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再放狠话后俄罗斯暗示可以谈,石油价格战或有转机_沙俄评价美国油价
1.为什么俄罗斯人与美国人总是充满敌意
2.车臣到底多重要,为何俄罗斯宁愿牺牲20多位将军,也要拿下来呢?
3.为什么在加拿大旁的"阿拉斯加"是美国的国土?
4.前苏联的经济实力怎么样
5.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发展受到了哪些影响?
6.美国一开始是殖民国家,什么时候开始有自己的国家政府的?
为什么俄罗斯人与美国人总是充满敌意
(1)
俄罗斯《独立报》日前报道,在主流国家和组织名单中,俄罗斯已经排到了第六位。盖洛普和TNS-emnid民意研究所应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的要求,对来自巴西、英国、德国、印度、俄罗斯、中国、美国、法国和日本的一万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俄罗斯是强国的人占27%。
研究人员并没有为受访者事先设定框框,而是让他们自己来罗列强国地位所必须拥有的所有典型特征。结果多数受访者列举了政治稳定、经济强大、教育高效和科研实力雄厚为主选项,仅有20%的受访者将军事实力列入其中。不过,在俄罗斯这一指标高出近一半,29%的被调查者认为军事力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大国特征。
在主要问题上,俄罗斯人与其他国家受访者的调查结果几乎相差一倍,有45%的俄罗斯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国家是强国。“三人对话”管理公司总经济师加夫里连科夫认为,如果客观地看,考虑它在世界上的工业产值,俄罗斯也许不是完全有资格进入G8,但它仍是核大国,且是最大的能源供应国之一。
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公布的材料在许多方面也与这次调查结果相吻合。俄经济发展部长格列夫向政府报告说,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991年的水平。应当指出,在1991年解体之前,苏联与美国一道被传统地视为两个超级大国。然而最近15年来,当追求大国地位的其他国家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之时,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先是失去了经济实力,之后又奋力追上了自己在90年代初的水平。但俄在政治稳定上的形势并非很好,并且教育和科技实力至今仍在继续衰退。
俄全球化研究所负责人杰利亚金认为,俄罗斯已经沦落为一个地区性强国。
不过,俄罗斯将来能够确立它的大国地位,不仅仅是头脑中的幻想。经济专家组负责人古尔维奇认为,俄罗斯有一个现实的机会,不仅可以不再走下坡路,而且能够在所有排行榜中逐步上升。
此次的受访者认为,2020年以前在世界主要大国和组织俱乐部中,俄罗斯的名次将上升到第五位,排在英国之后。 使俄罗斯爱国者们感到宽慰的是,据受访者的观点,曾为苏联死敌的美国的地位将大幅下降,14年后只会有57%的人把美国当作大国。而届时,把紧随美国之后的中国视为强国的人数将上升到55%。
(2)
俄罗斯经济实力已经恢复七成
继2003年美国高盛集团首次提出“俄罗斯重新崛起”的说法后,西方评估俄罗斯实力的文章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美国“尼克松和平与自由中心”主任迪米特里·赛姆斯在详细研究了俄罗斯近年来的发展后指出,俄罗斯仍然是“一只熊”,美国现在与俄罗斯对话时必须开始把它作为一个重新崛起的大国,而不是“一个像叶利钦时代那样需要更多理解和耐心的病弱大国”。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西辉政还给俄重新崛起确定了时间表,他认为,2013年左右,俄罗斯将东山再起,具备强大的实力。
崛起需要硬实力。通常,经济增长是引起综合国力变化的最明显因素,苏联解体后俄综合国力下降最直接的体现和最主要原因也是经济全面滑坡。1991年底,苏联解体,独立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但当时的俄罗斯可谓穷家难当,共有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用上台时的话说,“90年代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50%……大概这是俄罗斯近二三百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
现在,在有关俄罗斯恢复实力的西方评论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包括能源产业在内的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俄罗斯经济已基本上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从2000年到2005年,按不变价格计算(即扣除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等因素),俄每年经济增长都在4%以上。2005年,俄GDP(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1.67万亿卢布,约合7700多亿美元,其人均GDP也超过5300美元。
针对一些西方媒体称俄经济增长全靠油价上涨的论调,俄政府总理弗拉德科夫指出,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质的变化。石油对俄经济的拉动只占1/3左右,内需的强劲增长成为俄经济猛增的重要因素。一个明显的标志是,俄民众的购买力也在不断增加。去年一年俄新增手机5000万部,总人口仅1.4亿多的俄目前手机总量已高达1.2亿。对于这样的成就,俄罗斯《专家》杂志评论说,俄罗斯的总产出水平已经恢复到苏联时期水平的70%,多年来第一次感到“松了一口气”。
对经济增长感受最真切的要数俄罗斯老百姓了。根据莫斯科《商务》杂志的报道,在对世界144个城市的调查中,莫斯科物价水平竟然高居世界前几位。面对物价上涨,人们心态总体平和。据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统计,与1998年相比,感到“难以生活”的人由45%降至21%,觉得生活“还算不错”的人由5%增加到25%,对生活泰然处之的人由24%上升至44%。
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3)
现在这个社会已经不分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了,中国现在的情况资本主义的味道已经很浓了,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后不是也有社会主义的加入吗?
所以,他既然有实力和美国抗衡,为什么要寄人篱下呢?
车臣到底多重要,为何俄罗斯宁愿牺牲20多位将军,也要拿下来呢?
车臣太重要,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国运
车臣,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恰好是俄罗斯国土面积的1/1000,面积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了这“芝麻”大点的地方,打了两场车臣战争,虽然都打赢了,可也是惨胜。据我所知,俄军在这两场战争中,至少损失了12位少将、4位中将。
那么,俄罗斯为什么这么重视车臣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3点:
一、车臣是俄罗斯的战略屏障
俄罗斯国土面积世界第一,战略纵深看似很大,实际上几乎无险可守。翻翻地形图就会发现,俄罗斯的核心区处在东欧平原上,之后就是一望无际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这种地形最适合大规模、大兵团作战,防守很困难。这一点,苏联在二战时期是吃过亏的。
而高加索山脉,是守卫核心区的唯一屏障,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腹地安全,车臣就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上,你说它有多重要!在历史上,无论是蒙古入侵,还是高加索战争,外敌入侵俄罗斯,都是先从此地下手,你说俄罗斯能轻易把车臣放出去吗?
二、车臣稳定,俄罗斯就稳定
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而大部分车臣人都是伊斯兰教徒,二者本来就格格不入。19世纪中叶,高加索战争结束后,车臣被迫并入沙俄帝国,但人心一直不稳,多次谋求独立,甚至在二战时期站在纳粹那一边。
这么多年来,只要俄罗斯出现动荡,车臣并定产生离心倾向;一旦车臣发生,又反过来加剧俄罗斯内部的不稳定。所以在俄罗斯人眼里,车臣既不能丢,又不能乱!
三、车臣是联结外高加索的生命线
里海地区是世界最大的产油区之一,石油管道、铁路干线都通过车臣,将俄罗斯与外界联系在一起。从苏联时期开始,大量的原油就通过车臣运往西欧,为苏联赚了大量外汇。同时,车臣还肩负着原油加工的重任。
如今,石油也是俄罗斯的生命线,美国不止一次想利用油价搞垮俄罗斯,车臣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
另外,外部势力也总是企图在车臣制造危机,来影响俄罗斯的发展,俄罗斯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就算牺牲再大,车臣也必须拿下来!
为什么在加拿大旁的"阿拉斯加"是美国的国土?
“阿拉斯加”很可能来源于Aleut(一个爱斯基摩部落),意思是“大陆”。
1867年4月9日,美国国务卿威廉·西沃德建议以$7,200,000从俄罗斯手里买下阿拉斯加。当时很多美国人觉得这并不值钱,嘲笑的叫它“西沃德的冰盒子”。
阿拉斯加成为美国领土的过程非常滑稽。19世纪初,世世代代居住在阿拉斯加南部的特林基特印第安人部落同入侵的俄国人接连进行了两次战争,最终被火力强大的俄国人征服。但是,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元气大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心卖掉这块不挣钱的土地。他把买主锁定在美国人的身上。
由于担心美国对购买阿拉斯加不感兴趣,俄国花了10万美元收买美国一些新闻记者和政客,试图通过他们来游说美国政府。1867年3月,俄国派官员到美国洽谈出售阿拉斯加问题。当时,美国国务卿威廉·西沃德是个狂热的扩张主义者。他在同俄国谈判时,开始出价500万美元,后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同俄国在一夜之间达成了购买协议,并且急不可待地于第二天凌晨在协议书上正式签字。终于,美国以绝对低廉的价格买到了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半岛及其周边的阿留申群岛。
当时在美国,只有少数渔民希望得到出入阿拉斯加海港的权利,一部分加利福尼亚商人谋求在那里从事毛皮贸易的特权,而多数人对阿拉斯加一无所知。西沃德签订购买阿拉斯加协议后,立即在国内引起一阵反对声,说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批评这是“一笔糟糕的交易”,“一个异乎寻常的错误。”西沃德被国内舆论骂得躲在家里许多天。
精明的西沃德还是坚持不懈地争取到了国会的支持。1867年4月和7月,参众两院分别以多数票通过了这项协议。现在看来,美国人的确应该感谢西沃德这位政治家的远见。据估计,阿拉斯加地下埋藏着5.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300亿桶原油,现在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随着国际油价不断升高,它的身价肯定不止这个数字。俄国人一定为当初这个鲁莽的决定悔断了肠。
19世纪末,美国还通过战争等许多方式获得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如夏威夷。这样,美国在100多年中,只用5000多万美元,却夺取了相当于独立初期3倍多的领土。领土扩张对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今天“超级大国”地位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前苏联的经济实力怎么样
苏联的经济在战后是世界第二,是GDP.美国是毋庸置疑的经济老大,日本是到了80年代后才跃居世界第二,但那时候的苏联已经开始衰弱了。
苏联的成功在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优势就在于能似国家特别是后起国能够快速完成工业化,建立独立完整且底子雄厚的工业基础,成为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强国。战前帝俄时代,俄工业产值仅占世界1%,轻纺工业为主。苏联30年代左右,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占世界10%,拥有完整独立的大批基础工业,重化工业为主,并建立完备的国防工业和科研体系。
苏联的失败在于,当国家工业体系,国家工业化已经完成的时候。掌权者抱着计划经济,并仍不注意加紧发展下游轻工业或消费品制造业。在这种工业化已经完成的阶段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核心就是“高积累低消费”,这种思想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嗤之以鼻。因为这种体制后遗症和日后的弊端很多。而且计划经济从来要的就不是经济景气与繁荣,而要的是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国力。所以经济学家一般都持批评态度。
世界上对再好的东西的利用都得有个度。计划经济有它的适用范围。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发展受到了哪些影响?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力量,也承担了比苏联更大的经济压力。大家都知道苏联和美国当年都是超级大国,苏联为了和国家竞争,就非常重视军事的发展,但是忽视了经济的发展,最后经济支撑不了军事的发展,最终解体。而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很多的东西,也继承了苏联的问题,经济就是最大的问题。
美国和西方国家在俄罗斯建立的时候,害怕俄罗斯再次成为第二个苏联,所以在经济上对俄罗斯进行了很多的限制,俄罗斯在建立的时候真的是内外交困。俄罗斯经济继续滑坡,产生了更大的危机,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在下降,失业率也是居高不下。
后来俄罗斯终于找到了一条可以发展国家经济的道路,就是把自己国家的资源尤其是石油出口给其他国家。就算是曾经的老对手美国也无可奈何,因为美国自己也是很缺少石油,也要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俄罗斯的经济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终于走出了困境,现在也是一个经济大国。
但是在新的时代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又遇到了瓶颈,石油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不可能一直都有。于是很多的国家都在寻找新的能源来代替石油,通过一些新的技术来代替石油,作为俄罗斯国家的经济命脉,俄罗斯经济上的优势正在消失,如果没够新的发展,俄罗斯将会再次陷入困境。
美国一开始是殖民国家,什么时候开始有自己的国家政府的?
1776年7月4日,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独立。此时,美国领土只有大西洋沿岸13个州的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并先后把13个州以外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划归美国,美国领土达到230万平方公里,约占现在美国本土面积的30%。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刚刚成立的美国很快就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除了用战争,金钱成了获得领土最常用的方式。
拿破仑的盘算便宜美国
1800年,法国刚刚上台执政的拿破仑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从西班牙手中夺得北美路易斯安那地区。路易斯安那地区在密西西比河和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加拿大,南到墨西哥湾,相当于现在美国中西部的13个州。强大法国的存在使刚刚独立不久的美国感到非常不安,因为拿破仑极有可能会盘算北边的加拿大,然后还会让美洲印第安土著人骚扰美国边境。1802年,当时的杰斐逊与法国谈判,希望以高价买到这一大片土地。美国也作了最坏打算,如果谈判失败,就伙同英国孤立法国。
结果,谈判出乎意料的顺利和迅速,拿破仑竟以8000万法郎(当时约合1500万美元)的价格把如此大片的土地卖给美国,连美国都感到不可思议。其实,拿破仑有难言的苦衷。当时,拿破仑派2万人入侵海地全军覆没,急需要资金来重整旗鼓。另外,拿破仑盘算过,如果美国和英国结盟,与法国开战,英国必将进攻路易斯安那地区,与其让它们落入宿敌英国之手,不如卖给美国,而且卖了这个地区,法国可解除后顾之忧,全力以赴控制欧洲。1803年4月,美法签订和约,美国轻而易举地获得了26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每平方公里不到5美元。
低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成功勾起了美国政府扩张领土的欲望。毗邻路易斯安那的佛罗里达便成了下一个目标,因为,那里是发展种植园经济的理想区域。美国一度曾提出路易斯安那的购买也包括佛罗里达,但遭到了佛罗里达的拥有者西班牙的严词拒绝。
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是否要对西班牙动武时,1808年,西班牙本土被法国拿破仑占领。趁此机会,大批美国人迁入佛罗里达。1809年,当地效忠于美国的居民已占总人口的90%,西班牙在佛罗里达的统治摇摇欲坠。1814年,美国人大规模进军佛罗里达。终于,西班牙意识到对这一区域的统治已力不从心。1819年2月22日,美西签订条约,美国仅花了500万美元就获得15万多平方公里的佛罗里达。美法、美西这两项交易使美国在不到20年之内,领土面积一下子扩大了1倍多。
“买”走墨西哥一半的土地
路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的扩张使美国尝到了甜头,接着,美国又相继通过策反与威胁的方式从墨西哥和英国手中得到了得克萨斯和俄勒冈地区,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此时,加利福尼亚又勾起了美国的兴趣。1542年,西班牙雇用的葡萄牙探险家首先发现加利福尼亚。之后,墨西哥从西班牙殖民者统治下独立时,将其变为一个省。1841年,美国陆续向加利福尼亚移民。这些移民以农为生,成为墨西哥人在经济上的竞争对手,一直不受当地人欢迎。但是,美国人还是源源不断地进入加利福尼亚。为了得到这块土地,美国政要屡屡出高价购买。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韦伯斯特甚至在一封信件中说,为了得到加利福尼亚,美国愿意付出高于得克萨斯州20倍的价钱。不过,墨西哥断然拒绝了这一无礼的要求。
于是,美国萌生了以武力满足领土欲望的念头。美国先在舆论造势,一会宣传英国企图来争夺这块土地,一会又宣传墨西哥正在秘密策划反美运动,目的就要把美国民众引上战争之路。两国关系骤然紧张。同时,美国又开始了军事挑衅行为。1846年,波尔克派军队进入两国边境有争议地区。墨方提出强烈抗议,却没有任何效果。4月24日,墨西哥军队与美军发生小规模冲突,打死3名美国人。这一事件正好给美国以开战的借口。5月,美国正式向墨西哥宣战,派出5万军队从陆地和海上侵入墨西哥。墨西哥军队缺乏训练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很快就败下阵来,加利福尼亚顺理成章地归并美国。
1848年2月2日,美国与墨西哥签订条约,美国只象征性地支付1500万美元,就得到了包括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地区在内的近140万平方公里土地。接着,在1853年,美国驻墨西哥公使加兹登又以1000万美元购得美墨边境近10万平方公里土地(后以“加兹登”命名此地)。在这次美墨战争中,墨西哥丧失了大半领土。墨西哥战争之后,美国本土已经比1783年刚刚被承认独立时的领土扩大了两倍。不过,美国扩张道路并没有停止。
国务卿的远见使美国受益无穷
阿拉斯加成为美国领土的过程非常滑稽。19世纪初,世世代代居住在阿拉斯加南部的特林基特印第安人部落同入侵的俄国人接连进行了两次战争,最终被火力强大的俄国人征服。但是,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元气大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心卖掉这块不挣钱的土地。他把买主锁定在美国人的身上。
由于担心美国对购买阿拉斯加不感兴趣,俄国花了10万美元收买美国一些新闻记者和政客,试图通过他们来游说美国政府。1867年3月,俄国派官员到美国洽谈出售阿拉斯加问题。当时,美国国务卿威廉·西沃德是个狂热的扩张主义者。他在同俄国谈判时,开始出价500万美元,后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同俄国在一夜之间达成了购买协议,并且急不可待地于第二天凌晨在协议书上正式签字。终于,美国以绝对低廉的价格买到了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半岛及其周边的阿留申群岛。
当时在美国,只有少数渔民希望得到出入阿拉斯加海港的权利,一部分加利福尼亚商人谋求在那里从事毛皮贸易的特权,而多数人对阿拉斯加一无所知。西沃德签订购买阿拉斯加协议后,立即在国内引起一阵反对声,说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批评这是“一笔糟糕的交易”,“一个异乎寻常的错误。”西沃德被国内舆论骂得躲在家里许多天。
精明的西沃德还是坚持不懈地争取到了国会的支持。1867年4月和7月,参众两院分别以多数票通过了这项协议。现在看来,美国人的确应该感谢西沃德这位政治家的远见。据估计,阿拉斯加地下埋藏着5.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300亿桶原油,现在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随着国际油价不断升高,它的身价肯定不止这个数字。俄国人一定为当初这个鲁莽的决定悔断了肠。
19世纪末,美国还通过战争等许多方式获得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如夏威夷。这样,美国在100多年中,只用5000多万美元,却夺取了相当于独立初期3倍多的领土。领土扩张对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今天“超级大国”地位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