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油价东营油价_东营油价便宜吗
1.东营的人口数量为什么逐年减少?
2.我是胜利油田子女,东营油已经快开采完了,油田这两年已经走下坡路了,在东营有发展前途吗。
3.东营定居的优缺点
4.东营到烟台自驾车能花费多少 高速路花多少
5.东营是成于油田,败于油田吗?
6.东营原油搬迁后搞什么建设
7.全国哪里油价最低
东营的人口数量为什么逐年减少?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山东东营GDP为4209亿,总量排名山东省第8位,但是人均GDP高达 192721元 ,位居全国第一位。
而东营的人口仅为220万, 可以说,人口过少,是阻碍东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那么为何在山东这样的人口大省,东营人口只有220万的?
我总结一共有四个原因:
1、产业单一
提到东营,不得不提炼化,提到炼化,东营已经形成了特别完整的石油石化产业链,一部分是胜利油田的大国企,一部分是以地炼化工为核心的市场化私企民企。
正因为产业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导致东营其他产业发展缓慢,人口严重不足。
2、成功避开京沪大动脉
从京沪铁路到京沪高铁,东营成功错开了,众所周知,人口大市基本上都建立在国家的交通主干道上,从京沪铁路的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苏州、上海,再到京广铁路的石家庄、保定、郑州、武汉、长沙、衡阳、广州,这些城市都是人口大市,因为交通发达,所以也聚集了人口和产业。相反一些不再国家主干道上的城市,人口往往是净流出的。
3、虹吸效应
东营和滨州,人口都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省会城市、以及天津、北京、青岛等城市,对东营人有很强的吸引力,本地没有很好的工作就业机会,所以,都愿意去外地发展,包括在东营本地成长起来的企业,最终都会迁往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天津等城市。这里还要提到一点,当年东营有一座非常好的大学,叫做中国石油大学,是山东3所211大学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后来被迁到青岛去了。这也是东营被大城市虹吸的一个典型现象。
4、东营滨州内耗
其实山东分为17个地级市,行政成本过高,目前莱芜已经被济南合并,东营和滨州也应该合并成一个城市,因为东营滨州两地的产业、经济、人口、文化都是一样的,在这合并之后,两城市的资源优势互补,能够更快发展,而不是目前两个城市在争抢资源,导致两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都不足,很多优势产业没法做大,如何吸引人口?
综上所述:
目前,东营了迎来了一些机遇,京沪东线的方案出台,东营在交通地位上会显著提升,也会吸引一些产业来东营,当时,当前东营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在培育一个优质的大学,因为未来的经济是靠高 科技 来驱动的, 没有高 科技 ,城市就没有未来。
1是在东营赚了大钱的,都到青岛,威海,海南等买房了。2是胜利油田十多年不招工了,职工子女都到外地或者老家就业,由于油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油田退休职工也跟着孩子走了。3是油田持续搞提前内退,这样退休的也好,内退的也好,回老家的,到外地做生意等,也都离开油田。4是油田住房小,持续得不到改善,很多人都到外地买房了。5是西城环境还是很差的,在西城上班的对东营政府有看法。6是油田十多年没涨工资,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7是油田在效益不行的情况下,一直在宣传鼓励个人走出去。8是东营这里的空气治疗真心的不咋地。9是大城市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一些好的企业都到大城市发展了(除了靠油活的企业).10是东营这些年的政策矛盾,想靠油田搞装备和石油化工城,又没有牛逼的化工技术,就利华益能搞得像样,技术还是杜邦的,其余的只能说粗加工。11是没有一个是有灵魂的企业。人均GDP全是化工厂的有钱人托着,大多数是被平均的。12是东营市没有利用好胜利油田这棵树,中国石化的各种投资建厂全国开花,为什么东营没有?
东营是一个移民城市,60年代国家在一个叫东营村的地方发现了油田,于是大规模开发,那时东营这个地方人口一万人都不到,83年建立东营市,全市(包括广饶、利津、垦利三个县)也就八九十万人口,如今人口已达到217万人,GDP4000多亿,全山东第八,人均第一。东营发展到今天是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劳动者艰苦奋斗换来的,生产的大量石油运往四面八方,支持了全国各地的工业建设,如今东营因产业结构调整出了点问题,那都不是事,综合比较东营优势远远大于劣势,只要发展方向正确,未来潜力很大!
东营和滨州,之前本同属于惠民地区,分家之后,现在却成了一对苦命的兄弟。东营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虽然人不多,可人均GDP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枯竭,东营需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而滨州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产业联动性不足,18年更是成为山东省唯一个GDP负增长的城市。其中,人才匮乏成为了两市经济发展的一主要制约因素。
10年前以两市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立,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并没有发现给两市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如今山东省更是提出了建立发展“东滨都市圈”,但不论是所涉及的人口数量还是面积规模,都无法与“省会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相比,而且对引进优秀人才和各方投资的政策也缺乏更大的吸引力。
所以,两市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注定要携手共进,一同面对各种困难。
本人的一个幻想(不喜勿喷):
邹平现在已经撤县设市,又属省会都市圈的范围,邹平现在铁了心地想向省会发展。如果将邹平市划归济南或淄博,滨州剩下部分和东营合并,利津划区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博兴和广饶全部撤县设市或区,新成立“东滨市”一定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为什么不走,留在东营干嘛。物价消费让油田的前几年带动的全省前茅,谁消费的起,人均消费是很高,估计全国也能排上号,可是如果出去那5%的超高收入,15%的油田持平收入,你知道剩下的底层人员工资多少,也就够吃饭了,房子都买不起。东营现在还有几个好点的公司,几个号称500强的企业破产,其余的企业也不好过,基本都不招人了,能去哪?只能出去,能有人才怪
我是胜利油田的职工,我退休也打算回老家养老。东营没有啥可留恋的,有钱全建在东城了,西城跟郊区似的。去东城买房子吧太贵了,又不缺地房价呼呼的涨。油田把这些为石油发展出过力的油鬼子都当累赘撇出去不管。多少石油工人日子过得举步维艰,想想都心酸。
下面我来讲一个“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的故事1、油田的孩子初中不能考地方的高级中学,同样的卷子油田的孩子上高中分数高出地方一大截;
2、地方政府领导现在努力想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相对于周围的城市无论环境和用工真的没有任何竞争力;
3、石大怎么搬到青岛去的难道仅仅是因为环境?东营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4、油田整体看来现阶段效益非常不好,油价是一方面,政策更关键;
5、油地关系……为什么大庆不存在或很少存在胜利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太深入,太复杂;“油地共建”是美好的愿景,油在前,地在后,你掏钱给我发展就是油地共建;你不能不掏,你也不敢不掏,不掏你试试!名都给你了你还想要什么?哦,想要啊,掏钱,继续掏钱……可是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6、人口少,GDP高,人均GDP更是超高,但这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的数字 游戏 ,这个人均GDP对普通老百姓真的有意义吗?“啊?很惭愧啊,我又拖了大东营人均GDP的后腿了,我只能年年被平均;
希望油田资源枯竭之前,东营能真的像现在经济统计的数字那样好看,城市产业能蓬勃 健康 的发展,不要像某些人口中的那样:“油田发展我发展,我与油田共存亡”,这是病毒、是蛀虫,油田资源枯竭你哪里有活路?
一点浅见陋识,诸位见笑!
我就是青岛人,来东营13年,感觉东营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车是越来越多,原来的南一路根本不堵车,现在要等4个红绿灯。济南路门面房确实关门很多,但这种情况不只是东营遇到的,个体商户面临网购、外卖等线上冲击是很多城市都有的普遍现象!油田萧条了,东营市地方还是有钱的,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很多人都觉得青岛、济南很好,总觉得外边的月亮很圆,个人不赞同,也许这些城市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但东营有东营的优势,石油装备、化工、医药、有色金属等行业有基础,地处黄河入海口 旅游 、海运也有潜力,只要市政方针正确,东营还是会越来越好的。
提几点建议吧,建议市政府能把东营的公交系统发展起来,公交车多开几班;东营人口能集中一下就更好,人口太散了,东营是不缺地,但这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城市的特点就是人口集中;高铁早日开通,让东营人在家门口就能做高铁,去青州的高铁站看看吧,停车场都让鲁E牌照占领了;引进2~3所本科院校哪怕是三本四本也行,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让东营有大学,有文化底蕴!!!
身在东营,不诋毁东营,不唱衰东营,热爱东营,建设东营!!!!!!
利群的关门就是现实中的例子,东营有钱人大部分去东城买房了,西城油田的职工大都走出西城了,剩下些普通打工的,有钱人一平均以为工资都很高,结果真正拿多少工资底层打工的才知道,利群的衣服鞋子是买不起,只能逛逛万福来,结果只能利群只撑不住!
也不能说东营人口越来越少!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营人口180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118万,后来听说到了120万……不过这两年确实走了不少人,但是并没有说的那么多!很多人觉得东营越来越不景气,是因为西城的济南路逛街的越来越少,商铺关了很多!这个主要是因为以前的时候东城没有商业圈,东城人都去西城逛街,所以济南路很热闹,但是现在东城商业圈也越来越好,东城人去西城逛街的很少了,再加上网购也很方便,就给人一种东营人越来越少的感觉!另外因为东城环境好,越来越多的人在东城买房子,但是东城地广人稀,西城人口少了,东城也不容易看出人口多来,所以显得人口越来越少!还有一个原因是东营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缺少了高校这个带动点,另外东营铁路非常不发达,东营人外出和外地人来东营非常不方便,导致东营人口增长比较缓慢!不过东营人相对还是比较富裕的,贫富差距没有外地那么大!东营能否振作起来发展,要看领头羊是否真心实意为东营办实事!东营这些年更换领导太频繁,导致一直不能有什么好的项目落地,也是制约东营发展的一个原因!希望国家不要频繁给东营更换领导了,最起码一个领导能稳定个五年吧!
我是胜利油田子女,东营油已经快开采完了,油田这两年已经走下坡路了,在东营有发展前途吗。
有发展前途。
胜利油田是个企业单位,东营市是一级行政区划,石油资源可以枯竭,东营市作为一个地方行政区划永远存在。不论你是否在胜利油田工作,在东营,你有你的亲人朋友,不在国企,仍然可以有别的工作生存,在自己的家乡发展,比外出工作的人更稳定。
东营市作为沿海城市,有着宝贵的土地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东营市因油而生,多业并存,因与国家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而繁荣。国家在,东营在;国家强,东营强;国家繁荣,东营繁荣。东营市的今天离不开每一位东营人的奋斗,东营市的明天也离不开每一位东营人的奋斗,每一位东营人的命运与东营的命运是一体的。
胜利油田目前为止,还是挺好的的,原油勘探量约2亿吨上下,生产力在2300万吨左右。国际油价低位时,可以大量进口原油,胜利油田是中石化的下属国企单位,中石化以炼油和进口油为主,经济效益比较好些。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不行了”东营是1983年建市,比较年轻很有潜力,从2015年以后东营市以发展生态环境为主,打造旅游型城市,以发展黄河入海口生态城文明城,没有多久,只有长久之计。
不否认外出工作可有更大的机遇,但其往往附带更大的竞争与不确定性,一个好的公司,一个适合你的岗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在外需要的生活成本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支出,吃住行是刚需,在房价飞涨的社会背景下,租房费也随之不断上涨;一日三餐吃的好囊中羞涩,吃不好嚼之无味;出门挤地铁会更让你感到生活的艰辛,更不要说在冬天的寒夜里赶不上公交了。
所以在东营发展还是有前途的,并且会更加稳定。
东营定居的优缺点
1、优点:东营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处黄河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资源丰富:东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业基地之一。此外,东营还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宜发展农业。
3、缺点:东营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石油产业,产业发展较为单一,可能会受到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
4、环境问题:由于石油开采和加工,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东营到烟台自驾车能花费多少 高速路花多少
全程332公里,油钱大概200块钱左右,高速公路过路费方面,我没从东营跑过,去年从东营南边的李庄上东青高速跑到烟台,路费好像是125,从东营估计不会超过150块钱。
驾车路线:全程约332.0公里
起点:东营市
1.东营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府前大街行驶90米,左转
2) 行驶10米,右转进入府前大街
3) 沿府前大街行驶970米,直行进入环岛
4) 沿环岛行驶70米,在第2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府前大街
5) 沿府前大街行驶1.5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东二路
6) 沿东二路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S230
7) 沿S230行驶1.4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
8) 沿环岛行驶30米,在第1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G220
2.沿G220行驶3.8公里,稍向右转进入东青高速公路
3.沿东青高速公路行驶26.7公里,朝威海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荣乌高速公路
4.沿荣乌高速公路行驶105.4公里,直行进入青新高速公路
5.沿青新高速公路行驶10米,朝威海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威乌高速公路
6.沿威乌高速公路行驶164.4公里,朝烟台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绕城高速公路
7.沿绕城高速公路行驶12.7公里,朝烟台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同三高速公路
8.烟台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同三高速公路行驶11.3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只楚路
2) 沿只楚路行驶1.5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3) 沿匝道行驶25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化工路
4) 沿化工路行驶110米,到达终点
终点:只楚立交桥百度地图
东营是成于油田,败于油田吗?
简单地将东营的成功与失败归于油田,似乎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不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东营的确是一座因油田而兴起的城市,但是他逐渐地没落,实际上是很多资源型城市的宿命。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东营市还不是东营市。
在当时,东营是山东省惠民地区广饶县东营村。
石油会战之时,华东地区的勘探人员在东营附近发现了油田,由于油田位于胜利村附近,这个由东营村、胜利村以及周边村镇组成的油田被命名为胜利油田。
1966年,运输原油的淄东铁路修建,东营拥有了第一个火车站。
石油改变了东营的命运。
就好像铁路改变了河北省石家庄村,河南省郑县的命运一样。
由于石油,东营获得了国家发展规划的青睐。
公路、铁路、火车站、机场,纷纷眷顾了这个渤海湾畔的小村庄。
甚至在1969年京校外迁之时,当时的中国石油大学也迁入了这座石油小城,并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3年,东营成为地级市。
车牌号为鲁E,由此可见,地位并不低。
石油给东营带来了诸多难以想象的资源,由村发展成地级市,东营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
不过,大量涌入东营的人口,似乎并没有多少人为这座小城做过长期规划,本地土著也好,石油工人也好,高校老师也好,外地学子也好,东营这座城市构成简单,石油将大家聚在了一起,但是似乎并没有团结起来。
譬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
2002年,中国石油大学开始盯住了山东基础设施与经济环境更加良好的青岛,之后,便没有留恋地将主要的学院搬迁到了青岛。
在山东省内部,2017年,东营的GDP为3801亿元,这样的数字,远超一些三线城市。
作为一座人口只有213万人的城市,东营的人均GDP可以说是十分可观。
但是,东营的危机,似乎也要比其他城市更加明显。
比如,人口老龄化。
2014年,东营60岁以上人口为35万人左右,在当年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
坦率地说,东营人口老龄化,已经是难以挽回的事态。
这或许才是东营真正的衰败。
石油的发现使得大量工人纷纷前来,高校的搬迁带来了大量的教师与学生,火车站促进了东营与其他地方的商贸交流。
但是,这一切似乎停了下来,石油带给东营的,只有这么多,剩下的需要东营自身创造的,很显然,东营创造不出来了。
于是有才能有技术有野心的人选择用脚投票,离开了这座城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是一个标志,而人口老龄化则说明,东营难以吸取年轻人口。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了,难以离开。
东营的兴起,是自然蕴藏的石油资源。
但东营的衰败,应该是,原本眷顾给东营的优质资源与优秀人才,决意离开吧。
如果您到外地,别人问你是哪里人,说东营的话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说胜利油田,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由此可见东营市的知名度还是需要油田来打响的。
现在我对悟空的问题提出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东营也算资源城市,依托于胜利油田,而且所有的建设也是让步于油田,所以在东营你想不到的地方都会出现油井,抽油机也许在小区里,也许在路中间。并且,东营市是山东省人均工资最高的城市,这项荣誉得益于油田职工的贡献,所以毋庸置疑的是东营肯定是:“成也油田”。
那么能不能“败也油田”,就得看东营的经济构成,和地方企业的发展方向了。炼油,化工,轮胎,有色金属是东营经济的支柱,如果哪天没有油了,估计炼油厂肯定是不存在了,而其他的又是高污染行业,所以东营如果在石油枯竭前能转型成功,也许还行,反之不容乐观。
反正我是不看好东营的,地方和油田矛盾太深,东营市人员构成复杂,治安不是很好是主要原因。
知道2017年油地经济比例吗?1:9,确切的说是11%:89%,地方经济早已经是东营的主体了。其实现在油田包括之前,油田的收入绝大数贡献给中央了,地方获得的并不多,油田的贡献在于东营最初的基础设施是依托油田建起来的,东营最初的高消费人群也是油田职工,带动了地方经济最初的发展,当然还有全省前列的高物价。
现在油田确实已经有些没落了,而东营还没有败!我们现在已经不提油城了,现在东营的目标定位是: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 旅游 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东营也已经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到149家。东营现在的支柱产业是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产业”,现在石化产业很大一部分是用的进口原油,质量比油田的好,价格还低。东营的石油装备制造国内外闻名,装备制造业最集中的东营区的石油装备产业规模占到全省的80%、全国的30%。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达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9亿元。东营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现代高效农业、文化 旅游 产业“四大潜力产业”。这几年东营正大力发现这几大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以航空航天为例,建设了中国商飞试飞基地,C919正在这里试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正在建设,空客中国再交付中心也有望落户东营;高效农业去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看看就能看到东营农业的未来了……
说东营败也油田的朋友怕是有些想当然了吧!
东营成于油田但不是败于油田。败也是败于他自己。东营市的许多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本来应该是文化多元包容性强,实际上不是当地人本位主义严重吃地皮行为成风。建市多年还油田地方经纬分明油田人一直没有被真正的被看成是东营市的居民。更不要说是外地来东营的务工人员。东营不消灭地痞文化是会严重影响东营未来的发展。
可能很多人连“东营”这个地名都没有听过,不知道它在哪个犄角旮旯,但说到胜利油田,它的名声却如雷贯耳,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胜利油田的大本营就位于东营市。
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
1955年国家在华北平原勘探石油。1961年,在东营村(记住,东营是一个很小的地名)附近打的华8井,首次见到工业油流,日产原油8.1吨,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1962年,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随后,大规模的石油会展开始了,大量的石油技术人员、工人及其家属涌入今天的东营境内。 1950年开始,今天东营境内的广饶、利津、垦利均隶属于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东营地级市建立。1989年胜利石油管理局正式成立,机关主体位于东营市。因此,胜利油田和东营关系是,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市。
东营的经济发展
因为有胜利油田的存在,东营的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等行业规模巨大,极大地带动及当地的经济发展。2017年东营市GDP达到3800亿元,对于一个人口只有220万的地市来说,经济规模很大了,因此其人均GDP名列国内前茅,人均生产总值177376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26271美元。
2017年,东营2235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比重为11%。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产量也很高,石油开采和加工业成为了东营的经济支柱。
非也,非也。东营成也油田,败就不会说了!东营炼化产能能炼胜利油田三个的年产量,实际炼油田两个的年产量。假如油田大规模裁员下岗达百分之五十,将对东营经济近乎毁灭性打击。油田人消费量的占比远大于GDP的占比。文化建设也领跑东营市,与济南青岛看齐。没有了油田的东营市,只好和莱芜并肩了!
就一句话!没有了石油,东营就是一个村!转型失败!看看这几年东营还有几台提油机在运转?!自己开采的石油比进口的还贵!难怪每年两桶油都说卖的越多,亏损越多!再看看这里面东营市几个县区的发展,别的不很清楚,广饶哪有发展。简直就是倒退。除了不停的申请各种城市的荣誉称号,狂提房价之外,别的还有啥?一个人口五六十万的小县城,房价都万元左右,简直就是扯蛋。轮胎化工企业接连倒闭,烂尾楼不断出现。就连惠及民生的中医院和开发区卫生院的大楼三年还没有建起来,徘徊在烂尾的边缘。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东营确实成于油田,但是没有败于油田。因为目前东营市还是在正常发展,生产总值受到油价带来的油田产值减少的影响,但是没有败落,因为还有其他的产业撑起了半边天。
所以,说东营败于油田是不对的。其实东营一直在发展油田以外的产业,虽然有些企业和油田的关联度比较大,但是也可以向外发展。所以胜利油田作为央企,对东营市的影响虽然很大,还没有达到可以衰败东营市的地步。
所以我们相信,东营市也会逐步加大其他替代产业发展的,因为有 历史
教训的。
以前叫惠民地区,归滨州管,早一批来的油田人都知道东营这片最擅长的是要饭,饿死人的事太正常了。后来大量油田人口涌入,当时的油田的待遇好,工资高,直接带动消费,尤其是90年代末大量东北和南方地区的人涌入经商。东营经济飞速发展,带这个时候东营本地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直到21世纪,国家大改企业就是企业,不能有公检法,学校医院等等。而且房地产崛起,东营靠卖地皮发家一大批。有了资金从而各类企业也都崛起,反而油田天天改革走上下坡路了。油田是资源型城市,虽说天天喊生态 旅游 型但是拿出手的没几个地方。
说这话的人肯定是地方的人!成于油田是肯定的!败于油田是谬论!因为,东营立市是因为油田的发现发展,因为油田的产值,会战的人口和中石油的投入,否则,以当地的农业,人口数量绝无可能挤身于地级市的层面!东营市依靠油田的技术,人才,产业优势,选择了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方面建设炼化企业,一方面把装备销售到油田企业,东营市的发展少了油田成吗?你们把油田和地方切割的如此干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吗?还是少些夜郎自大吧!
东营原油搬迁后搞什么建设
东营原油搬迁后搞城市转型建设。
东营这座城市因油而生,随着胜利油田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将原隶属于惠民专区的东营村升级为地级市,不惜成本大力投资建设铁路、公路和配套的市政工程。东营城市的崛起依靠的是油地军校四大骨干。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坐落着中国石油大学和享誉全国的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那时的东营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城市,定位颇高。伴随2007年之前全球油价持续攀升,东营的经济发展盛极一时。但是盛极而衰,随着全球油价的回落,胜利油田的油气生产大幅减产。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胜利油田的油气产量现在仅仅排名全国第五,已经成为一个不那么重要的石油产地。再加上山东省强省会的战略提出,东营得到政策扶持更加式微。石油大学外迁青岛,地理位置偏僻、缺乏海港。目前的东营在中央和省眼里就是一般的四线工业城市。缺乏国家政策扶持和投资,再难出类拔萃。
东营地处于黄河入海口,是中国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整个城市下辖3个区2个县,东营位于华东地区,山东的东北部,东营因紧靠黄河,其内的东营黄河大桥是十条主干线的枢纽,是胶东半岛还有鲁中山区进入京津的咽喉。
全国哪里油价最低
新疆
新疆是全国油价最便宜的地方,92号汽油每升6.42元,95号汽油每升6.92元,98号汽油每升7.73元。不过和全国其它地方相差不多。
另外,由于新疆的昼夜温差较大,受热胀冷缩的物理作用影响,汽油在白天和黑夜之间的体积都不一样。因此,为了公平起见,新疆采用按重量计价方式加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