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价2021-全球油价粮价区别
1.物价都上涨,为什么粮价不变动?凭什么国家就一直控制粮价?
2.国际油价下调,国内油价或大幅上调,啥情况?猪价、羊价有何变化
3.油价涨、粮价涨,猪价开始跟涨,发生了啥?
物价都上涨,为什么粮价不变动?凭什么国家就一直控制粮价?
与全球资源类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产品价格受禽流感冲击和自身供求关系的影响,一直保持低位运行。尽管如此,整体商品价格指数仍保持上涨格局,美国商品研究局期货价格指数不断刷新历史高点,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已经出现征兆,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将受到全球加息潮的严重影响,农产品价格潜伏暴涨的因素。 首先是通胀内因不可消除。美元贬值仍将持续,商品价格整体重估。本轮通胀始于美元的持续贬值,而美元贬值的内在动因是美国的贸易不平衡及政府赤字。双赤字是困扰美元最重要的基本面因素,在双赤字问题没有得到改善的背景下,美元的贬值仍将持续。由于美元仍然是世界中心货币,美元在国际结算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所以美元的长期贬值将会引起商品价格的整体上涨,正如同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所造成的影响全球商品价格巨幅波动,大量的“石油美元”和国际游资将更加加剧商品价格的波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但受到资源类商品“瓶颈”的制约。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尤其是所谓的“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为世界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四个国家的经济腾飞对全球经济影响将远远大于以往任何一次全球经济起飞期。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将受到资源类商品 “瓶颈”的制约,尤其是原油等不可再生资源,这将引起资源类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和成本的不断上升。 目前,中国面临着很大的通胀压力,而且其源头在国外。首先,中国面临着输入型通胀压力。2003年,我国对原油、铁矿石、氧化铝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35%、36%和46%,镍和天然橡胶更是高达55%以上。输入型通胀已经成为国内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研究表明,国际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将通过三个途径影响国内物价:一是直接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二是因进口价格提高而产生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三是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从而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在可预见的未来,国际油价将继续维持较高价位,加上国内现行的石油定价机制尚不健全,将加剧国内石油价格的波动,因此油价总体上升的可能性很大。此外,美元贬值使我国进口商品成本大幅度上升,进一步增加了国内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其次,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客观上影响了商品价格上涨。目前人民币仍是以美元为基准的货币,随着美元储备越多,发的人民币就越多。出口商赚取的美元、投资性美元以及投机性“热钱”涌入市场,这些因素都通过中国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得以体现。大量国际资本的涌入迫使央行大量买入美元,抛出人民币,由此产生的大量货币不但抑制了人民币币值,也让经济体系中充斥了大量流动资金。根据央行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1季度经济数据,1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 1.26万亿元,同比增加5193亿元,占到全年2.5万亿元信贷目标的一半。同时,货币流动性增加了93.5%。这无疑也将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货币供应长期偏多的典型表现就是物价上涨。 那么,如何来判定中国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一般来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指数是判断是否通货膨胀的依据。从过去20多年的五轮经济增长周期来看,5%的CPI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数字。CPI在5%以内比较正常,是绿灯区;CPI在5%到9%之间,属于温和通胀,是黄灯区;9%以上属于严重的通胀,是。而中国的CPI并不能反映真实的通货膨胀。据了解,CPI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没有房地产。而这几年居民支出最大的就是房价,这也是不合理的。中国真实的通货膨胀率应高于公布的水平,原因是煤、电、油、运等“瓶颈”部门的价格受国家管制或干预,而非市场决定。目前煤、电、油、运“瓶颈”的压力并未得到缓解,CPI数据显然低估了真正的通货膨胀压力。综合来看,中国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通胀压力,只是目前仍处于政府干预和控制之中,但只要通胀的源头没解决,这种压力将越来越大。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对资源类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是无能为力的。 综上所述,预计农产品价格涨势难抑。从历史和经济理论上来看,粮价上涨往往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领头羊,一般来说,粮价上涨意味着新一轮通胀的前兆。我国历次发生的通货膨胀,都与农产品价格的走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1994年中国高通货膨胀启动因素中,首当其冲就是农产品价格。1994年农产品上升对零售物价变动的影响达70%;1995年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33%,在零售物价提高中占12.7个百分点。以农产品为代表的基础商品价格上涨所形成的成本冲击型通货膨胀是当年通胀的主要特征。 从现在的农产品价格来看,若计算美元升值和通货膨胀率,目前的农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价,相对于能源和工业品价格来说,农产品价格被严重低估。尽管大宗农产品库存水平很高,但由于能源类价格的持续上涨,其成本增加的压力正逐步向经济体系的各个层面传导,农产品的种植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和种植收益的不断减少将抑制生产,而全球环境受到工业文明发展的破坏;气候条件也将变得更加恶劣;同时,油价的高企促使替代燃料的发展,所有可用作替代能源的农作物的需求大幅增加,相关农产品的供需格局也将发生根本性改变,最终将导致农产品的剧烈上涨,进而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当农产品和能源价格轮番上涨时,通货膨胀将会更加难以控制。因此,从农产品当前的供求格局上虽然很难找到价格大幅上涨的理由,但从宏观基本面来看,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必然的趋势。
国际油价下调,国内油价或大幅上调,啥情况?猪价、羊价有何变化
车友们将要迎来兔年油价“开门红”,机构预测2月3日国内油价将大幅上调280元/吨,而国际原油价格却明显下滑,这是什么情况?春节后,生猪、活羊价格和粮食价格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国际油价下调,国内油价或大幅上调
截至发稿前,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9.35美元,相比前一日下跌2.049%。
3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86.14美元,相比前一日下跌1.306%。
虽然国际原油价格下滑明显,但是机构预测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会在2月3日上调280元/吨,折合每升汽、柴油价格上涨0.21-0.25元。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国际油价下调,国内油价却大涨呢?虽然我国成品油价同国际油价变化“同涨同跌”,但是以国际原油价格十个工作日的平均涨跌幅度为调价依据的,最近几天国际油价下调,但是从1月18日到2月3日这10个工作日中,由于全球原油投资者预期中国经济在春节后复工复产加大了石油和燃料油需求,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日均减产石油200万桶,在这一个调剂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依然是上涨状态,使得国内油价或将大幅上调。
当前,国内92号汽油价格在7.6元左右,2月3日上调后价格将会涨至7.8元左右。
国内95号汽油价格在8.1元左右,2月3日上调后价格将会涨至8.3元左右。
猪价下调,或将深跌
春节后生猪价格遭遇连续下跌行情,1月29日猪价仍在下跌,仅浙江、海南、重庆保持稳定。
经过最近两天的下跌调整之后,西南地区猪价来到了6.7-8元,东北地区猪价降至7-7.5元,华北地区猪价降至7.2-8元,华南地区猪价降至7.4-8.6元,华中地区猪价下降到7.4-7.9元,华东地区猪价下降到了7.5-8.5元。
近期猪价下调虽然有节后猪肉消费低谷的影响,也有养殖户“留猪过年”,节后生猪供应有保障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屠宰企业强势压价的影响。
经过一个春节假期的消耗,屠宰企业和猪肉分割商库存量明显下降,节后急需补充库存,屠企压价收猪不仅可以刺激养殖端加速卖猪,还能降低自身生猪屠宰成本。
后续,生猪价格很有可能会遭遇深跌,逻辑有如下几点:
1、猪肉消费低迷的状态短时间难以改变,虽然正月十五之前都会处于猪肉消费高峰,但居民多以消耗春节前准备的腊肉和冻肉为主,鲜肉购买积极性并不高。
2、节前生猪价格跌至成本线以下,养殖端亏损严重,为了止损部分养殖户选择“留猪过年”,年后生猪供应有保障。
3、临近月底,集团化猪场恐加速出猪完成月度出栏任务。
羊价“一跌不起”
1月29日,国内两大养羊基地的河北唐县和山东盐窝,羊价仍在下跌,河北唐县的最新报价是:小尾寒羊串公125-135斤,13.4-13.1元/斤,细毛羊串公125-140斤,14.1-13.3元/斤,新民羊公125-140斤,14.3-13.4元/斤。
山东盐窝的最新报价是:小尾寒羊串120-130斤,13.5-13.3元/斤,细毛羊串125-130斤,13.8-13.3元/斤,新民羊125-130斤,14.8-14.1元/斤。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国内羊价一直不理想,除了因为之前价格理想,养羊量大幅增长,活羊产能过剩有关,还同疫情影响终端羊肉消费需求有关。
节前本是羊肉消费高峰,又赶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餐饮行业进一步受创,叠加羊肉价格整体偏高,而猪肉价格偏低被抢占部分消费市场,致使市场羊价“一跌不起”。
春节后是羊肉消费低谷期,节前羊肉需求低迷有很大一部分供应量被积压到节后。
养殖端可能还会出现一波淘汰母羊,清栏放弃养羊行业的“热潮”,叠加猪价在跌,羊价短时间难见上涨。
小麦价格难涨,但能高位运行
受最近今年节日带动作用的减弱,春节前终端购销不畅,面粉企业的面粉库存量较大,小麦受消费制约,价格变化不大。
虽然节后制粉企业陆续开工,但多以消耗库存为主,小麦的收购积极性一般。
供应方面,受年前价格下降的影响,基层余粮量偏高,流通粮源有保障,加上政策性小麦持续投放,市场供应整体宽松,小麦价格短时间难涨。
不过小麦价格也不会出现明显回落,有希望保持持续的高位运行。
1、随着疫情稳定,餐饮业和旅游业恢复,面粉需求将会逐渐回暖。
2、基层余粮将会被逐渐消耗,长期供应收紧。
3、深加工方面的面粉需求量也会增加。
油价涨、粮价涨,猪价开始跟涨,发生了啥?
对于有车一族,感受最深的就是油价又涨了。
不少地区95号汽油已经进入到了“9元时代”,近期国际油价3连涨,布油超过115美元/桶了。
受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提振,CBOT大豆期货强劲上涨,国内大豆在运费和收购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豆粕现货价格也是持续走高,部分地区豆粕价格已涨破5300元/吨。
生猪市场也不甘落后,市场看涨情绪转浓,猪价迎来全面上涨行情。
1、各地行情分析:
今日全国猪价呈现南北齐涨态势,屠企提价收猪明显增多。
分地区看:
北方地区继续上涨。
黑龙江外三元生猪涨0.1元/斤,主流价5.3-6.0元/斤;吉林稳,主流价5.5-6.0元/斤;辽宁涨0.1元/斤,主流价5.6-6.0元/斤。
新冠疫情导致部分地区交通不畅,影响白条和生猪调运,屠企低价收猪难度仍存,提价收猪现象增多。
南方猪价涨幅扩大。
广东外三元生猪涨0.1元/斤,主流价6.0-6.5元/斤;广西涨0.1元/斤,主流价5.8-6.3元/斤;海南稳,主流价8.0-8.5元/斤。
受北方猪价上涨提振,本地养殖场户看涨情绪升温,规模场提价出栏明显。
2、生猪期货进展:
3月22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开盘价13200元/吨,收盘价12935元/吨。
结算价13015元/吨,涨幅收窄至0.15%
3、生猪后市观点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268.2万头。
目前看存栏量仍比正常保有量高4%。
近两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反弹主要是因为新华疫情影响生猪调运,屠企收猪困难,加之部分空头离场。
按照之前的产能数据来看,5月份之前出栏量仍保持惯性增长,而消费端受多地散发疫情影响,猪肉需求疲软,行情宝预计近期行情在上涨过后仍有走低风险。
下半年因饲料价格上涨,猪价走低,消费好转等多个因素影响,猪价或再度走高,2209合约在16000元/吨仍有支撑。
丨来源:智农通行情宝丨原创作者:李海燕
丨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文章所包含的分析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宣传,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生产、经营、销售、交易、投资建议。
本公司对文章所引用的他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任何人根据本文信息或意见做出的任何实际生产、投资等决策或其他任何行为所产生的风险、损失和责任均应自行承担,与本公司无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