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降价原因_汽车油价熔断原因
1.谁是美股熔断的幕后推手?
2.美股牛了11年,为何却突然间牛市转熊?
3.石油暴跌,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
谁是美股熔断的幕后推手?
美股多次熔断,如果有先知先觉者事先在高位做空,瞬间就能成为人生赢家。谁有实力成为暴跌的推手呢?
美股是谁在做庄
美国三大养老金机构是美股的天然庄家,正是这三大巨无霸,才实现了美股的长期稳定,所以每次美股出现风吹草动,美国政界人士就要出来喊话,因为事关全美人民的福利,所以喊话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美股关系到全美人民的福祉,大肆做空美股就是做空全美的福利,那么有人敢逆龙麟太岁爷头上动土的吗?
从道理说,只要有利润,就会有人垂涎,那种禁止做空,在投资人眼里就只是道德,不值一提,但是真正有能力做空美股的却是少有。
做空是一种能力
做空是一种能力,不是有钱就能做空,在股市里跌宕起伏多年的你懂的,只有真正的高高手才能做空,而高高手通常是跟随趋势,而如果要做局,就意味着要扭转趋势,逆转趋势不但是比登天还难,而且由于做空必须通过期货实现,一旦做反,付出的代价是破产。所以高高手都是跟随趋势,没有人会傻到去冒着破产的风险去做局,因为跟随趋势就已经能赚到盆满钵满。
不相信阴谋论是一种智慧,能做局做空美股的人,能把世界90%的财富席卷于手中。
巴菲特看空不做空
巴菲特这次再次为人所称道,在美股高位放空了大量筹码,保持有近2000亿美元现金在手。要知道当时美股可是形势一片大好,美股当时已经实现突破,即将一马平川的走出大牛市。而巴菲特却选择了坚定的看空,实在是高。
巴菲特看空的逻辑, 天下会会天下 认为,应该是当时世界主要股指都已经步入熊市,美股不可能独善其身。
巴菲特为什么看空不做空,主要是因为首先巴菲特从来不用期指来赚钱和规避风险,其次,用期指做空风险非常大,大到会血本无归的地步,不符合巴菲特的理念。
连巴菲特都不敢做空,那么做空美股的是什么人?
做空美股的是趋势投资者,他们是美股熔断的幕后推手,当疫情来临并在全世界扩散后,他们开始做空,然后等待墙倒众人推。在突发性事件的情况下,是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就可以实现的。
不要相信沙特的小萨勒曼能左右局势
85后的沙特王储小萨勒曼被阴谋论者描述成美股熔断的幕后推手,这位年轻的大爷只是搅局者,不是做局者,他成功地推动了全世界向新能源的迈进。而最大的受害者是他们自己,石油贵族们将慢慢退出 历史 舞台。典型的不作不死,这样的智商硬要把他描述成做局者,我也是醉了。
如果非要找一个担责者,那么 美股本身高估值是主因,疫情躺枪催化剂,美当局需要为美股熔断付主要责任,美联储负次要责任。
美股自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阴差阳错开启了“页岩气”革命,正是因为“页岩气”使得美股在危机之后迅速暴涨,一点没有在次贷危机中“元气大伤”的样子。
一边感谢“页岩气”革命,使美股走出颓势,走向“牛市”;一边得“怪罪”页岩气革命,从一定角度来说,页岩气革命之后将美股推向了不该有的高度,一度涨到29500多点,严重与美股实际估值不匹配,下跌是早晚的事,只差一个“导火索”。
而疫情爆发就是这个“导火索”“催化剂”,疫情突然的爆发引爆美投资者恐慌情绪,投资信心剧增,大量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从股市抛售撤资,既造成美股资金不足,又造成美元流动性不足。
美联储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后的11年里,采取各种宽松化货币政策扶持美股不跌,因为美联储很清楚美股是美民众投资的主要场所,也是世界游资、华尔街金融大亨“捞金”的场所, 美股不能倒,美股倒了意味着“富人”的财富将大量缩水;美股倒了势必将利空传导到美线下实体经济,到时候势必出现企业倒闭潮、职工失业潮。
因此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有点过了,本来应该调控美股,却变成一味推高美股。
显然,美当局要为美股暴跌负主要责任。 11年里,美当局以默许的态度允许美联储“硬扶”美股。疫情开始出现扩散迹象后,又错误的选择了“放弃疫情防控、全力保证美股”的错误政策,消极防疫,以美民众的生命权、 健康 权换取美股不倒。
结果美当局没想到的是,最终还是算计失败,既没保证美股不倒,又错过了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期,可谓“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美当局必须负主要责任。
美股的暴跌是趋势,政策并不能永远保证美股处于“高位”,此次疫情催化之下美股瞬间崩塌也说明美股的脆弱,是基础薄弱的空中楼阁。
美联储11年的宽松政策是对美股极度不自信的表现,美当局以“”缓抗疫、保经济”的消极抗疫政策更是对美经济不自信的表现。
对于股票交易,我是信奉“阴谋论的”,所以这个话题很对我的胃口:)
其实就两个, 一是美国经济基本面已经难以支撑股价继续暴涨。 美股本轮大牛市,是以美国经济基本面不断走强为基础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从6000点开始,一路涨到29658点,差不多刚好5倍,但是美国企业的业绩增长是受到技术条件和经济规律本身制约的,不可能一直跟上股价上涨的脚步,美股的牛市都十年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越涨,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就越大,也就是说泡沫也就会越大,而泡沫越大,破裂的风险就越大,只是缺少刺破泡沫的那根“针”而已。 二是新冠疫情爆发情况超预期。 可以说,病毒就是那根刺破美股泡沫的“针”,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疫情变成了全世界大流行,超出了市场预期。二层是白宫一开始对疫情的预估及准备不足,导致美国新冠疫情爆发超预期,从而对美国经济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投资者出于避险的需要,本能抛售股票,引发大跌。
华尔街是最大的嫌疑人。 海外疫情爆发后,欧洲股市是率先暴跌的,华尔街不可能会对此无动于衷的。看过华尔街之狼1和2、大空头等**的朋友想必会对华尔街操纵市场谋利的情节心有余悸,但同样也不会怀疑华尔街对资本市场的专业和嗅觉。在疫情已经对亚洲和欧洲经济和资本市场造成很大冲击的情况下,华尔街不可能不研究和判断美国的疫情及其影响。再有,美股这次暴跌,跌幅之大、跌速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短短两周内,就有4次熔断,不断刷新美股的 历史 ,如果没有做空势力在背后推波助澜,会跌这么狠吗?那么谁最有可能做到这一切,当然是华尔街,而且这个其实并不难调查,估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甚至都已经开启了相关调查工作。
其他势力,但具体是谁不好说,或许是“市场合力”吧。 美股对于美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家庭资产的40%以上都在资本市场中,特朗普也是一直对任期内股市的不断上涨沾沾自喜,这下好了,他任期内道琼斯工业指数大概涨了10000点,这一次全给跌完了,还倒扣了不少点。美国的经济霸权,全世界很多国家都不爽,特朗普任期内更是变本加厉,先是宣称美国优先,搞贸易保护,到处跟人家起冲突。海湾国家长年缴纳保护费,美国经济一疲弱,就搞量化宽松,薅全世界的羊毛,作为全球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借外债也是最多的,美国人工作谈不上多勤奋,但是日子却过得很舒心惬意,生活用品价格低廉,油价和水一样便宜。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特朗普政府对新冠疫情认知和准备不足的机会,抓住美股在 历史 高位,泡沫大、风险大的良机,又选择原油作为突破口,一举将美股拉了下来,节奏把握的这么准,实在是太厉害了。
但是,美股的暴跌只之会对美国经济造成短暂冲击,如果不能继续大跌,从而进一步引发美国企业债危机的话,对美国股市而言,反而是好事,等于是给他们排了估值高风险的雷,但事情会这么简单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0年3月份,美国证券交易所出现了四五次股市熔断。 这些股市的熔断现象之中,做空或者做多的幕后推手,未必是某个人或某个机构,可能是华尔街以及全球部分金融寡头解体行为。
而且每一次垄断幕后推手,不一定是同一批人。比如说美国媒体近期曝光出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在新关疫情没有在美国发酵的背景下,就开始大量抛售股票了。这就是属于严重的金融内幕交易,美国证监部门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美国股市第一次下跌熔断中出逃的机构资金,无疑是先知先觉的机构投资者,还有少数国际证券投资高手。第二次垄断的股票抛售者,未必属于做空的幕后推手;他们很可能仅仅是进行股票减仓操作策略。以后几次美国股市的下跌熔断,属于投资者在恐慌万分的情况下的股市踩踏行为。
美国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全球最大的证券市场,囊括世界各国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与内地股市所不同的是,美国股市具有做空机制。假如机构投资者预先购买了空单,可以对冲股市下跌的风险,减少减少投资损失。
虽然美国股市今年三月份的四次下跌熔断,创出世界证券史上的奇迹。但是华尔街的金融投资机构,未必有百分之四十的损失。因为他们大概率动用了股指期货的空单,来为股市下跌的。保驾护航。甚至不排除某些投资性很强的金融机构,比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等等;他们是不会放过证券市场做空机会的。而且索罗斯和罗杰斯等金融大鳄,本身就是股指期货的高手,在做空证券市场上无人可及。
最近在内地的自媒体上,又有股评家在讥笑巴菲特抄底美国股市被套牢。然而 历史 证明,每一次内地股评家讥笑巴菲特的时候,过不久就被现实啪啪打脸。因为巴菲特的股神是名副其实的,他是人间的股神,而不是神坛上的故事。
众所周知,这一次美国股市大幅下挫中巴菲特持有很多现金,至于巴菲特有没有做空美国股市无人知晓。但是等到潮水退尽之后,大家会发现巴菲特还是股神,这就是巴菲特兼备“ 入世 ”和“出世”的双重能力了。
根据我们这些草根的信息来源,是无法得知美国股市有金融机构在翻江倒海;作为普通散户,我们唯有当韭菜的命。不懂装懂,随意发表证券评论,最终会闹出笑话的。
在过去一段时间美股持续熔断了好几次,这种非理性下跌并非是人为刻意制造的,多少跟美股的交易机制有一定关系。
一是美国采取的量化交易比例相对较大,所以你从美股的走势上会看到很多的跳空缺口,这就是说交易通常会出现极端化的走势,由机器根据消息面判断,从而采取的机械式的有点极端化的看多和看空,那么体现出来的是多空双方的走势通常很容易被放大化,这是一种模式。
二是美股的杠杆比例比较高,在美国的市场融资的利率是非常低的,所以会吸引大量的人采取杠杆交易,要知道这是个双刃剑,上涨时候涨幅能够翻倍的向上,杀跌的时候同样会表现出非理性的一面,就跟2015年我们A股的走势一样,从5000点快速下来的那段行情,杠杆的在市场表现比较平和的时候没事,如果遇到利空消息,资金会疯狂的出逃,这样导致价格出现暴跌的概率非常高。
综合看待这次美股熔断的幕后其实没啥黑手,是遇到了重大的突发疫情事件,资金恐慌情绪达到了极点,而成倍的卖出造成的大幅度下跌,是杠杆和量化交易的制度欠缺带来的灾难,就想这两天时间美股的反弹幅度就达到了17%,道理基本都是相通的。
从2月12日,道琼斯指数摸高29568.57之后,开启了疯狂的下跌模式,截止美股当地时间3月20收盘,道琼斯指数累计下跌了34.51%,纳斯达克2月19日见顶之后累计下跌29.32%,同期标准普尔500累计下跌31.16%。
美股次轮暴跌根本原因是,2008年之后美国QE政策货币廉价、利率不断降低、举国举债,导致经济体空心化。而与此同步的是美股被流动无限吹大,在美股泡沫越来越大的过程中,企业举债回购火上浇油,从而导致了美国股市十年长牛走势。
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现在到了还债的时刻。
直接原因来看,溯源认为:
疫情是导火索,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是帮凶,总统先生的代言人,华尔街是幕后推手。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未来美国经济肯定会产生负面影响,按照最新桥水基金达里奥的预估,疫情对全球产生约12万亿美元损失,于美国大约损失4万亿美元。2019年美国GDP为21.34万亿美元,其影响20%不到,这些担心导致了华尔街抛售。但理性的说,这不至于让美股2000+只股票市值腰斩,明显反应过度。
这个反应过度就是叠加原油价格暴跌,虽然美国页岩油在美国的GDP中占比仅仅1%,但是这给全球投资者传递了更加恐慌的情绪,乌合之众的人类于是想着现金为王。
这不?流动性挤兑就顺势出现。
在疫情点火,油价助跌的情况下,总统先生不断呼吁美联储降息,释放流动性。
于是美联储在顶不住压力的情况下,连续祭出大招。例如:美联储3月3日第一次降息50个基点,随后降息100个基点,同时叠加回购,万亿刺激计划,重启商业票据融资便利,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便利等等。
而上述所有过程和事件的发生,都是发生在华尔街每一次熔断之后,换言之,即华尔街狠狠砸熔断股指,倒闭美联储不断释放流动性 。
所以,结论是美股暴跌,华尔街是幕后推手!
美股熔断间接原因是疫情,直接原因还是美国自己,我们分两部分说,来解说这次美股的最后推手是谁?
首先是企业,大家都知道美国企业喜欢回购,美国企业每年资金没地方投,所以索性每年拿去回购股权,虽然把股权稀释掉,但是资金也没了,换来的是股价的上涨。
本来银行愿意给你加杠杆,企业运营都很正常,但是今年疫情恰恰把贷款掐断,银行今年不提供现金流了,那各个企业就不好过了,况且疫情导致各个企业无法复工,导致企业难上加难,不得已,只能卖股换现,所以大量股东抛盘,这是第一个熔断的起因
再者,美国居民,美国不像中国会把钱存银行,不确切统计,美国每个家庭会有20%的存款会买ETF,所以每年都会源源不断的资金涌入美国股市。那今年有了第一个熔断,老百姓肯定着急了,辛辛苦苦存的钱一夜之间缩水,所以这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熔断,属于恐慌性抛盘
最后,我们再看看谁在推动这一波危机,说到的还是美国政局,为何,大家都知道美国就喜欢发,世界越乱它越高兴,美国自己也意识到股市目前泡沫有点不堪重负,如果不自己刺破,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只涨不跌的,涨得高跌起来也狠,所以特朗普要蹭今年选举搞一波,如果老特能平息这场风波,不就自然深得人心,所以最终还是政坛的一场阴谋
谁是美股熔断的幕后推手?
海外疫情扩散,叠加原油大跌打击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使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情绪濒临崩溃,再加上指数化基金与程序化交易助推,造成流动性踩踏。
美国时间3月9日美股开盘暴跌,标普500指数触发第一层熔断机制。这是 历史 上的第二次熔断。仅两个交易日,3月12日美股开盘6分钟,三大股指集体跌幅超过了9%,再次触发熔断机制;3月16日美股开盘15分钟,道琼斯指数跌幅达到7%,罕见再度引发熔断。3月18日美股再度上演接力赛。标普500指数再度触发熔断。至此,美国 历史 上共发生5次熔断,其中四次集中发生在最近的9个交易日内。
2020年3月9日-3月19日,注定将被载入美国股票证券交易市场的史册。在这期间,道指期货又多次触发向上的熔断机制,暴涨暴跌成了美股的明显特征。
1、高频程序化交易惹的祸
高频交易是指从那些人们无法利用的极为短暂的市场变化中寻求获利的程序化交易。高频程序化交易速度究竟有多快?眨眼的速度约为300到400毫米,而高频交易比眨眼的速度还要快。高频交易有着速度和技术的颠覆性优势,凭借几毫秒的交易时间差,就足以引领整个金融市场。在每次美股的剧烈波动中,高频程序化交易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尽管高频程序化交易一直处于争议的漩涡中,但是其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交易方式之一。在2010年,就有报道指出,高频交易的成交量现在约占美国股票市场成交量的70%。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了高频交易美股的交易量将减少70%。
“高频交易有着不同的策略。它会加速市场的暴涨暴跌,但是也在提供流动性,有时可以创造出惊人的利润。2015年,外资伊世顿公司利用证券期货市场的波动,利用高频交易获利高达20多亿。但其并非不赔。2012年,从事高频交易的美国骑士资本因工程师失误,造成1小时内巨亏4.6亿美元。
美股暴跌的直接导火索为疫情的持续扩散以及油价暴跌。但是,高频程序化交易也被认为是美股熔断的最大推手。事实上,每当市场上暴跌,程序化交易就会引来很多争议。
程序化交易到底对熔断负有多大责任?业内人士出现了分歧。当很多资金要利用相同的机会而高速发出指令的时候,融资出现挤兑、纠枉过正的情况,可能会造成快涨快跌,或加剧涨跌。“但是美股熔断,本身是投资者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导致的,与程序化交易关系并不大。”
高频交易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是双向的,既可以提供流动性也可以买断流动性。高频交易到底是否助涨助跌,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交易策略。“比如,在提供流动性时程序化交易起到了阻止暴涨暴跌的作用。”“但是,当行情剧烈波动时,大部分的高频交易都是在拿走流动性,确实会助长暴涨暴跌。”每次熔断发生时,高频交易都加速了市场的暴跌。
如果市场持续下跌,程序化交易会利用速度的优势抢在投资者吃掉价格高的买盘,让投资者的价格成交到更低的价格。投资者产生恐慌情绪,就会形成大量抛盘,在这样单边情形下,程序化交易会加速下跌。
2、有人受损也有人逆势赚钱
全球股市的暴跌,让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反过来说却也是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交易的频次达到了平时的10倍以上。而赚取的金额可能远不止10倍,主要取决于交易金额。”
高频交易的盈利逻辑是无论上涨还是下跌,只要有交易就能赚钱。它十分依赖市场的波动性,当市场剧烈波动时,交易更为频繁,高频交易也更为赚钱。Wind数据显示,3月9日,道琼斯指数的振幅达到了8.16,3月12日振幅为9.64,3月16日振幅更是达到了12.44%。
“市场波动剧烈,交易机会多,不计价格买入和卖出的投资者就会更多,这种价差波动率就会更大。而在普通行情下,每天捕捉到不计价格卖出的大户可能只有两三次。但是,一次熔断行情可能有100次。熔断时候的交易量是平时的10倍。”所以,高频交易的利润来源就是通过吃利差,赚取中间价格。
简言之,高频交易可以同时向市场提供买价和卖价,并利用电脑速度提前收益各方的交易价格,利用其中的价差来高频次交易赚取利润。
高频交易赚取的利润是惊人的。2015年,伊顿公司短时间就实现了20亿元的盈利。目前,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欧美国际金融巨头都大比例地使用了高频程序化交易。它拥有惊人的赚钱能力,但它从来都不是只赚不赔。
“策略判断失误、硬件系统的故障、极端行情等、程序开发的小错误以及小数点错误等,任何一个意外,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高频程序化交易对每个细节要求都极为严格。
典型例子在2012年,从事高频交易且在华尔街名声显赫的美国骑士资本由于工程师的更新代码疏忽,造成公司在一个小时内巨亏4.6亿美元,导致骑士资本陷入经营危机,最终无奈被其他公司收购。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亦是由于程序化交易操作失误所导致。
高频交易并非是件易事。高频交易是一个系统的金融工程,需要很多模块与组织的配合。在网络速度、交易策略、代码架构三个层面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尤其对速度的要求达到了极致。因为几毫秒的差距,就使你落后于竞争对手。
从事高频交易,需要巨大的投入,同时对各方面要求很高,尤其是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程序化交易凭借自身的优势,早已在争议中站稳了重要地位。高频交易早已成为了美股主流的交易方式。
3、ETF和美股暴跌有关
市场大跌,除了显而易见的危机源头——新冠病毒和油价暴跌外,近些年来种种市场变化也被分析者拿来解释如此迅猛的下跌。这次美股下跌与2000年以及2008年的下跌不太一样,主要体现在主导机构、主要产品和集中购买的东西不同。
美股从2009年到现在大概涨了11年,在2017年前,美股上涨在很大程度上靠头部企业回购自己的股票得以不断维系,但2017年后主导模式发生了转变,过去风险偏好比较低的机构投资者通过ETF和机器交易大量投资 科技 蓝筹股,巨大外生性冲击导致投资者权益投资出现初始亏损、进而不断进行调整导致了金融市场动荡。
“大量机器交易的标的资产就是ETF。机器交易同时卖出,容易形成踩踏,算是加剧波动的推手。”市场爆跌首先来自于市场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之间的负反馈恶性循环。也就是遭遇损失的投资者在满足保证金过程中,需要抛售持仓。而这样造成的持续下跌会使得愿意提供流动性的交易对手消失。“这个过程本身是交易制度和监管制度共同造成的,各种策略的相似和集中性,才是这个过程难以避免的原因。”这些策略可以应付合理幅度内的价格波动,但一旦外生因素(例如疫情扩散,石油价格暴跌)导致波动幅度超出范围,就会触发这些策略都做出卖出决定,这样就会造成市场流动性消失,并与融资流动性发生恶性循环。
个人认为,股市要企稳,需要一个预期。
也就是对未来局势转好的希望。
但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的扩散其实还只是刚刚开始,不要说控制,就是整个防疫工作也完全没有半点步入正轨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根本就是无底深渊,没有任何一点可以寄托的希望。
10号美股的反弹是基于特朗普对市场放出的减税消息,结果第二天这匆忙发出的消息却偃旗息鼓无果而终了,所以没有被证实的利好政策反而激起了市场对白宫紧急救助政策时效性的担忧,进一步放大了利空,导致头一天的涨幅完全被抹去。
而且今年是大选年,股市大跌对民主党来说,其实等于是捡到枪的好机会,所以不管从任何角度考虑,民主党都不太可能对特朗普救市,也相当于自救的经济刺激计划予以配合。
即便基于对未来美国经济走势的担忧,或者防止明年接受一个过烂的摊子,终究民主党还会支持某些政策的推出。
但可以预见到的是,其刺激力度和时效性必定会大打折扣,特朗普想随心所欲,不顾后果,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个人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疫情扩散。股市是经济增长的雨晴表,然而疫情的全球蔓延超乎大家的预期,欧洲和美国成为全球疫情蔓延的中心,受疫情蔓延的影响,美国航空业, 旅游 业,餐饮业及线下实体店造成很大冲击,造成许多上市公司业绩下滑,从而造成股市动荡。
2.原油暴跌。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其盟国最终未能达成新的深化减产协议,沙特决定增产石油,获取更多的石油市场份额,石油股指期货暴跌,从而促使美股加速熔断。
3.需求。美股经历了十年的长牛,许多投资的收获颇丰获利了结,涨得太多了,本身也有调整的需求。
美股牛了11年,为何却突然间牛市转熊?
美股已经在牛市呆了十一年,够久了,而这次因为疫情和俄罗斯沙特石油价格战的原因重新跌入了熊市,这个是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就是这是一年里,美国股市很多隐患都被牛市的繁荣给掩盖了。
一、疫情在美国爆发冲击了美国的经济,直接造成美股动荡,美股这次由牛市变成熊市绝对是有疫情和石油的原因,首先就是疫情的爆发引起了美国民众的慌乱,造成人们开始抛售股票,然后美股迎来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熔断,之后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石油问题再一次冲击了美股市场,让本来就震荡的股市更加不稳定了,在之后的一周里,更是一路绿到底。
二、俄罗斯和沙特的石油价格之争给美国股市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上面我们已经说了石油是给美股带来冲击的一个原因,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石油会给美股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最近发展的新能源被石油这一下冲击给搞垮了,在这个时代新能源其实是很被看重的,但是一周蒸发上千亿美金,这谁扛得住,没办法,股民大量抛售,造成股市更加震荡,恶性循环。
三、美国牛市已经持续了十一年,中间有一些问题被牛市的繁荣给掩盖了并没有被人们发现。美国这次的牛市一下就是牛了十一年,而也正是这么久的牛市,让人们忽略了股市本来就有的风险,并且股市市场下的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因为牛市的繁荣而被人们忽略,最后问题一起爆发,就造成了现在的后果。
综上,美股由牛转熊是必然经历的,如果没有这次疫情可能会推迟个一两年,而这次的疫情和石油则将美股直接给冲垮了,不然我觉得,再牛一两年还是没问题的。
石油暴跌,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
低油价对消费者的利好是暂时,伤害却是长期的。
成品油价格终于进入了「5元时代」,上一次国际油价滑落到30美元以下还是在2016年,美国大力发展的页岩气有了巨大实质性进展,沙特为了打击美国页岩气立即增加产能,将油价控制在60美元左右,而这一价格被认为是页岩气开发成本价。
2020年,时隔四年,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这回是沙特、俄罗斯两大产油国希望达成协议共同减产以便维持石油价格,但显然面对来势汹汹的低迷经济,俄罗斯拒绝了这一提议,于是沙特再次动用石油武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石油价格战。
正常来说,石油暴跌让我们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成品油,是所有老百姓乐此不疲见到的景象。可,石油暴跌的背后,却对你我、汽车行业造成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到底是哪些影响呢?
经济危机下,石油常年维持低位
如果担心石油暴跌只是昙花一现,倒大可以放心,以沙特和俄罗斯目前不断紧张的局势,两国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因此在沙特、俄罗斯谈判崩盘之后,两国相继提高产量。石油供需开始由全球平衡转向抢占市场份额。
对此,沙特以25美元/桶的价格向欧洲、亚洲那些使用俄罗斯原油的国家提供低廉优质的原油。俄罗斯不甘示弱,日前表态,俄罗斯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到10年内维持在25美元至30美元的水平,同时可以承受极限价位15美元/桶。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减速,沙特和俄罗斯国内纷纷陷入危机。沙特等欧佩克国家经济滞涨,经济社会矛盾增多,而俄罗斯经济“发展不佳”,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说俄罗斯今年预算将会出现赤字,加上疫情影响,经济减速已经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旅游业、小企业在内的经济部门,包括汽车在内的大宗商品的购买正在减少。
两个国家都希望通过抢占石油份额获得更多收入,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即便不以沙特、俄罗斯两国争斗为依据,按照往年经济低迷时石油价格走势,石油也终将在短时间内维持低位。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因疫情导致的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担忧加大,而一旦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原油的需求量首先会锐减,而这也会导致石油价格出现一波连续下跌。对比2008年经济危机,全球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超过一年,接近两年,也就是说这个短时间至少也会超过一年。
如此低廉的石油价格,却对消费者并非利好,对汽车行业更是弊大于利,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击新能源汽车产业
油价逐渐走低,会让人们在购买新车时不再过于关注燃油经济性,一旦这种情况发生,SUV等经济性并不占优的车型销量会得到提升。根据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UMTRI)的数据,2018年,原油价格下跌时,美国新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下降了0.2英里/加仑,达到25英里/加仑。
从具体产品销量上看,新车销量下降了5%,但轻型卡车和SUV的销量分别上升了5.8%和2.2%。总的来说,自从UMTRI在2007年开始研究平均燃油经济性以来,这个数字已经上涨了4.9英里/加仑。
在油价走低的趋势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人们不在意经济性,同时更应该在意SUV销量上升是新车销量下滑5%的前提下,也就意味着油价走低,全球经济引擎对石油的依赖减弱,经济减速,消费欲望被打压,赚钱更加困难。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油价上涨,新能源汽车优势增加,油价降低,新能源汽车优势不再,也就导致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下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之间的定位,在支出成本面前,片刻土崩瓦解。
以目前92#汽油5.5元/L为例,加注一箱40L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可以行使500公里,总成本200元,而一款行驶5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80度电版本,快充电价普遍在1.3元左右,则每次充电为100元。两者支出差距正在缩减,同时由于传统燃油车售价带来的优势,新能源车辆优势减弱。
5.5元,实际是两桶油成品油最低价。国家对于成品油售价的管控是在国际油价30美元~130美元区间浮动时,油价跟随国际油价调整而调整,一旦低于30美元,则成品油价不调整。对此,面对低廉的国际油价以及两桶油成品油的供给,许多民营加油站会倾向选择购买海外走私原油,从而提供更加低廉的汽油,更降低了消费者支出成本。
实际上,石油暴跌直接扭转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逻辑,虽然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主要希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增加煤炭的利用(因为中国是个富煤少油的国家),但在低廉的石油面前,国内的煤化工企业基本上陷入全面亏损,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能源结构改革始终不能建立起强逻辑。
如果对消费者来说,油价走低只是不会选择新能源汽车,但对国家来说,意味着国家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的无所适从。
中国政府曾希望在2020年施行对传统燃油车二氧化碳排放要求,尽量提高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销售比例。在此之前,政府不断对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以帮助新能源汽车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正当政府逐渐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时,国际原油暴跌,新能源汽车直接丧失了原本价格和使用成本上的优势,也就是说低油价正在考验政府是否继续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维持新能源计划的顺利推进,否则将前功尽弃。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疫情对中国消费欲望打击严重,人们消费理念趋于保守,政府对汽车大宗消费是持鼓励态度的,无论汽油车和新能源车都不会加以限制,也就是说低油价使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受到了阻碍。
对政府来说,继续补贴新能源汽车就是增加财政压力,而另一方面石油暴跌,短时间内中国将难以真正享受到国际低油价的红利。2014年,中国开始启动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分别在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4个地方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以保证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一国石油战略储备不低于90天消耗量。
作为主要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其自2005年以来,石油进口量不断攀高,并且在2019年创下新高,而相比之下美国由于大力发展页岩气,降低了对石油依赖,于是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中国高价战略储备的石油,在面对低油价时该如何处理?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正在享受的成品油低价,正是建立在以往高油价时买入的大量石油,随着油价大幅下跌,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高价买入的石油面临着巨大的存货跌价损失,这种资产减值带来的杀伤力可能会远超预期。
根据澎湃新闻《中国84艘巨轮赴海湾抄底原油?抢购可以有,但这是条假新闻》的报道,虽然中国有抢购低价油的动力,但商业库存处于高位,增量空间有限,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要求VLCC(一种大型油轮)减缓航行速度,成为中国储油的「浮仓」。
油价虽低,却没有更多地方可以存储,中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享受低油价的福利。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油价走低,意味着经济引擎动能不足,各国都会减少石油进口量,所以低油价往往预示着经济低迷,消费者除了享受到低油价之外,也要经受赚钱更辛苦的煎熬。
打击替代能源产业
过低的石油价格是不健康的,过低的石油价格会鼓励石油过度消费,同时会打击国内采油企业。沙特油品质量较高,采购成本较低,如果不加价格管制无限制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石油企业会面临竞争压力,甚至倒闭。中石化旗下,胜利油田就曾经关闭4个油田,以减少低油价带来的损失。
这是全球石油巨头常用的招数。
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一定程度上就只针对美国页岩油革命。页岩油的实质性进步打击了传统产油国利益,为此,沙特为代表的OPEC破釜沉舟,在油价暴跌之际坚持不减产,成为油价暴跌的第二轮推手,使国际油价在2015年初迅速跌破60美元这一美国页岩油的成本线。美国的页岩油产区开始陷入亏损,随着油价持续下降,很多页岩油公司将被淘汰出局。当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美国开工的页岩油钻井平台数量急剧减少,资料显示,美国开工原油钻井平台数比一年前下降了64%。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原油价格如果长期低位运行,对于中国经济的一大冲击在于,国内的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将遭受重挫,能源结构转型将会更加遥遥无期。
按照中国的能源消费计划,2020年非化石能源(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到2030年达到20%左右。201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达到了14.3%,当这一切循序渐进推动时,石油暴跌显然构成了极大挑战。
油价长期低迷,很多替代能源产业可能就会因为持续亏损而慢慢退出。中国目前正在全力推动的锂电池、氢能源战略,甚至日本的清洁能源混合动力车型,大量企业可能面临亏损,最终破产倒闭。
如果中国替代能源企业倒闭,国际油价又重回高位,中国的能源消费将再次陷入被动。作为世界上对进口原油依赖度达到70%以上的国家,中国经济即便增速下降,对石油的依赖也十分惊人,而此次石油暴跌恰恰是中国丧失了对替代能源的布局,未来中国能源改革之路将会更加困难。
研发新技术的企业赚不到钱,即便这项技术很有前途,但仅仅一项「当前成本较高」,便有可能被迫中止,无力维系。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包括美国90年代,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时,丰田、本田、通用在美国、澳洲开展了大量的太阳能汽车、纯电动汽车甚至氢燃料汽车的项目,丰田在1996年推出普锐斯,通用在2008年推出沃蓝达,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普及,恰恰是因为石油企业一旦将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这些新能源技术不得不被搁浅。
如果石油价格始终维持高位,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都会取得极为快速的发展,但石油企业清楚的知道,一旦替代能源发展成熟,石油将失去利用价值,其定价权便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能否扛过这一轮低油价冲击?
在目前30美元的油价背景之下,仅仅依靠新能源产业自身已经很难抵御寒冬,政府必须加大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这事关新能源产业的生死,同时更事关未来中国能源改革的布局,如果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这一轮低油价冲击下全军覆没,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十年中国的能源消费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许多新能源产业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而且已经被政府定为国家战略,在这场低油价冲击之下,这个战略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美国页岩油产业就是不断提升技术,增加防御能力得以生存,所以2005年之后,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对于此次油价暴跌,美国人乐开了花,特朗普甚至发推说「油价降低对消费者有利」。
政策和汽车企业的双重考验
2020年是汽车大考的元年,中国在2020年之后,对汽车排放的要求不断严格,并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排放要求最苛刻的国家,而欧洲也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排放限制,这就要求汽车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
不过,2020年,这项政策真能推行吗?
据《福布斯》报道,?2020年西欧轿车和SUV的销量或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降19%,而总部位于英国的捷豹路虎、梅赛德斯的母公司戴姆勒和法国大众汽车制造商雷诺因财务状况最为脆弱,面临的风险最大。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由于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公司将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18日表示,疫情将对汽车行业一季度的运行影响巨大。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一季度产销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
经济减速、消费欲望降低,汽车的生存压力空前。石油崩盘之后,美股率先表态,短短10天之内4次熔断,美联储降息,开始放水,保证流动性,但全球股票市场对未来依然是悲观的,尤其是汽车行业。
特斯拉距离顶部900美元股价,至今已经跌去一半,国内汽车龙头上汽集团重新回归2016年时的水平,吉利集团则从2017年的28元跌去三分之二,如今只有10元。全球市场对汽车行业的未来都一直悲观。
一方面是汽车行业营收出现问题,不断下调营业额和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正在捂紧自己的钱袋子。由于石油是最主要的原料之一,石油的低价会带动许多产品成本降低,人们预期未来商品价格比现在会更便宜,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会选择延期生产或者消费,本就需要刺激消费的经济会更加低迷,中国经济开始有了「输入性通缩」。
于是,政府又要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环保法规的考核期一到,对不满足要求的汽车企业进行处罚;另一方面,政府鼓励汽车消费,使消费回归正常,保证汽车企业正常维持。
那么,环保法规会在2020年对汽车企业开出罚单吗?
这个罚单会不会成为压垮汽车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中国还是欧洲。
在此之下,政府极有可能推迟环保法规的实施,重新制定相对宽松的汽车排放政策,待经济好转时,继续对汽车企业提出排放要求。我们乐观地估计,2020年的排放要求可能会推迟到2025年,这将大大缓解汽车企业在引擎研发、投入的压力,是汽车企业拥有一段喘息的时机。
表面上,石油暴跌对消费者是一件利好,实际上当下的利好和低成本,有可能是在透支我们的未来。它让我们在加油时少花20块,却可能让我们多花500块购买空气净化器,50块买衣服、10块买食物,以及未来把少花的这20块还回给更高的油价….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