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升成品油销售终端利润

2.中石化和中石油各自有什么优点?

3.原油变化率是指什么意思

4.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机制拟定

如何提升成品油销售终端利润

国际油价 知乎_国际油价投资渠道

三个方面:

一是降低进货价格,1、争取更低的进价,与其他库、站抱团凑成大订单,找炼厂团购;2、尽量选择距离近、运输方便的渠道供应商,尽量降低综合运费;3、把握好进货节奏,终端加油站进货是可预见的,国际油价每天都在影响炼厂出厂价格,关注价格信息,合理安排补油计划;4、压缩库存,减少资金占用,节省资金成本,预计要涨价,囤油时例外。

二、增加销售额,1、合理的定价,越便宜肯定销量越高,但想找到价格与销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中最优的定价点并不容易;2、服务好现有顾客,保留客户资料,增加客户粘性;3、通过潜在客户调查、走访等手段,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加油;4、品牌战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让顾客觉得你质量没有问题、价格说过得去、硬件软件优良、每一样都不一定是最好,但整体上比竞争对手强。

三、向非油要效益,1、充分利用加油站场地,开展洗车、地磅等业务;2、优化便利店商品结构,减少品类,向高毛利、快消品倾斜;3、走出去,把销售延伸到站外。

四、节流,变动费用,除了促销费,其他如水电费、维修费、办公费等不能直接创造效益的费用,能省则省。

中石化和中石油各自有什么优点?

从收入端来看,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汽、柴油和煤油受到国家管制,其他产品都是自由定价。算个比例的话,大致65%左右的收入受到了国家价格的管

制,35%左右能够自由浮动。这样的话,即使是中国石油,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国家不调整成品油价格的背景下,真正能够享受到油价上涨好处的只有35%的

收入,而在目前国家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的情况下,即原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家还要被拿去一部分,中国石油受益于原油价格上涨的好处还会更少。总的来看,在

国际油价上涨的情况下,如果国内不调整成品油价格,则中国石化的盈利会受到负面影响,中国石油对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受益的程度也受到了国内管制成品油价格

和石油特别收益金的抑制,但还是提供了一个对冲油价波动的工具。

从业务板块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比较,情况如下:

上游业务板块:

在上游的业务上,中国石油相对于中国石化的优势明显。经过4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国石油已形成一套陆相生油理论和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业务领域的技术优势集中在以下方面:

(1)勘探领域:岩性地层、前陆盆地、碳酸盐岩及断块等油气藏勘探地质理论及技术;

(2)开发领域:聚合物驱油等三次采油技术、中深层稠油开采技术、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3)天然气领域:天然气藏及凝析气藏开发技术。

 这些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位置。更大和更有利的勘探区块分布:中国石油在我国境内拥有的勘查许可证所涵盖的总面积大约为

184.0万平方公里,拥有的采矿许可证所涵盖的总面积大约为6.6万平方公里。中国石化在我国境内拥有的勘查许可证所涵盖的总面积大约为98.2万平方

公里,拥有的采矿许可证所涵盖的总面积大约为1.1万平方公里。这里一方面面积上中国石油大的多,另外一方面在勘探区块的分布上更有利,当时中国石油和中

国石化分家的时候,中国石油分到的是更有利的勘探区块。中国石化随后收购新星石油公司,就是对其分家时弱势地位的一种补偿。

 天然气业务上更是占主导地位:在三大石油巨头里面,中国石油占据了最有利的战略位置。从资源来看,中国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占到了国内产量的75%,天然气

的储量占到了国内的85%,从运输管道来看,中国石油的天然气运输管道占到了国内天然气管道的85%。中国石油在天然气的领域优势是中国石化所无法比拟

的。炼油和销售板块:在各自区域各占优势,但中国石化效率和竞争优势更明显。首先来看业绩,由于中国石油并不单独公布炼油和销售的情况,所以为了便于比

较,我们把中国石化的炼油跟销售板块相加的情况跟中国石油相比较。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最大到了350亿元,最小也有100亿元。当然一

个原因是两者量的差距,中国石化的原油加工量在1.5亿吨,中国石油只有1.1亿吨。中国石化一年销售汽柴油1.1亿吨,中国石油一年销售汽柴油0.73

亿吨。另外的原因包括中国石化的炼厂更有效率(表现规模经济和更好的产品结构)、物流成本更低和更高的产品实现价格(尤其是汽油)。

炼厂环节

中国石化炼厂的平均规模在750万吨,而中国石油炼厂的平均规模仅为400万吨,炼厂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中国石化更大的规模提升了炼厂部门的效益。同样加

工一吨油,中国石化比中国石油的成本应该低30元/吨(含折旧)。另外从产品结构来看,汽油、柴油、航油和石脑油的收率,中国石化为77.7%,中国石油

仅为69.3%,相差了整整8.4%,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这些产品价格在4400元以上,8个点收率的相差表现在经济价值上相差很多。

销售环节

从地理分布上来看,中国石油的主要销售区域在北方,相对于南方市场,地域更广,但销售量低一些,从而在物流成本上比中国石化更高。另外一部分汽柴油产品运

到南方去卖,物流成本也比较高。而从产品的实现价格来看,由于中国石化占据的是更富裕、成品油消费更旺盛的市场,相对中石油较高。以2006年为例,中国

石油汽油和柴油实现的平均价格分别为5034元/吨、4409元/吨,而同期中国石化汽油和柴油实现的平均价格分别为5224元/吨、4466元/吨,平

均比中国石油高190元/吨和57元/吨。

化工销售板块

中国石化占主导优势中国石油的化工业务跟中国石化相比,其效率要低不少。以2006年为例,中国石油共生产206万吨乙烯,但EBIT仅为50亿元,一吨

乙烯的EBIT为2400元,而中国石化共生产550万吨(扣除了赛科、扬巴外方的权益产量),EBIT为172亿元,一吨乙烯的EBIT接近3200

元。这还没有考虑中国石油的石脑油结算价格比中国石化低的因素。其实这一点从乙烯厂的规模上也可以看出来,2006年中国石油乙烯厂的平均规模为40万

吨,而中国石化是60万吨。不过中国石油在对化工销售业务的统一上面比中国石化早,并且由于大部分厂在北方和西部,为了在华东、华南销售,其渠道建设、物

流建设以及库存建设上面还是花了不少心血。

上炼油化工项目拉近同中国石化的对比差距

中国石油要参与国际竞

争,实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和保持其国内油气供应主导地位是重要一环。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石油的炼油业务如果不能迅速做精做强,将可能成为其发展的一个“瓶

颈”。因此,其炼油业务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从其发表的招股书上看得出,上炼化项目将是其本次募集资金重要投资方向之一。

事实上,中国石油的下游业务在过去几年已经得到长足进步。但就炼化项目而言,目前仍不及国内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石化。

原油变化率是指什么意思

_际原油变化率也叫三地原油,原油变化率是评价我国原油市场价格波动的唯一指标(为防止市场投机,国家发改委尚未公布原油价格计算公式)

1.国际油价定价权是指一国在国际油价的制定中有足够的话语权,即一国通过政策调整影响国际油价的能力 。中国不具备定价权,因此国内油价的变化应该参考其他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

2.中国原油50%以上依赖进口,这三个地方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渠道。布伦特原油现货是北海布伦特油田和尼年油田生产的轻质低硫原油。世界上65%以上的实际原油都依附于布伦特定价体系;迪拜和新塔原油主要用于为出口亚洲的原油定价。

1.原油是一种粘稠油状液体,具有深棕色、绿色荧光和特殊气味。 它是烷烃、环烷烃、芳烃、烯烃和其他液态烃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以及少量的硫、氧、氮和少量的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 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点——50~24℃。

2.原油是国际商品市场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原油对黄金的意义在于,油价上涨会推高通胀,从而凸显黄金对抗通胀的价值。从历史数据看,近30年来,一盎司黄金平均可兑换15桶原油,油价与黄金价格的正相关性约为80%。

3.原油价格已从2002年1月的20美元/桶左右上涨到2006年7月的78美元左右。油价暴涨的原因之一是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美国和以中国为主要国家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表现都非常好,大大增加了对原油的需求。供给因素是世界原油行业供需脆弱的平衡。由于剩余产能有限,地域形势多变,市场对原油供应可能中断的担忧并未消散,从而将油价推高至20多年来的高位。

4.油价与黄金的比较,尽管原油价格仍处于前期上涨趋势的回调中,但供需脆弱平衡仍将长期存在。因此,油价难以进一步下跌。高位操作和回潮还是值得期待的。

5.同样,国际商品市场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对金价也有同样的影响。黄金价格始于2000年的牛市,伴随着国际商品市场以原油、铜为首的能源、金属和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从1804年至2004年的世界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图来看,2000年左右是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又一次历史性牛市的开始。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里,出现了五次超级牛市,持续时间最短的为 15 年,最长的为 40 年。每一次牛市都伴随着战争和政治紧张:19世纪初的1812年英法战争; 1860 年代是美国内战; 20世纪三大商品市场的重要促成因素是一战、二战和冷战。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已经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打响,这意味着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机制拟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拟定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 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

新方案提出把2006年确定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规定的“当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格高于5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提高到80美元。

这一改革方案的推出目前有两种时间表可供选择:一是2008年年底前,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和燃油税费改革一起启动,最早启动时间为2008年12月1日;二是年底前先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降低成品油价格,于2009年1月1日进行燃油税费改革,即开征燃油消费税。具体如何“拍板”,正在等待高层和相关部门的最后决策。 早在2006年,国家就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调整,并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零售基准价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并允许企业在此基础上上下浮动8%确定具体零售价格。

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再“盯住”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而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再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和合理利润确定价格。但此方案一直未见官方公开表述。

最新调整的方案,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

这一政策思路意味着,未来成品油经营企业将获得一定的定价自主权,同时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将加快,次数将增多。

实质上,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在实践中,一直面临着尴尬局面。因为成品油供应体系存在着两个主体,一是民营企业,二是中石油、中石化。后者在政府价格管控下,不能随意调整价格,而前者在供求变化和后者价格管控中,获取了利润空间。

“现在民营销售企业的利润空间相当大。”石化专家、北京异构石油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薇对记者分析,目前国内成品油价偏高的情况下,民营加油站一吨能赚2000元左右。

如2008年11月从国外进口的原油约50美元/桶,而国内成品油是按照90美元/桶的价格出售,折合成人民币大概6000多元/吨,而地方炼油厂出厂的成品油价格4000多元/吨。按照2008年规定零售价格上下只能浮动8%,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最多只能降价8%。而民营加油站可以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渠道降价,从中赚得丰厚利润。

“采用最高限价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的一种选择。”上述专家称,实行最高限价,意味着加油站售油,只要不超过最高限价,多低的价格国家不管。

对此,调整方案也给出了相应信息,即提出,成品油经营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在不超过最高零售价格、最高批发价格或最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自主确定或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具体价格。价格主管部门根据流通环节费用变化等情况适当调整流通环节差价水平。

“只要不突破最高限价,市场稳定,民众没有意见就可以了,企业出售油价低多少不用政府操心的。”陈薇称,如果有了最高限价,加油站的利润空间将得到有效限制,不会有更大的暴利收益。

据悉,除了调整零售价格标准,成品油价格机制仍遵循2006年石油价格改革方案,即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机制。

虽然这种间接接轨的机制不变,但据了解,政策层面未来可能在调控区间上进行适当调整。

按2008年11月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看,价格部门核算出的零售基准价会被折合成WTI(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的低硫轻质原油的一种,是美国石油工业的基准原油,已成为世界各地原油产品的重要定价基准之一)价格,当这个折合价格介于18-50美元每桶之间时,国内成品油价将与国际油价同步调整;但如果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国内成品油价将分别按照另外一套方法进行不等比例的调整。

具体核算是,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平均原油价格+成本+适当的利润率(按2004年行业平均利润率为5%左右),来确定成品油价格。其中,18~50美元之间按照上述公式计算,50美元以上开始扣减加工环节利润,每上涨1美元扣减1%的利润率,到55美元减为零,55~65美元为零利润。

据悉,调整中的方案还提出,拟将50美元这个临界点调高到80美元。

成品油价格调整涉及面广,利益调整复杂,为此,相关配套措施也是调整方案的重要部分。

据悉,如果按上述机制调整,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相关行业价格联动、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以及石油涨价收入财政调节等四个配套机制都将发挥“配合”作用。 尽管从上述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中,看出了更多的市场灵活性,但该调整思路仍属于局部性调整,市场化改革方向还是长期目标。

“中国成品油形成机制改革走的是渐进性道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家牛犁对记者分析,虽然能源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按照市场规律,与国际接轨,但改革路径仍是循序渐进式的。

和牛犁持相同观点的专家认为,在现有管理体制和市场条件下,不能完全放开能源价格包括成品油价格。

“一方面,国家没有石油储备;另一方面,税收比例太小。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调控价格。”陈薇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开,可能会失控。

除此之外,在现有石油管理的垄断体制下,政府放开价格管制,将可能出现垄断企业联手抬价。这也是学者们担心的问题。

因此,能源价格改革尤其是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最重要的前提是,培育市场主体和市场竞争条件,有足够的市场主体,才能产生合理的竞争价格。

“在没有放开市场主体管制情况下,只调整零售价格基准,是否会导致挤压现有民营企业竞争空间?”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在2008年价格机制下,民营经营企业还有较大的盈利空间,如果中石化和中石油企业能够在“最高零售价”下自主选择降价空间,势必会对民营销售企业产生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