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松绑油价预测_德国石油价格
1.苏联东欧巨变的原因,就是苏联解体,苏共失去政权的原因
2.连续3次地板价保护,本轮油价继续暂停下调!民营加油站坐不住了
3.山东油价为什么便宜?
4.二手车市场现状
5.任丘油价为什么这么便宜
6.柴油车与汽油车的区别
苏联东欧巨变的原因,就是苏联解体,苏共失去政权的原因
东欧剧变 自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和工人党在短短的时间
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东欧各国的剧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执政的***和工人党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
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内出现了反对派,它与党外的反对派相呼应。二是执政党在
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不断对反对派妥协退让,甚至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
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三是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通过不断制造,施加压力,使执政党陷入困
境,然后取得政权,个别国家甚至通过武装冲突,实现政权更迭。
80年代初,波兰政府为摆脱经济困境,大幅度提高肉类价格,引发了许多城市的工人罢工,产
生了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团结工会得到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不断挑起罢工,导致局势动荡。
波兰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使局势平稳下来。“战时状态”结束后,由
于经济得不到根本好转,局势继续动荡,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威信大为降低。
1989年,波党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的方针,与团结工会举行圆桌会议。会议达成了关
于团结工会合法化、进行议会大选等协议。在大选中,波党失利,团结工会获胜,组织政府。团结
工会上台,标志着波兰政治经济制度的剧变。
1989年,大量公民外逃的浪潮,使长期保持稳定的民主德国政局出现大动荡。这时,德国统一
社会领导更换,随后党的方针改变:承认反对派组织“新论坛”为合法组织;政府宣布开放
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决定实行多党制。第二年春天,称为“德国联盟”的三个反对党
联盟在大选中获胜。10月,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柏林墙打开后,大批民主德国公民前往西柏林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因抗议解除一名持不同政见的神父职务举行的群众
示威,演变成骚乱。不久,布加勒斯特也开始了骚乱,军队倒戈。外逃的党和国家***齐奥塞斯
库被捕,并被秘密处决。救国阵线委员会取代罗马尼亚***执政。
罗马尼亚政局的剧变
此外,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
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
东欧国家的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
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有:
(l)历史原因。东欧各国***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
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2)内部原因。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
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
(3)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他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4)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
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结合阅读资料,思考和分析东欧发生剧变的各种原因及其作用。
中国外交部长在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的问题时说: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
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
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
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
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
4月28日(本周二)国内将开启新一轮的成品油调价窗口。截止至4月27日0时,国内第9个计价工作日,原油变化率为-24.67%,汽柴油下调约935元/吨。但由于当前计价周期内综合原油价格远低于40美元/桶,按照规定“地板价”保护将再次开启,本轮国内油价继续暂停下调。
此前在2020年4月15和3月3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因为“地板价”已经连续2次暂停调整。上一次国内油价实质性下调还要追溯到2020年3月17日,当时创下了自2013年成品油新定价机制以来最大降幅,其中92号汽油下调幅度达到0.8元/升。
尽管连续第3次触发“地板价”保护,成品零售限价下限已经被“钉死”,但汽油零售终端的市场下调趋势已越发明显,预计未来几个月国内汽油价格的折扣力度将会增强。供大于求是个不争的现实,部分加油站都会使出各自的一些办法,来占领市场。
相关市场分析机构认为,目前国内炼厂之前进口的高价原油还需要消化一段时间,进入下半年之后,低价原油逐步进入国内,这也将继续加剧下游销售环节的竞争。尤其是民营加油站,地炼油的出厂价格被压缩的没有空间,为了解决流动性,大量出货会导致批发价格相对下降。而中石油、中石化这种国有企业也有可能采用各种形式的让利,为理论上无法下调的成品油价格“松绑”。
以山东为例,作为全国炼油量最高的地区,省内聚集了全国近80%的民营炼油厂。随着这次国际原油的暴跌,山东地方炼厂所在的区域,很多民营加油站的打折力度惊人。今年3月,山东枣庄一加油站的92号和95号汽油分别以3.48元/升和3.88元/升进行售卖,这比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低了2元/升。
较低的油价也将对目前国内的新能源车汽车推广带来影响。此前在国内高油价时代,纯电动汽车的出行成本甚至不到一台中型燃油车的十分之一,而随着国内油价走低,这一新能源汽车的主要优势将被继续压缩。
此外,根据欧佩克发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预计将较去年同期每天下降690万桶,原油需求将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对原油的需求急剧下降,世界上几乎没有原油储存空间,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日子,国际原油可能都将以较低的水平运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山东油价为什么便宜?
一方面是山东地域优势,油田聚集,炼油技术成熟,靠近原料产地运输成本低。
放开松绑对原油进口的控制,短短几年山东就聚集了全国大概80%的民营炼油厂,随着山东民营炼油厂发展规模迅速,供给能力强大,加上市场竞争中,国营民营之间的利润争夺、价格战纷争,直接导致了山东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其他省份。
但是低价油不等于低质油,在油价调整的行情背后出现了一些猫腻,劣质油开始大行其道,低价俨然成了劣质的代名词。劣质油的存在严重危害了车辆性能威胁司机的生命安全,连带损害山东地方民营炼油厂的形象,也损坏了整个炼油行业的正常发展。
在两桶油的价格上,山东的很多地方比其他省份要便宜1到2元不等。某县城民营加油站的92号在经历了几次增长后,停留在六元左右这个区间。搞的两桶油很是被动,在低油价的蛋换大环境中,要时而进行促销才能得以生存。
二手车市场现状
二手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金固股份(002488)、上海物贸(600822)、大东方(600327)
本文核心数据:二手车交易量、二手车转籍比例、中国二手车金融渗透
中国二手车交易热度高涨,交易呈现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二手车交易活跃,中国二手车交易量已经连续18年持续增长,全国交易量从37万辆增长至2019年的1492.3万辆。但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中国二手车交易量首次出现下滑,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统计数据公布,2020年我国累计完成交易二手车1434万辆,累计同比下降3.91%。2021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完成交易二手车843.42万辆,同比增幅为52.89%;即便是在6月份这样的汽车行业销售淡季,二手车的交易量依然有着4.43%的环比增长。
中国二手车限迁政策松绑,利于二手车市场发展
限制车辆迁入,也抑制了二手车消费活力。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后通过多项文件强调重申。各地陆续响应,二手车全国大一统市场逐步成型。
2020年开年,受假期和疫情双重影响,2月份二手车转籍率呈最低点,仅为14.86%。随着疫情防控的好转以及复工复产的不断推进,从第二季度开始跨区域流通整体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7~12月连续6个月好于2019年同期。12月二手车转籍比例为28.88%,再创年内新高,转籍比例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3.77个百分点。2020年全年二手车转籍总量为393.80万辆,转籍比例为27.46%,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41个百分点。
中国二手车金融渗透低于美国,反映我国增长空间较大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二手车交易高速增长,二手车金融也蓄势待飞。对比2019年我国与美国的二手车金融渗透率(贷款订单数/汽车总销量),可以看出我国的二手车金融渗透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渗透率仅有29%,而美国在2015年已经54%。
注:二手车金融渗透=贷款订单数/二手汽车总销量
我国二手车金融开始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展望未来,在中国经济“双循环”新格局和“十四五”发展新要求之下,以二手车为核心的汽车流通产业作为稳增长、扩内需重点领域,将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2021中国二手车金融与生态报告》中提到,2020年,我国二手车金融渗透率达30%左右,预计2025年可达48%左右。据分析机构Frost & Sullivan预测,随着二手车消费在汽车总消费中的占比增加,预计到2030年,中国二手车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7043亿元。
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吸引各路玩家布局
由于我国二手车交易量逐年增加,在大众消费者的热情持续高涨和政策利好的双向促进下,我国二手车金融市场拥有巨大想象空间,导致大批玩家纷纷涌入。当今二手车金融市场的玩家主要分为五大类:以平安银行、工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机构;以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宝马汽车金融为代表的主机厂金融公司;以浙江安信为代表的信用担保公司;以先锋太盟、建元资本、沣邦租赁为代表的融资租赁公司;以大搜车、灿谷、瓜子二手车为主的互联网汽车交易平台。
此外,伴随着二手车金融市场的发展,还涌现出一批以车300为代表的二手车检测评估机构。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二手车行业市场需求洞察报告》。
任丘油价为什么这么便宜
任丘油价山东地域优势,油田聚集,炼油技术成熟,靠近原料产地运输成本低。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放开松绑对原油进口的控制,短短几年山东就聚集了全国大概80%的民营炼油厂,随着山东民营炼油厂发展规模迅速,供给能力强大,加上市场竞争中,国营民营之间的利润争夺、价格战纷争,直接导致了山东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其他省份。
柴油车与汽油车的区别
目前,柴油轿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40%,而德国可达到50%。预计到2006年,全欧洲每销售的两辆轿车中就会有一辆柴油车。欧洲知名的品牌,如奔驰、宝马都有自己的柴油轿车,而且产量逐年增加。
当谈到中国柴油轿车的前景时,倪计民教授充满信心。他说,现在柴油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汽油机只剩下轿车一块阵地,而且这块阵地也逐步被柴油车占据。可以大胆预想,在未来的汽车世界,柴油车一统天下也不无可能。
关于柴油车和汽油车优劣对比的讨论已经由来已久。看罢超级女声的PK赛后,钟爱SUV的笔者也为柴油和汽油两大SUV车型归纳出如下四个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并邀请包括SUV车主、行业专家及汽车高级工程师等在内的5位大众评委为每场主题PK投票。
PK关键词一:燃油经济性 投票结果:5对0 柴油车胜
本次PK是5位评委最为一致的一场。燃油的经济性能是柴油车最大优势,这一点在对比计算同类排量汽、柴油SUV的用车成本时得以明显体现。
评委声音(高先生 座驾:特拉卡2.9CRDI):
为了测试柴油特拉卡2.9CRDI的真实油耗,我选择了太原——大同的路段进行磨合期的试驾。在85km的等速状态下,行驶路程约1415km,耗油共约105升,合百公里油耗约为7.42升。第二日将车速设为120km/小时,自动巡航。跑到第一个油格时为330km,跑完一箱油里程表为2799km,日总里程754km,合计油耗为10.04升。
这样的油耗对于2.9排量的SUV,我个人是非常满意的。在3.0左右的汽油SUV,百公里油耗差不多要跑到15L左右。在燃油经济性上,柴油车技术降低了车的使用成本,为我省了一大笔费用。
PK关键词二:绿色环保 投票结果:3比2 柴油车胜
在环保性的讨论中,评委有3票投给了柴油车,有2票投给汽油。较之以往大家一提到柴油车就联想到“墨斗鱼”的情况,可见随着对柴油发动机技术了解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高品质柴油车的环保性有了一个客观认识。其实正是由于柴油车的绿色环保性,油耗低、排放量小的柴油车在欧洲已经非常普及了。
评委声音(华泰现代高级工程师):
同汽油车相比,在排量相同的情况下,柴油车可节省20%-30%的燃料,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低20%。以北京为例,如果其运营着的6万多辆出租车全部更换为满足欧Ш标准的柴油出租车,那北京每年将可减少油耗1.13亿升,每个司机可节省运营燃油费用5600元,减排二氧化碳34万多吨。不说别的,对国家,对城市或是对个人,这都应该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PK关键词三:噪音 投票结果:1比4 汽油车胜
噪音问题一直是柴油车的一个“硬伤”,本轮投票除了自己一直使用柴油车的特拉卡车主高先生外,其他四位评委一致将票投给了汽油车。
评委声音(对于这一轮的PK,特拉卡2.9CRDI的车主高先生为大家对柴油车的看法表示出愤愤不平):
其实随着柴油发动机的发展,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和世界最先进柴油发动机水平接轨的产品。以特拉卡2.9CRDI为例,共轨式喷油系统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通过对共轨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基本无关。共轨技术的运用避免了柴油发动机在噪音上的缺陷,起到了很好的减振降噪效果。驾驶过程中,不管是发动机的噪音还是震动水平,都和汽油车几乎无异。
PK关键词四:公众口碑 投票结果:0比5 汽油车胜
在全球柴油车推广呼声日益高涨之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倡导为柴油车在国内的发展全面“松绑”,但记者走访发现,不仅是广大公众,就是很多政府机关的决策者、负责人也对柴油车没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
观念一直是束缚柴油车发展的最大限制。长期以来,伴随柴油车出现在人们脑海里的,都是上世纪70年代冒着滚滚黑烟、噪音震天的“黑大粗”形象。也正是因为人们的“歧视”和政策上的限制让柴油车沦为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虽然目前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倡导为柴油车发展“松绑”,但从根本上来说,观念的彻底转变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