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什么时候开始及自选牌照?

2.买二手车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流程?

3.补贴退坡,油价回归“五元时代”,为何还要选择新能源汽车?

上海什么时候开始及自选牌照?

油价上涨好不好_油价大涨如何选车牌

高油价下上海部分车牌拍卖中标者放弃上牌

自选车牌开头必须是“沪”加一个字母,随后五位的第一位与最后一位须是数字,而中间的三位中可以加入一个字母(O和I不能使用),如沪A1A111就是标准的自选车牌

上海车牌进入“沪H”时代,记者昨天从交警部门获悉,“沪H”号段的牌照已于7月初开始发放,而到今年10月1日,交警部门将用新的2007版车牌,市民选车牌可自行编号。

走入“沪H”速度减缓

近日,记者在市车辆管理所1号楼内看到,有20多位车主在等待选号,大屏幕上显示着100个等待选择的车牌号码。“我一直想等一张沪H开头的牌照,没想到那么快就出来了。”在上牌点,记者遇到了车主胡先生,由于姓氏拼音头个字母也是“H”,拿到“沪H”牌,他很开心。

记者了解到,1994年起,上海开始启用全国统一的“”号牌,“沪A”牌号出现。1998年7月,“沪B”小号出现,其间经历了近5年的时间。此后,从“沪E”到“沪F”,上海只用了3年多。从“沪F”迈入“沪G”用了10个月左右,到今年7月,上海开始投入“沪H”车牌,距离“沪G”时代差不多刚好一年。从“沪G”到“沪H”,脚步放缓。

“沪H”将失去原有意义

目前上海私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150多万辆左右。“沪*”时代似乎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记录着经济的发展、上海车辆的增多。

上海进入沪G时代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很大程度上与两方面有关,一方面与私车拥有量高速增长有关,同时也受到了车牌选号规则的影响,警方将原本的车牌选号制度从“二选一”改为“六选一”,备选号牌的扩容,导致了车牌号段启用的加速。

而“沪G”时代后,与车牌更新直接挂钩的上海地区的新增车辆和更新车辆(包括报废车辆和转让车辆)总量增加有所减少,这也是上海进入“沪H”时代放缓脚步的最大原因。

记者了解到,根据公安部的规定,上海在10月1日将实行车牌自选编号,届时“沪*”将失去原有的意义。

据悉,自选编号将以2007版车牌为基础,沪A、沪B等号段将全部可以重新启用。根据公安部的规定,交管部门将取六选一和自选号牌并存的方式。喜欢用“六选一”选车牌的,仍可“六选一”,想使用自选车牌的就可以根据规定自行选择车牌。

买二手车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流程?

1、查看行驶证正副页合并时花纹是否能吻合,查看行驶证照片、车架号是否与车辆一至。

2、车辆保险,核对保险单上车架号与发动机号还否与行驶证一至,是否有有效期内。

3、车辆登记证书,检查车辆登记书字体是否与行驶证一至,车架号和发动机号是否和行驶证相同,查看出厂日期和上牌日期(如国产车出厂日期与上牌日期超过半年的可能是库存车)是否与车商描述相符合,翻看登记栏是否在短期内平凡多次过户(如短期内平凡多次过户登可考虑该车是否车况不好所以才多次买卖)。

补贴退坡,油价回归“五元时代”,为何还要选择新能源汽车?

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这两年卖的是相当之火爆,大家走在路上也能看得到越来越多,挂着绿色车牌的新能源汽车了,确实在这两年因为油价不断上涨,再加上国家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确实走进了很多人的视线当中。

不过近段时间,油价大跌,创历史新低,油价重回“五元时代”,于此同时,随着2019年6月26日起执行的最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式退坡,国家补贴标准降低约50%,同时地方补贴退出。2019年补贴退坡幅度整体超过70%,超出业内预期。那为何还要选择新能源汽车呢?

氢云链认为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存在:一是国家政策强力扶持,二是新能源汽车拥有够强的产品力;

具体来看,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虽然补贴有退坡了,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全取消,购买新能源汽车依然可以享受相关补贴。

除了补贴之外,新能源汽车对应的政策并没有取消,比如路权,想在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买新能源车直接送牌,不需要拍牌、摇号;虽然北京地区收紧了发放新能源汽车的指标,但是年初的疫情给车市造成的影响,增加新能源汽车相应指标来刺激消费是大概率。所以,免拍牌、摇号的红利依然新能源汽车持续散发着诱惑力。

其次,就是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产品力的影响。随着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前困扰的续航里程焦虑、充电难等问题也进一步得到了解决,特别是像特斯拉这种产品力和品牌价值高,而且能够搭载一些人工智能等功能的新能源车型,着实让许多消费者对他是爱不释手。

氢云链总结

当然,作为汽车市场的后起之秀,要从“百年老大”燃油车手里抢蛋糕,确实要花费一些功夫。如果不能彻底解决充电便利性、续驶里程焦虑、二手车残值以及电池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仅仅凭借政策上的优势来竞争,恐怕难以走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