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计算模型公式-油价的计算公式
1.功能设计
2.负油价可以由持有成本模型解释吗
3.体系结构与开发平台选择
4.用ad as模型说明国际油价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石油价格的内容简介
功能设计
5.2.1.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本系统以海外油气与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涉及的各种风险为研究对象,在各种风险评估模型与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风险评价、可视化展示,辅助国家与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为进行海外油气与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战略决策依据。系统结合W ebGIS技术、风险评价技术、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构建基于.net框架下B/S模式的国外油气与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风险管理系统。
整个国外油气与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风险管理系统包括6大功能模块,分别是国家风险、运输风险、市场风险、供应风险、需求风险和系统维护(图5.1)。其中国家风险、运输风险、市场风险、供应风险、需求风险5个模块提供前台展示功能,系统维护模块主要提供系统管理功能。
图5.1 系统功能结构图
系统前台展示功能面向普通公共用户。针对5个风险模块,通过可视化技术,以多种方式展示相关的风险评估等级以及评价对象基本信息,可为用户提供直观、全面的风险评估信息,进而支持用户进行更有效的风险决策。
系统管理功能面向管理员用户,提供指标数据、基础数据、界面属性等数据的相关维护,用户权限、口令等系统参数的修改,以及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等功能的实现(左美云等,2006),为国外油气与固体矿产开发利用风险管理系统提供比较稳定的后台支持。
整个系统基于B/S架构,根据WebGIS系统的特点与需求(周秋平,2003),上述6大功能模块在逻辑结构上按用户服务层、业务服务层、数据库服务层的3层结构构建(图5.2)。
图5.2 系统总体逻辑结构图
其中,用户服务层是用户在终端浏览器浏览的用户界面,主要提供国家风险、运输风险、市场风险、供应风险、需求风险的相关风险可视化展示功能,以及评价对象的基本信息展示功能;业务服务层是在服务器端采用基于ASP.net框架构建的各种Web服务程序,如地图服务器、模型请求服务器等,用以处理用户终端的请求;数据库服务层存储并管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评价指标数据、模型和图形等基础数据,挖掘有用信息,响应服务层的连接交互请求等。
5.2.1.2 国家风险模块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我国石油进口的50%左右来自政治经济不稳定的中东、海湾地区,因此必须考虑获得可靠石油资源和与油气输出国密切相关的各种风险因素。本模块旨在通过全面分析世界各地区特别是油气输出国家敏感的政治、经济和地缘等的风险信息,构建国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并将最终结果一目了然地呈现在用户面前,为用户是否选择其作为石油进口来源提供科学依据(毛小苓等,2003)。
国家风险模块分国家风险可视化和国家风险基本信息两个子模块,其结构如图5.3所示。
(1)国家风险可视化
该模块包括能源安全视角、企业投资视角和恐怖袭击的风险可视化3个部分,除显示世界各地区特别是油气输出敏感地区的国家综合风险外,还以GIS专题图来直观地展示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缘风险等级。
(2)国家风险基本信息
该模块包括国家基本信息、评价指标体系、风险因素分析和风险评价结果,它们之间以逐层深入、递进的方式为用户呈现国家风险基本信息。
图5.3 国家风险功能结构图
5.2.1.3 市场风险模块
石油市场风险模块旨在评价国际石油市场综合风险,分析国际石油市场风险的趋势;同时,实时动态地进行国际油价趋势以及油价风险分析;然后,进行石油市场风险的预测,从宏观角度为石油企业和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市场风险模块包括5个子模块(图5.4):石油市场系统风险评价、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抓取、国际石油价格预测、石油市场风险预测与石油价格多维分析。石油市场系统风险评价将全球石油市场视为一个整体,评价石油市场的整体风险,并对比分析历次评价的风险;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抓取模型选择美国能源部、华尔街日报、中国石油集团等网站定期公布的石油价格数据为对象,采取在线自动抓取的形式获得实时的国际石油价格数据,供其他风险模块调用分析;国际石油价格预测结合国际石油价格数据和国际石油价格事件等,构建相应的预测模型来预测其价格的趋势;石油市场风险预测采取VaR方法,对不同时间间隔的油气价格风险进行预测;石油价格多维分析模块则根据石油市场、油品、价格类型等多个维度对石油价格进行分析,并将石油价格数据导出供进一步分析使用。
图5.4 市场风险模块功能结构图
市场风险模块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包括汇率、石油价格、油价时间等;并具有和多个模块的接口,包括国际石油价格预测、石油市场风险预测、石油价格多维分析等模型程序。市场风险模块的数据获取和应用具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并具有多种模型接口处理方式,从而导致了市场风险模块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1)石油市场系统风险评价
石油市场系统风险评价功能包括石油市场基础数据、石油市场系统风险评价方案及石油市场评价结果等管理(图5.5)。其中,石油市场基础数据管理包括国际石油交易所、石油市场资源链接、国际油价事件和市场数据的信息收集、分类、整理及展示。
图5.5 石油市场系统风险评价功能结构图
1)基础数据管理。
A.国际石油交易所。国际石油交易所提供全球主要的5个石油交易所信息,包括交易所简介和地理分布。主要交易所包括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
B.石油市场资源链接。石油市场资源链接提供了互联网上和石油市场研究相关的丰富资源链接,这些资源如表5.1所示。
表5.1 石油市场资源链接
C.国际油价事件。国际油价事件提供国际已经发生过的对油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包含消息来源、事件时间、事件类型及事件概况。这些事件一方面供系统用户直接查询;另一方面可以在国际石油价格预测中作为油价的影响因素直接供油价预测模型调用。表5.2列出油价事件的典型来源,表5.3列出系统中所提供的油价事件类型。
表5.2 油价事件的来源
表5.3 油价事件类型
D.市场数据。市场数据提供包括外汇汇率、国际石油价格和油价的多维分析等在内的市场基础数据。
外汇汇率包括下面几种汇率数据:美元综合指数、欧元对美元现货交易汇率数据和美元对卢布汇率数据。
石油价格包括多个石油交易市场、多个石油品种、多种现货和期货价格类型和价格单位,各项数据属性的范围见表5.4。
表5.4 石油市场相关数据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美国期货管理委员会(CFTC)的交易数据,用于评价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油气交易系统风险状况。
2)评价方案管理。
评价方案管理主要对影响石油市场系统风险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管理,其评价体系包括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投机程度、典型石油价格结算货币的汇率波动程度、石油市场需求风险、石油供应风险。
3)风险评价结果管理。
风险评价结果管理是基于指标方案对整个石油市场系统风险评价结果的管理。为了对比分析历史评价结果,当用户进入评价结果显示页面的时候,系统自动将历史评价结果以曲线图的形式显示出来,方便用户对国际石油市场系统风险的走势进行判断,辅助用户进行系统风险评价。
(2)国际石油价格数据在线抓取
国际石油价格数据在线抓取是市场风险模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石油价格数据来源主要以美国能源部和华尔街日报为主,以中石油网站的数据为补充。对国际石油价格数据的抓取选择任务设定的方式来实现,每次任务执行的时候程序自动链接相应网站,下载油价数据,经过清洗转换后上载到中心数据库,并记录详细的抓取日志记录。
(3)石油市场价格预测
石油市场价格预测基于油价基础数据和事件数据,对不同市场、不同油品和不同价格类型,选择不同的时间长度及频度进行预测,并采取直观的走势图形式进行展现,要求内嵌到市场风险模块中,采取ActiveX 插件形式完成。
(4)石油市场风险预测
石油市场风险预测旨在基于一系列油品价格,设定不同的参数,通过采取VaR计算方法来预测不同周期内的油价风险值。
石油市场风险预测模型属于单独开发的程序模块。与油价预测不同,由于风险计算过程的复杂性,不采取嵌入ActiveX的方式来集成该模型。对石油市场风险模型程序,采取独立运行的方式,但模型输入和输出的数据与系统其他模型具有交互。模型输入来源于在线抓取模块获得的数据进行转换之后形成规范化的数据,模型运行结果存储到中心数据库,保存模型运算结果。
(5)石油价格多维分析
石油价格作为多维型数据,具有良好的按维度归并特征,可以采取多维分析的形式对石油价格进行分析。分析所采取的维度有油品、交易市场、价格类型(现货、多种期货合约)、单位类型等,对油价进行包括两维表、级联表、线图、比例图、雷达图等在内的表达,并且可以将分析结果直接导出为Excel等格式,方便用户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5.2.1.4 供应风险模块
供应风险模块功能结构如图5.6所示,包括基本信息管理、供应风险指标体系管理、供应风险可视化和供应风险评价结果管理四大功能。
(1)基本信息管理
基本信息管理主要对供应风险展示所需的基本数据信息进行管理。
(2)供应风险指标体系管理
供应风险指标体系管理模块从全球油气资源储量、勘探开发、生产和库存风险,以及其他影响海外油气供应的不确定性因素这几方面,对供应风险的指标体系进行管理。供应风险指标体系管理又包括国家供应风险指标管理和区块供应风险指标管理,分别从国家层面和区块层面对供应风险的指标进行管理。
图5.6 供应风险模块功能结构图
国家供应风险指标管理包括资源储量不确定性评价模块、勘探开发风险评价模块、生产和库存不确定性评价模块和影响海外油气的其他不确定性评价模块。
区块供应风险指标管理包括资源储量不确定性评价、勘探开发风险评价、影响海外油气的其他不确定性评价3个小模块。
(3)供应风险可视化
供应风险可视化可以将不同地区的供应风险通过GIS技术直观展示。
(4)供应风险评价结果管理
供应风险评价结果管理可以对供应风险的评价结果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主要实现供应风险评价结果的输入、查询和维护。
5.2.1.5 需求风险模块
需求风险模块功能结构如图5.7所示,包括需求风险可视化、需求风险指标体系管理、基本信息管理和需求风险评价结果管理。
图5.7 需求风险模块功能结构图
(1)需求风险可视化
需求风险的可视化对要分析的数据和情况用GIS系统直观展示,例如说能源需求、石油需求、天然气需求,以及需求结构等。
(2)需求风险指标体系管理
需求风险指标体系管理,需要对影响需求风险的各个因素指标进行管理。需求风险指标体系管理包括经济指标评价、人口指标评价、政策指标评价和技术指标评价4个方面。
经济指标评价根据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率来考虑经济对需求风险的影响。
人口指标评价从人口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两方面来评价人口对需求风险的影响。
政策指标评价从气候政策、财税政策和技术政策三方面来评价不同国家的不同政策的影响。
技术指标评价从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变化率、能源结构、能源价格、能源价格变化率和能源替代技术这几个方面对技术进行评价。
(3)基本信息管理
基本信息管理主要对需求风险展示所需的基本数据信息进行管理。
(4)需求风险评价结果管理
需求风险评价结果管理是对需求风险的评价结果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主要实现需求风险评价结果的输入、查询和维护。
5.2.1.6 运输风险模块
运输风险模块功能结构如图5.8所示,包括港口风险管理、航线风险管理、承运风险管理及海盗袭击风险管理4个子模块。
图5.8 运输风险功能结构图
(1)港口风险管理
港口风险管理包括港口指标选择、港口方案评价及风险评价结果的管理。
港口指标选择管理从港口所属国家、港口吞吐量、港口仓储能力、港口安保能力及输油管最大直径等方面考虑,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
港口方案评价管理是通过建立的风险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方法,将港口风险进行分级管理。
风险评价结果管理是对港口风险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案所得结果的管理。一方面,通过GIS技术对港口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其中港口图标的不同颜色代表港口的风险值,不同大小代表港口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对评价结果进行导出,提供风险分析报告。
(2)航线风险管理
航线风险管理包括航线指标选择、航线方案评价及风险评价结果的管理。
航线指标选择管理从航线事故率、穿越风险节点数及航程海里等方面考虑,建立相关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
航线方案评价管理是通过建立的风险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方法,将航线风险进行分级管理。
风险评价结果是对航线风险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案所得结果的管理。一方面,通过GIS技术对航线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其中航线图标的不同颜色代表航线的风险值,不同粗细代表航线的运力;另一方面,可以对评价结果进行导出,提供风险分析报告。
(3)承运风险管理
承运风险管理包括承运指标选择、承运方案评价及风险评价结果的管理。
承运指标选择管理从油轮归属、油轮平均吨位、本国油轮承运份额及船运公司安全系数等方面考虑,建立相关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
承运方案评价管理是通过建立的风险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方法,将承运风险进行分级管理。
风险评价结果是对航线风险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案所得结果的管理。一方面,通过GIS技术对承运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另一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导出,提供风险分析报告。
(4)海盗袭击风险管理
海盗袭击风险管理包括海盗袭击数据及风险结果的管理。
海盗袭击数据管理是收集国际海事局各年各海盗区域的海盗袭击事件次数,并对其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
风险结果管理是基于海盗袭击数据来源,通过GIS技术实现海盗袭击分布的可视化管理。
5.2.1.7 系统维护模块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包括风险评价和系统管理两个子模块。
(1)风险评价子模块
风险评价子模块针对国家风险、运输风险、市场风险、供应风险和需求风险,对评价过程中涉及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进行管理(图5.9)。
其中,评价方案管理实现对不同风险评价方案的指标数据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已有评价方案的修改维护和新评价方案的增加。而评价方法管理实现对已有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审核和权重维护。此外,评价结果管理包括评价结果的维护和评价结果的展示。
(2)系统管理子模块
系统管理子模块包括数据和模型的管理以及系统运行管理两大功能(图5.10)。数据和模型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和各种开发工具对系统的数据进行抓取、抽取、存储、处理和应用,以及对数据模型的设计、数据的导人、数据的运算和数据的导出。系统运行的管理负责系统的正常运行与维护,包括操作日志、系统参数和权限设置等管理。
图5.9 风险评价功能结构图
图5.10 系统管理功能结构图
1)数据和模型的管理。
数据和模型的管理模块包括基础数据管理、油价数据管理和图库管理,每个管理模块又包括若干细分子功能(图5.11)。
图5.11 数据和模型的管理
基础数据管理实现对风险查询中所涉及各种对象基本属性值进行维护,包括基础数据录入和基础数据维护。油价数据管理模块实现对美国能源部、中石油、《华尔街日报》三大来源数据的动态抓取,并对它们进行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然后再上载到中心数据库,同时实现对油价事件的网页抽取。图库管理主要是实现对系统所有的集中式管理,主要包含已有的维护和新增的维护。
2)系统运行的管理。
系统运行的管理功能包括系统参数管理、系统权限管理、日志的管理和系统负载统计管理。其中,系统日志的管理又包括操作日志的管理、油价处理日志的管理和模型运行日志的管理(图5.12)。
系统参数管理对系统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包括数据抓取失败次数阈值的设置,数据抓取间隔时间的设置,以及数据保存路径的设置等。
图5.12 系统运行的管理
系统权限的管理是对登录系统前,后台用户权限的管理(徐启等,2005)。
系统日志管理的目的,是便于今后相关问题的查错,包括操作日志的管理、油价处理日志的管理和模型运行日志管理。
系统的负载统计管理负责统计在一定时间内,用户对某个或某些模块的访问量。
负油价可以由持有成本模型解释吗
负油价不可以由持有成本模型解释。理论上指数套利操作会使得股指期货实际价格回归其理论价格,但该模型假设过多违反现实情况和忽略市场环境因素,使得其在解释及预测股指期货价格走势时显得不够完美,国外已有多位研究者实证发现,股指期货实际价格与持有成本定价模型所估算出的理论价格之间有显著差异。
体系结构与开发平台选择
原型系统架构分硬件架构、软件架构和部署方式3个方面。硬件部分描述了系统在部署的时候会涉及的服务器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网络连接方式;软件架构描述了系统各软件组件之间的层次关系;部署方式说明系统在不同用户环境下的配置形式。
5.2.5.1 硬件体系结构
按照原型系统的功能要求,根据数据处理流程,从多种数据源输入开始,到数据存储和处理,再到面向最终用户的不同形式展现,分来源/控制、存储/处理,以及运算/发布3个层次来设计系统硬件体系结构。硬件体系结构的设计需要根据系统对多数据源、多种数据处理方式、多种展现方式和多用户等功能要求,将不同的功能模块独立部署于不同的硬件平台,以满足系统的多种功能要求,支持负载均衡控制,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左美云等,2006)。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见图5.24。
图5.24 系统硬件体系结构
(1)第一层次:来源/控制
系统的数据来源有Internet自动抓取、人工输入、模型运算输入等。数据下载服务器(Data Download Server)负责从Internet自动抓取数据,其中抓取的数据类型包括不同网站来源的石油价格数据以及影响石油价格的事件等;模型运算服务器(Model Server)负责模型的运算执行,并生成模型运算的结果数据。数据下载和模型运算的数据将存储到中心数据库服务器(Center Database Server)中,由中心数据库来完成数据归一、合并、错误数据检测等任务。
(2)第二层次:存储/处理
第二层次包含的中心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通过设置中心数据服务器,完成存储在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增加、修正、计算、展现等任务。中心数据库除了由第一层次的数据下载服务器和模型运算服务器获取数据之外,还需要提供数据的人工输入,并为模型运算服务器提供中间数据接口任务。
除此之外,考虑到数据量规模,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可以兼备数据仓库服务器(Data Warehouse Server)的角色。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对数据仓库数据的生成、转换进行控制,提供具有星型架构的多维数据源。
(3)第三层次:发布/展现
第三层次负责完成对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提取,按照不同的应用进行展现。第三层次包括GIS展现服务器(GIS Server)、数据发布服务器(Data Deployment Server)等,这些服务器由独立的W eb服务器(Web Server)向网络用户提供单一的用户访问接口。GIS展现服务器负责对系统的GIS展现部分提供支持,包括国家风险、运输风险等。数据发布服务器则包含了所有二次开发的系统数据处理内容,包括各个风险模块中的指标体系定义和评价、基本数据的维护和展现等。此外,第三层次还提供对系统中心数据库的多维数据的展现功能,提供数据的切片、旋转、上钻、下卷等多维操作,并可以对结果数据进行导出。
GIS展现服务器从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处获得的数据包括展现对象的基本信息、风险值等;数据发布服务器从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处获得的数据包括石油价格、汇率、影响油价的事件等,另外数据发布服务器还从数据仓库服务器(中心数据库服务器)读取多维数据源。
5.2.5.2 软件体系结构
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面,通过对系统关于国家风险、运输风险、市场风险、需求风险和供应风险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抽象出共性的功能,依照三层设计的原则进行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如图5.25所示,包括数据层、中间层和用户层。
图5.25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在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中,系统运行管理模块具有贯穿全局的作用,负责对系统各个层次功能的运行参数进行配置,控制系统的权限等(左美云等,2006)。此外,系统的主体可以划分为数据层、中间层和用户层3个相互作用的软件层次结构。
(1)数据层
系统的数据层以中心数据库为核心。图5.26展示了处于数据层中的中心数据库里面的相关数据信息类别。可见,中心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所有数据的存储空间。在中心数据库层和程序代码之间设置了数据访问中间层,用来抽象程序对数据库的访问,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提高程序代码对数据库平台的独立性。
图5.26 中心数据库内容
(2)中间层
系统的中间层包括数据抓起模块、图库管理模块、指标管理模块、模型运算模块和基础信息维护模块。
数据抓取模块负责对Internet数据进行抓取和更新。数据抓取模块自动连接不同的数据源网站,将网站上的数据经过下载、转换和过滤等处理,更新到中心数据库中,其中还要求留有处理各个阶段的详细日志。在数据抓取到本地的中心数据库之后,多个数据源的数据需要合并到一起,向数据使用者提供单一的数据出口。
图库管理模块为系统中国家、港口等模块中涉及的进行集中管理,完成的更新控制等。
指标管理模块将多个功能中所包含的指标归类形成一个共享模块。指标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评价对象定义、评价指标维护、评价方法审核、评价值录入、评价指标存储、评价指标体系展现等功能。指标管理模块按照树形方式提供评价指标的定义功能,并可以提供按照时间版本进行管理的历史评价指标,同时为展现模块提供指标的查询和显示接口。
模型运算模块主要处理系统要求的数据计算模型,模型数据来源和数据输出需要经过数据访问中间层连接到中心数据库。在这个过程中,模型运算模块调用数据处理模块获得数据输入,并将模型运算结果依据模型本身的要求输入到中心数据库中。如油价预测模型以及石油市场风险预测模型就是模型运算模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油价预测模型读取数据抓取模块获得的原始油价数据,在客户端进行计算预测,并显示预测结果;石油市场风险预测模型读取进行结构转换后的中间油价数据,接受用户输入的参数,计算并输出结果和报告。模型运算模块需要定义统一的模型结构,为多单位联合开发提供一致的接口,便于集成。
基础信息维护模块主要负责完成系统内实体对象相关属性信息的修改维护功能,主要包括国家、港口和航线等对象。
(3)用户层
用户层负责用户和系统接口的交互,包括GIS、价格数据、数据仓库、指标等多种展现形式完成交互。GIS展现和指标展现是最终用户界面的主要显示内容,主要功能包括多个风险的GIS展现、风险对象详细信息的查询显示和风险评价指标的显示等以及模型运输结果的展示等;价格展现模块则主要提供石油价格数据和影响油价事件的查询显示和导出;数据仓库展现模块从数据仓库读入数据,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国际石油价格的多维展现,包括价格按照市场、油品、价格类型和时间等多个维度的分析。
5.2.5.3 系统部署方式
在海外油气资源利用的风险管理系统中,系统的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这些用户的分布位置分散,特别是最终用户,包括了不同单位、不同地理位置,以及不同的访问终端等。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兼容性,在部署上主要采取了B/S(浏览器/服务器)的结构形式,以降低系统对客户端的要求,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考虑到部分功能模块的特殊需求,采用了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这些主要是数据抓取和部分需要独立运行的模型程序。
5.2.5.4 开发平台选择
开发平台采取具有较高开发效率的.net平台为主体。Microsoft.net是一种全新的运算平台,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搭建第三代互联网平台,以最大限度保护用户的现有投资和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Microsoft为促进.net应用程序的开发而推出的Visual Studio.net集成开发环境中包含了许多强大的工具,并且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 C#,Visual Basic.net,ASP.net等,这些编程语言可以实现代码级的无缝链接。
整个开发平台的选型如下:
1)服务器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2)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3)内容管理系统:Microsoft Sharepoint Service 3.0,Microsoft Office Sharepoint Design 2007;
4)工作站操作系统:IE/FireFox/Opera等主流浏览器,Windows/Linux平台;
5)应用系统开发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6)应用系统开发语言:C#,ASP.NET,VB.net,框架为.net Framework 2.0;
7)GIS开发软件:MapInfo MapXtreme 2008;
8)数据仓库软件:QlikTech QlikView 9.0。
用ad as模型说明国际油价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油价下降影响的是总供给方面,原材料价格下降,我国的总供给增加,会导致AS曲线右移,结果是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均衡价格下降、国民收入增加和就业增加。如下图,从E'点变到E点。
石油价格的内容简介
《石油价格:非市场因素与运动规律》对影响石油价格的非市场因素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非市场因素不可度量的问题。全书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是研究非市场因素对油价的影响程度和规律,并给出一些新的石油期货定价模型:二是分析石油市场的市场有效性和油价运动规律,提出了油价波动周期性理论,并进行油价预测;三是探讨相关的能源政策。遵循从微观分析,到中观分析,再到宏观分析的写作思路和风格。《石油价格:非市场因素与运动规律》可作为从事能源经济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也适合能源政策工作者、商品期货投资者和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