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抱团幻象劫

2.日本失落的三十年对A股有何借鉴意义

3.油价下跌对于石油股来说到底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4.蓝筹股有哪些个股?

5.2022年最有潜力的板块

抱团幻象劫

油价下跌的医药股有哪些_油价暴跌最受益股票

整体经济周期下行或者景气发生切换,是抱团瓦解的两个重要触发条件。

反者道之动,任何极端的抱团终有瓦解的那一天。

辛丑牛年春节刚过,A股市场风格突变。此前的抱团股纷纷重挫,在截至2月24日的短短5个交易日内,高度抱团的食品饮料板块大幅下跌了近14%。这会是又一次“摔”吗,还是抱团股真正瓦解的开始?

本轮消费抱团,始于2017年的高景气,2020年的疫情把这种抱团推向高潮,估值溢价已经远超合理水平。各种关于抱团的概念性故事层出不穷,赛道论成为市场津津乐道的主题——看估值、看业绩早输在了起跑线,选对赛道才能躺赢。

华尔街没有新鲜事,本轮抱团的一些典型特征,在过往的抱团中都曾反复出现。A股 历史 上的那些抱团都是如何瓦解的呢?美股“漂亮50”的衰落又有哪些启示?

抱团的瓦解一般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整个经济和市场周期下行,系统性风险让抱团瓦解,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令金融地产抱团瓦解、2018年中美经贸关系紧张市场系统性下跌令消费抱团中断、上世纪70年代美国“漂亮50”抱团也是因经济周期下行而终结。

第二种类型是,估值过高导致抱团自身的脆弱性加强,抱团从自身内部瓦解,比如2015年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的抱团。

第三种类型是,抱团板块已经不具有绝对和相对的景气优势,资金纷纷遗弃原有抱团板块,去追逐新的高景气领域,导致抱团瓦解。2010年金融地产抱团的瓦解、2012年消费抱团的瓦解,都是由于高景气的消失。

本轮消费抱团的瓦解,很可能会来自于第三种类型。在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迎来高增长,“再通胀”预期升温,此前受疫情冲击严重的顺周期行业都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相比之下,消费的景气度就变得相形见绌了。追逐高景气度是资金的天性,自然会从消费中撤离,抱团也就瓦解了。

1月下旬,《证券市场周刊》发起的“远见杯”预测调查显示,机构们对2021年中国GDP(不变价)增长的预测中值为8.9%,增速将比2020年大幅上升6.6个百分点。1月份最新的IMF《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1年全球GDP将增长5.5%。

抱团下的极端分化行情

2021年以来,A股火爆异常。截至2月17日,沪深300上涨11.4%,创业板指上涨15.1%,上证综指也上涨5.2%,而且,绝大多数交易日沪深两市成交量都突破了万亿元,呈现一幅牛市景象。

巨大成交量和指数大幅上涨的背后,却是抱团的进一步加剧,而大多数股票表现并不如人意。

其一,大概有一半的行业2021年是下跌的。只有休闲服务、化工、食品饮料、电气设备、银行和农林牧渔6个行业的涨幅超过了沪深300,绝大多数的行业涨幅都弱于沪深300,甚至有近一半的行业2021年还是下跌的。

其二,75%的股票2021年是下跌的。在约420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1000家2021年实现了上涨,75%的股票2021年是下跌的。全部个股涨跌幅的中位数是-10.3%,也就是说,如果随机买股票的话,运气也比较平均,2021年以来大概率会亏10%。

春节前这种抱团的极端分化行情,只是过去几年机构长期抱团消费的一个缩影。

这一轮消费抱团始于2017年。此前的消费板块(尤其是食品饮料板块)沉寂了多年,在2015年的大牛市中又是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等唱主角,任何前瞻性的预判恐怕也很难预知消费会再次成为抱团的对象。

根据招商证券策略报告的数据,公募资金对消费板块的配置占比从2016年四季度的18.3%上升到2018年二季度的29.6%。

抱团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的,2018年中国经济遭遇中美经贸冲突,经济周期下行,A股面临系统性熊市。这让消费的抱团有所中断,公募资金对消费板块的配置占比到2018年四季度一度下降至25.8%。

在2020年的疫情冲击下,资金对消费板块的抱团更加明显。疫情令大部分行业都陷入了萧条,但消费板块(尤其是必选消费和医药)依然维持着稳定的增长,逆周期属性产生了相对的景气度优势,让资金纷纷流入消费板块进行避险。

但当抱团在2020年下半年愈演愈烈之时,股价和估值已经开始逐步脱离基本面的合理性,“抱团-申购”的正反馈加速推升了估值,抱团迎来了高潮。食品饮料估值上升到十年来最高水平。

就像历次抱团一样,市场开始构筑一个个美妙的故事来试图解释这种高估值:比如,定价模式发生改变,从PEG向DCF转变,市场已经对短期业绩不再感兴趣;估值和基本面都不重要,选对赛道才能躺赢,“赛道论”大行其道。美丽的皇帝新衣让抱团迈向高潮的同时,也为以后的瓦解埋下了祸根。

抱团的逻辑演化特征

抱团说明各路资金都形成了共识,但共识的发展并不都符合理性。A股机构投资者的一些行为特性往往很容易形成抱团。

由于国内资金管理人的业绩考核都比较偏向短期,而短期抱团的股票必定是走势较为强劲的,如果资金管理人没有参与抱团,就很容易落后市场,遭到短期的大规模赎回。

另外,产品发行的正反馈机制会加剧这种抱团。上一年集中购买一些优秀的板块和个股的基金大幅跑赢市场,取得了优异成绩,更容易在来年募集到资金。这部分基金利用新募集的资金自然是把上一年自己心仪的标的再买一遍,导致前期上涨多的股票继续飙升。由于之前的基金并没有卖出,这些股票的流通盘随之下降,只需要更少的新资金就足以把这些股票推高。

近年来,外资、公募的占比显著提升,但险资、养老金等重要机构投资者力量仍不足,银行理财、券商等占比仍较低,另外如私募、量化等力量仍相对较弱。机构力量仍缺乏均衡性及多样性,也容易造成抱团。

中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合理的估值是博弈和交易出来的,但在多空体系不平衡下,博弈出的价格容易失真。与美国等发达市场相比,A股个股做空机制仍不完善。只要公司及行业基本面不发生根本变化,抱团似乎难以瓦解,这样的机制下,非头部公募产品为了做到基本的相对收益,也会无限趋近于头部公司抱团。

A股在经历不断的机构化过程,随着机构占比越来越高,上述的机构化机制就容易产生抱团。

抱团现象在A股 历史 上并不罕见,每一次抱团的出现都有它坚实的逻辑起点。即抱团在刚刚出现时,是具有极强的合理性的。

2007-2009年,机构抱团金融地产,原因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经济的高增长,绝对与相对的高景气是抱团的核心逻辑。当时的金融地产是真正的成长股,金融板块业绩增速在2006-2007年实现了翻倍增长,而且金融板块业绩要明显好于上市公司整体。

2009年三季度至2012年二季度机构抱团消费,通胀的上升带来的提价效应使得消费具有了高增长,消费成为当时的成长股代表。比较极端的是,从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三季度,几乎所有行业板块都是下跌的,只有食品饮料实现了超过40%的涨幅,这种抱团的极端化比当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当时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各行业景气度都很差,而食品饮料行业通过提价仍维持着不错的业绩。

2013-2015年,机构抱团信息 科技 ,智能手机的浪潮带动TMT业绩爆发,高景气仍然是机构资金追逐的直接动力。相比较而言,2013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传统行业的增长水平大幅下了台阶,以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景气上具有了较大的优势。

2017年之后,机构再度抱团消费,以食品饮料和医药为代表的消费板块成为公募资金追逐的方向,其逻辑起点依然是高景气。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 历史 上几次抱团的逻辑起点都是高景气,这也是A股资金最坚定的追逐方向。但是,随着抱团的不断深入,资金的反身性会不断的加强已有的趋势,抱团的故事会得到进一步演绎,而逐渐脱离当初的高景气范畴,甚至会形成一种概念性的信仰。

极端分化的抱团本身也存在潜在的风险。中泰证券认为,极端分化将减弱市场融资功能。有效的资本市场是重要的配置器,估值抬升使得赛道融资成本降低,推动赛道企业成长。但在急剧的效应、甚至一九效应之下,过分的头部集中意味着较大的估值分层,头部公司享有较高估值、甚至是过分的估值溢价,而中尾部公司估值长期折价,市场价值甚至远低于其内含价值,长此以往将会影响股市的融资功能和一级市场的投资。

中泰证券还指出,抱团带来的高估值甚至“泡沫化”市场,对流动性边际变化的敏感度极高,可能蕴含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根据基金2020年年报,基金前50大重仓股PE(TTM)均处于 历史 高位,前10大重仓股中,市盈率十年分位数高于95%的达7只。一旦市场赚钱效应减弱甚至消失,市场可能进入“赎回-抛售-抱团瓦解”的负反馈中。2015年的踩踏效应就是前车之鉴。

历史 上的抱团是如何瓦解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不瓦解的抱团。

抱团并不容易在内部自然瓦解,很多时候需要一些外部的触发因素。那么, 历史 上的多次抱团都是如何瓦解的呢?

招商证券策略报告认为,“每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出现了业绩更好的板块,所以,不要被虚妄的概念所蒙蔽,找到那个最强业绩板块,并重仓它。”

2010年之后,对金融地产的抱团宣布瓦解。“四万亿”刺激逐步退潮,货币政策趋于收紧,金融地产的业绩逐步回归平庸。以银行为例,2010年之后银行的业绩增速进入了长期下行通道,归母净利润增速从2010年的33.5%下降到2015年的1.8%。金融地产失去了高景气,抱团自然也就瓦解了。抱团股被遗弃的命运是悲惨的,金融地产板块在此后十年中估值不断创出新低,被投资者戏称为“三傻”。

2012年抱团消费的瓦解,触发因素则是“塑化剂”以及限制三公消费的“八项规定”出台。2012年11月,白酒的“塑化剂”爆发,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八项规定”。三公消费受到抑制对消费板块的景气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比如白酒的龙头贵州茅台2013年业绩增速已经下滑至仅增长13.7%,2014-2015年其业绩只有1%左右的极低增长,资金第一次对消费股的抱团也就瓦解了。

2015年抱团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的瓦解,主要是源于自身极其夸张的高估值。虽然抱团往往会带来估值溢价,但2015年的抱团由于杠杆流动性的泛滥,给出的估值溢价高得离谱。当时流行的俗语是“看估值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对于高高在上的股价,“市梦率”油然而生。超高估值带来的脆弱性最终使这次抱团自动瓦解,快速的下跌引发了资金去杠杆,创业板则迎来了绵绵的长期下跌,直到2018年底才最终见底。

美国“漂亮50”衰落的启示

如今A股的抱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70年代初美股的“漂亮50”,这两者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的抱团都集中在大市值股票;主要集中在消费、医药、电子等行业,几乎没有传统周期性大公司;它们虽然业绩增速并不高,但都具有较高的ROE。

美国“漂亮50”的行情大概持续时间从10年6月到12年底,约两年半的时间,从13年后该行情就彻底的终结了。 “漂亮50”的行情是如何衰落的呢?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对如今A股抱团的结局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在12年12月行情顶点时,“漂亮50”的估值变得非常高了,其市盈率达到了42倍,而同期美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9.3倍,“漂亮50”中市盈率最高的宝丽来公司,市盈率达到了94.8倍。

高估值是“漂亮50”瓦解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核心的触发因素。在没有发生反转前,估值可以不断提高,谁也不知道多高的估值会引发最终的瓦解,但高估值确实会增加股票的脆弱性,即对负面因素变得更加的敏感和脆弱。

国信证券策略团队认为,“漂亮50”瓦解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快速收紧货币政策同时叠加美国经济衰退,使得“漂亮50”公司的盈利出现了一波下行。

也就是说,经济周期由繁荣转向衰退是导致“漂亮50”瓦解的直接原因。在经济衰退引发的熊市中,“漂亮50”并不具有抵御性,其高估值反而成为了脆弱的根源,更容易受到衰退的负面冲击。

美国经济在14年又重新恢复了上行周期,但“漂亮50”的光环彻底消失,再也没有享受估值溢价。13年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漂亮50”的年化收益大概与整个市场的平均水平相当,不再享受估值溢价。

国信证券策略团队指出,“漂亮50”的逆周期属性在14年后变成了劣势,导致市场风格发生了更新变化。“漂亮50”期间美国经济表现不错,但是名义经济增速不高波动不大,这导致市场对很多盈利增速一般但更为稳定品种产生了估值溢价。14 年以后,美国经济名义增长速度大幅提高,但“漂亮50”相关公司的盈利增速并没有显著提升,“逆周期”属性从优势变为了劣势。

市场在给稳定性品种高溢价时是有条件的,当整体市场的盈利增速不高时,那些具有极高稳定性的“漂亮50”则体现了更强的逆周期属性,市场更愿意给估值溢价。比如2020年疫情冲击了大部分的经济,但对必选消费、医药和互联网 科技 等逆周期板块冲击较小,市场更愿意在这个时候给予这些板块估值溢价。

不过,一旦这种稳定性不再是优势,那么市场也会果断的把它抛弃。

已到瓦解边缘

春节过后的几个交易日,市场风格发生逆转,抱团股纷纷重挫,并带动整体市场有所调整。从2月18日至24日的5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下跌6.4%,上证综指下跌2.5%,本轮抱团最强的食品饮料板块却下跌了13.9%。而此前不被重视的顺周期行业掘、有色、钢铁、建筑装饰和房地产等板块反而录得5%以上的涨幅。

在历次的抱团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的“摔”。在每一次“摔”之后,抱团股被抱得更紧,市场对它的信仰会更强。

这一次会不会也是“摔”呢?这一次可能是真摔。从过去历次抱团瓦解以及美国“漂亮50”瓦解的经验看,本轮消费抱团无疑已经到了将要瓦解的边缘。当皇帝的新衣被彻底揭开时,抱团也就真正瓦解了。

本轮消费抱团已经变得非常脆弱,主要原因之一是其估值已经远超合理的范畴。

本轮消费抱团产生的估值溢价疯狂程度远超2012年时的消费抱团,目前食品饮料的PE(TTM)约为61倍,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远超2012年时40倍的静态估值。医药生物的PE(TTM)约为47倍,也处于过去十年分位数89%的高水平。

也就是说,上一轮的消费抱团主要还是围绕高景气,而这一轮的消费抱团已经演绎成了高景气外的更为虚幻的概念(比如赛道、高ROE等)。这种估值溢价并没有高景气作为支撑,最终很容易引发股价的脆弱性。

过去多次抱团瓦解的经验表明,整体经济周期下行或者景气发生切换,是抱团瓦解的两个重要触发条件。

本轮消费抱团始于2016-2017年,但抱团在2018年的整体经济下行和熊市环境下有所松动。但2020年的疫情,让消费的抱团愈演愈烈,在其他行业纷纷受到疫情的重创之际,食品饮料和医药等消费板块却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增长,相对景气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疫情的缓解,消费的景气相对优势将在2021年荡然无存。在2020年,食品饮料实现10%左右的增长,具有巨大的景气优势;但在2021年,食品饮料的业绩增速变化不大,但其他顺周期行业都将迎来高增长。而食品饮料板块还顶着高高在上的估值,顺周期行业反而还略显低估,其中的性价比一目了然。

为何在春节后,资金撤离抱团消费的速度在加快?未来1-2个月将迎来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的高发期,消费与顺周期的景气度落差将会被财报确认,皇帝的新衣将会彻底撕破。作为机构资金,此时再不选择切换,资金大幅撤离消费的话,等一季报落地,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抱团股中有很多指数的权重股,它们的下跌自然会引起整体指数的明显调整。但这种调整是 健康 的,是机构资金围绕高景气快速调仓的一种必然结果,并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因为整个2021年经济仍处于加速上行周期。未来市场的挣钱效应反而会扩散,有望形成更为 健康 的上涨。

后疫情高增长时期,顺周期为王

2021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迎来后疫情时期的高增长。“远见杯”预测调查显示,机构们对2021年中国GDP(不变价)增长的预测中值为8.9%,增速将比2020年大幅上升6.6个百分点。

经济的各个部分也都将实现高增长,机构们对2021年工业增长的预测中值为9.2%,比2020年上升6.4个百分点;对2021年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预测中值为13.2%,比2020年大幅上升17.1个百分点;对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中值为7.5%,比2020年高4.6个百分点;对2021年出口(美元计价)增速的预测中值为8%,比2020年高4.4个百分点。

最近虽然处于经济数据的空档期,但一些高频的数据已经表明,很多行业的景气度在攀升。

近期,全球一些主要出口国家的出口数据都很好,表明全球需求仍在持续恢复,中国一季度的出口仍有望维持较好的水平。1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长11.4%,对美出口增速高达45.8%;1月越南出口增速达45.8%,比2020年四季度的高增长更上一个台阶;1月全国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9.6%,比2020年底继续加快。

年初房地产的销售也非常火热,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似乎也无法阻挡巨大刚需下大家的购房热情。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67.1%,一线城市的增长达133.5%。即使排除2020年基数低的影响,1月相比2019年同期,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仍增长35%,一线城市的增长达103%。

上游周期行业更是如火如荼,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2021年以来,国际铜价继续加速上升,不到两个月涨幅超17%,LME铜价已经上升至9100美元/吨,创下近十年的新高。布伦特油价也上涨至65美元/桶,2021年以来累计上涨近25%,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OPEC+减产到位以及美国严寒干扰原油生产,美国大规模财政驱动需求进一步复苏,供需两端共同推动油价攀升。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随着疫苗方面的积极进展、美联储的“缩表”讨论暂且搁置,以及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端与疫情的逐渐脱钩,市场情绪在2月份发生了变化。市场重回“再通胀”之路,复苏深化的预期也再次得到加强。“利好风险资产,对美元形成压制。发达经济体国债利率普遍熊陡。”2021年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从0.94%快速上升至1.37%。

大宗商品普遍存在供需错配,叠加弱势美元周期和美国房市的火爆,催生了这轮大宗商品盛宴。虽然近期A股上游周期板块已经有所表现,但其对本轮大宗商品涨价的反应并不充分,未来或仍存补涨的机会。

春节以后,A股上游周期板块继续领跑市场。在截至2月24日的5个交易日内,掘、钢铁和有色板块涨幅稳居各板块前三,分别上涨了7.9%、7.7%和6.6%。

就地过年并没有太大的抑制居民的消费,春节终端消费对比2020年显著反弹,已恢复正常年份的消费水平。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2021年春节终端零售对比 2020年、2019年分别增长 28.7%、4.9%。

耐用品可选消费的恢复依然不错。根据中汽协数据,1月 汽车 销量同比增长达29.5%,是近些年少有的高增长,2月份的乘用车销量也依然较好。根据奥维数据显示,2021年年初至今家电全品类销售额线上、线下分别增长60.45%、28.46%。

此外,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接触性经济”也开始有了明显恢复。猫眼**表示,截至2月24日,2021年2月票房达111.64亿元,创造中国**市场单月票房新纪录,也刷新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月票房纪录。

日本失落的三十年对A股有何借鉴意义

2022年步入最后一个季度,但全球经济前景阴霾更重。

在9月,全球多国央行同步加息以应对通胀,可能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并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危机。

所以作为投资者,我们不得不未雨绸缪:在真实的经济衰退中,哪些行业依然能够保持业绩及股价成长?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长期经济衰退的最典型案例,无疑是日本失落的三十年。

尤其是,中日之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两者一定程度上具有诸多相似性,比如一些经济发展路径,老龄化等,所以日本确实能使我们对未来行业发展带来一些借鉴。

1:盛极而衰

自11年尼克松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普及浮动汇率制度,世界金融市场发生巨变。

然而,随着美元持续强势,美国经常项目收支赤字问题开始显现。到年,国际油价下跌,这个数字已扩大至1125亿美元。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除开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时小受挫折,此后其贸易连续数年长虹。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日货”充斥着世界每一个角落,甚至不少美国人都惊呼,“日本时代到来了”。

1985年9月22日,美、日、德、英、法五大经济强国财政部长、央行行长,齐聚纽约饭店,正式达成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使美元汇率贬值的协议,以解决美国贸易赤字问题。

史称“广场协议”。

此后,国际汇率剧烈波动。短短一年间,美元兑日元从240骤降至120,购买美国国债的机构广泛亏损。为躲避风险,大量资金进入日本市场。

同时,为了补贴因日元升值遭受打击的出口业,日本推行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逐渐泛滥,房地产与金融资产疯狂升值。

短短5年内,日本住宅用地涨了近1.5倍,商业用地更是疯涨了近4倍。

逐渐地,日本实体经济被慢慢摧毁,国内的总体消费水平降低,人们的钱几乎都被楼市牢牢套住。

但楼市这个黑洞似乎永远都填不满。彼时日本经济宛如一个没有地基的房子一样,随时都有可能轰然之间倒塌。

1989年12月,“平成鬼平”三重野康就任日本央行总裁。他认为,工薪族努力一辈子也买不起房的社会,是畸形的,必须紧缩金融、抑制地价。

仅一周后,日本央行开始大幅加息,进行雷厉风行的金融整顿,主动戳破经济泡沫。

期间,日本社会历经大藏省抑制土地投资和地价税,日本六大都市的地价从1991年开始下跌。到1992年7月,已下跌14.7%。

由此,日本房地产开启了长达三十年的熊市。日经指数连跌30个月,日均成交额下跌89%,市值损失56%。

据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的测算,1989年后的资产价格暴跌,日本至少损失了1500万亿日元财富,所造成的缺口让众多家庭和企业,至少进行了15年的净债务偿还。

这种资产负债表衰退,进而消灭了相当于GDP20%的需求,彻底将日本拖入萧条的泥潭。

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下行、失业率大幅上升,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导致消费和投资收紧,甚至提前还贷。这一点与最近国内提前还房贷的现象,比较类似。

而需求不足,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无法传导至实体企业,从利润最大化转向负债最小化,致使经济出现长期通缩。

人称“失去的三十年”。

不过,即便在这三十年中,真正优秀的日本企业为应对挑战而积极调整,成功穿越牛熊的经验,也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参考。

2:穿越牛熊

自本世纪初,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人们对日本的了解,似乎只剩下动漫、旅游、争端。对其经济结构和发展的研究,几乎仍停留在对泡沫破裂的教训总结。

当年,日本央行连续加息刺破房产泡沫的做法,某方面可以说是明智的。与其长痛,不如短痛。

这些年来,虽然从表面上看,日本经济一直在原地踏步,但其内在质量确实是大幅提高了。

在此前的十多年,在GDP总额增长2%~2.5%左右的背景下,日本制造业占全球利润份额一直保持在10%左右,这是个很惊人的水平,体现出日企的技术壁垒之高、议价能力之强。

粗略统计,截至2021年,日本过去二十多年来涨得最强势的行业为廉价零售业、医药制造业、互联网行业、精密制造业。

分开来看。

廉价零售包括了服装、药品、食品等。自房产泡沫被挤掉后,日本市场上的商品不再讲究高价与噱头,开始走物美价廉路线。同时,那些原本就买不起房的居民,消费能力显著上升,生活幸福度反而更高。

比如优衣库。可以说,是日本的经济崩溃,成就了优衣库,把成衣里的利润挤榨出来,原本卖一万日元以上的羊毛衫降到1000日元。

三十年过去,日本人均消费额变化不大,考虑到商品涨价与通胀等因素,其实水平在下滑。

医药制造业,是老龄化社会的绝对刚需,而且最近的二十年的生物科技发展尤其创新药攻克了很多之前的绝症,为这个行业持续提供非常可观的毛利。

其实,医药行业整体长期景气在很多老龄化国家都能体现出来。

同时,在大环境上,1990-2021年,日本社会保障费用在财政预算中的支出,从13.3万亿日元上涨至129.6万亿日元,占财政总支出从10.5%上升至23.2%,其中用于养老和医疗的占比大幅上涨。

30年间,如医疗保健行业与老龄化相关产业全面崛起。在整个泡沫经济的修复过程中,颇有点浴火重生的味道。

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互联网行业,其实也是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必然趋势,其本身就是一个成长型的行业。

至于最值得关注的精密制造业,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高端制造”。

这个是日本的强项,有很多把一个技术或者部件就做到全球第一的冠军,就是所谓的“极致工匠精神”的很好体现。

尽管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日本在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地位,已经被中、韩等市场代替,不仅让人怀疑其创新能力。

但实际上,日本很多做实体的科技巨头,正是在经济倒退的这些年崛起的。

比如,松下从传统消费电子转向汽车电子、家用能源;夏普转向机器人、医疗保健;索尼转向高精度相机,等等。

大致有四个重点领域。

汽车产业。

尽快最近几年全球占比有所下降,但拉长时间线看,日本的汽车产业依然强劲。

2021年日本52家世界500强企业当中,有6家汽车企业,其中丰田、本田、日产的营业收入就高过1000亿美元,处于世界前列。

更值得一提的是,除汽车制造外,还有汽车相关行业。如汽车玻璃、汽车金属材料、汽车电子等相关产业,两者相加,在工业领域的占比超过50%。而汽车与相关产业至少为日本提供占据日本劳动人口的10%的岗位,经济和社会价值对日本之重要,不用多说。

油价下跌对于石油股来说到底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油价的大跌是好事还是坏事,认为是好事,因为油价的上涨对于我们经济的成本压力是较大的。对于股市来说油价下跌影响了煤炭板块,但是整个经济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油价暴跌不仅利于我国实体经济的恢复性发展,而且还会对股市形成中长期的利好。

一直以来,国际油价的大起大落基本会对中国股市带来深刻性的影响。从历次表现来看,油价与股市之间更多呈现出一种负相关性。即油价大幅上涨,股市下跌的概率就偏大;相反,油价大幅下降,则股市有望走出逐步回升的走势。

蓝筹股有哪些个股?

电子通讯行业: 000063中兴通讯,600183生益科技

科技板快:000021深科技,600718东软股份

纺织板快:600177雅戈尔,000726鲁泰A

钢铁板快:000898鞍钢股份,600019宝钢股份,600005武钢股份

汽车板快:000559万向钱潮,600104上海汽车

医药板快:600085同仁堂,600276恒瑞医药,600521华海药业

化工行业:600309烟台万华

机场港口:600018上港集团,000088盐田港

公路桥梁:600012皖通高速,600269赣粤高速,000900现代投资

玻璃行业:000012南玻A

商业板快:000759武汉中百,600694大商股份

电力板快:600900长江电力,600011华能国际

发电设备:600875东方电机,000400许继电器

交通运输:000039中集集团,600125铁龙物流

房地产: 000002万科A,601668中国建筑

家电行业:000651格力电器

节能环保:600388龙净环保,000617海螺型材

农药化肥:000792盐湖钾肥

造纸行业:000488晨鸣纸业

金融板快:600030中信证券,600036招商银行

机械制造:600761安徽合力,000528柳工

水泥行业:600585海螺水泥

煤炭行业:600123兰花科创,601001大同煤业

3G 概 念:000063中兴通讯,0009新大陆

有色金属:600456宝钛股份,600205山东铝业

食品行业:600616第一食品,600887ST伊利

基础材料:0000中科三环

白酒红酒:600519贵州茅台,000858五粮液,000869张裕A,600779水井坊

各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指标股:工行、中行、中石化、大秦、中国国航、宝钢、长电、联通、招行、华能

金融:华夏银行、招行、浦发、民生、深发展、工行、中行、中信、安信、宏源、陕国投

地产:万科A、金地集团、保利地产、华发股份、阳光股份、华侨城、金融街、栖霞建设、招商地产、中华企业、深振业

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上海航空、东方航空、海南航空 奥运:北京城建、中体产业

重工机械:沪东重机、三一、中联、柳工、山推、安徽合力、振华港机、晋西车轴、广船、沈阳机床

3G:中兴通讯、电信、亿阳信通、高鸿股份

科技类:歌华有线、东方明珠、综艺股份、中信国安、方正科技、清华同方、海虹

水泥:海螺水泥、华新、冀东

新能源:天威保变、丰原生化

中小板:晶源电子、苏宁电器、思源电器、伟星、丽江旅游、华星化工、科华生物、大族激光、中捷股份、华帝股份、苏泊尔、七匹狼、航天电器、华邦制药

电力能源:长江电力、广州控股、粤电力、国投电力、华能国际、申能股份、汕电力、国电电力、上海电力、深能源、上海能源

煤炭类:兰花科创、大同煤业、国阳新能、西山煤电

电力设备:东方电机、东方锅炉、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国电南自、华光股份、湘电股份

汽车:长安汽车、一汽夏利、上海汽车、江铃、中国重汽、S湘火炬、江淮汽车、宇通客车、曙光股份、龙溪股份、金龙汽车、云内动力、东风汽车、

钢铁类:新兴铸管、宝钢、武钢、鞍钢、太钢、济钢、唐钢、酒钢、马钢、邯郸、八一、本钢、凌钢、包钢、西宁特钢、抚顺特钢、韶钢、首钢、华菱管线、南钢、杭钢

港口运输:中海、中远、上港、中集、深赤湾、盐田港、南京水运

高速类:赣粤、山东高速、深高速、福建高速、厦门港务、粤高速、宁沪高速、皖通

机场类:深圳机场、上海机场、

建筑用品:中国玻纤、长江精工、海螺型材

水务:首创、南海、原水

仓储物流运输:中化国际、铁龙物流、外运发展、中储股份

航天:航天信息、火箭股份、中国卫星、西飞国际、哈飞股份、成发科技、洪都航空

电子类:晶源电子、生益科技、法拉电子、华微电子、彩虹股份、广电电子、深天马A、东信和平

软件:用友软件、东软股份、恒生电子、中国软件、金证股份、宝信软件

超市:大商股份、华联综超、友谊股份、上海家化、武汉中百、北京城乡、大连友谊、新华传媒

零售:王府井、广州友谊、S宁新百、新华百货、重庆百货、银座股份、益民百货、中兴商业、南京中商、东百集团、新世界、大厦股份、百联股份、S百大、合肥百货、银泰股份、杭州解百、鄂武商A、华联股份、武汉中商、S商社]、西单商场、S南百、上海九百、深国商、成商集团

材料:星新材料、中材国际

酒店旅游:华天酒店、黄山旅游、峨眉山、丽江旅游、锦江股份、桂林旅游、北京旅游、西安旅游、中青旅游、S首旅

石油化工:海油工程、金发科技、上海石化、仪怔化纤、江钻股份、新乡化纤、云南盐化、山西三维、三友化工、六国化工、云维股份、江南高纤、亚星化学

有色金属:山东黄金、中金、驰宏、江西铜业、宝钛、宏达、厦门钨业、吉恩、包头铝业、中金岭南、云南铜业、株冶火炬

酒类:贵州茅台、五粮液、张裕A、古越龙山、水井坊、泸州老窖

造纸:岳阳纸业、华泰股份、晨鸣纸业

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

家电:佛山照明、青岛海尔、四川长虹、海信电器、格力电器、美的、苏泊尔

特种化工:烟台万华、金发科技、三爱富、华鲁恒升

化肥:盐湖钾肥、新安股份、华鲁恒升、、扬农化工、S川美丰、赤天化、云天化、沙隆达A、华星化工、柳化股份、湖北宜化、昌九生化、沧州大化、鲁西化工、沈阳化工

农业股:北大荒、通威股份、中牧股份、新希望、隆平高科、丰乐种业、新赛股份、敦煌种业、新农开发、冠农股份、登海种业

食品加工:双汇发展、华冠科技、伊利、第一食品、承德露露、安琪酵母、恒顺醋业、上海梅林、维维股份、赣南果业、南宁糖业

环保:龙净环保

中药:马应龙、吉林敖东、片仔癀、同仁堂、天士力、云南白药、千金药业、江中药业、康缘药业、康恩贝、S阿胶、益佰制药、九芝堂、武汉健民、中汇医药、昆明制药、S藏药业

服装:雅戈尔、伟星股份、七匹狼、豫园商城

通信光缆类:长江通信、浙大网新、特发信息、中创信测、东方通信、夏新电子、波导股份、

建筑与工程:宝新能源、中材国际、上海建工、中工国际、浦东建设、中色股份、空港股份、安徽水利、隧道股份、腾达建设、新疆城建、路桥建设、中铁二局、中油化建、科达股份、北方国际、汇通水利、西藏天路、龙建股份、梅雁水电、华神集团

玻璃:福耀、南玻、山东药玻

其他:建发股份、鲁泰、珠海中富、紫江企业 倾心搜集,愿对你有所帮助。

2022年最有潜力的板块

首发于公众号:撬动一个地球

记录投资,记录时代!

铁打的市场,流水的主题!这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形象地概括了A股30年来的表现,也概括了在A股投资获得收益的基本准则。

30年来,除了鸡犬升天的大牛市,A股大部分时间都是不同的主题轮流上涨或者说是轮动,也就是大家平常所说的结构式行情。在这样一个投资环境里,主题投资就成了变得无往不利、成为散户投资最佳的获利策略。这也是散户的优势,因为散户资金少,容易掉头,能够快速切换主题,抓住投资机会。

可以说,主题投资是散户的投资圣经,只要散户忘了价值投资、忘了长期持有等教条,利用主题投资,就可以在股市如鱼得水。今晚,和大家谈一谈2022年最有潜力的几个投资主题(板块):

板块一:元宇宙和中药主题

这两个板块主要是延续2021年年底的市场风格,按照A股以往的风格,一季度(农历年前这段时间)一般都会延续上一年的主题,比如去年,元旦至农历年前,白酒医药疯狂上涨。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从去年10月下旬开始,国内国外、官方、民间都在为元宇宙背书,起初人们以为这只是炒个概念,很快就过去了,没想到来真的,广告公司、互联网公司、公司、 游戏 公司纷纷宣布进军元宇宙,相关股票水涨船高,成了年底最强的投资主题,也是2022年最有潜力的主题之一。

低估的中药板块突然起来,主要受集政策温和落地,重要更大规模地进入医院以及涨价的刺激,同时,十四五期间受政策扶持的力度比较大,是2021年底杀出的一匹黑马,不知能持续多久,但中药肯定是2022年一季度最有潜力的投资主题之一。

关于远宇宙的相关标的,请大家直接看知识星球中的第十一份礼物即可,关于中药相关的标的,这几天收集完成后,我会发布到知识星球,供大家参考。

板块二:有色主题

疫情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这或许是两年前谁也没有想到的,那个要喝消毒水抗疫的傲慢总统已经退出江湖,但是江湖上依旧有他的传说。疫情让世界经济按下了暂停键,让生活放慢了脚步。

2022年,经济复苏将依旧是全世界的主要课题,通胀预期叠加供应链恢复迟缓,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有色金属的需求将涛声依旧,产品价格将继续维持高位,大宗商品已到十年大顶的说法,不过是耸人听闻。

在经济复苏、新能源 汽车 普及的背景下,有色板块依旧是2022年最有潜力的主题之一。

板块三:能源主题

能源板块,包括油气、电力、氢能、风电等方向是2022年最有潜力的主题之一。目前,欧洲、美洲依旧处在能源荒之中,电价飞涨、天气价格飞涨,经济和生活都受到了冲击。低估的能源板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油气板块,自不用说,我作为一名行业人士,很明显地感觉到行业的效益在变好,特别是油价进入70美元之后,国内各个油公司的投资热情空前的高。电力板块的低估不是一天两天了,直到电力荒爆发后,这个板块才稍有起色,目前依旧低估。

风电和氢能属于绿能,在碳中和叠加能源荒的背景下,被提到了空前高的位置,各地的扶持政策已经相继出来,特别是氢能,作为热值最高、21世纪的最有潜力的能源,不出意外,可能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里能源主题中最强的板块。

关于标的,我在封闭社区推出一份氢能相关的标的供大家参考,关于油气、电力相关的标的大家直接看封闭社区里国庆特别礼物即可,虽然有几个标的已经翻倍,但是依旧低估,值得关注。

板块四:消费电子主题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消费电子是诞生牛股最多的主题之一,算的上是市场上近十年的常青树。但是,在过去三年,其实消费电子主题表现不佳。现在,随着元宇宙时代带来、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能源 汽车 普及,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就在眼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致富机会,是未来几年主要的投资主题之一,值得关注。

关于消费电子主题的标的,我在封闭社区里发布过不少,但都是分布在各份礼物中,比较零散,2022年,我会系统地把消费电子相关的低估标的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板块五:传媒主题

这是目前A股市场最低估的板块,主要原因大家都知道:受疫情冲击、受查税影响。这个主题年前涨了一波,但是由于疫情有反弹的趋势,虽然低估,但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线上业务比较多的传媒标的可重点关注,说实话,疫情已经让很多行业的业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暂时就谈这么几个主题吧,新基建和数字货币两个主题也可以关注。投资主题的把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还是老规矩,今年我依旧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发文告诉大家当下的市场主题,并在知识星球发布配套的标的用以验证逻辑和供大家参考,这是一个已经经过市场验证的策略。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本文配套的相关标的已经发布到封闭社区了,叫《2022年最有潜力的十大标的》。

大家知道的,我是一个实战派,坐而论道、夸夸其谈,不是我的风格。!

欢迎关注公众号:撬动一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