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级储备食用油价格_河南食用油厂
1.食用油还会掉价吗
2.应急储备大米静态储备区别
食用油还会掉价吗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食用油的价格都降了,甭管这个降幅有多大,对我们老百姓生活来说总是实惠。
周末我们来到江北路林粮油批发市场,散装油的摊位前,大桶小桶前来买油的客户明显增多,有零售商,也有个体单位食堂。受全国油价普遍下降的影响,宁波市场的散装油也是一周三次价格回调。一位慈溪来的零售商告诉我们,这个月油价回调以后,光手中的存油就让他亏了近5000元,这手中的油也“捂”不起了,只好腿脚勤快一点,少量多次,多跑跑批发市场了。
采访:
§散装油批发商 现在掉价掉得蛮厉害的 基本上昨天掉了1毛8分钱一斤 今天掉了3分钱一斤§
可别小看这一天几分钱的变化,天天累积下来,这一个月的价格价格幅度也是挺大的。3月上旬浙江省的散装油平均零售价格创历史新高, 每500克散装菜籽油、大豆油的价格,达到了8.19元和8.02元,可是到上周,两种油平均零售价分别跌到6元和6.2元左右。
采访:
§客户 降的幅度挺大的吧 那时候最贵的时候卖到8块左右 现在只有6块多 已经便宜2块多钱了嘛§
受散装油价格的影响,市场中瓶装色拉油批发价格也有下降,就连前段时间供应比较紧张的金龙鱼食用调和油,它的价格也下来了。
采访:
§批发商 一个月前面最高的是卖到320(一箱) 那后来掉价了 现在是卖285(一箱)§
市场专业人士分析,市场食用油价格的原因,一个是原料供应有利好消息,国际上有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增消息,在国内,三月油菜花又开始飘香。
采访:
§宁波市粮油批发市场副经理 施瑞范 因为雪灾以后 对菜籽的损坏不是很大 菜籽还是比较好的 对油价不会有大的影响§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针对前期食用油供应情况,国家要求各地按照本地实际情况,做好货源调度工作,必要时还投放地方储备食用油,这一招显然起到效果。市场人员分析,几大导致食用油价格下跌的因素还会继续发挥作用,加上大家“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食用油价格短期还会维持小幅下跌的格局。
应急储备大米静态储备区别
地方储备粮是指省、市、县人民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本行政区域内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的粮食和食用油。地方储备粮分为省级、市级和县级储备粮即三级地方储备粮,粮权分别归属对应的地方政府,存储业务由地方粮食局、财政厅(局)和农业发展银行监督管理。
一、地方储备粮建立发展过程
我国地方储备粮体系建设发展过程可简单分为二个阶段。
(一)初始发展阶段
为了解决主产区农民卖粮难,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搞好丰歉调剂,1990年在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同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也要建立地方储备粮。1993年,决定积极稳步地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要求“抓紧建立地方粮油储备,以确保本地区粮油市场的基本稳定,地方粮食储备资金和费用补贴参考国家储备粮的办法,由同级政府确定” (《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3]9号)。为帮助地方尽快建立粮食储备,确定将国家平价粮食周转库存下放地方管理,其中60%转作省级储备粮,1994年再次划转一批平价粮食库存。当时安徽省经二次中央平价粮食划转,省级储备粮达到一定的规模并一直保持到2004年未增减。
1995年4月,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要求:各地必须按照“产区不少于3个月的销量、销区和大中城市不少于6个月的销量”,建立地方粮食储备。各省按中央要求,提出建立市县粮食储备,省以下地方储备粮逐步建立。由于市县政府建立地方储备粮的意识不强,保管、轮换费用及利息补贴不能有效到位,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善,部分市、县政府建立的地方储备粮有名无实,流于形式。
(二)充实完善阶段
2004年,全国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取消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为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力度,市、县政府开始重视并先后建立了市、县粮食储备。粮食部门负责安排粮食实物储备,农发行向承储企业提供所需资金贷款,财政部门将利息补贴、保管、轮换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地方储备粮逐步充实起来。例如安徽省,当年3月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地方储备粮问题。省粮食局、财政厅、农发行联合发文明确了各市、县粮食储备最低规模。当年安徽省、市、县三级储备粮增加了50多万吨。此后,在多种政策和措施指导下,市、县一级储备粮逐步充实和完善。
2008年初突发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及当年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地方政府在紧急应对灾情时发现成品粮储备不足,给粮食应急供应带来极大的困难。为防范及有效应对突发粮食应急事件,各地政府积极探讨研究成品储备粮的存储并积极付诸实践,应急成品储备粮开始建立并纳入考核目标。
随着地方储备粮体系的建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也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规范了各级各部门及承储企业的权力、责任、义务和行为准则,地方储备粮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现行地方储备粮主要管理模式。
现行地方储备粮管理模式按存储时间可分为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按管理方式可分为直接管理和委托管理。
(一)静态管理
所谓静态管理就是储备粮收购入库后,在政府轮换(或动用)计划下达前,始终存储在指定的仓库内,实行专仓专人专帐保管,确保帐实相符。静态管理主要用于储备原粮和散装食用油的管理,原粮保管期限长,品质有保障,适宜于静态管理。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食正常储存年限(按粮食收获年度计算)一般为小麦3-5年,稻谷和玉米2-3年,散装食用油一般也是2-3年。
(二)动态管理
所谓动态管理就是为保证储备粮常储常新,质量优良。动态管理主要适用于成品粮储备和小包装食用油的业务管理。成品米面保管期限短,保管要求高,需要较为频繁的推陈储新。如企业轮换时接近保质期,批发零售企业不认可不接受,难以正常销售;成品粮油存储企业对一批粮食也不愿过长时间存储,成品储备粮大都采取动态管理模式。
(三)直接管理
地方储备粮按照权属所有,由地方政府的粮食、财政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负责监管,地方储备粮存储在国有粮食存储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又有储备粮存储资格的储备库。储备粮存储、轮换计划由粮食、财政、农发行共同下达、组织实施并监督承储企业执行,承储库具体操作储存业务。承储库只负责储备粮的保管,保障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能够随时按计划出库。为储备粮支付的保管费用、轮换费用(有的市县轮换费用由承储企业包干使用)、贷款利息等由相应的财政部门承担。
(四)委托管理模式
主要针对市、县一级成品储备粮的管理,大多采取委托管理模式。成品储备粮油,主要是地方政府为稳定市场,及时应对突发粮食事件等情况的应急粮油储备。储备数量相对较小,由市、县粮食局、财政局、农发行在辖区内确定具备一定条件的粮食加工企业,与其签订承储合同,委托其承储成品储备粮。粮食部门负责具体的存储业务监管,农发行审核承储企业贷款资格,财政部门按照事先确定的管理费用(含利息补贴、保管费用等)按季拨付承储企业,由承储企业包干使用,自负盈亏。
三、改革地方储备粮模式建议
现行地方储备粮存储模式较为单一,承储企业缺乏竞争和进退机制,新技术科学保粮运用动力不足,企业存储费用较高,损失损耗也较多,承储企业储备粮轮换较为集中,为了企业或部门利益,助长市场价格波动。粮食加工企业承储的成品储备粮仓储条件简陋达不到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与自有商品粮混合存储等问题还较为突出。
为促进地方储备粮存储企业活力和激情,创新业务,促进地方储备粮体系建设健康、有序开展,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革储备原粮的承储企业
地方储备粮原粮都是存储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所属国有粮食企业仓库,一经确定,基本不再调整。
地方储备粮粮权属地方政府,理应放在地方最好的粮食仓库,由相关部门代表政府管理。地方储备粮业务管理部门要打破部门界限,破除部门利益思维,树立全社会粮食行业管理理念,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要向社会公开招标,按照储备粮存储条件(标准),凡从事粮食经营的仓储、贸易和加工企业,无论国有、民营或私营企业,达到条件的均可参与竞标。择优选定规模大、仓储条件好、企业信誉高、经营能力强的企业,核定承储数量,确定包干补贴标准和补贴形式,签订承储协议,市农业发展银行给予信用贷款,粮食、财政和农发行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监管。如此可有力促进地方储备粮存储业务创新、储粮新技术应用和加强科学保粮力度。
(二)改革成品储备粮存储企业
现行成品储备粮基本存储于粮食加工企业,可以确保成品粮常储常新,节约管理费用,化解成品粮轮换风险。成品储备粮仅仅存储在粮食加工企业,保障市场应急供应渠道单一。为保障应急状态下及时有效供应,可以选择多渠道存储模式。1、继续加强对存储成品储备粮加工企业的管理,这是存储成品储备粮的主要模式之一。2、选择大型成品粮油贸易企业存储。成品粮油贸易企业日常存储量较大,存储数量有保障;库存粮食周转快,成品粮质量可保障;辖区内有批发零售点,有利于应急供应的灵活性。3、选择粮食应急供应企业存储。成品储备粮主要是用于应急供应,由军粮供应站、大型连锁超市、专业粮油零售点构成的基层堡垒型粮食应急骨干销售网点,更加符合应急供应的角色,加强成品粮在应急企业的存储,比加工、贸易企业更有利于应急供应。4、选择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存储。省市放心粮油配送中心规模比较大,仓储条件较好,管理较为正规,经营成品粮周转快,是成品储备粮是较为理想的存储企业。
(三)积极探讨地方储备粮藏粮于民可行性
目前,粮食生产以家庭承包经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兴未艾,受国家政策鼓励,发展势头良好,粮食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规范,部分经营主体存粮意愿上升,建有较为完善的仓库,配置了粮食烘干机,改变了传统的农村储粮模式,粮食存储有了较好的条件。如果地方政府实施地方储备粮藏粮于民政策,将地方储备粮分解到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仓储,保管费用(可节省贷款利息)补贴到有存储计划的民营仓储企业,民营资本将主动向粮食仓储建设方面转移,也将刺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建设粮食仓储设施的力度,民营粮食仓储也将更加完善。地方粮食、财政和农发行等地方储备粮管理部门应深入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和趋势,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完善的粮食存储、费用补贴和监管制度等,在仓库建设等方面予以指导和帮助,鼓励民营粮食储备,实现政府储备与私人储备的协调,利国利民。做为地方储备粮主管理部门的粮食财政部门要加强理论性及可行性研究,地方储备粮存储于民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应该也是可行的。
(四)积极探讨建立成品储备粮市、县间联合存储模式
目前成品储备粮由各市、县独立存储,只负责辖区内应急供应,与辖区外应急无关。益处是各辖区均能自保,特别对山区、缺粮区或偏远地区特别有用。缺点是就一个省来说各市、县均有,数量汇总起来相当可观,势必造成费用高、效率低、不实用的情况。针对突发粮食应急供应范围较小,频率低,需集中供应等情况,建议积极探讨市、县间协调存储模式,即省级政府根据各市县综合情况及交通状况,由毗邻市县共建成品储备粮,核定数量,费用分摊。如一市或县发生应急情况(主要指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当地成品粮库存不足,省政府协调成品粮共建市县统一调用,共同应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