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谁控制了石油价格
1.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说控制了粮
2.战争打仗对原油有什么影响
3.美国如何利用以色列控制石油经济?都知道以色列是美国控制美元石油的一个关键,但是如何控制的哪?靠打仗?
4.洛克菲勒家族是如何崛起的?逃兵役发战争财
5.美国是怎样控制世界的石油的啊 ?
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说控制了粮
1.这句话是由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的。
2.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表示:“控制石油,那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粮食,那就控制了全人类。”列宁说“粮食是一切问题的基础”,讲述粮食的重要性,用以惊醒世人,勿忘粮食,勿忘农民!
3.石油控制政权,粮食控制人类,控制世界粮食的四大巨头,在当今的国际粮食市场上有所谓“ABCD”四大粮商,美国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美国邦吉(Bunge)、美国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垄断性地控制在这四大粮商手中,它们也在当今五个跻身全球五百强企业的粮食公司中占据了四席(另一家是我国的中粮集团)。
这四大粮商常常被称为国际粮食市场的“幕后之手”。这些国际巨头凭借资本与经验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无论是2008年曾经出现的全球粮食危机,还是近几年来全球粮价的而相对平稳,都是这四大粮商协作下的成果。
4.美国经济、金融、工业等都要领先一筹,几乎所有领域都有它的身影,正是在各行业的领先,好像它备受关注。其实美国也是一个农业强国,农业人群只有300万,占比为1%,但生产的粮食不仅供应本国,也供应全世界,成为第一大出口国。如今美国出口的粮食依旧占比全球10%,其耕地面积为1.97亿公顷,为全球最大,有300万农民从事农业,建造了220万个农场,而正是粮食上的优势,让美国获取了大量资源。
5.美国战略家、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粮食、石油、美元是美国霸御全球的三大战略,实际上,美国的国际战略布局基本都是围绕这三大战略展开的。
战争打仗对原油有什么影响
战争和原油有直接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也相互制约!
先来讲讲原油的重要性。石油号称"黑色的金子",是现代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来源,更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它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从发现石油的那天起,世界就离不开石油,我们生活中时刻都需要石油带来的制品,战略装备的运作更是少不了石油,世界各国为了争夺石油而发生的战争无数,没有石油就没有战争,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石油。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战争共消耗油料1300多万吨。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惊人,军用油料消耗达3亿多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20多倍。而战后的高技术战争如英阿马岛战争,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现在的叙利亚战争等等耗费的油料更是巨大。这就是因为石油的重要性和不可再生性。
同时,石油又是一种战略武器,谁控制了石油谁就在战争中掌握胜卷。第一次石油危机就是因为第四次中东战争而引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世界为了抗击以色列和美国的干涉,通过石油减产、停产和提价等手段发动了石油战争。10月6日爆发战争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输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顿。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阿拉伯世界的反制措施造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73年的3美元一路飙升到了13美元的高位,涨幅高达400%。原油价格的迅猛上涨造成了全球的恶性通胀,美国CPI从1973年的3.6一路上升至年末的8.2,从而造成全球范围的经济滞涨。70年代因为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美国经济分别在74年、80年和82年三次陷入经济衰退,同时通胀膨胀水平达到了历史高点。所以说石油也是一种战略武器!
为什么世界上最乱的是中东地区?就是因为石油,因为世界上石油主要储量就在中东,中东许多国家是世界石油来源的主要出产国。中东所有危机都离不开美国的干涉,就是因为美国觊觎中东的石油,而世界石油交易结算又是以美元进行。一旦美国控制了中东的石油,那么,美国就应证了我们古人兵法之“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没有了石油怎么还能打仗?!
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国家为什么哪些年忍辱负重?其实我们是在卧薪尝胆厚积薄发!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方针,是为了今天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打基础。这两年我们在世界各地的战略布局就可以理解了。吉布提一个最不发达的小国,为什么我们一直在不断跟它建立双边关系,国内一些“吃瓜群众”跟着某些别有用心之人,诋毁什么我们自己还有很多穷人却去援助一些非洲小国等等,吉布提虽穷又小,可是它的吉布提港所在的曼德海峡从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是世界最繁忙的海道之一,成为具有战略地位的重要海道,是人类自东非向外迁移的第一站。现在我们在吉布提港有自己的军事基地了,这是我们国家国防战略方针最重要的一步棋。
接着就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以前中国80%的进口石油,都要经过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因为这个我们对新加坡这个美国的奴才一再忍让,这些不多说了,而现在,我们的瓜达尔港将直接把我们的石油从此上岸,经过中巴铁路线直接到我们的新疆喀什,不但运输时间距离缩短还节省了巨额资金,所以我们现在就敢扣下你新加坡的装甲车,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马来西亚又准备献上一个港口,“”为什么要到伊朗,因为伊朗也是我们的一个大石油供给国,叙利亚我们就敢支持它,不怕你美国的*威,其目的就是为我们在中东占有一席之地,而现在我们的战略储备石油充足,从这就可看出我们国家***的伟大和英明决策!同时,更加证明了石油的战略重要性,以及战争对石油的影响及石油对战争的意义!
美国如何利用以色列控制石油经济?都知道以色列是美国控制美元石油的一个关键,但是如何控制的哪?靠打仗?
楼主可以看何新写的一本关于共济会的书,世界大国之间的博弈关系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以色列人难道就那么听美国人的话?美国对付中东难道就是为了石油?殊不知,美国的一项新的自由能源技术就可以顶过一个伊朗的石油产量。中东国家(埃及、叙利亚、沙等)历史上对以色列发动五次战争,均未占得优势。因为以色列背后的军事装备都是美国提供的,以色列拥有尖端的科技,但是它不可能不再美国帮助的情况下击退中东国家的进攻。
要知道,美国的国会、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犹太人(以色列全部都是犹太人),可以说以色列是美国扶持的一颗棋子目的是牵制中东国家。中东国家的伊斯兰教信仰和意识形态与美国的尖锐对立使其称为美国(或者称其为美国背后的神秘组织)为了称霸世界的除了中国和俄罗斯以外的绊脚石,而俄罗斯不能急于对付,所以美国一边在中东制造混乱一边包围中国。
另外,在相关事宜上不具备绝对的控制权。
洛克菲勒家族是如何崛起的?逃兵役发战争财
美国前任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要是控制了石油,那么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在人类的历史上,若要谈起第一个真正控制了该产业的人那就必须是洛克菲勒莫属了。当年整个美国九成以上的石油市场都被洛克菲勒旗下的企业所掌控着。
“即使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一个子儿也不剩,然后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只要有两个条件——给我一点时间,并让一支商队从我身边路过,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百万富翁。”从一文不名的毛头小子到纵横捭阖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发家故事,演绎了另一段美国梦。有人说他是唯利是图的野心家,有人说他是慷慨大方的慈善家,但在比尔·盖茨看来,“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那就是洛克菲勒”。
12岁把50美元借贷给邻居
1839年7月8日,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生于纽约州哈得孙河畔的一个小镇。其祖上是法国人,为躲避政治迫害,来到美洲新大陆闯荡。父亲名叫威廉·洛克菲勒,是个百事通:贩卖木材、毛皮、食盐,推销杂货,样样在行,他有时还客串一下江湖郎中,兜售所谓“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洛克菲勒很早就表现出了精明的商业头脑。他有个记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自己在田里干了什么活,诸如砍柴、挤奶、除草、打水之类,以此向父亲索要“工资”。
12岁时,洛克菲勒开始发放“高利贷”,他将自己积攒的50美元借给邻居,收取利息,以钱生钱。有一次,洛克菲勒在树林中发现了火鸡的窝,他把小鸡弄回家中自己饲养,到感恩节的时候,再把它们卖掉,又小赚一笔。这些都得到了父亲的赞扬,因为威廉认为:“人生只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只有钱才是最牢靠的。”父亲“赚钱就是王道”的思想,激发了洛克菲勒对商业宏图的向往。
18岁的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读中学时,同学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说:“我要成为一个有10万美元的人。”为了这个梦想,他没有选择进大学深造,16岁便开始在商海中闯荡
一次次面试成“面霸”,初次得到赏识
1855年,16岁的洛克菲勒刚读完高二,便决定退学到商界谋生。他先到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商学院学了近4个月的会计、银行学,这是他一生唯一一次接受正式的商业培训,随即开始在商海中闯荡。
为了寻找工作,洛克菲勒翻开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挑出知名度高的公司。“我上铁路公司、银行、批发商那儿去找工作,小铺小店是不去的,我可是要干大事的。”洛克菲勒回忆道。
但找工作远没有想像中的顺利。每天早上八点,洛克菲勒西装革履出门,奔赴一轮又一轮面试。他很快成了“面霸”——不断面试却一再被人拒之门外。屡败屡战的洛克菲勒,就这样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自己心仪的公司走了一遍之后,他又从头开始,有些企业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26日,洛克菲勒终于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他把这一天看作自己的“就业日”,相当于第二个生日。在这里,洛克菲勒开始学做生意,月薪12美元。
洛克菲勒除了记好账外,有时也对公司经营出点子。有一次,商行高价买入一批大理石,打开包装后竟发现大理石材上有瑕疵。正当商行老板一筹莫展之际,洛克菲勒建议把责任推到负责运货的3家运输公司头上,让它们赔偿损失。结果,此举为公司挽回1000多美元损失。老板从此对他刮目相看,年薪不断上调。
20岁合伙开公司,坚定自己是社会上的“要人”
工作第三年,洛克菲勒的年薪提到了600美元。但他自认为对商行的贡献远不止这些,因此向老板要求加薪到800美元,结果遭到拒绝。洛克菲勒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炒了老板的鱿鱼,自己单干。
1859年3月,洛克菲勒以10%的利息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他与英国朋友莫利斯·克拉克合股创办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公司主要经营谷物、牧草和肉类等农产品。年仅20岁的洛克菲勒,一举迈入了贸易代理行合伙人之列。
开业之初,他们的运气并不好。美国中西部的农作物因霜雪严重,几乎没有收成。农民只好用来年的谷物收成作为抵押,但要求公司支付定金。受此影响,许多同类公司纷纷倒闭。
合伙人克拉克一下子乱了阵脚,“咱们也赶紧关门吧,这样好歹可以保住成本。”他对洛克菲勒说。洛克菲勒却认为:大家退出市场之际,正好放手大干一场。至于周转资金,他很快从银行贷款到2000美元。贷款前,银行老总问洛克菲勒:“你们有抵押品吗?”“没有,我本人就是担保的抵押品。”洛克菲勒如实相告。就凭这句话,银行老总居然同意发放贷款。洛克菲勒感到,自己已经是社会上一个“要人”。
洛克菲勒很快将收集的谷物、肉类倒卖到欧洲,赚取价差。由于经营顺利,公司第一年做了4.5万美元的生意,净赚4000美元。第二年,公司净赚1.2万美元,洛克菲勒分得6000美元。洛克菲勒做生意总是精打细算,想方设法取信于人。在搭档克拉克看来:“洛克菲勒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他必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
1925年9月26日,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出席一场婚礼后,老洛克菲勒(左二)和儿子小洛克菲勒(左一)准备离开,1974年,洛克菲勒财团资产总额达3305亿美元,超过摩根财团,位居美国十大财团之首
找替身逃避兵役,大发战争财
1861年4月,持续长达4年的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总统发布了征兵令,洛克菲勒左右为难。按照年龄他应该入伍参军,但他只想着如何发战争财。“打仗?见鬼,你以为我疯了?让别人流血去吧,我们要做生意哩。”他对克拉克说。
为了逃避兵役,洛克菲勒首先装作有脚病,实在装不下去了,他干脆花钱找替身去充当炮灰。由于战争伤亡大,据说洛克菲勒接连替自己找了二三十个替身。南北战争期间,逃兵役的远不止洛克菲勒一人:马克·吐温写他的小说去了,银行家摩根、钢铁大王卡耐基也先是装病,然后花钱找替身上战场。
在战事爆发前,洛克菲勒尽其所能贷款,投入所有资金,大量囤积谷物、食盐、火腿,还有棉花、煤等战略物质。随着战事的扩大,庄稼歉收,农产品等生活物资价格扶摇直上,订单如同雪片一样向他飞来。短短4年,洛克菲勒到底赚了多少钱只有他自己知道,旁人估计不下10万美元。
一头扎进石油产业
南北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的石油,吸引着成千上万冒险家涌入,一时间,宾夕法尼亚采油区井架林立。
洛克菲勒密切关注着来自宾州的消息。1861年,他亲自前往采油区考察,那里一下子冒出72座油井,日产油1135桶。一年后,这里的油井数量几乎翻了一倍。面对繁忙的开采现场,洛克菲勒选择了等待。他的判断是:石油的应用还没有普及,原油需求有限,盲目开采必然导致油价下跌。
不出所料,由于疯狂地钻油,每桶原油从当初的20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许多钻油业主血本无归,一个个败下阵来。洛克菲勒事后总结:“打先锋的是笨蛋,只有看准时机的后来者才能赚大钱。”
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果断出手了。与许多人只顾开采原油不同,洛克菲勒决定先从炼油入手。他发现原油在精炼成煤油后,每加仑就可卖到30美分左右,其利润远远超过原油开采。
1863年,随着英国化学家安德鲁斯的加盟,洛克菲勒与克拉克成立了炼油厂,双方各投资4000美元,作为启动本金。安德鲁斯成功从原油中提炼出煤油,此后美国大力发展煤炼油工业以取代鲸油作为照明剂。不到一年,炼油业务成为公司最赢利的行当。洛克菲勒抓住这个机会,从农产品经营转行,一头扎进了石油产业。
买断公司所有权单干,从此人生开了挂
由于扩大生产需要不断投资,克拉克与洛克菲勒这对搭档逐渐出现经营分歧:前者小富即安,不愿冒险,后者雄心勃勃,全力以赴。1865年2月1日,洛克菲勒把几个合伙人请到家里,他抛出一个快速发展炼油厂的计划。克拉克对此深恶痛绝,两人最终摊牌,公司散伙,拍卖给出价高的买主。
克拉克与洛克菲勒都希望把对方排挤出去。为此,两人铆着劲唱起了对台戏。两人从500美元起拍,标价达到5万美元,双方都意识到标价已大大超出公司的实际价值。但标价仍在上升,6万美元,7万美元?当克拉克脸色苍白地喊价7.2万美元时,洛克菲勒沉默了5秒,接着报价:“7.25万美元”。最终,克拉克选择了放弃:“我不再抬价了,这股权归你了。”
这一年,洛克菲勒26岁。他后来回忆说:“这是我平生所做的最大决定,这一天决定了我一生的事业。”随即,他把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迅速扩充了炼油设备。公司日产油量增至500桶,在当地55家炼油厂中高居霸主地位,是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当年,公司上缴的税金超过3万美元。
随着石油产业的兴盛,公司急速膨胀。洛克菲勒还用公司股票买通克利夫兰各大银行的总裁,条件是不得向当地中小炼油厂提供贷款。既缺乏原油又没有现金的许多中小企业,要么倒闭,要么投向洛克菲勒怀抱,被标准石油公司吃掉。两年后,克利夫兰只剩下26家炼油厂,而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其中的21家。洛克菲勒不断扩张,为此背负了许多骂名。由于他的吞并,许多小业主家破人亡。在宾州采油区,有人以洛克菲勒的形象做成木偶像,对其处以绞刑,以解心头之恨。无数充满憎恨和诅咒的威胁信送进洛克菲勒的办公室。
1929年,洛克菲勒庆祝自己90岁生日。步入耄耋之年的洛克菲勒,早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慈善事业
捐赠60万美元创办芝加哥大学
功成名就之后,洛克菲勒选择了隐退。1896年,57岁的洛克菲勒离开纽约总部,秘密地搬到了自家的庄园,公司事业逐步过渡交班给了他唯一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
退休后,洛克菲勒开始学打高尔夫球,最喜欢的还是骑马。此外,他的工作重心转向了慈善事业。他首先投资60万美元,用于创办芝加哥大学。其后的10年里,他共为芝加哥大学捐款3400万美元。这是他第一项大笔的慈善捐款。
“和石油业一样,慈善事业同样需要垄断和联合,这样才能使自己强大,从而打败竞争对手。”对于慈善,洛克菲勒采用的也是“托拉斯战术”。冠名“洛克菲勒”的研究所、教育委员会、基金会先后成立,他的捐款总额超过5亿美元。对此,有人表示尊重和感谢,也有牧师谴责洛克菲勒的赚的是“肮脏钱”,因而拒绝了一笔10万美元的捐款。”
洛克菲勒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产业。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中心、大通银行、足以与大都会博物馆媲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因“9·11事件”消逝的世贸双塔?任何一项事业都足以睥睨同行。家族的慈善事业遍及全球,有“流医学院”之誉的北京协和医院,即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修建。他的后代中,劳伦斯是“风险投资之父”,纳尔逊则当上了美国第41任副总统?
美国是怎样控制世界的石油的啊 ?
第一是政治上,美国大力扶持以色列和伊斯兰和阿拉伯国家对着干,犹太人也不愧世界上最聪明的国度,几次战争都是以阿拉伯联军失败收场,中东国家必须寻求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庇护同时期望他来遏制以色列,你求人家肯定要付出代价的,比如驻军啊开放石油贸易啊之类的。
第二是经济因素,大量的西方公司进入中东和当地人合资开发,别看油田是人家的,可是开采的都是美孚壳牌之类的西方公司,所以实际上决定权并不全在中东国家手里。在伊拉克,西方国家通过向新政府提供军事或者经济援助换取石油开采权,当然要付一部分费用给政府,但是我们都知道贪污腐败侵吞国家财产之类的问题这些钱很少能用到实处,此外在国际贸易中石油是用美元结算的,谁控制美元呢?当然是美国政府,所以美国在这的话语权进一步提高。另外就是技术优势,这些中东国家都是出口原油,而众所周知原油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必须经过提炼,而这些提炼厂往往不在产油国当地(这么做的目的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最典型的是伊朗,这个国家出产原油但同时大量进口汽油等经过精炼的产品,此外俄罗斯、南美、东南亚、中亚、非洲都有不小的石油储量,如果一味对着干这些国家或地区在几年内由于市场刺激就能全力开发从而代替现有的主要产油国地位,欧美经过石油危机在原油来源的多样性上狠下了功夫,现在靠这个已经不能从根本上威胁他们了。真正支撑美元的是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经济严重依靠外贸所以必须保证美元的坚挺以使自己的产品有价格优势,同时这两个国家是美元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持有最多的两个国家,拥有这样干预市场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