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PPI增速超预期回落美股大型科技股全线上涨

2.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是指哪些石油公司?

3.国外油矿年收入

10月PPI增速超预期回落美股大型科技股全线上涨

雪佛龙股价和油价股票一样吗_雪佛龙股价和油价股票

11月15日,美股三大股指周二高开低走回吐部分涨幅,纳指涨1.45%。路透社报道称,美股因通胀降温上涨,地缘政治紧张局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涨幅。

美东时间11月15日16:00(北京时间11月16日05:00),道指收涨56.22点,报33592.92点,涨幅为0.17%;纳指收涨162.19点,报11358.41点,涨幅为1.45%;标普500指数收涨34.48点,报3991.73点,涨幅为0.87%。

美股大型科技股全线上涨,苹果涨1.19%,亚马逊涨0.46%,奈飞涨3.65%,谷歌涨2.86%,脸书涨2.5%,微软涨0.17%。

美股银行股涨跌不一,摩根大通跌0.7%,高盛涨0.15%,花旗跌0.02%,摩根士丹利涨0.75%,美国银行跌0.19%,富国银行跌0.32%。

美股能源股集体上涨,埃克森美孚涨0.67%,雪佛龙涨0.84%,康菲石油涨0.81%,斯伦贝谢涨1.13%,西方石油涨1.57%。

热门中概股普遍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7.78%。虎牙直播涨38.7%,玩美涨31.33%,腾讯音乐涨30.45%,哔哩哔哩涨26.4%,有道涨26.04%,陆金所控股涨23.28%,万国数据涨22.66%,知乎涨22.55%,斗鱼涨22.32%;跌幅方面:华迪国际跌8.28%,金太阳教育跌6.72%。中概新能源汽车股集体上涨,蔚来汽车涨3.04%,小鹏汽车涨4.22%,理想汽车涨5.46%。

宏观数据方面,继上周美国10月CPI通胀降温超预期后,10月PPI增速超预期回落。

美国劳工部15日公布,美国10月PPI同比升8%,预期升8.3%,前值升8.5%;环比升0.2%,预期升0.4%,前值升0.4%;核心PPI同比升6.7%,预期升7.2%,前值升7.2%;环比持平,预期升0.3%,前值升0.3%。

据路透社报道,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指周二领涨美股主要股指,因数据提供了通胀降温的进一步证据,提振了对美联储小幅升息的押注。

HighFrequencyEconomics首席美国分析师RubeelaFarooqi表示,10月通胀数据的改善如果持续,将支持美联储未来升息步伐放缓的预期。

面对通胀难题再次传出好消息,白宫也以总统的名义发表贺电。

白宫在声明中表示,今天上午传来了更多与经济有关的好消息,以及更多迹象表明通胀开始缓和。除了PPI数据外,今天的数据也展现食品通胀开始放缓,对于即将进入假日季的美国家庭来说,这是有关他们采购账单的好消息。声明同时称,当局制定的经济计划正在起效。

消息方面,据央视新闻,乌克兰国家通讯社当地时间15日报道称,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副主任季莫申科表示,乌全境15个能源设施遭破坏,首都基辅、文尼察州、沃伦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日托米尔州、利沃夫州、波尔塔瓦州等超过700万用户断电。

此外,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当天表示,乌克兰境内的高压变电站和热电厂等设施遭到袭击,乌几乎所有地区都出现断电。

当地时间11月15日,据多家波兰媒体报道,有导弹在波兰境内爆炸并造成两人死亡。

波兰政府发言人米勒表示,由于目前的危机情况,经与总统杜达协商,总理莫拉维茨基已下令紧急召开国家安全及国防事务部长委员会会议,他呼吁不要发布未经核实信息,并表示政府将在会议结束后发表评论。

欧洲股市:欧洲三大股指15日涨跌互现。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15日报收于7369.44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5.73点,跌幅为0.21%;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15日报收于6641.66点,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2.49点,涨幅为0.49%;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15日上涨65.21点,涨幅为0.46%,报收于14378.51点。

国际油价:国际油价15日集体收涨。12月交货的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05美元,涨幅1.22%,收于每桶86.92美元;布伦特1月原油期货收涨0.72美元,涨幅0.77%,报93.86美元/桶。

国际金价: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黄金期价15日比前一交易日下跌0.1美元,收于每盎司1776.8美元,跌幅为0.01%。

美元指数:美元指数15日下跌,截至纽约汇市尾盘,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下跌0.24%至106.4070。(中新经纬APP)

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是指哪些石油公司?

所谓“国际大石油公司”就是指那些依靠私人资本创建和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提起国际大石油公司,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们庞大的经营规模、横跨全球的业务范围、卓越的盈利能力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在2006年度《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前十位中石油公司就占据了五位。埃克森美孚位居世界500强榜首,361亿美元的高额利润使其成为全球500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公司(每天为它带来近1亿美元的进项),3399.3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使这个老牌石油大亨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埃克森美孚的石油和天然气日产量几乎是科威特的两倍,公司在全球六个大洲均拥有能源储备,油气储量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一家非政府性质的公司。位居前十名的其他几家大石油公司还包括雪佛龙德士古、康菲、壳牌和BP,这些石油巨头同样也赢得了举世关注的目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史可以折射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直接参与。在不同历史阶段,它们的角色都是举足轻重的。

(1)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洛克菲勒是最早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缔造者,也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建者。当年他一手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将原油产量由1889年的占全美总产量16%迅速提升至26%,在美国加工和销售的市场份额高达75%~80%。此外,它还带动了石油工业国际化业务的发展,迅速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分公司,逐渐取得了在美国和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它还开创了石油公司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业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如果公司在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中亏损,则可以在下游炼油和销售业务中找到平衡。但这个石油帝国的寿命不长,因为被指控“垄断和暴利”,1911年美国政府以反托拉斯法迫使标准石油集团解体,将其所属的92家公司改组成在法律上独立的20个公司集团,“大厦”坍塌后,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石油公司得以幸存下来,这也是今天几大石油巨头的前身。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飞速发展以及战事的需要极大地刺激了对石油的需求,推动了石油生产。垄断美国石油市场的五家上下游一体化的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德士古、海湾和雪佛龙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相当长时间里,它们与英国的BP和英荷壳牌构成了世界石油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七姊妹”,凭借在中东获得租借地石油开发特许权而发了大财,垄断了世界石油市场。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依赖石油资源的西方世界的恐慌,石油“七姊妹”也遭受重创,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对自身发展模式和如何增强竞争能力进行思考,并开始新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石油领域不断发生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1997年之前,这些较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多数发生在下游业务(炼制和销售)和天然气业务(包括天然气发电)领域,并且很多只是公司部分业务之间的联合。1998年后,面对低油价的冲击,更多的石油公司卷入了兼并联合的浪潮,希望通过从外部进行的资产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降低成本,共同抵御和降低风险,石油公司的兼并与联合演变成为以大型石油公司横向整体合并为主要特点的兼并与联合狂潮,并直接导致超级国际石油公司的形成。

世纪之交以国际大石油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兼并浪潮,是面对石油业激烈竞争环境所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尘埃落定之后,埃克森美孚、英荷皇家壳牌集团、BP、道达尔、雪佛龙德士古共同组成了石油业内的超级巨无霸方阵。这次兼并与联合狂潮强化了国际石油公司的实力和地位,同时也重新调整了当今石油工业的主体布局。

(2)新世纪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趋势。

起于1998年的大规模石油公司并购和结构调整,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完成了以扩大资产规模和强化竞争实力为目标的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油价走高的有利形势下,它们在继续优化调整资产组合的同时,普遍将营造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的战略重点,进入了一个为长期增长而投资的新阶段。国际大石油公司在经营战略和竞争策略方面所做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些全新的特点。这些战略调整,将对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中远期业绩表现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竞争和发展态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新动向包括:一是实施战略转移,立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二是进行资产组合的优化,一方面通过补缺性的收购,弥补在关键发展领域的资产组合缺陷,另一方面择机处置边际资产,优化老油区投资,缓解近期内的成本上升和投资回报下降的问题;三是积极介入天然气合成油(GTL)、油砂和重油等非常规石油领域,重新重视勘探,立足更长远的发展,构建在新的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

举措之一:为长期增长投资,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

在主要产区的资源战略接替上,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的油气发现项目为重点,表现出四个主要的战略方向,即主要把西非和墨西哥湾深水区、俄罗斯、实行开放政策的OPEC国家和LNG业务领域作为今后重要的新产量增长源。

如BP公司,已将其战略重点转向新的五大利润中心,即墨西哥湾(深水区)、特立尼达(天然气)、阿塞拜疆(环里海石油)、安哥拉(深水区)和俄罗斯(TNK-BP)。公司现有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为1.15亿吨,预计将以年均3%的速度递减;而新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是5000万吨,预计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产量将达到1亿吨。由于新利润中心的勘探开发成本和操作成本(分别为每桶油当量4美元和2.4美元)均低于现有生产区(发现开发成本为6~7.5美元/桶油当量,操作成本约为5美元/桶油当量),因而新利润中心产量的增长和资本支出的下降,将有助于提高BP的整体投资回报水平。

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以及多年来在资源国的影响力,国际大石油公司在上述关键领域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这将能够支撑其全球油气储量的可持续接替。根据高盛公司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现、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储量在5亿桶油当量以上的50个大油气开发项目的统计分析,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们在50个大项目中占据了45%的储量。其中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皇家荷兰壳牌、雪佛龙德士古和埃尼公司等大公司占据了50个大项目预计净现值的90%。

埃克森美孚西非、墨西哥湾、中东(卡塔尔LNG)和里海,预期2006年在西非深水区新增产量将达5.5亿桶,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8%上升到18%,在OPEC国家中的产量比重将由14%上升到18%皇家荷兰壳牌西非(尼日利亚)、俄罗斯(萨哈林天然气)、加拿大油砂业务,预期2006年西非可新增产量4.6亿桶道达尔西非、中东、委内瑞拉和俄罗斯。预期2006年西非深水区可新增产量37万桶油当量/日,占总产量的13%,中东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23%上升到33%雪佛龙德士古墨西哥湾、西非(尼日利亚)和里海(哈萨克斯坦),预期西非深水区2006年可新增产量30万桶油当量/日,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13%上升到18%

2006年后几家国际大石油公司新增油气储产量的主要来源大石油公司这种接替产量的来源分布结构,使其进入了一个高投资密集度的发展时期。由于新区项目多数为资本密集的勘探和开发项目,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中,大石油公司30%~40%的投资支出将用在深水区生产设施、管道或LNG上游和终端设施以及非常规石油开发设施项目的建设上。

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将导致石油公司折旧、折耗和摊销费用增加,对公司近期内的投资回报产生较大的压力。不过,为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这是必须的。除了可预期的储量资源收获外,大石油公司还可以以此为自己创造新的战略性油气资产基础和市场基础,同时,这对于全球石油工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预计2001—2010年,全球投入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达到约3430亿美元(含伊拉克重建),并可从中获得储量2000 亿桶油当量。正因如此,新一轮大规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工业的另一重大转折、一个大石油公司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数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跨国项目,不仅要求参与者有更为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更要求其有丰富的商务技巧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因而在新的发展趋势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仍将是国际石油巨头。

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相应储量增长潜力举措之二:优化资产组合,调整盈利资产序列。

2000年以来,为了提高回报率,大石油公司一直在降低老油区的资产比重(比如在美国和北海即是如此),同时,也择机出售战略不匹配的国际资产,以围绕其大型生产基础设施实现规模经济。2000—2003年,仅BP的资产处置收益就达到250亿美元。与资产处置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国际大石油公司在老油区的策略。在美国,目前多数公司采取收获老油田现金的策略(即只收取现金收入,减少或不进行再投资),并择机出售资产。

举措之三:立足长远,抢占非常规石油业务发展先机。

随着世界大型常规油气发现及开发机会的日益减少,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将更长远的发展目标转向非常规石油资源上来。除了将LNG、GTL作为天然气储量商业化的有效方式外,国际大石油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加拿大油砂、委内瑞拉重油等项目机会。

(据IEA,PetroleumEconomist,TDNewcrest)类别2000年2005年2010年2010年比2000年增长,%液化天然气(LNG)(万桶油当量/日)236.0350.0600.0154天然气合成油(GTL)(万桶油当量/日)3.83.8100.02531油砂合成油(万桶油当量/日)38.0142.0148.0290超重油(万桶油当量/日)77.087.5110.043非常规石油总计(万桶油当量/日)354.8583.3958.0170

世界非常规石油生产前景近年来,受天然气价格上升、LNG供应成本下降以及资源国推动天然气资源商业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的一个新的热点。预计全球25%~35%的天然气储量最终需通过LNG来实现商业化。预计到2008年,全球在天然气储量开发和LNG设施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十分看好未来LNG的发展,并纷纷抢占LNG领域的制高点。近两年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参与的LNG现有项目扩建、在建和拟建新项目就超过了30个,预计到2010年全球LNG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亿吨。LNG 项目开发不仅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商业化其天然气储量资源的关键,而且也将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因成本下降和项目寿命期长,目前LNG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项目,甚至高于上游勘探开发项目的平均水平。如果将上游的生产加上液化、船运和再气化资产组成独立的LNG业务的话,预计到2010年,这一业务在国际大石油公司运用资本中的比例可达到5%~10%,成为勘探生产、炼油、化工之外的第四大业务,其重要性甚至可能超过化工产品业务。

GTL 是一项将天然气转化为极清洁的炼制产品的技术,尽管这一技术的出现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受项目经济性的限制,一直以来除了在南非以外,投资很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突破,GTL项目的经济性显著提高,加上资源国为开发“困气资源”(因缺乏当地消费市场而难以经济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只有通过LNG或GTL方式开发)提供优惠的财税条款,GTL项目开始真正被资源国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看好。目前全球的“困气资源”量至少在2500万亿立方英尺,约占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25%。随着全球对于炼制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将从目前的2500万桶/日增长到2010年的2800万桶/日),特别是环境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GTL将因其可用作炼厂提高柴油质量的原料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壳牌已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意向书,计划到2009年建成投产14万桶/日的GTL生产厂,埃克森美孚也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于2011年建成产能为15.4万桶/日的GTL项目的意向书。预计今后10年,这些公司将在GTL项目上投资330亿美元,实现产量75万桶/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早在20年前就已经积极开发GTL技术,其专有技术AGC-21的开发耗资6亿美元,持有约3500项相关的国际和美国专利。

近年来在旨在减少沥青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燃气和蒸汽消耗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油砂开发项目的经济性得到显著提高,项目开发进展明显加快。据加拿大权威机构分析,预计2004—2010年加拿大油砂合成油的产量将增长到148万桶/日。尽管目前仍存在着加拿大环境法规限制的不确定因素,但随着原油价格的上升,加拿大油砂项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石油公司的关注。

委内瑞拉的超重油项目也正在引起更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兴趣。尽管委内瑞拉的财税合同条款比较苛刻(政府所得为51%),雪佛龙德士古和皇家荷兰壳牌公司仍十分关注60亿~70亿美元的新项目机会,道达尔公司也正在谈判扩大其Sincor项目的产能。

举措之四:重新重视勘探。

受1998—1999年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下降了27%,这一趋势持续到2003年。据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锡的研究,2003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家(简称OECD)大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是8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BP和雪佛龙德士古更是分别下降了25%和15%。由于勘探支出的下降,OECD大石油公司在2001—2003年的勘探计划共获得72亿桶储量,与1996—1998年89亿桶的储量发现相比下降了20%,平均有机储量接替率为75%。

除了受低油价影响外,国际大石油公司勘探投资下降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它们将投资重点集中在低风险的探明储量的开发上,进而开发资本支出排挤了勘探资金。同时,技术进步也为深水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开发项目机会增多,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以实现这些储量的商业化。

在勘探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出现多年之后,国际大石油公司目前已开始重视新前景区的勘探。2003年雪佛龙、雷普索尔、壳牌和道达尔均增加了勘探区块面积,涉足的国家也增加了。

举措之五:开拓新的并购热点,俄罗斯上游权益成为主要关注点。

以公司并购、资产重组和战略联盟为主要内容的资本运营活动,历来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其实现规模扩展、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1998年以来的巨型并购活动,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关键资产规模、实现协同效应和降低成本的任务。巨型并购后,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公司和资产并购交易的动机开始向弥补公司资产组合缺陷和实现资产最优配置转变,并购的主要目标也开始转向那些规模较大、资产的战略匹配性较好的中型石油公司。

尽管俄罗斯的油气行业投资环境仍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但其丰富的未开发储量一直吸引着西方大石油公司。由于俄罗斯的产品分成合同(PSAs)立法不健全,审批过程冗长,加上俄罗斯目前的生产重点仍以现有开发项目为主,对外国石油资本的依赖程度较低,而且俄本土石油公司抵制PSAs,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通过PSAs合同进入俄罗斯的难度很大。BP公司采取了放弃产量分成协议途径的投资战略,收购TNK-BP公司50%的股份,通过股权参与的方式,迅速在俄罗斯石油项目中获得了规模优势。

另外,因多数国际大石油公司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资本投资密集期,为降低成本、改善投资回报,也不排除出现大型公司间合并的可能性。在本轮高油价周期中,大石油公司的现金流充裕,而股价大都没有随国际油价同步同幅上升。因而从公司收购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目标公司现金充裕但股价便宜,未必不是进行交易的有利时机。

当今世界石油工业正在全面经历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大,更需要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界变化做出积极反应的时代。着眼于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项目,优化公司资产组合,加强对石油资源包括非常规石油资源的控制和开发无疑是这些国际石油公司做出的有利战略选择。

国外油矿年收入

近日,全球最大的石油企业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对外公布了2019年财报,这也是阿美石油公司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沙特阿美石油在2019年全年实现净利润为882亿美元(约6182.82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值在全球非常亮眼,而阿美石油公司也被称为“全球最赚钱的石油公司”。但是,和2018年1111亿美元的利润相比,却足足下降了超过20%。

即便是这样,沙特阿美石油公司882亿美元的净利润,仍然是石油巨头壳牌公司的五倍之多,将近六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皇家荷兰壳牌集团2019年净利润为158.43亿美元。而另外一个石油巨头公司道达尔,在2019年的净利润则为112.67亿美元。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财报还显示,2019年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油价和自身产量的下降,炼油和化工利润的下滑,还有Sadara化工公司16亿美元减值影响。而在2019年9月14日,沙特阿美下属全球最大石油加工设施及其运营的一个油田遭遇无人机袭击,也给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带来重创,经过11天时间的调整,才恢复了生产水平。

那么,大家对这个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又有多少了解呢?

据公开资料显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前身是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是由沙特政府和雪佛龙公司在1993年共同合作并成立的,同年,成立了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在1944年,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正式更名为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简称阿美石油公司,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之后,知名石油公司埃克森公司和美孚公司加入该公司,变为四家公司合资的公司,其实力也日益壮大。

1948年,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发现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油田加沃油田,并且在1951年开始投产。在1960年的时候,阿美的原油产量就可以达到一年6000万吨,在当时简直就是个奇迹。

石油是沙特的经济命脉,其财政总收入的70%来自石油的贸易。由于要争夺阿美石油公司的控制权,沙特政府整整花了将10多年的时间,终于在1972年迎来了转机,阿美公司同意了沙特政府的参股要求。并且,一直到1980年的时候,沙特政府才夺得了阿美石油公司的完全控制权,并拥有全部100%的股份。

1988年,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简称沙特阿美公司)正式成立,接管了原阿美公司的全部资产和经营权,成为沙特境内唯一的一家从事石油勘探和开发业务的公司。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拥有员工人数5.75万人。并在2012年,沙特阿美石油在北京设立了中国总部。

至今,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商。在2019年,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油气总存储量高达2586亿桶,平均每天可以生产出1320万桶油气当量。而沙特境内最大的非常规天然气田的开发经营权也由阿美石油公司获得,并有望在2020年正式投入生产。

北京时间2019年12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正式在沙特国内利雅得证券交易所上市。沙特阿美以每股32里亚尔的价格发行股票,融资256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公司的估值也高达1.7万亿美元,超越微软和苹果,成为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并在同月首次进行公开募股,市值更是一度突破两万亿美元。还值得一提的是,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已多年连续蝉联全球五十大石油公司榜首的位置,其实力真可谓之强大。

近日,由于受全球新冠肺炎的疫情影响,美股创33年来最大跌幅,科技股、石油股、贵金属股等无一幸免,阿美石油公司的股价也应声下跌,一度被迫暂停交易。而近期阿美石油公司又面临着与俄罗斯的价格战,情况不容乐观。

对此,沙特阿美首席执行官阿敏·纳赛尔在近期的声明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迅速蔓延表明,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形势下,沙特阿美将确保维持公司的运营实力和财务实力,在没有任何新投资的情况下仍能在一年内以每天1200万桶最高产能生产原油。

对这个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对近日全球油价的下跌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本文由商事奇谈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平台、渠道,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商事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