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薄膜防锈油价格表_超薄防锈油
1.防锈液的技术支持
2.水基防锈剂的特性及适用范围是什么? 水基防锈漆的成分及价格是什么?
3.简述不同防锈方法的特点
4.有哪些溶剂可用在清洁剂中?最好是低毒、高效、环保的
5.为什么防锈油的使用会失效
防锈漆的成分
防锈漆产品特点
防锈漆类型 物理防锈漆
化学防锈漆
电化学防锈漆
防锈漆的种类 红丹防锈漆
铁红酚醛防锈漆
铁红醇酸防锈漆
锌黄防锈漆
灰色防锈漆
能与水汽发生反应的透明三防漆
其它防锈漆
展开 编辑本段防锈漆的成分
目前使用的防锈漆大致为油性和水性两种。油性防锈漆使材料表面油腻去除困难,已很少使用。水性防锈漆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但因含有亚硝酸盐、铬酸盐等有毒物质,对操作人员危害较大,国家已限制使用,且此类产品性能单一,不能满足磁性合金材料的防锈要求。 水性金属防锈漆选用金属强力螯合剂肌醇六磷酸酯为主要成分,与其他几种水性助剂复配而成。肌醇六磷酸酯是从粮食作物中提取的天然无毒有机化工产品,当它作为磁性材料防锈剂使用时,能在表面与金属迅速螯合,形成一层致密的单分子络合物保护膜,可有效抑制金属的腐蚀。经该产品处理后的材料表面保持原色,不必水洗即可进入涂装等下道工序。 防锈颜料是防锈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防锈颜料是一类本身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的颜料,它们是靠本身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稳定,质地坚硬,颗粒细微,优良的填充性,提高漆膜的致密度,降低漆膜的可渗性从而起到防锈的作用.氧化铁红就属这类物质.而金属铝粉的防锈性是由于铝粉具有鳞片状结构,形成漆膜紧密,还有较强的反射紫外线光的能力,可提高漆膜抗老化的能力.
编辑本段防锈漆产品特点
●适用于黑色及有色金属的防锈。 ●适用于室外有遮盖及室内条件下金属的防锈。 ●水溶性、不可燃,对环境无污染,使用安全。 ●优异的防锈功能,可完全取代防锈油、脂。 ●很容易用碱性清洗方法从金属表面清除掉。在1:20以上稀释液处理过的表面上可直接进行涂层和喷漆。 ●独特的气相作用,保护未涂层或难以触及的表面。 ●具有良好的耐硬水性能 。 ●热稳定性好,在高温状态时仍具有良好的防锈功能。 ●适用于所有含铁的材质上,喷淋和浸渍。不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在金属表面形成疏水性薄膜
编辑本段防锈漆类型
金属生锈是最普通、损失最大的一种腐蚀。防锈工作历来是国内外的重大科研课题之一,人们研究出多种措施防止和抑制金属的锈蚀,以涂料防锈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如果以它们的防锈作用机理区分,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物理作用防锈漆,化学作用防锈漆,电化学作用防锈漆及综合作用防锈漆。
物理防锈漆
铁红防锈漆、云母氧化铁防锈漆、铝粉防锈漆、玻璃鳞片防锈漆等是物理防锈漆。该类防锈漆与被涂装的金属表面基本上不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采用不溶于水,不易被腐蚀介质分解破坏的化学性质稳定的惰性颜料和填料,涂层本身比较安定,涂层结构致密,能够降低水,氧及离子对涂料膜的透过速度或阻挡腐蚀介质和底材的接触,但防锈效果一般。
化学防锈漆
化学防锈漆是防锈漆的主要品种,采用多种化学活性的颜料,依靠化学反应改变表面的性质及反应生成物的特性达到防锈的目的。
电化学防锈漆
如果涂覆于金属上的涂层具有比金属更低的电极电位,则当存在电化学腐蚀的条件时,涂层是阳极,金属是阴极而不被腐蚀,这就是经济保护涂层的设计依据。 电化学防锈漆的主要品种有环氧富锌底漆和铝粉防锈漆,当前采用最多的是环氧富锌底漆。锌是阳极,铁是阴极。环氧富锌底漆采用粘结剂把大量锌粉黏附在钢铁表面上,形成导电的保护涂层。 电化学保护涂料的防锈效果极好,在苛刻的环境下即使不用面漆也能较长期间保持防锈能力,但其成本较高,施工要求严格,如环氧富锌底漆对金属表面的处理要求严格,存在油污,铁锈及杂质不但影响涂层的附着力,而且妨碍涂层与金属的有效接触。但从重涂间隔长及施工费用方面考虑,经济上是合理的。
编辑本段防锈漆的种类
红丹防锈漆
这是一种用红丹与干性油混合而成的油漆.它渗透性,润湿性好,漆膜柔软,附着强, 但干燥较慢.另外由于红丹比重大,容易沉淀,而且贮存过久会变厚,涂刷性也较差.
铁红酚醛防锈漆
它是用防绣颜料和长油度酚醛或脂胶漆料调制而成的,使用时应掺入 10-30%左右的松香水,它的附着力好,也不会因面漆软化而产生咬底.
铁红醇酸防锈漆
由铁丹,铅铬黄等颜料加入醇酸漆料,填充料,溶剂,催干剂调制而成.附着力好,防 锈能力强,硬度大,有弹性,而冲击,耐硝基性强.此种防锈漆最适合我们 印铁制罐行业 外涂油漆的打底用, 它不但适用于一般的外涂油漆打底, 而且还适用于硝基漆和氨基烘漆的 打底,特别是经烘烤后性能更佳.
锌黄防锈漆
用纯酚醛漆料加入锌铬黄颜料经研磨调制而成. 它的附着力强, 对海洋环境具有高抵抗能力.
灰色防锈漆
以含铅氧化锌作为主要防锈颜料加入清漆调制而成. 它具有防锈和耐大气侵蚀的优良性能,但干性较慢.适用于涂刷室外钢铁构件.
能与水汽发生反应的透明三防漆
这种透明漆的主要成膜物质是聚氨酯树脂, 它被涂于被涂物表面后, 即能与空气中的水份反应而固化成膜,也能烘烤固化成膜.这种涂膜具有防潮,防盐雾,防霉变的三防性能, 而且涂膜透明度,光亮度高,涂后表观较好.
其它防锈漆
防锈漆种类还有很多,如偏硼酸钡防锈漆,锌灰防锈漆,环氧防锈漆,云母氧化铁防锈漆,过氯乙烯防锈漆等。
防锈液的技术支持
防锈应针对金属腐蚀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
例如制造各种耐腐蚀的合金,如在普通钢铁中加入铬、镍等制成不锈钢.?
2、保护层法?
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使金属制品与周围腐蚀介质隔离,从而防止腐蚀。如:
(1)在钢铁制件表面涂上机油、凡士林、油漆或覆盖搪瓷、塑料等耐腐蚀的非金属材料。
(2)用电镀、热镀、喷镀等方法,在钢铁表面镀上一层不易被腐蚀的金属,如锌、锡、铬、镍等。这些金属常因氧化而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水和空气等对钢铁的腐蚀。
(3)用化学方法使钢铁表面生成一层细密稳定的氧化膜.如在机器零件、枪炮等钢铁制件表面形成一层细密的黑色四氧化三铁薄膜等。?
3、对腐蚀介质进行处理消除腐蚀介质,如经常揩净金属器材、在精密仪器中放置干燥剂和在腐蚀介质中加入少量能减慢腐蚀速度的缓蚀剂等.。
扩展资料:
锈没有致密的组织。水和氧气会穿透锈,继续使内部的铁生锈。若要防锈,就需要有可以防止生锈的致密表层。不锈钢的表面是一层不容易反应的三氧化二铬。若使用镁、钛、锌、铝,也会产生类似不易反应的致密氧化物表层。
镀锌是一种常见的防锈处理方式,在要保护的物品上,利用电镀或热浸镀锌的方式镀上一层锌。使用锌的原因很多,包括其价格便宜、和铁的附着性好,而且当锌和铁接触时,锌和铁会形成一个电池,由于锌活性较强,锌是电池的阳极,会被氧化,借此可保护电池阴极的铁不被氧化(即阴极保护)。
若在腐蚀性更强的环境中(例如盐水中),会用镉来代替锌。若在接合口,接头或孔穴附近,镀层会因外力或加工而受到破坏,无法完整的包覆待保护物,此时镀层就只能靠阳极保护的方式来发挥保护作用了。有些先进的镀层,锌之外还会加入铝,铝会移转到镀层被破坏的部分,铝和氧化锌均可保护铁,效果更好。
若针对更恶劣的环境或希望产品有更长的寿命,防锈处理方式时也会同时使用镀锌和涂层。
参考资料:
水基防锈剂的特性及适用范围是什么? 水基防锈漆的成分及价格是什么?
水性防锈剂/防锈油的常见问题解答:
1、被防锈物的表面预处理方法
2、涂敷防锈油的方法
3、影响金属腐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如何选择防锈油和防锈剂
5、防锈时间跟哪些因素有关
6、如果要求达到一年的防锈时间,应如何操作?
7、防锈油的安全数据报告(MSDS与SGS安全报告)
8、出口产品需要防锈油的证明材料
9、刹车盘防锈实验(三个月)
1.1、被防锈物的表面预处理方法
a、表面清洁:涂防锈油之前,被防锈物要清洗干净,这与以后的防锈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可选用复合高效脱脂剂、高温强力脱脂剂、KE-297容剂型强力除油剂及KE-568水基型清洗剂清洗。
b、表面干燥:表面越干燥防锈效果超好。如果表面有小量的水分,可用脱水防锈油。清洗干净后可用过滤的干燥压缩空气吹干。
1.2、涂敷防锈油的方法
a 、浸泡法:一些小型物品采用浸泡在防锈油中,让其表面粘附上一层防锈油脂的方法。1-2分钟即可。
b 、刷涂法:用于不适用浸泡或喷涂的室外建筑设备或特殊形状的制品,刷涂时既要注意不产生堆积,也要注意防止漏涂。
c、 喷雾法:一些大型防锈物不能采用浸泡法涂油,喷雾法适用溶剂稀释型防锈油或薄层防锈油,但必须采用完善的防火和劳动保护措施。
1.3、影响金属腐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 、金属材料本身化学成分和结构;
b、金属表面光洁度(氧浓度差电池腐蚀);
c 、与金属表面接触的溶液成分及pH值;
d 、环境温度和湿度;
e 、与金属表面相接触的各种环境介质。
1.4、如何选择防锈油或防锈剂?
防锈剂是种水性的产品,也称防锈液、防锈水,是由一些起防锈作用的添加剂配制而成;其优点是使用方便、经济、易清洗,如三椰防锈液,既满足了防锈要求,又具有很好的水洗性;防锈剂的防锈时间根据使用使用比例不同,可达到1月至1年的防锈效果,对水比例越少防锈效果越好。而相对于防锈剂而言,防锈油的防锈时间要更长一些,价格较高,即使用了透明快干薄膜防锈油也会在表面有油感。鉴于以上的特点,如果防锈时间要求比较短,可以用防锈剂,如果对工件使用后要求容易清洗干净,也可以选用防锈剂。相反就可以选择防锈油了。
1.5、防锈时间跟哪些因素有关?
防锈时间不关跟使用什么样的防锈产品有关,还与被防锈工件防锈前是否清洗干净、涂完防锈剂后是否烘干、是否有外包装都有一定的关系。做个小实验,取个刹车盘,表面干净的地方明显比不干净防锈效果好。所以建议用户为了更好的提高防锈效果,可以完善以上几点,如果没有条件,则可以提高防锈剂的使用浓度
1.6、如果要求达到一年的防锈时间,应如何操作?
建议用户按照以下操作处理:
1)清洗:使用三椰复合高效脱脂剂或KB-568五金件除锈专用清洗剂清洗。
根据工件油污情况按1:10-15左右兑水使用,洗重油污由操作工人用手工清洗掉,然后进清洗剂喷淋清洗,清洗液50℃-60℃,然后吹干工件,再在防锈液里浸涂。(也可使用KB-568清洗剂)
2)防锈剂的配制:请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不可使用地下硬水和自来水,按1:1兑水稀释使用。然后把工件浸泡在防锈液里少许时间,注意必须让工件全蘸上防锈液。
3)吹干工件上流动的防锈液,进行包装。包装必须用干净、干燥塑料袋,不能用纸板等东西。包装条件应为干燥通风、湿度≤65。
1.7、防锈油的安全数据报告(MSDS与SGS安全报告)
1.8、出口产品需要防锈油的证明材料
1.9、刹车盘防锈实验(三个月)
简述不同防锈方法的特点
大家平时生活使用到的一些铁制品,而铁制品本身就容易生锈,如果不注意保养的话,就会使这些铁制品出现一些锈迹斑斑的问题,而铁制品产生锈的话,就影响大家的使用,所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让大家比较烦恼,而大家又对这些超市不是太了解,所以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就是以后遇到这些问题也不用烦恼,一般涂上一些水基防锈剂更能够避免生锈。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是水基防锈漆
可保护金属表面免受大气、海水等的化学或电化学腐蚀的涂料。水基防锈漆可保护表面免受大气、海水等的化学或的涂料。可分为物理性和化学性两大类。
水基防锈漆的特性
目前使用的水基防锈漆大致为油性和两种。油性水基防锈漆使材料表面油腻去除困难,已很少使用。油性水基防锈漆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但因含有亚硝酸盐、铬酸盐等有毒物质,对操作人员危害较大,国家已限制使用,且此类产品性能单一,不能满足磁性合金材料的防锈要求。
水基防锈漆的成分有哪些?
金属水基防锈漆选用金属强力螯合剂肌醇六磷酸酯为主要成分,与其他几种助剂复配而成。肌醇六磷酸酯是从粮食作物中提取的天然无毒有机化工产品,当它作为磁性材料防锈剂使用时,能在表面与金属迅速螯合,形成一层致密的单分子络合物保护膜,可有效抑制金属的腐蚀。经该产品处理后的材料表面保持原色,不必水洗即可进入涂装等下道工序。
水基防锈漆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黑色及有色金属的防锈。适用于室外有遮盖及室内条件下金属的防锈。水溶性、不可燃,对环境无污染,使用安全。优异的防锈功能,可完全取代防锈油、脂。很容易用碱性清洗方法从金属表面清除掉。在1:20以上稀释液处理过的表面上可直接进行涂层和喷漆。独特的气相作用,保护未涂层或难以触及的表面。具有良好的耐硬能。热稳定性好,在高温状态时仍具有良好的防锈功能。适用于所有含铁的材质上,喷淋和浸渍。不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金属表面形成疏薄膜。
价格
水基防锈漆的价格因质量的高低一般都是200-600元/桶,一般我们使用的话选择一个性价比较高的就行了,不一定要选择品牌的产品。
有关水基防锈剂的相关信息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来,相信大家看了以后对水基防锈剂的相关信息了解差不多了吧。水基防绣剂可以有效的避免大家平时用的一些铁制品而生锈。所以说大家家里面就得配备有这种防锈剂,防锈剂的作用相当的大。所以说大家以后遇到这些的问题不用在烦恼。有了水基防锈剂,更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如果大家以后遇到这些问题的话,可以选用水基防锈剂,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就能免费领取哦~
有哪些溶剂可用在清洁剂中?最好是低毒、高效、环保的
1.油类防锈,这种方法过于油腻又有污染,不但不美观,而且防锈效果也不理想。不洁油类防锈方式效果低于干燥剂及传统纸类包装方式,且成本较高。
2.防锈纸防锈:防锈纸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防锈包装材料,用于体积不大的铁或非金属零部件的包装、运输、储存;防锈效果较迅速,使用简单。具有最佳防潮、防锈、防蚀功能。还具有防锈时间长,使用安全、包装美观、成本较低等特点,已在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工业产品和零件包装不可缺少的防锈材料,对于机械加工行业的工序间及入库防锈非常适用。
3.防锈膜防锈:(特点同前)
采取刷漆防护或喷蜡防锈:喷蜡是在金属表面喷涂一层蜡保护膜,使金属表面与湿气隔离,从而达到防锈目的。这种方法使用简单,清除时需要热水清洗,是安全环保的一次性防锈材料。
除以上方法外,应保持铁器储存环境的干燥,湿度不得高于50%。
为什么防锈油的使用会失效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
第一类溶剂
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
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
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90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
第三类溶剂
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这类溶剂包括:
戊烷、甲酸、乙酸、、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除上述这三类溶剂外,在药物、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还常用其他溶剂,如1,1-二乙氧基丙烷、1,1-二甲氧基甲烷、2,2-二甲氧基丙烷、异辛烷、异丙醚、甲基异丙酮、甲基四氢呋喃、石油醚、三氯乙酸、三氟乙酸。这些溶剂尚无基于每日允许剂量的毒理学资料,如需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溶剂,必须证明其合理性。
资料来源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 沸点(101.3kPa) 溶解性 毒性
液氨 -33.35℃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 -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 剧毒
甲胺 -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 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 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 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 与低级烷相似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
戊烷 36.1 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性
二氯甲烷 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 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 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 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 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 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 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 61.15 与乙醇、、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 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 64.5 与水、、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 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 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 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 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 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 71.78 与水,乙醇,,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 74.0 与丙酮、、甲醇、、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 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 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 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 低毒,麻醉性
乙醇 78.3 与水、、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 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 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 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 强烈毒性
环己烷 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 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睛 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 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 82.40 与乙醇、、氯仿、水混溶 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 83.48 与乙醇、、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 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 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 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 有机有毒品
三乙胺 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 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睛 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 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烷 98.4 与己烷类似 低毒,刺激性、麻醉性
水 100 略 略
硝基甲烷 101.2 与醇、醚、四氯化碳、DMF、等混溶 麻醉性,刺激性
1,4-二氧六环 101.32 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仍溶解能力很强 微毒,强于2~3倍
甲苯 110.63 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冰醋酸、苯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麻醉作用
硝基乙烷 114.0 与醇、醚、氯仿混溶,溶解多种树脂和纤维素衍生物 局部刺激性较强
吡啶 115.3 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
4-甲基-2-戊酮 115.9 能与乙醇、、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和动植物油相混溶 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
乙二胺 117.26 溶于水、乙醇、苯和,微溶于庚烷 刺激皮肤、眼睛
丁醇 117.7 与醇、醚、苯混溶 低毒,大于乙醇3倍
乙酸 118.1 与水、乙醇、、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 低毒,浓溶液毒性强
乙二醇一甲醚 124.6 与水、醛、醚、苯、乙二醇、丙酮、四氯化碳、DMF等混溶 低毒类
辛烷 125.67 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与醚、丙酮、石油醚、苯、氯仿、汽油混溶 低毒性,麻醉性
乙酸丁酯 126.11 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 一般条件毒性不大
吗啉 128.94 溶解能力强,超过二氧六环、苯、和吡啶,与水混溶,溶解丙酮、苯、、甲醇、乙醇、乙二醇、2-己酮、蓖麻油、松节油、松脂等 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
氯苯 131.69 能与醇、醚、脂肪烃、芳香烃、和有机氯化物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
乙二醇一 135.6 与乙二醇一甲醚相似,但是极性小,与水、醇、醚、四氯化碳、丙酮混溶 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
对二甲苯 138.35 不溶于水,与醇、醚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 一级易燃液体
二甲苯 138.5~141.5 不溶于水,与乙醇、、苯、烃等有机溶剂混溶,乙二醇、甲醇、2-氯乙醇等极性溶剂部分溶解 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
间二甲苯 139.10 不溶于水,与醇、醚、氯仿混溶,室温下溶解乙睛、DMF等 一级易燃液体
醋酸酐 140.0
邻二甲苯 144.41 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等混溶 一级易燃液体
N,N-二甲基甲酰胺 153.0 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溶解能力强 低毒
环己酮 155.65 与甲醇、乙醇、苯、丙酮、己烷、、硝基苯、石油脑、二甲苯、乙二醇、乙酸异戊酯、二乙胺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
环己醇 161 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混溶 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
N,N-二甲基乙酰胺 166.1 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 微毒类
糠醛 161.8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混溶,部分溶解低沸点脂肪烃,无机物一般不溶 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
N-甲基甲酰胺 180~185 与苯混溶,溶于水和醇,不溶于醚 一级易燃液体
苯酚(石炭酸) 181.2 溶于乙醇、、乙酸、甘油、氯仿、二硫化碳和苯等,难溶于烃类溶剂,65.3℃以上与水混溶,65.3℃以下分层 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
1,2-丙二醇 187.3 与水、乙醇、、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吸湿,不宜静注
二甲亚砜 189.0 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芳烃混溶 微毒,对眼有刺激性
邻甲酚 190.95 微溶于水,能与乙醇、、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 参照甲酚
N,N-二甲基苯胺 193 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与醇、醚、氯仿、苯等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
乙二醇 197.85 与水、乙醇、丙酮、乙酸、甘油、吡啶混溶,与氯仿、、苯、二硫化碳等男溶,对烃类、卤代烃不溶,溶解食盐、氯化锌等无机物 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
对甲酚 201.88 参照甲酚 参照甲酚
N-甲基吡咯烷酮 202 与水混溶,除低级脂肪烃可以溶解大多无机,有机物,极性气体,高分子化合物 毒性低,不可内服
间甲酚 202.7 参照甲酚 与甲酚相似,参照甲酚
苄醇 205.45 与乙醇、、氯仿混溶,20℃在水中溶解3.8%(wt) 低毒,黏膜刺激性
甲酚 210 微溶于水,能于乙醇、、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 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
甲酰胺 210.5 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 皮肤、黏膜刺激性、惊皮肤吸收
硝基苯 210.9 几乎不溶于水,与醇、醚、苯等有机物混溶,对有机物溶解能力强 剧毒,可经皮肤吸收
乙酰胺 221.15 溶于水、醇、吡啶、氯仿、甘油、热苯、丁酮、丁醇、苄醇,微溶于 毒性较低
六甲基磷酸三酰胺 233(HMTA) 与水混溶,与氯仿络合,溶于醇、醚、酯、苯、酮、烃、卤代烃等 较大毒性
喹啉 237.10 溶于热水、稀酸、乙醇、、丙酮、苯、氯仿、二硫化碳等 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
乙二醇碳酸酯 238 与热水,醇,苯,醚,乙酸乙酯,乙酸混溶,干燥醚,四氯化碳,石油醚,CCl4中不溶 毒性低
二甘醇 244.8 与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氯仿、糠醛混溶,与、四氯化碳等不混溶 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
丁二睛 267 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微溶于二硫化碳、己烷 中等毒性
环丁砜 287.3 几乎能与所有有机溶剂混溶,除脂肪烃外能溶解大多数有机物
甘油 290.0 与水、乙醇混溶,不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食用对人体无毒
资料来源使用防锈油就不用担心物品上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使用防锈油,有时工件仍会生锈,大多数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
①应用防锈油以前,工件清洗和干燥不彻底
金属工件表面在涂覆防锈油前的清洗和干燥是很重要的,否则其效果将大大降低。在工件进行仔细清洗,除去油污及其他污物并经干燥后进行涂油前的检查时,应戴薄膜手套,不能直接用手或戴脏手套检查。
②选错防锈油或防锈油质量不好
必须按防锈油的选用要求选择使用防锈油,如选错了防锈油,就难免要造成锈蚀。但若防锈油质量不稳定,也可能造成锈蚀,所以防锈油使用前必须检验其符合质量要求后才能使用。
③涂覆不良
如果防锈油使用不当,则不能发挥其应有效果。若防锈油为热浸涂时,控制温度是很重要的,一般应控制在65℃-95℃.对于大型工件,应在浸涂容器中停留一段时间,否则骤然凝结的涂层太厚而容易滑落,还应使整个工件浸没。若采用溶剂稀释型防锈油,则浸涂后应停留一段时间,让溶剂充分挥发后才能进行包装。
④包装不良
硬膜型防锈油膜层强韧性较好,一般碰撞问题不大,不必外包装。但当遭受严重碰撞时,则应采用包装纸如蜡纸保护。油膜类防锈油不能经受摩擦和压力,因此应小心不使其遭受碰撞,涂油操作时应首先让油流干并干燥,然后在用包装材料(各种包装纸、塑料薄膜等)包装保护,包装纸应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1%,硫酸根含量不得超过0.25%,应呈中性,对金属无腐蚀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透水、透气性小,不透油。特别是使用气相防锈剂时,如包装不良造成气相缓蚀剂漏失而引起锈蚀。所用的衬垫材料也应小心选择,以保证不会因此而引起腐蚀。
一般短期或工序防锈,采用上述涂抹防锈油后即完成防锈工作,但对长期封存防锈,还要进行包装,保护防锈膜在运输库存中不受破坏及减少腐蚀介质的入侵,一般选用密封性好、软膜性材料,如塑料薄膜、铝塑薄膜、腊纸等都常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