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成金价值分析_怪石价格怎么定
1.中国金矿产特点及勘查规划
2.陨石的收藏价值
3.如何鉴定古钱币价值?
4.六龙图为什么这么贵?龙图有什么传说?
中国金矿产特点及勘查规划
截至2011年6月,全球已查明黄金资源储量约为10万t。其中,南非是全球最大的黄金资源拥有国,已查明资源储量为3.1万t;第二是俄罗斯约有7000 t;中国目前已探明黄金储量达6864.79 t,居世界第三位。
在6864.79 t已查明资源/储量中,独立岩金矿产地约占总资源/储量的71.10%;砂金矿产地399处,占总资源/储量的7.50%;伴生金矿产地199处,主要伴生在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山中,已查明资源/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21.40%(图1)。
图1 中国金矿资源保有储量构成状况
截至2010年底,我国查明金矿资源/储量(金属量)6864.79 t;基础储量1863.41 t(其中储量869.50 t),占总资源/储量的27.14%;资源量5011.4 t,占总资源/储量的72.97%。基础储量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黄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资源发展趋势看,金矿保有储量少,按现有生产规模和产量,储量与资源消耗比1∶1.7计算,服务年限仅为5~7年,按照国际惯例,找矿周期10~15年计算,矿产资源对经济建设需求难以保证,资源形势极为严峻。自“八五”末以来,我国金矿勘查工作的力度迅速衰减,其与国际上黄金价格持续低迷,国内地勘单位的改组、改制,黄金地勘投资体制的变化等影响到黄金勘查投入的降低有关。
1 中国金矿地理分布
我国有30个省(区、市)分布金矿(表1),而现已探明储量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和中部的山东、河南、河北、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北和辽宁等省(表2;图2)。
表1 我国各省矿床数统计结果
表2 我国各省矿种及矿床规模统计结果
续表
注:特大型矿床包括超大型矿床。
图2 我国金矿保有储量地区分布
2 中国金矿资源特点
2.1 已发现金矿产地数量多、规模小、品位低、分布广
据已发现矿床规模统计资料(表3),我国现有金矿产地中,已发现矿产地3407个,其中超大型金矿7处,特大型14处,大型97处,中型349处,小型1629处,矿点及矿化点1304处。矿床规模总体以中、小型为主(图3),但品位总体偏低(图4)。
表3 矿种及矿床规模统计表
图3 我国岩金储量分布区间
图4 我国岩金矿床品位分布区间
2.2 保有储量不足,结构不均衡,制约黄金工业发展
独立岩、砂金矿床保有储量的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保有独立岩、砂金矿床1137处,保有储量2988.69 t。保有储量<3 t的矿区数占我国独立岩、砂金矿区总数的81%,而保有储量仅占总数的26%,即占总数81%的小矿平均保有储量仅有0.848 t。另外19%的矿区却占保有储量的74%。尤其是25个保有储量>20 t的矿床(占2.2%)保有储量达862.83 t,占岩、砂金保有总储量的28.93%。小矿多、资源分布不均,加上近年来探矿工作严重滞后,使资源问题成为一大批小矿山致命的症结。
表4 我国岩砂金矿保有储量在矿区间的分布情况
从我国金矿保有储量的结构来分析,在4150.56 t总量中,有1161.84 t为伴生金,只能在开采其他金属矿种时加以回收利用,不能形成独立的生产能力。在现有的岩、砂金矿床中,有116 处为“近期难以利用”、“闭坑”、“停采”、“停建”和“近期不宜进一步工作”的矿区,其保有储量共计132.76 t。据统计,全国实际可利用的独立金矿储量为2855.91 t。我国岩、砂金保有储量的76.6%已被生产矿山所占用,4.4%是难以利用的储量,19%为近期可利用的储量(其中包含了一些规模较大,但由于选冶技术、建设条件等原因探明后不能得以正常利用的金矿床,如贵州的烂泥沟金矿,四川的东北寨金矿等,保有储量343.66 t。)
目前全国保有储量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保有储量超过200 t的山东、江西、黑龙江、陕西、四川、湖北和河南7省的保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6.5%。全国近半数(48.52%)的独立岩、砂金矿储量在山东、陕西、四川、河南和黑龙江5 省中,山东省一枝独秀,保有的岩、砂金储量占5 省总量的40%。
据统计,我国金矿“保有储量/矿产地数”比值为2.81。即从统计意义上说,一般情况下,每增加一处金矿产地,保有储量将增加2.81 t。因此,如山东省那样找到一批大矿无疑是增加储量最有效的途径,但对我国大多数省区来说,多找矿、增加矿产地仍是增加金矿储量的有效途径。
2.3 勘查工作程度低,探明储量可靠程度低,高级别储量比例偏低
从现有储量的可靠程度来分析,在4150.56 t 保有储量中,A+B+C 级储量为1215.73 t,占29.3%,D级储量为 2934.8 t,占 70.7%。在岩金保有储量中,A+B+C 级储量 732.06 t,占29.6%,D级储量占70.4%。砂金保有储量中,A+B+C级储量占48.8%,D级储量占51.2%。勘探经验和统计表明,D级储量升级为C级储量时,一般在数量上只剩下原来的1/3。由于观念、资金等方面的原因,目前这部分储量的升级工作进展极为缓慢,相当数量的矿山到了“等米下锅”的境地。
总体上看,我国岩金储量控制程度较低。A+B+C级储量比例>40%的仅有湖南省,介于30%~38%之间的有天津、青海、山东、贵州、黑龙江、新疆、内蒙古、湖北、辽宁、广西和云南等11个省区,其他16个省区该系数均<30%。尤其是在过去5年中跻身于全国金产量前3名的河南、河北、陕西和甘肃4省,高级储量的比例均<30%,甘肃省甚至只有14.62%。高级储量比例过低,成为制约许多矿山规模化开采的瓶颈,对实现黄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相当大的困难。事实上大量的D级储量不能利用,加剧了许多矿山的资源危机。因此,加大矿山地勘工作力度,升级和利用现有的D级储量,是解决一批老、小矿山资源危机的首要途径。
3 全国金矿资源潜力分析及区带划分
成矿区带是金矿区域成矿预测的基本工作对象,所谓成矿区带是指遭受过相似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和金矿成矿作用,金矿床集中产出的地区或地带。金矿区域成矿预测可分为信息预测和理论预测。
3.1 全国金矿区域成矿——理论预测
理论预测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如系统科学和地球动力学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吸取地质基础学科的最新成果,基于基本地质规律来开展区域成矿预测。如开展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等成矿理论研究,为矿产勘查提供新的推动力。
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地质人员并不否认理论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几乎所有找矿工作均遵循一定的理论思想,只是有些是经验性规律(理论),有些是搬用了“纯粹的”理论概念而已。由于潜心研究理论的科研部门和从事实际找矿的生产部门的人为分割状态,造成理论和实际的严重脱节,导致了“理论找矿”与“经验找矿”之争。这样,我们面临一个如何估价、对待、应用理论的问题。
首先要看到,一种较为成熟的并有实际意义的理论,多是建立在扎实的野外观测资料和实验室数据的基础上,对多方面资料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其中也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最新知识。火山成矿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众所周知,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所有矿床类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经济上看,它是铜、铅、锌、银、金以及锡、镉、锑、铋等一系列副产品的主要来源;从科学上看,它冲击了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热液观点,所以与这些矿床的特征和成因有关的问题要比任何其他类型更多地引起地质学家们的注意。建立这种理论的基本依据,是西欧(如葡萄牙-西班牙黄铁矿带等)、日本(黑矿型矿床)、哈萨克斯坦(多金属矿床)等国家(地区)许多重要矿床实际的观测资料和实验资料,并通过后来大量涌现的实际资料(1960年以后发表5000篇以上直接与这类矿床有关的文献)而得到进一步完善,近年在东太平洋扩张海岭上发现高温(350℃)热液喷口和现代块状硫化物矿床,又得到实际的验证。这种理论为新的找矿工作提供了一种有力工具。
有些老矿区,以传统的热液成矿理论为指导,发现了地表矿以后,就往往进入了勘查工作的“沉寂”期,一旦引进这种新的火山成矿理论,就会实现一系列新的突破。在葡萄牙-西班牙黄铁矿带和苏联阿尔泰矿区所获得的成果,可以充分说明成矿理论对于老矿复苏和寻找隐伏矿床中的指导作用。
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地区是一个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运用传统的侵入成矿理论找到地表有显示的几乎全部的矿床和矿点。按照这种观点,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晚古生代花岗杂岩和石英斑岩侵入体有成因联系;同时,认为依据成矿分带性,浅部是多金属矿化,向下应转化为稀有金属矿化,所以勘查深度比较浅。普查工作主要采用地表和浅部的矿化显示,如热液蚀变、地球物理异常和地球化学晕等“直接”找矿标志。这套方法,前期收效大,后期找矿效果逐渐降低,1945~1970年间未发现一个出露地表的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到20 世纪60年代,火山成因假说已被苏联地质人员普遍接受,尤其是1967年在著名的列宁诺戈尔斯克矿床上发现了火山-沉积型的“里杰尔Ⅱ号”矿层(被命名为“新列宁诺戈尔斯克”),才最终形成阿尔泰型矿石建造是在花岗岩类侵入之前、产在泥盆纪火山-沉积岩(玄武岩-流纹岩建造)中的同生层控矿床的概念。这种火山成矿理论提供了新的普查准则:①矿化受一定的火山-沉积地层层位控制,并根据火山作用的多期性,至少有4个含矿层位,从而揭示寻找深部矿床的前景;②火山成因和火山-构造成因的构造控制着矿化,因此不是首先找侵入岩体,而是要进行古火山再造,查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火山构造与矿结、矿田和矿床分布的关系。按照这种成矿理论部署新的找矿和预测远景区取得重要成果,发现了“新列宁诺戈尔斯克”、“十月”等一批大型的隐伏多金属矿床,打破了该区找矿工作25年的“沉寂”局面,并且使该区已知矿床金属储量中,隐伏矿床占50%。因此,A·M·贝博奇金(苏联国家储委主任)指出:“这些矿是由于重新审查和纠正了以前曾对发展原料基地起了积极作用、最近10年已变成发展原料基地障碍的理论观点而发现的”。
应当看到,现有的绝大部分成矿理论是不完善的,不少理论只符合或只依据部分实际资料,而不符合或不能解释同一矿床类型中其他观测资料,所以在一种类型或一个矿床上出现多种理论概念是不奇怪的。这样,我们在预测和找矿中运用某种理论时,心理要有准备,思想要开放,一不宜滥用,二不能绝对化。即使科学的理论,一经滥用,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将导致错误的勘查思想。例如,如果滥用层控理论,把与不整合面有关的矿床看成是层状矿床,在勘查时去找地层单位,而不是去找不整合面。把成矿理论绝对化也是有害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理论的建立,完全排除了花岗岩成矿理论。事实上有许多矿床是多成因的,即使是火山成因矿床中,“花岗岩”近年又以各种形式从“后门”回来了。在加拿大地盾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富兰克林矿床等)底板赋存有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岩席,在塔斯马尼亚的罗斯贝里矿床下赋存有埋藏岩基,苏联阿尔泰多金属矿床受到花岗岩后期改造,形成脉状矿化等。由此可见,任何科学理论都有一定用处,但可以单独应用的为数不多,也没有一种理论适用于所有矿种。在运用各种理论时,必须思想开阔,不拘泥于一种看法,善于提出问题,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协调的现象(美国克莱梅克斯斑岩钼矿床,就是从“反常地质现象”着眼,建立多期成矿论,“打倒”一次成矿论的),才能有效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3.2 全国金矿区域成矿——信息预测
信息预测是建立在对区域控矿因素(如地层、构造、岩浆、岩相、变质和风化等)等地质信息的归纳和总结,结合物探、化探、遥感等找矿信息来开展区域成矿预测,如金地球化学块体、地学多源信息预测。
3.2.1 利用地球化学块体对全国金矿成矿区带找矿潜力分析
首先是利用谢学锦(1999)等的研究成果,从全局观点全面研究、比较全国的地球化学填图资料,提出了地球化学块体的概念。并圈定了多个Au,Cu(Ag),W的地球化学块体(图5)。
所谓地球化学块体(Geochemical block)是指地壳上具有金属高含量的巨大金属异常地质块体。在平面上表现为具有一系列套合的从局部异常(<100km2)、区域异常(100~1000km2)直到地球化学省(1000~10 000km2)、巨省(10 000~100 000km2)、甚至地球化学域(100 000~1000 000km2)的地球化学模式,在垂向上可能具有一定的深度,为具有较大规模立体异常的地壳物质体。地球化学块体是由大型和巨型矿床或由一系列大小不等的矿床密集分布在四周所形成的异常,对预测形成大型矿床的可能性,潜在的资源量,以及区域找矿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全国金地球化学块体分布及其谱系图(套合程度、异常强度、面积等)的综合反映(表5,表6),胶东(鲁东)、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松潘-摩天岭、下杨子、康滇地轴、三江、云开、西天山、东天山、西准噶尔、冈底斯-拉萨、湘南-桂北、江南古陆、东南沿海、鲁中南、燕辽和吉南-辽东等成矿区带有较大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是区域找矿布局优选区带。
图5 中国金的地球化学块体分布图
(据谢学锦,1999)
表5 我国部分地球化学巨省与地球化学域级的金地球化学块体
(据谢学锦等,1999)
表6 我国部分地球化学区域异常与地球化学省级的金地球化学块体
3.2.2 利用成矿区带资源量定量预测成果对全国金矿成矿区带找矿潜力进行分析
图6 中国金矿成矿远景区带分布图
(据陈毓川等,1999)
陈毓川等(1999)厘定了金成矿远景区圈定的原则和方法:一是以有利的成矿构造环境、含金建造分布区作为划分区带的依据。主要包括:①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大地构造单元结合部位构造-岩浆岩带,深大断裂活动带;②早前寒武纪(太古宙—古元古代)变基性火山岩、硅铁质岩建造分布区;③元古宙—古生代中基性火山岩、变泥质碎屑岩建造分布区;④中-新生代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建造分布区;⑤显生宙含碳质细碎屑岩-泥质-碳酸盐岩建造分布区;⑥沿深大断裂带产出的同熔型中酸性侵入岩带和老基底含金建造分布区内产出的重熔型花岗岩类岩浆岩带。二是已知的成矿区带或金矿化集中区中研究程度较低,找矿前景较好的区带,以及金化探异常有较大规模和较大强度显示的地区。三是以地质构造单元为划分区带的基础,兼顾已知矿化类型的分布特点,以有利成矿地质因素组合作为确定远景区的前提条件,以金化探异常范围作为具体圈定远景区带的边界条件。不具备化探资料的地区,以有利成矿地质因素的展布作为圈定远景区带的依据。
根据上述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共圈出41个金成矿远景区带(图6;表7),对其资源量进行预测(表8)。其中,金成矿重点远景区带资源量定量预测是以模型区带中已探明金总储量(包括岩金和砂金)与该区带内显示的金化探异常强度之间的关系来建立的。而潜在远景区带由于资源预测评价的主要指标——金地球化学异常资料的缺少或部分地区由于化探测试技术等方面原因造成该类指标不明显而无法使用,区带的资源特征主要依据地质综合分析资料得出。
表7 全国金成矿远景区带一览表
续表
(据陈毓川等,1999)
表8 全国金成矿远景区资源量定量预测结果一览表
续表
(据陈毓川等,1999;潘辉逖,1994)
根据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金成矿远景区带预测资源量与已知储量有较大区别,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特别是西天山、东天山、右江(云开)、三江、康滇地轴、西昆仑、松潘-摩天岭、西秦岭、东秦岭、燕辽、吉南-辽东和延边-东宁等区带找矿潜力很大。此外,冈底斯-拉萨成矿区带的日喀则-拉萨及唐古拉山东端、三江北段的双江-澜沧等成矿区带,工作程度很低,但也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对于金矿的找寻及研究具有较高的战略性指导意义。
3.2.3 利用金矿密集区综合信息预测成果对全国金矿成矿区带找矿潜力进行分析
王世称(1999)利用综合信息方法预测了全国范围大型、超大型金矿密集远景区空间分布(图7)。在全国范围内圈定出大型、超大型金矿密集远景区104个,各成矿区带包含的密集区见表8。金矿找矿远景区集中分布在胶东、小秦岭-熊耳山、云开(桂东粤西)、右江(滇黔桂)、下扬子(长江中下游)、湘南-桂北、东南沿海、滇西、三江、东西秦岭、松潘-摩天岭、吉南-辽北(华北地台北缘东段及辽北地区)、辽东(营口-丹东)、西天山、胶东和燕辽北部(华北地台北缘中段)等成矿区带内。
图7 中国金矿床密集区与金异常密集区定位预测成果图
(据王世称等,1999)
4 全国金矿找矿战略布局建议
4.1 成矿区带划分
全国的成矿区(带)划分采用五分法(陈毓川等,1999,2003;叶天竺,2004;朱裕生等,2007):即成矿域(与Ⅰ级区带对应),成矿省(与Ⅱ级区带对应),成矿区带(与Ⅲ级区带对应),成矿亚带(或亚区)(与Ⅳ级对应),矿田(与Ⅴ级对应)。级别由高到低,范围由大变小,统称序次排列的成矿区带划分体制。
陈毓川等(1999,2003)和朱裕生等(2007)在综合了全国各类地质资料和现有成矿地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利用五分法将全国划分为5 大成矿域、16个成矿省和81个成矿区带;叶天竺(2004)将全国划分为5大成矿域、16个成矿省和79个成矿区带。这些划分方案经我国20多年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金矿作为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地质演化特点阶段、区域的产物,其区域分布受我国统一的成矿地质规律的制约,但金矿床也有自身特殊性。韦永福等(1994)将全国划分为3个金矿成矿域,18个金矿成矿区带;陈毓川等(2001)在全国范围内共圈出41个金成矿远景区带。
本书在全国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综合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收集到的全国金矿地质资料和现有金矿地质成矿理论的认识,将我国金矿成矿区带划分为5大成矿域、15个成矿省和56个成矿区带。
4.1.1 Ⅰ-1 天山-兴安成矿域
Ⅱ-1 吉黑成矿省
Ⅲ-1 那丹哈达岭成矿带
Ⅲ-2 佳木斯成矿带
Ⅲ-3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
Ⅲ-4 延边-东宁成矿带
Ⅱ-2 内蒙古-大兴安岭成矿省
Ⅲ-5 额尔古纳成矿带
Ⅲ-6 大兴安岭北段成矿带
Ⅲ-7 二连-东乌旗-扎兰屯成矿带
Ⅲ-8 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
Ⅲ-9 锡林浩特-索伦山成矿带
Ⅱ-3 天山-北山成矿省
Ⅲ-10 额济纳旗-乌后旗成矿带
Ⅲ-11 北山成矿带
Ⅲ-12 东天山成矿带
Ⅲ-13 西天山成矿带
Ⅲ-14 西南天山成矿带
Ⅱ-4 阿尔泰-准噶尔成矿省
Ⅲ-15 阿尔泰成矿带
Ⅲ-16 东准噶尔成矿带
Ⅲ-17 西准噶尔成矿带
4.1.2 Ⅰ-2 塔里木-华北成矿域
Ⅱ-5 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
Ⅲ-18 桦甸-抚顺(华北陆块北缘东段)成矿带
Ⅲ-19 燕辽(华北陆块北缘中段)成矿带
Ⅲ-20 乌拉山-大青山(华北陆块北缘西段)成矿带
Ⅱ-6 华北陆块成矿省
Ⅲ-21 营口-丹东成矿带
Ⅲ-22 五台-太行成矿带
Ⅲ-23 胶东成矿带
Ⅲ-24 鲁中南-皖北成矿带
Ⅲ-25 阿拉善-狼山成矿带
Ⅲ-26 中条山成矿带
Ⅲ-27 小秦岭-熊耳山成矿带
4.1.3 Ⅰ-3 秦-祁-昆成矿域
Ⅱ-7 秦岭-大别成矿省
Ⅲ-28 桐柏-大别成矿带
Ⅲ-29 东秦岭成矿带
Ⅲ-30 北大巴山-武当成矿带
Ⅲ-31 西秦岭成矿带
Ⅱ-8 祁连成矿省
Ⅲ-32 祁连成矿带
Ⅲ-33 柴北缘成矿带
Ⅱ-9 昆仑成矿省
Ⅲ-34 东昆仑成矿带
Ⅲ-35 阿尔金成矿带
Ⅲ-36 西昆仑成矿带
4.1.4 Ⅰ-4 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Ⅱ-10 三江成矿省
Ⅲ-37 三江北段成矿带
Ⅲ-38 三江南段成矿带
Ⅱ-11 松潘-甘孜成矿省
Ⅲ-39 松潘-摩天岭成矿带
Ⅲ-40 巴彦喀拉成矿带
Ⅱ-12 西藏成矿省
Ⅲ-41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Ⅲ-42 冈底斯-拉萨成矿带
Ⅲ-43 喜马拉雅成矿带
4.1.5 Ⅰ-5 华南成矿域
Ⅱ-13 下扬子成矿省
Ⅲ-44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Ⅲ-45 江南古陆东段成矿带
Ⅱ-14 上扬子成矿省
Ⅲ-46 湘西-鄂西成矿区
Ⅲ-47 江南古陆西段成矿带
Ⅲ-48 康滇地轴成矿带
Ⅲ-49 滇黔桂成矿区
Ⅱ-15 华南成矿省
Ⅲ-50 东南沿海成矿带
Ⅲ-51 南岭成矿带
Ⅲ-52 钦杭成矿带
Ⅲ-53 云开成矿带
Ⅲ-54 武夷山成矿带
Ⅲ-55 海南成矿带
Ⅲ-56 台湾成矿带
4.2 全国金矿区域勘查规划
将全国划定的56个成矿区带规划为重点勘查规划区带、加速普查区带、战略远景区带和预查探索区带4类。
4.2.1 重点勘查规划区带
此类区带多是我国岩金生产基地,也是大型、超大型金矿密集区。在这些区带已经找到和勘查多个中、大型金矿床,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和宝贵的地质找矿、地质勘查经验,为了确保黄金矿山持续生产与扩大生产对金矿资源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稳定、加强对这些地区的地质勘查工作。
该类规划区带地质勘查工作以提交大中型矿产地为目标,工作安排以普查、(优选部分)详查为主,外围预查为辅的资源评价工作。
针对这些区带,下一步工作是要做好二次资料开发和第二轮的金矿找矿工作。以地质科研、大比例尺物化探、矿区地质填图工作为先导,加强对已知矿产地,尤其是已探明大、中型矿山深部及外围的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工作,寻找有利成矿和矿化富集部位,有效指导探矿工程布置;采用槽、钻、坑探相结合的方法,对矿区内主要矿化体进行控制,探求具有大中型以上规模的资源量。
重点勘查区带包括佳木斯、延边-东宁、乌拉山-大青山、燕辽、吉南-辽东、小秦岭-熊耳山、胶东、西秦岭、东秦岭、松潘-摩天岭、滇桂黔、三江南段、三江北段和长江中下游14个成矿区带。这类地区是国家老黄金工业基地所在区或金矿资源接替的重点规划区。
4.2.2 加速普查区带
这些规划区带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好,有一定潜在资源远景,近几年在这些地区找矿上有一定突破,发现了一系列中、大型金矿床。该类型区带要加大基础地质工作投入,提供普查后备基地。工作部署要在资料的二次开发或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和靶区优选基础上,选择重点成矿亚带或成矿远景区开展金矿成矿规律、靶区优选工作。对已知金-多金属成矿区带中具有重要找矿线索和明显找矿远景的地区,通过中大比例尺物、化、遥工作圈定有利找矿地段,对已发现的矿化线索和综合异常开展以预查为主、异常检查为辅的评价工作,发现和评价一批有望取得突破的矿产普查基地,总体查明该区金矿资源潜力。
该类区带是化探扫面等基础性地质重点投入地区;科研立项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资料的二次开发或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和靶区优选,二是选择重点成矿亚带或成矿远景区开展金矿成矿规律、靶区优选工作。
该类区带包括阿尔泰,东、西准噶尔,东、西天山,大兴安岭南、北段,五台-太行,巴颜喀拉,东南沿海,江南古陆,祁连山、桐柏-大别山13个成矿区带。这类区带是国家金矿产资源普查的重要规划区。
4.2.3 战略远景区带
此类区带从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分析看,是较好的找矿远景区,而且在这些地区已经发现一系列金矿床,但此类地区基础地质工作薄弱,条件艰苦。对这些地区要立足于远景评价,为黄金生产发展远景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该类区带的主要工作是以现有地质矿产工作程度和成果认识为基础,以区域成矿理论、成矿系列理论等为指导,从对已有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出发,筛选重点地段开展中小比例尺区域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和遥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优选找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利用中大比例尺地(路线调查、矿点检查、重砂检查与工程揭露等)、物(航磁与重力资料处理等)、化(水系加密检查与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等)、遥(高精度遥感解译与蚀变信息提取等)综合方法,加强对各类异常的检查,圈定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并结合对区域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研究,利用GIS技术综初步评价区域成矿潜力,从总体上推进工作区金矿地质工作程度。
该类区带工作部署以预查为主,开展区域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和成矿远景区圈定工作,目的是重点圈定成矿远景区,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该类区带包括北山、额尔古纳、鲁中南、东昆仑、柴北缘、康滇、冈底斯-拉萨、云开和海南9个成矿区带。这类区带具有良好的金矿找矿前景,是“十二五”期间预查、基础地质工作重点地区。
其中,额尔古纳为原始森林区,海南要建生态省,虽然这两个成矿区带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潜力较大,但矿产资源开发不是其首选方向。东昆仑、柴北缘及冈底斯-拉萨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潜力,但工作条件恶劣,工作程度低,需加强预查工作。北山、鲁中南、康滇及云开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但近几年金矿找矿工作未有大的进展,需加强基础、预查及综合评价工作。
4.2.4 预查探索区带
此类地区从金矿成矿规律分析上看,有一定找矿远景。近几年也陆续发现一些小的矿床(点)。但是金矿基础地质工作十分薄弱,条件艰苦。
对于这些地区,应开展一些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部署少量区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通过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和综合异常检查工作,优选找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同时开展初步评价工作,提交一批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预查评价矿产地,为下一步部署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该类区带包括额济纳旗-乌后旗、西南天山、那丹哈达岭、中条山、张广才岭、阿拉善-狼山、北大巴山-武当山、阿尔金、西昆仑、羌塘、喜马拉雅和台湾12个成矿区带。这类地区金矿资源前景不明朗,需要配合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地质填图和化探扫面工作,开展金矿预查选区和资源潜力的初步评价工作。
各规划区带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即通过侦察探索区带确定远景区带,从远景区带中发现后备普查基地,在加速普查的基础上,确定出大型项目作为重点勘查开发对象。这种安排在整体上体现为一个完整的、滚动发展的地质找矿规划方案,长期规划为5年,每年再根据新获得的资料和成果进行更新,如此滚动地向前发展。
(张文钊、卿敏编写)
陨石的收藏价值
国际上较贵的陨石是月球和火星的陨石,约6000美元,即30000元人民币每克,便宜的沙漠陨石,风化程度较高,也就1元人民币每克,如果掉落时有很多目击者,价格在40元至50元每克。目前国内各类陨石中,被称之为黑宝绿的陨石价值高于月球和火星陨石,因为目前人类无法判断它的来源,极有可能是来自150亿光年以外宇宙大爆炸时期产生的星球,这对研究宇宙边界和形成很有帮助,穿越大气层过程中,高速自传后坠入地球沙漠,所以保存完好,熔壳比较完整,表面光亮,通体黑绿,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中国范围内保存最完好的一颗2750克的黑宝绿陨石被北京一位神秘藏家以4000万人民币价格收购,该陨石非月球和火星陨石,来源哪个星球不明,世界仅此一块,现在估值在6000千万以上,单价超过2万元每克,未来升值空间极大。
“国内市场普遍存在不信任的状态,很多人都是通过国际途径完成购买的。不信任既因国内假陨石太多,也因被抬高的价格”,雷克斯说,大陆陨石价格上涨得非常快,稀有的、卖相好的高端陨石,竞争日益激烈,近两年涨了10倍,而一些普通陨石也涨了1倍左右。
2014年11月末,国内多家媒体援引西班牙《阿贝赛报》报道称,中国富人的加入改变了陨石贸易的“生态系统”,不但拔高了价格,更加剧了陨石市场假货泛滥的趋势。有分析称,有些新买家只关注陨石值多少钱,完全不关心其科学价值。
2013年2月15日中午,陨石雨降落在俄国车里雅宾斯克州,令1200多人受伤,但也带来了新一波陨石热,陨石被再次炒热,中国多家网店借此销售陨石。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表示,“陨石作为科学研究的样本,价值应该体现在科研方面,它不像黄金和玉石,收藏价值和商业用途很怪异,它是被炒作出来的概念”。不过,在陨石收藏热潮中,朱进的这种呼声显得微弱。
如何鉴定古钱币价值?
除鉴定古钱币价值需“四看”外
古钱币鉴定也是一门细致的学科,它需要我们日常知识的积累,注重观察与思考,仔细比较。结合历代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从而归纳总结出古钱鉴定中的一般性规律。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古钱鉴定的方法。
1、看铜质
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青色。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市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市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叫做青钱。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
2、观锈色
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呈黑色或铜色。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氧化铜因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锈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发掘品伪锈作法有两种:(1)将伪品钱币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锈色;(2)将伪品放入盐囱砂(氯化氨)、锡绿(硫酸铜)、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铜腐蚀成旧色,然后用胶水往钱币上面粘锈。传世品伪锈的作法是把伪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蜡。传世真品黑得沉着、光滑,而伪品则漂浮、发亮。
绿锈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别,地质带酸性的地区氧化程度也相应严重些。北方干燥,雨水少,不易干,则锈色坚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湿,氧化层较松且多呈蓝绿相间二色。例如南宋钱币发行于南方,放于南方较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钱币一般呈蓝绿色。如发现浅绿锈者,则此钱有问题。如果入土区域燥热,铜锈会呈红紫色,但这种锈色不会单独存在于钱体上,必伴有绿锈混杂在一起,称之为“红斑绿锈”。如发现钱体通为红锈,应属假钱,它是者将伪品放入炉中烧红。这种仿锈肤浅,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以上均为用锈色辨别古钱真伪的方法。
3、看铸市铭文
我国金属铸市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铭文书写,可以说,每一种钱币文字的字体各有特征,不同时代的铸币铭文,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根据这些特征可检验是否为同时代的钱币。另外,在注重各种钱文特点的同时,还可找出钱文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和特征可以作为鉴定古钱真伪的依据。
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等金属铸币上的文字是用大篆来书写的。秦汉时期,钱文书体属小篆范畴,如半两、五铢,但已有汉隶风格,其中莽钱为悬针篆。魏晋南北朝书体复杂。唐代钱币为八分隶书,唐代以后隶书盛行,五代十国主要为真、篆、隶三种。北宋钱币则有篆、隶、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绍熙以后至元、明、清,钱文均以楷书(真书)为主,间或篆、隶书体。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铸市钱文又有蒙、满、回、党项(西夏)等少数民族文字。
鉴定一枚钱币书体对不对,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当时的特点;第二步才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种的特点。如:“益化”圜钱虽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时有齐文字的特征,不同于同时期其它各国之圜钱文字;发现有东周、西周的圜钱,若其钱文是小篆书写,显然是伪品无疑;秦半两在古钱中颇负盛名,其钱体厚重,铜质精良,钱文隆起而雄伟,半两的“两”字中“人”字高耸,如发现钱文扁平者,一看便知是伪品;如见到清代宝源或宝泉局钱币中的满文书写有错吴,则应考虑到宝泉、宝源二局是清代国家级的、最正规的铸钱局,满文的书写绝不会出现错误,则所见之钱币必属伪品。
4、听声音
现在许多钱币学家和收藏者喜欢用听声音的办法鉴定古钱。古钱币由于质地的原因,年代越久远,火气尽脱,氧化越严重,掷于水泥地面其声音也越喑哑。大概来说,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均都是哑音。而明代以后的钱币,距今时间较近,还未受到深层的氧化,声音则是清脆、响亮。如果我们把先秦时期的钱币掷在地上,传来清脆声,则此钱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钱币掷地为哑音,则也必将怀疑。
5、了解铸造方法
我国主代铸币的铸造,大概经过了子范(土、石,铜)、母范(砖、铜)、翻砂等几个发展阶段。无论是还是伪品的各种铸造方法,都会在钱币上留下相应的痕迹。这些痕迹就是我们今天鉴定钱币真伪的一个有力依据。
6、闻气味
此种方法是古钱鉴定中最简单的一种。因为伪品钱币多是用化学物质来伪造装饰,往往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刺鼻的化学性怪味,而真品钱币则没有这种怪味。
7、观版别
从版别上辨别古钱最主要的办法是除了多看钱谱之外,必须要多接触实物,以熟悉各个朝代的钱币真品。不但要注意珍稀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种。因为这些普通品很少伪品,能真实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钱币特征。如战国时期刀布形制特殊,造伪者只好用真品翻砂制造赝品,其破绽在于翻砂铸造后的钱币偏小,较为厚重,文字肤浅,铜质粗糙,锈色不对且易脱落。而且刀币在铸造时其浇口在刀环上,布市的浇口在首端,出落后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状态,而者往往为了品相美观,将刀币、布币边缘磨光滑,实际上是画蛇添足,露出了破绽。再如会昌开元,因扬州已以昌字纪年,放不在再纪地,如发现背“扬”字者,无论传世品还是品均应将其视为伪品。因北宋各代和清咸丰钱币版别最为复杂,也是者竞相仿制的对象,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对它们的形制多加分析,掌握特征,以防上当受骗。
以上几种鉴定古钱的方法,如果我们加以熟悉和了解,均可以掌握。
六龙图为什么这么贵?龙图有什么传说?
刘为什么这么贵?龙的传说是什么?感兴趣的伙伴,请过来看看。
众所周知,这张图是可以的。我以前从未听说过它。只有一天,我们发现六条龙的雕像居然卖到了3亿人民币。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六龙图那么珍贵?呵呵,真的值不少钱。只看它的故事,我们来分析一下,揭秘一下,看看发生了什么。
近日,佳士得国际拍卖行宣布,将于2017年3月16日纽约拍卖季推出“藤田艺术收藏重要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拍卖大厅中的所有物品都来自大阪藤田美术馆的收藏,包括清宫“朱琳石渠宝积秘馆”中记载的六幅古代书画作品。
六幅书画作品包括甘的《马行图》,诺斯的《边桥图》,的《凌阳鹅群图》,南宋的《刘龙图》。
这些珍贵且保存完好的跨越800年的书画作品是如何到达日本的?事实证明,清宫一直有奴化君主贝勒、亲近大臣的习惯。嘉庆年间,宫廷书法家和名画获奖的数量逐渐增多,尤其是道光以后,其中一部分赠给了著名的重要官员恭亲王。就这样,《石渠宝笈》的字画从清宫流传到恭王府。民国时期,为支持清王朝复辟,筹集军饷,恭亲王的继承人溥仪在宫中拍卖、变卖了大量古董、字画。其中很大一部分卖给了日本古董商罗。山本将它们卖给了藤田美术馆的所有者,日本实业家藤田男爵,他于1954年创建了藤田美术馆。由于缺乏资金,藤田美术馆近年来遇到了困难。据说博物馆连调零设备都没有。为了进一步提高藤田美术馆的管理水平和未来发展,藤田美术馆不得不忍痛放弃,拍卖其所有的中国文物和珍宝。
在这六件书画作品中,陈蓉的《六龙》手工最为估价,价格从120万到180万美元不等。画像纵440.7cm,横34.3cm,书法尺子纵83cm,横35.1cm。这些作品包括南宋皇帝李宗和他的大臣们的题词,以及陈蓉自己的一首古诗。
陈蓉的六龙手卷
陈蓉的六龙手卷
陈蓉的六龙手卷
陈蓉的六龙手卷
陈蓉,南宋画家,原名龚楚,福建长乐人,又名福清、江西临川人。他是南宋李宗时代的画家和书法家。记载表明,他在诗歌方面才华横溢,豪放不羁,章法长,文章大,杰出奇特。南宋李宗端平二年进士。他被称为平阳县。他是国子监的首席官员,后来成为福建莆田总督。他是潮汕博士的官员。
在陈蓉的《六龙图》中,他不仅表现了九龙的表情和动作,还突出了九龙的周围景色,如雾和石头的出现,进一步突出了九龙的不同姿态。陈蓉在《六龙》年用干湿墨从不同角度表现云、石、湍急的水流,生动地描绘了在九龙游玩的情景。
当笔者问古代书画鉴赏家朱绍良对“六龙”的看法时,他说:“他善画龙,就像现代画家傅总是相信醉了用手画,马上就在纸和绢上画龙。陈蓉的龙画像声音一样时隐时现。如果一个人看到它的形状,墨水被溅出来,用清水处理,形成一片云。雾状喷水,称为“索文龙”。北宋艺术理论家郭在《图录资录》年指出:“画龙者,可分三停和九象。烂泳和纠结的妙处就在于它上下贴合线圈。或者鬃毛、鬃毛、肘毛,捋得又牢又快,直出肉来更好。""
朱老师接着说,“宋代龙画的特点是:龙头立体,无毛,龙身无曲折,四足肥硕,爪分四指,无肘毛,尾为鬣狗,尾如蛇尾;元代龙画的特点是:龙头扁长,龙身蜿蜒,四足细硬,三指开爪,肘、尾鬣狗均为火焰状,元代以后的尾部似凤尾,如故宫所藏的龙纹壶。明代龙画特点:比龙元的粗。它的角、胡须、毛发、眉毛、鬣狗、鳍和肘毛都完好无损。它的毛向上向前飞,嘴巴张开。龙的鼻子是“一厢情愿”的,尾巴向上卷曲。清代龙画的特点:龙的毛发被剪去,龙的下颚长于上颚,增加了龙的恐怖感。在甘龙,龙的头部看起来像一个跑步者的头部,龙的形状充满了牙齿和爪子。
朱最后说,“佳士得画的六条龙,体现了宋代龙画的特点,符合笔墨风格。”。
陈蓉的真迹传世不多。根据清宫《石渠宝记》年的记录,甘龙皇帝收集了陈蓉的九龙、六条龙和林宇的地图,表明陈蓉的画受到皇家收藏家的重视。如今,陈蓉的传世作品有波士顿美术馆的《九龙图》、广东博物馆的《慕容图》、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武隆图》、故宫博物院的《林宇图》。
故宫博物院藏陈蓉《林宇图》
自古以来,龙就是皇权的象征。在宋代之前,虽然已经描绘出了龙的形象,但真正的龙画“专家”还是在宋代才开始出现。北宋的董郁、王、艾舒、高僧等都是著名的龙画家。其中,南宋的陈蓉最擅长画龙,他的作品成为后世画龙的典范。日本画家说陈蓉的龙画是人类绘画的最高水平。据说,在日本,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有龙图案的画都是模仿陈蓉的龙画。日本著名画家小泉纯一郎评价说,陈蓉的龙充满魅力,栩栩如生。只有天才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陈蓉画的龙气势磅礴,变化多端,栩栩如生。它在南宋宝_年间很有名。他善用笔墨,深受变化的影响。陈蓉在画龙的脸方面有一种独特的技巧:他不画一条完整的龙,或者画一首歌,或者画一只爪子。他把墨汁溅到云里,再把水喷到龙身上,时隐时现,仿佛听到了它的声音,又仿佛看到了它的形状,十分奇妙。
陈蓉喜欢酒后一时冲动去画画。他用墨画云、水、怪石,为的是衬托出一条生机勃勃、盘根错节、令人难忘、隐约可见的龙。他的笔法浑厚苍劲。他有一种强烈的动态、物理和神秘的气氛。后人把他的作品形容为“云雾缭绕,雨声飞舞,天低垂,海高耸,滕祥生前的狂妄,神秘的场景”。特别是当他们喝醉了,大声喊叫,脱下毛巾,湿了手,再用笔一写,就能绽放出美妙的笔触。陈蓉的龙画不仅描绘了龙的形状,表达了他的思想,而且主要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和远大抱负。当时墨家诗人有幸得到一对“索文龙”。
传说他在画龙之前,先吩咐家人拿来两罐青红酒,放在画室中央,然后把门拴在身后。他还让家人在门外的铁环上绑上一条粗链子。就这样,他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躺椅上,一碗接一碗地喝着青红葡萄酒。下一道菜是永泰李赣。他喝了一碗酒,嚼了一颗梅子干。喝了两罐青红酒后,李赣把它嚼了出来。陈蓉醉得分不清东西南北。这才从榻上起身,摘下头巾,用墨汁沾湿了头,不停地喊:“醉了?没醉!”说完,他双手把头巾扔在纸上,然后捏成一团,喊道:“走!”把头巾扔进空酒坛子里,然后提起细笔涂几下,龙就跳到纸上了。
陈蓉的《公诗》是创造题画诗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的先驱。他喜欢文学,经常和当地的文人朋友谈论诗歌和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文学家和画家,他每次作画都是自己作序,诗画倒映,揭示画中之意。
陈蓉还画了松竹,学会了李渔的“铁钩锁”法。晚年书法古朴细腻,绛红堪比董郁。陈蓉偶尔画老虎,他染的头发很细。
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九龙地图》卷,成书于李宗淳四年,为纸墨本,长46.3厘米,宽1096.4厘米。画卷中有九条龙,分为岩石、云雾、激流。第一条龙跳出了岩石。第二条龙从云中升起。第三条龙把石头抱在怀里,弯下腰爬行,做出一个积极的姿势。第四条龙被急流推入一个巨大的漩涡。第五条龙跳起来和第六条龙一起向下飞奔,形成一个互动群。第七条龙的大部分被巨浪淹没,这使它变成了一场风暴。第八条龙又跳进了云里。九龙落在岩石上休息了一会儿。九龙的动态是不同的,生动的,怪诞的和富有想象力的。在画面的构图上,虚实相映。有些很放松,很有气势。
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陈蓉《九龙地图》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墨龙地图》中轴线是陈蓉的杰作。这是一支丝绸墨水笔,长201.5厘米,宽130.5厘米。右下方的题词是:“助汉江,触化松”。如果你做某事,你就会成功。蹬脚游空。你所做的一切。"
广东省博物馆藏陈蓉墨龙画
《墨龙图》经气功、苏等文物专家鉴定为真迹。整幅画是由两片丝绸制成的。丝绸的质量和颜色都很好。这是一件质量好、做工精细、体积大的艺术品。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这是广东博物馆最有价值的古画。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平时不对外展示。
东京国立博物馆有一幅陈蓉的“五龙”图,纵长21.7cm,横长146.6cm,是纸质墨水笔。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陈蓉“五龙”。
内地拍卖市场上陈蓉的作品不多,大部分都标有陈蓉,能标为真迹的很少。以下是近年来拍卖的两幅陈蓉的“龙”的照片。
2010年7月,中国国贸易盛佳拍卖公司以156.8万元的价格拍卖了陈蓉的一幅《龙舞》画,立轴、水墨纸复制品。除了大量的印本,还有张大千的后记:“从前有一幅宋代巨幅画,无钱,神态生动,云喷,令人肃然起敬。今天看这幅画,可以看出它的笔法很高很伟大,表情也不一样。真的很独特。皇妃夏末,大千俗人张聪《与大千印集》。
陈蓉的“舞龙”
2015年北京鲍瑞英春拍上,一卷《玩龙珠》无画家印章成交3450万元。这件作品是一张水墨纸,纵长237.5厘米,横长32.5厘米.鉴定人张葱玉有许多描述和题字:“孙俊波元三十岁,十二月二十七日开始。孙俊博园以朱龙为题。笔墨风格和陈锁翁一年前看到的九龙图一样。真的和翁婿的一样吗?今天各方面都有多难。在上海的一个角落,比在桃园难多了。除夕夜,我坐在一个木砚里,重温我的旧收藏,回忆过去的14年。我觉得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这本书《绿玉之父》,是吴兴张衡写的,花了好几年才画好的卷轴画。后被美国藏学专家王收藏。他在画中作画,并在画的前后印上近10个不同的识别印章,以示爱意。
张葱玉批准的陈蓉《玩珠龙珠》手卷
鉴赏:行家不穷,行家不富。什么是“学”去识别、理解、明白等。什么是“欣赏”爱好、执念等。如果只是喜欢收藏,那是一种享受;如果你只喜欢收藏,那是愚蠢的。收藏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快乐,带给我们的财富是一种寄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