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没涨前是多少钱_没涨价前油价下跌
1.为什么油价已经下跌了,燃油税却涨了?
2.国际油价1日下跌,哪些因素会影响油价的涨跌?
3.为什么国际油价猛跌时,中国的油价跌的很少,而涨的时候又很明显?
4.油价调整,遇年内首度“搁浅”,油价后期会如何发展?
为什么油价已经下跌了,燃油税却涨了?
近期关于燃油附加费上涨的传闻再次“不幸”被证实,而且上涨幅度、时间均超出此前所有预期。昨日,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国内燃油附加费收费标准9月1日起再度上调,800公里以下航线由30元调整为60元,800公里以上航线由60元调整为100元,这比上次调整附加费后规定的执行期限(10月10日)提早了40天。
资料;
对于油价的飞涨,很多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理解,认为是石油供不应求。但是有关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石油是供大于求。2004年第一季度,原油每天供大于求约30万桶;第二季度全世界原油日产量为8190万桶,平均日需求8040万桶,日供大于求150万桶。2005年年中,“世界石油日供应量约8400万桶,日消费量约8300万桶”(梅新育《中国没有定价权》《世界知识》2005.15),日供大于求量也达100万桶。所以,造成油价上涨的原因不是石油供不应求,而是其它因素所致。实际上,造成21世纪以来石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对石油的投机炒作,上个世纪90年代石油价格的下跌,21世纪以来美元的大幅贬值。
近八、九年,我国以及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住房价格飞涨,其最重要原因是房产商和把房屋作为期货投资的“投资者”们的投机炒作。大量没有居住需求,但要投机歉钱的“投资者”将投机资金投入房地产,使投机资金与购房居住的购房资金之和大于正常情况下购买居住房所需资金量,人为地造成需求旺盛,使房价大升。同样,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石油期货的投机。所不同的是,对石油投机的力度比对房地产投资力度更大。2004年8月18日的《经济日报》,刊载了题为《国际原油市场风高浪急》的文章,该文章写道:“投资者想从油价的涨跌中大赚一把的投机行为,也对油价的飙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几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对游资严加防范和约束,相当多的对冲基金开始进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进行期货的倒买倒卖,谋取高额利润。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是现货交易量的好几倍。据估计,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到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都是套利的人。长期跟踪国际原油市场的亚太博宇公司研究员陈光远说:‘在几年前,美国基金在石油行业中所占比重大约在7%到8%,这个数据是5年前的。据最新的数据,美国的一些对冲基金在国际石油价格中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4。’”据该文可知,两年前,投机的“投资资金”已远超过因为“真正的需求”而购买石油的资金,两部分资金之和,造成在石油流通领域内资金大大多于购买这些石油所需的资金量,即造成该领域的“通货膨胀”,原油物价上升。如前所述,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
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这意味着原油一天内要被投机商们倒手几次。价格上涨期间,房屋倒手每倒手一次,一般房价就上涨一次。同样,价格上涨期间,原油倒手一次,一般石油价格也就上涨一次;倒手几次石油价格就上涨几次(只有少数时侯的倒手是获利回吐,价格下跌)。“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当一种产品的购买,每天只需40亿美元时,却涌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那么这种产品的价格上涨将成为常态。所以,石油价格是以炒家们投机炒作的“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皮肯斯之流石油炒家对油价的影响力超过了海湾国家的石油部长们。”(《中国没有定价权》)
另外,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物价一直在上涨,年平均有百分之几的物价上涨率,而石油价格则一直趋于下降。如2006年7月6日的《参考消息》转载的法新社资料看,纽约市场交易石油价格1990年10月为40.40美元,而1994年3月则为14.08美元,1998年12月更降为10.72美元。直至2003年3月,涨到37.78美元,仍未恢复到1990年10月价格水平。再考虑到90年代美国的物价上涨,国际石油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十余年中,它的实际价格下跌状况,比它在交易市场上交易价格下跌的状况更严重。所以21世纪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在较大程度上是油价下跌约10年后,大量炒家逢低纳入后的恢复性反弹。
还有,原油是以美元计价。而从汇率关系看,最近几年,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对日元也有约20%的贬值。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不变,实际意味着石油价格在欧洲、日本能用较以前更少货币来买油,例如,在欧洲,仅,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就意味石油价在欧洲下降了许多。而在进出口关系上就意味着,石油输出口国要从欧洲进口同样多的某种商品,必须要用比几年前多得多的石油去换。因此,为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石油价格肯定要上升来“纠偏”。所以,美元贬值也是石油涨价的重要原因。我们据美元对欧元、日元贬值(或者说欧元、日元对美元升值)的情况知道,对欧盟国家和日本来讲,因为他们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所以这段时间的石油涨价,对于他们的影响要小于对美国的影响。或者说,欧盟用欧元折算的石油涨价倍数远小于用美元计算的石油涨价倍数。
欧日的情况也使我们想到,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关系使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具体说,如我国人民币也象欧日货币一样对美元升值,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
现时人民币基本是与美元挂钩(2006年对原来只有约3%的升值),所以石油涨价对我国的影响很大,用人民币计算的涨价倍数与美元计算的涨价倍数相同(我们以有最新年石油进口数量资料的2006年为例来讨论,而2006年时约3%的人民币升值忽略不计)。
如2006年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60美元的话,则相对2003年每桶涨了33美元,即涨了约1.2倍。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1.45亿吨,为计算方便,将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也定为1.45亿吨。每桶涨33美元,意味着每吨原油涨约247美元左右。这样,2006年进口原油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约合5330亿元人民币(还是按1美元兑换8.2元人民币计算)。相对2003年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人民币计算要多花费2800多亿元。
如果我国在2006年前将人民币相对原来升值一倍,1美元兑换4.1元人民币,则2006年进口原油仍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相对2003年仍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但因为人民币比2003年升值一倍,则以人民币计算仅支付2665亿元,比2003年只多花费约100亿元,而不是现时汇率要多支付的2800亿元。因此,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一倍,理论上,每升汽油、柴油价格将比现在降一半。当然,考虑到我国原油不是全进口,以及提炼原油为汽油或柴油等因素,可能降不到一半,但肯定会比现在便宜许多。因此,人民币的汇率变化也将影响在我国的石油产品销售价格。
我记得,20多年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2.4元人民币(有段时间甚至为1美元兑换1.9元多人民币),其后我国将人民币一路贬值到1美元兑换8.2元多。这使我国进口石油、铁矿石等所支付的人民币数量大增。或者换句话说,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所支付的、用人民币计价的衣帽等出口货物就需大增。反之,如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我国只需出口较少货物,就会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
据许多国际机构估算,不按汇率计算,按购买力计算,现时的1美元也只值2元多人民币(这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大致相同)。而我国现时将其定为1美元值7.5元多人民币。当然,我国这样确定汇率是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更便宜,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以增大出口。但这样的结果也有许多弊端:使进口原料和其它产品按人民币计算很昂贵(因为我国企业和人民购买进口产品要用人民币兑换美元或用人民币购买);并因为我国出口产品以美元计价价格太便宜,国际上频频对我实施反倾销,要我们交反倾销税,造成额外经济损失;我出口产品以美元、欧元等计价价格太便宜,客观上使许多国家的劳动密集性行业的工人就业困难(这也是我国设在西班牙的鞋子仓库和商店被袭击、烧毁的重要原因);我国对西方国家出口大增,对美欧是大顺差,造成我国对西方市场较大依赖,美欧(尤其是美国)也看到这点,它们就要求我国在外交上付出代价,在外交上配合它们(例如在朝核、朝鲜导弹、伊朗等问题上),而我们则经常只能配合他们。对此,我们常把这种被迫屈从称之为“韬光养晦”。
当然人民币升值也有坏处。例如,人民币升值将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变得昂贵,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将不那么大。另外,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外汇储备贬值(用人民币计算)。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美元外汇储备大幅贬值,这是我国对人民币升值问题难以定夺的重要原因。而这就是我国以前将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的错误政策,带来的难以解决的后遗症。
国际油价1日下跌,哪些因素会影响油价的涨跌?
影响油价涨跌的主要因素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供应、需求、美元指数,具体的影响因素,都可以归结为以上三个主要因素之列。后续石油美元体系的削弱,美元指数的影响也会相对降低,如上海能源期货交易所,原油就是通过人民币定价结算,与美元指数的关系不大,但目前来说,美元还是石油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
一、供应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1、主要产油国之间的产量博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OPEC”,目前有是13个成员国,欧佩克成员国石油产量占全球40%,出口占国际石油贸易的60%,成员国按照欧佩克协议的配额进行生产,欧佩克组织不能左右国际油价,但对国际油价具有很大的影响,当国际油价过低时,他们一般会减产保价,在国际油价过高时,处于自身利益会扩大生产,同时,各成员国之间出于自身利益与市场份额考虑,在减产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
2、地缘政治影响,地缘政治紧张恶化,会导致国际石油生产、运输受到影响,短期油价因为供应不足,会导致暴涨,每次中东局势紧张,都会导致阶段性油价暴涨,但随着地缘政治趋于稳定,石油供应恢复正常,油价又会恢复正常。
3、可再生能源、页岩油、海洋石油供给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当油价上升到其它能源生产商的盈利拐点时,石油的替代商品就会增加,从而影响到油价,本质上说,属于成本竞争关系。正常情况下,油价会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区间波动,各类生产商达到一种成本平衡状态,当油价降低时,高成本生产商会被成本挤出市场,在油价高涨时,高成本生产商又会回归到市场。
二、需求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1、经济复苏、扩张期间,经济活动增加,市场对能源需求增加,国际油价上涨的概率偏大,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市场对能源需求减弱,油价往往会走低。典型的如疫情初期,油价一度下跌到负值,而随着经济复苏预期,油价又会到60美元位置以上。
2、替代能源对需求的影响,典型的如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汽车对石油的需求减弱,其它清洁能源可以取代大部分原本属于原油的市场份额,也会降低市场对石油的需求。
3、政策对原油需求的影响,无论在中国、美国、欧洲,都在倡导绿色能源的观念,通过碳交易等手段,降低原油的使用,政策性的调高原油使用成本,补贴绿色能源,也会压制石油的需求。
三、美元指数对油价的影响
美元作为石油的主要结算货币,美元指数的涨跌对油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般来说,两者存在弱负相关性,美元指数走弱,油价走高,美元指数走强,油价走弱,历史数据表明,美元指数会先于油价变化。随着原油结算中,欧元、人民币结算比例上升,美元指数对油价的影响会弱化。
总的来说,油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外就是三个,需求、供应、货币,其它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这三个基本的因素。
为什么国际油价猛跌时,中国的油价跌的很少,而涨的时候又很明显?
中国油价跟涨不跟跌,中国股票跟跌不跟涨。
国际原油价格是期货价格,它影响的是以后的油价,且在中国国内的油价定价并不仅仅受单一因素影响,所以国际油价猛跌并不意味着即将出现的中国油价猛跌,但是国际期货原油价格的上涨真正意味着国内原油成本的提高,所以此案有了中国油价跟涨不跟跌的现象。
首先,国际原油价格并不等同于国内油价。?三桶油?是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里的最大买家,但国际原油的定价权却掌握在别人手里中国企业拿到的原油成本本身就比其他国家要高,同时还存在包括原油成本、运输成本、进口环节费用、炼油成本、销售成本、政府税费以及企业利润等等一系列成本在内,才能够形成国内成品油的定价规则。
其次,我国的原油提炼水平有限,提炼成本较高。我国成品油提炼水平有限,一般性的成品油率大概在60%左右,这比国际先进水平低了约20个百分点左右,也就是说同样一桶油我国提炼出来的成品要比美国这样的国家少20%左右。这种损耗是很高的,也就造成了我国炼油成本居高不下的现实。
最后,国内成品油油价的定价机制。不同于国际油价每天的波动,我国成品油的定价规定是10个工作日的一个调整。所以经常出现当天国家油价下跌,而国内成品油价调整后因为10天工作机制还未变动,这也是给消费者一种?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却没有下跌?的认知。
当然我国原油价格的变化并不单纯受到原油期货价格的影响,我国原油开采、提炼的固定成本都比较高,受到货币贬值的影响也很明显,就像中国股市不仅仅受到国际金融环境影响也要受到政策等因素影响一样,我国原油价格的涨跌也并非单一因素的影响变化。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添加关注,好运常伴!
油价调整,遇年内首度“搁浅”,油价后期会如何发展?
油价调整,遇年内首度搁浅,当油价高的时候,开车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甚至一些车主在炎热的夏天都不愿意打开空调,只是因为油价太高了。而当油价下跌时,无法取消延误,感受汽车的速度和便利。油价的调整可能是今年的第一次,即92汽油仍处于8元的时代。汽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确实推动了一些电动汽车的销售。令人惊讶的是,今年的19次油价调整显示了油价下跌的开始。毕竟国庆7天假期,国际油价却大幅上涨。
预计油价涨幅应为30元/吨,不符合50元/吨的涨幅标准。而这种不跌不升,对于车主来说,的确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消息。因为过了这个村,下次的价格可能就不一样了。所以一定要在下次涨价前把自己填满。毕竟,就目前而言。95号汽油的平均价格已经达到了8韩元,92号汽油的平均价格即将达到7韩元。目前,0号柴油均价已达7.84元/升,顺利回归7元时代。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尼日利亚因暴力导致的石油产量下降,以及外国公司从委内瑞拉撤离,这些都是令人担忧的问题。
包括2艘航空母舰在内的9艘美国军舰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海湾,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原油运量也一度下降。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也是美国的主要供应来源。由于产油区的暴力活动迫使外国石油公司撤离,尼日利亚的石油产量下降了25%以上。这一趋势最近并没有改善。按照目前的趋势,到今年年底,全球原油库存将减少1.5亿桶,如果沙特阿拉伯等主要欧佩克成员国维持目前的产量水平,布伦特原油期货到今年年底可能突破每桶95美元。乐观的心理预期不可避免地导致原油供需的扭曲。囤积和囤积等非理性行为放大了需求,缩小了供应,推高了价格。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