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正确定性受贿与收受礼金违纪

2.收受礼金“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标准怎么认定

3.收受礼金多少算违纪?

4.国务院关于在对外公务活动中赠送和接受礼品的规定

5.如何区分受贿行为和违规收受礼金

6.如何正确定性受贿与收受礼金

7.结婚的礼金和嫁妆怎么算的啊?

如何正确定性受贿与收受礼金违纪

收取礼品礼金_收取礼金价值标准

收受礼金,与正常的礼尚往来相差不多,如A方办婚事收B方1000元,B方办婚事时A方回礼1500元或2000元的,应视为正常礼尚往来。如果回礼金额在几倍或几十倍的,收回礼的人可能就有受贿的嫌疑了,但前提是受贿的主体要符合规定。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影响力,趁机敛财,达到相关法律规定数额的,涉嫌受贿罪。如某领导给子女办婚事,某下级人员或服务对象送去礼金几百元甚至上万元的,某领导构成违纪行为,收受礼金数额在30000元以上时,涉嫌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婚丧喜庆、乔迁、生日、子女升学等宴请借机收受礼金的,是违纪行为,应退还给送礼的人,因不可抗拒的因素不能退还的,向组织说明,做好清单,并上交收受的礼金,否则,按违纪行为立案查处。

收受礼金“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标准怎么认定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公私财物所有权。受贿罪严重影响国家机关的正常职能履行,损害国家机关的形象、声誉,同时也侵犯了一定的财产关系。受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第三百八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第二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第三百八十六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第三百八十三条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二)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三)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四)个人贪污数额不满五千元,情节较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收受礼金多少算违纪?

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影响力,利用婚丧喜庆、乔迁、生日、子女升学等宴请趁机敛财,达到相关法律规定数额的,涉嫌受贿罪。

正常的礼尚往来:

收受礼金,与正常的礼尚往来相差不多,如A方办婚事收B方1000元,B方办婚事时A方回礼1500元或2000元的,A方与B方无隶属关系或非服务对象的,应视为正常礼尚往来。

《党纪处分条例》第八十三条,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收受其他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2016年4月18日起开始实施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贪污、受贿罪的相关量刑数额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

1、受贿罪数额较大标准,30000元-200000元

2、受贿罪数额巨大标准,200000元-3000000元

3、受贿罪数额特别巨大标准,3000000元以上

从最新的司法解释中可以知道,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贿达到了30000元以上的,那这样的行为往往就是会被认定为受贿罪。因此收受礼金多少算是受贿,一般情况下数额标准就是3万元。

扩展资料:

需要注意的是,收受礼金达到一定的数额可以认定为受贿罪,但在司法实践中,是否构成受贿的行为应当由司法机关犯罪事实来进行认定。

另外,各地区因受贿罪立案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制订有关受贿罪的立案标准,发达地区的立案标准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国务院关于在对外公务活动中赠送和接受礼品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对外公务活动中赠送和接受礼品的管理,严肃外事纪律,保持清廉,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礼品,是指礼物、礼金、有价证券。第三条 根据国际惯例和对外工作需要,必要时可以对外赠送礼物。礼物的金额标准另行规定。第四条 对外赠送礼物必须贯彻节约、从简的原则。礼物应当以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传统手工艺品和实用物品为主。第五条 对来访的外宾,不主动赠送礼物。外宾向我方赠送礼物的,可以适当回赠礼物。第六条 对外赠送礼物或者回赠礼物,必须经国务院所属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或者由其授权的机关批准。审批时,应当从严掌握。第七条 在对外公务活动中接受的礼物,应当妥善处理。价值按我国市价折合人民币二百元以上的,自接受之日起(在国外接受礼物的,自回国之日起)一个月内填写礼品申报单并将应上缴的礼物上缴礼品管理部门或者受礼人所在单位;不满二百元,归受礼人本人或者受礼人所在单位。

在对外公务活动中,对方赠送礼金、有价证券时,应当予以谢绝;确实难以谢绝的,所收礼金、有价证券必须一律上缴国库。第八条 在对外公务活动中,不得私相授受礼品,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索取礼品。第九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保管、处理国务院各部门上缴的礼品。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指定专门单位负责保管、处理该级人民政府各部门上缴的礼品。第十条 礼品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对于收缴的礼品,应当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及时处理。礼品保管部门应当每年向受礼单位通报礼品处理情况。受礼单位应当将礼品处理情况告知受礼人。第十一条 国家行政监察机关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对对外赠送和接受礼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十二条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对负直接责任的机关有关***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第十三条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向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居民赠送礼品和接受其礼品,依照本规定执行。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如何区分受贿行为和违规收受礼金

违规收受礼金的认定:收受下属或服务对象礼金,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或收受其他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累计金额没有达到30000元的,属于违规收受礼金的行为,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对情节较轻的党员,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非党员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员,按《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要求处分 。

收受礼金涉嫌受贿的认定 :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影响力,利用婚丧喜庆、乔迁、生日、子女升学等宴请趁机敛财,达到相关法律规定数额的,涉嫌受贿罪。如某领导给子女办婚事,收受下级人员或服务对象礼金累计达30000元以上时,涉嫌受贿罪。按《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处罚。 

正常的礼尚往来:收受礼金,与正常的礼尚往来相差不多,如A方办婚事收B方1000元,B方办婚事时A方回礼1500元或2000元的,A方与B方无隶属关系或非服务对象的,应视为正常礼尚往来。

相关规定:

《党纪处分条例》第八十三条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收受其他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第三百八十六条 对犯受贿罪的处罚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一)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二)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

(三)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

(四)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

(五)拒不交待赃款赃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缴工作,致使无法追缴的;

(六)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受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前款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一)多次索贿的;

(二)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

(三)为他人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如何正确定性受贿与收受礼金

受贿违纪和收受礼金违纪是纪检监察部门在监督执纪过程中常见的两种违反廉洁纪律行为。受贿违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收受礼金违纪是指党员或党员领导干部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或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不登记交公的行为。

《中国***纪律处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刑法规定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第二十八条规定: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刑法规定的行为,虽不涉及犯罪但须追究党纪责任的,应视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第八十三条规定: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根据对相关法律规定的了解,如何准确区分受贿违纪和收受礼金违纪,做到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整理出以下两种违纪行为的六大区别内容,以供参考:

一是主观意愿不同。受贿违纪有两种主观意愿表现形式,既包含行贿人以各种方式主动进行收买腐蚀而受贿人被动接受他人财物,又包括主动故意索取。收受礼金违纪只有被动违纪收受这一种主观意愿表现形式。

二是侵犯客体不同。受贿违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侵犯的次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公私财物所有权。收受礼金违纪侵犯的是党员职务行为廉洁性及公私财物所有权这个简单客体。

三是客观表现不同。受贿违纪本质是权钱交易。其客观表现形式为受贿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行贿人在给予财物前后提出请托事项。包括给予、承诺、实施、实现等多个环节。收受礼金违纪本质是收受,其客观表现形式为收钱者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承诺、实施和实现为送钱人办理任何事项,送钱人在送给礼金时,也没有提出或暗示任何具体请托事项。

四是时间节点不同。受贿违纪行为一般发生在行贿人提出请托事项的前后,而收受礼金违纪行为一般发生在逢年过节等重要节点。

五是追求利益不同。受贿违纪行为追求的是广义的财物概念,必须是具有物质性利益的,并以客观形态存在的一切财物。包括货币、有价证券、商品等。此外,对受贿人而言,其所追逐的利益的着眼点,既可以是该财物的价值,也可以是该财物的使用价值。如房产、汽车等实物的居住、使用权。收受礼金违纪行为主要追求的是狭义的财物概念,即财物的价值。如现金、购物卡、礼品等财物。

六是处理上限不同。受贿违纪属于犯罪行为。其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未构成犯罪的,按照《中国***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追究党纪责任。收受礼金违纪行为目前不属于犯罪行为,单纯收受礼金但不为送礼者谋取利益的行为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按照《中国***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给予党纪处分。

以上列举若是觉得有所帮助,请顺手点击采纳!

结婚的礼金和嫁妆怎么算的啊?

彩礼和嫁妆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两个重要元素,它们分别代表了新郎和新娘家庭对对方的尊重和祝福。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彩礼和嫁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困惑,比如彩礼的标准是多少?嫁妆应该包括什么?彩礼和嫁妆之间应该如何平衡?这些问题都需要新人和双方家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价值观来协商和决定。

首先,彩礼的本意是新郎对新娘家庭的感谢和补偿,因为新娘要离开自己的父母,跟随新郎生活。彩礼的形式可以是金钱、首饰、物品等,具体的数额和内容应该根据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地域习俗、新娘的学历、职业等因素来确定。彩礼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或者利益交换,而应该是一种象征性的礼物,体现出新郎对新娘的爱护和尊重。

其次,嫁妆的本意是新娘家庭对新人的祝福和支持,因为新人要开始自己的新生活,需要一些必需品和装饰品。嫁妆的形式可以是家具、电器、衣物、珠宝等,具体的内容应该根据新人的喜好、需求、风格等因素来确定。嫁妆不应该成为一种炫耀或者攀比,而应该是一种实用性的赠品,体现出新娘家庭对新人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彩礼和嫁妆之间应该如何平衡?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每一对新人和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情况和想法。但是,有一些原则可以参考,比如:

- 彩礼和嫁妆应该是双方自愿的,不要被外界的压力或者舆论所影响。

- 彩礼和嫁妆应该是合理的,不要超出双方家庭的承受能力或者违背双方的价值观。

- 彩礼和嫁妆应该是沟通的,不要在这个问题上产生误会或者争执,而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感受。

- 彩礼和嫁妆应该是次要的,不要把它们看成是结婚的前提或者目标,而要把它们看成是结婚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总之,彩礼和嫁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习俗,它们可以增加新人结婚时的喜悦和温馨。但是,它们也不应该成为新人结婚时的负累和障碍。新人和双方家庭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价值观来理解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