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国际油价最低-俄罗斯油价很贵吗
1.为什么卢布贬值原油会受影响
2.俄罗斯为什么有那么多富豪?
3.国际油价触及天花板,石油市场为何如此动荡?
4.在的带领下,俄罗斯究竟变强了没有?
5.当前俄罗斯石油产量和出口量都位于世界前列,乌东事件会对石油造成影响吗?
为什么卢布贬值原油会受影响
正确的说法是:国际原油油价的下跌导致卢布的进一步贬值。
卢布为什么会崩盘?主要原因就是过于依赖原油等能源行业。
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过于依赖原油等能源行业。对卢布汇率影响最大的出口市场,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制品等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已经超过60%。在这种情况下,能源价格一旦下跌,卢布汇率便遭到重创。
俄罗斯外汇占据了财政相当大比重,政府为了赢得民众支持,大力提高国民收入,减少税收,开启各种福利。为此单方面依靠石油输出,靠外汇来维持这些国民公共方面的支出。以至于各种工业落后,产业转型困难,财政从工业税收中获取的比例越来越少,严重依赖油气输出获得的外汇。原油价格下跌,外汇减少,相对应的,外汇能兑换的卢布数量相对增加,卢布便开始贬值。
俄罗斯为什么有那么多富豪?
俄罗斯富豪!
国内某些人士提到俄罗斯的进步,每每津津乐道于俄罗斯的GDP和人均GDP。其实所谓俄罗斯的人均GDP是没有意义的,俄罗斯的财富占有情况是世界上最不平衡的,俄罗斯10亿美元以上的富豪有30位,手中集聚着3500亿美元的财富,而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仅为5200亿美元,也就是说——所谓俄罗斯的GDP只是这30几个富翁的,而不是全体俄罗斯人的,这还不算数量更庞大的1亿美元至10亿美元这个区段的。可见那个人均GDP均不到1.4亿芸芸众生头上,难怪许多俄罗斯人将“莫斯科是世界上亿万富翁最多的城市(超过纽约、伦敦、东京)”视之为俄罗斯的耻辱,而不是国内某些人肤浅的理解的所谓俄罗斯崛起的标志。这个GDP对俄罗斯人来说是美丽的肥皂泡,诚然他们会在税收、福利上获得一定点好处,但对改变他们自身的状况没有多少实质意义!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富裕”的国度俄罗斯的**要到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卖*,而且据俄罗斯人权组织评估,在中国卖*的俄罗斯性工作者竟占俄罗斯性工作者总数的40%。她们为什么不回国享受高福利、高待遇,而在这里丢国格、人格和“高贵”的俄罗斯人的尊严,看看前面的所谓GDP构成就全都明白了!
附:
[金融时报]身价逾10亿美元俄富豪共30位 掌控3500亿美元
据英国一家财产管理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目前俄罗斯身价逾10亿美元的富豪手中集聚着3500亿美元的财富,相当于俄罗斯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波兰、捷克、匈牙利三国百万富翁财富总和的两倍。
根据福布斯4月号杂志公布的排名,目前俄罗斯的10亿级富豪共有30位,仅次于美德两国。与这些富豪手中3500亿美元的总财富相比,俄罗斯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5200亿美元。
据俄联邦统计署最新计算结果显示,虽然最近几年俄国民收入年平均都上涨10%以上,但相对于富人阶层的收入年均上涨20%而言,穷人的收入根本就没有变化。其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在居民总收入构成中,10%最富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0%,10%最穷人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2%,最富人和最穷人的平均收入差距已扩大到15倍,是西方发达国家相应指数的2倍多。
千万乃至亿万富豪的频频涌现构成了俄罗斯经济改革中的特殊景象。美国《福布斯》杂志排出的2006年俄罗斯前100位富豪名单中,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富豪有44人,这些富豪的资产总额高达2480亿美元,相当于俄国内生产总值的1/4多。美国《财富》杂志称俄罗斯亿万富翁的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不仅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超大富豪和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大富豪数量在增加,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中小富豪如今也增加到10万人之众。富豪财富增长之快、富豪人数急剧膨胀,令许多国家难望其项背。
莫斯科是全球除纽约之外亿万富翁聚集最多的城市。在8.8万名百万富翁中,有33名亿万富翁,按千人数计算,莫斯科亿万富翁数居世界第一。《福布斯》据此评论道,“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都很难一次出现那么多的亿万富翁。”至于莫斯科的那种“符合世界水平的”富人,即家庭年均收入12万美元以上者,其数字也不比西方发达地区少。也正是因此,莫斯科居民的富有程度要比周边地区高出2%-2.5%。
与富豪群体的强烈膨胀相比,俄罗斯的穷人阵营却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缩小。俄国社会学家的调查表明,俄罗斯60%的成年人属于贫困阶层,处于较低收入阶层的人平均月工资不超过110美元。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俄罗斯目前有20%的人口生活在赤贫线之下,有关人口每月收入仅1000卢布左右,即约38美元。报告指出,如果俄罗斯全国薪金水平突然下降10%,当地生活于赤贫线之下的人数将会激增50%。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富人和穷人占有和获得的机会不平等,富人越富和穷人越穷的“马太效应”在未来可能更加明显。俄罗斯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来10年中,富人变得更富的概率为96%,而穷人能够致富的概率只有30%。
当然,贫富差别并不单纯地从财富数字上体现出来,按社会指标衡量,富人和穷人之间也出现了惊人的落差。以医疗服务为例,俄罗斯首富阿布拉莫维奇目前正投资8000万英镑在莫斯科建造一家俄罗斯最豪华和技术最先进的医院,且专为俄罗斯富人和名人提供“五星级”服务,但普通公民却由于医疗保险资金的不足根本无钱去一般医院看病。同样,富豪子弟可以走进莫斯科的顶级学校,但贫穷子女则因为支付不起昂贵的学费而不得不过早地加入就业者的行列。
社会阶层对立情绪
经济转轨中少数人暴富,多数人受挫,前者成为“富人”,后者成为“穷人”——由财富占有结果不同最后导致社会民众的急剧分化,这在俄罗斯格外显著。按照社会结构理论,一个国家最理想的人口财富分配比例是“橄榄型”,即富人和穷人各占少数,而中间收入阶层占绝大多数。但在俄罗斯,目前的中间阶层充其量仅占总人口的20%,贫困人口则占60%以上,富裕群体只有6%—7%。除此之外,还有300万本应属于中间阶层但从收入状况考察又归属为贫穷阶层的知识分子。在中间阶层塌陷的情况下,贫富两极的对比自然就异常清晰,二者之间的对抗非常突出。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俄罗斯富人与穷人在财富来源与使用认知上出现的思想分裂相当明显。俄罗斯大多数民众认为,富豪们的财富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有钱人都是些权欲旺盛、利欲熏心、贪婪且不正派的人。
相形之下,尽管俄罗斯富豪对于自己在《福布斯》上的排名都讳莫如深,但在追求超级享受方面却一贯以出手阔绰而闻名。资料表明,仅奔驰轿车在俄罗斯的销量,2005年达到了5000多辆,2006年将突破一万辆。而在前不久莫斯科的一个“百万富翁展销会”上,一瓶价值3.5万欧元的香水,一部140万欧元的手机,一座高达2400万欧元的海岛,竟然吸引了4万名俄罗斯富翁的疯抢,以致阔老们最后总计狂花5亿欧元。美林证券也发出研究报告指出,俄罗斯在奢侈品的消费金额,将于2009年占全球奢侈品总消费额的9%。
消费行为的极度张扬自然引起了普通百姓的反感,也招徕了舆论的普遍诟病。专家们指出,富豪们手中数额庞大的资金就像是一股股汹涌的恶浪,对俄罗斯的消费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并成为驱动国内通胀率上扬的主要力量,最终让无数收入微薄的消费者为此埋单。
更令俄罗斯民众不满的是,那些控制着金融和工业的经济寡头们已经不再在国内投资、为扩大就业做贡献,而是将财富大量转移到了海外。据《福布斯》杂志报道,过去5年中,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本流出俄罗斯,其中相当一部分被用于购买英国的住宅。与此相关的一个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一年半,英国伦敦售价达千万英镑的大宅院一半以上被俄罗斯人买走,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俄罗斯人已经买下英国的半壁江山。
无疑,俄罗斯民众对于国内富豪普遍充满着仇视的心态。“民意研究全俄中心”进行的调查表明,只有7%的俄国人对俄罗斯出现如此众多的富翁感到自豪,39%的受调查者为此感到耻辱,许多人甚至称富豪榜是俄罗斯的“窃贼榜”。同样,莫斯科国家战略研究所就俄罗斯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一事先后进行了几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民众对霍氏的判刑表现得很平静,多达67%的人表示坚决拥护总统的决定,大多数人对霍多尔科夫斯基这样的富人表现出强烈不满甚至憎恨。
因此,在俄罗斯当一名招徕眼球的富豪式人物已经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时甚至还是危险的。对于富人来说,虽然财富使他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但也使他们成了犯罪分子攻击的目标。近两年来,53.7%的富人家庭遭到过各种不愉快事件,是各种各样刑事犯罪案件的牺牲品。有些犯罪行为几乎是专门针对富人的,如抢夺、暴力威胁、敲诈和讹诈等。
熨平贫富差距长路漫漫
俄罗斯最近几年经济的超速增长使得贫困人口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最新资料显示,俄国内穷人数量已经出现了明显减少,即由3年前的24%减少到目前的18%,而且穷人数量减少的趋势还会延续。按照俄政府计划,到2010年,俄国内贫困人口所占比例将减少到10%,到2015年减少到6%以下。但是,穷人绝对数量的减少并不等于贫富相对差距的缩小。总统在日前通过电视表情严肃地告诉俄罗斯人民,缩小贫富差距是他面临的最大任务之一。
俄罗斯政府对于收入重新分配的调控不力确实是亟须反思的。以税收为例,目前俄政府对所有人仍实行统一标准的个人所得税率,无论是贫民,还是亿万富翁,统一纳税13%,而且个人所得税率还是欧洲最低的。不仅如此,在大部分欧洲国家,从富人那儿征收的税用于向穷人发放补助,但在俄罗斯,个税只用于增加国库收入,再分配职能几乎没起到任何作用。正是如此,俄罗斯许多经济学家尖锐地指出,目前应该向穷人慷慨解囊的不是富人,而是国家。
俄政府目前也急于在这方面做出成绩。作为为解决贫富问题所打出的最新“组合拳”,政府决定将2007年俄平均最低生活费提高至4414卢布,收入低于最低生活费标准的居民数量将减至14%。根据近日通过的2007年俄联邦预算法案,2007年最低劳动报酬将由1100卢布增至1400卢布,预算部门人员的工资将上涨15%,军人工资上涨26%-28%,退休金上涨20%。
显然,只有具有广泛基础的、持续性的增长才可能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减少俄罗斯的贫困。与此同时,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保护承受力差的群体,使其不受价格放开和就业机会减少的影响,以及怎样通过加强现有的社会保障计划保证这些人的生活水准不至下降。因此,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助、俄罗斯政府正在极力推进的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看点。
实际上,俄罗斯原本已经设计出了一套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对一些食品和其他消费项目的补贴、养老金、失业救济金、儿童补助金等。养老金与失业保险是永久性的安全手段,它们能够在经济转轨时期起到重要的社会保障作用。但是,俄罗斯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却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在养老金方面,虽然目前每4个俄罗斯人中就有一个人领取养老金,但只有那些被认为承担最大风险的人的实际收入才能够得到保护,而且大约30%的养老金领取者取得的养老金低于估计的维持生活所需的最低收入。而在失业救济方面,救济金不仅长期处于低水平,而且由于其与价格指数相脱离,救济金的使用效率实际处在不断下降过程中,更由于社会上对失业者的歧视,导致许多失业者没有登记申请救济。至于儿童补助金,由于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财政困难,许多儿童实际并没有得到补助金,而且平均儿童补助金仅为平均工资的4%。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俄罗斯政府对于救济金管理一直推行着地方和中央分散管理的机制,从而弱化了救济金的宏观平衡功能。例如,俄中央就业基金只占所收工资税的10%,而另外的90%则留在了地方。中央的这一份额很难满足失业人员增加因而财政收入基数减少的那些地方的需要。因此,俄罗斯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应当贯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最低救济金应至少与维持生活所需的最低收入相同,并充分加以保障,以使其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职能。
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匹配,目前俄罗斯社会保障部同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执行了一些以生活条件差的人员(包括残疾人)为目标的社会援助计划。社会人口保障基金,作为一项预算外基金,除了其他事务外,还参与了销售来自国外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社会人口保障基金由于缺少固定的资金来源,还广泛参与了创收活动,这些活动显然对穷人有所帮助,例如投资生产主要用于穷人消费的商品。
为了提高居民收入的透明度,俄罗斯税务总部门从5年前就开始收集俄公民收入的信息,并且目前已经建成了一个十分翔实的资料库,而按照俄税务总局的规定,收入超过100万卢布及10亿卢布的人将被分成两个档次重点监视,其目的就是为政府进行收入调控提供参考指标。
在俄罗斯谁是富人?
石油富豪 俄罗斯社会学家们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包括近一半的富人均认为“诚实劳动并不能致富”。这反映了俄罗斯改革过程中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一个特点。认真研究俄罗斯富豪的发家史就会看到一个规律:俄罗斯富豪大部分出现在原料、资源开采领域,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行业造就的富豪最多,他们的财富数量也最可观。《福布斯》杂志评出的100名俄罗斯富豪中,有40人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行业有关。现在俄罗斯首富阿布拉莫维奇依然是石油大亨,此人个人资产高达180亿美元;而资产增长最快的富豪阿列克佩罗夫也是石油大亨,他个人资产一年之内增长86亿美元,净增比例达到200%。
显然,资源领域能够成为诞生富豪的摇篮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密切相关。在私有化过程中,俄罗斯许多富人靠收购能源相关企业起家,他们不仅敏锐地把握了商机,以极低的价格购买石油资产,再转手高价倒出,以此大发横财,而且在最近几年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不断飞涨的市场背景中,他们也获得财富再次发酵的机会。
“新俄罗斯人” 现代技术需要大量职业技能和教育水平高的职员,其工资自然随着需求的增加而上涨,这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趋势。俄罗斯经济结构目前正处于飞速升级过程中,因此,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并拥有雄厚技术与知识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员就成为了社会财富分配中的强者。在10多年前国内进行疯狂私有化的时候,俄罗斯的许多青年奔赴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著名大学或专门商业学校里充电,如今他们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在西方建立起了人际关系网络,并且有了经商的经验,其中涌现出了不少的金融天才和大企业家。按照《福布斯》杂志的评价是:“他们挣钱靠的是自己的大脑,而非石油或者政治影响。”这类富翁的年收入不低于100万美元,并构成了俄罗斯的一个特殊阶层——“新俄罗斯人”。
私人部门就业者 体制性差别也是导致贫富分化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新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由于新技术缺乏和投资不足,其劳动生产力很低,除去那些从国外获得收人的以生产原料为主的部门(首先是石油生产部门)外,大多数的处境都很凄惨;国家拨款状况不佳,工资停发或延后发放。另一方面在文化、教育、科学诸领域工作的人们,只能依靠国家保障其生活,但所得工资相当之低,而且由于通货膨胀,绝大多数居民的收人比以前大为减少,甚至困苦不堪。与此相对应,在私人经济部门中,报酬虽有时低于改革前的数额,但要比国有部门高得多,而且准时发放工资。
服务业从业者 由于经济的加速转型,俄罗斯经济结构中的生产部门不再占优势,代之而起的是日益蓬勃的服务业,由此对居民的社会职业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居民在私人开办的商业、服务业中从业的人数剧增,资本剥削劳动的范围扩大,新冒尖的企业主也由此增加了收人。虽然单从私人企业主的增加数来看目前并非显著,而且他们的人数不多,但据俄罗斯官方统计,这些服务行业新兴企业主获得的收人所占的比重已经差不多相当于全国居民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社会转移支付的规模。居民中多种群体拥有财产状况的差距被成倍地拉大了。
国际油价触及天花板,石油市场为何如此动荡?
国际油价能够触及天花板,这是因为石油市场非常动荡,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只有世界和平石油市场才能稳定。
一、石油市场为何如此动荡
在石油输出组织可以发现与俄国等多格产生了减产协议,主要是因为政治方面出现了原因,国际油价也会上涨,不会出现暴跌的情况。原产地不给予供给油价就会一直上涨,所以石油市场如此动荡也是因为多国之间的一些矛盾和协议之间的威胁。可以发现俄国它的石油价格出现全面爆发,为了挽救油价他们也是开始减产,但是现在的油价会越来越高,每天的石油产量会降低,但是出售率会比较低,向外国输送的石油也会减少。石油市场的未来走势可能会出现悲观的情况,如果价格出现了上涨,石油市场前景发展更为严峻,因为对石油的需求增多,但是石油提供量会变少,每一个季度都会出现这种状况,现在的油价上涨也是一个麻烦。
二、国际局势动荡
在需求大幅度上涨的时候,油价却一直上涨,这也说明国际油价会出现下跌的情况,但是形势比较严峻,现在出现了全国经济变低的情况。资本主义市场也在动荡着,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石油的价格就出现了很多不定因素,现在的石油市场动荡将会愈演愈烈。现在的形势也比较复杂,所以导致国际油价出现变化,而且有广泛的影响,经济受到了冲击,还可能出现财政风险影响多方面的局势,石油主要依赖于俄罗斯,所以这对很多国家都是一个打击,出口率也会受到影响。部分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会逃离石油市场,所以会出现油价下跌,并且低位进一步降低,全球的政策原因也会影响,所以得重新评估。
在的带领下,俄罗斯究竟变强了没有?
8月10日,俄罗斯反对派在莫斯科发起了一场名为“让我们获得选举权”的大型抗议集会。据俄罗斯商业电视频道的报道,除莫斯科以外,在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托木斯克等其他俄罗斯城市也发生了抗议集会。其实,游行集会,在近年的俄罗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这次莫斯科大游行的起因,民众抗议的背后,还是对艰难生存环境越来越明显的不满。
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就遭受到西方严厉的经济制裁。而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也长期低迷,这对高度依赖油气资源出口的俄罗斯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俄罗斯本来就家底不充裕,工业体系崩盘后,国家的维持可以说是十分勉强。虽然靠着本世纪头十年的油价暴涨发了笔小财,但这点钱对于这样一个世界级地缘大国来说,远不足以改变其之命运。连造打压之下,俄罗斯处境之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
最后,鉴于资源的匮乏,各利益集团之间围绕所剩不多的利益,也必然会产生愈发激烈的矛盾和冲突,而这也都需要一个强力中央的协调和压制。
总而言之,现在的俄罗斯,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
但偏偏这是俄罗斯所没有的。
但现实又决定了,俄罗斯需要强力中央。
这可怎么办?
只能仰赖领袖。用领袖的个人威望,来代替中央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尊崇地位;用领袖个人的强力,来协调和压制不驯服的地方官僚体系和利益集团;甚至用领袖个人的强人形象,来掩盖俄罗斯日益衰颓的现实,以挽救民众岌岌可危的凝聚力、自信心和对体制的认可。
这么多需求,最后都被系于一身。用自己这个肉身,承担了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政府所需承担的大量职能。
这就是不能退的原因。
但是,再有精神力,也架不住肚皮空空的煎熬。随着生计的日益艰难,民众的不满是无法遏制的。
所以,俄罗斯近年愈演愈烈的民众抗议集会背后,其实反映出的,是这个国家日益窘迫的现状。随着资源越来越稀缺,俄罗斯在苏联解体30年之后,再一次逼近那个历史的抉择点——是要现实生活改变?还是要国家影响力衰退,甚至二次解体?
即便不退,他也不能逆天改命。无论他怎么努力,俄罗斯国运衰颓的大势,他也无法凭一己之力逆转。
这是的无奈,也是的煎熬!
所以,的煎熬,可能还要持续下去。俄罗斯能否顺利渡劫,真的难料!
当前俄罗斯石油产量和出口量都位于世界前列,乌东事件会对石油造成影响吗?
当前俄罗斯石油产量和出口量都位于世界前列,乌东事件会对石油造成影响吗?
我认为乌东事件会对石油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石油能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运输成本上升,从而造成石油价格上调。 首先,俄罗斯石油能源丰富是最大的石油能源出口国之一;我们都知道,俄罗斯是除中东以外,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陆地运输到欧洲地区石油数量急剧下降,欧洲地区不得不向中东地区或或者其他线路进行石油进口,石油进口成本增加,引发石油供不应求的状况,使石油价格升高造成石油市场价格上调的状况。 其次,从俄罗斯本身来看;如果一旦以乌东事件作为导火索引发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作为西欧国家肯定会给予乌克兰一定的支持,俄罗斯会制定一定的制裁战略,石油作为能基础储备能源之一肯定会限制其出口量,或者禁止向西欧国家出口本国石油能源用来支持乌东地区国家的发展,从长远来看,石油价格下降已成为必然趋势。 最后,随着乌东事件的发酵,世界局面越来越不稳定;俄罗斯总统已经宣布支持乌东两个国家独立,这一方面体现了俄罗斯出于本国利益而做出的战略调整,所以一定将石油出口量给予两个新成立国家的支持,石油作为战略储备能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新能源的发展仅仅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并且战争爆发,石油价格必然会上涨,这也是兽世界环境影响。 总而言之;个人认为乌东事件会造成短期内石油供不应求、石油价格上调的局面。这一点你们怎么看呢?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感谢阅读![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