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投行发展潜力

2.银行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有什么区别?投行业务就是发债吗?

3.证券公司的投行具体有哪些业务?

4.为什么融资买入越多越不好

5.信用债为什么这么强?

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投行发展潜力

券商短融资金价值_短期融资券市场价格

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投行发展潜力?请看下面的分析

第一,看此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其年复合平均收益率水平如何:这个时间周期,至少要是10年以上,否则代表性不强。特殊情况下,时间还要拉长。

比如,股市如果在过去10年一直是牛市或熊市,缺乏一个完整牛熊周期的检验,则不足以作出准确的结论。彼得.林奇被公认为是一个投资高手,对此笔者有一定异议。

如果这个较长的投资周期既经历了牛市,也经历了熊市,其年复合平均收益率大幅超越大盘指数,则初步断定此人有一定水平。

第二,看此人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如何:极端点讲,如果一个人在十年的投资周期中,前九年都亏损,独独在第十年大幅赢利,平均下来复合收益率可能不错,但这样的投资水平是有问题的,极有可能他第十年的收益具有偶然性,前九年才代表他真实的水平。一个人投资收益的年稳定性越强,说明这个人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强,而风险控制能力是一个人投资水平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

巴菲特在约50年的投资生涯中,其投资业绩历年表现特点是:熊市大幅跑赢指数,牛市达到市场平均收益水平,这正体现了巴菲特很强的风险控制能力。

第三,看此人在极端市场中的风控水平:金融市场中偶尔会发生一些非常极端的事件,比如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等。许多投资人在绝大多数市场环境下,可以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但在极少数非常极端的市场环境中就翻了船,破了产。说明这种投资人的投资体系中存在严重的缺陷。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由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来领衔管理,在最初几年都赚得顺风顺水,后来遇到俄罗斯卢布贬值的小概率事件,未能经受住考验破了产。如果一个投资人无法经受住极端市场环境的考验,之前赚得再多,最终都是一场空。

从事投资事业,对一个人来讲,如果没有彻底离开这个市场,那么成功似乎就没有毕业期,因为成为一个投资高手要经历重重考验,尤其是人性弱点的考验。

银行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有什么区别?投行业务就是发债吗?

银行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的区别:

每个银行的职能划分都不一样,但大致从资金属性来讲,投行管理财资金,资管或者说叫金融市场部管自有资金。从业务划分来看,投行管理财资金的表外投资,以及债券承销;资管这边管其他资本市场及撮合等业务。

银行投行业务主要发行和承销债券,与券商的区别在于可以在参与银行间市场发行,也就是短融中票这类,但是不能做股票;银行资管,资金来源于理财资金,做的业务和基金公司一样,股权投资那种的产品应该规模不大,资金以私募为主,银行以mom形式参与的居多。

投行业务是一类金融机构,根据投资银行在线,国际投资银行的业务包括:企业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等业务。投行业务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在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

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兼并收购、资金管理、项目融资、风险投资、信贷资产证券化等。

风险投资的含义: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指对新兴公司在创业期和拓展期进行的资金融通,表现为风险大、收益高。新兴公司一般是指运用新技术或新发明、生产新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以获得远高于平均利润的利润、但却充满了极大风险的公司。

由于高风险,普通投资者往往都不愿涉足,但这类公司又最需要资金的支持,因而为投资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证券公司的投行具体有哪些业务?

国际投资银行的业务包括:企业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等业务。投行业务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在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 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兼并收购、资金管理、项目融资、风险投资、信贷资产证券化等。

1、证券承销

证券承销是投资银行最本源、最基础的业务活动。投资银行承销的职权范围很广,包括本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外国政府和公司在本国和世界发行的证券、国际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等。

2、经纪交易

投资银行在二级市场中扮演着做市商、经纪商和交易商三重角色。作为做市商,在证券承销结束之后,投资银行有义务为该证券创造一个流动性较强的二级市场,并维持市场价格的稳定。作为经纪商,投资银行代表买方或卖方,按照客户提出的价格代理进行交易。

3、私募发行

证券的发行方式分作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两种,前面的证券承销实际上是公募发行。私募发行又称私下发行,就是发行者不把证券售给社会公众,而是仅售给数量有限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

4、兼并收购

企业兼并与收购已经成为现代投资银行除证券承销与经纪业务外最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投资银行可以以多种方式参与企业的并购活动。

5、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对一种特定的经济单位或项目策划安排的一篮子融资的技术手段,借款者可以只依赖该经济单位的现金流量和所获收益用作还款来源,并以该经济单位的资产作为借款担保。

6、资产证券

资产证券化是指经过投资银行把某公司的一定资产作为担保而进行的证券发行,是一种与传统债券筹资十分不同的新型融资方式。进行资产转化的公司称为资产证券发起人。

:

投资银行业务有哪些风险点:

1、包销风险

投行帮人家卖股票,赶上市场形势不好或者标的股票太差,没卖掉,那就要自己掏腰包买下来。

2、保荐风险

投行要核查自己服务的客户是不是合法合规,有没有,这叫做保荐。

如果不幸核查不细致,漏掉了一些公司没发现,后果也会比较严重。

3、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很多种,最常见的比如项目组借着并购重组搞内幕交易啦,帮人代持入股啦,等等各种违法违规的事情。

为什么融资买入越多越不好

杠杆率太大,投资风险太大。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是资本市场常见的杠杆工具。

简单来说,融资是指投资者在看好市场行情时,缴纳一定保证金从券商处借的资金买入股票,等股价走高后再出售。还清所借资金及利息后剩下的就是投资者的利润。融券则是指投资者在看跌市场行情时,缴纳保证金从券商处借得股票卖出,待股票下跌后再低价买回等量股票。还清所借股票和利息后获得收益。

这种以小博大的投资方式具有一定的杠杆效应,会同时放大利润和亏损,想要获利就必须建立在准确预测市场行情的基础上。融资买入越多,投入的成本越高,其收益损失与股市指数的相关系数成倍放大,因此需谨慎操作。

信用债为什么这么强?

从各机构配债行为来看,银行偏好同业存单和 利率 债,信用债降久期,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对信用债都有一定的加久期行为。 广义基金净融入规模超过城商行,证券公司净融入规模约等于农商行,两大非银机构净融入规模同比大幅攀升,绝对规模超过城商行和农商行,结合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的整体配债情况,存在一定的加杠杆、加久期配信用债的迹象。

境外机构结束对国债连续20个月的增持行为,转而减持国债接近200亿。

总览:地方债首次出现下滑,信用债融资大增

11月份,中债登债券总托管量增加3688亿元至56.89万亿元,增幅主要来自国债、国开债和农发债,而地方债托管规模则首次出现下滑,2015年发行的3年期地方债逐渐到期,而11月份新发行的再融资地方债并未完全覆盖到期地方债,导致地方债净融资下降,企业债连续14个月规模下降,但降幅已经收窄至不到百亿;上清所债券总托管规模增加6417亿元至19.27万亿元,主要信用债的托管规模均有上涨,尤其同业存单托管规模大幅度增加,中票、短融超短融也有明显增加,定向工具则结束连续9个月下滑,出现一定增长;银行间债券总托管量增加10105亿元至7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基本持平。

11月份托管数据变动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受地方债发行规模大幅收缩影响,利率债的整体增幅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各类信用债发行明显增多,同业存单增幅为年内次高,非金融信用债融资规模也明显回升,定向工具净融资在9个月之后首次转正。

分券种:利率债供给下降,信用债需求增强

利率债:境外机构开始减持国债

记账式国债托管规模增加616亿;商业银行依然是最主要的增持机构,主要由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大幅增持国债,城商行和农商行小幅增减;广义基金、保险机构对国债也有增持;境外机构在连续20个月增持国债之后,首次出现减持国债,减持规模不到200亿。

国开债托管规模增加742亿;广义基金继续大规模增持国开债,商业银行也有小幅增持,主要来自全国行和城商行,农商行有所减持;信用社、保险机构、证券公司小幅减持国开债,境外机构连续两个月减持国开债。

进出口债托管规模下降182亿;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减持机构,且主要来自全国行;广义基金也有所减持,但主要来自银行 理财 ;特殊结算成员、证券公司和境外机构对进出口债有小幅增持。

农发债托管规模增加691亿;除信用社小幅减持外,其余主要金融机构均有所增持,增持需求主要来自商业银行,三类银行均有不同程度增持;广义基金、证券公司、境外机构也有所增持。

主要利率债托管规模增加1867亿;分债券类型看,国债、国开债和农发债托管规模均有增加,进出口债则小幅下滑;分机构来看,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增持机构,且主要来自全国行和城商行,农商行整体减持利率债,广义基金连续8个月增持利率债,节奏与商业银行整体保持一致;境外机构整体减持利率债,主要减持国债,是20个月以来首次出现减持行为。

此外,按照我们对各机构地方债持有规模的推算结果来看,受地方债到期规模大于发行规模影响,商业银行对地方债的托管规模有所下降,证券公司和特殊结算成员成员也有一定减持;而广义基金大幅增持地方债,交易所转托管规模也有小幅增加。

信用债: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明显增配信用债

企业债托管规模下降47亿,已连续14个月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广义基金(主要是其中的银行理财)和证券公司是最主要的增持机构,广义基金结束连续14个月减持企业债的趋势,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的增持行为显示交易型机构具有加久期行为。

中票托管规模增加656亿;广义基金继续大幅增持,接近1000亿,证券公司也有接近100亿规模的增持;其余主要金融机构均有一定幅度减持,其中商业银行已经连续减持3个月。

短融超短融托管规模增加902亿;广义基金是最大的增持机构,结束此前连续两月减持;商业银行增持规模接近广义基金,增持需求主要来自全国行;证券公司也有小幅增持;其余机构对短融超短融的增减幅度较小。

非金融信用债合计托管规模增加1511亿;广义基金整体增持信用债幅度最大,已经连续5个月大幅增持非金融信用债,且结束连续14个月减持企业债的行为,广义基金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十分旺盛,且有加久期趋势;证券公司对信用债的增持幅度也比较大,超过了商业银行的整体增持规模;保险机构、境外机构和信用社均连续多个月减持信用债。

同业存单托管规模大幅增加4323亿;广义基金是最主要的增持机构,增持超2700亿;商业银行也有大幅增持,增持规模超过2400亿,其中全国行和农商行增持规模比较大,而城商行仅增持不到200亿;特殊结算成员减持同业存单超过1000亿,境外机构则连续3个月减持同业存单。

分机构:银行配利率和存单,基金券商信用加久期

特殊结算成员托管规模大幅下降1057亿元,主要由于大规模减持同业存单,对其他类型债券则整体小幅增持。

商业银行托管规模整体大幅增加4441亿;除大规模增持同业存单外,利率债中主要增持国债、国开债和农发债,小幅减持进出口债;信用债中主要增持短融超短融,而减持中票和企业债,对信用债有一定的降久期行为。

分银行类型看,不同类型银行的配债行为依然有比较大分化,全国行是商业银行增持需求的主要来源,整体而言增持同业存单和利率债,信用债以增持短融超短融为主,减持中票;城商行对主要债券以增持为主,但增持规模整体不大;农商行主要增持同业存单,对其他类型债券整体有所坚持,尤其减持利率债规模较大。

信用社托管规模增加139亿,主要增持同业存单、国债和短融超短融,对其他债券均有所减持。

保险机构托管规模下降51亿,对利率债整体小幅增持,对信用债整体减持。

广义基金托管规模大幅增加5034亿;除小幅减持进出口债以外,广义基金对其他主要债券均有不同程度增持,对利率债整体增持接近1000亿,对同业存单增持超过2700亿,中票和短融超短融增持规模也很大,对企业债则结束连续14个月减持,转而小幅增持。广义基金对债券的配置需求明显增强。

证券公司托管规模增加439亿;除小幅减持国债和国开债,对其余主要债券均有增持,包括同业存单和各类信用债,证券公司的配置需求也比较旺盛。

境外机构托管规模整体大幅下降344亿,降幅明显扩大;除小幅增持进出口债和农发债外,对其他债券均有减持,一是普遍减持各类信用债,二是结束对国债连续20个月的增持行为,转而减持国债接近200亿。

总的来说,11月份最强的配置需求主要来自广义基金和商业银行,其中广义基金对债券的配置需求明显增强,尤其是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很高,且有一定的加久期行为;商业银行整体配置规模比较大,但主要针对同业存单和利率债,对信用债整体配置需求不高,且主要增配短久期的短融超短融,而减持长久期的中票和企业债;证券公司增持规模不大,但信用债的增持力度较高,且主要集中在中票和企业债,加久期行为更加明显;境外机构整体减持,且20个月以来首次减持国债。从各机构配债行为来看,银行偏好同业存单和利率债,信用债降久期,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对信用债都有一定的加久期行为。

资金拆借: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大规模融入资金

11月份质押式回购总规模为56.20万亿元,环比大增,同比上涨15.5%;11月资金面整体十分宽松,银行资金供给能力依然较高,广义基金和券商资金融入需求也明显增强。

从主要的资金拆出机构来看,特殊结算成员当月拆出资金规模为9.45万亿,环比增加40.1%,同比下降15.3%;全国性商业银行净融出15.54万亿,环比增加15.8%,同比大幅增长47.8%,全国行的净融出规模已经连续12个月超过特殊结算成员,信用社也已经连续两个月由净融入转为净融出,11月商业银行体系整体净融出规模环比继续增多,银行资金供给十分充裕。

从主要的资金拆入机构来看,城商行、农商行净融入规模环比增幅分别为17.1%和4.5%;广义基金净融入规模超过城商行,证券公司净融入规模约等于农商行,两大非银机构净融入规模同比大幅攀升,绝对规模超过城商行和农商行,结合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的整体配债情况,存在一定的加杠杆、加久期配信用债的迹象。

总的来说,11月份资金市场整体宽松,机构整体资金融入需求旺盛,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净融入绝对规模超过城商行和农商行,存在一定的加杠杆、加久期配信用债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