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油出口为什么用桶计量而不用吨?每桶是多重?

2.你看到的最奇葩的新闻是什么?

3.来一个幽默一点的笑话吧~~~!!嘎嘎~

4.油价调整窗口7月26日开启:年内第四降有戏!离6元油价还有多久?

原油出口为什么用桶计量而不用吨?每桶是多重?

油价没倒贴的笑话-油价倒挂

看到这个题目,第一反映就是那个桶贵了的笑话:2008年国际油价140美元/桶时,国内油价6块多/升,2018年国际油价不到80美元/桶时,国内油价却要7块多/升,原因是桶贵了。不过玩笑终归是玩笑,因为现在的原油出口根本不是装在桶里的。陆地上的,一般都是通过输油管道运输,直接在出入口设置仪器计量(比如中俄原油管道,由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运输至大庆油田);而未接壤的比如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的石油,则是通过油轮直接运输到我国的各港口,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先一桶一桶灌装,在运输的,所以目前现实中根本没有油桶影响油价的概念。

现实中我们计量一般不是用重量就是用体积来计量,很少会说用到桶,那么为什么原油会使用桶来计量呢?这其实是习惯使然。因为在早期美国人的石油是用桶来计量的,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之地的宾夕法尼亚州,1859年,德雷克们用机井打出石油后,仓促间人们直接用各类桶来盛装石油。不过杂乱的度量衡不单给买家造成困扰,也成为政府立法和课税的麻烦。根据一般规律,当行业发展到相当程度,统一标准势在必行。因此最终美国人制定了42加仑制式的桶空重64磅就成为了标准(主要系这个体积大小的桶)适合放置在平板火车上,当时一节火车刚好可以放置20桶,在拉到港口运输到各地。随着技术的发展,虽然后来先后诞生了管道运输以及油轮运输,但是由于习惯使然,美国人仍然习惯按照桶来计量。

如果说美国不是世界第一强国,那么桶计量的只会在美国,因为后续发展的很多其他国家并不使用桶计量,比如日本东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货目前仍然是按照国际单位千克计价,但是二战后,随着美国的崛起以及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之后,美国操控着世界主要的原油出口,世界其他各国也就慢慢被迫接受以桶计量的原油了。

目前标准的1美制桶=42美加仑=158.98公升;至于说多重?这个不一定,因为不同产地的石油密度、品质不一样,因此在同等的容积下,重量也会出现偏差;目前而言,一桶石油平均的重量大致在0.137吨,也就是说1吨石油大概需要7桶石油。

为什么说: 原油出口要用“桶”统计而不用“吨”计量,我们中国的原油计量单位是“吨”,那么,对于西方而言,西方国家的石油计量单位为“桶”,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我个人觉得:对于西方人而言,用“桶”计算原油出口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我个人觉得石油之所以用“桶”作为计量单位的原因是我国进口的大量使用,目前都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手中,那么,为了方便他们的计量单位,也为了符合他们的交易习惯,他们就把原油规定为桶,而不是吨。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吨是质量单位,桶是一个体积单位,那么,我们大家都知道,由于不同产地的石油,密度是不同的,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在清朝的时候,山西商人交易的银子其纯度为为99%。但是,岭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人们所使用的银子的纯废可能只有97%左右。

再加之,由于原有的密度,如果用吨算的话,那么,它的质量可能有些误差,但是,如果用桶计算的话,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密度上有一个换算公式,所以在这就不用解释了。

总之,就是对桶这样单位是体积单位,质量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还有着较为复杂的换算关系,有些是不同产区的油密度不同,所以,为了方便用桶作为计量单位。

也就是说有体量单位作为原油交易的计量单位的因为是一桶油的质量,不同质量、不同的体积是因为密度不同,但是,它的体积也是是相同的。

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 原油这个东西掌握在美国人手里面,二战期间,石油的计量单位根据国际上的换算单位并不是用“桶”来计量的,而苏联则是用“吨”来计量的,但是,美国人当时为了便于石油的交易用“桶”作为计量单位,为了运输也为了交易方便。

所以,桶这个单位作为计量单位用着用着就习惯了。

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原油可以说用桶计算起来更为方便,但是,为什么要用桶计算了?

其实, 说白了,桶作为计量单位,对石油贸易交易是十分有利的,因为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装箱可以大规模的在海域和陆运之间调度,而且计算出售很方便,如果用工作量“桶”作为计量单位的话,由于密度的不同,其交易难度是大大增加。

这是趣事!原油为何统一用“桶”计量?而汽油一般用升计量?

一切源于习惯做法!

盎司; 黄金重量单位(1盎司=28.3495克)。一般人熟悉克的概念,对盎司感到生疏,但黄金玩家不会混淆。

克拉 ;钻石重量单位(1克拉=0.25克)。不少人误以为克拉是计算钻石大小(体积)的单位。但钻石玩家不会混淆。

英尺; 长度单位,一英尺=30.48厘米。(据说;十三世纪初,英国尺寸长度混乱,引起交易纠纷不断,英国约翰国王召集大臣们讨论一尺应该多长?没扯出结果。约翰王愤怒跺了一脚,指着他的脚印说;“这就是一尺”,于是,英尺长度就确定下来了。

英码; 长度单位,一英码=91.44厘米=3英尺(据说,码的长度确定与英尺长度确定类似,亨利国王伸直手臂,竖立大拇指说,从他的鼻尖到他的大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码!于是大臣们赶快小心翼翼丈量并确定下来)

米(公尺) ;法国人玩法。法国科学院将从北极点到赤道经线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规定为1米,并于1799年在法国法定使用。奠定了今天国际长度公制(十进制)基础。

公斤(千克) ;法国人玩法。法国定义了“米”的长度,就按“十进制”定义了分米。法国规定在4℃时,1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为1公斤。并用铂铱合金制了一个高度、直径都是39毫米的圆柱体代表这个质量。这个“金属疙瘩”至今是公斤(千克)的基准物。

这是美国人的玩法,由于美国控制了世界原油买卖,原油用桶计量成为通行做法。

例如;买一船原油,船轮的油仓体积固定不变,一口气灌满了就知道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快速折算出是多少桶。若要实际称重是多少,则比较繁琐。

1升90号汽油平均重0.72公斤:92号重0.73公斤; 97号0.737公斤。看来,价格与重量还是呈正比关系。

看到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懵,今天我来向大家解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桶(Barrel)是目前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原油期货计价单位,如布伦特(Brent),美国德克萨斯西部中质原油期货(WTI)以及OPEC一揽子参考价格(OPEC Reference Basket)都是基于桶这个计量单位。三种期货合约交割量几乎占据了全球全部份额。当然还有一些区域性的原油期货不是按照桶计价,如日本东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货是按照国际单位千克计价,但是成交量和前三种没法比。所以这里要说的是原油按桶计价虽然不是国际强制规定,但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

 最大的误区是有些人觉得原油的实物交易是用桶装的,这个是最大的误解。现在原油主要靠管线运输,从油田运到炼油厂或者出口港;

 在石油开采中,最早用来盛石油的工具就是桶。不过那个时候的桶仅仅是一个工具,并不是用来测量体积的。后来,久而久之,大家就渐渐形成了用木桶装载石油的习惯。最初的石油交易也是以桶为单位来计算的,渐渐的桶就成了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石油计量单位了。

 当然,这是全球所有国家都是用桶这个单位,用于计量石油的。我国就是个例外,使用的是吨。官方在发布相关数据的时候,也是使用吨这个单位,比如我国去年一共进口的原油46190万吨。

 要准确记住1美制桶=42美加仑=158.98公升,并且了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为0.137吨,对于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就连前苏联和中国这样习惯采用公吨计量原油的国家,参与国际交易也不得不屈从“美制桶”的强大传统。不同地区开采出来的原油密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国内大庆油田开采的石油7.31桶一吨,而胜利油田的原油密度较高,6.93桶就可以达到一吨。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评论员小韩;通常情况下,中东的一桶原油约为为42美加仑或35英加仑,即158.9升。而1吨原油大约为7.35桶。桶”是西方国家的石油计量单位,“桶”不仅方便石油的运输,也便于石油交易,因此被广泛接受。

首先要说明一点,吨是质量单位,而桶是一个体积单位,与集装箱一样。由于不同产地石油的密度不同,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一样。。

美国使用“桶”作为单位是为了运输方便,在最初的时候石油确实是使用桶来装运的,油桶也就成为美国石油的计量单位。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世界前十大石油出口国之一,并且石油贸易是跟美元直接挂钩的,石油价格也是由华尔街操纵的,因此其他国家被迫接受“油桶”这个单位。

 很多人认为,在全球化贸易时代,使用“油桶”作为计量单位对于石油贸易是十分有利的。因为油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装箱,可以大规模的在海域和陆运之间调度,而且计算出售也很方便。

 但是其实现在的石油早就已经不再使用油桶来运输了,现在的石油都是通过管道,直接从产地出来直接输送到港口装船,然后在运送到目的地港口,再由管道送到储存罐。我们平时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运油的油罐车,但从来看不到拉着油桶运输的大货车

文/漂流的亚特兰蒂斯

该问题比较普遍,本人正好在该行业,这里就给大家解释一下。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澄清几个问题,或者说误解。

说了这两个问题之后,我们接下来看为什么原油进出口要用桶来计价,其实不仅仅是进出口,北美地区的油田产量都是以桶为单位。

最早开始使用“桶”来计量原油的是美国,准确的说是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1859年美国的第一口油井在宾夕法尼亚州完成,之后就迎来了19世纪60年代的石油开采热潮。

当时的原油产量不断增加,但是却没有标准的容器来装这些原油,因为当时美国的石油工业刚刚起步。所以当时的石油开采者便用盛装其他产品的桶来装石油。这些桶的形状大小不一,用处也不同,酒桶、鱼桶还有装糖浆和松节油的桶,总之五花八门。桶的容量也不同,这就给当时的原油交易带来跟大的麻烦,因为计量困难并且造成很多争端。

到了1866年,宾夕法尼亚石油生产者注意到了这问题,并开始着手推行统一的标准。最后他们将目光投到了装威士忌的酒桶上,并决定将威士忌酒桶作为原油交易的计量单位。威士忌酒桶容量40加仑(151升),但是为了有利于卖方(因为用桶运输途中会有损失),也就是石油生产者,他们决定在实际交易中将计价容量增加2加仑(实际油量还是40加仑),也就是最终计价容量为42加仑(159升)。 最终该标准在1872年被通过,一桶等于42加仑成了美国原油计量的基本单位 。

以“桶”计量原油在全世界的推广是与美元地位的上升是同步的。 原油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国际统一定价的商品,并采用美元计价 。这当然和美国国家和石油工业的强大有关,现在石油工业的绝大部分标准和 科技 来自美国,而且美国又是全球第一石油消费大国,当然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当然更重要的是美元作为全球准备货币,有其他货币难以比拟的稳定性和信用,大家都知道像美国这样的国家破产性极低,货币也稳定。所以原油采用美元计价也就理所当然,而对于石油行业美国也就顺便推行了自己的标准。

上文已经提到 一标准桶原油等于42美制加仑,也就是约159升 ,这个只是容积。但是不同品质的原油一桶的重量有差别。高品质原油,也就是我们说轻质原油由于密度低其一桶的重量要比重质油(密度高)轻。

原油的密度在0.87 ~ >1.0 g/cm3, 因此一 吨原油约等于7.2~7.35桶 。

以桶计量原油最早始于美国,用桶不用吨是因为美国的影响,原油的美元计价也助推了该标准在全球范围的推行。

主要的原油期货交易都以桶为单位。

一标准桶原油等于42美制加仑,也就是约159升;

根据原油的密度,一吨原油约等于7.2~7.35桶,也就是1桶原油等于136~138千克。

原油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国际统一定价的商品,也就是说全球任何国家只要你在国际市场上买石油,面对的都是统一的标准。

我是漂流的亚特兰蒂斯,下次见!

这是西方国家先入为主的一种计量方法。一桶容量是53加仑,一加仑为4.546升,如果盛水的话,是240公斤,油比水要轻,这就是比重。质量差的石油比重在0.8以上,如某些国产及委内瑞拉的石油,中东产石油最好,比重都在0.8以下,人们开玩笑说那儿开采的石油可以直接加进油箱。就是因为比重不同,液体要用容积来算,早期开采石油都是用大桶,习惯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油桶”是目前欧佩克和欧美等西方国家原油计量单位,同时也是全世界主流的石油计量单位。

首先要说明一点,吨是质量单位,而桶是一个体积单位,与集装箱一样。由于不同产地石油的密度不同,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中东的一桶原油约为为42美加仑或35英加仑,即158.9升。而1吨原油大约为7.35桶。目前纽交所一般都是使用北海布伦特原油和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作为标准,计算每桶石油的价格。

西方世界早在几千前就使用木桶去运送葡萄酒,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中东地区的人是用陶罐去装葡萄酒,但是陶罐的密封性并不好,而除了中国以外,其他的民族又没有搞出瓷器,而即便是搞出了瓷罐,瓷罐也太容易碎了,于是中东的民族就用木桶储存和运送葡萄酒。

由于木桶是圆柱状,因此非常便于运输,因此越来越多的液体商品都是使用木桶运输,例如橄榄油。后来石油被发现后,人们开始用铁皮圆桶去装载石油。

最先使用铁桶装石油的国家就是美国,在二战之前,石油的计量单位并不统一,美国使用“桶”来计量,而苏联则是使用“吨”来计量。

美国使用“桶”作为单位是为了运输方便,在最初的时候石油确实是使用桶来装运的,油桶也就成为美国石油的计量单位。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世界前十大石油出口国之一,并且石油贸易是跟美元直接挂钩的,石油价格也是由华尔街操纵的,因此其他国家被迫接受“油桶”这个单位。

很多人认为,在全球化贸易时代,使用“油桶”作为计量单位对于石油贸易是十分有利的。因为油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装箱,可以大规模的在海域和陆运之间调度,而且计算出售也很方便。

但是其实现在的石油早就已经不再使用油桶来运输了,现在的石油都是通过管道,直接从产地出来直接输送到港口装船,然后在运送到目的地港口,再由管道送到储存罐。我们平时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运油的油罐车,但从来看不到拉着油桶运输的大货车。 (今天的油轮不再是使用油桶运油了)

(咱们日常使用的液化天气和汽油、柴油都是由这种油罐车运输的)

看到这想到了一个笑话:

为什么国际油价一直呈下跌趋势,但是国内的油价并没有随国际油价下跌而相应下跌,反而不断上涨,一度每升价格达到了7元。究其原因是:油价确实下跌了,但是油桶的价格上升了。

一直以来国际贸易或者国内商品总量的结算中都是以吨、升、立方米(主要是天然气)

、公斤来计算,大家都能有明确的概念商品的重量,但是唯独是石油非要以“桶"为结算单位,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根本就不知道是多大的桶、什么材质做的、一桶多重。

那为什么石油出口非要用桶计量呢?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资源逐渐被发现并开发出其用途后,大批资本家加大了石油的开采。但是,石油开采后并没有合适的容器去盛装这些容易泄露的液体。恰巧欧美国家都有喝葡萄酒的习惯,就像中国的酒坛子一样。大量的木质酒桶就被就地取材做了盛装石油的最合适不过的容器了,后来经过不断改进用铁质的圆桶代替了运输过程中容易破损且制造工时长的木桶。就这样,用桶盛装石油的传统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那一桶石油重量是多少呢?

国际原油交易以桶作单位,而普通消费者又习惯的成品油计量又是以升为单位。“美制桶”是容积单位,与公制的升、立方米格格不入,与公吨等重量单位更是根本搭不上。要准确记住1美制桶=42美加仑=158.98公升,并且了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为0.137吨,对于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就连前苏联和中国这样习惯采用公吨计量原油的国家,参与国际交易也不得不屈从“美制桶”的强大传统。

但是,用桶作为原油的计量单位有其一定的劣势:

不同地区开采出来的原油密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国内大庆油田开采的石油7.31桶一吨,而胜利油田的原油密度较高,6.93桶就可以达到一吨。

石油是一个由多种重金属混合物体以烃类为主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在常温下以黏稠的液体状态存在。经过加工后,以其沸点和比重,燃点和热值的不同,而分为轻质油和重质油。成为现代工业,国防, 汽车 ,火车,轮船,飞机的重要燃料,助力添加剂,催化剂,防腐剂,保温材料,润滑油等等。

更是现代 社会 ,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比如各种塑料制品,各种化学用品,各种化肥,农药,杀虫剂,消毒剂……等等。当今世界各国早已将石油列入国家重要的战略能源物资,进行严格的管控。

原油出口以桶计算,除了方便,简洁,更主要是为了交易的精确,误差和损失减到最小。因为这个已经是国际惯例,所以就共识了。

由于原油比重的不同,所以,一般原油一桶的重量范围大概在138~148kg之间。一吨油按普通老百姓的概念应该是1000kg。但实际计算是这样的:比重重量为860~880kg之间,体积重量为1000立方单位。喜欢的人可以查看中国石油产品标准规范一书。

你看到的最奇葩的新闻是什么?

超级奇葩的新闻

1.爷爷去幼儿园接孙子,还带他去医院打针,结果发现自己接错孩子了。

小驴评价:来自孩子的心里:我是谁,我在哪里,呜呜……我要回家。

2.一位男子为了能进入上海提篮桥监狱合唱团,坚持十年盗窃。

小驴评价:这位大哥也是知道 娱乐 圈不好混呐,逐梦逐梦逐梦演艺圈,大哥,你这么追求梦想,可为啥合唱团还是拒绝了你的入团申请呢?

3.湖北某男子醉酒开车,被查到后,妻子连忙解释:他没有驾照不算醉驾。

小驴评价:恭喜你解锁传说中的猪队友,总是在关键时刻神补刀,太惨了。

4.男子右腿受伤,可是左腿被缝了十几针。

小驴评价:大兄弟,你就庆幸吧,还好不是截肢。

5.重庆一老赖装病混倒,法官讲了一个笑话,把他逗醒。

小驴评价:当法官真不容易,还要多才多艺。

6.男子耗费十三个月,成功拿到驾照,当年就因为喝酒被吊销驾照。

小驴评价:要不兄弟你再问问,遇到这种情况,驾校能不能退钱。

7.小外甥提醒舅舅送错了幼儿园。舅舅:又不想上课,给我进去。

小驴评价:呜呜,快到正月了,考虑要不要剃头

8.某犯罪分子戴口罩到法院旁听,想知道自己怎么量刑。

小驴评价:这算是自首吗?可以减刑吗?

9.学员喜提新车,特意看望教练,结果撞破驾校办公室。

小驴评价:不露两手,你还真以为你教的多好呢?

10.北京一对夫妻相信自家孩子是神人转世,然后为了让孩子统一世界,被骗3600万。

小驴评价:这样的人都有3600万,我连360快都没有,呜呜,好气哦!

记得前几年,在电视上看到值班民警接待了一对吵吵闹闹的男女报警者,他们吵闹的内容让每一位值班的民警都觉得很意外。

原来他们是一对夫妇,来自湖南那边。夫妻俩皆30来岁,在他们那边打工。妻子长得不错,很勤劳。当天丈夫闲来无聊,在家里上电脑浏览网站。看着看着,突然,一张照片让他立即冒了冷汗。这张照片上有一对男女相拥,上身穿着衣服。男女在照片上只遮住了脸,无法辨认出模样。但是,女的身材跟妻子一模一样,身上穿的衣服非常像妻子工厂厂服。再看看照片拍摄的地方,也很像是妻子在工厂的宿舍,特别是窗户上百叶窗。联想起妻子最近的种种表现,丈夫就认定照片上的女子就是妻子。

他火冒三丈,马上去找到妻子质问。妻子当场否认,觉得丈夫完全是莫名其妙,不应该怀疑自己。妻子越辩解,丈夫越是觉得妻子背着自己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结果可想而知,双方发生激烈的口角争执。妻子又气又伤心,就拉着丈夫到派出所,希望能还自己一个清白。

民警经过详细了解后,马上就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这完全是丈夫的问题。

这对夫妇在那边上班也有一段时间,妻子很勤劳。但是,丈夫却好吃懒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近,连续好几个月不上班。妻子一怒之下就搬到工厂去住,一直没理他。他看到网上照片后,再联想到妻子最近的种种表现,心里着了魔,却坚称妻子背着他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口角争执。

无奈之下,妻子拉着丈夫来到了洪合派出所,向警方求助,希望民警能够还她一个公道。民警经过了解情况后,对双方进行了耐心的思想沟通和劝导,最后双方和解。随后,民警对丈夫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称不应该上网浏览**网站。

俗话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前不久,咱就看到过一则奇葩的新闻 印度一些邦下了严格的禁酒令,导致当地酒精饮料的价格飙升,连卖的劣质酒也比平常翻了一倍。大家都知道,印度有很多穷人,他们每天的收入不足2元人民币,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酒喝。可是,酒这东西不是说戒就戒的,酒瘾一上来,他们就浑身难受。为了过酒瘾,他们就寻求酒的替代品。他们找到了啥呢?眼镜蛇的蛇毒。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抓到眼镜蛇后,从它嘴里采集蛇毒,然后熬制成粉,兑水喝了,据说比酒还管用,喝上一次十天半个月都晕乎乎的。

拿蛇毒来替代酒已经够奇葩的了,但刚才看到的一则新闻却更刷新了我的三观。啥新闻呢?拿用过的卫生巾替代毒品。用过的卫生巾怎么能替代毒品呢?按照新闻的描述,事情是这样的。印度尼西亚毒品泛滥,许多人从小就接触毒品,有吸食毒品的习惯。可毒品这东西贼贵啊。咱不经常听说某某人后,家里的几十万上百万的家产一两年就败光了吗?所以,很多人上瘾后家里没有钱,只好挺而走险去干坏事了。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你即便想打劫,也没有打劫的对象啊。怎么办呢?于是这些瘾君子们就寻求毒品的替代品了。最后,他们发现拿女性朋友们用过的卫生巾煮水喝挺管用的,据说喝了之后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就跟吸了毒一样。而且这可比毒品有优势多了。第一,不犯法。大家都知道,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贩毒都是犯法的,闹不好要掉脑袋的。例如我国就规定,贩卖***(白粉)50克就可以枪毙了。可卫生巾是可以光明正大的贩卖的,不存在违法犯罪的事。第二,不需要成本。因为他们找的是女性朋友们用过的卫生巾,所以说一分钱都不用出,只要花点时间到垃圾堆里找就行了。

那卫生巾真的能替代毒品吗?也许真的能。为什么呢?如果你见过卫生巾,你就会发现,它的芯体非常白。白可以给人一种干净卫生的感觉,让女性朋友们放心购买,商家也能卖个好价钱嘛。可它为什么这么白呢?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厂家会用氯来漂白,所以它里面多多少少都会残留着一点氯——如果你买的是那些便宜的,劣质的卫生巾,氯的残留就更加多。你把这卫生巾放在锅里煮,在煮沸的过程中,这些氯就会释放出来,溶进沸水里,产生一种次氯酸。喝了这种含有次氯酸的水就会产生一种中毒的症状,让人觉得飘飘欲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毒瘾上来了,去买包卫生巾回来煮水喝,确实是可以替代毒品。可印尼那些瘾君子们为什么要去垃圾堆里捡呢?去店里买不更好吗?可能他们确实是穷,连买包卫生巾的钱都没有了吧!另外,也许他们觉得用过的卫生巾带有些味道,喝起来口感更好吧!看到了吧?毒瘾上来了,什么荒唐奇葩事都做得出来。以前咱们也看过新闻,说国内有些瘾君子们毒瘾发作时就喝驱蚊水,拼命的喝止咳糖浆,因为驱蚊水和止咳糖浆里有某种成分让他们喝了可以产生某种舒畅的感觉。唉!看来还是远离毒品为妙啊!

看到这,可能有些女性朋友们就会担心了:哎哟我的天啊!我“大姨妈”来的时候天天用,会不会弄得我也中毒了?对我的 健康 会不会产生影响啊?这个不用担心,只要你不去买那些假冒的、质量低劣的卫生巾就没事。国家批准上市的都是通过检测合格的,可以放心大胆的用。另外,如今也生产有一种无氯卫生巾了。最后,它是需要通过加热这些氯残留才会释放出来的,你总不会边用边加热吧?

记得看过一个新闻 东北一老头 有天家里来了个人 问他是干嘛的 他说他是来采药的 问他采什么药 大致就告诉他 他的睾丸可以入药 说给他一笔钱 他愿不愿意卖 老头就想反正我年纪大了 儿孙都有了 要他也没啥用 给他得了 没想到那个男的拿出刀 往他阴囊一划 用手一挤 拿着装裤兜里给了钱就走了 老头说那人动作之快无法言说 等老头反应过来疼的不行 打了电话就去了医院 在医院采访的 老头在病床上 哈哈哈 也是胆子大 那一句他说要我觉得反正没啥用 就给他了 笑的我和老公前仰后合

一个小姑娘网购了一条“宠物”银环蛇,被咬了一口,她没及时去医院治疗只是拿了张创可贴简单处理了一下…毒发后也不说实情只说是自己在公园被本地毒蛇咬的,医生就给注射普通的本地蛇毒血清,无效病情加重;改注射蝮蛇血清,依然无效;等知道是被银环蛇咬伤从上海调来血清后已经太迟了,最后抢救无效亡…

银环蛇!中国第一毒蛇,LD50皮下致量是0.09mg/kg,内陆毒蛇中毒性排名世界第五(仅次于内陆太攀、东部拟眼镜、巴布亚/海岸太攀、海岸太攀),买了也就算了,问题被咬了还就贴个创可贴不知道及时去医院,而且毒发后还不说出实情导致延误了抢救机会…真就是一个敢买,一个敢卖,快递小哥事后头皮发麻…

2018年7月9日下午6点,家住陕西省渭南市的齐女士接到女儿的电话说:“妈妈我被毒蛇咬了,快送我去医院。”接到电话后齐女士立即将女儿送往渭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抢。

医生在女孩左手食指第二关节指侧发现一处疑似被毒蛇咬伤的红点,而女孩在送来时意识还算清醒,之前自己有用创可贴处理过伤口。医生询问是被什么蛇咬伤的她只说在公园被本地蛇咬的…于是医院便为她注射了普通的本地蛇毒血清,可在查体过程中女孩呼吸、心跳停止,经过50分钟的抢救后才恢复了心跳,但仍无法自主呼吸,医院又从西安调来了蝮蛇血清发现依然没有明显的好转迹象。

10日上午,女孩母亲齐女士解锁了她的手机才发现自己女儿是被银环蛇咬伤;

10日晚,医院从上海调来了银环蛇血清,但已经太迟了,注射过后依然没有什么效果;

11日,女孩被转往陕西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但经过专家的多方评估后宣布女孩已经脑亡,建议家属放弃治疗回家;

17日上午,女孩于家中离世…

这事真不能怪医院,说自己是在公园被咬,地处陕西,谁能想到会是中国第一毒蛇银环蛇呢?整个陕西省各大医院都没有银环蛇血清,银环蛇在我国主要分布省份为: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条剧毒银环蛇居然是网购通过快递买来的…

7月1日下午女孩从网上下单购买了银环蛇,下单后或许是因为担心邮寄活体动物会,她还添加了卖家的微信询问发货事宜,得到明确的回复后才“放下心来”…

7月3日,毒蛇从广东清远市发货,7月6日上午女孩签收,快递小哥事后回忆说:“ 就和我每天派送的几百个包裹一样,我根本不知道里面装的是这种毒蛇,要知道我也不敢送了。

据卖家自己说当初并不知道她是买来当宠物的,而且自己从来都是现场交易不会从网上卖给人,只是女孩告诉他买来泡酒且有经验所以才“免为其难”卖给对方。

医院看过聊天记录并证实了卖家当初确实有提醒过女孩这是剧毒蛇,并询问对方拿来干嘛用的,而女孩回答说是“泡酒”…

不过事后发女孩的姐姐要到了卖家的微信并请朋友加了好友,结果发现卖家在朋友圈发布了女孩被毒蛇咬伤的新闻截图,并“提醒”其它买家:“希望没有饲养毒蛇经验的朋友不要找我拿毒蛇,尤其是银环五步这些超级毒的,如果泡酒 收到货后 请立刻泡。”

也就是说女孩有撒谎,卖家也有撒谎,女孩骗了卖家、骗了医生,卖家也骗了大家,其实他一直就有网上邮寄的行为…

可怕…奇葩…

蛇最后怎么处理了呢?

10日上午女孩的家人报案时说蛇不知去向了,华州区森林公安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在女孩家附近搜索,但是没有找到,直到下午一名环卫工人在距离她家约100米的一个垃圾箱旁边发现了一条蛇,该环卫工已经听说了有毒蛇咬人的事,所以立即报了警,华州区森林公安接警后抵达现场确认了就是女孩网购的那条银环蛇,而且也没有其他人员被咬伤的情况发生。

蛇是怎么的?是谁打的?没人知道…幸亏没有再咬人了。

实际上银环蛇和眼镜王蛇不同,它的性格很温顺,遇到危险能跑尽量跑,实在跑不了才反击,不像眼镜王蛇还会追着你咬,而且排毒量没有眼镜王蛇大,不过它确实是我国第一毒蛇,神经毒素毒性极强,被它咬上一口不及时治疗基本上就嗝屁了,毒发速度非常快,眼镜王蛇的平均停止自主呼吸时间是2小时10分钟,而银环蛇是平均3小时,所以被它咬伤的最佳治疗时间是1小时内顶多不能超过3小时。更要命的是因为它基本上不咋主动咬人,所以我国北方地区各大医院并不常备它的抗毒血清,全国也只有上海赛伦一家生产银环蛇血清…

我都不懂女孩拿它来做了啥事?该不会是那它当金毛训练吧?

另外提醒一下广大网友, 千万别去网购毒蛇,尤其是我国稀少的那种毒蛇,目前我国常备制的蛇毒血清只有六种(类) ,分别是:单价精制抗蝮蛇毒血清、单价精制抗五步蛇 (尖吻蝮)毒血清、单价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单价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单价精制抗金环蛇毒血清和单价精制抗蝰蛇毒血清。所以你要是去买黑曼巴、加蓬蝰、非洲树等特殊点的蛇被它们咬了那就GG了…

珍爱生命不要作!

下面我就来说一下我碰到的几个 搞笑 奇葩新闻。希望你们能喜欢。

1.警官,帮我查一下,我是不是逃犯。

听说自己因打架被公安局列为网上逃犯,2018年7月24日,一名女子来到贵州凯里市公安局,请求民警查证一下自己是否为在逃人员。民警本着弄清事实查明真相的原则,热情地接待了她并帮忙核查,结果没想到女子还真是逃犯,但不是因为打架而是因为组织卖*。随即,女子被警方控制。

?你这波操作是自首?

2.弟弟被骗1000元,姐姐上网查怎么办,被骗了1000元。

江苏毛女士的弟弟在微信上被人骗了一千块,毛女士得知后很恼怒想要帮弟弟讨回这笔钱。随即上网搜索“微信上被骗了怎么办”,正好找到一个“微信客服”,称经过查询,骗子账户已被他们冻结,但若想讨回被骗的钱,需要重新激活这个账户。毛女士向“客服”发来的链接里充值了将近一万三千元后,自己竟然被对方拉黑了。

果然是兄妹俩,有难同当。

3.听说过人贩子卖人,没想到人贩子被卖了。

18岁女生外出游玩,在游玩期间遇到女人贩子。灵机一动的她透漏还有三名女同学想跟她一起工作,人贩子想到拐卖四人牟利,最后被女高中生骗到自己家附近卖给了别人。

人若犯我,我必?

4.爷爷幼儿园接错孙子,带去医院打了一针

贵州市一老爷爷去幼儿园接自己的孙子,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接错了人。之后他带着小孩去逛了市场,还到医院打了一针。几个小时后,接错孩子的家长才找到老人。

谢谢观看!!!

1.浙江一男子为躲避酒驾检查

弃车而逃奔向路边的小山丘

民警追上后要求男子配合酒精检测

谁料,男子竟然开始拔草吃

“我们一直在劝他,别吃了,他不听

不停地拔不停地吃,拔了二三十次总有了吧

那个沟里有一大片草,全被他拔光了”

网友解说:

“大哥,没想到你酒量大,草量也大啊

再这么吃下去,要成植物人啊”

温馨提示: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2.湖北一小伙子被骗进传销窝点

因其单纯耿直

几个月下来非但没有任何业绩

饭量还特别惊人

被传销头目暴揍一顿赶了出来

“人笨也就算了,咋还这么能吃?”

“我不是吹,我能把传销窝点吃到破产”

网友解说:

能吃是福

不记得是哪一年了?看到一条新闻,全国人民喜迎油价三连涨,油价上涨表示国人生活水品提高了。当时真是颠覆了我的三观。一度开始怀疑人生了。

这年头奇葩的事情还真不少,奇葩的新闻更是让大家看的笑的肚子疼。下面我带大家看看几个奇葩新闻,笑点不断,网友:段子手无处不在!

新闻一、熊孩子的暑假作业

开学带孩子去报名,老师硬是不给办,打开熊孩子的作业,该不该打?在线等

新闻二、女子上班7年上错公司?

原来是。 。。汉口- -位单亲妈妈陈女士,在-家影楼.上班7年,3000元的月工资,影楼称“工资中已经含有500元的社保补贴”。陈女士咨询律师后了解到,影楼的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当她向影楼索要社保补贴时,影楼出示了一份陈女士亲笔签名,且盖有同院内另一家影楼公章的劳动合同。难道上了7年的班,竟然上错了公司?原来,陈女士并未上错公司,而是影楼“玩巧”,两个公司分别由一对同胞兄弟所开,虽然是两个公司,但却共用一~套人事和财务人员。经调解,影楼支付了她社保赔偿金、经济补偿等。

新闻三、孩子提醒舅舅送错幼儿园

7日,上海一幼儿园多了一个孩子.. .孩子说是舅舅送错了幼儿园,孩子曾提醒舅舅“这不是我幼儿园”,舅舅说:你给我进去!民警多方找寻,终于找到孩子爸爸。据孩子爸爸说,由于他家大儿子曾是这家幼L园的学生,舅舅曾接送过,可能以为小儿子也是同一家幼l园的。他舅舅把他送到一个不是他的幼儿园去了。

这应该是最冤的孩子了吧

新闻四、广东一女子欲跳河自尽,却因太胖浮出水面获救。

广东一女子感情受挫,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可因为太胖,浮在水面而自杀未遂,当救援人员救她时,由于体型过于肥胖,消防带都快围不住她的腰了,我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肥肉,突然发现胖也不是什么坏事。

新闻五、劫匪抢劫抢来的钱连机票钱都不够

一位劫匪打飞的到杭州去抢劫,连抢了三家店,只抢到了2000元现金,来回的机票都不够,此时他的心里是崩溃的,大喊道:你们杭州怎么没现金呢?网友爆笑调侃:你不知道杭州有马云爸爸吗?

劫匪非常崩溃:你们杭州怎么没现金的。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特别是大家闹出的乌龙让人忍俊不禁,虽然有些受害者显的尤为无辜,但还是让不不禁捧腹大笑。下面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些可爱的实例。

1.国外有一名女子,

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年轻有魅力,

坚持长达40年的时间里从未笑过,

她觉的保持严肃能够有效抑制皱纹增长,

具有对抗衰老的功效。

2.小偷入室抢15个鸡蛋当场炒菜,

并撕毁孩子作业。

(孩子:老师真的不我干的。)

3.一名男子考了9次终于拿到驾照,

第二天就和朋友喝酒庆祝了一番,

结果喝完酒之后就因为酒驾被吊销驾照。

4.一个男子因不熟悉ATM,

于是将自己取出来的5000块钱

交给了警察,结果回到家只有才发现是自己的。

5.男子被传唤到派出所,

立刻拿起扫把打扫:

想给民警留个好印象。

6.国外一名嫌犯,

在法庭唱嘻哈为自己辩护,

被法官用胶带封住嘴。

7.强迫症被判9年零8个月,

要求判满10年凑整。

法官:下次成全你。

8.学员喜提新车开去看望教练,

撞穿驾校办公室墙壁。

教练:真是不让我省心呐。

9.国外小伙为过行人禁止通道,

假扮公交车,

被警察当场识破。

10.只因陪孩子写作业,

33岁妈妈气出脑梗住院。

(现在都是拿生命为孩子辅导作业啊)

11.男子就诊称

“被无形的力量扼住喉咙”,

医生诊断后发现

“秋衣穿反”。

来一个幽默一点的笑话吧~~~!!嘎嘎~

1、一妇女带着自己的宠物狗去超市买食品,服务员立即过来劝阻道:“狗不能进超市。”

妇女随即回了声:“那我回去了。”

2、朋友喝醉了拦了辆出租车问:“师傅走不走啊?”

师傅说:“走。”

这哥们说:“那你走吧……”

然后就去拦下一辆。。。

3、昨晚聚餐,饭桌上讨论到了年纪问题,一个1991年生的大三学弟非要冒充1989年的,被揭穿了之后有些尴尬,就狡辩说自己上辈子是1989年的。

这时桌上一个很稳重的女生幽幽地说:你上辈子过得好短……

4、和老婆买衣服,排队付款时,老婆拿出现金,我看周围有众多美女,于是拿出老公的气魄,摸出钱包一手抽信用卡:“我来刷卡!”

老婆回答说:“还是我来吧,让你老婆知道多不好啊!”

5、昨天吃晚饭,一帮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在一起,酒过三巡,不知谁说了句油价又涨了,紧接着就开始骂起了中石化,FA该委就是他亲爹。边上一兄弟理更是义愤填膺,大骂中石化,吃里扒外,里通外国,欺上瞒下,祸国殃民。。。滔滔不绝的批斗。

发言结束,我搂着这兄弟的肩膀说:“兄弟,说的太好了,初次见面,你那个单位的。”

这哥们打了个酒嗝,说:“我中石油的。”

油价调整窗口7月26日开启:年内第四降有戏!离6元油价还有多久?

对于有车的小伙伴们来说,这一段时间是相当难过的,因为汽油的价格太贵了,直接达到了9块多每升。虽然近期已经降了几次,但是降幅都不大,一次降个一两毛目前还是维持在8块到9块之间,价格依然没有怎么变动。很多的小伙伴都敢看以前6块多都嫌贵,现在8块9块多,还依然加得起,到底是真穷还是假穷啊?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话,其实汽油的价格确实飙升的太快了,让人们没有一点点防备直接就飙升到9块的这个区间。特别是第1次先去加油的人,他们肯定会被这个油价所吓一跳,之前明明一两百块就可以加满,现在平白无故又多出来个一两百块,让他们一脸懵逼。

其实油价调整窗口已经开始,要在7月26日启动也就意味着年内的第4降价,真有可能会发生。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但是降幅我感觉也不会特别的大,应该也是一两毛之间,但是这一两毛钱对于长期需要开车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了,能省下很大一笔油费。从目前的国内油价来看,92号汽油的价格在8块7元一升左右,而95号汽油呢,依旧超过了9块钱一升,此油价下调之后部分地区的95号汽油已经重新回到了8元的时代,不过整体而言价格还是没有变动多少。

很多人都关心一个话题,那就是油价能不能重新回到6元时代呢?我相信在未来的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之内,油价再次回到6元将会不可能,如果有可能的话,那也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因素,其中的俄乌冲突就是一个最大的因素,如果想要让油价持续的回暖那么俄乌冲突就必须要及时的停止,双方在达成和平协议之后,那么回到6元的时代将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