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寻——有关宋都汴梁(开封)的各种资料

2.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为什么只有一所重点大学呢?

3.我国石油资源分布

苦寻——有关宋都汴梁(开封)的各种资料

今日平顶山油价_平顶山石油价格多少钱一桶

一、汴梁是开封在元明时代的称呼。

开封建城距今已近3000年。现在的开封城垣,是清代的开封府城,也是解放前的河南省城。这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也是全国著名的中州古城,是我国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城垣建筑。相传在2000多年前,周文王之子毕公高,曾经在此筑城。而“开封”之名始于春秋,是郑庄公取“开拓封疆”之意而得名的。战国时,魏惠王将国都迁到这里,定名“大梁”。五代梁太祖建都开封,改名“东都”。后汉、后周、北宋均沿称“东京开封府”。金灭北宋后,改东京为“汴京”。元明时代,开封又曾称为“汴梁”和“北京”。因此,开封素有七朝古都之美誉。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黄河冲积扇平原的尖端。东临商丘地区,西连省会郑州市,南接许昌市、周口地区,北靠黄河,与中原油田隔河相望。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2平方公里。

远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封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夏朝(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夏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市东约22公里),至12世胤,历经六世约157年。春秋时期,公元前743年至前701年,郑庄公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筑“启封”城。战国时期,公元前3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今开封市所在地,时称大梁。公元前225年,秦灭魏,置砀郡,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两汉景帝元年(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东魏在开封设置梁州。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与浚仪县同廓。公元907年,后梁建都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号称东都。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开封。公元938年称开封为东京。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北宋开封人口达150万,不仅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公元1126年金攻陷开封,改开封为汴京。公元1214年金朝迁都开封。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棣为周王驻藩开封。明代,开封经济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势若两京”。公元1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开封城遭破坏,城中37万人,仅剩3万余人。清代设开封府,清末开封辟为商埠,民族资本工业兴起,先后创办了机械、兵器、面粉、火柴、烟草等工厂。民国期间,开封为河南省会。

1948年10月24日开封解放,同年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建国初期,开封为河南省会;1954年10月省会迁郑州,开封为省辖市。1982年开封被国务院首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历史悠久,名人众多,如蔡邕、蔡文姬、蔡漠、阮籍、崔颢、钟嗣成、王延相等。这里地势低洼,湖泊众多,号称"北方水城",名胜古迹众多,以铁塔、龙亭、相国寺、繁塔、延庆观、禹王台、包公祠、朱仙镇岳飞庙等为最著名。

开封地处豫东平原、黄河下游大冲积扇南翼,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24°C-14.50°C之间,无霜期213-215天,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游玩开封的最佳时节莫过于9、10月间,天气温和,降水量适中,还能观赏盛开的菊花。

开封,古称大梁,又名汴梁,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北濒黄河,陇海铁路横贯市区南部,交通便利。春秋时期,郑庄公"开拓封城",称之为开封。后来战国时期魏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以及晋朝后期都在此建都,史称"十朝都会"。

魏惠王迁都大梁魏武侯五年(前391),魏败楚于大梁、榆关一带,占领大梁,国势日盛。魏惠王为了争霸中原,于魏惠王六年(前3),把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今开封市)。这是开封建都之始。?

逢泽会盟魏迁都大梁之后,励精图治,国富兵强。魏惠王二十六年(前344),卫鞅游梁,劝说魏王,让其号令宋、卫、鲁等小国,北联燕国,争取秦国,先行王服,再图齐、楚。魏惠王采纳,广建王宫,置天子车服,自称为王。是年,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邀秦、韩、宋、卫、邹、鲁等国在逢泽(今开封市东南)参加会盟。会盟之后,同去朝见周天子。此次会盟为战国七国国君称王之始。由于会盟乃惠王使用压力所致,因而遭到韩国的极力抵制。?

魏惠王开凿鸿沟约于魏惠王十年(前360)开通鸿沟。故道自今荥阳北引黄河水,东经中牟北、开封北,折而向南经通许东、太康西至淮阳东南入颍水。联接济、濮、汴、睢、颍、涡、汝、泗、荷等主要河道,促进了黄淮平原的水运交通和农田灌溉及流域经济与文化的交流。?

孟子游梁公元前342年,魏败于"马陵之战",国势日衰。为强兵富国,魏国遂以重金招纳天下贤士。惠王后元十六年(前319),孟子来到魏都大梁(今开封市),受到惠王热情接待。孟子劝惠王改弦更张,实行"仁政"。魏惠王没有采纳。次年,惠王去世,襄王即位。孟子谋求国家统一的主张,襄王同样不同意。孟子对襄王十分不满,不久离开魏国到齐国去了。?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元前259年,秦将白起败赵国于长平,坑杀降卒40万,乘胜包围邯郸,妄图灭赵,进而完成其统一霸业。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慑于秦国的压力,派大将晋鄙率10万大军驻扎于赵魏边境邺城(今临漳西南),坐观成败。魏公子信陵君多次申明大义,劝说魏王进兵救赵,魏王却无动于衷。信陵君从门下谋士侯赢计**兵符,勇士朱亥击杀晋鄙夺取兵权,一举破秦,邯郸围解,信陵君由此名扬天下。?

王贲引河沟水灌大梁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派大将王贲攻魏,引河沟水灌大梁,大梁城坏,魏王假降,魏亡(这是开封第一次毁灭性水灾)。秦在大梁置浚仪县。?

隶属梁国汉高祖五年(前202),封彭越为梁王。十一年(前196),彭越谋反被杀,刘邦封子刘恢为梁王,浚仪属梁国。?

祖逖北伐中原东晋名将祖逖,中流击楫,誓复中原,于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出兵北伐,进驻雍丘,占领浚仪。祖逖死后,元帝永昌元年(322)才重占浚仪。?

浚仪成州治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设立梁州,浚仪首次成为州治。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占领梁州,因城临汴水,改称汴州。?

隋炀帝修通济渠大业元年(605),隋炀帝为沟通南北交通,征发民夫100余万,修通济渠,亦称汴渠。自东都(洛阳)西苑引谷水通黄河,又自荥阳牛口峪引黄河入汴水、淮河,连接邗沟,通达长江。从此,汴州(开封)又进一步兴旺发达起来。?

三贤游吹台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出京东游,在洛阳遇到杜甫,一同去汴州(开封)。途遇高适,三人相携游汴,乘兴登临吹台,饮酒赋诗,怀古论今。由此留下了李白的《梁园吟》、杜甫的《遣怀》、高适的《古大梁行》三篇不朽之作。?

唐李勉扩建汴州城唐永平军节度使李勉,于德宗建中二年(781)扩建汴州城。扩建后,城周长20里155步,城门10座。德宗兴元元年(784),宣武军节度使刘玄佐(即刘洽)始将治所迁汴州。?

颜真卿殉难汴州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李希烈叛唐,攻陷汴州。德宗派大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赴汴劝谕,被李希烈缢死于汴州。?

朱温代唐建梁都汴州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取代唐朝,建梁朝(史称后梁),定都汴州,称东都。升汴州为开封府。?

石敬瑭建晋都汴州后唐灭后梁,李存勖迁都洛阳,降开封府为宣武军驻地,仍称汴州。后晋天福元年(936),契丹灭后唐,立石敬瑭为晋帝(史称后晋),都汴,号东京。又升汴州为东京开封府。?

刘知远建汉都汴契丹耶律德光攻陷东京,后晋亡。刘知远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都汴,仍称东京。是时为天福十二年(947),刘知远尚未改年号。?

郭威建周都东京广顺元年(951),郭威取代后汉,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仍都东京。?

柴荣修建东京外城后周显德二年(955),周世宗柴荣修建东京外城,周长48里213步。?

陈桥兵变后周显德七年(960)春,周恭帝派赵匡胤率军北上抗辽。至开封北40里之陈桥驿,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被拥立为皇帝。接着,回军开封。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为皇帝,从而建立了宋王朝(史称北宋)。?

宋廷殿试为了纠正礼部省试中存在的取舍非当现象,宋太祖于开宝六年(973),在讲武殿亲试已中及未中进士195人,录取127名,开创了殿试取士的先河。北宋初期,殿试考诗赋二题。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改革科举,废诗赋、明经诸科,殿试改试策一道,遂成永制。从此,中国的科举考试定型为乡、省、殿三级制。?

设置御书院宋太宗时,在东京皇城中设立御书院,院中荟萃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并收集了全国各地的书法珍品。淳化三年(992),翰林侍书王著将历代法书临摹刻印,是谓《淳化秘阁法帖》,共分10卷,帖中一半是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这本阁帖成为中国法帖的鼻祖,印成之后,太宗分赐给二府大臣,以便学习。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又刻成了大观帖。从此法帖大盛,临摹成风。对北宋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高,作用巨大。?

铸造针灸铜人北宋天圣五年(1027),仁宗命太医局医官王惟一设计、铸造两具男性铜人,置医官院、相国寺。铜人腹内铸有心肝脾胃等内脏,体表遍铸经络穴位。铜人当时用作教学及考试的模型,比原来的人体穴位平面图准确形象,便于查找。王惟一又著《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刻之于石,作为对铜人的文字说明。1971年部分图经刻石残片在北京发现。?

包拯权知开封府包拯,安徽合肥人。一生为官清正。嘉?二年(1057)三月,权知开封府,任职虽只有一年零三个月,但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京师秩序井然,士民称颂。京师谚语:"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演为小说、戏曲,清官形象影响深远。?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后,先后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市易、保甲、免役、保马、方田等新法,以期富国强兵,但却遭到曹太后、高太后支持下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对,难以全面推行。七年(1074)四月,罢相出知江宁府。?

创制水运仪象台哲宗年间(1086~1094),苏颂在开封创制水运仪象台。仪象台总高3丈5尺6寸(按宋尺计),分成三层,下层是水轮和铜壶滴漏的机械;中层装设浑象,每昼夜自转一周,与天体运动相符合;上层叫露台,装设浑仪,用以观测星宿的昏晓出没和天体的运转。仪象台用水作动力,将各层动力机械和传动机械结合在一个整体里,使之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用多种形式表达天体时空的运行。它既能表示天象,又能计时,欧洲人把这种仪器称为天文钟。?

古犹太人迁居开封宋徽宗年间(1101~1125),一支犹太人携带家眷,跋涉万里来到繁华的东京(今开封市)。他们向徽宗殷勤致意,进贡西洋布匹。徽宗热情相待,并给予优厚待遇:(1)归我中夏;(2)遵守祖风;(3)留居汴梁。自此,这一支犹太人定居中国,衍续至今。?

金人攻破东京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军攻破东京外城。十二月,钦宗赴金营送上降表,宣布投降。金人烧杀之余,对城内金银丝帛、图书字画、文物珍宝等大肆掳掠。城内大批的百工艺人、宗室贵族被掠往北方,南迁避难者不计其数。这是开封城在历史上的一次大灾难。?

金再陷东京建炎元年(1127)三月,金立张邦昌为楚帝(仅33天)。四月,金兵掳徽、钦二帝北返。宋以宗泽为东京留守,率兵拒金。金天会八年(1130),金兵再陷东京,立南宋叛官济南知府刘豫为齐帝,都大名(今河北大名)。天会十年(1132),刘豫迁都汴(今开封市)。?

岳飞大破金兵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岳飞大破金兀术于郾城,进驻朱仙镇。?

黄河改道流经开封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黄河于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决口,主流经开封城北20里,向东流去。?

金宣宗迁都南京(开封)金宣宗贞?二年(1214),为避蒙古军进攻,迁都南京(开封)。?

金末疫病流行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三月,蒙古军攻南京(开封),不克。五月疫病流行,军民死亡数十万人。闰九月,金兵在城内搜刮粮食,城内大饥,人相食。?

龙凤政权建都汴梁元顺帝至正十八年(1358)五月,红巾军首领刘福通率兵攻下汴梁(今开封市)。之后,刘福通把韩林儿从安丰(今安徽寿县)接到汴梁,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以此为"龙凤"政权的首都。次年八月,汴梁被元军将领察罕帖木儿攻破,刘福通和韩林儿退往安丰。?

明重修开封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重修开封城墙,改土城为砖城。城墙周长20里190步,高3丈5尺,宽2丈1尺;城濠深2丈,阔5丈。?

明代黄水灾害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六月,黄河决口,水自北门入城,淹没官民房舍甚多。惠帝建文元年(1399),黄河决口,水自封丘门入城,宫廨民舍塌坏甚多,城内长期积水。成祖永乐八年(1410)秋,黄河决口,毁城200余丈,"民被患者万四千余户,没田七千五百余顷"。英宗天顺五年(1461)七月,黄河再次决口,水自北门入城,官私房舍,淹没过半,居民死亡无数。?

李自成三次攻城明末李自成曾率义军三次攻打开封。第一次在崇祯十四年(11)二月,义军围城强攻七昼夜后,主动撤退。第二次在同年十二月至次年正月,义军用大炮火铳,对准开封城昼夜攻打20天后,再次撤退。第三次在崇祯十五年(12)四至九月。其间,城内官军为消灭义军,在开封之北的黄河大堤扒口两处,使城外一片汪洋,城内更是水深数丈,浮尸如鱼。洪水过后,城内原有的37万多人口,除去少数外逃者,大部溺死,仅剩3万多人。?

康熙重建开封城清康熙元年(1662),在明代开封城墙的基础上重修城墙,城门五座,"营建如旧制"。城墙周长20里190步,高3丈5尺,宽2丈1尺,一如明制。?

林则徐参与堵复黄河决口修筑大堤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六月,黄河自张家湾(今开封市水稻乡)决口,冲毁护城堤,水自南门入城,城内积水深丈余,水浸8个月之久。林则徐在被贬戍新疆伊犁途中,在王鼎的竭力保荐之下,奉旨参与堵复黄河,修成9公里长的大堤,人称林公堤。林则徐于次年二月离汴。?

道光重修开封城墙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开封城墙,周长28里许,高3丈5尺,角楼4座。这次重修为开封继续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及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

太平军攻打开封清咸丰三年(1853)五月十二日,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林凤翔、李开芳率领下,进至距开封城2里之繁塔,攻城不克;十三日再次强攻不克,十七日撤离。?

铜瓦厢黄河决口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于铜瓦厢(兰考旧集镇名)决口。从此,黄河再次改道,不入淮河、长江,而从山东利津入渤海。?

清代最后一次会试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十年(1904),癸卯顺天乡试、甲辰会试在开封河南贡院举行。两次考试仍各为三场,但内容却有重大改变,首场试中国政治史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并规定不得用八股格式。两次考试,应考人数大减,秩序混乱。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宣布停止科举考试。?

兴办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开封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河南大学堂。1904年又创办开封府中学堂。1905年将义塾15所,裁并改为10所官立小学堂。?

河南铜元局的创办及撤销清光绪三十年(1904),河南巡抚陈夔龙在开封创办河南铜元局。始铸"光绪元宝"当十文小铜币;宣统时改铸"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1933年因铜料断绝而撤销。?

辛亥开封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同盟会员张钟端被推为河南起义总司令,定于12月23日凌晨起事,不料事泄,于22日夜在优级师范集合时,遭巡防营包围。23日晨,张钟端、王天杰、张照发、刘凤楼、丹鹏晏、徐振泉、张得成、李干公、张香坭、李鸿绪、崔德聚11人遭捕杀,起义失败。祥符县改为开封县民国2年(1913),废开封府,改祥符县为开封县,属河南省豫东道。仍为河南省会。?

陇海铁路贯通开封东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陇海铁路汴洛段通车;民国4年(1915)6月,开封至徐州段通车。?

创办《心声》杂志社民国7年(1918),冯友兰、嵇文甫等在开封创办《心声》杂志社,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创办《青年》半月刊民国9年(1920),省立开封二中学生曹靖华等创办《青年》半月刊,每期发行四五千份,共出版5期。?

李大钊来开封1924年底,李大钊应胡景翼之邀来开封指导工作。经他指导,河南形成国共合作局面,建立了共青团开封地委。工人和学生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1925年7月,李大钊第二次来开封,促使建立了由王若飞任书记的豫陕区党委,并发表了题为《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的讲演,引起轰动。创办《中州评论》1925年8月,萧楚女受共青团中央的委派来河南工作,并在开封创办了《中州评论》,与王若飞多次发表重要文章,指导河南革命活动。1926年元月停刊。?

开封的一二·九运动民国24年(1935)12月9日,北平(今北京)爆发了学生爱国运动。开封水利专科学校于12月13日首先通电声援。23日,开封高中、河南大学等30余所学校学生13000余人,齐集省府门前请愿。26日,万余名学生赴南关火车站卧轨请愿,历时4天。?

解放先锋队开封队部成立民国25年(1936)10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封队部成立。河南大学学生邓子健(邓拓)任队长。?

开封沦陷与光复1938年6月6日,日军侵占开封,建立日伪政权。开封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之下,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1945年8月,日军投降,结束了开封人民的苦难岁月。?

成立开封市人民政府1948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攻占开封。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949年1月改为开封市人民市政府,4月改称市人民政府。?

省会西迁经政务院(今国务院)1951年批准,1954年10月,河南省省会由开封市迁往郑州,并带去三四万各行业人员。此后,开封改为省辖地级市。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为什么只有一所重点大学呢?

中国 科技 大学曾要迀到河南,己经在南阳选址了,河南省考虑要占几千亩地,还要增加几干商品粮供应的负担,关键是六七十年代臭老九没什么用,婉拒,被安徽捡了个便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国内所有的重点大学,几乎都是西方传教士或者欧美政府所建,象清华,协和,中山,华西,齐鲁,湘雅,圣约翰,河南省处于内陆,不是通商口岸,又战争频繁,没有一个稳定的强势军阀,不能象张作霖建东北大学,清庭建京师大学堂,北洋学堂。

谢谢您的邀请 幽默一下:我是四川人,工作也在本土,由此您问错人了!

一句名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看出:教育的重要性!我所能回答您的就是:一所重点!一个名牌学校的创建要诸多因素,不知多少人的努力,经过多少年,才能打拼起来,不是一朝一夕 。...

对于我们:关心、支持、理解教育!教育工作者!为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河南有两所重点大学: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 。211重点工程大学只有一所——郑州大学。其他还有一些院校,比如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科技 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 等,与全国重点高校相比,这些院校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都不算高。

先来看看,中国的重点大学都有哪些?

“985工程”39所高校,分布于我国的18个地市,其中北京拥有8所985院校,排名第一;上海拥有4所985院校,紧随其后;而陕西、湖南则以拥有3所985院校,位居第三;江苏、山东、四川、天津、湖北、辽宁和广东各拥有2所,排名第四;剩下浙江、吉林、甘肃、黑龙江、安徽、重庆、福建各拥有1所985院校, 而河南0所 。

“211工程”大学,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北京26所,江苏11所,上海10所,陕西8所,湖北7所,四川5所,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各4所,天津、吉林、安徽、山东各3所,重庆、河北、新疆各2所, 河南1所 。

河南作为一个拥有9532万人的人口大省,为什么只有一所重点大学呢?

从 历史 的角度看, 一是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曾长期作为产粮大省,河南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政策支持。 二是河南为数不多的高校不仅不受重视,反而日益被边缘化 。比如,曾经起点很高,与当时的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和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呈三足鼎立局面的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 历经坎坷,多次拆分,严重的削弱了实力。 三是失去了一些机会 。 1969年,中国 科技 大学是有意迁往河南,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成行。河南痛失中科大。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 河南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缺少经济基础的支持,高等教育自然动力不足。 而且河南人口众多,新中国成立后,温饱一直都是大问题,也因此错失中科大。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和南方地区多省份经济发展速度惊人,而被定位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综合实力远不及它们。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的基础教育薄弱,且受庞大的人口和不发达的经济所累,未能快速发展,这也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从高等教育自身来看,河南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不足,也走了一些弯路。比如,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还有一些高校办学定位不够准确,缺少特色,片面追求扩张。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 文化 和交通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虽然现在河南高校薄弱,但中原文化底蕴犹在,河南高等教育崛起指日可待。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强,为什么没有一所世界前三十的大学?清北为什么近些年上升快?一是现代科教出自西方,向穷国比较富裕的城市发展的。二是投入,自身的投入。现代科学(西学)与所谓的古代文明没有任何关系。世异时移,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都是落后区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靠上下五千年的所谓农耕文化,更不能靠阿Q精神,不是封建王朝的结束,民国会有那么多大师,不是改革开放,中国的大学有现在的成就?科学无国界,我们得从自身做起。教育是我们复兴的最大支撑,这个支撑不是靠人施舍的,而是靠自已努力的。河南在近代是落后的(如果你不承认,那就没办法),这有各方面原因,政治的,战乱的,也有自身的原因,人首先得生存。其余河南在改革开放后大学并不少,而且巨无霸的很多,只是人口和投入不成比例,目前为止,河南生均投入还是全国垫底。华中 科技 大学是怎么发展的?苏州大学是靠国家扶植的?所以我明白河南只有一个211的原因了。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高考制度的问题,河南报考人数全国排名靠前但是录取的却全国排后,上重本大学的更是少之又少,且本省只有唯一的一个211大学郑州大学,别省重点大学招收河南考生又少,这就是矛盾的激发点了。

河南是人口大省,教育公平问题亟待解决

河南没有,也没有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大学,211只有郑州大学,也没有教育部直属大学。

但是,细细思之,河南地区只有一所211高校也并不是全无是处,对此我们不妨辩证看待。

 其一,起点公平是公平一词的重要涵义。众所周知,河南地区由于考生竞争激烈,其教育水平特别是考生的应试能力要高于其他考生。在先进高考唯分数论的前提下,河南考生在高考上相较于其他省市考生要处于优势地位。如果在河南修建几所好的大学,本来河南的考生考试水平就要高,这样只能是加剧教育不公的现状。

 其二,能够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的河南考生,在能力素质上相对来说定然不弱。通过到异地求学,适应环境变化,接触新鲜事物,可以有效促进其独立性的增强,眼界的开阔,对于其自身发展可谓益处颇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同样,建设几所高水平的高校也不是如斯简单,不仅需要资金投入,也需要人才注入,更需要校园文化的长期凝练、沉淀,而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渐变。而到外地去求学的考生,不妨在学成之后多多关注河南的教育发展,投身于教育事业,这也对于河南高等教育发展也是一种重要促进与推动。

河南这么多学生资源,每年高考后有很多去外省就读大学的,对河南来说就是资源流逝,目前为止河南政府应该重视学生资源,申请更多的211……985工程,为河南的学子求学之路给予方便之门。

看了这么多评论,只能说对网络上一些喷子是无语极了,多一些理性,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学会换位思考好伐?说河南人不好的,河南人口多呀,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呀!说河南人货,但是无奸不商呀!没有对假货的需求哪里来的生产假货的?说河南人懒,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也多,农闲下来没事干呀,勤奋的去打个工,就是农民工了,种了一年的地休息一下怎么了?你打工不也要有休息的时候嘛?还有好多,不一一说了。不要拿圣人的标准衡量他人,拿的标准衡量自己,说话负责一点!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靠的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谢谢!

不能多,也不允许你多,看看河南考生每年高考的分数和分数线你就明白了,看看看各名牌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就知道了,弄那么多重点大学干啥,你个农业大省,还能成啥精?考的分再高,还有我给你定的线高?你还是回家安稳地种地吧,把机会让给我们北上广的学子吧,我们没地,再不上学,不增加就业压力,给国家添堵吗?和谐 社会 吗,体谅点,做点牺牲,就算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了!!!

大学都是有 历史 的,是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又跟国家的战略以及时代的背景息息相关。过去(民国时期)中国大学比较少,还有许多私立大学,国立大学就更少了(有的公办大学是省立大学),在那时,国立河南大学能排进前十,还是相当有实力的。建国后,院系调整,因为国家要进行工业化,建设新中国急需大量人才,所以,就将许多民国时期的名校拆分,把许多综合性大学的院系分出去独立成专科院校,比如河南农大、河南师范、原来的河南医科、信阳师范等,更有将许多好的院系调整到其它省份的大学,诸如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本来经历抗战,河大师生一直在河南的未沦陷区坚守,办学实属不易,时期更是颠沛流离,一度在苏州办学,在国民党败走台湾的时候将部分师生携去台湾,河大实力受损。更兼有调拨河南大学优秀教师组建新的大学,如郑州大学。诸多原因致使名校实力不在,元气大伤,又兼有河大师生在老省会的坚守,在后来的发展中因为伤了元气,恢复的一直很慢。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资源大区集中,中部省份高校云集武汉,69年中苏交恶,大量在京高校外迁,因诸多原因没有落户河南。在计划经济时代河南也有许多部属院校,因改革开放,国家行政改革许多部委取消,所属高校划归河南省管,在改革开放之初,河南一直享受不了改革春风的政策红利,自从定位为农业省,就一直在输出,过去输出粮食,煤炭(焦作、平顶山),改革开放后输出人口劳动力,没办法,资源归国家调配,国家战略需要河南付出,咱河南没得说。九十年代后,终于迎来改革的东风,郑州、新乡、许昌、漯河等城市快速发展,河南大学所在地开封却因国企改革改丢了方向,发展停滞,原来所属的巩义,新郑,新密等有资源的县划归郑州管辖,在那个输出黑色金子赚第一桶金的时代少了钱,发展很慢很慢,加上领导干部的保守,致使在发展大潮中落伍了,一度到了倒数第二的地步,大学会因一个城市的没落而没落,这一点是肯定的。再说说评985、211的时候,改革春风刚吹到河南没几年,参评是要靠实力的,本身河南在计划经济时代河南的大学就是被“剥削”的对象,实力肯定不及那些实力被增强的高校,985没河南的份儿,咱认了,211还评不上!没办法平均给河南一所,(体现教育公正),论名声河大比较好,论实力基本差不多,但郑州大学在省会,省里倾向于郑州大学,但为了照顾河大的情绪,在省内也给了河大211的待遇(在省内分配资源的时候多照顾河大一点儿)。近几年大家都了解,大学的发展快慢跟城市发展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比如兰州大学的境地。河南省倾全省教育资源发展郑大,211不再扩容,河大升格无望,只求教育部在高考的时候多多照顾,因为在原来全国统考的时候还好,全国一张卷,大家放在一起评比一起录取(虽然也是按省录,起码比现在好点儿),到后来这些名校受所在地影响越来越大,都向本省倾斜,眼看河南要吃大亏,没办法,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和教育厅长就得经常往北京跑,不能白白埋没了河南的人才,逐渐名校都适量增加在河南的录取人数,这只是照顾性的,现在评的一本录取率河南依然是倒数,这还是将河南农大,河南 科技 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省属院校部分专业调整至一本招生,河南的一本分在许多省只能上二本,而且不是很好的二本,就连郑州大学在河南招生,现在已经高出一本线七十多分了!可想这个一本录取率是水分得有多大,加上河南的父老乡亲都很重视教育,从小孩儿起都得拼命,河南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河南的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这么差的条件下,还能有八十多万考生参加高考,不至于让诸多考生辍学,在此向父老乡亲致敬,向基层教育工作者致敬,更向为了出人头地坚持不懈努力向前的河南学子致敬,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虽然没受多少照顾,但我们得自己去努力争取,那些依然对河南考生,对河南教育说三道四的应该思考一下,虽然还有几个省份和河南情况差不多,但都是倒数的,看看名校在河南招生占的比例,拿出来比一下,这才是关键,那些名义上的一本录取率掩盖了背后更严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而且那些从名校毕业的河南学子又在为那些大城市的建设做着贡献,不要说为什么不回河南发展的话,大城市在吸血,有产业,有人才,才有发展,武汉的光谷,就是武汉的六七所211支撑起来的,靠着上百万的在校生,发展动力可见。只愿河南学子在外的能为家乡挣口气,有能力了回家发展河南,带动河南产业,让更多的在外学子能在家乡工作,人才回流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家乡。

一个省的好大学多少,是由两个初始条件决定的。第一,解放前这个省(市)是否建立了大学而且已经在某些学科具有了全国影响力。现在好大学多的省市有的就是解放前就有了几所好大学比如北京的北大清华,上海的复旦交大同济,武汉的武大,南京的南大东大都是解放前就已经存在的,而且当时就很有名。这些学校因为以前的名气,在解放后继续得到重视,成为教育部(文革前为高教部)直属大学,因而学校继续发展,名气也越来越大。第二,新中国建立后,在兴建一大批高校时,是否具有高校布局的区位优势,即是否具有经济发展的地域优势使得国家决定将兴建的高校放在这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地方领导是否到中央去争取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武汉,现在的华中 科技 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以华中开头的大学都是在建国初兴建高校时,根据上述原则确定放在武汉的。还有一个条件,就是1970年,当时为了战备,将一些位于北方可能受战争影响的高校转移到内地,但这个条件受影响的省和大学都不多。比如哈军工一部分迁移到长沙成为今天的国防科大,一部分迁移到南京成为今天的南京理工大学。具体到河南,可以说,第一个条件,河南没有什么优势。虽然,现在的河南大学在解放前就建立了,但没有什么全国影响,解放后也没有得到很大发展,在加上所处地理位置也不好,以至于虽然建校时间长,却不如解放后建立的许多大学,比如北京的北航,武汉的华中 科技 大学。在解放后兴建大学时,河南也没有争取到更多的机会。而且,河南的地理位置也比较尴尬,武汉有许多华中开头的新建高校,广州有许多华南开头的高校,上海有许多华东开头的高校,成都有许多西南开头的高校。这都是这些地方是当时的地区中心决定的。其实,不仅是河南,山东,河北,山西,江西和福建都是一样的。最后一个机会,河南没有抓住,就是中国 科技 大被河南拒绝了,结果被安徽抓住了。所以,河南考生多好大学少不能怪中央,因为这是河南的各种初始条件导致的结果。

我国石油资源分布

吐哈油田: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油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玉门油田: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除陆地石油资源外,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中国近海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含油气远景。这些沉积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东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南海南部诸盆地等。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

 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察,得出的结论是,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以成为“第二个中东”。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为30亿~70亿吨。还有资料反映,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

 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中国对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千米,发现的石油储量达52.2亿吨,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亿万元人民币,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以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而有资料显示,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据中海油200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在南海西部及南海东部的产区,截至2003年底的石油净探明储量为6.01亿桶,占中海油已探明储量的42.53。到目前为止,渤海湾地区已发现7个亿吨级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又是中国目前第二大整装油田,探明储量达6亿吨,仅次于大庆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产量将达到5550万吨油当量,成为中国油气增长的主体。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开采范围约4.4平方公里,是我要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了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从190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四川油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油田12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量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8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形万了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长庆油田: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了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

 江汉油田: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境内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

 江苏油田: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青海油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

 塔里木油田: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外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和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吨原油;100万吨凝折、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

吐哈油田: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油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玉门油田: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除陆地石油资源外,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中国近海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含油气远景。这些沉积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东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南海南部诸盆地等。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

 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察,得出的结论是,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以成为“第二个中东”。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为30亿~70亿吨。还有资料反映,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

 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中国对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千米,发现的石油储量达52.2亿吨,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亿万元人民币,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以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而有资料显示,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据中海油200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在南海西部及南海东部的产区,截至2003年底的石油净探明储量为6.01亿桶,占中海油已探明储量的42.53。到目前为止,渤海湾地区已发现7个亿吨级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又是中国目前第二大整装油田,探明储量达6亿吨,仅次于大庆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产量将达到5550万吨油当量,成为中国油气增长的主体。

吐哈油田: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油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玉门油田: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除陆地石油资源外,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中国近海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含油气远景。这些沉积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东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南海南部诸盆地等。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

 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察,得出的结论是,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以成为“第二个中东”。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为30亿~70亿吨。还有资料反映,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

 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中国对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千米,发现的石油储量达52.2亿吨,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亿万元人民币,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以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而有资料显示,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据中海油200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在南海西部及南海东部的产区,截至2003年底的石油净探明储量为6.01亿桶,占中海油已探明储量的42.53。到目前为止,渤海湾地区已发现7个亿吨级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又是中国目前第二大整装油田,探明储量达6亿吨,仅次于大庆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产量将达到5550万吨油当量,成为中国油气增长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