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德中学的社会助学

2.全南乡贤在清明节替母续交“特殊党费”是怎么回事?

崇德中学的社会助学

乡贤展示_乡贤教育基金价格

1954年,崇德中学由县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安溪第四中学”。1959年秋增办高中部,成为内安溪第一所完全中学。1981年12月,安溪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崇德中学”校名。

1982年、1987年学校分别举办建校55周年、60周年校庆。,得到各级领导特别是爱国侨胞苏忠参、陈江苏、林济民、……林玉质等大力资助,各项设施得以完善。1994年,李尚大先生又乐捐人民币陆拾万元,建设教学楼,1998年林济民先生捐款十万港币建学生宿舍楼,2002年87届高中校友陈泽峰先生捐建新校门,2004年李陆大先生捐资15万元助建科技楼。可以说,崇德中学80年的办学历史,是一部广大爱国爱乡侨胞、社会贤达热心桑梓教育事业,慷慨解囊,鼎力助学的感人历史。

为帮助崇德中学改善办学条件,市长李建国亲自写信、亲自沟通协调,从中牵线搭桥,引来校友企业家、华侨等慷慨解囊。该校当天奠基的系列工程主要包括:建设一幢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的教学楼(含合班教室及多功能会议室),一幢28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一幢2250平方米的图书楼,共约需投入资金1000万元,由福建丰泉集团董事长陈泽峰捐建;建设一幢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的五层教学楼,约需投入资金300万元,由香港李尚大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捐建;建设一幢2000平方米的教师宿舍,约需投入资金300万元,由福建华诚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洪顶超捐建。我县乡贤苏木清、张金山也各捐献10万元,资助崇德中学“创建省三级达标中学”工程建设。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市长李建国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对安溪教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家和乡贤。他希望县、乡、村及学校,要借崇德中学创建省三级达标中学之势,发动更多的有识之士慷慨解囊,资助学校工程建设,尽快完成学校系列工程建设任务;崇德中学要以创建达标中学为新的起点,抓好学校软硬件的建设,加强学校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早日实现创建省三级达标学校的目标。

县委书记李建辉、代县长朱团能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安溪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对所有热心安溪教育事业的海内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希望崇德中学全体师生以“崇德尚学、知行合一 ”为办学理念,规范管理,办出特色,力争早日通过省三级达标高中的评估验收。

2010年8月9日,崇德中学创建省三级达标系列工程奠基仪式在崇德中学隆重举行。泉州市长李建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新聪,市政府秘书长李冀平,李建辉、朱团能、谢保家、苏宇霖等县四套班子领导,福建丰泉环保集团董事长陈泽峰,福建华诚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城等出席奠基仪式,并为崇德中学创建省三级达标系列工程奠基。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明确历史重任,弘扬“恒毅”校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勤政务实,依法治校,学校各项工作焕然一新。

全南乡贤在清明节替母续交“特殊党费”是怎么回事?

4月2日,全南中学校长郑重接过“二十万元”的捐赠牌,这笔爱心善款,来自该县杰出乡贤曾文化。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寄托哀思追忆母亲,替母亲续交“特殊党费”——给“美莲人才爱心基金”增加20万元捐款,以此度过一个“别样的清明节”。

据了解,曾文化的母亲黄美莲老人生活在全南县社迳乡老屋村大曾屋村小组,这里曾成立全南县第一个党小组,在这片土地上,她耳濡目染,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恩之心,养成了乐善好施、克勤克俭的良好美德。

5年前,有着40年党龄的村民黄美莲,在得知自己被诊断为晚期食道癌后,放弃了治疗。弥留之际,她向5个子女说出了自己多年的心愿,将省吃俭用的10万元钱捐出,作为最后一笔“特殊的党费”,成立了全南中学“美莲人才爱心基金”,以资助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5年来,该基金先后资助了32名学生。

 在言传身教下,黄美莲的子女也深存感恩之心。“母亲没什么文化,她教我们的都是最质朴的道理,教育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做人的根本。”曾文化认为,正是由于良好家风的传承,在他们这些后辈心中种植下了一棵感恩奋进的种子,如今,他在不断追求自己事业的过程中,同时想要更多的回馈乡梓、回报社会。这次的续捐行为就是想要接力献爱心,曾文化说:“做这个捐赠是想继承母亲的遗志,并将爱心延续下去,用这种方式来感恩母亲。”

与曾文化一样在追思黄美莲老人的是她的捐助对象。“美莲奶奶‘雪中送炭’,让我在困窘中,实现了大学梦,她是我一辈子的恩人,也是我永远的楷模!”获助人之一,现武汉大学大四学子——曾琼颖在她的感恩视频里说。据了解,在得知美莲老人家属再次捐赠善款后,不少受助学生拍下感恩视频,写下感谢信,以感恩老人及其家人的善举。

捐赠结束后,黄美莲老人的子女们来到老人墓前,献上鲜花说:“母亲,我们经常思念您。今天,我们把您的心愿传承下去了,我相信您是支持的。您放心吧,我们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把这个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