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时期油价走势_油价上涨预期
1.滞胀之后是什么
2.滞胀最受益的行业
3.影响国际油价因素有哪些
4.滞胀时期黄金的表现是什么
滞胀之后是什么
滞涨简单解释就是经济发展停滞,存在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停滞会造成企业用工需求减少,会导致失业率增加,名义收入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同时,存在的通胀又使人们手中的货币贬值,实际收入降低。另外,由于实体经济不发达,滞涨将会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投机,会造成资本市场非理性繁荣,楼市和股市暴涨,刚过去的一年就是例子,但是这个不是滞涨,在滞涨时期同样会出现这种局面。
1.停滞性通货膨胀
停滞性通货膨胀(英文:stagflation),简称滞胀或停滞性通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失业及通货膨胀(inflation)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
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滞胀(stagflation)作为混成词起源于英国政治人物IainMacleod在1965年于国会的演说中提出。
这个概念值得注意的原因,部分基于在战后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上,人们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不能并存,亦因为人们广泛认为滞胀与财政赤字一样,一旦开始就难于根治。
在政治场上滞胀以通货膨胀痛苦指数(Miseryindex)来量度(简单以失业率及通胀率相加),用以影响美国1976年及1980年的总统选举。
2.经济学家提供造成滞胀的两个主因:
经济产能被负面的供给震荡而减少。例如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减少,引致商品价格上升同时经济放缓。
另一原因为不当的经济政策。例如中央银行容许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政府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作出过度管制。
在分析1970年代的滞胀时提供了两种解说:首先是油价暴涨,继而中央银行使用过度刺激的货币政策对抗经济衰退,形成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spiral)。
4.滞胀经济影响.
对短期的影响
滞胀的物价持续上涨现象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产量下降会导致企业提供的劳务和物品减少,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企业甚至会面临破产倒闭,整个经济呈现衰退的趋势。高通胀率影响财富分配并扭曲价格,高失业率使国民收入下降。
对长期的影响
在长期中,物品与劳务的产量在一段时期内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随着工资、价格和感觉根据较高的生产成本进行调整,最终衰退会自行消失。例如,低产量和低就业会加大使工人的工资下降的压力,较低的工资又增加了供给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回到原来的位置时,物价水平下降,产量接近于其自然率,经济回到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的位置,这一过程也就是经济的自我纠正。
滞胀最受益的行业
滞胀最受益的行业一般是消费行业,消费是刚需行业,并且各消费品会出现涨价的情况,其次滞胀也会收益黄金,黄金具有保值的功能,当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大量的投资者会投资黄金达到增值保值的目的。
滞胀又叫经济滞胀,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滞胀会伴随着通货膨胀的情况。
扩展资料:
停滞性通货膨胀(英文:stagflation),简称滞胀或停滞性通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失业及通货膨胀(inflation)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
通俗地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滞胀(stagflation)作为拼缀词起源于英国政治人物Iain Macleod在1965年于国会的演说。
这个概念值得注意的原因,部分基于在战后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上,人们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不能并存,亦因为人们广泛认为滞胀与财政赤字一样,一旦开始就难于根治。
在政治场上滞胀以通货膨胀痛苦指数(Misery index)来量度(简单以失业率及通胀率相加),用以影响美国1976年及1980年的总统选举。
经济学家提供造成滞胀的两个主因:
经济产能被负面的供给震荡而减少。例如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减少,引致商品价格上升同时经济放缓。
另一原因为不当的经济政策。例如中央银行容许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政府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作出过度管制。
在分析1970年代的滞胀时提供了两种解说:首先是油价暴涨,继而中央银行使用过度刺激的货币政策对抗经济衰退,形成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
对短期的影响
滞胀的物价持续上涨现象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产量下降会导致企业提供的劳务和物品减少,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企业甚至会面临破产倒闭,整个经济呈现衰退的趋势。高通胀率影响财富分配并扭曲价格,高失业率使国民收入下降。
对长期的影响
影响国际油价因素有哪些
家世比家居www.homebi.com为您解答:
原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原油的商品属性——供求关系决定油价方向
决定原油价格长期走势的主要是原油供需基本面因素。由于原油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因此原油短期供给弹性较小,所以在没有新的大型油田被发现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出现时,影响原油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决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二)原油库存——影响油价波动预期
1.何为原油库存
原油库存分为商业库存和战略储备,商业库存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在原油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的情况下企业能够高效运作,同时防止潜在的原油供给不足;国家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应付原油危机。
各个国家的原油库存在国际原油市场中起到调节供需平衡的作用,其数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世界原油市场供求差额的变化。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美国原油协会(API)、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每周公布的原油库存和需求数据己经成为许多原油商判断短期国际原油市场供需状况和进行实际操作的依据。
2.原油库存与油价
原油库存和需求数据公布后,WTI油价选择向上或向下波动的方向,从而直接影响伦敦和新加坡布伦特油的走向,带动油品价格向上或向下波动。原油库存对油价的影响是复杂的,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原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减少当期供应,从而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原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增加当期供应,从而导致现货价格下降,与期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
截至2009年11月末,经合组织国家商业原油库存达到27.38亿桶,高出上年同期5100万桶,可供满足OECD国家60天的原油需求,超过过去五年平均水平的上限。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2010年OECD国家商业原油库存仍将比较充裕,较高的库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价上涨。
(三)美元汇率因素——影响油价的实际高低
由于国际原油交易主要以美元为标价,因此美元汇率也是影响原油价格涨跌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美元升值时,国际上黄金、原油、铜等大宗商品原料价格有下跌的压力;反之,当美元贬值时,此类大宗商品的价格将上涨。
自2002年到2010年7月,由于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导致原油价格节节攀升。美国为了缓解次贷危机所采取的利率调整和汇率政策,直接带来了流动性泛滥,引起了全球通货膨胀和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油价在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叠创新高,2008 年7月达到历史最高点147美元。在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油价迅速一路下跌至35美元。因而,美元与油价之间存在典型负相关关系,美元疲软将会支撑油价上涨。
但是,美元汇率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而且不够显著。统计分析显示,WTI原油期价与美元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22,这说明在油价波动中,美元汇率相对于原油的供求关系来说所起的作用非常微小。
(四)世界经济发展状况——促进油价阶段性调整
全球经济的增长会通过改变原油市场的需求量影响原油价格,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的增长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用原油消费对GDP的弹性系数来表示。
然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不只可以用来解释中长期的油价上升,短暂经济衰退导致的油价回落也可在经济数据的变化中显现出来。图4-2显示,1999—2008这十年中总体油价趋势是上涨,其间至少有三次明显的阶段性回调,一次是2000年美国NASDAQ泡沫破裂后美国经济短暂下滑导致的需求下降,由全球经济增长率与国际油价的对比变化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经济下滑对油价的影响。第二次则是2006 年中空闲产能的短暂回升在短时间缓解了市场压力所致。第三次始于2008年中以来的油价深度回调更是与经济危机密不可分。
2010年,世界经济将曲折缓慢复苏,国际油价将呈稳步上行趋势。如果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好于预期,经济金融市场信心得到恢复,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元继续大幅走软,那么,国际油价上行趋势将更加明显。如果爆发新的金融冲击,世界经济复苏遇阻,出现第二次经济衰退,为防止滞胀美元在政策主导下转为强势,那么,国际油价运行平台存在下移的可能。
(五)突发事件与气候状况——使油价波动更加不确定
原油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争夺原油资源和控制原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紧张的地缘政治强化了国际原油市场对供给收缩的预期。针对原油设施的恐怖袭击、原油工人罢工、产油国政局动荡等地缘政治因素都会对国际油价带来冲击。目前,伊拉克恐怖袭击事件频发,原油设施经常遭受破坏。美国领导的阿富汗反恐活动“越反越恐”,阿富汗的局势不但至今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不断升级,并逐步蔓延到巴基斯坦、伊朗等地。伊朗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大国,在其核问题悬而未决,再加上“恐怖活动”添乱,国际原油的“恐怖溢价”也将日益高涨,并通过投机活动而进一步放大。局部的政治动荡或战争都会刺激油价的上涨。
气候状况会影响到原油的供给和需求,比如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原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国际油价,但它对整个国际油价的影响作用是短期的。此外欧美许多国家用原油作为取暖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价格发生变化。
(六)国际原油投机因素——加剧油价的短期波动
目前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国际投机资本的操作是影响国际油价不可忽略的因素。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尤其是某些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大量的投机资本便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进行操作,加剧了国际原油价格的动荡。
在低油价时期, 投机基金的规模比较小, 对国际事件在原油期货价格形成中的作用放大能力有限。随着原油价格的逐步上升, 原油期货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机基金, 投机基金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羊群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任何敏感数据的出炉和事件的发生, 如原油库存变化、油田爆炸、地缘政治关系、工人罢工以及气候变化等,在大规模投机基金的作用下,其影响都会骤然放大,加剧油价的波动。
(七)地缘政治因素
石油是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其对国家的经济、军事、安全等有着重大的影响。国际原油的市场价格的变化往往会受到地缘政治和产油国政局因素的影响。
地缘政治和产油国政局因素对油价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其一是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原油供给量真实下降;其二是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国际原油市场对未来供给减少的担忧,但实际供给量没有减少。从目前地缘政治形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地缘政治的焦点地区主要还是在中东地区的伊拉克和伊朗。2006年,伊朗核问题危机引起国际石油市场对伊朗原油供给中断的担忧,并导致2006年国际油价不断上升。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石油定价权。该组织为了维护各成员国的利益,对各成员国实施严格的生产上限制度,并且每当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该组织各成员国将施行减产的政策,以达到维护高油价,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八)人们的预期——心理因素助长油价波动
近几年,对美元贬值以及通货膨胀的预期使得大量的投资基金选择长期投资原油以规避通胀风险。短期内又有大量的投机资本进入原油市场利用各种预期或题材炒作,放大了油价上涨的趋势。投机资金借助于经济波动或一些突发事件,引导和利用人们的预期,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上大肆炒作。预期的变化和投机行为互相影响,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互相推动,使得油价向上或向下突破关键价位后出现了类似于“超调”的特征,加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
(九)利率因素
在标准不可再生资源模型中,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未来开采价值相对现在开采价值减少,因此会使得开采路径凸向现在而远离未来。高利率会减少资本投资,导致较小的初始开采规模;高利率也会提高替代技术的资本成本,导致开采速度下降,进而导致原油价格上涨。
影响油价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增加了人们准确预测油价的难度。除了供求这一主要因素外,其他因素是随机的、不确定的,而且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强度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单个或者多个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国际油价。从国际石油供需结构格局的变化中可以预见油价将长期在高位波动,而一些随机因素的变动则会引起油价短期的剧烈波动。
滞胀时期黄金的表现是什么
1.滞胀一般黄金等资产表现最好,首先黄金具有保值的功能,其次大量的投资者买入黄金也会推动黄金价格的上涨。
2,滞胀来了该买啥——来自70年代发达经济体的经验:
a,70年代美德日经济表现:增长停滞,物价高企,失业骤升。1970年代,美国经历了高通胀与经济衰退并存的滞胀时代,68-70年、73-75年,以及78-80年,都出现了经济增速持续下滑、通胀和失业率持续回升的局面。而同期联邦德国GDP由7.5%暴跌至-0.9%,CPI由2%以下攀升至7%左右;日本GDP从12.9%的高点骤降至-1.2%,CPI由5%左右激增至20%以上。
b,政策失灵:油价粮价推升通胀,宽财政宽货币无效。73年中东战争令国际油价从3美元/桶上涨至12美元/桶,79年两伊战争令油价飙升至35美元/桶。72年前苏联农业严重歉收,令全球粮食价格急剧上升。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宽松财政、货币政策,但并没有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帮助推高通胀。
c,资本市场表现疲软:通胀抬升债券收益率,股市窄幅震荡。70年代美国CPI增速连续三轮大幅上涨,并迭创新高,直接带动国债收益率上升。但S&P500指数十年间仅上涨16%。70年代联邦德国国债收益率随CPI两轮起伏,收益率一度从5%上升至10%,而DAX指数十年间下滑17%。日本CPI一度高达20%,推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25%。而其股市表现则好于美、德。
1,海外经济实况:
a,美就业大幅改善,聚焦欧央行会议。非农就业新增24.2万人,失业率持平于4.9%,而PCE通胀创12年11月来最高,预示联储最早可能在4月会议上采取行动。欧央行计划于3月9-10日举行会议,市场预期会议后将宣布至少降息10个基点,同时扩大QE规模。
b,国内短期经济和物价:开局不佳期待反弹,通胀预期回升。全国制造业PMI下降至49,再创新低,前两月均值49.2%,也创下09年以来同期新低。3月第一周地产销量增速仍在80%高位,地产刺激政策效果正在显现。3月第一周发电耗煤增速在8%左右,预示3月经济或有反弹。统计局、商务部食品价格环比分别为5.6%,2.9%,预测CPI食品价格环涨4.5%,CPI反弹至2.2%,预测CPI仍稳定在2.2%。2月以来煤钢价格持续回升,油价续涨,预测PP环比止跌,同比-4.7%。预测PPI环比有望转正至0.2%,PPI同比降幅收窄至-4.3%。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