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做好招投标工作

2.预算12万元买皮卡帅铃T8和域虎5如何选

3.如何选择流量计?

4.汽车市场的‘井喷’指是什么?

5.电控柴油共轨喷射发动机一般应用在什么汽车上?

6.轩逸、H6、GL8又称王!销量榜的常胜将军,是如何炼成的?

如何做好招投标工作

如何时时关注柴油价格呢_柴油走势如何

首先,你要弄清楚,你的招投标工作是以投标为主还是以招标为主,两者侧重点完全不同:投标要更加任务重、压力大些;招标相对要轻松得多。

其次,如果是以投标为主(招标不是我的强项),第一步就是多了解有关招投标的一般程序和特殊程序(如果你是新手),这个在网上到处都有,就是先有招标公告,然后组织公司报名,缴纳保证金,投标文件制作,开标这样一个大体的过程;

其次,对公司产品的详细了解是必须的(除非你对公司所生产产品没有一点兴趣,那你得靠公司的技术科提供详尽的技术参数、性能、配置等);

再次,就是投标文件的制作或者审核,就是要仔细、仔细、再仔细(如果公司有条件,最好是能够成立审核小组以最大程度降低错误率)。其中报价是客观的主要件,这个一般由销售员根据片区情况或者由公司领导确定;

最后,开标所需的文件资料准备是保证正常开标最重要环节,一旦在开标前一个晚上或者几个小时,一定要沉住气,找到办法促使参与开标(这是投标人必须保证的)。

至于中标不中标,因素有非常多,根据地区招投标规范程度不同及行业特点不同,内部会有很多操作:销售员的责任就是做好前期公关准备,招投标制作人员责任就是保证招投标过程中不出形式上的错误

预算12万元买皮卡帅铃T8和域虎5如何选

皮卡车是近年来用户关注度不断提升的一类车型,随着用户对于车辆的需求不断增多,皮卡也正在由工具型车辆向商乘两用型以及乘用化等高端方向发展。其中,商乘两用型皮卡不仅具有着较高的产品定位,满足了用户对于车辆舒适性、乘用化属性的用车需求,而且传承皮卡车的多用途特性,还具有着较为出色载重拉货的能力,满足用户多场景用车的需求。

江淮帅铃t8皮卡是江淮汽车在去年推出的一款旗舰型高端皮卡车型,该车产品定位为suv级智联超级大皮卡。帅铃t8皮卡拥有着大气、威猛的造型设计,强劲的整车动力系统以及suv乘用车化的内饰风格等,该车高配版车型还配有j-connet 2.0 智能车联网功能。

江铃域虎5皮卡是江铃汽车的主销车型之一,在产品定位上是此前老款域虎皮卡的升级换代改款车型。该车传承老款江铃域虎的动力系统、内饰结构以及外观风格等,对于熟悉江铃皮卡的用户而言,江铃域虎5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江淮帅铃t8和江铃域虎5的整车售价区间都位于9—13万元区间,对于多数用户而言是相对较为理想的售价区间。而在产品类型方面,以上两款皮卡均提供有两驱/四驱、标箱/长箱版车型,能够满足用户多样不同的用车需求。

江淮帅铃t8皮卡的整车外观设计风格威猛、大气,该车前脸用的大面积镀铬装饰,进一步提升了该车的外观辨识度,也赋予了该车更加浓郁的时尚气息。而帅铃t8皮卡平直的车身线条,也让该车的外观视觉更加棱角分明。

江铃域虎5皮卡同样是一款用大尺寸设计的皮卡车型,拥有较为高大的车身结构。不过,用户对于域虎5皮卡的前脸设计争议较大,尤其是前脸格栅处较为激进超前的设计风格。而该车较为流畅的车身线条,赋予了其较为运动的车身造型。

车身尺寸方面,江淮帅铃t8皮卡在车身宽度以及车身高度方面相比域虎5拥有着出色的表现,更宽、更高的车身尺寸设计赋予江淮帅铃t8皮卡更加威猛霸气的车身结构。而在车身轴距方面,两车表现基本相当。

在货箱的载货能力方面,帅铃t8相比域虎5同样拥有着出色的表现,其中帅铃t8长箱版的货箱底面积为2.75㎡,标箱版的货箱底面积为2.31㎡;域虎5长轴版的货箱底面积为2.68㎡,标箱版的货箱底面积为2.18㎡。

在车辆的外观配置方面,帅铃t8配有氙气大灯、led日间行车灯、18寸多幅双色铝合金轮毂以及无钥匙进入系统。该车探索版车型还配有官方定制版的车身龙门架、后保险杠以及车身侧踏板,进一步提升了该款皮卡的威猛霸气的车身外观风格。

域虎5皮卡全系用了卤素前大灯,16寸铝合金轮毂以及无钥匙进入系统。该车的外观配置表现中规中矩,能够满足用户常规的用车需求。

帅铃t8皮卡用了suv化的内饰风格,空间布局充裕,车内人机工程布局合理,用户驾驶车辆时能够快速、便捷的完成相应的操作。同时,帅铃t8皮卡内饰还用了大量的皮质包裹,进一步提升了该车的档次和氛围

域虎5内饰布局紧凑,整体内饰风格与老款域虎皮卡相同。该车内饰用了黑色的配色风格,该种设计在皮卡市场中较为常见。

在车辆的中控区域,帅铃t8配备了8寸触摸中控大屏,集成有丰富的多媒体功能。其中该车智联版车型还搭载有j-connet 2.0 智能车联网系统,能实现语音控制、时时掌握车辆状态、查看最新服务资讯以及车辆远程控制等。此外,该车还支持carlife手机互联系统。

域虎5皮卡中控区域用了中控大屏配合实体按键的形式,不过实体按键布局过于紧凑且数量众多,用车过程中盲操难度大。而在功能方面,该车中控系统集成了常规的蓝牙等多媒体系统。

帅铃t8和域虎5均用了炮筒式仪表盘设计,仪表盘中央配有行车电脑。实际用车过程中,两车均可显示车辆的实时车况,不过,域虎5皮卡仅在最高配版车型才配有胎压监测系统。

在配置方面,帅铃t8皮卡还配有一键启动、带防夹手功能的电动车窗、车内防炫目后视镜以及更多数量的车内扬声器系统,相比域虎5皮卡该车表现出更高的产品性价比以及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驾乘环境。

帅铃t8皮卡配备了皮质座椅,座椅支持前后、靠背以及高低可调,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找到合适的车内坐姿。车内座椅尺寸宽大,靠背的包裹性以及坐垫的承托性都具有着较为出众的表现。

域虎5皮卡全系配备了皮质座椅,不过车内座椅不支持高低调节。该车座椅在包裹性以及承托性方面表现中规中矩。

车内座椅空间表现方面,帅铃t8和域虎5在前排和后排的头部都拥有着较为出色的表现,用户驾乘过程中不会有压抑的感觉。同时,帅铃t8皮卡在后排的腿部空间以及后排座椅的横向空间方面还拥有着更出众的表现。

江淮帅铃t8皮卡车内还拥有着大量的储物空间,包括中控台下方、中央扶手区域、前排杯架以及中央扶手箱等区域。车内各储物空间表现充裕,能够满足用户日常用车的需求,且日常用车过程中方便存取。

帅铃t8皮卡配有柴油和汽油两种动力系统可供用户进行选择,其中柴油版车型用了排量为2.0t的hfc4db2-1d1发动机,该款动力系统曾荣获中国心十佳动力系统,可提供最大功率102kw,最大扭矩320n·m,发动机升功率为51kw/l。该车汽油版车型用了hfc4ga3-4d发动机,可提供最大功率140kw,最大扭矩290n·m。

域虎5皮卡仅提供有柴油版车型可供用户选择,搭载了排量为2.4t的puma发动机,可实现最大功率103kw,最大扭矩310n·m的动力输出,发动机升功率为42.92kw/l。

在车辆的制动系统方面,江淮帅铃t8皮卡以及江铃域虎5皮卡均用了四轮盘式的制动形式,具有着较为出众的整车制动表现。

而在车辆的安全配置方面,两车在配有前排双安全气囊、abs ebd、倒车雷达以及倒车影像的基础上,帅铃t8皮卡还配有esp车身稳定系统、上坡系统等,能够为用户在用车过程中提供更加全面的护航。

江淮帅铃t8皮卡和江铃域虎5皮卡均为目前市场中的主销车型,也是皮卡企业中的销量担当。在产品表现方面,江淮帅铃t8皮卡凭借大气、威猛的外观设计能够更加贴合用户对于大尺寸高端皮卡的偏好,而该车内充裕的空间布局、丰富的车辆配置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用车体验。

如何选择流量计?

1)自来水大流量计量仪表的选型:适用于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

2)污水、纸浆等浑浊液体计量仪表的选型:1、可选用多普勒流量计和电磁流量计;但是在选择电磁流量计时时要考虑到液体中没有大量的空气或气泡。

3)有较多气泡的液体计量仪表的选择:可以选择多普勒超声流量计,用它来测量有气泡的液体,效果很好。

4)纯净水,去盐水和其他电导率低的流量仪表的选择:超声波流量计非常适合这种流体的测量。

5)酸碱液体及其它强腐蚀性介质流量仪表的选择:1。抗酸碱衬里式电磁流量计。外夹式超声流量计。

6)砂浆和电粉浆液等高浓度、大含固量介质流量仪表的选用:电磁流量计。

7)石油、柴油及其他油品介质流量仪表的选用:超声流量计。

美国Redder仪表可提供专业选型,而且售后服务也好,直接现场指导安装。

Redder品牌式由Redde LLC公司创办于18年,总部及研发基地设立与景色优美的美国科罗拉多州(Colorado),是一家专业从事仪器仪表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在各工业领域拥有众多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Reede公司于18年推出第一款电磁流量计,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制药,半导体等行业。经过多年技术更新迭代,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产品,并且陆续推出了各类仪表产品。并陆续跟美国以及全球顶级的仪器仪表公司合作,研发电磁流量计,质量流量计,涡街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雷达物位计,金属转子流量计,温度压力传感器变送器表等全系列仪器仪表。

汽车市场的‘井喷’指是什么?

你说的“汽车市场的井喷”是指以下这个特定年代——

、05年的发展表明,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平稳增长的阶段。

05年1-11月累计汽车产量完成514.47万辆,比同期增长10.24%;汽车销售完成513.76万辆,比同期增长12.07%。

1-11月,乘用车累计生产352.29万辆,同比增长16.40%;销售351.53万辆,同比增长19.48%。其中基本型乘用车累计生产247.43万辆,同比增长20.05%;销售245.64万辆,同比增长22.52%。乘用车,特别是基本型乘用车增长幅度高于去年同期,其中经济轿车成为整个市场的热点,MPV产销量同比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4.89%和42.37%。

1-11月商用车累计生产162.18万辆,同比下降1.14%;销售162.63万辆,同比下降1.21%。其中客车生产15.68万辆,同比下降5.07%;销售15.65万辆,同比下降4.66%。货车生产106.25万辆,同比增长4.06%;销售106.09万辆,同比增长4.11%。

除了少数细分市场出现快速增长以外,从整体来看,整个汽车市场基本上进入平稳增长阶段。2002年-2003年出现“井喷”,2004年增长速度降到15%,2005年增长速度为10%左右。但是从绝对量上看,2005年增长50万辆以上,仅次于2002年-2003年的增长量。

2、06年,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由于产能过剩的矛盾将充分暴露,到2010年,整个产业将继续保持竞争激烈,部分品牌将边缘化,行业将开始大规模的兼并重组。

06年将继续平稳增长的态势,汽车产销量增长率在10%左右,乘用车的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5%~20%左右。

现在汽车行业在建产能220万辆,已有整车产能约为800万辆,而今年全年的汽车销售量能在550万量左右,过剩200多万辆。如果加上目前在建的产能,汽车产能过剩将达到400到500万台的水平。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已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短期内销售的增长不能够消化这么多的产能。

总量过剩带来三个结果,第一,竞争将在未来几年,保持激烈;第二,一部分企业将必然走向边缘化,06年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的开始。而边缘化的特色,首先是品牌的边缘化,然后,是企业被挤出市场;第三,部分强势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低成本的扩张。

3、总体来看, 2005年的营销,仍然以产品创新为主。新产品与优势价格,仍然是主流的营销手段。但是,2005年也是汽车产业界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创新的观念转变之年,一批企业引入了品牌战役营销的概念,取得了一些成功,主流企业家已经认识到目前的营销并非真正的品牌营销,正在2006年的突破

当前,在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都纷纷把最为先进的车型号和技术拿到中国市场参与竞争能力,各个厂家之间在产品技术上的差距已经变得非常有限。同时,各个厂家都已经普遍意识到,单纯依靠价格与车型两个手段,能够获得的增长潜力也已经不多。今后,在产品与价格基础上,如何逐步过渡到品牌创新发展阶段,品牌创新存在哪些问题和陷阱,如何进行品牌创新,将成为各个企业思考或者积极探索的主要问题。

4、2005年中国整个产业品牌营销存在四大问题、四个现象与四大理论漏洞,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的时候,应该重点避免。

品牌营销的四大现象:

品牌雷同

品牌不带来销售

防御性很差,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过

难以持续成长

中国汽车企业品牌营销存在的四大问题:

以企业为导向的品牌理论误区

品牌策略的零散化

没有构建品牌价值导向的价值链体系

品牌战略没有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品牌理论的四大漏洞:

整体品牌营销理论落后

品牌认知存在很大误区

没有支撑品牌的价值体系

品牌塑造体系存在误区

缺乏系统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理论体系的指导

上述现象,已经在中国其它行业企业普遍存在,中国汽车品牌,也难以避免以上问题,因此,2006年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必须力图避免上述问题,才能取得更快发展。

06年中国汽车以品牌竞争为核心的十大营销策略与主要表现手段

在传统的以产品、价格和广告为主要竞争手段不起作用的情况,中国汽车营销策略手段也将随着营销战略的改变而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十大方面:

市场战略将成为汽车企业的主导战略;

产品创新将从目前技术导向性的产品创新,逐步转向,以消费者需求和总体品牌价值为导向的价值创新;

价格战不可避免,但是单纯降价不再成为增大销售的有效手段;

06年汽车销售渠道将开始整合,渠道建设将不得不进行创新与调整,小规模4S店以及区域汽车市场销售方式将获得发展;

沟通手段将不断的多样化,在市场增长平稳、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出奇制胜的沟通策略成为汽车品牌发展的首要选择

自主品牌对外出口将会得到继续强化;

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的平稳发展,将使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国际汽车品牌将更加本土化;

服务是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的重大机会,服务将成为塑造汽车差异化品牌的基础性的手段,同时汽车服务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网络媒体及传统的强势媒体将成为汽车品牌塑造特别是弱势品牌的关键性媒体;

人员培训与人员素质的提升,特别是销售与服务系统人员技能的培训与提升,成为提升汽车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

构建高水平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形成真正贯彻到底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将成为一个重大创新点;

构建良好的外部供应体系,建立价值链导向的供应体系与顾问机构,将成为另一个突破性的机会点。

中国汽车理论创新:从五代营销理论出发,审视汽车企业的营销现状与创新未来

根据五代营销理论,中国汽车企业目前正处于第三代营销向第四代营销过渡的时期,即正从管理4P向管理消费者需求发展。在这一过渡过程中,要求我们的企业能够时时刻刻的学习先进的营销理念,并结合自己企业的现状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创新。如何进行需求管理。将成为我们企业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研究部)

一、中国汽车步入稳定增长阶段

1-11月累计汽车产量完成514.47万辆,比同期增长10.24%;汽车销售完成513.76万辆,比同期增长12.07%。10%的增长速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汽车产销增长中居较低,1991年增长40%,1992年增长50%,由于宏观调控,1993年增长速度降到22%,1994-1998年均在10%以下。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基本建设投资,鼓励内需,1999年到2001年汽车产销年增长速度在13%-14%,2002年-2003年出现“井喷”,2004年增长速度降到15%,2005年进一步下降。从增长速度看,2005年属于90年代以来的低潮。但是从绝对量上看,2005年增长50万辆以上,仅次于2002年-2003年的增长量,是一个好年景。

2005年汽车市场增长是不平衡的,其中乘用车增长幅度较大,商用车产销略有下降。

1-11月,乘用车累计生产352.29万辆,同比增长16.40%;销售351.53万辆,同比增长19.48%。其中基本型乘用车累计生产247.43万辆,同比增长20.05%;销售245.64万辆,同比增长22.52%。乘用车,特别是基本型乘用车增长幅度高于去年同期。

在乘用车中,MPV产销量同比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4.89%和42.37%。MPV的增长主要集中在1.6-2.5升排量,3.0-4.0升大排量MPV增长了51.19%。SUV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1.63%,但是累计销量增长幅度达16.02%。四驱SUV中, 2.5-3.0升产量增长了85.84%。两驱SUV中,2.5-3.0升产量增长188.18%。

1-11月商用车累计生产162.18万辆,同比下降1.14%;销售162.63万辆,同比下降1.21%。

其中客车生产15.68万辆,同比下降5.07%;销售15.65万辆,同比下降4.66%。货车生产106.25万辆,同比增长4.06%;销售106.09万辆,同比增长4.11%。

车型

产量(辆)

同比(%)

销量(辆)

同比(%)

乘 用 车

3522852

16.40

3515334

19.48

其中:基本型

2474262

20.05

2456380

22.52

商 用 车

1621840

-1.14

1622266

-1.21

其中:货 车

1062458

4.06

1060901

4.11

客 车

156784

-5.07

156502

-4.66

从全年汽车产销形势预计,汽车总产量将超过560万辆,其中轿车产销量可能超过265万辆。

1.市场增长点在转移。今年1-10月1.0升以下的轿车销售增长85.15%,1.0-1.6升增长23.04%,其他排量段下降,或微弱增长。这说明油价上涨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市场上排量1.0升以下的微型轿车品种少,车型较老,特别是发动机技术老化,外观也比较陈旧。小排量车的另一个优点是维修价格便宜,这是微型轿车受到欢迎的原因。

国内制造增长率

CKD增长率

轿车总计

11.13

13.85

排量≤1.0

99.07

0

1.0<排量≤1.6

21.56

81.28

1.6<排量≤2.0

-26.64

-30.92

2.0<排量≤2.5

-3.72

113.03

2.5<排量≤3.0

-22.15

851.65

3.0<排量≤4.0

0

0

2.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在较高增长速度下,各企业的市场增长情况却大不一样。今年南北大众产销量大幅度下降(30%-40%),而东风日产增长近两倍,现代、通用产销量已经与上海大众比肩,夏利、奇瑞、神龙等增长迅猛,丰田稳定推进,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在重大转变之中。

2005年1-11月基本型乘用车累计产量排行是上海通用(含东岳)、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一汽夏利、奇瑞汽车、东风日产、神龙汽车;而以累计销售量排行依次是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一汽夏利、奇瑞汽车、东风日产、神龙汽车。

产量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东风日产(154.70%)、其次是上海通用五菱(153.73%)、上海华普(117.27%)、奇瑞汽车(115.99%)、吉利浙江豪情(112.33%)、哈飞汽车(67.96%)。主要生产企业中下降幅度较大的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汽车、比亚迪、长安铃木等。销售量增长幅度较大的是上海通用五菱(196.30%)、其次是东风日产(167.89%)、上海华普(138.76%)、吉利豪情(111.46%)、奇瑞汽车(100.91%)、东风悦达起亚(67.23%)、北京现代(58.81%)。

厂家

产量

同比增长%

销量

同比增长%

一汽-大众

217491

-19.59

204169

-20.89

上海大众

208238

-36.40

214464

-31.94

北京现代

200493

51.77

203514

58.81

上海通用

274622

32.30

259569

28.11

广州本田

188819

14.15

186141

15.22

天津一汽夏利

180407

54.70

1714

51.59

奇瑞汽车

157534

115.99

158705

100.91

东风日产

146921

154.70

140667

167.89

神龙汽车

127646

54.25

128198

64.86

一汽丰田销售

111051

43.86

116047

60.04

浙江豪情

105966

112.33

108642

111.46

东风悦达起亚

93764

67.80

91926

67.23

重庆长安铃木

83799

-14.74

82142

-18.98

一汽海南

52702

6.41

54895

15.14

一汽轿车

52073

8.23

51909

11.82

长安福特

50993

8.50

50821

16.89

哈飞汽车

44303

67.96

43005

56.46

昌河汽车

37542

50.91

38004

48.99

跃进集团

33321

31.78

33514

35.62

福建东南

32463

16.96

33306

22.40

上海通用五菱

23602

153.73

24516

196.30

上海华普

20441

117.27

21799

138.76

汽车

15007

34.06

236

30.20

比亚迪

9835

-40.51

9694

-43.78

注:为与销售量统计口径相一致,在上海通用的产量中包含了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的产量。

二、06年,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量由于产能过剩的矛盾将充分暴露,到2010年,整个产业将开始走向大规模的兼并重组。

1、06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平稳增长,竞争更加激烈

从05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06年将继续这一增长态势,汽车产销量增长率在10%左右,乘用车的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5%~20%左右。

分析各个细分市场,目前成长最大的是中低端车,包括伊兰特、凯越中级车。明年小型车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会逐渐传递到五六万元的低档小型、微型车,但是这个消费群的增长空间将非常大。预计明年由于这种连锁效应,中低档车会对小型车产生影响,小型车对6万元的空间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整个的竞争也会越来越细化,将来对消费群的多样化的满足会成为一个比较大的营销关键点。

另外中档车和中高档这个领域的新车型像雅阁、领驭、帕萨特类型不会出现太多,主要受到内部竞争,品牌竞争,服务竞争,价格、市场容量等各方面的影响。在豪华车系列,包括宝马、凯迪拉克、奔驰的引入与奥迪的竞争,同时把整个豪华车的市场向下挤压,将使得明年的竞争不仅仅以价格竞争为主。

一方面今年年底,一些厂家为了完成全年任务,肯定会大批量地向经销商压货;另一方面,由于明年7月份,中国承诺汽车关税将降至25%,上半年消费者可能会有浓厚的持币待购的心态;这种情况将导致明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的价格会进一步下降,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

明年各大厂商也会相继推出自己的新品,新品上市自然会拉动整个汽车市场,虽然每款上市的销售势头持续时间不过2、3个月,可是也会让整个汽车市场热火朝天。家庭车、多功能车会在整个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相对来说公商务车的市场会相对萎缩,个人商务还将成为主力军。

消费者的购车观念越来越成熟,需求越来越多样性,无论在中高档还是小型车市场。个性化产品的热销标志着当前汽车市场已经步入以个性化需求为主体的买方市场。所以,产品性能低劣、价格不合理、售后服务差的企业将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而那些既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品味,又能在性价比上有较高竞争力的产品无疑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后胜出。

明年是一个品牌服务的竞争年,因为每个厂家都加大对自有品牌的管理,也要求抓品牌服务的质量,提供给客户更多、更好的服务,加大对目标客户及潜在客户的管理和发展。

2、汽车产能过剩,06年或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的开始年

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汽车行业在建产能220万辆,已有整车产能约为800万辆,而今年全年的汽车销售量能在550万量左右,过剩200多万辆。如果加上在建的产能,汽车产能过剩将达到400到500万台的水平。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已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短期内销售的增长不能够消化这么多的产能。

总量过剩,必然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的加剧,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中国汽车产业全面进入产业整合和结构调整的发展阶段。

06年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的开始。边缘化也要以品牌为单位,产能过剩意味着一大批企业被挤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有实力的企业会进行低成本的扩张,面对中国现在的汽车产业这种势头有点早。

96年到99年家电行业曾出现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海尔在96年到99年三年时间兼并了18家工厂,都是低成本收购,整合为大规模生产线,成为家电行业的老大。这种经历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成功企业总是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瞄准势头、开足马力大踏步实现跳跃性的发展,这也是品牌战略的规律。按照常规做法,加大塑造品牌的操作力度,有能力去吃掉那些可以拓展你的品牌生存空间的企业,成为企业快速进步的加速度。去年,乳品行业也是打价格战打的厉害,也是大规模兼并的一年。今年伊利、蒙牛有可能超过一百亿,他们的生产能力跟不上,其销售额很多都来自兼并这些企业。

三. 2005年是汽车产业界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创新的转变之年

当前,在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都纷纷把最为先进的车型和技术拿到中国市场参与竞争能力,各个厂家之间在产品技术上的差距已经变得非常有限。同时,各个厂家都已经普遍意识到,单纯依靠价格与车型两个手段,能够获得的增长潜力也已经不多。今后,在产品与价格基础上,如何逐步过渡到品牌创新发展阶段,品牌创新存在哪些问题和陷阱,如何进行品牌创新,将成为各个企业思考或者积极探索的主要问题。

99年美国波士顿汽车营销论坛有个口号式的观点,第一句话全球汽车品牌依靠产品的品质拉开差距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在波士顿会上,大家认为也是类似于我们营销的研讨会,他们认为各个厂家在品牌上,在技术创新上,彼此的差距,一个是不大,你很难拉开差距,谁的产品销售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品质和技术之上的营销。在这一点上IBM有自己很好的精彩的总结,IBM认为OST的操作系统在那个时代最好的,微软在他看来仅仅是合格的,能打60分的操作系统,在1990到2005年15年的时间,看到比尔盖茨连续11年蝉联世界首富,后来IBM的总裁退休之后写过非常感慨的文章,相反微软在营销或者在服务方面所做的努力要彻底改变整个计算机产业。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已经经历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学习制造汽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不但不能够设计汽车和研发汽车,甚至制造汽车都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主要通过合资引进国外产品的成熟的车型,引进国外生产线和设备,来制造汽车;

第二阶段,打造中国本土强势汽车制造和生产基地的阶段。从2000年开始,由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速度很快,各个厂家,都加大了,打造和提升自身制造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基础的和发展的速度,引进的设备和机床技术,在世界上都是先进和一流的,以至于业内人士批评说,中国有两个不协调:第一个,中国制造技术的高标准,同中国汽车的研发和设计能力的低技术的不协调,第二个不协调,中国市场整体的弱势市场,和中国4S店高标准地投入的不协调,但是无论如何,在这个发展阶段当中,汽车产业,已经普遍,提高了和提升了,自己生产工厂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我们生产的设备和水平,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第三个阶段,则是跨国公司,把最先进的车型,推到中国市场上参与竞争的阶段。在早期,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过程当中,汽车引进合资,都还是国外落后的技术和落户的车型。但是,现在,整个车型的技术水平的发展状态,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全面创新和都是起创新性的技术,成为市场的主流和市场的主题,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状态。

在汽车工业当中,中国汽车算是正在发展初期的产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依靠产品,但是未来或者从06年开始,我们的品牌将越来越重要,我们也看到在全球建立合资工厂的,都是最好的,最新的产品投入市场。1999年在波士顿大家探讨的观点,在中国汽车市场依靠产品品质和技术拉开差距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因为大家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产品品质也都是最好的。所以06年中国汽车营销将从产品向品牌创新过渡和发展。

论坛上,各个企业分别就品牌问题谈了观点。学会秘书处尤其感到振奋的是,北京现代在伊兰特过去三年实现爆炸性成长,一举取代捷达占据中级车领导位置后,仍然明确提出,这不是一个战略性的成功,而是一个以产品技术与产品应用为导向的战术成功,不是以品牌为导向的创新的成功。未来北京00现代汽车,已经明确提出要提升与构建品牌战略。

这个判断说明品牌战略作为一个基本战略,已经被企业界营销人士充分认识。

一汽夏利,也在取得优异成绩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打造国民车第一品牌的概念,而吉利则提出,要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这些新的概念,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汽车产业在营销上一个重大创新,既在产品品质和技术无法拉开差距的背景下,下一个阶段,品牌竞争将在产品技术和创新基础上,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工具。

业内人士对自己发展现状与阶段的清醒判断,是非常了不起的,这说明中国汽车营销水平整体的进步,同时,这个观点也是符合实际的。今天大部分的企业销售主要靠领先的产品的优势或者产品的驾驶在市场上大显身手,并没有真正的发展到依托品牌,依托品牌价值的稳固的创新带领市场发展,做不到这一点并不是大家意识不够,而是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是这种客观状况导致的,所有的品牌在中国都是新品牌。因此,未来,中国汽车企业将进入到真正的依托消费者接受和体验为基础的品牌大战阶段。

四、中国汽车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四个现象与五大理论漏洞

4.1中国汽车品牌营销存在四大问题

既然在今天的竞争中,品牌非常重要,那么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品牌营销的现状如何呢?我个人认为在管理思想与操作体系上还是有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四个方面:

问题一:以企业为导向的品牌理论误区

现在企业天天讲品牌建设,要提升品牌,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品牌,品牌的本质是什么?

现代营销学定义,品牌就是消费者价值印象或特征,是消费者对品牌能为自身带来的好处和利益的一种价值特征,是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商品时的价值路标。

一个老百姓人他之所以需要品牌,说到底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和价值,由于商品技术的复杂性、高技术不断推出以及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在本身商品知识有限的情况下,不具备凭借感观判断产品好坏的条件,所以品牌就成为消费者找到能够代表自身利益和价值的商品最重要的工具。如果品牌能够成为消费者的价值和利益的象征,也就是成为消费者某种特殊价值的代表,那么品牌就必然变成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路标;所以从商标到路标,这是品牌战略的一个巨大的飞跃!

实践上存在两种导向的品牌理论,一种是以企业为导向的品牌理论,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这种承诺是企业认为的一种品牌个性或价值;另外一种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理论,是消费者对一个产品或者品牌,能够给自身带来的利益或者价值的特征。两种导向的品牌理论主要区别如下图如示:

两种不同的品牌导向,导致海尔与TCL在95年到01年都在家电领域发展时的巨大差异

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品牌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企业导向的层次上,没有的品牌价值特征的清晰的设计,往往总是愿意用广告词,或者所谓的广告语的替代品牌的价值特征。

问题二:品牌策略的零散化

尽管品牌战略提了很多年,但是,我们发现各个企业基本上没有一很系统的品牌策略,品牌策略本身是高度零散化的,没有一个中长期的品牌发展规划,没有一个确定的能够长期执行的品牌战略。在操作现象上,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品牌操作活动零散性很强。而在汽车品牌发展的历史上,绝大数成功品牌,主要是依靠,一个持续稳定的塑造品牌的某一个关键价值点,而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才形成品牌价值特征的。

如捷达“皮实耐用”这种品牌价值特征的形成,主要是靠持续的一系列的营销和宣传推广而形成的,主要围绕着两条主线展开:

第一个,就是不断地,进行出租车耐用省可靠性的长期宣传,先后在98年到01年,推出六十公里五大修,全国无大修出租车评比,哈尔滨48、68辆汽车集团五大修理程达到430,000公里,以及深圳珠海,出租车大赛等4大系列活动,几乎每年一个活动,稳健的推动品牌的发展,并且主题不变,持续贯彻,持续的深化和推动,这些工作,都是品牌,被消费者逐渐的接受和认可,再加上,市场营销和销售体系的高水平的操作,成功地打进了出租车市场,带动整个几大品牌最终在99年成为全国的第一出租车品牌,

第二个方面,收是围绕着捷达的赛车进行了一系列炒作,连续5年,十一次参加赛车拿到七次冠军,更重要的是,围绕着赛车比赛进行了系列的宣传和推广,使消费者相信捷达上经济耐用的家庭轿车,从而拿捷达的品牌,通过这些活动,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这些活动,一个突出特色,就是主线清晰,前后连贯,深入推广,品牌导向,这四大策略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品牌策略的体系化。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着这样一系列清晰准确的主题进行品牌推广的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往往是根据产品的销售,在短期打一点广告、做做宣传,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问题三:没有构建品牌价值导向的价值链体系

第三个方面,没有构建品牌价值导向的价值链体系,我们现在,实际上是使用产品技术替代了品牌技术,我们总希望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而不是消费者更需要的产品,或者在消费者看来价值更大的产品,因此,我们还没有学会从技术导向的产品和价值创新,转变成消费者需求导向的产品或者价值的创新,我们的很多技术很多概念,往往以信为导向,不以消费者有没有价值判断和价值感觉为导向,这样一种发展状态,显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问题四:品牌战略没有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把品牌作为销售工具,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来考虑。

尽管我们很多企业都在谈论着品牌,但是,企业存在的三个现象,让我们感到品牌并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策略:

第一,没有把品牌战略作为一个核心的目标,大部分企业甚至没有一个基本的品牌目标。产品的销售量是每个企业的硬指标,是每一个销售公司经理和销售人员的核心目标,但是品牌战略和品牌的标准,几乎没有任……

电控柴油共轨喷射发动机一般应用在什么汽车上?

共轨系统将燃油压力产生和燃油喷射分离开来,如果把单体泵柴油喷射技术比做柴油技术的革命的话,那共轨就可以称作反叛了,因为它背离了传统的柴油系统而近似于顺序汽油喷射系统。共轨系统开辟了降低柴油发动机排放和噪音的新途径

欧洲可以说是柴油车的天堂,在德国柴油轿车占了39%。

柴油轿车已有了近70年的历史,而最近10年可以说柴油发动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19年,博世与奔驰公司联合开发了共轨柴油喷射系统 (Common Rail System)。今天在欧洲,众多品牌的轿车都配有共轨柴油发动机,如标致公司就有HDI共轨柴油发动机,菲亚特公司的JTD发动机,而德尔福则开发了Multec DCR柴油共轨系统。

共轨系统与之前以凸轮轴驱动的柴油喷射系统不同,共轨式柴油喷射系统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电磁阀控制的喷油器替代了传统的机械式喷油器,燃油轨中的燃油压力由一个径向柱塞式高压泵产生,压力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设定。共轨中的燃油压力由一个电磁压力调节阀控制,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需要进行连续压力调节。电控单元作用于喷油器电磁阀上的脉冲信号控制燃油的喷射过程。喷油量的大小取决于燃油轨中的油压和电磁阀开启时间的长短,及喷油嘴液体流动特性。

燃油喷射压力是柴油发动机的重要指标,因为它联系着发动机的动力、油耗、排放等。共轨柴油喷射系统已将燃油喷射压力提高到1800巴

最近2年,匹配直喷柴油发动机的轿车在欧洲得到了显著发展,有着高效和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并降低了发动机噪音。直喷柴油发动机使用的是泵喷嘴系统,国内生产的1.9TDI宝来就应用这一系统,最高喷射压力可达到1800巴。泵喷嘴直喷系统好虽好,但燃油压力不能保持恒定,随着排放控制的更加苛刻,就需要更高及恒定的柴油喷射压力和更完善的电子控制,于是众多制造商们就把优点更多的柴油共轨系统作为柴油发动机的发展方向。这一系统有很高的燃油压力,并能提供弹性燃油分配控制,通过ECU灵活地控制燃油分配、燃油喷射时间、喷射压力和喷射速率。通过对以上特性的控制,共轨已经使柴油机的响应性和驾驶舒适性达到了汽油发动机水平,同时它具有着显著的燃油经济性和低排放特性。

在发动机所有转速范围内保证高燃油压力,高的喷射压力可以在低转速工况下获得良好的燃烧特性

由凸轮轴驱动控制的轴向柱塞式分配泵的发动机,燃油系统压力与发动机转速呈线性关系,在发动机低转速时形成燃油压力不足,而共轨系统能够在发动机的所有转速范围内获得非常高的燃油压力。灵活的电子控制系统对正时和喷射压力的控制在发动机各种工况下都能够获得低排放和高效率。由于压力的形成与喷射过程分离,使发动机设计人员在研究燃烧和喷油过程时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可根据发动机工况的要求调节喷射压力和喷射正时,使发动机在低速工况下也能实现完全燃烧,所以既使是在很低的转速也能获得大扭矩。预喷射技术的应用在降低排放和噪音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供油系统得到精确控制

低压油泵将柴油从油箱中吸出,经过过滤提供给高压油泵,在低压泵内有一电磁阀控制燃油到达高压泵室,燃油进入管形蓄压器—燃油轨道。在共轨上有压力传感器时时监测燃油压力,并将这一信号传递给ECU,通过对流量的调节控制共轨内的燃油压力达到希望值。喷射压力根据发动机运转条件的不同从200~1800巴,再通过电脑控制分别喷射到气缸中,共轨不但保持了燃油压力,还消除了压力波动。

燃油喷射是很复杂的机械、液压、电子系统联合做业,要适应发动机各种工况下的工作环境,在燃烧之前燃油必须经过过滤和增压,在准确的时间以一定的喷射速率喷射到每一个气缸内。发动机电脑控制废气再循环、增压、排气后处理系统,以得到最佳的发动机特性和废气排放。

最小排量的共轨发动机和最新一代共轨发动机

喷油器的紧凑结构使得共轨系统即使对小排量4气门发动机也是一个实用方案。在1999年年底诞生了装配着3缸共轨柴油发动机的Smart,它的排量只有799mL,最大功率30kW,在1800~2800rpm时输出最大扭矩100Nm。

在今年奔驰公司推出的E320上安装了第二代共轨发动机,最大功率150kW,1000rpm时输出扭矩250Nm,在1400rpm时即可得到峰值扭矩的85%,在1800~2600rpm的广阔区域内实现500Nm的峰值扭矩。0~100km/h的加速时间只有7.7秒,最高车速243km/h。综合油耗是6.9L/100km,80L的油箱使续航能力达到了1000km。而配有汽油机的E320的综合油耗是9.9L/100km。

柴油共轨系统已开发了3代,它有着强大的技术潜力

第一代共轨高压泵总是保持在最高压力,导致能量的浪费和很高的燃油温度。第二代可根据发动机需求而改变输出压力,并具有预喷射和后喷射功能。预喷射降低了发动机噪音:在主喷射之前百万分之一秒内少量的燃油被喷进了气缸压燃,预加热燃烧室。预热后的气缸使主喷射后的压燃更加容易,缸内的压力和温度不再是突然地增加,有利于降低燃烧噪音。在膨胀过程中进行后喷射,产生二次燃烧,将缸内温度增加200~250℃,降低了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

由于其强大的技术潜力,今天各制造商已经把目光定在了共轨系统第3代——压电式(piezo)共轨系统,压电执行器代替了电磁阀,于是得到了更加精确的喷射控制。没有了回油管,在结构上更简单。压力从200~2000巴弹性调节。最小喷射量可控制在0.5mm3,减小了烟度和NOX的排放。

轩逸、H6、GL8又称王!销量榜的常胜将军,是如何炼成的?

虽然2020年最后一个月的销量还没有公布,但有三款车已经提前锁定了细分市场销冠的位置,那就是?日产轩逸、哈弗H6和别克GL8。

今年情况比较特殊,疫情之下大家的购车选择更加保守,轩逸和GL8算是一路吊打直到夺冠,哈弗H6则分为两个阶段,上半年被长安CS75迫的很近,但从第三代H6上市开始,销量就又拉开了,最后也算是有惊无险。

哈弗H6已经累计90个月稳居SUV销售冠军了,别克GL8自2000年上市以来,也未曾让MPV销量冠军的位置旁落。日产轩逸也是自2018年夺得轿车销量冠军之后,时隔一年再度拿下第一的位置。

这三款车都堪称销量榜上的常胜将军,它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在功夫汽车看来,最大的秘诀无疑是常变常新,既有出色的口碑积累,又能时刻紧跟技术迭代的潮流。

(1)日产轩逸,坚守的意义

轩逸是国内A级家轿市场上的“老字号”,它的前身是日产驰名全球的中级车日产蓝鸟,是“BLUEBIRD”,不是现在的“LANNIA”。引入国内之后日产把它做成了轩逸,相当于以B级车的底子,来打A级车市场。

因此轩逸在A级汽车市场上,一直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它的空间表现和舒适度,都是B级车级别。尤其是舒适的乘坐体验,为它赢得了“大沙发”的称号。在隔音方面也非常出彩,即使上到120km/h的高速,噪音也依然控制得非常好。

除了空间大、舒适度高之外,轩逸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后期费用极低。不仅油耗算是同级最低的那一波,保养费用也特别便宜。因为这一点,它也成为了“滴滴神车”,是网约车司机们的最爱。因为开起来用起来便宜不说,也能很好地兼顾家用。

第十四代轩逸又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新车轴距达到2712mm,宽度达到1815mm,不用说,在空间方面它又一次做到了同级最佳。

而在动力系统方面,当同级竞品受限于市场竞争压力和排放法规,纷纷转投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和三缸机时,日产依然在用心打磨HR16?1.6L自然吸气发动机。

新款发动机用了镜面熔射缸孔、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不仅取得了102kW的超高输出功率,与新一代CVT变速箱配合,综合油耗只有4.9L/100km。

用最简单的结构,取得最优秀的质量稳定性,并且还有着最低的油耗和最少的后期费用。在这个维度,轩逸确实是没有对手的。

新车还对内外饰进行了重新升级,用了全新的V-Motion?2.0设计语言,造型更加大气动感,看上去满满的运动范。再加上新升级的沃德十佳内饰,环抱式中控台,悬浮式中控屏,液晶仪表,筒式空调出风口,这些元素都放在一起,带来满满的豪华感和科技感。

高颜值,更强的动力,超低的油耗。因此14代轩逸一出,老对手们又招架不住了,整个2020年销量可谓是一路领先。

而轩逸的成功,很大程度来源于坚守。每一代都做到了同级空间最大,舒适性最高。虽然依然坚持用自吸发动机,但升级后动力并不落伍,而且使用费用最低,完美契合家用需求。

(2)哈弗H6,领先不止一代

哈弗H6的“历史”不如轩逸那么悠久,但作为最早推出的高品质自主SUV。它从2011年上市以来,也已经走到了第10个年头。

早期的哈弗H6一直在做加法,产品线铺得非常开,新款的老款的,柴油版汽油版,红标蓝标,连销售都眼花缭乱。有人调侃,哈弗H6自身就是一个车企,当然销量也是企业级的。最近几年哈弗H6一直在做减法,主打的就是正代和运动版,虽然对产品线进行了瘦身,但依然维持住了销量霸主的地位。

哈弗H6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自家的1.5T、2.0T发动机越来越成熟,自家的7DCT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早已列装百万辆,不论是操控性能还是油耗表现,都有相当不错的竞争力。说白了,在汽车这个行当里,技术才是真正的王牌。

而随着第三代H6上市,哈弗的优势又一次扩大了,也就是厂家说的,领先不止一代。

新一代H6在造型上又有了不小的进步,立体式中网显得非常精致,整体造型更加气派。新车的车身尺寸达到4653*1886*1730mm,轴距达到2738mm,相比前代车型又有进步。其中在轴距和宽度方面的提升是较大的,那是因为这一代车型用了最新的柠檬平台,降低了重心,宽体长轴距设计,让新车的操控感受更加出色。

新车的车身俯仰角度相比上代车型进一步减小,转向精准度进一步提升,车身侧向刚度也有了大幅提升,这让它的操控极限,在同级SUV中鹤立鸡群。

新H6配备了1.5GDIT?EVO发动机,整机热效率达到了惊人的38%,在量产涡轮机中名列前茅。它的电控增压器进行了全新升级,在1400rpm即可实现285N?m的最大扭矩输出,而且最大扭矩输出范围提升到了1400rpm-3600rpm,比上代机型动力来得更早,输出区间更广。因此新车在0-60km/h加速上表现更好,更能适应城市路况。

新车也提供2.0T高功选项,在同级动力中竞争力十足。

新H6的内饰也进行了全面升级,整个科技感和高档感更强,还支持整车级FOTA升级功能。可以支持智能驾驶系统、车辆驾驶系统、智能网联系统等40多项上千功能的在线升级,不用去4S店就可以时时开新车。

新车搭载了Mobileye?Eye?Q4自动驾驶芯片,可以每秒进行万亿次的TOPS浮点运算,更先进的视觉处理算法和更深度层次化的图像模型捕捉,让它以更快速度同时处理多个摄像头信息,达成了L2+级自动驾驶。ACC+ICA+TJA全速段巡航、全场景AEB自动紧急制动、TSR交通标志识别,这些功能都能完美实现。

超高的颜值,出色的机械素质,可升级的智能化配置,H6的地位无疑又更加稳固了。

(3)别克GL8,成功熬过一代又一代对手

别克GL8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MPV,它是基于纯粹的MPV平台开发。在那个国内汽车市场上充斥着面包车和家用小车的年代,它的出现极具颠覆意义。人们第一次知道,一款车能够既有旅行车的宽大乘坐空间,又有轿车的舒适性,同时还有面包车的装载性能。

从2000年上市,到2004年国产,GL8在国内的销量水涨船高,甚至直接成了商务车的代名词。在那个私家车数量还不算多的年代,很多机关单位和民营企业都会选择购几辆GL8,用于公务接待。

3.0L?V6发动机,不仅给了它出色的动力表现,也带来了平稳安静的操控体验。处于GL8的车内,似乎一下子就与外界进行了“切割”,窗外杂音充耳不闻。

几年之后,竞争对手才开始出现。本田奥德赛,道奇凯领,马自达8,奔驰威霆,包括今年的大众威然,这些车都在不同时期和GL8打过对台戏,但最后都一一被挑落,没能动摇GL8的地位。

而GL8也一直在与时俱进,不仅尺寸一路提升到了5238*1878*1776mm,动力配置也从最初的2.4L、2.5L、3.0L,变为的现在的2.0T变缸发动机加9AT变速箱。

GL8的产品线也一路拓展,除了传统的7座布置之外,也提供4座和6座可选,其艾维亚车型的豪华程度更是不输豪华品牌。

相比奥德赛的纯家用取向,GL8做到了商用家用两相宜,在不同消费人群中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Na高级真皮座椅,座椅扶手集成式触控屏,十点式功能,豪华翻折小桌板,Bose?Centerpoint?环绕声音响系统,这些元素也让它的内部豪华感无以复加。

新车还配备了全新别克eConnect互联技术,超大尺寸三屏联动带来更便捷的交互感受,精致的视觉设计打造出移动互联的共享空间。FDM流媒体内后视镜、HUD平视系统、360°全景影像系统,可以完美显示四周的真实驾驶情况,让驾驶更加安心。

极致的舒适度加上畅快的驾驶体验,让GL8能一直屹立在高端MPV销量榜首。

(4)功夫拍案

前段时间有句话特别流行,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轻易输给你的十年寒窗苦读。虽然听起来多少有些别扭,毕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不得不说,买车这回事,尤其是像轿车、SUV、MPV这种高度竞争的领域,还真得是多年的口碑积累。

轩逸、H6、GL8已经畅销很多年了,大家买车时肯定会把它们作为一个备选项。而且新款产品力也确实不错,价格也相对比较亲民,一部分人选择了它们,一部分人没选,但足以把它们送上销冠的位置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