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铂金价格走势图_2004年铂金价格
1.对珠宝首饰行业市场下滑问题的思考
2.现在国内钯金价格多少钱一克?
3.中国工商银行的背景介绍
对珠宝首饰行业市场下滑问题的思考
庄儒桂
2012年国内珠宝首饰终端消费市场传统的“金九银十”冲刺季较往年一片悄然,黄金周8天长销售情况与往年相比,更让业内人士打起了寒噤。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9月,金银珠宝类消费品零售总额177亿元,同比增长12.5%,珠宝企业业绩增速较以往显著下降。
事实上,早在2012年6月以前,深圳珠宝业整体销售疲软和黄金、钻石镶嵌产品生产旺季不旺的现象已经显现,大中型重点企业的情况尤为严重,因此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各级协会的关注。
黄金珠宝首饰市场是否走向拐点?全球经济放缓的深度影响是否将改变珠宝首饰行业的命运?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市场增速放缓是行业的必然
纵观国内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黄金珠宝首饰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暗流涌动,到90年代末的异军突起,以单一黄金为主的珠宝首饰市场,恰似刚刚决堤的洪水,形成了强大的卖方市场;此后,铂金、钻石等国际流行首饰品类陆续强势登场,掀起了国内珠宝首饰消费市场的白色风暴,且伴随着贵金属管理政策的逐步放开和市场经济模式的不断成熟,助推了国内珠宝首饰行业将近十年的超高速发展阶段。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自1999年到2004年的五六年间,铂金、钻石镶嵌的生产加工业,达到了空前的发展高峰,并且在2008年前后,基本上完成了终端市场的各类商品积淀。期间值得关注的,一是从2005年开始,随着铂金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和市场趋于饱和,黄金首饰加工、销售再次拉开迅猛发展的序幕;二是从2003年开始,境外品牌首饰大举登陆国内市场,原本以加工批发为主的主流企业,逐步开启了品牌打造的漫长进程。
经过数年的竞争与发展,珠宝首饰行业在成功借鉴了连锁加盟模式快速占领终端消费市场后,形成了多方鼎立格局,港资品牌、民族品牌、区域强势品牌等均占据终端市场席位。珠宝首饰加盟终端市场按区域划分,除少数区域以及三、四线城市以外,终端品牌基本呈现饱和现象。
通过近年加盟业务的飞速发展,上游生产企业获利匪浅,但亦不乏出走上游未果的企业。以深圳珠宝产业基地为例,前店后厂,以生产、批发、品牌加盟业务形式存在的企业为数不少,其中一些终端品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形象已建立起来,并深入人心。
不容忽视的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在20世纪行业未规范之时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了初始财富积累之后,看到终端市场蛋糕的庞大,在未充分估计自身消化能力、专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盲目下手,被短期利益冲昏头脑,盲目高速扩张、追求企业规模,却并未关注企业规模效益,导致在行业洗牌节点不得不抱憾收缩。在服务加盟商方面亦存在管理滞后、品牌、产品输出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使得品牌形象受损。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专业从事营销、培训、设计、推广服务的配套产业,这些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从专业划分的角度来说,这种多方参与的立体结构对于产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但这些机构往往受到上游生产企业掣肘,整合能力尚待提高,对生产企业过于依赖。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近年来,贵金属、宝材料价格受国际经济金融影响波动较大,生产企业对原材料价格调整的敏感度、预警不足,也是行业增速放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加之一些非主流企业以次充好,存在贵金属添加等不良经营行为,对行业造成冲击,使得终端消费者对上游生产企业产生信任危机。
综上所述,结合世界经济形势及多方面因素,笔者可以断言,尽管在相当长时间内珠宝首饰消费需求依然强劲,但国内珠宝首饰零售市场和整个行业在短期内出现增速放缓甚至进一步下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是因为:
其一,世界经济衰退、国内经济发展减速,国际黄金价格日益高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无可抵御;其二,产业链基本格局正在形成,终端市场逐步趋于饱和,投资、商务、佩戴、装饰等不同需求的市场将逐步细分;其三,珠宝首饰产品类别不断走向多元化,而消费需求正在朝着高端化和理性化两个方向发展,消费已完全走向买方市场;其四,低端发展、无序竞争的局面还没有办法从根上打破,行业内部自残、互残现象依然严重;大多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尚属一片废墟,状况堪忧;其五,市场管理的规范化、消费者日益增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技术、水平滞后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2.上下联动是确保稳定发展的根本
“我思,故我变”。应该说,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背景下,珠宝首饰行业正值内忧外患之际,曾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高速发展的珠宝首饰行业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道路,冷静应对,适度调整,从而加速行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洗牌以及的重新整合,是一件好事;但稳定是关键,迫在眉睫的问题是,面对市场明显下滑的现状,拉动,行业推动,企业主动,形成上下联动的合力,是确保这个朝阳产业在变革中、在调整中能够稳定发展的根本。
尽管近8年来,国内珠宝零售企业增加了20%左右,零售网点已遍布城乡,中国黄金珠宝人均消费水平由2000年的10.2美元提高到了2010年的18.8美元,但需要看到,目前中国珠宝首饰行业的发展空间仍旧是巨大的,2010年美、日的人均珠宝消费额达154.7美元和89美元,分别为中国的8倍和5倍。中国黄金人均拥有量在世界范围内还是相对较低的,相较发达国家仍属偏低水平。黄金珠宝首饰市场下滑虽已成为必然,但我们仍然可以有所作为。
就层面而言,一方面应坚定“藏金于民”的指导思想,并制定更加有利于落实这一指导思想的政策,在当前市场形势发生变化之际适时加码,可以实行不同税制,将投资金条以及珠宝首饰概念加以区分,正确引导消费者,让珠宝重回奢侈品、饰品本质,从而达到市场细分的目的,在刺激消费者投资黄金信心的同时,鼓励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刚需消费,进而真正树立藏金于民的思想,提高我国黄金人均拥有量。另一方面,通过税收调节、政策扶持、行政管理等各种手段,帮助重点企业向规模企业发展,同时又限制和规范另一部分过快、过热、过滥,高消耗、低效益发展的项目;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保护市场和行业健康、可持续、科学发展。只有加大鼓励创新力度,鼓励生产企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着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状。
仅仅有层面的政策支持这只手是远远不够的,推动产业全面转型升级需要两只手,另一只手是依靠协会、民间组织的力量,从行业规范入手,尽快出台行业规范,并督促企业自省、自律,协助企业沟通,鼓励企业分化,打好差异牌。在此过程中,各级行业协会应该发挥强大的推动作用,在跨行业战略联盟建设,集团化、集约化推进,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方面,给予技术上、信息上、协调上等更多具体的支持与帮助。
当然,企业是主体。作为参与企业而言,如何转观念,促创新、培优汰劣、打好组合拳至关重要。转观念就是要转变以往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只注重企业规模,忽略规模效益的思想。促创新就是要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经营思维创新,全面整合上游产业链优势,借力外脑,大胆创新,努力探索跨行业联盟、积极开拓新领域。
国内珠宝首饰零售市场已经出现新的变化,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其深层的因素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市场格局的调整也必须依照市场自身规律去实现。但是,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作为热爱和关注并投身于珠宝首饰行业的从业者,我们不能不去思考问题所在,不能不去探索新的出路。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现在国内钯金价格多少钱一克?
今起钯金首饰价格下调
--------------------------------------------------------------------------------
2004-6-25 10:36:00 荆楚在线
来自武汉金饰珠宝行业物价监督站的消息称,今起江城市场上钯金首饰的价格将由目前的198元/克下调为178元/克。据悉,这是自去年以来江城市场首饰价格首次下调。
新世界珠宝公司专业人士称,此次钯金首饰价格下调原因有二,一是国际市场上钯金原材料价格下调;二是珠宝首饰市场进入淡季,在黄金、铂金首饰没有降价空间的情况下,业界欲通过钯金首饰降价激活市场。
据了解,钯金是与黄金、白银、铂金并列的四种贵金属之一,年产量不到黄金的5%。从外表上看,钯金与铂金几乎一模一样,今年3月,武汉市场才开始出现钯金首饰。市场人士预测说,一旦钯金首饰市场成熟,其价格将会很快上升。
钯金首饰 价格狂跌
NEWS.SOHU.COM 2004年06月21日09:53 来源:贵州商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金黔在线讯今年才脱离铂金,单独进入首饰界的钯金首饰最近价格狂跌,从今年年后在筑上市到现在,其入市价格跌速创下贵金属短期跌幅的最快记录。
昨日,记者在筑市场了解到,钯金首饰从上月底的168元/克跌至108元/克,跌幅达30%以上。据悉,贵州一些县市最近还出现过百元以下的价格。
业内人士分析,钯金首饰价格一路下跌,一方面其国际行情价确实与铂相距甚远,另一方面由于畅销,当地经销商在厂家的优惠政策下,操做新品市场手段还显不足。
中国工商银行的背景介绍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年1月1日,由于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开展商业银行业务,而将84年1月1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手中的个人及工商企业存款划拨出来单独成立中国工商银行。
2005年注定是中国工商银行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2005年4月18日,国家批准了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截至6月末,中国工商银行的股改财务重组工作基本完成,资本总额2806亿元,充足率为9.12%,其中核心资本达到2525亿元,充足率为8.07%;境内外机构不良资产率为2.72%,不良率降至4.58%,拨备覆盖率达到100%,中国工商银行成功迈出了股份制改革的第一步。
在股改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工商银行业务经营发展态势也十分良好。2005年6月末资产总额61400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858亿元,各项余额超过31122亿元人民币,在主要业务领域中均保持国内最大的市场份额。2004年工商银行境内外机构实现经营利润746亿元,2005年上半年实现经营利润416亿元。
正式成立于年1月1日的中国工商银行,经过21年发展,总资产、总资本、核心资本、营业利润等多项指标都居国内业界第一位,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1)布局合理的营销网络,广泛而优质的客户基础
中国工商银行通过21000多家境内机构、100家境外分支机构和遍布全球的上千家代理行,以领先的信息科技和电子网络,向八百多万法人客户和1亿多个人客户提供包括批发、零售、电子银行和国际业务在内的本外币全方位金融服务。截至2004年末,现金管理签约客户3700多家,为这些客户的1.96万个上下游或附属单位提供了现金管理服务;个人消费信贷客户数3万户,余额4,839亿元;个人金融业务高端产品--理财金账户客户总规模超过124万户。
(2)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产品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
通过信贷行业、客户和地区结构调整,中国工商银行巩固了优质的公司和机构业务市场,成功争取了多项全国重点建设项目,新开发一批跨国公司、大型优质企业和机构客户,拓展了优质中小企业市场。
工商银行在巩固本币结算、国际结算和代理业务等优势领域的同时,大力开拓现金管理、投资银行、资产托管和各类理财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中间业务市场,形成了9大类400多个品种的中间业务体系,中间业务收入由1996年的19.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3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004年的9.71%。
2004年人民币结算量150万亿元,市场占比45%。在国内首家推出“银保通”系统,2004年代理销售保险、代收保费和代付保险金748亿元,实现银保业务收入7.45亿元。银行代理保险市场占比30%。与证券、期货业的业务合作范围涵盖集合资产管理、融资、银证通、发债担保、资金清算等。与国内33家银行机构正式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代理了多家中央预算单位的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业务。“银关通”业务量达到10.6亿元,签约企业919户。独家代理了国税系统车辆购置税专户管理业务。2004年代理证券业务实现收入7.9亿元,增长44.5%;全年代销国债811亿元,同业占比33.7%;代理保险销售额244亿,代理基金发行额近300亿元。
代理上海黄金128家会员单位中81家的资金清算,2004年清算金额400亿元,位居黄金资金清算总量第一;同时代理了118家非会员单位的黄金及铂金交易。
中国工商银行是第一家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银行和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银行,也是当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托管银行,2004年托管资产总额1230亿元。其中托管证券投资基金40只、基金资产1,128亿元,市场占比34.8%,托管基金数量和资产规模连续7年居国内托管银行之首。工商银行是国内首只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和ETF(交易基金)的托管人,QFII托管客户包括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日本大和证券和德累斯顿银行等。
2002年4月工商银行在国内业界率先建立了投资银行业务组织体系,业务范围涉及财务顾问、银团、重组并购及资产管理等。2004年实现投行收入12.4亿元。
工商银行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2004年全年通过货币市场融资14,661亿元,央行票据承销和交易量为3,477亿元,实现投资收益21.9亿元;现券买卖2,627亿元,实现收益2.8亿元。2004年末全行票据融资余额3,123亿元,市场占比升至27.22%,债券投资余额为12,354亿元。
2004年末个人消费余额4,839亿元,全年累计投放个人住房1,708亿元,年末个人住房余额4,125亿元,继续保持国内最大按揭银行的地位。2004年末个人汽车消费余额273亿元,其它消费余额441亿元,当年实现个人中间业务收入39.6亿元,个人外汇及理财业务收入2.13亿元。
中国工商银行对业务实行专业化经营和集中化管理,目前拥有国际卡、贷记卡、准贷记卡、灵通卡等产品系列,总发卡量超过1.1亿张,2004年实现收入30.6亿元。
(3)全球化发展战略
工商银行不断推进跨国经营,加快建立本外币、境内外业务均衡协调发展的经营格局。截至2004年末,工商银行在全球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设有100家分支机构和控股银行,外币总资产495亿美元,各项外币存款余额309亿美元,外币余额284亿美元。2004年全年办理国际结算业务2,122亿美元,完成代客外汇资金业务1,489亿美元,结售汇业务量955亿美元,代客外汇买卖449亿美元。
中国工商银行通过国际资本市场的并购在香港成立了工商东亚和工银亚洲,2004年工银亚洲正式收购华比富通银行成为其全资银行,并更名为华比银行。当年末工银亚洲总资产为993亿港元,实现账面利润7.6亿港元,按总资产排序在香港银行业中升至第6位。
(4)全面的电子银行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日益成熟,电子银行业务交易额迅速增长,由2000年的1.93万亿元发展到2004年的38.4万亿元,增长了20倍。2004年电子银行业务收入2.35亿元,在线支付交易额57亿元,是中国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
(5)先进的科技应用水平
数据集中工程、全功能银行系统和数据仓库三大科技项目,是工商银行搭建国际先进水平金融信息技术平台的基础。2002年10月完成的数据集中工程,是我国金融系统数据集中的开创性工程。工程完成后,全行所有经营数据集中于北京、上海两个数据中心。2004年完成整合迁移,上海数据中心成为生产运行中心,北京为灾难备份中心。数据中心总处理能力达17000个MIPS(每秒百万次),存储各类账户总数达4.8亿户,日均处理业务量超过2000万笔。
综合业务系统是一套超大型应用软件系统,以“综合化”、“柜员制”和“面向客户”为基础,以会计核算子系统为中心,包括资金汇划清算、个人金融业务、财务、电子银行、国际业务、信贷台账、事后监督等23个业务处理子系统。在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中率先建立起统一、标准、规范的核心业务应用平台,实现了业务处理模式以银行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2003年11月22日,综合业务系统升级为全功能银行NOVA系统。此外,数据仓库工程为工商银行开展个性化的客户服务提供了技术基础,为管理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创造了条件。
依托信息化技术平台,工商银行相续投产了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升级版、证券、基金业务系统、网上银行系统、手机和电话银行系统等系列金融信息化产品,赢得了科技应用上的领先优势。
中国工商银行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其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工商银行实行统一法人授权经营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总行是全行的经营管理中心、资金调度中心和领导指挥中心,拥有全行的法人财产权,对全行经营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负责。全行实行“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管理模式,在授权和授信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资金、信贷、内控和人力等管理体制。
中国工商银行具有国内领先的风险控制能力。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实行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在内, 贯穿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处置、补偿全过程的全面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要举措包括:不断完善以总行为中心的行业分析、授信管理、信贷审批和监测检查体制;分离信贷前后台业务,强化监督制约,并利用信贷电子化综合管理系统对实行实时逐笔监控;健全新增不良责任认定、追究机制。合理配置全行非信贷资产的总量结构和期限结构,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人民币、外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建立定期的流动性状况报告分析和预测制度;建立健全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加大资金集中管理力度,利用内部转移价格,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与收益;开展全行操作风险情况调查,建立科学合理、有效制衡的业务处理流程,明确控制防范重点,加强操作风险控制;实行独立的内外部审计体制,基本构筑了对全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控制的监管体系,聘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所属分行财务报表进行外部审计等等。
中国工商银行的经营业绩为世界金融界所瞩目。多次被《欧洲货币》、《银行家》、《环球金融》、《亚洲货币》和《金融亚洲》杂志评选为“中国最佳银行”、“中国最佳本地银行”、“中国最佳内地商业银行”,并连续被国内媒体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
服务产品:
负债业务:人民币储蓄;外币储蓄;储蓄旅行支票;外汇借款;同业人民币、外汇拆入;发行金融债券等;
资产业务:短期、中期和长期人民币和外汇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外汇转;住房开发;具有专门用途的;消费性(汽车消费;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个人住房);委托和特定;票据贴现;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认购业务;同业人民币、外汇拆出;项目评估和信用等级评定等;
中间业务:人民币现金结算、转账结算;国际结算;代理业务(代收代付;代理企业债券、股票、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发行、清算、兑付、托管;黄金现货买卖、交易清算、实物交割、租赁黄金、黄金项目融资;黄金清算交易;代理发行金融债券;代理保险;代理保管有价证券、有价物品;出租保管箱;代理政策性金融业务或其它金融机构业务等);人民币及外汇业务;信息咨询业务(资信调查;资产评估;金融信息咨询;行业信息网服务;开立人民币存款证明);外汇中间业务(进口开证;进口代收;汇出汇款;来证通知;议付;托收;汇入汇款;结汇;售汇;旅行支票;代客外汇买卖;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担保;外汇存款证明;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外币兑换;为利用国际金融组织的项目开立周转金账户);融资类和履约类担保业务;商人银行业务(融资顾问和银团安排;企业财务顾问;企业海外上市);个人理财服务;投资基金管理、托管和销售;其他受托和委托资产管理;企业资信评级及其它中间业务等。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作为中国工商银行*集团成员,在融资、清算、信息科技及业务等多方面享有强大的支持。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前身为香港友联银行有限公司,于一九年在香港成立,并于一九七三年在香港公开上市(股份代号:0349),多年来不断为客户开创崭新及多元化的银行服务。本银行于二零零零年八月二十一日易名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正式成为中国工商银行集团成员。
于二零零一年七月,中国工商银行向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注入香港分行商业银行业务,促使中国工商银行(亚洲)的客户基础扩大、改善存款及组合及使服务产品组合更趋多元化。透过此业务转移,大大提升中国工商银行(亚洲)的竞争力。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已成为中国工商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的旗舰。
于二零零四年四月三十日,中国工商银行(亚洲)购入华比富通银行之零售及商业银行业务。华比富通银行随后易名为华比银行,成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的全资附属公司。至二零零五年十月,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正式将华比银行并入。现时,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在香港上市银行中(以资产总值计)排名第六位。
至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国工商银行(亚洲)获穆迪投资给予A2/Prime-1长期/短期存款评级及D+级银行财务实力评级。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凭借中国工商银行的庞大分行网络优势、领导地位及丰富经验,将继续开拓广泛之银行及财务业务,包括各类存款与、贸易融资、汇款、清算、工商业、银团、出入口押汇、中国业务咨询及融资、证券业务及黄金买卖之经纪服务及保险代理等。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以资产总额计),截至二零零四年年底,总资产值约人民币五万七千亿元,占中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和的18%, 位居第一,在境内主要的银行业务领域中均保持着最大的市场份额。中国工商银行在国内拥有近二万二千多家营业网点,并已建立起全球业务网络,于香港、新加坡、东京、首尔、釜山、法兰克福、卢森堡及澳门多个地区设有分行,在阿拉木图及伦敦设有子银行,并已在纽约、悉尼及莫斯科开设代表处。
于二零零四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及《欧洲货币》杂志同时评选中国工商银行为「中国最佳银行」。同年,中国工商银行更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选为「中国最佳个人网上银行」。
其他业务:
中国办理工商信贷和城镇储蓄业务的有商业银行。年1月成立。其主要业务范围是:办理工商企业、机关、团体、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存款业务,办理工商企业业务;组织社会各阶层的储蓄存款;受中国人民银行委托,管理国有工商企业的流动资金;办理结算和中国人民银行委托的其他业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