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发现千亿方大气田,对于汽油的价格有影响吗?

2.保定到雄安新区开车一个月多少钱

3.油价上涨利好哪些板块

4.纪录片《2040》带给我们的遐想 新能源汽车真的就是为环保而来?

山西省发现千亿方大气田,对于汽油的价格有影响吗?

雄安油价便宜了吗_雄安油田

2月28日宣布,经国家自然资源部审定,山西临兴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010亿立方米,中国海油在陆上成功发现千亿方大气田。

目前气田正进一步加快勘探开发,建成后将大大增强华北地区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为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提供绿色清洁的能源保障

对于汽油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目前总体来说,我国有其总量资源并不丰富,只能缓解一部分燃眉之急,并不能完全替代汽油。

临兴气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该区域构造活动复杂,此前普遍认为天然气逸散严重,难以形成大型气田。通过技术攻关,中国海油在2013年底获得第一口高产气井之后,又陆续发现了一批高产井,拉开了临兴气田勘探的序幕。中国海油表示,到2020年底,在上古生界二叠系近728平方公里含气面积内,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达到千亿方级。

临兴致密气田与煤层气、页岩气一样,都属于非常规天然气。据中国海油中联公司副总经理介绍,目前该气田已累计钻井526口,建设场站11座,铺设管线483公里,2020年实现日产天然气超500万立方米,投产以来累计供应天然气18.36亿立方米。按照规划,中国海油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将临兴气田建成年产能33亿立方米、年产量27亿立方米的大气田。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临兴气田的天然气预计今年7月份即可直接输送到雄安新区,为雄安新区建设?绿色低碳之城?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陆上非常规天然气,是作为中国最大海上油气生产商的中国海油?登陆?、?上岸?,进行陆上油气勘探的关键突破口。

中国海油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其国内海上油气产量首次突破6500万吨,原油同比增产240万吨,增幅占全国80%以上。在加大国内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该公司积极发力陆上非常规油气业务,2020年陆上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22.7亿方。

临兴致密气田与煤层气、页岩气一样,都属于非常规天然气。由于其成因、成藏机理与常规天然气不同,开发难度较大,需要一些特殊的技术才能开采出来。例如,煤层气需要采用排水抽采技术,页岩气需要大规模水力压裂技术,临兴致密气田目前采用压裂增产技术开采。

在建设过程中,临兴气田探索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寻找优质甜点区部署一体化评价井,快速落实储量、评价产能,通过边勘探边滚动,高产探井提前转开发井等一体化思路,产能建设周期由6-8年缩短为3-4年,实现储量到产量的快速转化,加快气田建成投产。

中国海油董事长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海油将加快陆上非常规天然气业务的发展步伐,有力助推公司天然气产量占比提升至35%,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保定到雄安新区开车一个月多少钱

1000-2000元之间。

保定到雄安新区开车一个月的费用具体多少根据不断浮动的油价也会有所不同,2022年通常这个来回一个月的费用在1000-2000元,其中包括油费和高速费。

雄安新区为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

油价上涨利好哪些板块

石油价格上涨,最直接的收益股肯定是石油板块的个股。2021年初,拜登上台后下令空袭叙利亚,导致当时石油价格上涨,与石油相关的个股也有不错的涨幅。如:石油开采、炼油、油服等个股。

除此之外,石油价格上涨,还可能会带动燃气、煤炭、黄金、新能源、交通运输等板块价格上涨。

1.利好燃气板块,因为燃气价格也会随着石油价格上涨而上涨;

2.利好黄金板块,因为黄金和石油几乎都是以美元标价,都属于稀缺资源;

3.利好新能源板块,因为油价上涨后,但需求没有减少,所以会刺激新能源公司研发;

4.利好煤炭板块,因为传统的石油开采需要炼油,炼油需要煤炭,加上石油价格上涨后会对煤炭的需求增加;

5.利好交通运输,因为石油价格上涨,交通运输也会跟随涨价。

股票板块是指某些公司在股票市场上有某些特定的相关要素,就以这该要素命名的板块。

概念板块分类:这个就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了。常用的概念板块分类法有地域分类:如上海板块、雄安新区板块等;政策分类:新能源板块、自贸区板块等;上市时间分类:次新股板块等;投资人分类:社保重仓板块、外资机构重仓板块等;指数分类:沪深300板块、上证50板块等;热点经济分类:网络金融板块、物联网板块等。按业绩分类:蓝筹板块、ST板块还有等等无穷多分类的概念板块!

风险:

有很多“板块”是作为炒作题材而推向市场的。举一个例子说明。1995年末,股市推出了所谓的“权证与转配概念股板块”,如有兴趣可翻阅当时的《中国证券报》或《上海证券报》,当时有关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或追捧,或分析各个所谓权证与转配概念股。在这些文章的背后,深市炒手大炒权证,市场上一批盲目跟风者也热闹地追捧。结果是等到除权和权证上市,股价一路跌将下来,跟风者只好自认倒霉。

1996年初,所谓“基金板块”又被称为“被严重低估的低价板块”而推上前台,接着连续推出“基金市场的再认识”系列文章,声称要“算一算投资基金这笔帐”。总之,经过分析,基金板块被认为是最好的投资对象,随后价格果真上涨。最后结果如何呢?好梦并不长,没过几天,基金又跌了回去。

纪录片《2040》带给我们的遐想 新能源汽车真的就是为环保而来?

2019年澳大利亚拍摄的一部环保题材的纪录片《2040》在柏林**节上映,我近日也刚刚看完全片,整部影片从父女的视角去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中穿插了女儿在2019年和2040年的生活现状对比。同时,导演让一些儿童在镜头前述说各自理想中的世界应该是怎样的(不过会感觉到明显的引导成分在其中,尤其是片尾那句“我希望人们落实环保3R原则”不像是出自儿童之口),但是整部纪录片所倡导的环保理念还是值得人们去深究,必须肯定它在正能量传递中的作用。

本片提出的一系列环保问题也激发出我的很多共鸣,在劳伦斯·史密斯的著作《2050人类大迁徙》中也深入讲述了地球碳排放日趋严重,其中大部分的热量被大海吸收(在《2040》纪录片中也做了详尽的描述“大海吸收了90%的热量和过量的二氧化碳”),这让海洋温度持续增高,相比150年前海水酸度增加了30%。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南北极冰帽开始消融,冻土变得松散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海洋中能够有效吸收碳排放的珊瑚礁和藻类因为海水酸度提高而死亡,造成多米诺效应大量的鱼类死亡和部分海洋生物的灭绝。

人类在加大工业化进程的脚步中,形成大量的碳排放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才有了1997年的《京都协定书》。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和海平面不断上升,各地风暴、海啸、旱涝等情况也有逐年加剧的趋势。这里自然也绕不开汽车排放这个话题,世界著名的美国汽车行业杂志Wardsauto公布,截至2011年8月16日,全球处于使用状态的各种汽车,包括轿车、卡车以及公共汽车等的总保有量已突破10亿辆。在美国汽车占了碳排放总量的20%,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走高,我们的蓝色星球确实在不断地经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在纪录片里面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未来加大推广智能化纯电车,城市出行实现共享化,这和我们今天在做的事情基本还是一致的,未来的蓝图虽然美好但是这背后呢?理想总是显得丰满诱人,而现实往往又让理想碎了一地。

在二次石油危机出现之前,中东的几大产油国各自叫卖,有了相互间的竞争就会压低售价来争取更大的市场,消费者最乐见其成,因此当时油价非常低廉。你看看那会美国生产的汽车动不动就是8缸、10缸,甚至还有配备12缸发动机的跑车,那会真是油价便宜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你开心就好!但是,好景不长,美国为以色列撑腰造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机,那些阿拉伯的“骆驼”们开始向欧美国家禁运石油,暂停出口导致油价上涨,当时原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没有石油这种工业“血液”的支撑,工厂停工、工人失业、消费不振,经济陷入萧条,好吧!这让西方国家纷纷掉进坑里。

好不容易刚刚爬出坑,没隔几年又爆发了伊朗和伊拉克的“两伊”战争,第二次石油危机再次接憧而至,好在世界产油国不只中东一家,也让一些非产油国熬过了危机。但是接二连三的“鞭笞”开始让一些国家长了记性,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相似的尴尬局面,除了在国际油价走低的时候囤积石油,发展新能源产业同样至关重要,这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新能源汽车,才有了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这些新事物。一切的产生都是源于危机,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国与国之间博弈的产物,现实给出的答案是不是很“残酷”。环境保护、降低碳排放、解决能源短缺,这些只是表面的浅层描述,其实很多现象产生其背后的原因无非还是“利益”二字。

所以,在《2040》纪录片中所展现的10后新能源车来取代全部的燃油汽车,我们要告别内燃机、告别石油,出门依靠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纯电车接送目的地,这些我们暂时听听就好哈。纪录片塑造的未来场景比较乌托邦,毕竟现实世界中的很多利益集团还是把持着绝对话语权,片中也提到石油时代的既得利益巨头们每年投入10亿资金对碳排放造成的危害进行“辟谣”。我也曾在一些杂志和网站上看到过,有专家表示地球经历过多次的气候巨变,但最终都能通过大自然的调节机制恢复正常,温室效应之后还可能出现冰河期。我也只能“哈哈”了,这就好比病人已经出现重疾症状,却对其不闻不问、不及时医治只说靠自身的免疫力,病人还能康复一样的无稽之谈。所以,要真的取缔燃油车,全面过渡到新能源汽车,从石油时代回到电力时代现实中会面临层层阻力,除非全球石油储备真的到了消耗殆尽的地步。

我们知道中国并非产油国,而国内的基建、工厂、汽车让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很大。中国每年总共从44个国家进口原油,俄罗斯、安哥拉、伊拉克和伊朗的进口占比也不小。就石油储备而言,中国的石油储备也能在石油进口中断的情况下支撑33天左右。至于33天左右的石油储备供应,离国际能源署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规定的90天石油储备“安全线”,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要知道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8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

想要脱离石油造成的能源约束,除了使用天然气取代煤炭之外,风能、潮汐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要同步推进,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也是相当关键的一环。去年3月,海南省政府就正式印发《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其中提出“2030年起,海南全面禁止销售燃油车”。去年,我去了一趟雄安新城参观,发现新城区内必须是纯电车才能进入或者就搭乘新能源大巴,燃油车必须停放在城区外的停车场。国家已经在很多新建城区或者是一些大型园区内逐步推广新能源试点,当新能源车慢慢普及之后,以后很有可能在部分城市只能使用智能化纯电车,中国的未来可以说是离《2040》中所构建的发展蓝图最近的。

未来也许燃油车会像磁带、唱片、CD光盘一样告别历史舞台,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明确了这点,只是具体的时间节点我们真的不得而知。也许快则10年、可能20年,甚至燃油车还将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这并不关乎环保问题(可能绝大部分人还没有环保意识,毕竟照顾好工作与生活才是每天的日常),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资源的储备量,还有随着用车成本的不断上升,道路交通负担太重造成拥堵频繁,也会加快汽车产业的整体转型和汽车共享化的到来,真的到了这一天也许《2040》中所塑造的场景才能真实地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