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均价为4041元,那么从国外进口价格是多少呢?

2.为什么俄罗斯的卢布跌得这么厉害?

3.俄罗斯拒绝西方设置60美元油价上限!这是为什么呢?

4.卢布贬值在俄罗斯做生意有没有影响

5.国内油价不断上涨,俄罗斯油价便宜,为什么不能多进口俄石油?

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均价为4041元,那么从国外进口价格是多少呢?

俄罗斯油价2004-俄罗斯油价几块一升

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私家车,而我国的私家车数量十分之多,大家出行之时都不喜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会采用开车的形式。而开车就必须要加油。如今网上有人讨论,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均价为4041元,那从美国呢?

所以,在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升的时候,进口量不会有大幅增长,但价格方面却出现了较大的涨幅,毫无疑问的是,石油出口商赚发了。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和制造业大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对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所以我国也是全球主要的石油进口国之一,那么我国主要从哪些国家进口石油,均价又是多少?

石油含量属于一个国家发展最新工业的基础资源。无论是从轻工业的角度来说,还是从重工业的角度来说,工业的发展都同石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而言之,一个国家想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国内经济就离不开石油。

而中国一直以来都属于石油消费大国,但是由于我国自身的石油储备资源有限,所以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石油,来弥补本年度国内石油的消耗量。近年来,进口石油已成为我国汽油消费的主要来源,中国从外购的石油总量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七十。

除了沙特,俄罗斯等其他国家也是我国的主要原油进口国,我国采取这样的策略,主要是摆脱对某个国家资源过度依赖。因为一旦与这个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过度依赖这个国家的能源,那么就会让我们处在被动的情况,甚至会面临资源短缺的窘境,采取从多个国家进口石油的办法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也导致了成品油价格水涨船高,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年以来原油价格进行了9次调整,其中有8次上调的原因所在。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仍然会继续采取从多个国家进口石油的策略,和一些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保持密切关系,并且和他们达成合作协议。

当然,价格最实惠的是伊拉克和伊朗,其中伊拉克是我国第三大石油进口来源地,一季度进口石油1475万吨,均价只有3850元,不到4000元;而伊朗的均价更低,只有3320元,但是从伊朗进口石油较少,只有25.9万吨,交易金额8.6亿元。

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石油进口依赖度较高,但进口渠道相对分散,中东地区进口量最大,俄罗斯次之,还从北欧、非洲、北美、南美等地区进口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能源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为什么俄罗斯的卢布跌得这么厉害?

俄罗斯的卢布跌得这么厉害的原因:

一、推翻乌克兰亲俄政权。

美国通过资助乌克兰反对派,推翻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权。然后,通过背后推动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来分化和恶化欧俄关系。

客观上,在2014年上半年的对垒中,俄罗斯损失不小,但欧洲损失也不小,损失最大的是乌克兰。总体而言,俄罗斯的损失从得到的克里米亚的领土中弥补了回来。在这次对抗中,俄罗斯的反击是无奈的反击,但在上半年以较小代价换取更大利益,斩获不小。

二、一系列制裁和封锁。

借助乌克兰的局势,美国挟持着欧盟,对俄罗斯展开了一轮轮的经济制裁、金融封锁。如此的结果是,俄罗斯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俄罗斯不但难以再从西方市场获得资金,还有更大规模地西方资本从俄罗斯撤离。如此结果是,卢布不断贬值,股市不断下跌,经济增长停滞。

三、打压油价。

如果仅仅是前两步,俄罗斯经济虽然会比较艰难,但不会伤筋动骨。然而,美国岂会善罢甘休,于是重新拿起了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使用过的“石油武器”。通过打压油价来打压俄罗斯的经济。

打击俄罗斯经济的七寸就是打击能源价格。由于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大部分来自石油,而天然气基本是协议价格,所以打击俄罗斯经济就是打击原油价格。这一重打击,让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

四、油穷“币”现。

美国资本在做空油价时,一定会顺势做空卢布,并不断加压。如今,在巨大的做空压力下,国际油价越跌越快,与此同时做空卢布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加。于是,最近两天随着油价不断下跌,俄罗斯卢布和股市崩盘的壮观场面。

俄罗斯拒绝西方设置60美元油价上限!这是为什么呢?

俄罗斯只听自己的话,欧盟是谁?

俄罗斯直接拒绝了西方设定的最高的限价,所以说这让欧盟是一筹莫展。按照现如今的规定可以看得到,这个限价令已经正式生效了,但是俄罗斯却选择不同意,那么油价又陷入到了困局当中。西方国家的目的就是想要打败俄罗斯,但是俄罗斯这方面不同意,他们好像也没有什么办法。

俄罗斯觉得这不对,所以不理会对方的建议

俄罗斯拒绝西方设置的60美元的油价上限,每一桶油不能超过60美元。对此俄罗斯表示我们不会接受这个最高限价的,因为这个价格对于我们来说不合适,这就是不对。经过了激烈的争吵之后,上限最高为60美元一桶,所以俄罗斯这方面不同意,对方也是无可奈何。西方组团限制俄罗斯的油价,这不就是欺负人吗?

限价令已经正式生效,俄罗斯却选择不同意

根据当地的消息可以看得到,俄罗斯不会接受,西方所提出来的油价上限这个问题,目前克里姆林宫正在评估当下的情况,俄罗斯大概率是不会同意的。因为他们已经商讨好了,把这个费用限制在每桶60美元,那么这个限价令正式生效,俄罗斯却不予理会,欧盟各大国家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俄罗斯这方面不同意,西方国家不怀好意

我们可以看一下,俄罗斯这方面是不同意的,因为他们觉得西方国家不怀好意。西方国家想要通过这种想法来打垮俄罗斯的财政问题,经过这个争吵之后,他们还是没有达成一致。其实这件事情就是西方的不对,而俄罗斯这方面又没有做错什么,在警告了美国之后将会做出回应,这就是不同意,油价又陷入到困局当中。

卢布贬值在俄罗斯做生意有没有影响

卢布贬值对在俄罗斯从事商业的人的影响:

按常理,数月之内本国货币贬值到只有原来价值的一半,应当产生物价大幅度上涨,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相当的影响,并继而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但目前,在莫斯科虽然已经出现了物价一定程度上涨的现象,新年购物热也提前开锣,然而笔者并没有看到传说当中的恐慌性抢购风潮,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也未见金融危机产生了多大的冲击,至少目前莫斯科人生活一切如常。金融市场的暴风骤雨同市井之下至少表面上维持的风平浪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给外人一种匪夷所思的违和感。

但是对于在俄罗斯学习和生活过一定时间的笔者来说,这种看似违和的现象却完全可以理解。俄罗斯借2003年伊拉克战争导致国际油价上涨的东风大卖石油获利以来,一方面借上涨的油价大获其利,经济总量迅速跃升,但另一方面,石油上涨产生的红利却大多数流入了石油大亨和金融大亨个人的腰包中并被他们拿来在西方国家投资置业,进行奢侈消费,导致财富大量外流,石油红利带来的财富并没有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多大的促进作用,加之俄罗斯从石油买卖中获利后经济发展更加倚重石油,而石油本身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因此尽管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大幅度跃升,但经济结构仍然十分脆弱,抗打击能力较差,脆弱的经济在金融领域的体现就是卢布的长期疲软和物价的习惯性上涨。

卢布稍有风吹草动就大涨大落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而据笔者已经毕业的室友介绍,他2004年刚来莫斯科时,一个土耳其鸡肉卷(俄罗斯最常见的外卖食品)只有25卢布,但现在一个普通的鸡肉卷已经能够卖到130卢布而且还有分量不足的问题,十年时间上涨了5倍,笔者本人也经历过学校某一咖啡厅某一菜品一个月内价格翻一番的情况。可以这样说,长期脆弱且没有惠及全民的经济发展已经使俄罗斯人面对涨价这样的事情日趋麻木,这样一来,虽然此次卢布的贬值造成了物价一定程度的上涨,但上涨的幅度同笔者和笔者朋友以前经历的大规模物价上涨来说简直不值一提。况且俄罗斯民族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毁灭和重生,而这些毁灭和重生的历史已经将坚决和隐忍注入到了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当中,使他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出奇的韧性,对他们而言当前面临的经济困难只是他们大起大落历史中的小插曲。这些因素都使得俄罗斯能够在当前的金融风暴下维持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当然,这种相对稳定状态是建立在相对稳定的物价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卢布贬值造成俄罗斯收支不平衡,如果金融崩溃的趋势得不到有效扭转的话,这种相对稳定的物价应该不会长久地保持下来,而俄罗斯民众表面平静下的焦虑也通过新年购物热的提前到来和市面上各种有关过年后大幅度涨价(实际上每年新年物价都会有个大幅度上涨的过程)和使用“新货币”等各种传言表现了出来,将来是否会产生社会动荡到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个历史上多灾多难的民族,俄罗斯人的坚韧和面对灾难时丰富的生存经验应该能帮助普通人度过眼前的难关。

相对而言,卢布大幅度贬值,受影响最大的是用外币结算的外国人群体和外贸商人,显然华商和中国学生就是这批人当中的一员。卢布的大规模贬值,压缩了在俄华商的利润空间,甚至有很多华商出现大规模亏损,而华商的亏损,使在俄罗斯的中国学生更难找到工作,并且薪酬待遇也大大下降(以前找工作容易,而且工资一般用美元结算,现在找工作困难,而且工资多用卢布结算)。在之前的一篇文章当中,笔者已经提及华商和留学生当中蔓延的恐慌情绪。而现在,这种恐慌随着俄罗斯央行各种干预政策的失败变得更加严重。笔者整个微信朋友圈当中都弥漫着悲观失望的情绪,而某当年曾在中俄国际列车上做过“国际倒爷”的女士在微信朋友圈里说:“现在的俄罗斯真是世界上最贵的宾馆,睡一晚,几万块就没有了,也不知道要睡到什么时候,期盼卢布涨回去。”而这一席话,是在俄罗斯华人面对卢布贬值而自己又无力扭转这一无奈局面的真实写照。

然而,卢布的大幅度贬值却催生了另一桩生意——代购。由于卢布大幅度贬值,很多在国内的紧俏商品和奢侈品在俄罗斯的价格变得异常便宜,很多商品甚至比国内便宜20%—50%,在俄罗斯的华商、学生等等都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到了代购大潮中,一时间,莫斯科的大小奢侈品商店挤满了中国面孔,疯狂的代购使部分商品甚至出现了断货现象。比如iPhone6在俄罗斯上市一周不到即被华人“洗劫”一空,随后上市的iPhone6经过两次调价,比最初零售价高出8000卢布,但由于它的涨价仍然没有快过卢布贬值的节奏,所以仍然令华人代购者趋之若鹜。而疯狂代购这种同汇率和物价赛跑的游戏,折射出来的是华人对俄罗斯不明朗的经济前景的悲观态度。可以这样说,现在的旅俄华人已经处在了抉择的十字路口之上。是走?是留?怎么走?怎么留?成了华人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12月10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接受俄罗斯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的存款也是卢布,号召大家在此时刻同舟共济。笔者个人认为,虽然俄罗斯目前处于1998年以来经济最困难的境地,但俄罗斯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仍然能够给予它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俄罗斯积累的科学技术优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也不会因为一两次经济危机而灰飞烟灭。

作为华商,如果此时利用自己的相对优势帮助俄罗斯度过经济难关,从经济上讲,会在俄罗斯经济恢复正轨之后获得更大收益,而且,经济危机既是危更是机。危机之下,正是调整原有的营利方式,进行产业升级的最佳时期。从政治上讲,会一定程度上扭转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的负面形象,使中俄关系更为紧密。而对于留俄的学生来说,由于出现金融危机而放弃自己的学业则是十分荒谬和毫无意义的,而金融危机导致的物价相对下降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减小了完成学业的阻力,因此留俄学生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尽快完成学业,并通过这次危机更好地了解俄罗斯的社会,成为有真才实学,与社会紧密对接的人才。

当然,对于没有能力坚守的华人来说,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良好,回国寻找机会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从现阶段看,一个发展良好、同中国友好的俄罗斯符合中国的利益,而对于旅俄华人来说,则更能带来现实的利益。虽然目前俄罗斯的经济困难也造成了旅俄华人的困难,但可以预见,旅俄华人与俄罗斯的同舟共济将对他们个人的命运乃至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国内油价不断上涨,俄罗斯油价便宜,为什么不能多进口俄石油?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当前国际油价处于高位。相对去年的石油价格,俄罗斯的油价并不便宜,反而相对去年价格每吨价格涨了972元,涨幅29.6%。

第二个原因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商品,我国每年都会根据国防和战略物资储备需要,有进口石油的计划。这种计划是长期的,并不会因为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就大范围调整。

第三个原因,就是当前全球经济都不景气,对石油的需求有所降低,我国也不例外。从年初至今,新冠疫情一直零星不断,特别是上海的疫情,对整个国家第二季的经济影响都是巨大的。

第四个原因,就是当前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并不能持久。当前原油价格上涨的动力是俄乌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石油出口进行制裁。目前全球包括西方都因为石油价格上涨,国内通胀压力巨大,所以西方和俄罗斯最终都会妥协,通过谈判结束战争,这个时间应该不会超过3-5个月。此时加大石油购买量并不明智。一旦战争结束,石油价格会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第五个原因,就是中俄签的有长期的石油供应合同,所以俄罗斯卖给中国的石油,每年的量是有保障的。

第六个原因,就是国家安全保障需要。石油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不能全部依赖某一个国家,就跟“鸡蛋不能全部放在一个”一个道理。

因此我国采用的是石油进口多种渠道及灵活价差的采购模式,以便能够随着市场价格波动去调整采购对象以及确保能源安全稳定。2021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前8名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曼、安哥拉、阿联酋、巴西和科威特。2022年1至4月,我国石油进口量前8分别是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曼、科威特、阿联酋、安哥拉和巴西。从这两组数据看出,我国石油进口的来源基本是很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