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油价2024_冰岛汽油价格
1.为什么冰岛,挪威,瑞典没有加入欧联盟?
2.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3.必须带芯片的,我只有银联芯片,可以吗
4.为何我国的油价总比国外高?
5.火山爆发对原油价格有影响吗
为什么冰岛,挪威,瑞典没有加入欧联盟?
说明一下,也同时支持一下“经理 五级”,瑞典是1995年加入欧盟的,和芬兰一起,主要是社民党推动了一下,一开始也是一半一半。
挪威没有加入,当然也不会加入。为什么?挪威人有钱啊,它不需要。挪威人去年的人均GDP是6.5万美元,加入欧盟有什么好处,只能白交会费,所以全民一公决就被否掉了。挪威人为什么有钱,它有石油啊,北海的大油田,加上国际油价这几年一个劲的攀升,赚死了。但是,挪威人可不想在欧洲被边缘化,所以它对欧盟十分关注,拿欧盟的各项规章要求自己,比欧盟成员国都做得好,它想,万一哪天老百姓愿意加入了,直接就无缝融入,多好。
冰岛也不会。它连欧洲自贸区都不想进,后来还是北欧几个兄弟一个劲央求才进的。主要是国家小,经济单一,几乎没有工业,渔业补贴和欧盟谈不来,进去就亏死了。但是这些国家都不傻,挪威冰岛什么的都有自己的圈子,比如都是欧洲自贸区的,北欧理事会的,也都使劲谈双边自贸区,刚和韩国谈好,最近又在和中国谈。
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美国次贷危机始于2007年下半年,到现在已过一年有余,其效应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短期效应;第二阶段为中期效应;第三阶段为长期效应。按照次贷危机阶段划分,全球经济目前正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围绕这一问题,讲一讲次贷危机各阶段的主要特征,穿插分析全球经济的现状及前景,以及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短期内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和严重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一)次贷危机在短期内显现出的主要特征
1.干预使金融市场恐慌得到初步遏制
次贷危机发生之初的主要表现是在金融市场上出现严重的流动性短缺。为了遏制流动性短缺波及到整个金融市场,造成金融危机,发达国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干预。首先是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其次是降息,再次是减税。美国甚至进行了二战以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系列行政干预。的一揽子干预,基本上把次贷危机最初阶段的流动性危机化解。
2.防止金融危机成为优先目标
货币管理当局在控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物价稳定等目标时,首要的应是遏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但是,在次贷危机第一阶段,遏制通货膨胀成为次要目标,防止整个经济滑入金融危机成为首要目标。
3.房地产市场持续恶化
2005年,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调整,到2007 年下半年诱发了次贷危机。截至今年7月,房屋开工率在继续下降,房屋的销售情况继续恶化。国内国际对于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判断分歧非常大,大多数国际机构和私人商业机构认为,今年底或明年初有可能触底,但触底不一定反弹。
4. 短期内发生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次贷危机第一阶段对实物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金融渠道向实体经济的传递,最直接表现为金融市场上的信贷紧缩。衡量市场信贷紧缩的诸多指标中,重要的是公司债券收益率和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差别。差别越大,表明公司债券风险越高;公司债券的收益率和债券收益率继续扩大,表明金融市场紧缩趋势仍然在继续恶化。但去年10月作出 “短期内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和严重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的结论,现在来看仍可坚持。
(二)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短期影响
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了负增长。今年,继第一季度出现0.9%的低速增长后,二季度又出现3.3%的高增长。这主要是美联储在背后干预的结果,其中减税是最主要的促进因素。减税使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刺激了消费,这是美国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短期的经济刺激,尤其像减税,一般持续6~8个月,如果这一点成立的话,到第三季度减税效应有可能消失,私人消费投资在第三、第四季度会进一步下降。
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家庭可支配实际收入急剧上升。7月份开始有下滑趋势。实际上美国通过金融渠道投资为经济增长的贡献,1~3季度一直为负数。而促进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高速增长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出口高速增长,达到3.1%;二是消费。鉴于减税效应将逐步消失,美元汇率出现了触底,对欧元、对日元汇率正在回升,因此美国经常账户贡献度会减少。今年三四季度和明年初,仍然不排除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
与实物经济相比,在虚拟经济方面,首先表现为金融流动性短缺、信贷紧缩,现已波及到证券市场出现下降,但和我国股市相比幅度不大。
二、次贷危机将使通货膨胀风险加大
次贷危机中期,突出特征是通货膨胀的风险加大。今年7月,美国消费价格指数达到5.5%,核心消费物价指数扣除能源、农产品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并没有出现大幅度下降,说明美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来自外部的传递,包括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引发的。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也是这样,欧洲中央银行认可的欧元区核心消费物价指数是2%,超过2%就会危害整个经济的发展。
日本经济受长期以来通货紧缩的困扰,最近也出现了上涨,虽然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刚刚过零,但截止到今年6月,名义消费物价指数已接近1.9%。因此,目前和下一阶段全球通货膨胀趋势将会继续加强。原因有多种,一是经济自身,更主要的是和全球农产品、大宗商品以及能源价格上涨紧密联系。因此,防止通货膨胀将是发达国家的首要政策目标,有可能提高利率。
究竟是经济衰退的风险大、还是通货膨胀的风险大。如果能确认经济衰退的风险不大,治理通货膨胀也就是维持物价稳定。在过去20年间,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首要政策目标是维护物价稳定。正是基于这一点,才使低物价保持下来。如果各国中央银行把通货膨胀目标放在次要地位,便有可能出现成本上升,由此,就会像上世纪70年代能源价格上涨或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公众为保证利益要求提高工资。各国中央银行决不会冒此风险把过去20年来所建立的信誉毁于一旦,当实物经济处在稳定状态,治理通货膨胀就会是优先目标。
我们认为,次贷危机中期对实物经济的影响将逐渐从投资领域,即金融领域扩展到私人消费。因为,次贷危机的影响在第一阶段更多是流动性短缺,到第二阶段随着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下跌,个人的消费支出,个人的收入,证券市场的下跌,通过财富效应将会影响到个人收入,以及个人预期的收入,进而将使个人的消费欲望降低,私人消费放慢,进而通过这个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经济是由70%私人消费拉动的,因此,一旦私人消费出现了问题,美国经济放慢或者衰退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今年7月,美元汇率走强,人们似乎看到美元触底,但又很难判断美元已经由此出现上升周期。这种情况与美国、日本、欧元区三大经济体走势相关。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高达3.3%的情况下,欧元区经济和日本经济出现了负增长。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以及美国次贷危机风险初步遏制的预期,使得人们开始看好美元。但是,由于美国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所以美元走强的趋势能否顺利出现V字形反转,现在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次贷危机中期效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会向这方面发展。
总体来看,在未来一年到一年多中期阶段中,整个发达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实体经济的走势不容乐观,最直接的逻辑是说,发达国家要治理通货膨胀就必然提高利率、紧缩货币,这对实物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三、影响未来全球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
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泡沫经济所不同的是,基于市场经济自身发展,次贷危机亦逐步地发展、演变形成。从房地产市场的最初繁荣诱发信贷紧缩,信贷紧缩逐渐波及到证券市场,再波及到实物经济,这是典型的、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因此,它的恢复必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导致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和20年前发达国家放松金融业管制密切相关的。由于放松管制,使得银行以所谓金融创新作为在国际金融市场赚钱的主要手段,从而使得银行通过资产的证券化,人为地把风险压低。相应的信用评级机构把房地产发行风险级别提高,显然是和该机构行为无人监管或是监管不利联系在一起的。
做企业的都知道,风险在金融市场上和价格连在一起,风险降低了,也就是风险定价低了,如果回到正常的价格水平上,风险定价上融资成本就会上升。过去20年来,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之所以能够实现通过负债消费,很重要的原因是全球金融市场融资成本非常低。目前,全球的融资成本正在上升,如果使金融自由化风险回归到正常水平,由此有可能会影响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负债消费模式。过去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就是美国强劲的国内需求。我国的大量出口就是靠美国经济需求拉动的,即使出现微小的变化,对全球经济增长,对中国的经济出口增长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势,除了受次贷危机影响外,还有几个因素值得高度关注。
第一,房地产与次贷危机向欧洲国家蔓延。近年来,欧洲国家最具有增长活力的英国、冰岛、爱尔兰、西班牙,背后的支撑都是靠房地产。今年第二季度以后,原来房地产价格上涨特别疯狂的欧洲国家,已经出现了调整的趋势,会不会重蹈美国次贷危机覆辙?这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如果重蹈美国次贷危机覆辙,欧洲经济就有可能出问题。然而,这些国家的房地产并不像美国靠资产证券化发展,更主要的是欧洲国家,如德国没有太严重的房地产泡沫问题。所以,只要德国经济不出大问题,欧洲经济、房地产和次贷危机蔓延的风险就不会太大。
第二,全球利率呈缓慢上升趋势。次贷危机中期后,发达国家将会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的目标,为此,将会提高或至少不再降低利率,紧缩型的货币政策将会是全球性的金融利率走势。到现在为止,一切新兴市场经济体,包括印度、韩国,已经开始进入体系过程中,欧洲中央银行已经提高一次利率,只有美联储在观望。总体来说,全球利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呈缓慢上升趋势。
第三,未来高油价走势仍呈常态。目前,国际上对于油价走势的看法分为两大阵营,且分歧很大。油价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从100美元以下上升到147美元的疯狂上涨。对此,发达国家成员将其归结为供求失衡。从供给方来看,欧佩克供给不足,因此国际能源组织一直让欧佩克增加产量;从需求方来看,中国、印度等国家需求过于旺盛,正是由于供求失衡,导致这一轮油价的上涨。而发展中国家和欧佩克成员认为,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投机造成的。7月份,油价从147美元跌到110多美元,跌幅高达20%,全球供给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显然金融市场投机论更有说服力。
在未来很长时期内油价有可能下降,但绝不可能回到最初状态,高油价仍然是常态。只要跌破100美元,欧佩克国家有可能出现限产措施,考虑到目前欧佩克全球能源价格控制越来越强、供求差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如果出现限产,完全可以主导未来油价的走势。所以,有可能在未来还维持在100美元,或在100美元上下继续波动。
四、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1. 出口增速放慢
使出口增速放慢的因素有国际与国内两种。国际因素与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增长率放慢有关系。但是,还要关注国内因素。最新海关统计,前不久中国在一些主要贸易市场上的份额出现下降趋势,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现象。因为,仅仅是周期性的下降不用担心,待走出低谷,增长率自然就回升了,这是无法干预的。但是,份额下降说明出口竞争力出了问题,而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出口退税率在降低,《最低工资法》使工资水平上升,治理污染、降低能耗等措施叠加在一起正在对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围绕出口增速问题,更需要关注国内问题,即国际外部需求变化出现下降,是我们控制范围之外的事,但企业如何应对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竞争力,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出口竞争力出现下降,即使在未来经济复苏过程中,仍然有可能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
2.通货膨胀输入压力加大
过去几个月,中国通货膨胀在迅速上涨,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国际因素。这对西方国家来说,他们不太担心,因为他们更关注的是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在经济学中,只有核心消费物价指数过高,才真正体现经济过热,如果仅仅是名义上的CPI过高,只是外部冲击,待周期性的回落之后就正常了;但是中国不一样,因为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因素造成的,只要涨价老百姓就反对。因此,中国面对CPI和国外面对CPI的困境完全不一样。我们面对的通货膨胀,即使是输入型的,压力亦非常大。未来一段时期内,如果再考虑到国际经济过热的双重压力,宏观经济政策的压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3.对资本市场的心理冲击
中国的资本项目、资本流动没有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股票市场在过去几个月中出现股灾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股票市场的跌幅,美国不到15%,而我国是60%多,全球第一,很显然这和心理冲击是有关系的。之所以造成心理冲击,这和改革开放30年期间经济没有遇到大的冲击有关系。19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由于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很低,我们很容易应对过去了;而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在全球经济互动的格局下,使人们突然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因此对中国的冲击更多地是心理上反映过度的现象。
4.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与热钱流动
在早期,我们更多的担心是源源不断地热钱流入,而近期开始担心热钱流出怎么办?如果热钱大量流出,要看是持续性的还是短期的,如果是持续性的,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比热钱流入还要可怕,如日本经济当初就是因为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出,即以热钱流出为导火线,导致资本泡沫崩溃,形成长达15年的经济衰退。
在美元汇率和热钱流出的大环境下,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仍然存在。尽管国际上认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大致已经接近均衡汇率,人民币兑日元、欧元,尤其兑欧元升值的幅度并不大,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了百分之二十几,这对欧盟压力越来越大。未来一段时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不大,兑欧元不排除继续升值的可能。
5.外汇储备保值和升值的风险在加大
目前,有10余万亿人民币投资的保值和升值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过去两年中,很多人提出面对全球资产价格泡沫的崩溃以及全球经济衰退低迷的状况,可以利用有利时机把资产投出去赚大钱、抄底,实际运行的结果,抄底的风险仍然非常大。最明显的是两房投资,美国公布了中国在两房债券投资中高达3000多亿元,但到现在说不清是在美国房地产调整前进入的,还是2007年次贷危机前后进入的,这反映出我们对全球经济以及全球经济金融风险估计还有很大问题。更重要的是,像对黑石的投资,以及正在进行中的投资,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必须有充足的风险意识。
换句话说,即使在全球经济低迷、全球经济泡沫崩溃的情况下,投资海外也并非遍地是黄金,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这是外汇储备增值和保值的重要内容。此外,在运用外汇储备进行大规模对外投资时,我们还可能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制度约束。虽然他们在喊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但真正到中国大规模主权基金对外投资进入时,他们将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且不说金融领域会限制,即使进入实物领域,仍然会有非常多的限制,如何应对保值升值的风险,这是新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摘编自作者在2008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上的讲话)
必须带芯片的,我只有银联芯片,可以吗
根据情况而定,我的建行和民生的单银联卡在冰岛部分加油站可以加油,但部分不行,因为冰岛全部是自助加油机,我推断是投放的自助加油机的新旧不同,决定能不能识别银联芯片。根据经验,最大的加油连锁N1银联应该都是可以的,但他家油价最贵,第二便宜的Olis和最便宜的Orkan就得看运气了。为了享受Orkan的低油价,建议还是办一张visa或master。另外,冰岛如果选择full tank加油,?会先扣25000克朗的预授权,然后加完后再扣一次实际消费的钱,最后可能过一阵才能取消第一次的预授权,所以可能会占着两笔钱的额度,不要大惊小怪,但需要足够大的额度。
为何我国的油价总比国外高?
这是一张让人心碎的图
缅甸五月中的油价
92号汽油竟然只卖4.9元!
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油是咱们出口到缅甸的!
那同期咱们的油价呢?
答案是7.4元!
一样的油,卖到国外算上运费不是应该更贵么?为啥国内油价反而贵一半还多?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真心不简单!得从油价的构成讲起!
油价的构成
国外的汽油零售价格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
1、原油成本一般占比42%;
2、精炼成本19%;
3、税费22%;
4、运输和销售成本17%。
再来看看我们国家的汽油价格构成。
根据权威资料,我国油价有近一半是各种税,比例高于美国的22%,这是我们油价比国外贵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能源供应安全相关的,我国石油并不算很丰富,而且存在有效递减、含水比例上升、开难度大等难题。目前来看,要提高开技术和保障开产能需要较大的投入。按照之前的数据,我国开石油的成本大约在40美元一桶,如果国际油价低于这个价,将导致我国国内石油开出现亏损,因此发改委低于40美元一桶不再降油价的政策有这方面因素的考量。
此外,国家建立是有储备以保障燃油供给安全,这也需要成本之处,这些钱其实都得车主出了。
原来油价上涨简简单单一个数字,背后有那么多原(tao)因(lu),受教受教!
这次周年庆,我们为各位老司机们准备了各种
免费送油、违章办理、年检送礼、新车、车品特惠...
总有一种你想要!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领取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活动赢好礼!
火山爆发对原油价格有影响吗
会从各方面去影响,因火山灰阻断欧洲空中交通,抑制燃料需求,周一国际油价下跌。周一收盘时纽约商品轻质原油5月期货每桶81.4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79美元;伦敦洲际布伦特原油6月期货84.23美元,下跌1.76美元;纽约取暖油5月期货每加仑215.68美分,下跌6.01美分;R汽油5月期货每加仑225.44美分,下跌2.26美分;伦敦洲际5月柴油期货每吨687.7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7.75美元。
由于冰岛火山喷发产生的烟尘南移,多个欧洲国家自上周起开始实施空中交通管制,在周末运营的航班甚至只有两成。国际气象部门预测,火山灰未来几天甚至可能蔓延至中国的新疆和东北地区。尽管欧洲部分航班已经开始恢复,但仍然大幅削减了航空燃料油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