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盛世收藏文化提示:凭此信息可参观盛世文化展会且免费领取一枚中国龙年贺岁银章(无任何附加条件)。预约...

2.龙钞有收藏价值吗

3.女子带齐白石画去鉴宝,专家说赝品,女子怒了:齐白石是我爷爷,现在如何?

4.揭秘历史上少有人知的事情

盛世收藏文化提示:凭此信息可参观盛世文化展会且免费领取一枚中国龙年贺岁银章(无任何附加条件)。预约...

人民币文化盛世金多少钱一套_人民币盛世文化金价值

本人前几天也收到过信息,以为是骗人的,就随便约了个时间,也就是今天。今天正好有时间,和老婆说了一起去看下,我到想看看他门怎么骗我的钱,有点挑战心理,去了后直接来到14楼,一进门就登记短信,看看里面还有点人气,面积大概也就150平米左右把,来了就看看把,给不给银章无所谓了,看了半天,问了半天,后来服务员真拿来个银章,有点小惊喜哦~~,再后来有事离开了。想说的是,给银章是真的,正面是2012奥运标志,反面是龙图,做工还蛮精致的,不用任何费用,先不说是不是真的银章,至少你没花1分钱来买,花的是你30分钟时间去逛逛

龙钞有收藏价值吗

龙钞具有收藏价值的。

龙钞是一款备受关注的收藏品,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吸引了许多收藏家和投资者。龙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物,象征着权力和富贵。因此,龙钞的发行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展现了现代金融工艺的精湛技艺。

龙钞采用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和防伪措施,使得这张钞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其次,2024年龙钞的发行量相对较少,只有一定数量的龙钞被投放到了市场中。这使得龙钞的收藏变得更为珍贵,因为它的稀有性增加了它的价值。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龙钞的价值也在不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民币收藏品的市场。因此,龙钞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攀升。

龙钞的意义:

1、历史文化价值:龙钞作为中国首次发行的塑料纪念钞,其设计主题以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为主,承载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民族自豪感。它不仅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更是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收藏投资价值:龙钞因其独特的题材、限量发行以及高科技的塑料基材等因素,使其在钱币收藏市场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对于钱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来说,拥有龙钞不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对历史记忆和艺术鉴赏的追求。

3、科技创新意义:龙钞采用的是当时先进的塑料基材技术制作,标志着中国在货币防伪技术和印制工艺上的重大突破,体现了国家在金融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女子带齐白石画去鉴宝,专家说赝品,女子怒了:齐白石是我爷爷,现在如何?

齐白石是我国有名的国画大师,他的作品更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齐白石所作的画,都是他真实生活的反应,非常淳朴自然,仿佛画中有灵魂般的存在。他的画自然价格不菲,很多民间艺术爱好者,都抢着收藏他的这些名作。随着市场的开拓,鉴宝行业也随着开启了,其中不但有名家留下来的真迹,还会有一些各种仿品的出现,很多人花了重金买回来,想收藏,却发现不过是赝品,实在让人很头疼。

但是,随着鉴宝电视节目的开放,很多人都把收藏品带到了节目中,给专家们鉴定,如此一来,便放心得多。其中有一期节目,一名女子带了一幅自称是齐白石晚年所作的《枫叶秋蝉图》来给专家鉴定评估。这幅画,看上去非常的简单,就是一只蝉,停留在枫叶上。几位专家相应鉴定之后,脱口而出:这是赝品。

女子终于怒斥,齐白石是我的爷爷,于是,专家又细细鉴定评赏。确定是齐白石所作之后,向女子道歉了,原来专家也有失策的时候呀!

一、齐白石之孙:齐慧娟。

齐慧娟其实是齐白石最小的孙女,她也秉承了爷爷书画的天赋。从齐慧娟那里,我们也听到了很多关于“爷爷的故事”,因为对书画的酷爱,家境生活贫苦,这些颜料啊,画笔啊,都是她自己做的。

我认为:齐白石对作画细节的要求,非常的严格,每一笔都富有灵魂。正是这样勤奋刻苦的精神,也流传给了下一代。在齐慧娟的身上,我也看到了她的细心跟天赋。齐慧娟的父亲是齐良末,是齐白石最小的儿子。他曾经回忆齐白石说:父亲有时候半夜还起来作画。

为何齐白石的画工如此深厚?比如他要画一只鸟,就要真的去捉只真的鸟,观察好多天,就连身上的每一根羽毛他都非常的清楚,在哪个位置,有几根羽毛,都需要了如指掌。再比如,画某一个植物的时候,他肯定要站在植物旁边观察良久。所以,没有细心跟耐力,是画不出好作品的。

即使齐白石到了晚年,他的画工也一点没有减退,一直秉承着细心跟耐力,只有通过仔仔细细地观察,才能把作品画得栩栩如生。

虽然齐良末,自小跟随父亲作画,但是,这些画,并没给他带来富裕的生活,在他那个年代,齐白石的画,变成了“黑画”。当时父亲也不能再继续作画了,当时的齐良末,只能蹬起三轮车,走街串巷拉客为生,一家人就靠着这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

至今,齐慧娟还说:爷爷的精神,是留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坚持,才能实现梦想。爷爷留下的作品,她也不会去变卖的。

我认为:齐慧娟所处的时代,与她的爷爷和父亲的时代相比,齐慧娟生在了一个好的时代,她更要好好珍惜现在社会给自己的机会。而且,这个社会没有大动荡,更多的是机遇跟选择。

作为齐白石的孙女,其实她的压力也很大,在年轻的时候,因为齐白石很出名,在爷爷的光环下生活,确实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选择。

但小的时候,在父亲跟爷爷的影响下,一直对作画有着浓厚的兴趣。长大后的她,也曾为此迷惘过,后来等到自己三十岁的时候,她又重新拿起了画笔,据她所说,她不想因为这个光环而过度的被人关注,她只想做自己,也不希望别人拿她跟爷爷做比较。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后来的她,更多的是因为爷爷而感到自豪,虽然是家族文化,更多的也是我国文化,能够让这种文化得到传承,她很骄傲。

我认为:生活中的齐慧娟也非常热爱生活,似乎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对生活也非常的细心。无论作画还是做事,她都一直在坚持,一直拿细节说话,这也是齐白石爷爷留给她的精神。她的爷爷勤奋了一辈子,用时间告诉她:只有坚持,只有努力,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同样,齐白石也是在告诉我们。

二、鉴宝节目。

随着市场的发展,民间的收藏品也是越来越多了,但是他们都无法鉴定其价值和真伪。这两年,电视鉴宝节目,也越来越频繁,目的就是给民间的爱好者对其收藏品进行鉴定。给了他们方便,也传播了我国文化。

其中,也不乏很多的赝品跟仿品,让很多的收藏家,确实头疼,有的甚至拍卖到极高的价格,被买回来收藏,但是,自己却难辨真伪,现在鉴宝节目一出,家里有收藏品的,都去拿到节目当中,给专家们评估。

因此,这类节目关注度也越来越大了,收视率自然也是越来越高。甚至CCTV也开始播了这一类鉴宝的节目。同时,也有很多人质疑:这些专家真的能鉴定出真伪吗?

电视节目的播出,肯定是要朝着收视率去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收藏品,都可以出现在电视节目中,毕竟,真正有价值的收藏品很少。随着这类节目的出现,只要家里有古董的,不论价值多少,都会去拿去鉴定。

但是,能在电视节目中播放出来的却少之甚少。有的甚至拿着铜钱去鉴定,总不能在节目中放出来吧。能够放出来的肯定是有一定价值的。

当然,也有很多人把真品拿去鉴定,却被判定成赝品的。在鉴宝节目当中的这些专家,更多地偏向于理论知识,网友表示:还不如收藏家的实践来的真实。但是依然有很多人疑问:这些节目当中的收藏品,都是真的吗?还是只是为了节目效果而已。

节目效果是肯定有的,就比如在二零零三年的时候,CCTV出了一个鉴宝节目,因为其收视率可观,各大卫视也纷纷效仿,也出了这一类的节目,CCTV为了在能在这些节目中脱颖而出,特地想出了一个环节,是被鉴定是赝品的,当场在节目中砸碎。

所以,在参加这一类节目的时候,都是签了协议的,如果你带的确实是真品,却被专家认定为赝品,并在节目中砸碎,你也必须得欣然接受。

我认为:除了这些鉴宝节目,还有专门的鉴定市场,所以,对于这些节目,我们观众不要太过于纠结,这些节目,我们看个热闹就行,真真假假的,套路很深。建议家里面如果真的有收藏品的,最好还是去专门的鉴定市场去鉴定。

三、齐慧娟参加鉴宝节目。

我个人观点:这一类鉴宝节目,确实给观众带来了不少的快乐,也让这些观众认识到了民间的那些收藏品。一方面说,这类节目宣传的是我国的文化艺术。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节目只是为了收视效果,所以专家存在误判的情况,还是常有的。

这不,当时就有一期,一个女子带了一幅画,去让专家鉴定,其实她的目的,并非是让专家鉴定真伪,而是去考验那些专家。

她自称这幅画是齐白石晚年所作,除了这幅画,他没有向专家组提供任何关于自己的信息,对于这幅画,她也没有在现场过度的去评价。这幅画的名字就是《枫叶秋蝉图》,画作很简单,一只秋蝉停留在枫叶上,细看栩栩如生。

专家们也没有去问女子的身份和其他的信息,认真地评赏起这幅画来。其实,在现实当中,很多的仿品,也是很难鉴定的,因为有些仿品,包含的技艺,也非常的精湛。

经过仔细鉴别之后,专家给出了一致的答案:该女子手中的这幅《枫叶秋蝉图》是仿品,而并非齐白石老人家的真迹。听到这句话后,女子笑了。

她反问那些专家,你知道我是谁吗?那些专家也充满了好奇。该女子说,她就是齐慧娟,是齐白石的孙女,而齐白石正是她的爷爷。这幅《枫叶秋蝉图》,是她从家里面带来的,也是一直流传下来的。

专家在得知她的身份之后,又重新去鉴定这幅画。然后给出了答案:这幅画确实是真品,是齐白石老人家在九十二岁时所作。虽然整幅图看起来非常的简单。但是功力还是在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充满了他的高超技术。其实,停在枫叶上面的秋蝉,翅膀轻盈透亮,栩栩如生。

所以,我认为:鉴宝节目的存在,它宣传的是一种我国文化,如此较高的收视率,可以让文化得到传播,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节目中存在砸毁文物的这一类行为,虽然吸引了很多观众,但是这个行为并不被我所认同。

专家也有鉴别错误的时候,就比如这幅《枫叶秋蝉图》,如果还是按照当时节目的规定,鉴别出赝品的时候,将它撕毁,是不是又毁了一部大作呢?

真品本来就少,如果真的将它误判给砸坏,毁掉的可是历史价值呀!所以,作为节目中的专家组,也要慎重考虑这些文物的价值所在,作为节目,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有价值的珍品,而不是为了收视率,将他们砸毁,无论是赝品还是真品,都要经过慎重的鉴别。就比如齐慧娟上的这期节目,就引起很大的争议,专家并非真的就不会犯错。

四、齐慧娟的生活现状。

齐慧娟曾经被采访说,她人生的梦想,就是在艺术上不断地追随爷爷。虽然在名声上,在作画技巧上,她还未能超过爷爷,但是,她一直在坚持做自己,一直不停地创作。

齐慧娟擅长花鸟,当年的齐白石在花鸟上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其实,在齐慧娟的画中,我们看见了很多齐白石的影子。她的技巧跟作画功底,曾被很多人肯定过。

齐慧娟跟爷爷不是生活在一个时代,当时的爷爷全是靠天赋跟自学,而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也接受过专业的训练跟学习。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天赋的,虽然说跟爷爷期盼的还相差甚远,但是她的功底也不弱。

齐慧娟曾经谈到爷爷的光环,因为爷爷如此的出名,作为她的子孙,势必会有一些压力,但是,她更多地将这种压力转换成了动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齐慧娟的生活中,她可能体会不到爷爷跟父亲的贫苦,更多的是快乐。父亲是齐白石最小的儿子,当年的时代,苦日子他都经历过,父亲从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画,一生也是以画为生。

不过,爷爷齐白石,也是讲究一个生活乐趣的人,齐慧娟说,让她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有一个人来求画,虽然画都是明码标价的,但是,还是有人一直还价,希望通过一半的价格,能买下爷爷的画,爷爷一直以来都很热情,也不好意思这样把人轰走,于情于理,都显得不礼貌,于是,他就把情感带入了画中,只画了一半。并且给买家说,你也只付了一半的钱呀。与其说这是齐白石的机智,不如说这是齐白石的调子。

只是,这幅画真正的意境,并不是只有一半,而是一半在里面,一半在外面。懂画的人,就会知道这是一幅非常有意境的画,只不过,爷爷当时为了表达情绪,把它加在画里面了,显得非常有智慧。

从爷爷身上,让齐慧娟看到了生活的乐趣,父亲又何曾不是这样。所以,齐慧娟表示:自己的生活,就要尽量让它有快乐,有意义。从父亲跟爷爷身上,让她知道,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能充满意义,如今的齐慧娟,还会种植各种植物,做各种美味,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创作出更美的艺术。

五、我的个人经历和小结。

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创造出更美的艺术。每部有价值的艺术品,都不是凭空出世的,而是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

1、我的父亲也喜欢画画,因为家境贫困无奈放弃了。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其实我的父亲也是一个酷爱作画的人,但是没有他们那般坚持跟勤奋,可能更多的还是要生活,虽然对艺术热爱,但是家境贫穷,以至于没有机会去学习。

后来就通过四处打工为生,多年过去了,就把这一个喜好,忘却在了脑后,再也没有拿起过笔,现在回想起来,更多的是无奈。

我认为:我们生活的时代给了太多的机会与选择,告别了过去的贫苦,我们更要好好的把握,就像齐慧娟所述,时代给了我们幸福,我们更要好好的回馈。

2、小结:我们需要学习齐白石爷爷的精神。

作为名家的后代,生活肯定也有压力,尤其是齐白石这么出名。其实,我很佩服齐慧娟,顶着这样巨大的光环生活着,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虽然很多人会拿他与爷爷比较,她也曾经迷惘过,犹豫过,不过很快就找到了方向。

她热爱画画,没必要去跟任何人去比较,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只有更好地做自己,才能把生活过得美好起来。

艺术是跟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从爷爷跟父亲的精神中,她学会了很多,在贫苦的生活中,也要有乐趣的存在,这也是画中的灵魂。

最后,对每一个有梦想的人,我认为:只要你有足够的坚持,足够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不用去跟周边的人比较,也不用被别人的话所影响,坚持做自己。只要你足够的优秀,就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揭秘历史上少有人知的事情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评价:大概是秦始皇在阿房宫那边的工作太忙,把这事给忘了吧。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 个皇帝。

评价: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 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 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评价:原来唐朝这么差。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 ;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 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的,时间较紧,或有错漏,但> 70% 是没问题的。)

评价:原来我们以前学到的历史都是骗人的。

PS:由于唐朝错误的民族政策,产马地尽在蛮族之手,导致宋朝从始至终只能在平原以步兵的血肉之躯抵挡蛮族铁骑的冲击,所以宋朝的胜利一般都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倘若一段时期宋朝对外胜率低于60%,那基本就意味着亡国了。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 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 公斤。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人类在退化? (身体方面)

6.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 ),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 以上;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 ;新中国在21 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 (《元丰九域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

评价:原来历史并不总是进步的。

7.同样是元丰年间,中国华北地区的钢铁年产量达到了15 万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1788 年钢铁产量才达到7.6 万吨。

评价:原来宋朝并不跟我们想象的那样差。

8.整个北宋时期,中国一直在扩张领土,直到“靖康之变”的前一年(1126 )才停止。(《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等)

评价:看来我们真的误会宋朝了。

9.秦桧所创的“宋体字”是整个南宋时期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尽管南宋大多数时间都将秦桧作为反面典型。

评价:看来宋朝时期的中国人还是挺理性的。

10.整个南宋时期,中国一直没有定都,临安府的级别不过是“行在”(陪都)。

评价:但最后跟定都没啥区别了。

11.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并非统治者不愿收复故土,而是因为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间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担心收复故土后宋廷会增加江南地区的税收来扶植已被女真人严重破坏的收复区。

评价:其实,人类就是这样的自私。

12.南宋时期,熟练雇工的工资高于知府工资。(宋朝知府一般是从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 贯以上,至少相当于今天的15 万元人民币)

评价:貌似现在只有欧美发达国家才这样。

13.中国南宋时期最先进的织布机有1800 多个活动构件,其中有的技术是现代化织布机也无法达到的。

评价:宋代中国人的创造力真不是盖的。

14.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 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 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 ,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仅为4% 。

评价:只能说那时的中国更像中国。

15.在1233 年宋蒙联军攻打蔡州的时候,南宋名将孟珙救了蒙古将领张柔一命。4 年后,张柔的儿子张弘范出生,而崖山一战灭亡南宋的就是这位张弘范。 (《宋史》《元史》等)

评价:这让我想起了农夫与蛇的故事。

16.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 年就已经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欧洲人在400 多年后才发现,但在中国的课本上这个公式仍是以那个欧洲人的名字来命名的。 (《数学九章》等)

评价:原来我们祖先什么都有,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17.蒙古帝国军队在13 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 亿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 万人死于蒙军屠杀;与之相比,纳粹屠杀的600 万犹太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多桑蒙古史》《宋史》《金史》等)

评价:原来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成吉思汗,那些崇拜它的人赶快醒醒吧!

18.明朝在永乐年间与越南发生了一场战争。此战明朝军队号称80 万,而越南军队更是号称700 万,实际上双方军队总数加起来也不过30 万,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牛皮吹得最大的一场战争。[ 注:那时越南还是中国领土] (《明实录》等)

评价:幸亏朝鲜、越南都脱离中国独立了,要不然我们今天得跟棒子一个德行。

19.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吨位最大的宝船排水量约为7500 吨。

评价:排水量都接近航母标准了,比较恐怖。

20.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出现在明朝,他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评价:确实是皇帝中的异类。

21.中国最早提出计划生育理论的不是马寅初,而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 )的内阁首辅申行时,而最早实施计划生育的时候却是在更早的宋朝。

评价:其实,理论都是马后炮。

22.明朝的万历皇帝曾连续28 年不上朝,创造了中国皇帝的纪录。但是,这期间中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均获得全胜。

评价:所谓“明亡于万历”,原来如此。

23.自1572 年“隆庆开关”到1644 年明朝灭亡,这70 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 涌入中国,共计约3.53 亿两(保守估计,目前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并且全球2/3 的贸易与中国有关。

评价:资本主义萌芽?这简直是一只脚迈入资本主义了。

24.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掠夺的白银几乎都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流入了中国。

评价:敢情是中国间接掠夺了美洲人民。

25.中国在明朝中后期曾经研究过坦克。 (《武备志》等)

评价:这个比较雷。

26.1644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一次大型鼠疫,造成驻守北京的20 万明军全军覆没,这直接导致了明朝亡于李自成。

评价:人到底还是没法胜天的。

27.被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不是康熙,而是明朝最后一个年号——崇祯,一共被朝鲜使用了265 年。 (《朝鲜李朝实录》等)

评价:那时候棒子还是挺重义气的。我也终于明白,进化论并不适用于棒子。

28.清朝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总计存书3457 部, 79070 卷,禁毁6766 部,93556 卷。

评价:真不知道这是修书还是毁书。

29.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议会通过投票产生的结果,支持战争的一方仅获得9 票的优势。

评价:历史根本就是“上帝在投色子”,所谓历史大势基本纯属胡扯。

30.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有人在京城某仓库意外发现一批封存了200 多年的火器。这批火器是明朝末年制造的,其中有的竟然比英军的装备还要先进。

评价:这么多年都干什么了?不过,这也只能问清朝皇帝了。

31.清朝的道光皇帝为人十分节俭,喜欢穿有补丁的衣服,但打个补丁却要花四两银子。

评价:这冤大头,自作自受。活该!

3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曾以12 万对阵2 万英法联军,结果阵亡3 万余,而对方仅阵亡4 人,但病死的却有几十人。

评价:嗯,这个……

PS:本人初稿的一部分,欢迎拍砖。版权所有,禁止转载。这是我07年偶尔写着玩的一篇稿子,当时只有几条,最近不小心翻出来,就完善并发表了一下,大家看过后能有所思、受到一点点启发就好。当然,这只是历史,还是希望大家以当前为重,努力重现我国昔日之辉煌。

本帖所列事实仅供参考,毕竟本人不是历史专业。有几位同学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我在这里对各位表示感谢。

补充1.辽道宗耶律洪基曾写诗表达了后悔自己生在蛮夷之国和“来世做中国(宋)人”的愿望。与之类似的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朝鲜国王王颛也写诗表达了类似的愿望。

评价:其实,金庸小说的历史背景基本都是反的。当时萧峰阻止辽军南下,其实是救了他们。

补充2: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心史》等)

评价:进化论同样不适用于鬼子。

补充3:南宋开禧二年(1206)中央财政收入达到8000万贯钱,当时全国人口约7000万。清朝到1900年代为8000万两,人口却有4亿。而南宋1贯钱购买力是清末一两白银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税率低于清朝。

评价:当我们的“专家”在不遗余力地为“康乾盛世”大唱赞歌的时候,是否想到了有一个朝代正在默默地受着后人们无端的非议,而这个人民生活水平十几倍于“康乾盛世”的朝代却正在人们尽情挥洒的刀笔之下“积贫积弱”着呢。

PS又PS:不少人怀疑中国史料的真实性。确实,很多史料都有不少错误,但如果通过对几种史料的对比分析,很多错误都是可以被纠正的。如果只看《明史》《清史稿》,得出的结论自然是明朝有如人间地狱,清朝跟天堂似的;如果只看《元史》,南宋简直弱得没边了。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所修史料可靠性程度从高到底排列如下:

东周(春秋+战国)> 汉朝> 宋朝> 明朝> 元朝> 唐朝> 清朝(个人意见)

LZ不可完全当真啊。。。。裏面有真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