起塑料成本的塌陷,也对煤化工产生了抑制作用。然而,一旦原油价格低于60美元/桶,煤化工基本上会被市场挤出,油价的进一步下跌对塑料的影响就成了单纯的成本下降。届时,化工品中相对抗跌的塑料,开始领跌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