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价会议前瞻-中国油价会议前瞻视频
1.金融危机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好处?
2.中国海运发展现状
3.2015年中国会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吗
4.新能源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5.未来市场上电动汽车是不是会彻底取代燃油车?
金融危机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好处?
金融危机中,油价下跌在某种程度上会刺激车市,同时像台湾也有很多人放弃开车而选择骑自行车,那么逻辑上这两个行业都会受益。相对而言,金融体本身也受金融危机影响,不一定真的获利。总的来说应该是过去卖廉价同时大家瞧不上的物品的商家会增加收入吧。
中国海运发展现状
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港口吞吐第一大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性爆发,生产陷入停滞,各国贸易额降低,海运市场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国内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逐渐复苏,工业生产快速恢复,国内产品供应全球市场,出口贸易需求猛增,2020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32.5亿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4.18%。
2015年中国会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吗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组重要的数据,从数据上看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是具备的。问题是,央行决定货币政策的前提条件不仅仅是简单的依据CPI数据,一般讲究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央行依据哪些数据决定货币政策呢?主要是现行指标和决定物价走向的指标,比如国际原油价格,大宗商品价格、铁矿石价格、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国内经济形势等。简言之,这些指标佐证了央行实施相对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已经成熟。
影响货币政策的直观条件
决定经济走向的宏观政策主要有两个: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一向主张减税刺激经济增长,尤其在经济下滑期间,降低企业税费让企业休养生息,降低个人所得税让居民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并为此写了很多文章,结果不尽人意。一位退休的部级财经高官在一个公开场合说过,我们的财政政策从来没有真正积极过。而投行经济学家梁红最近证实,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其实也是企业和居民承担的。她是从政府和企业、居民负债率增减角度证实的。
看来,在当下,财政方面收税动力很足很强劲,减税很难。所谓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财政出政策企业和居民买单而已。
本人也不是研究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的,只是一个货币政策观察者。既然财政政策基本靠不住,那只有看货币政策了,其实,中国经济的增长大多数情况下依靠的还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分三种:宽松、从紧和中性。各自表示又有很多种,宽松的表述就有相对宽松、宽松、积极等;从紧又有适度从紧、从紧、调控,曾有过极端的说法如收缩银根,现在不用了;中性的表述有稳健等。
2015年的货币政策基调将由正在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定调,不过,5日召开的会议为这次会议定下的基调是“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个人觉得,财政政策无论怎么积极就那么回事,正如上述那位财经高官说过的,从来没积极过,何谈奢求?
倒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有点意思,尽管提法不止一次,这为央行根据国内外各种形势决定央行执行货币政策预留了空间,可紧可松。
第二个直管依据是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2014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环比下降0.2%,这也是一年内一直保持在3%之下,连续三个月低于2%,并创五年来新低。
2014年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5%。
货币政策宽松的外围条件成熟
长期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并未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而调整货币政策,央行所言的前瞻性和反周期调控并不是空话。
央行考虑最多的是输入型通胀,影响我国通胀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而这些外围条件均支持央行实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又不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一,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早在2012年7月笔者在为《中国周刊》撰写了一篇《高油价与扭曲的银企关系》一文中写过:“国际油价从年初的每桶110.55美元/桶,下跌到6月24日的77.56元,跌幅高达29.8%,但国内的成品油下调的幅度远远不够。只有当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下调,CPI大幅下跌,央行可以不再忧虑通胀,方能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银行才会不再担心央行上调准备金,才会给企业放贷,进而会恢复到企业活、银行兴的良性轨道上来。”
美国银行旗下的美银美林发布《廉价石油的输家和赢家》图表显示了国际油价下跌30%后头一年各国GDP所受影响:中国和美国增0.5个百分点,俄罗斯减1.5个百分点。
成品油是工业基础原料,其价格直接影响到CPI。另外,成品油在CPI中的比重约为0.2%,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在3.6%左右,将对CPI涨幅直接拉升0.007%左右。
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下跌了40%左右,如果国内油价相应下调,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就不再有通胀的顾虑了。
央行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阀门掌握在发改委。
第二,大宗商品、煤炭、钢铁。无论铜或者其他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也是工业重要原料,钢铁更是。据上述美银的报告,煤炭2010年峰值以来跌52%,铜今年年内跌14.4%,铁矿石今年至今跌41%。
无论内外,这些工业基础原材料都在下跌,钢铁和煤炭早已被我国列为产能过剩行业,即便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产品价格也很难上涨。
第三,反腐。2013年3月,我在“被妖魔化的M2”系列文章的第四篇《M2对通胀的影响远不及贪腐和垄断》一文中有专门论述(本文中所提文章均收入即将出版发行的《金融的真相》中),文章所列举部分不再赘述。
随着反腐的深入,对于企业来说,贪腐减少,就会直接降低成本,价格就会降低,现在的CPI大幅降低,并非工人工资降低或其他成本降低所致,这就是反贪腐的必然结果,这是我两年前已经在文章中预期到的结果。
新能源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你好,我国新能源光伏发电新能源行业前景非常的好!
在最近召开的十四五计划会议中,明确出要:“推进能源革命”、“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要求,为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光伏发电光技术降本空间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化确定性强,是未来主要发展的低成本节能发电方式之一。
未来,我国很多城市农村家庭房屋、建筑的屋顶都会安装光伏电站,来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按照我国2050年近零排放,深度脱碳的愿景目标,“十四五”能源转型的步伐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快。大家可以看到,煤电基本要关门了,煤炭提前达峰是大概率的事件。另外,我们要力保非化石能源占比不低于20%的比例,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风电和光伏就要担当主力了。光伏发电在“十四五”期间,至少要新增2.5亿千瓦,要达到累计装机5亿千瓦。这样我们才能为2030年光伏累计不少于8亿千瓦,实现25%的非化石能源打下基础,进而再一步实现到2030年和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到35%和70%的高比例目标。所以我们要坚信并且看见光伏发电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发电电源。
所谓,新能源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非常好!
而且,国家在推动光伏发电普及上,每年都会有补贴政策发布。
2020年3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文件《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2020年度新建光伏发电项目补贴预算总额度为15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户用光伏,补贴竞价项目(包括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按10亿元补贴总额组织项目建设。即是户用补贴总额为5亿元,工商业与地面竞价项目位10亿元。
2020年4月2日,国家发改委共同发布权威文件,明确说明里2020年光伏补贴政策。明确到:纳入2020年财政补贴规模的户用分布式光伏全发电量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08元。即是,户用电站每发一度电的补贴是0.08元。
由这两个政策可以得出,2020年的户用补贴规模为:
按照户用光伏总补贴额度5亿元、年利用小时数1000小时和国家有关价格政策测算,并按照50万千瓦区间向下取整确定。
当户用光伏度电补贴强度为每千瓦时0.08元时,5亿元÷1000小时÷0.08元/千瓦时=625万千瓦。向下取整为600万千瓦。即6GW。即是2020年可纳入补贴的容量为6GW。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解读,2020年纳入规模的户用项目为:2020年1月1日~并网截止日。需要重点强调是:国家不允许提前抢户用指标,先建先得的行为。
所以,整个资本市场和社会对新能源发展非常看好,值得期待!
资讯来源:碳银网 碳盈协同
未来市场上电动汽车是不是会彻底取代燃油车?
网上有关十年后电动车将会取代燃油车的问题甚嚣尘上,不难看出国内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期望还是非常高的。针对未来十年电动车是否会取代燃油车的问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分析一下究竟有无可能。
首先就取代而言看要怎么理解,如果说电动车要完全取代燃油车,消费者在买车时只有电动车可选择,要是这种情况不仅十年后不会取代,甚至二十年后究竟能否取代燃油车都还不一定。而要说十年后电动汽车的占比大幅提升,或者超过燃油车,还是有一丝希望的。
燃油车成为历史大势所趋
为何这样说呢,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国家出台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虽然各个国家确立时间不统一,但都做着准备。从现在已经公布禁售燃油车时间的国家来看,荷兰和挪威最早,将在2025年禁售燃油车,印度更是宣布要在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英国和法国最晚,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日程在2040年。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目前还尚未公布禁售燃油车的时间,但在去年3月中国海南省出台了《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规定2030年海南省全面禁止销售燃油车。
在十三届二次会议上,代表雷金玉提出了关于研究制定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的建议。这也就意味着,一旦这项建议被采纳,我国有关燃油车禁售的文件也将在不久之后出台。
新能源汽车还面临哪些困难?
虽然新能源汽车这几年在国内的发展非常迅猛,但就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就是在充电时间方面,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问题其实已经解决了。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多款纯电动汽车续航可达到500km甚至600km,与传统燃油车满油状态下续航相差无几,主要问题还是在充电时间方面。
在快充模式下,充电时间最短的车型将电量从20%充至80%也需要半小时左右,且频繁使用快充不仅会带来安全隐患,电池的寿命也将会大打折扣。
此外,目前国内充电桩保有量不高的问题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讲影响甚大。截止去年底,国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约52万个,车桩比约3.5:1(含私人充电桩),距离1:1或1.2:1还有较大差距。
且目前充电桩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在一些小城市充电桩保有量低且分布不均,在周边乡镇更是几乎没有充电桩。这对纯电动汽车的普及造成了很大阻碍。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难以推广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发展迅猛与国家的补贴政策有着莫大关系,在2019年中旬,由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使得新能源汽车在销量上的增速明显放缓。
由于电池成本的原因,纯电动汽车在售价上相比燃油车毫无优势,国家的补贴对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尤为重要。在此期间逐年减小补贴力度。
也就是说,如果新能源汽车还不能控制成本,将价格降下来,在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后,新能源汽车将难以普及。
总结:
虽然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各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但在十年后就想取代燃油车,是个不切实际的说法。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间以及配套设施方面还不成熟,加上成本还未得到控制。要想在十年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分批次阶段性的普及。像海南省这种人口较少的地区,十年后在销量上超过燃油车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