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油价不应该更便宜吗_东北的油价不应该更便宜吗知乎
1.3大强势商品:猪市、油价、尿素“跌”!由“盛转跌”为啥?
2.行情突变!油价大幅下调,12.5日猪价“涨翻天”,粮价变脸预警
3.东北历史经济
3大强势商品:猪市、油价、尿素“跌”!由“盛转跌”为啥?
作为农村重要收入的生猪及粮食,从市场来看,7月中旬猪价并没有之前的涨势,已经连续6天震荡,市场猪肉价格也有所回落。
除此外,日常消费较为收藏的汽油价格发生转折,后续价格下跌起到一定辅助。
市场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下面一起分析:
一、猪市跌势再现
从6月中旬开始至7月10日,短短一个月猪价从8元上涨至12元每斤左右,部分地区的猪价更是破12元步入13元每斤。
在异常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家相应出台了政策来调控价格,而进入到7月中旬猪价震荡不停,价格也处于11元至11.5元之间起起伏伏,市场行情也出现“涨跌”状态。
最近2天的市场来看,市场整体下跌,除华南等地外,其它省市呈现不同程度下跌,河南地区下跌0.2至0.4元每斤,均价在11.1至11.5元每斤;京津冀地区下跌在0.3元每斤,价格在11.4至11.6元每斤;东北地区下跌在0.3元每斤,价格在11至11.5元每斤,其它地区价格下跌0.1至0.3元每斤。
受到猪市横盘的影响,猪肉价格也出现一定小幅度下跌,根据最新的市场监控数据来看,全国平均猪肉价格在15.12元每斤,整体下跌在0.3%至0.5%。
对于市场猪肉价格下跌,不少的消费者感叹下跌幅度比较小,毕竟零售价格在15至18元每斤,部分地区也突破20元大关。
如今猪市行情震荡起伏,起伏不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当前,猪价出现震荡,原因比较多:一方面,在前期市场涨势幅度大,不少养殖户为能够追求更高的价格,压栏惜售。
再有按照猪周期变化,当前正处于上涨周期,当前的上涨不会出现更大幅度,后续出现下写的可能性也出现。
此外,7月中旬后,天气炎热,猪肉消费淡季。
最后,前期上涨幅度较大,国家出台了一定的市场调控政策,因此对于市场产生了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猪市行情上行动力不足,7月中旬后续会出现一定的市场横盘震荡。
二、油价两连跌后,有望继续下跌
汽油价格上涨给整个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负担,根据相关消息称,在7月下旬油价或继续下调。
根据最新的市场调控每吨油价下跌466元,每升下调0.6元,每箱节省20元,后续的市场价格可能会出现进一步下跌可能性。
三、化肥大幅下跌,种植成本降低
作为种植成本重要的化肥价格,近期的尿素市场“大跳水”,根据春季市场来看,在国家市场原料及进口因素的影响,价格攀升,特别是尿素从2500元每吨上涨至3300元每吨,每吨上涨接近800元。
而如今耕作基本结束,尿素价格也下跌,而且进入到7月份价格下跌幅度进一步加强。
从全国尿素报价来看,各地尿素价格基本回归正常价格区间。
山东地区每吨在2570元,河北地区报价在2550元每吨,广东地区报价在2720元每吨,降低幅度最大地区为江西,报价在2650元每吨。
从市场整体来看,尿素下跌原因如下,首先,当前是肥料使用的淡季,下游市场消费量较低。
其次在前期化肥大涨,产能量增加,后续产生过剩,据相关信息显示,上半年尿素产能2842万吨左右,较去年提高120万吨,而市场出口量降低140万吨。
因此,从整体来看,后续的市场下行可能性空间。
综上所述,猪价“下跌”,油价有望“3连跌”,尿素跌翻天,后续市场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行情突变!油价大幅下调,12.5日猪价“涨翻天”,粮价变脸预警
01、加油不在“纠结”,多地油价回归7元时代!
最新油价消息显示:12月5日晚24时,预计油价下调440元/吨,折升下调0.34-0.40元/升,全国92号汽油预计下调0.34元/升。
本次下调的幅度还是蛮大的,与上一次调价相比,有多个省份的92号汽油降到了“7元时代”,只有云南、黑龙江、四川、海南、贵州、重庆等为数不多的省市,油价仍为“8字头”,92号汽油主流价格回到7块多,应是个比较振奋的消息。
从燃油消费来讲,按照50升油箱计算,加满一箱油可以节省17-20元左右,如果家庭用车百公里油耗按7升计算,行驶100公里将节省23.8-28元/百公里,虽然主流的92号汽油价格降到了8元以下,但是对于一些油耗较高的车主来讲,仍然费用不低。
02、消费洪峰到来,猪价霸气上涨
进入12月份,已正式进入隆冬季节,尤其最近几天,中北部地区降温幅度较大,黑龙江地区已经降到了零下20多度,猪肉消费也进入了旺季。
同时,两湖、两广、四川、重庆等南方地区一年一度的腌制腊肉腊肠的集中猪肉消费也拉开帷幕,助推了生猪行情的进一步好转。
12月5日,全国生猪市场大范围上涨,东北地区,吉林和辽宁普涨1-2毛,主流报价11-11.2元/斤;黑龙江小跌1毛,目前猪价10.7-11.0元/斤。
华北地区普涨2-3毛,主流报价11.0-11.8元/斤,内蒙猪价偏低;华东地区猪价普涨2-3毛,主流价11.3-12.0元/斤;
华中地区只有湖北猪价跌1毛,其他三省均为上涨走势,地区主流猪价11.1-11.6元/斤;华南地区的海南价格稳定,广东和广西涨价2-4毛,地区主流价11.5-12.0元/斤;西北地区上涨1-3毛不等,主流报价10.6-11.3元/斤;西南地区贵州稳定,其他省份上涨1-2毛,主流报价11.0-12.4元/斤,是全国猪价中的价格高地。
近1周时间的猪价上涨,除了消费因素之外,也有一些基他逻辑:
一是猪价经过10月下旬以来的回落,从14块多一斤跌下来,跌幅比较大,从市场规律来讲,也会有一个反弹的过程。
二是口罩现象的变化,一些地区已经进行精准管理,餐饮业逐渐好转,猪肉消费也有所恢复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农历新年这段时间,猪肉消费将是影响生猪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按照例年情况,这段时间猪价都不会太差,个人仍然坚持偏乐观的态度,春节前猪价再上14元的概率仍然是很大的。
03、粮食市场扎堆下跌
玉米报价:
山东福宽生物跌0.5分,报价1.52元/斤;柠檬生化跌1分,报价1.6元/斤;河南厚源生物刘庄库区跌0.5分,报价1.525元/吨;汉永酒精跌0.5分,报价1.525元/斤;河北玉峰淀粉跌1分,报价1.49元/斤;秦皇岛鹏远淀粉跌1.5分,报价1.460元/斤;瑞德淀粉跌0.5分,报价1.495元/斤。
小麦报价:
青岛金喜燕跌1分,1.65元/斤;济宁利生跌0.5分,1.625元/斤;新乡五得利跌0.5分,1.625元/斤;思丰面业跌0.5分,报价1.625元/斤。
目前看,近期小麦和玉米价格先后出现回落,即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也有各自回落的市场逻辑:
一是在小麦市场连续下跌的情况下,玉米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的拖累,尤其是在饲料市场中,二者有着较强的替代作用,小麦价格回落,也波及到了玉米。
二是近期玉米市场上市量不断上升,东北、华北、山东等产区玉米上市量增加,主要是因为进入12月份,各路资金偏紧,农民、银行、贸易商都受资金掣肘,交易受到影响。
三是受最近一段时间玉米、小麦价格持续上涨的拉动,粮食价格进一步走高,对于一些贸易商来讲,收购的利润已经被挤压得十分有限,所以在收购粮食方面放慢了脚步,导致粮价回落。
各位朋友,对当下的油价、猪价、肉价、粮价有何观点?欢迎分享给大家,供全国网友参考。
东北历史经济
一、东北发展历史:中国古代东北是什么国家
一、先秦时期 自有文字时起,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
《尚书·禹贡》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青州”则把今辽宁南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 相传“九州”为禹治水后所设,而舜又析“九州”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东北是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
“东北”一词,最早发见于《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
《山海经》中,“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二、汉晋时期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兵由水、陆两路进攻,灭亡盘踞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卫氏朝鲜。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统一其旧域后,在那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在朝鲜设置了乐浪郡、玄菟郡(约在今朝鲜咸镜道)、真番郡(约在朝鲜黄海道、京畿道各一部)、临屯郡(约在今朝鲜江原道),史称“汉四郡”。四郡其下各辖若干县,郡县长官由汉朝中央派遣 *** 担任。
很显然,“汉四郡”的设置,说明汉武帝已经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纳入了汉帝国的统治范围。 公元前82年,西汉中央 *** 将真番、临屯二郡撤销,将玄菟郡西迁至辽东地方,并将此三郡之属县合并于乐浪郡。
新的玄菟郡(郡治在今辽宁省新宾北汉城),在其下新设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西汉末年起,高句丽族及其王国政权兴起于辽东地方玄菟郡。
三、公孙氏政权 两汉、魏、晋时期,公孙氏是辽东大姓,长为辽东郡郡吏,东汉末公元189年---238年,辽东公孙氏政权在50多年里,前后经历了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和公孙渊三代四位统治者,辽东太守公孙康管辖乐浪郡地区,将乐浪南部分割出来,设立带方郡。 四、唐朝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灭亡高句丽后,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辖其地,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故地,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
罗唐战争后,安东都护府从平壤搬到辽东,成为唐朝管理辽东,以及高句丽、渤海国等地的一个军政机构。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其主体部分仍然属于大唐王朝,新罗的疆域仍然在大同江及平壤以南。
新罗仍然臣服于唐朝。 722年(唐开元十年),黑水靺鞨首领倪属利稽至唐朝贡,唐玄宗设立黑水军,以后改设黑水都督府,由部落首领担任都督和刺史职位,中央也派内地官员来这里任长史(副都督、副刺史)。
五、辽金时期 唐朝末年,契丹在首领耶律阿保机把两大部落统一起来,自立为王。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
阿保机逝世后,其子耶律德光继位,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改皇都为上京。辽朝鼎盛时的疆域,东至当今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东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南抵天津市、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带,与北宋对峙。
五代十国,此为营州、平州之地。梁和唐时,在卢龙城设平州、卢龙县治。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契丹占据了营、平等州,晋、汉、周时,一直为契丹所据,后契丹改国号辽。 公元1113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举兵夺取松花江流域。
1115年称帝,国号金,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以南)。建国后继续征战,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
大金最盛时超过极盛时期的辽国,囊有当时的北方。 六、元朝 1287年元末元顺帝(元惠宗)回到东北祖先之地: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赤峰应昌府---呼伦贝尔盟捕鱼儿海(贝尔湖),而没有回漠北,东北的岭北行省东部和辽阳行省是元朝大本营;他的后代达延汗1470年又重新在东北察哈尔建立北元中心,元朝设立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东部,统辖东北全境。
七、明朝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市)称帝,建立明朝,同年灭元。在辽东都司,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
辽阳地区,明朝时是“岁有羡余,数千里阡陌相连,屯堡相望的富饶地方。当时,辽东都司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也很发达。
辽东的三万卫与四川的龙州、顺天的遵化,是当时全国闻名的三大冶铁中心。吉林市是明朝设在东北的造船基地。
于是洪武四年(1371年)明在辽东设置定辽卫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明改定辽卫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辽东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 八、清朝 1616年,建州女真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大汗,重建大金国,史称“后金”。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号为“满洲”。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
清朝初期对东北实施军府制,1661年开始建立柳条边,封禁 *** 移民。 晚清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
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
并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 。
二、东北的历史自有文字时起,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尚书·禹贡》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
其中分冀州东北是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
东胡为东北重要的古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最早见于《山海经》东胡在大泽(呼伦湖)东,夷人在东胡东;
东胡以戎族为主体发展起来,发展为山戎、东胡、鲜卑、乌洛侯、室韦、契丹、蒙古各族。
元末元顺帝(元惠宗)回到东北祖先之地:东北的岭北行省东部和辽阳行省是元朝大本营;
他的后代达延汗1470年又重新在东北察哈尔建立北元中心,元朝设立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东部,统辖东北全境。
晚清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
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并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
扩展资料:
东北古代为女真族,近代为清朝,对于 *** 来说东三省历史相对较短。但在近代也出现很多名人,左右着中国历史。尤其清朝的康熙盛世时期,中国四方一片繁荣。
代表人物: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多尔衮,康熙,乾隆,雍正,刘墉,和绅,张作霖,张学良, 曹雪芹,高鄂,冯仲云,赵尚志,吴克仁等等。
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 *** 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百度百科--东北
三、东北经济怎么了一、历史背景 最近有个词很热,叫新常态,解读一下,就是我们不要那么快的发展了。
这个消息对于全国其它地区来说,或许是件好事,但是对于东北经济来说,真正是雪上加霜。 东北经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满清中后期放开对东北的人口流动限制,之后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也就是所谓的闯关东。
东北的历史虽然不长,缺少文化积淀,但是东北经济发展对于中国现代经济具有特殊意义。日俄战争前后,俄国对东北北部开始投资,加工业发展了起来。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出于战争和殖民的需要,建立了满铁公司,类似于英国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陆续在东北进行了很多的投资。张氏父子经营东北期间,东北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比肩江南。
到了我们光复东北的时候,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大约百分之八、九十都集中在东北。苏军撤离的时候,工业体系受到破坏,生产资料基本上被苏军席卷一空。
解放后,苏联援建中国了一百五十六个项目,其中三分之一集中在东北,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不仅工业、交通发展领先于中国,而且具备了发展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优势,资源优势。
东北是中国的粮仓,是木材、煤炭、钢铁等重要资源的生产基地,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现了大庆油田,一举摘掉了新中国贫油的帽子。东北还有大连这样的天然优良港口,毗邻日本、韩国、俄罗斯等重要经济体,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理优势。
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今日的中国,你看不到东北这块版图,中国很可能就是一个比印度还落后的国家。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因为东北经济纯粹是实体经济。
没有实体经济,第三产业都是吹起来的气球,是根本没有办法独立生存的。 有人去了德国,回来后说,从飞机上看,东北的地貌和德国很相似,广袤的大平原和植被。
这样的自然禀赋,加上我们的工业基础和努力,简直是你不想富都不行,远比我们的近邻韩国强势多了。过去我们东北人没有富,是因为东北要支援新中国的建设。
改革开放后,各地充分放开和搞活,那时候我们叫财政包干、分灶吃饭,你挣的钱越多,留到自己口袋里的钱也越多。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很多沿海地区,借助于我们国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纷纷兴旺和发展起来。
相反,本来是中国所有地区先天条件最好的东北,逐渐成为了中国几乎最落后的地区。国家为了解决东北地区的发展问题,也给了一些优惠政策和支持,特别是提出了振兴东北经济的战略,但是收效甚微。
很多暴发户在心态上因此轻贱了东北,甚至不少东北人自己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竟然真的以为东北拖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后腿,不少人说出了东北人观念落后、民风懒惰、东北人不懂现代管理之类的话。送他四个字,一派胡言! 二、原因分析 东北经济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实际上东北经济的问题根源在于我们的产业结构。
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占其经济总量的一半,那么东北的国有企业有什么特点呢?原来啊,我们东北的国有企业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基础工业多,一个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多。基础工业,指的是我们的采掘业、原料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等重化工业,我们下面重点分析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是东北工业的一个有代表性产业。要建设工业化国家,我们首先要有装备工业的保障。
当代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集中了全球最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德国、日本、美国、瑞士等国家装备制造业都很优秀。装备制造业提供我们制造业所有的加工设备、动力装置,它们是工业生产的母机,既可以生产制造业所需要的一般设备,也可以生产出和自身一样的生产设备的设备。
大体上设备制造周期在一年左右,所以装备制造业的设备规模大约是整个制造业设备规模的十五分之一。一般来说,设备折旧期大多在十五年左右,所以装备制造业生产出全部制造业的十五分之一的设备只需要一年。
如果这十五分之一的设备全部都是用于装备制造业自身的设备生产,那么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就是百分之一百,它远远高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为什么装备制造业不能和整体工业发展速度保持一致呢?实际上这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经济发展速度要最快,理论上劳动力就业数量也应该增长的最快。当我们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时候,劳动力就业数量可以成倍数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在数量上就很高。
装备制造业完成一倍的经济增长可能只要一年,但是一般制造业要完成一倍的经济增长则可能需要十五年。然而装备制造业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增长的是国家整体制造业的扩张能力,而不是终端产品,终端产品的增长其实是很慢的。
当装备制造业完成扩张能力增长的时候,生产终端产品的制造业才开始一个更长生产周期内的经济增长。这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前导性的行业,早期增长很快,很快就能达到增长的顶峰。
我们看看近些年中国装配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就会发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要快于工业发展的速度,而工业的发展速度一般又要快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但是一旦中国经济放缓,装备制造业就立即进入增长衰退阶段,黑龙江、辽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种前导性行业,本身也是。
四、东北经济发展的怎么样在未来的3年内,川东北经济区将成为省内重要的经济增长区。
南充发展快、变化大、全局意识强、发展思路好,在川东北经济区内的地位十分重要,不管讲历史、讲人口、讲区位,南充都是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心之一,川东北经济区的发展好不好南充很关键,省委、省 *** 对南充的发展高度重视。杨志文希望南充要着力解决好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区域地方差距这三大差距问题;围绕城市基本公共能力的提高来解决好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问题;走互动式发展之路,抓好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抓好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化的互动发展。
五、东三省的实际经济状况到底有多差大庆。
石油城,黑龙江GDP第二,工业产出占据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0%,石油正在枯竭,原油综合含水量已经高达90%以上。10桶油,9桶都是水。
预计从今年起每年产出将下降150万吨原油。加上油价暴跌,人口减少,资本逃离,这里将慢慢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2014年统计公报:全年固投下降33%,工业投资下降29%,房地产投资下降43%。
铁岭。
本山大叔的故乡,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
2014年统计公报:全年煤炭产量下降8.7%,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8.1%。其中,工业投资下降42%,房地产投资下降46%。
丹东。
中国最美的边境城市,十大养老胜地之一。
2014年统计公报:全年固定投资下降9%,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2%,房地产投资下降44.9%。
主要工业产品中,粗钢产量下降73.3%,化学纤维下降32.7%,水泥下降14.3%,汽车产量下降15.8%。
鞍山。
辽宁第三大城市,东北钢铁业中心。
本地区经济支柱,鞍钢集团,201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下跌24%,利润下跌73%。
如果说,人口流失是东北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那么鞍山会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地方。2010年开始人口连年负增长,2015年初中新生人数下滑三成。
沈阳。
东北最大工业中心。
2014年统计公报:全年国有经济投资下降18.4%,外商投资下降29.8%。房地产投资下降9.5%,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5.1%。
大连。
东北最大港口,商业中心。
一直以来,大连都是我印象中东北最有活力的商业城市,但是,不幸也沦陷了。
搜房网上显示的大连房价,2014年4月新房均价12000元,2015年8月份的最新均价是10346元,下跌13.8%。
2014年统计公报:财政收入同比下降8.2%,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8.9%。
三大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船舶,下跌66.3%,轴承,下跌25.5%,原油加工量,减少2266万吨。
六、为什么东北三省解放前经济那么发达东三省的自然资源优势自不必说,单说日本 *** 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这段时期在东三省的大开发,在当时日本为了扩大侵华战争和对抗苏联,迫切需要在东亚或北亚有一个很大的战略空间和军事储备地区,而东三省在东北易帜前是由日本支持的张作霖把持的,而且日本在辽东半岛有军事基地,再加上临近受日控制的朝鲜等诸多因素,使得日本在东三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据说当时的东三省重工业非常发达,连斯大林都曾为之赞叹。很多历史数据都显示,当时的东三省几乎取代日本本土成为了日本最大的侵略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