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石油价格战-2014石油价格崩溃
1.石油价格持续暴跌,何时才能恢复正常状态?
2.石油战争(能源争夺与地缘政治的博弈)
3.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4.几十年前预测石油会枯竭,但现在为什么还有很多石油可采?
5.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石油价格持续暴跌,何时才能恢复正常状态?
石油价格暴跌,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
油价暴跌的导火索不是疫情,反而是石油国们之间的博弈所导致的。最先是由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应国沙特阿拉伯率先发起,由于阿拉伯和俄罗斯在石油产量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导致阿拉伯首先开始价格战,由于石油的价格和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是有必然联系的,而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又使得各国经济停滞不前,很多石油工厂不得不停产,导致航线暂停,所以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大大减少,这就使得石油价格开始猛跌,如果经济不能复苏,那么石油价格也要很难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虽然市场需求量减少了,但是有很多低成本生产锅持续的在开采石油,这就导致石油的产量持续上升,现在市场上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有许多阿拉伯国家都是靠着石油来维持的国家收入,如今由于石油价格暴跌,他们为了维持收支预算就不得不重新放开产量,以量换价,继续大量的往市场输入石油,结果就导致石油的价格继续降低。所以在世界生产没有恢复之前,油价都没有办法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新能源的出现进一步吞噬了石油市场。现在国家都倡导绿色能源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被发掘,比如太阳能核能,风电能,这些能源一直在瓜分石油能的能源市场,所以就进一步导致了实球需求量降低。
其次疫情严重也是影响石油价格很严重的一个因素。由于疫情的恶化就使得国家开始实行封国处理,以及要求人们居家隔离,这些居民连门都出不了,又怎么会去开车呢?所以不开车就不会消耗石油。石油价格下跌起码会造成2~3年的影响,并且这不仅只影响石油开采商,还会影响上下游企业都产生巨大的亏损。
石油战争(能源争夺与地缘政治的博弈)
石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一直以来都在引发各国之间的争夺与竞争。这场被称为“石油战争”的博弈,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能源的控制权,更是一场地缘政治的角逐。本文将探讨石油战争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未来走向。
背景
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石油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石油不仅是工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现代交通运输的核心能源。同时,石油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因此,掌握石油资源的国家,拥有了巨大的能源优势和经济实力。
然而,石油资源并不是全球各国都均衡分布的。少数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如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中东国家,以及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家。这导致了全球石油供需格局的不平衡,也为石油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原因
石油战争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能源需求的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如中国、印度等国家,其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各国纷纷加大对石油资源的争夺。
2.地缘政治的影响
石油战争往往伴随着地缘政治的博弈。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往往拥有较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能够通过控制石油供应来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同时,石油战争也是地缘政治的一种表现,各国通过争夺石油资源来扩大自己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3.经济利益的驱动
石油资源的控制权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石油出口国可以通过控制石油价格来牵制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获得丰厚的石油出口收入。因此,各国都希望通过争夺石油资源来获取经济上的优势。
影响
石油战争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经济影响
石油是现代经济的命脉,石油战争的爆发往往导致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能源成本的增加,进而影响到各行各业的生产和运营。尤其是对于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来说,石油战争可能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2.地缘政治影响
石油战争不仅仅是为了争夺能源资源,更是一种地缘政治的博弈。掌握石油资源的国家能够通过控制石油供应来施加压力,影响其他国家的政策和行动。同时,石油战争也会导致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各国之间的关系可能发生剧烈变化。
3.环境影响
石油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石油战争的爆发会导致更多的石油开采,进而加剧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同时,石油战争也会导致地区冲突和战争的爆发,进一步破坏环境和生态系统。
未来走向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石油战争的激烈程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多元化能源供应
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这不仅可以降低对石油的需求,也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风险。
2.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应该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能源安全的挑战。通过共享技术和资源,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3.推动能源转型
各国应该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能源转型。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新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尾
石油战争是能源争夺与地缘政治的博弈,其影响深远而复杂。为了实现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各国应该共同努力,推动能源转型和国际合作。只有通过合作与创新,才能够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和平发展。
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据统计,今年夏天以来,原油价格已经累计下跌了约40%。尽管如此,11月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维也纳发布声明称,将石油日产出维持在3000万桶的水平不会改变。
紧接着,国际油价应声跳水,布伦特原油最低触及71.26美元/桶,跌幅7.93%,而NYMEX原油最低触及67.75美元/桶,跌幅7.82%。石油价格下跌的背后,不仅仅是经济原因,也掺杂着历史因素和现实冲突,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是谁在背后操控着石油价格?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折射了国际政治。美国是背后操控油价的始作俑者,美国的目的很简单、很直接,就是要通过油价来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
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能源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0%,根据相关机构研究分析,原油价格每跌10美元,俄罗斯将减少19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在油价低落的这一年里,俄罗斯外汇储备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使用石油价格战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里根总统为首的美国政府纠集沙特等国家一举把石油价格压到10美元以下并长期保持,使得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陷入全面困境,最终苏联在1991年宣布解体。
但美国或许没有想到,油价持续下跌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俄罗斯一国。其他主要依靠出口石油、经济多样化不足的国家同样身处险境,甚至连美国自己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可以忍受国际油价低至60美元/桶。但是对于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家,只有在油价维持100美元/桶时才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尤其是伊朗,国内财政收入一半要靠石油出口,现在的石油价格对其国内财政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我们再看美国,近几年来美国页岩油的改革有了显著突破,美国页岩油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有机构分析,原油价格如果是7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的开采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了;如果是6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行业将全盘崩溃。所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对于美国的页岩油行业也将是一次悲剧性的沉重打击。
那么这场战役的背后谁能受益?我们说,受益者反而是中国、日本这些石油进口国。目前,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完全可以趁机囤积原油,扩大原油战略库存。
近期,中国首次公布在2006—2009年建立的战略原油储备数据,第一阶段已储备9100万桶原油,这大约相当于中国两周的进口量。
几十年前预测石油会枯竭,但现在为什么还有很多石油可采?
原因很简单,预测写的明明白白,按照现在已发现的油田和开采速度来算,预计。。。。开采干净。特喵的现在每年都有新发现的油田,旧油田又只是开采不费劲的一部分,剩下开采成本高的就封了不动了。。。年年都预测,年年预测时间都不一样。。。
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约1美元上升到最高147美元,2008年11月又回归到60多美元和2009年初的约40美元。从供求关系和油价变化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油价运动轨迹,大致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45年到1959年,国际石油工业恢复发展,中东石油出口地位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波斯湾取代美国墨西哥湾,成为世界石油的出口中心,世界原油定价体系改为以沙特阿拉伯轻油价格为基准。
第二个阶段:从1960年到197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初创,产油国团结维护油价。长期以来,俗称“七姊妹”的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低价攫取石油资源和垄断利润。1960年,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迫使西方石油公司把标价恢复到1960年前的水平。
第三个阶段:从1973年到1981年,产油国夺回石油主权,“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1971年8月至1973年6月,为弥补因美元贬值给产油国造成的损失,欧佩克与西方各石油公司谈判,先后达成两个日内瓦协议,夺回了油价决定权。1973年以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
第四个阶段:从1982年到1990年,供大于求引发油价暴跌,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建立协调机制。1982年以后,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1988年4月,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成员国初步形成协调机制。
第五个阶段:1991年至2002年,世界经济低迷,欧佩克重新主导石油市场。这个时期,世界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9·11”事件后的经济衰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为防止油价进一步下跌,欧佩克国家达成了从2002 年1月1日起进一步减产150万桶/日的一致意见。在这一时期,欧佩克的产量政策对国际石油市场发挥了主导作用。
第六个阶段:2003年至今,供求关系脆弱,市场进入“亚临界”状态。2003年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加快,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处于脆弱“平衡”或面临失衡的“亚临界”状态。
回顾国际油价发展历史,石油价格大致可划分为15美元/桶以下的特低油价、15~20美元/桶的低油价、20~40美元/桶的常规油价、40~80美元/桶的高油价和80美元/桶以上的超高油价等五个区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