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宝分摊金价格_相互宝分摊金越来越多
1.相互宝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开通之后扣钱越来越多?
2.我在支付宝里面为我母亲加入了相互宝,以后每个月都要分摊多少钱?
3.1.48元的扣费,为何成了支付宝相互宝不能承受之痛?
4.相互宝分摊金额越来越多,是不是坑人的
相互宝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开通之后扣钱越来越多?
蚂蚁金服旗下的“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重新定位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大病互助。怎么说呢?一开始相互宝的收费很低,记得一开始1元钱都不到,但是到了现在呢?几乎每月的开支都在3元多,虽然一个月几块钱也不算多,但依然有很多用户对此不爽!
有媒体爆料,相互宝2019全年的实际分摊金额为29元,远低于预估的188元的最高线。2020年,相互宝分摊金额依旧不会超过188元。相互宝方面表示,相互宝2019年分摊金之所以只需29元,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成员经历了等待期,所以远低于预估的188元最高线。按道理来说,相互宝是互联网保险,这让很多用户都买得起保险了。可之前相互宝的一波骚操作确实伤了很多用户们的心。
如,相互宝增加了“既往症”条款:如果在加入相互宝之前,已经患有某些疾病,即便健康告知没问题,但将来演变成重疾,不予赔付。同时相互宝还把很多疾病移出了理赔范围,其实很多用户就是冲着那些病去的,现在反而没有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你们退出相互宝了吗?讲真的,每个月几块钱,一年下来也最多也就是100元,但现在依然有不少用户们吐槽相互宝坑人!喊着要退出相互宝。有网友吐槽,相互宝很黑,一来是10%的管理费很高,再一个就是说每期的公示信息做得不好,对于没有患病的用户,谁会天天抽空去关注那个东西?相互宝平台没有任何地方查看,也没有一个疑问反馈入口。也没有任何平台来质疑分摊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再一个就是说,等你40岁到59岁时,患病几率高了,你的保障额度就降低到10万了;等你60岁时就直接把你踢出群了。
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网友们每月分担的金额却更大了,为此不少们网友们吐槽,相互宝或许是早已忘了初衷!各位老铁,你们对于相互宝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在支付宝里面为我母亲加入了相互宝,以后每个月都要分摊多少钱?
相互宝2019年每个月最多分摊15.6元。相互宝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在每一年年末推出下一年分摊金额的封顶规则。
2019年度分摊金额封顶规则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单个成员分摊费用不超过188元,如果有超出部分,由支付宝来承担。188元这个数据平摊到每个月就是15.6元。也就是说支付宝承诺相互宝在2019年的扣除金额封顶188元,平摊到每个月最多就15.6元。
相互宝一个月扣除的费用计算公式为每期分摊金额=(互助金+管理费)/分摊成员。相互宝一个月有两次分摊日,每一位参保人员为单个患病成员分摊金额(包括管理费)不会超过0.1元。相互宝的费用以系统审核需要分摊的实际金额为准即可。
扩展资料
相互保不是保险,而是一个互助。
相互宝终止机制条款为出现不可抗力或政策因素导致相互宝无法存续;蚂蚁金服停止相互宝服务—以上任一情形,蚂蚁金服都有权终止“相互宝”。这是一个随时都能被终止的互助。
保险和互助,完全是不一样的性质。加入互助的部分人,是有保障意识的,但却不想为了一个不确定能得到消费回报的产品而多花钱。可没有意识到,相互宝的保障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将相互宝作为保险保障的补充。
中国新闻网-“相互宝”1分钟“圈粉”200人:不是保险 随时可被终止
1.48元的扣费,为何成了支付宝相互宝不能承受之痛?
编者按:作为首批就加入相互保的用户,笔者还记得当时的相互保还没有更名为目前的相互宝,不过这个名字也没有存在很久!同时支付宝旗下的一次互助性产品的尝试,相互宝无疑是成为了明星产品,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接近8000万人加入了相互宝。但随着加入人数越来越多,等待期的逐渐过去,扣费的标准从此前的几分几毛到如今每次1.48元的扣费,都让相互宝经历了非常大的质疑,难道1块4毛8就成了相互宝不能承受之痛吗?
从2018年10月16日上线以来,相互宝由于支付宝的背书,仅仅一个多月就吸引了2000万用户的加入,不过在监管的压力之下,相互宝最终改名为目前的相互宝,信美保险也是退出了这个项目。不过这个产品本身可能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相关保险公司的退出之下,其实蚂蚁金服的责任更大。蚂蚁金服包括支付宝方面也一直在向公众强调,这并不是保险业务,而是公益性质的业务,旨在帮助更多的群体抵御不可抗的风险。
于是在“0元就能加入,有人理赔才分摊,最高享受30万元保额“的这一个宣传语的刺激之下,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990多万用户加入,即将突破8000万大关。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陆续加入相互宝,原因就在于相比于其他保险,这似乎已经是普通用户所能加入最好的保障条款了!
与此同时在信美保险退出之后,所有的压力责任都集中到了支付宝以及蚂蚁金服身上,比如几千万人的质疑以及相关扣费的合理性,包括未来的发展模式都是蚂蚁金服和支付宝需要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包括赔付标准的制定以及赔付标准审核的过程,加上核实每一个患病成员的真实状况,这些都是既耗时又耗力同时不讨好的事情。
事实上从去年12月第1次开始分摊资金到如今,相互宝已经累计帮助了10人,但相比于2018年12月第1期仅仅扣除了0.03元,到最近一期分摊1.48元,相互宝的扣费可谓是陡然上升,而且帮助人数也从第1期的第1人,到如今496人。
甚至从7月份的第1期分摊费用大幅度上升开始,相互宝就已经进入了一个质疑期,原因就在于7月份第1期的赔付量已经达到了286人,分摊资金也达到了0.94元。如果结合相互保接近8000万人的用户量,就会发现0.94元几乎是巨额资金。如今的1.48元可能分摊资金已经突破了将近一亿人民币。于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质疑为什么生病的人数突然上升,赔付的用户为什么都趋向于甲状腺癌或者是开颅手术?
这些质疑声出来之后,相互宝的团队做出了正面的回应,他们表示,首先,之所以分摊费用提高,本质上来说相互宝的团队就要扣除运营费用,原因就在于,单单从技术层面来说,每一次的用户扣费这个过程就已经要消耗百万元人民币的资金,与此同时,包括每个用户的查访核实也要扣除百万运营成本,所以相互宝的团队并没有从中盈利。
与此同时,相互宝的负责人还表示,目前用户群体已经超过了7000万人,生病的人数每期大概在几百人左右,对比传统的保险包括整个医疗行业的数据来看,这个概率仍然是非常非常低的,也就是说,这只是用户感官上的一种变化,但考虑现实情况的话,并不算太出格。
相互宝的运营团队还强调,未来当技术升级的以及调查成本降低,那么手续费率就持续降低,始终保持着相互宝是为用户服务的一个平台,而不是从中盈利的平台。对于未来相互宝是否会进一步的提供保险服务,他们说如果用户觉得相互保100种重疾覆盖面不够广,而最高30万元的互助金也不够治疗,想要升级自己的保障,相互宝也会提供进一步的服务,但并不会直接跟用户强调有什么保险产品适合用户,始终还是不以导流为目的,不想变了初心。
在质疑完官方盈利之后,其实大部分用户还有一个争议点就在于什么情况之下该赔,而什么情况又不该赔,这个问题是相当复杂的。原因就在于相互宝本身只是一个平台,而不是保险机构,并没有极其细致明确的相关条款,在相互宝引入陪审团之后,我们也发现其实陪审团的最大核心要义其实还是基于法理,但又不外乎人情。
在加入这个陪审团体之后,笔者也发现了非常多的案例,确实是五花八门,同时也很难下定一个准确的结论,只能够由大众陪审团进行投票决定。不过从赔审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陪审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温和的,始终是以情为主,法理可能占比并不是很大。
当然,这背后其实也在于,近乎8000万人的一个大团体来共同承担一部分资金,确实能够有效的化解风险,同时也能够降低资金的压力,即便是目前每期扣费已经逐步上升到一块五,甚至未来有可能会突破两块三块,相对于传统的保险来说,这仍然是普通用户所能购买的,、最便宜同时也是最有效的保障。如果未来每期的扣费超过10块钱,一年下来也不过一两百元,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想要以一两百元购买所谓的重疾险是万万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类似的疾病也是让普通用户表示难以理解。但其实这说到底也只是一个数学概率上的问题,8000万人的团体发生几百人生病的一个概率,这其实已经是相对来说比较低了,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即便这个生病人数再扩大一倍两倍可能都是正常现象,要知道放眼世界,人口数量超过8000万的也不过十九个国家而已,8000万的用户群体已经超过了全球80%的国家。
在相互宝出来之后,有很多人惊呼马云可能要对保险行业下手了,但问题是相互宝真的会大幅度的冲击保险行业吗?从目前来看的话并非如此,原因就在于相互宝的保额大概为30万元人民币,同时100种大病的覆盖也并不是那么全面,还有一个按年龄赔付的限制,老年的用户只能得到10万的赔付额,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显然是不够相关重疾病的赔付,所以单单从两者的出发点包括理赔的范围,都可以确定,相互宝并不是保险行业的竞争对手,而是给用户提供了一个保障的选择!
与此同时相互宝的概念也和传统的保险行业不一样,、传统保险行业和用户之间其实是一种对赌协议,而相互宝的平台只为用户服务,并不与用户对赌。相互宝的概念是用户出现疾病,平台完成审核,公示之后开始扣款,然后凑齐款项交还给用户就可以了。而保险行业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甚至用户在和保险的对赌之中就处于比较劣势的状态,相关的规则以及赔付的条款流程到最后的实施,以及解释主动权都在保险公司手中。
所以未来相互宝有可能会进行小幅度的升级,但综合来看的话,是不会替代整个保险行业,而且在越来越多类似相互保宝产品的冲击之下,保险行业也有可能迎来一次改革,我们始终认为以技术和新概念倒逼传统行业进行革新,同时让利于用户这一点是我们非常支持的。
在相互宝逐渐扣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很多加入的用户已经在考虑是否要退出,可目前从市场上的保险产品来看,没有哪一个能够做到每个月几元钱,就能够保障十万起步的赔付额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其实是一个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
相互宝分摊金额越来越多,是不是坑人的
不是。
1、相互宝的分摊金额,从最开始的时候几分几毛,后来慢慢的开始翻着倍的涨,自从2020年8月以后,每次的分摊金额就没低于4元的。到了2021年5月,相互宝分摊金额已经涨至6.45元,按照这个金额计算,一年下来要交154.8元。
2、相互宝不是保险,而是网络互助。相互宝平台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就是组织、管理与审核,尽量让大家的钱给到真正符合互助规则的人。每一期患病的人数增多,分摊金额自然也会增多。 3、其次,相互宝分摊金额已经逐渐稳定,近四五期都是6块多,并没有明显上涨,有时甚至还下跌。支付宝官方也说了,接下来支付宝分摊金额会逐渐稳定。
相互宝是2018年10月16日在支付宝App上线的一项大病互助,是全球最大的互助社区。根据“一人生病,众人分摊”的理念,符合条件的成员加入后,如遭遇重大疾病(99种大病+恶性肿瘤+特定罕见病),可申请获得30万元或者10万元的互助金,费用由所有成员分摊,共担大病风险。参与互助的成员,如果要申请互助金,需提交相关资料(包括件、疾病诊断书等)
经过平台调查审核后进行案件公示,通过后,互助所有成员共同分摊互助金。2019年5月8日,继大病互助“相互宝”之后,支付宝又上线独立的“老年防癌互助”,60-69周岁老年人群可加入,获得互助保障。 2020年5月13日,相互宝发布独立的“慢病互助”,三高、心血管病、肾炎等八大类慢人群可以在这个中进行互助,获得防癌保障。2020年9月,银保监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发布《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理论研究称,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