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的石油价格_过去五年石油价格是多少
1.世界上什么地方石油最多?
2.全球最大油服公司为何突然裁员21000人?
3.未来中国石油需求预测
4.沙特石油什么时候会被抽空枯竭呢?
5.当前石油价格急剧上涨,主要原因是什么?
6.俄罗斯与沙特石油大战,俄罗斯与沙特石油大战双方都做了哪些事情?
世界上什么地方石油最多?
石油和原油是不一样的,石油范围更大,我们百姓通常说的那种埋于地下可以开采的“石油”其实是原油,它只是石油的一种存在形式。石油除了以原油的形式存在外,还有其他形式,最典型的就是油页岩形式,这种石油通常存在于地面之上的一种特殊页岩内,而加拿大有世界上最丰富油页岩资源。所以世界石油最多的国家是加拿大。
全球最大油服公司为何突然裁员21000人?
当地时间周五,世界最大的油田服务公司斯伦贝谢宣布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将裁员21000人以求自保,公司将为此动用超10亿美元的遣散费。
斯伦贝谢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盈利下跌三分之一,亏损高达34亿美元。这家老牌油服公司在全球雇佣员工约126000人,他们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85个国家提供服务,主要的办公室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和荷兰海牙。
公司预计,大部分离职员工的遣散费将在今年下半年支付。报道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给能源行业带来压力,过去五年中,已有200多家石油生产商申请破产保护,而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行业整合。今年以来,原油价格下跌33%,天然气价格下跌17%。
扩展资料:
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公司简介:
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公司总部位于休斯顿、巴黎和海牙,在全球14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公司成立于1927年,现有员工130000多名,2006年公司收入为192.3亿美元,是世界500强企业。 斯伦贝谢科技服务公司(SIS) 属于斯伦贝谢油田服务部,是石油天然气行业公认的最好软件和服务供应商。
斯伦贝谢也是一家全球化的技术服务公司,总部设在休斯顿,并在巴黎和海牙成立准总部机构。斯伦贝谢共有来自140多个民族的118000余名员工,在世界的85个国家开展工作。
中国网-全球最大油服公司裁员21000人
未来中国石油需求预测
目前的石油需求预测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宏观预测法,是以宏观经济分析预测为基础,研究石油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及石油价格等的关系,并根据石油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石油消费。这类方法包括石油消费弹性系数法、能源消费强度法和人均石油消费法等。另一类是部门分析法,就是分析每一个石油消费部门的石油消费与本部门消耗石油的机具、产品等的相互关系,如汽油消费与汽车保有量的关系、化工产品产量与石油消费量的关系等,根据这种关系预测本部门未来石油消费的增长趋势,所有部门预测值的综合就是全国未来石油消费量。
这两种预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部门预测法的优点是充分应用了各部门对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包括未来产品的市场需求、节能和能源替代等大量技术和经济分析,以及油价和行业技术发展对各部门未来石油需求的影响。这种预测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预测涉及各部门各环节的石油消费预测,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预测的误差都会出现在总体预测中,预测的综合误差就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预测的误差的综合,因此增加了误差的概率;另一方面,这种预测也不能考虑不可预见的事件对石油需求的影响,特别是对长期预测可能会造成更大误差。宏观预测法是以国民经济发展为依据进行预测,是以国民经济综合数据为基础,消除了部门之间预测可能造成的误差加和,过去曾发生过的不可预见事件的影响,替代能源、节油技术进步和油价变化的综合影响,适合于长期趋势的预测。
本次的中国石油需求预测是建立在中国和美国石油消费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的宏观预测。假设现在的高油价将使中国石油需求明显下降,石油利用效率不断改善;假设未来2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强度沿着美国过去20年走过的道路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显著地降低。在此假设下,使用石油消费强度和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两种宏观预测方法,取美国1980~2000年的石油消费强度值和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作为中国2000~2020年的石油消费强度和石油消费弹性系数进行预测。
(1)根据石油消费强度法预测石油消费量。近20年来,虽然中国石油消费总量逐年增加,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却在逐年降低,石油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从1978年的0.6吨/1000 美圆左右下降到了2000年的0.18吨/1000 美圆,在22年里下降了70%。预测随着石油利用效率的提高,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也降持续降低。对照美国石油消费强度演化趋势和中国石油消费强度演化趋势发现,目前中国正处于美国1980年的石油消费强度水平,如果将美国的石油消费强度演化趋势整体向后移20年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图6.26),到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强度将降到0.12吨/1000美圆左右,预计比2000年下降33%左右;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强度将降到0.10吨/1000美圆左右,预计比2000年下降44%左右。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石油消费强度演化趋势预测,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为3.92亿吨,2020年为5.99亿吨(表6.1)。
利用石油消费弹性系数预测中使用的GDP数据来自国家权威数据,石油消费强度数据借用美国数据,数据可靠性是相当高的。但是,预测的石油消费强度目标是202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强度达到美国2000年的水平,美国目前并不是世界上石油利用效率最好的国家。目前美国的石油消费强度几乎比西欧国家平均高60%左右,更比日本高出1倍以上。如果以西欧国家作为目标,或者以日本作为目标,预测的中国未来石油需求量将大大减少。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强度下降到西欧、甚至日本2020年的水平的可能是存在的,也有可能实现。因为未来节能技术、新能源开发和替代都将更先进、有效。
图6.26 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石油消耗预测
表6.1 中国未来石油需求预测(石油消费强度法预测)
①2005年GDP来自国家统计局,2010年GDP来自《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20年GDP按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10~2020年间6.50%的增长速度预测。
②GDP以2005年平均8.19汇率折算。
③来自国家统计局简报。
(2)石油消费弹性系数法预测。石油消费弹性系数是石油消费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值,代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需的石油消费增长率。这是能源预测中最常见的方法,预测公式如下:
En=E0·(1+Tn·Gn)n
式中,En为第n年石油需求量;E0为起始年石油消费量;Tn为第n年石油消费弹性指数;Gn为第n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石油价格、节油技术进步和其他能源替代水平等因素有关,其中石油价格影响因素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业人员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各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也随之发生变化,石油消费较少的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逐渐增加,石油消费弹性系数随之降低。石油价格的增长导致替代能源发展和节油技术进步,使石油消费下降,石油消费弹性系数随之降低。美国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世界石油价格较低时,石油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47%,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在0.5~1.0 之间。1973~1978年石油消费出现负增长,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为负值。1978年以后,美国石油消费重新增长,但石油在美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下降到了40%左右,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相应的下降到了0.43左右。自“九五”计划以来,中国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一直处在0.5~1.0之间,2000~2005年,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71。在经历了2004年的高油价和能源短缺以后,中国加快了替代能源的开发和节油技术进步。根据前面分析,2010年以后中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将明显回落。预计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弹性指数依次为0.62,0.55和0.43,相应的石油需求量为3.70,4.36和4.97亿吨(表6.2)。
表6.2 中国未来石油需求预测(弹性系数法)
弹性系数预测需要使用基础年石油消费量、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等参数,这些参数由于来源不同差距很大。本次预测采用的200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3亿吨是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经济增长速度数据也来自国家“十一五”规划,弹性系数取自美国历史数据,这些数据基本上排除了作者的个人因素,预测结果应该更为可信。
沙特石油什么时候会被抽空枯竭呢?
这个问题很难给个结论,只能依照现有数据去蒙一个数!几十年前人们就担心石油枯竭,但几十年过去了,石油产量高峰仍未出现、石油储量不断增加(其中有些国家新发现油田少,储量减少了)、人们对石油的需求高峰也未出现,很多专家的预测都被打脸了。石油什么时候抽空,受到产量变化(采出导致储量减少)、新增储量(新发现油田)的影响。下面看看沙特的情况:
1、沙特储量变化。2016年,沙特石油储量排名世界第二位,2666亿桶,仅次于委内瑞拉(3009亿桶)。沙特的石油储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1996年沙特石油储量2614亿桶,2006年为2643亿桶。从1996到2016年,新发现储量显然还大于这20年内的采出量。
2、产量变化。虽然委内瑞拉比沙特储量还高,但委内瑞拉大部分都是很难开采的重油,年石油开采量要大大低于沙特。目前沙特石油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达到12349千桶/天,年开采石油达45亿桶。
如果说没有新增储量,目前2666亿桶储量中,可采储量预计不超过一半(采收率很难超过50%),按1333亿桶可采储量和目前的年开采量算,还至少能采出30年。
显然,30年是最保守的数字,实际上,算上新增储量和将来石油需求减少(采出量相应减少)沙特石油100年内都不会被采空,具体这个数蒙多少意义并不大,石油没了,替代能源总会出现。
沙特的石油什么时候能够抽空枯竭呢?这个问题是专家们才说得清楚的大问题,也是大谎言问题。沙特的石油什么时候能抽空呢?那么我们会不会去问银行里的钱?什么时候会用完呢?国家什么时候才不硬刷钞票呢?
我们是购买者,这里没有?还有其他地方有?我们没有必要去担心他什么时候要抽空。我们只要有钱,什么地方都能够买到,何必在意一两个沙特呢?
现在的石油一直是供大于求,未来的石油一直也是供大于求。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都有许多能源被发现,而且还有许多的新能源被发现。
随着科学进步的发展,对于石油的依赖也会逐步的降低,新的能源需求是在往太阳能供电桩笃方面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在依赖于石油,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预测道,在未来的工业和车辆运行之中,石油的比例会逐渐的降低,而新能源和新科技的发展、会逐步的增加石油不会继续的成为能源的主体挑战性。
虽然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争夺能源的资源,但是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开发出新的取代方法,新能源的出现就是这样,希望能够通过新的科技发展,能够逐步的取消对石油的单纯依赖,而让她变成多元化,减少石油在国内和国际上的使用比例。
假如千百年后石油真的被抽空了,人类有了自己的发明研究不畏惧将来了,无石油可用了。所以我们不应该去担心沙特的石油什么时候能够抽空衰竭,而我们应该担心的是我们的新能源技术,是不是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技术。如果领先于世界,也将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最佳的一个策略。
当前石油价格急剧上涨,主要原因是什么?
2003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不利于调动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和促进石油资源的节约,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鉴于上述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通知,将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应该说,近期世界石油价格平均水平是温和上涨,并非暴涨。对于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价格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全球共有200种以上的原油品种,由于品质、产地不同等因素,其价格也是不同的。
近期石油价格暴涨是石油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的结果。其原因:
第一,世界经济复苏导致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长,轻质油品——石脑油、汽油、煤油、柴油需求大增。
第二,世界原油产量大幅度上升,但低硫轻质原油产量增长有限,主要来自高硫重质原油产量的增长。欧佩克(OPEC)及其他石油生产国近期增产的原油绝大部分是高硫重质原油。我们判断国际原油未来的趋势是,低硫轻质原油产量将裹足不前,而高硫重质原油的产量将大幅增长。
第三,过去十年,全球炼油工业投资不足导致目前加工能力短缺,尤其是二次加工能力严重不足。这些情况导致炼油厂对低硫轻质原油的需求急增,而对高硫重质原油的需求有限,造成低硫轻质原油和高硫重质原油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导致全球对低硫轻质原油的需求猛增,促使其标杆原油系得克萨斯轻质原油的期货价格暴涨。由于低硫轻质原油增产潜力有限及二次加工能力难以短期内提高,这种状况将会持续数年。这种状况导致世界炼油工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能够加工高硫重质原油的炼油厂利润会大幅上升,而二次加工能力不足的炼油厂将会出现严重的亏损。这种情况将会促使全球范围加大在炼油工业上的投资,尤其是在扩大二次加工能力上 。
第四,欧佩克寡头垄断。欧佩克有11个成员国,其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78%,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出口量占世界总交易量的55%,因此,长期以来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市场一直发挥着巨大影响作用。近几年来,虽然俄罗斯和一些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大幅增长,但这些国家石油出口量相对较小,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体系来与欧佩克抗衡。欧佩克在饱尝1998年国际市场油价暴跌之苦后,面对当前全球石油市场的大好形势,必然要加强对石油供应的控制权以获取最大利益。从去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欧佩克先后三次宣布减产,以防止石油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的局面,而这几次宣布减产都使国际市场油价出现大幅回升,2月10日宣布的减产消息更使油价涨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第五,世界经济增长对石油依赖性过大,使石油需求弹性减小。目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促进了石油产品市场需要强劲增长,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迅速增加,使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的依赖性增大。石油第一消费大国美国去年经济也开始复苏,石油消费量迅速增加,并导致其库存水平不断下降,一季度其商业原油库存降到20多年来的新低点,目前美国原油库存比五年平均数低2000多万桶,低于美国石油理事会认定的2.7亿桶的"最低库存运作点"。全球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长使需求弹性减弱,因此当油价大幅上涨时,石油需求量并没有明显回落。
第六,主要产油地区势不稳定。伊拉克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去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国际石油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伊拉克会迅速恢复生产并增加出口,从而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但到目前为止,伊拉克石油生产与出口设施仍然经常遭到武装分子的破坏,其石油出口量距战前的每天200万桶还有很大差距,而国际市场也没有出现因伊拉克恢复出口而导致油价大幅下滑的局面。委内瑞拉是欧佩克第五大产油国,每天向美国出口170万桶石油,占美石油进口总量的15%。由于委内瑞拉政局动荡,委美关系持续恶化,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一再警告美国不要干涉其内政,否则将切断对美国的石油出口。查韦斯的表态显然助长了油价的上扬。另外,3月11日的西班牙爆炸事件和3月22日的以军暗杀亚辛事件使中东局势更加紧张,为油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世界石油价格水平上升,是石油价值回归的体现。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随着人类对其消费的不断增长,石油资源的供给趋势是越来越少。因此,其价值将越来越高。尽管勘探和开采技术进一步提高,将会使我们发现更多的新油源供开采。但是开采难度的增加将会使开采成本增高,进而会促使原油价格升高。例如北美地区原油的平均开采成本从1999年的5美元/桶上升到了11美元/桶,欧洲则从11美元上升到18美元。虽然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巨大,但新油田的开采成本将会比10年前提高100%。因此,除非世界经济衰退或革命性地发现新的替代能源,石油价格上升的趋势很难改变。考虑到轻质原油将持续供不应求,及冬季用油高峰即将来临,得克萨斯轻质原油将会居高不下,异常的寒冷天气及炼油厂发生停产事故等因素都可能会刺激其价格冲上60美元/桶。依据有关权威的研究,全球油气资源可供消费170年,在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面临石油供应短缺,但消费者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这是难以改变的发展趋势 。
俄罗斯与沙特石油大战,俄罗斯与沙特石油大战双方都做了哪些事情?
他们把石油的价钱都降下去了。
石油既是商品,又是武器,它是世界各国的命脉。但是,过去两天的油价下跌令人困惑。尽管这对我们的国家有好处,但总让人感到不对。据统计,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等海湾国家已通过谈判进一步减少了石油产量,以确保油价不会下跌,但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不希望谈判破裂。沙特阿拉伯作为欧佩克的***,继续提高石油产量,而俄罗斯则受到西方制裁的困扰。这次它不怕油价下跌,而且还宣布增加石油产量。俄罗斯对油价下跌的态度很奇怪。它不仅不害怕倒下,而且与沙特阿拉伯快死了。有人担心俄罗斯经济将受到重创。
根据数据记录,自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开始下跌,俄罗斯经济受到影响并处于收缩状态。数据显示,俄罗斯2019年的收入仅为1.69万亿美元,仅比韩国多500亿美元。从过去五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来看,俄罗斯的石油产量约为5.5亿吨,2019年的石油出口收入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6%。现在跌至每桶32美元,俄罗斯势必会受到影响,据说它将继续下降。对俄罗斯经济的担忧。俄罗斯有时会做出难以理解的决定,有时会突然做出,有时会感到难以理解。但是经过很多年,再加上一些事件,我才了解俄罗斯的游戏方式。
俄罗斯这次不担心油价下跌,它必须有自己的计划。俄罗斯当然理解为什么沙特阿拉伯会这样做,但是即使美国落后于沙特阿拉伯,美国也会遭受苦难,但与俄罗斯对石油的依赖不同,美国依靠其他行业来赚钱。可以说,未来不可避免地会进行新一轮谈判,石油的下降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估计新的谈判将在几个月内开始,这次宣布增加产量只是口头上的。欧洲国家很高兴可以使用廉价的石油,但是这不会花费太长时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