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70美元油价-美国油价换算
1.为什么称中东为“世界石油宝库”?
2.美元升值如何处理
3.美国增加印制美元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4.从美国过去60年经济和货币发展,带来的思考和转机?
5.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跌破70美金每桶,为什么中国油价还是不降呢?
6.如何算油价一升优惠多少
为什么称中东为“世界石油宝库”?
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其石油蕴藏量之丰、油质之好、开采成本之低、运输之便捷,令世界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据2003年的数据统计,全世界石油探明蕴藏总量为1734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储量就有1066亿吨,占将近2/3。而且,中东地区也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探明储量占世界的1/3以上,中东石油储量的98.3%集中在海湾及其周围10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也就是号称“世界油极”的阿拉伯—伊朗石油沉积盆地,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等海湾八国是世界上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据美国《油气杂志》2003年的数据显示,在这一范围内的各主要产油国中,沙特的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剩余探明储量的20.49%,伊朗占9.94%,伊拉克占9.09%,阿联酋占7.73%,科威特占7.62%。此外,海湾地区的石油油质好,以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轻质油为主。在生产成本上,由于地质条件好,海湾开采一桶石油的平均成本仅需2美元/桶;而在北美和欧洲为11美元/桶;非洲7美元/桶;南亚6美元/桶;中国14美元/桶。在运输方面,中东地区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亚、非、欧三大洲在此交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形成环抱之势,油田距离海岸线一般不超过100千米,海陆运输都极为便利。
二战后,中东各国逐渐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政治独立,民族经济也开始进入独立发展的阶段。70年代以后,中东产油国通过两次大幅度提价,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前线阿拉伯国家的反以斗争,而且有效地维护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为自己带来了滚滚财源——“石油美元”。目前18个中东国家中有8个国家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元,除以色列外,都是海湾产油国。
2002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使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和“9·11”后世界经济低迷双重打击的中东经济迎来了久违的暖春。2003年,阿联酋国内生产总值较2002年增长了12%,达到800亿美元。2004年,伊朗经济增长率达到5.6%,沙特达到5.2%,均高于同期世界的平均水平。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2004年的石油出口收入达1800亿美元,给各国带来约60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2005年,国际油价一度曾达到创纪录的70美元/桶,更是让一些中东国家赚得盆满钵满。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对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东地区作为世界石油资源储藏量最丰富的地区,自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能源争夺的主战场。目前,美国、西欧和日本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分别为51%、60%、99%。其中,美国的25%,欧洲的60%,日本的80%以上的石油进口都来自中东。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但也是消费能源最多的国家。据悉,美国平均每天消耗掉石油近2000万桶,约占世界总需求量的1/4。世界石油市场上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对美国经济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另外,谁在中东确立了主导地位,谁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
美元升值如何处理
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仍然笼罩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美联储为拯救金融机构及庞大的业主,2007年9月19日起步入降息周期,在经过连续7个月的降息后,美国的联邦利率从5.25%下降至2%,美元资金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资金不断从美国流出,导致美元持续贬值。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以美元标价的商品价格开始疯狂飙升,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是原油价格。原油价格从70美元/桶一路狂飙至最高147美元/桶,在不到一年时间翻一番。而美国政府在油价狂飙不止下只能暗中施法,推升美元汇价以打压原油价格。
那么在美元升值预期下如何处理手中的外币呢?
旅游换汇
十一长假即将到来,消费者如选择在此假期出国旅游,在美元预期升值的情况下,到美国旅游,可以兑换多一点的美元,剩余货币还有增值的机会;若去非美货币国家出游,应使用信用卡消费,之后一次性购汇还款是最方便及划算的,因为如果现金兑换过多,剩下的就会在美元升值预期下手持贬值预期的货币,造成更多的汇兑损失。
换汇美元赌升值
由于人民币本身兑外币仍处于震荡升值之中,其中以美元和与美元挂钩的港元最为显著。市场预期人民币在未来一年兑美元仍存在升值空间,这将抵消了美元兑其它非美货币升值预期所产生的额外汇兑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手中的外币兑换回人民币。
目前人民币的1年期整存整取的存款利率为4.14%,而主要外币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都不超过4%,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再进行1年期的整存整取较直接外币1年期存款的年收益多1%或以上。
从分散投资的角度,若要保留一定数额的外币存款,可以在美元升值预期下,将非美货币兑换成美元后再进行存款,一方面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息,一方面可以规避美元一旦升值所产生的汇兑损失。例如:美元、澳元、英镑的1年期存款利率介乎3.1%~3.25%,是较为高息的3个币种,若有澳元及英镑存款,可以考虑转为美元存款,这样在利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因美元的升值预期而可以增加汇兑上的收益。
美国增加印制美元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现在持有的各类美元债券大约是9220亿。现在美元江河日下,跌得这么快,又要不停印钞票去救这些金融机构,最后它的信用会变得越来越低。因为美元现在并不与黄金挂钩,这样猛印猛印等于就是一种信用透支。美国金融系统信用破产,美元就会更加弱不禁风。中国持有的这么多美元债券,也只能眼看着缩水。所以对中国影响是非常大的。
不过另外一方面,中国也应该想想能不能妥善应对,化危为机。
既然现在美国5大行中3大行都已经垮台,那么美元资产价格就会大幅下落。石油价格也已经掉到了每桶70美元的边缘。而我们国家作为世界工厂,但又地大物不博,很多大宗物资都要靠进口。比如石油、铁矿山、铜矿山、橡胶、纸张、木材小麦等等都要靠进口。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好好善用外汇。比如我们需要石油,就可以收购一些石油公司的股份;或者趁铜矿铁矿资产下跌的时候,去收购一些海外的矿山,或者是买进控制性股份。以后稳定供应、合理价格就有保障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就不会停工待料。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应对,那么现在就是转危为机的大好时机。
从美国过去60年经济和货币发展,带来的思考和转机?
1961年肯尼迪就任总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生及民权的施政纲领。他任期内的第一个年度预算就导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非战争、非经济衰退引起的财政赤字。1963年财政赤字将达70亿美元,而黄金储备却降到了1939年以来的最低点。1963年11月,肯尼迪被暗杀。副总统约翰逊成功就任
约翰逊继承了肯尼迪的政治遗产提出了“伟大的社会”计划,1965年到1969年,联邦支出总共增加55%,每年增加11%,而此之前三年每年开支增加只有2%。联邦财政赤字迅速上升,此外,还有一项开支也在大幅度扩张,那就是对越战争。1968年越战高峰期,美军投放兵力高到53.1万人。联储主席是马丁。
马丁任期内联邦基金利率几乎就没有跑赢不断上涨的通胀率。在六十年代,美联储的威望很低,很多人认为,联储应该与财政部协同支持总统的统一决策。约翰逊政府的财政赤字于1968年曾创记录地达到252亿美元。1967-1968年,马丁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利率下调到2%以下,M1和M2的供应量快速增加。
当时经济学界被凯恩斯主义统治:即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尽管这样带来通胀。当时,最流行的理论是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发明的“菲利普斯曲线”,通胀率与失业率负相关,要想降低失业率,扩张货币增加通胀即可。到了1969年,菲利普斯曲线失灵了!
美国GDP掉头跌到3.1%。通胀快速上升,而失业率直接飙升至6%。美国迎来第一次滞胀危机。二战后,世界和平黄金期给欧美世界带来了20多年的持续增长。60年代末,军用技术民用化红利和劳动力红利消失,西德、日本崛起,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出口额占比快速缩小,黄金储备逐渐减少,美元地位受到挑战。
美国经济进入周期性衰退。滞胀的出现,标志着菲利普斯曲线失灵。1967年,菲利普斯返回了阔别已久的澳洲,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中国经济。1968年,尼克松成功当选第37任总统。尼克松对内的目标是抑制通货膨胀,重振美国经济。尼克松上台后与中国建交,同时,结束了越战,缓和了与苏联关系。
尼克松对经济及金融一窍不通。当时美元摇摇欲坠,布雷顿森林体系处在崩溃的边缘。1969-1970年,尼克松为了消除通胀,一定程度上实施了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美联储也提高了利率。通胀率缓和到4.5%,但GDP依然没有好转,1970年和1971年都停留在3.2%的水平,失业率高达6%。1971年为连任他放弃了紧缩政策
1971-1972年,时任联储主席伯恩斯(格林斯潘的老师)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直线飙升,M1增长率超过6%,M2增长率超过12%。在伯恩斯大肆放水之际,1971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黄金价格突然快速飙升,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被疯狂做空。人们都把不需要的美元换成德国马克或其他坚挺的欧洲货币。
德意志银行在日购买2亿美元,然后决定不再从事货币操作。瑞士、比利时、荷兰和奥地利央行马上跟进,关闭了本国的外汇市场。5月的第二个星期,4亿美元的黄金流出美国。黄金储备已下降到二战以来的最低点。8月12日德国马克兑换美元升到20年最高位。财政部副部长保罗.沃尔克意识到美元崩盘在即。
在1965年,戴高乐将法国存放于纽联价值4亿美元的黄金转运回了巴黎。当时,美国财政部只剩下不到20亿美元的黄金,不到美国对外偿付义务的15%。当时黄金官价已经从35美元翻番涨到了70美元。沃尔克提出了一个应急方案:终止美元兑换黄金。终止美元兑换黄金,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但遭到否决。
1971年8月15日晚上,尼克松突然向全球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关闭美元兑换窗口;实行为期3个月的工资物价管制,以及劳资谈判干预。次日,纽约交易所股票大跌3%,外汇市场一片混乱,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安。1971年10月,尼克松再次向全国发表讲话,重点是干预物价,控制通胀。
1972年至1973年,鸡蛋上涨49%,肉类整体价格上涨了25%。1973年4月,家庭主妇发起了一场为期一周的全国抵制肉类运动。尼克松花了一整年的功夫强控物价,结果物价失控,甚至造成严重的短缺灾难。美国人在和平年代第一次发生了物资短缺,市场上的牛肉、食品大量消失了。尼克松总统是凯恩斯主义的拥趸者。
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对以色列宣战,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了报复尼克松向以色列提供,20日沙特宣布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疯狂上涨。石油价格从3美元一桶上升到12美元一桶,党晚尼克松滥用职权对司法部进行“大屠杀”,31日众议院启动对尼克松的弹劾程序,即水门事件。
1974年5月物价报复性上涨。8月经济跌入低谷,尼克松下台,副总统福特接任。1974年GDP实际增长率为-0.5%,物价上涨12%,失业率达9%。标普500下跌了近43.3%,为历次调整中最大跌幅。美国爆发第二次严重的滞胀危机。美国人发现,全球石油价格已回落,而美国深陷滞胀泥潭,滞胀问题根源在美国自身。
福特政府实施了减税法令,削减政府费用、平衡预算等措施,美联储实施了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福特接手的这两年,GDP增速反弹,通胀最低降至4%左右,不过失业率下降不明显。1976年福特本该连任,但由于福特上台后特赦了尼克松引发不满,再加上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最终败给卡特。
卡特政府放弃了紧缩政策,选择了扩张性的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M1增速最高时达8%,M2增速保持在12%以上。在经历了1975年的负增长后,美国GDP1976-1978年增长率都在5%左右。而美国的失业率和CPI依然高于GDP增长率。1979年两伊战争爆发,油价在短短一年内涨了3倍。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
美国通胀率直线飙升,从1976年的6%上升到了1979年第四季度的12.7%,失业率依然高达6%以上,GDP增速则急转直下,1979全年增长率仅为3.17%。卡特将通胀归结于国民过度消费和贪婪,严重依赖石油。整个70年代,美国政府告诫人们,要缩减需求、节约石油。
卡特性情不稳定,一口气将整个内阁十三名成员全部炒掉,于是启任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他是推动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如今,美元遭遇全球围剿,美国陷入滞胀泥潭,他想挽回点什么。沃尔克不受任何理论约束,坚持实用主义,且以手腕强硬著称。
沃尔克其实采用了双管齐下的办法,即盯住利率和货币总量。1980年初,通胀率疯狂飙升。1月21日,黄金价格达到历史新高每盎司850美元。沃尔克先将联邦基准利率提高到12.5%,4月进一步拉升到历史前所未有的21%。进入5月,通胀率高到15%。这一年,美国GDP增值率跌至-0.26%。美国经济滑入第三次滞胀危机
沃尔克这种暴力去杠杆的方式,扼杀了市场的流通性,完全牺牲经济增长和就业,砸了卡特总统的饭碗。卡特总统执政这几年,美国经济除了失业率、通胀率、经济增长率全面败退外,美元面临严重的国际信誉危机,甚至巴黎乞丐都公开拒收美元。政府财政赤字不断上涨,在1980年高达740亿美元。
1980年里根当选总统。拉弗担任了里根的经济顾问,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成功入主美联储,蒙代尔和拉弗的供给学派则入主白宫,凯恩斯主义失去政治统治席位,美国经济决策开始被新的经济理论所驾驭。此后一年,美国经济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为糟糕的时刻,经济深度衰退,失业率和通胀率居高不下。
沃尔克一直采用高利率政策,坚持高度紧缩不放松,白宫像热锅上的蚂蚁。1981年3月30日,里根遇刺为其赢得不少同情票。8月4日,里根提出的减税法案顺利地在参众两院通过。但是,里根团队里的格林斯潘、伯恩斯等并不完全支持减税政策,他们担心减税会增加政府赤字。这一年政府财政赤字创下新纪录。
沃尔克用稍微降低利率作为交换条件与里根达成共识,促使里根政府紧缩财政,并增加税收。1982年8月19日增税法案便获得通过。1982年的经济实际上已经崩盘,全年GDP增长率跌至最糟糕的-1.8%。工业生产下降了11.8%,持续衰退达44个月之久,最糟糕的股票、债务和信贷市场处于即将崩溃的状态。
美联储委员们投票决定在1982年第一季度“不再增加货币供应”,并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14%。沃尔克能做的只有坚持到底,当时,一群来自俄亥俄州的农民开着拖拉机到美联储门前抗议示威,要求沃尔克下台,撤销美联储。包括里根,所有人对沃尔克都咬牙切齿。终于在1983年,通胀率下降至3.2%。
1982年10月,道指从8月的770涨到了1000,这场危机从1970算起到1982年肆虐了十三年。企业破产数量达25300 家,GDP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9%,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0.46%,失业率最高时达10.8%。都创下了二战后最高记录。1982冬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悄然进入历史性的拐点。
1986年通胀率降到1.9%。1983年经济强势反弹,GDP增长率为4.5%,1984年高达7.2%,1982年之后25年间,年增长率达3.3%,与二战后25年间的增长水平相当。大量投资从高通胀的商品投资转向股票、债券、货币基金。延续几十年的大牛市拉开序幕。事实证明沃尔克忍受短期痛苦,先把通胀压住是对的。
货币是经济稳定器;如果货币大幅度贬值,市场价格则会全面扭曲,市场机制整体失灵,经济则会陷入混乱,经济衰退、停滞以及大规模失业则不可避免。只有货币价格稳定,通胀被控制,经济和就业才会增加。只是抗通胀这个过程中,货币大幅度紧缩,带来经济下滑、失业增长的痛苦和阵痛,让人煎熬。
沃尔克对内为美国经济创造了稳定的价格环境,促进市场机制自我复苏,酝酿了信息技术革命,生物工程、新材料及核能技术;对外一扫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颓势,缔造了一个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及金融市场,促使大量国际资本流入美国,创造了几十年的房地产、股票及金融大牛市。
1983年,美联储主席换届,沃尔克成功连任。之后,里根先后任命了马丁、赛格尔等四位理事,他们掌控了多数票,试图执行宽松货币政策。1987年6月1日沃尔克递交了辞职信。格林斯潘成为美联储主席。1990年,格林斯潘放弃了弗里德曼时代的货币数量目标,转向利率调节。从此,货币供应彻底失控。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此后,滞胀危机,加入更多的元素:债务危机、资产泡沫、汇率危机、楼市危机……2010年2月2日,83岁的沃尔克嘶声力竭地说:我在此想明确地告诉你,如果银行机构仍靠纳税人的钱提供保护,继续随意投机的话,危机还是会发生的……
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跌破70美金每桶,为什么中国油价还是不降呢?
因为我们国家的油价中有一部分是政府补贴的,油价下跌只是补贴少一点而已,比如说,国际上卖50美元一桶,国内卖30美元一桶,20美元是政府补贴的,油价跌到40美元一桶,政府可以少补贴10美元,而在国内市场上的油价不变,所以在油价没跌到30美元一下时,国内油价就不会降价,明白了吗
如何算油价一升优惠多少
换算关系:1、国际油价是以桶为单位,国内以升为单位。国际油价的一桶相当于159升,这个数字非常准确。2、国际油价是以美元为单位,国内以人民币为单位,现在一美元大约换6.8元人民币,3、国际油价指的是国际上原油的价格,并不是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国内油价指的是成品油的价格。国际上原油转换成成品油的比例大约为1:0.9,加上加工损耗、原油进口、加工成本,比例大约为1:0.8,以美国前几年的数据为例,当时原油18美元/桶,美国商人卖22美元/桶,比例大约为1:0.82。美国的成品油质量是高于国内#97油的,根据以上换算关系国际油价100美元/桶,换算成#97国内油价为1006.81590.8=5.346元人民币/升国际油价最高达到140美元/桶时换算成#97国内油价为7.484元人民币/升,目前国际油价为70美元/桶左右时换算成#97国内油价为3.742元人民币/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