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跌破俄乌冲突前水平,油价到底怎么了?

2.国际油价跌破100美元一桶,国内的油价是否会有所下跌?

西欧1986年石油消费,约70%依赖原因是?进口_西欧油价现状如何

作者:艾斯帝夫

与“新冠病毒”在国内已经得到很好控制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的“新冠病毒”疫情在当下正在快速传播,对于各国政府都是严峻考验。截至2020年3月19日,意大利新增病例4,207人,累计确诊超过了3.5万人,已经成为欧洲地区名副其实的重灾区。

欧洲部分国家除了向中国求援之外,也不得不开始效仿中国的防控经验,尤其是建议居民进行自我居家隔离,以此减少病毒的传播。

而在重灾区意大利,一方面,人们已经展开了居家隔离的措施,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人员流动的减少,商业活动方面受到的冲击开始显现出来,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汽车行业。

物流行业偃旗息鼓了

就在一周前,英国经济和商业咨询公司LMC?Automotive预测,欧洲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的汽车销量,可能在2020年出现15%以上的下滑。

意大利汽车销量或大幅萎缩

来自路透社的报道是这样描述意大利现状的:意大利几乎停止了正常生活,并且将经济活动控制在提供基本服务的状态,政府希望以此来阻止“新冠病毒”的传播。

同样在上周,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戴(Giuseppe?Conte)曾发言表示,已经下令意大利境内的商店自行关闭,尤其是餐厅、咖啡厅和酒吧。不过后来或许是出于对经济问题的担忧,孔戴又补充道,“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下,工厂可以继续运转。”

对工厂施加“特权“,实际上也是力求最小限度的减少商业损失,而像汽车制造这样的密集型产业,往往总装线停产就意味着牵一发而动全身,包括上下游产业通通都会受到影响。

此前因为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短缺,已经导致菲亚特500L车型停产,现在欧洲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大面积工厂停产真的来了。

不过观察意大利车市会发现,即便在二月份疫情影响还不算大的时候,其车市销售就已经出现了下滑:一月份新车销售下滑了5.9%,二月份下滑了8.8%,而三月份会下滑多少这似乎已经是个未知数。

意大利外国汽车经销商协会(UNRAE)发布了一项预测数据,该数据显示2019年意大利全国销售新车191万辆,而2020年受新冠病毒影响,全年销售可能只有150万辆。目前已经是三月中旬,看病毒目前在意大利蔓延的速度,预计疫情得到控制大概需要几个月时间,这意味着上半年的销售预期几乎泡汤。

意大利已然如此,欧洲其他国家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法国汽车相关行业按下暂停键

尽管法国目前的“新冠“疫情并不严重,但其感染人数的增长也呈现出较快的趋势。

在3月19日,该国报告新增患者为1,404人,累计确诊很快就会超过1万人。在此情况下,法国媒体不禁感叹:Covid-19(欧洲媒体普遍对于新冠病毒的叫法,区别于中国的2019-nCoV)已经对驾驶者包括汽车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中国经历过的状态,我们并不足以为奇……

原油交易价格一路走低

根据法国汽车制造商协会(CCFA)的数据显示,法国目前在册的机动车驾驶员有4,000万人,而其中大多数人都对集体出行表示出了担忧。尽管担忧,但也有消息指出,全法国至少有八成以上的人没有出行限制。该消息指出,有六成人目前更愿意自驾车。

法国的拼车软件BlaBlaCar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最初出行人数下滑的业务主要是去往意大利的拼车数量在减少,但现在整个西欧的拼车出行都在减少。尤其在法国,仅有15%的拼车出行在运转。

另一方面,受全球原油交易价格的下跌,法国也迎来了油价跳水,法国媒体表示已经回到了2016年初的水平。在3月初全球原油交易价格跌到33美元一桶的时候,法国市场的成品油(其中61%为税金)价格跟进调整,其中95#的E10汽油报价1.44欧/升,0#柴油报价1.36欧/升。

法国近期平均油价

但是比较意外的是,伴随油价的下跌,成品油交易量并没有出现增长,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幅度不到3%。这其中一部分是受近期新冠病毒在法国爆发的影响,而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受2019年“黄马甲“导致的交通罢工影响,法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公共交通出行。

然而在疫情期间,法国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汽车经销商系统。除了到店的顾客越来越少以外,售卖出去的新车也同样越来越少。

法国房车销售公司Autoways的创始人埃里克·尚帕诺(Eric?Champarnaud)表示,“2019年法国汽车销售为221万辆,我们预计2020年会下滑3.8%,约213万辆。但如果疫情更加严峻,今年销量在200万辆以下也有可能。“

不过同时尚帕诺也表示,如果大家都不出门或者都不坐公共交通的话,那么后续的汽车销售也可能出现反弹。

目前在法国,机动车驾照考试已经在3月16日宣布被无限期推迟,同时延期的还有摩托车驾照考试。而为了遏制病毒传播,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douard?Philippe)像意大利***一样,也宣布了严厉的管制措施——关闭重要的公共场所,但是像小卖铺、银行、药房等仍然保持营业。

而在汽车制造业领域,PSA集团已经宣布关闭所有法国工厂,欧洲地区其他工厂则关闭到3月27日再视情况决定是否复工。雷诺集团则已经开启了远程办公模式,在雷诺发给员工的邮件中显示,除在特殊情况之下或确保业务连续性,目前已经禁止员工出差。

另外,雷诺位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和帕伦西亚的工厂也在近期短时间停产,其原因主要是零部件短缺。目前,西班牙是欧洲除意大利之外,受疫情影响第二严重的国家,鉴于疫情的蔓延周期较长,目前西班牙的汽车制造业前景并不乐观。

德国厂商暂时关停避风险

受全球经济增长减缓、WLTP测试规则的出台、汽车消费税以及“新冠病毒”爆发的影响,欧洲的汽车销售已经进入一个艰难的时期。二月份欧洲的汽车销售数据显示,新车的销量同比已经下降了7.2%,至106.7万辆。

实际上在一月份下滑了7.4%之后,欧洲车市二月份再次遭遇滑铁卢。受欧洲多国关闭公共场所的影响,预计三月份的下滑可能会更加严重。而对比往年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的状况是自2013年以来最糟糕的时刻。

从欧洲制造商协会(ACEA)公布的信息看,欧盟主要市场的销售额连续第二个月下滑。具体到国家来看一片“绿油油”,就像近期的股市一样——德国下降了11%,意大利下降了8.8%,英国下降了2.9%,法国下降了2.7%,西班牙下降了6%。

而在德国,包括大众汽车、奥迪、宝马、梅赛德斯-奔驰都纷纷通过关闭工厂来规避病毒带来的风险。

3月17日的时候,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发布消息称:“鉴于目前销售情况的严重恶化,以及我们工厂零件供应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接下来集团各品牌的工厂将暂停生产。”

实际上,大众集团已经从本周开始陆续暂停了位于意大利、葡萄牙、斯洛伐克以及西班牙的工厂生产。而目前由于欧洲疫情较为严峻,大众集团也在考虑关闭其他欧洲地区的工厂运转。因为早先大众的工会建议,由于无法让工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所以最终建议停产。

奥迪全新Q5在墨西哥生产

大众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124个生产基地,涉及旗下包括兰博基尼、奥迪、西亚特、斯柯达等品牌,其中72个在欧洲,而在德国就有多达28个。

比如奥迪表示将停止在老巢因戈施塔特和内卡苏尔姆的工厂生产,另外由于零部件供应链的问题,奥迪在墨西哥的工厂也从3月16日开始停产,这一工厂目前正在生产全新Q5。

而西亚特在西班牙马托雷尔的工厂也将被关闭,其最新推出的基于MQB平台打造的全新Leon在随后的新车交付将受到影响。

特斯拉德国超级工厂正在伐木平地

因为各地工厂接连停产,大众集团的财务状况也发出了预警。负责财务的主管弗兰克·维特(FrankWitter)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时透露,二月份中国销量下滑了74%,目前正在缓慢恢复;而由于三月份的欧洲销售可能不乐观,所以第一季度的利润可能会出现急剧下滑。

在新能源领域,特斯拉目前的德国超级工厂项目也陷入了尴尬境地。由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Trump)已经宣布从3月20日开始进行为期30天的欧洲旅行限制,这基本上打乱了特斯拉老板埃隆·马斯克(Elon?Musk)的行程安排。

根据马斯克规划,他原本计划在两年内让德国的工厂投产,尽管受到德国环保组织人士的阻挠,但这个耗费40亿欧元的项目此前仍然在建设之中。照目前的新冠病毒影响,特斯拉德国超级工厂或将延期交付,这也将导致欧洲版本的Model?Y交付延迟。

位于慕尼黑的宝马集团除了暂时关停工厂以外,也对部分经销商的营业进行了调整。随后宝马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塞(Oliver?Zipse)发布了一份声明,其表示在确保员工健康以及盈利平衡的前提下,宝马对所有决策都承担责任。

而且齐普塞还诚恳地表示,宝马已经放弃了超越2019年销量的计划,并且预测销量或将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

宝马关闭工厂的决策也影响到了英国的MINI和劳斯莱斯。尤其是MINI的三家工厂将停产至4月17日,在视情况决定是否复工。

除了上述汽车制造商以外,梅赛德斯-奔驰也已经决定暂停欧洲的生产,时间是两个星期。由于梅赛德斯-奔驰是全领域汽车企业,所以停产影响到了商用车和乘用车两方面。

实际上,欧洲制造商的停产也预示着该地区疫情已经进入爆发高峰期,随着全球股市暴跌、WLTP在欧洲启动、电气化转型等诸多因素,今年欧洲的汽车厂商日子不太好过。

用当下流行的词语来说,即欧洲汽车企业“共克时艰”的时候来了。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跌破俄乌冲突前水平,油价到底怎么了?

问题1:阿拉伯国家是如何用石油武器来威胁英美等大国的?

伊拉克要拿石油作武器

巴以冲突已经不能仅仅用中东危机来概括了,全世界都在摒住呼吸关注以色列的下一步行动,原因之一就是石油———这根联系着中东和世界的神经。4月1日,当耶路撒冷再度发生自杀性爆炸、以色列总理沙龙宣布进入“战争”的时候,积蓄多日的紧张情绪终于爆发,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价格上涨57美分收于26.88美元/桶,并达到2001年9月19日以来的最高点。

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4月1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呼吁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用石油做武器,并利用一切经济手段对付以色列和美国,支持巴勒斯坦的兄弟。第二天,伊拉克宣布,准备停止向美国出口原油。不仅如此,伊拉克还向阿拉伯联盟递交了一份决议草案,敦促阿拉伯国家行动起来,如果美国依旧偏袒以色列,那就切断美国的石油供给线。伊拉克还建议,仅仅向巴勒斯坦提供道义上的支持远远不够,应该给他们送去武器、资金。

伊朗外长哈拉齐的一番表态更加重了国际原油市场的忧虑。正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伊斯兰会议组织大会的哈拉齐说,伊朗考虑以石油为武器,迫使美国向以色列施压,让其立即从巴勒斯坦领土撤出。很显然,伊朗政府认为伊拉克的“石油牌”是个不错的建议。

1973年伊拉克提交给阿拉伯联盟的决议草案不禁让人想起了29年前沙特阿拉伯的宣言。同样是因为以色列,同样是为了迫使美国放弃对以色列的支持,同样以石油做武器。

石油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维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汽车、飞机、船舶,小到塑料、清洁剂,石油的作用无处不在。难以想象,如果没有石油,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正因如此,全世界都对1973年的石油危机心有余悸,那一次,世界第一次感受到了石油的威力———不用枪炮、不用流血,却可以制造常规武器无法达到的效果。

1973年,中东局势异常紧张。当年4月,占中东总产油量35%的沙特首次公开声称:如果美国不改变对以色列的偏袒政策,阿拉伯国家就会减产石油。伊拉克、科威特、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卡塔尔、叙利亚等国纷纷加入沙特的行列。10月,以色列与埃及之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11月底,阿拉伯国家召开首脑会议,肯定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所采取的一系列减产、禁运措施。

短短3个月内,原油价格由3.1美元/桶飙升至12.6美元/桶,致使汽油价格猛然上涨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

沙特态度谨慎

但并不是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积极响应伊拉克的号召,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29年前第一个拿石油当武器的沙特。这一次,这位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国以及OPEC最有影响的成员态度相当低调,沙特外交大臣表示,石油禁运不在沙特的考虑范围之内。

沙特如此低调原因有多方面。首先,1973年的石油禁运虽然最后迫使美国和西方社会向阿拉伯世界低头,但胜利的代价是昂贵的。沙特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石油出口,减产使它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国际收支逆差迅速扩大,国民经济接近崩溃,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石油输出国意识到,石油武器其实是一柄双刃剑,用不好就会伤到自己。因此,一些阿拉伯国家曾经承诺,不会以“石油作为政治筹码”。经过30年的苦心经营,沙特在国际石油市场树立了较高的声望,为了证明自己是可靠的原油供应者,它不可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诺言。

其次,如果沙特同意支持伊拉克的计划,无异于否认沙特王储不久前提出的中东和平新计划。这个和平计划呼吁阿拉伯国家恢复同以色列关系的正常化,以换取以色列撤出巴勒斯坦领土,同意巴勒斯坦建国。

除了沙特,科威特、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认为伊拉克的计划是“不可取的”。科威特官员反问道:“如果我们没有了收入,如何继续支持巴勒斯坦兄弟?”

美国能撑多久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里克在听说伊拉克提议用石油当武器后,不屑一顾地称,其他阿拉伯国家是不会接受的。他甚至还嘲笑这是伊拉克的小把戏,它在试图转移视线,让大家忘了武器核查的问题。然而,分析家担心,如果不能尽快解决中东危机,石油危机也就不远了。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巴以之间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数。假设巴勒斯坦***阿拉法特被伤害、驱逐,甚至了,沙特、科威特等国是否还会像现在这样“稳当”?

中东的石油储量占全球探明储量的2/3左右,出口量也占到了全球市场的26%。虽然俄罗斯等国近年来的石油出口有所增长,布什政府也积极呼吁加大本国的石油开采、减少对国外进口石油的依赖,但目前中东仍是美国石油供应的生命线。仅伊拉克一国的石油就占美国进口量的10%。

目前,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为5.6亿桶,较1985年减少50%以上,只能替代53天的石油进口。美国汽油工业研究基金会分析员拉里·古德斯汀担心地说:“美国已经失去了优势位置,我们的进口保护能力下降得太厉害了。”

如果阿拉伯国家一致行动实施石油禁运,美国能坚持多久?即使后退一步,不会发生石油禁运,因为毕竟美国不可能为了以色列伤害到自己的利益,但万一中东发生了其他不可控制的意外,导致石油产量骤减,刚刚摆脱新世纪第一次经济衰退的美国又该如何应付?到那时,也许又该有人批评经济一体化了,因为美国经济倒霉,全球经济也会跟着遭殃。

问题2:中东各国石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经济: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沙特以“石油王国”著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石油工业是沙经济的主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约占出口总额的90%。截止2001年,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约362亿吨(2642亿桶),占世界储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气储量为6.0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按目前石油产量估算,沙石油仍可开采80年左右。此外,还有金、铜、铁、锡、铝、锌等矿藏,是世界第四大黄金市场。水力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全国的海水淡化总量占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1%左右。蓄水池共有184个,拥有6.4亿立方米蓄水能力。石油和石化工业为沙特的经济命脉。年产原油4~5亿吨,石油收入约400~500亿美元。沙特特别重视农业。全国有可耕地3200万公顷,耕种面积360万公顷。在中东地区各国中,沙特的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在发展中国家里堪称高水平。沙特以石油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石油部门在沙特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30%以上。沙特出口以石油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90%,石化及某些工业产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渐增加。进口主要是机械设备、食品、纺织等消费品和化工产品。沙特是高福利国家。实行免费医疗。货币名称:沙特里亚尔。

经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据阿联酋通讯社2000年7月1日报道,截止1999年底,阿联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978亿桶,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4%,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气储量为5.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国民经济以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石油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85%以上。货币名称:迪尔汗 (dirham)。

经济:经济以石油为主,所产石油95%供出口,是世界主要的石油输出国之一。原油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政府重视发展多样化经济,以减少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

问题3:几次石油价格抬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石油价格涨 全球股市跌

继9月15日下跌160点后,美国股市像吃了泻药一样,一路下跌。9月18日,道·琼斯指数跌118点,报10808点;纳斯达克指数跌108点,报3726点,跌穿3800点的心理关口。虽然纽约股市全面下挫,但能源股仍是一枝独秀,艾克森石油上涨1.65美元,以89.65美元作收,再创近1年来新高价。

市场人士指出,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及纳斯达克指数大跌。受美股拖累,全球股市几乎尽墨,其中韩国、印尼、香港股市受到的打击尤其大。

欧洲股市法兰克福DAX指数下跌0.41%,巴黎CAC指数下跌0.64%。伦敦股市幸免于难,金融时报指数收市上升0.22%。

9月18日的亚洲股票市场充满悲观情绪。市场关注的焦点仍在油价上涨、华尔街股市下跌以及区内政局不明朗这些负面消息。

韩国股市综合指数跌50.64点,跌幅达8.6%。经纪说,福特公司出人意料地放弃收购大宇车厂,使投资者的信心受到影响。

印尼股市自上星期发生导致15人丧生的炸弹爆炸案后,投资者因惧怕恐怖袭击活动,争相抛出手上股票,大市全日下跌31.58点,跌幅达7%,跌至17个月来的低位。泰国股市受到泰铢疲弱和区内股市普遍下跌的影响,9月18日也下跌了2.5%。

在日本,投资者沽出高科技相关股票。日京平均指数下跌152.12点,跌幅为0.94%。

菲律宾股市微跌0.7%,主要是受到比索下跌的影响;新西兰股市周一下跌1%,成交淡静;澳大利亚股市下跌52.5点。

台湾加权指数跌143.15点,跌幅为2.03%。经纪说,投资者担心当局的新经济政策,更加却步。

香港股市恒生指数18日狂泻689点,以15560点收市,跌幅逾4%,为亚太区内18日股市第三大跌幅。创业板指数收市报414点,再跌21点,创下历史新低位。

(2)高油价可能放慢美国经济增长速度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9月10日作出日增原油产量80万桶的决定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继续攀升,18日纽约市场原油价格一度超过每桶37美元,再创10年来新高。美国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虽然高油价不会引发美国经济衰退,但可能导致明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慢。

美国总统克林顿日前表示,尽管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但美国经济“在中短期内”没有衰退的危险。他认为,美国在抗击这一次油价攀升的冲击方面比以前做得好。克林顿的这番乐观预测并非虚妄之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日发表的最新预测报告,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2%,比去年的4.2%还高出1个百分点。美国全国企业经济学家协会日前发表的调查报告也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从5月份预测的4.9%调高到了5.2%。这与此前3次石油冲击后美国经济均很快陷入衰退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

自70年代中期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美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这是此次油价攀升对美国经济没有形成严重冲击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5年中,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20%,但石油消费量仅增加了9%。信息技术等使用能源少的新经济部门的迅速崛起,也相对降低了对石油的需求。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的统计显示,用于石油的开支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81年的8.5%降至目前的约3%。石油开支比重大大下降,其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就随之下降。由于以上因素,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美国公司很难通过提高价格来转嫁增加的能源成本,扣除能源和食品两项商品后,美国的“ 核心”通货膨胀率变化不大,这使美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增长。另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吸取以往的教训,在应付这一次油价冲击方面也采取了比较得当的措施。

但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油价仍居高不下,明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会明显放慢。美国标准-蒲耳氏公司最近预计,如果今年后几个月油价保持在每桶30美元左右,明年底降到25美元,那么,明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3.6%,失业率将从今年的约4%上升到4.5%,通货膨胀率将为2%。但如果这一期间油价升至每桶40美元,明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3.2%,失业率上升到4.7%,通货膨胀率达到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由于美联储去年6月到今年5月连续6次提高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将逐步显露、以及原油价格上扬和美元实际汇率上升会影响出口,明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到3.2%,失业率从今年的4.1%上升到4.4%。

国际油价跌破100美元一桶,国内的油价是否会有所下跌?

目前国际油价已经跌回了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的水平,但是此次石油跌价的状态只能够短时间之内维持而已。

石油作为工业的命脉,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石油。但是石油并不是无限量的,地球的石油储备,已经完全探明。一旦地球的石油储备使用完毕之后,那么人类只能够重新开发新的自然矿产资源。因此,石油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以来都是在不断的波动当中。但是总体上来讲,石油价格长期以来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石油价格跌回了俄乌冲突之前的水平。

根据目前国际石油价格我们可以得知,石油价格已经基本上跌回了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的水平。很多人也在网络上猜测,石油价格的暴跌是不是意味着俄乌冲突,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石油价格的上涨或者下跌与外界有着很大因素。虽然战争会导致石油价格上涨,但是战争也只是其中一方面因素而已。

美国的政策介入。

目前国际石油价格之所以会下跌,完全是因为美国政府的介入。美国政府为了改善石油价格过高的现状,于是特地下令要求国内的石油生产企业必须增加石油的产量。从此达到扩大石油产量并且向外出口的目的,要明白当市场上的供大于求时,那么所有物品的价格必然会呈现下跌的趋势。

不可能会长期持续。

不过我个人认为,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呈现暴跌的趋势并不会长时间持续。因为石油价格下跌,是由于美国政策的调整。但是美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作为美国的石油生产大企业,是不会长时间增加石油产量的。虽然能够扩大出口量,但是对于石油企业总体的经济有一定的受损。

国际油价的下跌,势必带来国内油价的同步下跌,只是基于稳定经济形势的格调,国内油价并不会大幅度下跌,发改委对油价的基本掌控,用于调整国内经济的发展,维持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大宗物料的价格,背后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油价的价格趋势跟随国际油价走向,幅度基本会有所限制。

国际油价的下跌,是经济衰退的基本反映

油价一直是反映经济水平的一大重点指标,毕竟石油是稀有能源,更是西方国家纷争的源头,掌握了油价,自然占据了优势。随着西方货币政策的紧缩,尤其是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以至于全球经济都有所影响,货币政策明显在紧缩,经济的衰退显而易见,油价下跌就是最好的反映。

国内油价的基本掌控,是多方面情况考虑的结果

国际油价的大幅度下跌,可国内油价的下跌幅度却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国家的基本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积极开发新能源汽车,国内油价一旦大幅度下降,势必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影响国家环保事业的进度。再者,油价过于便宜,对于道路交通,以及基本的交通安全都会影响,增加城市交通压力,不利于人们的绿色出行。

维系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政策干预是很有必要的手段

国内石油无非是来自中石油或者中石化,发改委对于油价的管控,进一步维系企业的基本生存,更是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石油作为不了再生能源,更是国家提倡节约限制的资源之一,价格控制是基本手段。

国际油价下跌已成事实,可国内油价大方向依旧会下跌,只是下跌的幅度会在国家的基本掌控下,跌到一定标准,国内油价就会趋于稳定了,看似油价的变化,背后对国内经济,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