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历史:俄罗斯是怎样开始的

2.油价大跌对俄罗斯影响有多严重

3.2023年卢布还能涨起来吗

4.油价暴跌10%俄罗斯卢布几近崩盘这些跟美国什么关系

5.国际石油油价下跌为什么会造成俄罗斯卢布扁值

世界历史:俄罗斯是怎样开始的

俄罗斯油价历史表现-俄罗斯国际油价

一,俄罗斯地理

俄罗斯横跨整个欧亚大陆,面积为1707.5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11.4%,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它有14个邻国,西同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接壤;南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和朝鲜相邻。此外,在东部还同日本以及美国的阿拉斯加隔海相望.气候属于北半球温带和亚寒带的大陆性气候. 地貌以平原为主, 主要有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由于靠近北极,相当部分是北极荒漠带和苔原过渡带,所以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20%左右.俄罗斯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俄罗斯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目前全国人口总数约为1.4亿,居世界第六位,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9人。在城乡人口比重中,城市人口占73%,农村人口占27%.俄罗斯境内有100多个民族,其种俄罗斯族是国内最大的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1.5%.

二,俄罗斯的文化与民族特性

俄罗斯人性格的最大特点是双重性和矛盾性.对外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摇摆不定却喜欢用极端的方式来处理

由于地理位置处于欧亚大陆中间.在文化归属.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既没有融入欧洲文化,也不能被亚洲文化所接受.俄罗斯的双头鹰的国徽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个国家的特点,一面看欧洲,另外一面看亚洲.俄罗斯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冬季漫长.造就了俄罗斯人自信和懒散,却又能吃苦耐劳.一方面性格豪放,勇武善战,另一方面优柔寡断,容易走极端.

从历史来看,俄罗斯最早属于欧洲,并引入了拜占庭的东正教文化,但西化的进程被蒙古人入侵所打断.蒙古人给俄罗斯人带来最根本的转变是集权和专制统治.从此俄罗斯人与欧洲开始分离.虽然在17世纪彼得大帝时,又开始向西方学习和靠拢,但过程很短暂.并没有做到彻底的西化,到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后,帝国的原有统治模式被推翻.进入苏联时代.再次进入中央集权统治模式.到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又开始准备脱亚入欧.开始学习西方民主,建立三权分立和议会制度.但经历10年的苦难之后.最后是的强力集权挽救了俄罗斯.在中西方的模式之间摇摆不定,是这个国家的最大特点.

俄罗斯的国教是东正教,国内有超过60%的人口信仰该教,俄罗斯人认为东正教属于罗马基督教的正统.莫斯科也是罗马和拜占庭帝国之后的继承者,东正教主张的普济众生和救世,为帝国的扩张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最初15世纪只有2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的东欧小国,最后扩张成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对外一直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

三,俄罗斯历史

1,苏联之前(公元9世纪-公元20世纪)

俄罗斯的祖先是斯拉夫人,在公元9世纪,斯拉夫人在欧洲建立了他们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现乌克兰地区).公元10世纪,当时巴尔干半岛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将东正教(属基督教)传入基辅罗斯.形成了拜占庭文化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俄罗斯的欧洲化进程在13世纪由于蒙古人的入侵而中断.基辅罗斯分裂,蒙古人在此建立了金帐汗国,由此进行了200多年的集权统治.

俄罗斯由于战争失败,反思之前分权式统治的错误,为后面的中央集权统治形成了共识.随着蒙古人的衰弱和莫斯科的逐渐崛起.到16世纪末,莫斯科大公国统一了其他几个公国,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集权制国家.

在蒙古入侵前的基辅罗斯,王权,教权,民权是平等的,农民可以自由迁徙.蒙古进行集权统治时期,农民还是自由的.到16世纪,由于农业危机和大量土地被贵族占有.农民开始被限制自由,逐渐形成农奴制.

俄罗斯在独立之后开始向外大量扩张领土,17世纪彼得大帝成为执政者后,重新开始向西方学习,推进俄罗斯的欧洲化,兴建向欧洲学习的窗口--圣彼得堡市,并首次定义俄罗斯为帝国. 到叶卡捷琳娜时期,领土空前膨胀,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期”.在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击败当时如日中天的法国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推举为欧洲神圣同盟的盟主。从此,俄罗斯开始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

到亚历山大二世,由于农奴制度严重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内的激烈反对中,于1861年宣布彻底废除农奴制.

在20世纪初,中国已经被列强入侵,俄国和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殖民地利益发生战争.最终俄国惨败.从此国内危机开始发展.国内出现革命的萌芽.但最终被镇压,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东线俄国对德奥的交战中失利.,最终俄国被迫退出战争.由此俄国国内矛盾开始激化,到1917年1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同年11月,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进行武装起义,经过几年国内战争.最终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红军击败了孟什维克的白军和英美法日等国的联军.于1922年正式成立苏联.

2,苏联(1922-1991)

苏联在成立之初, 由于长期战争的影响,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工业产值仅为1913年的13.8%,基本上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执政,决定采取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模式,.从1928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1940年,前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10.7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8%,其中重工业增长了18.4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前苏联一跃为当时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

苏联在优先发展工业的同时,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轻工业的投资只占总投资的5%,相对重工业40%左右的投资比例.基本可以忽略.为支持工业的发展,斯大林推行农村集体化,大量农民的土地被充公,到1937年左右.99%的土地成为国营农庄.其中1933年造成了著名的乌克兰大饥荒.几百万农民饿自己的土地上.从1926年到1953年,农业生产仅增长21%.还不及1913年的水平.如果考虑耕地增加的因素.农业一直处于倒退的状况.

1942年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遭到苏联的顽强抵抗.最终败退.苏联作为战胜国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明星.苏联模式成为众多第三世界国家效仿的榜样.战后,苏联继续实行以国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走粗放式的经济发展路线.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相继上台.开始鼓励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苏联进入一波高速发展和扩张期.1950年时苏联的GDP是美国的30%,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年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为8.5%,工业总产值平均递增9.2%,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仅次于日本。

到上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GDP已经达到美国的80%.苏联的国力到达顶峰.但苏联这种发展模式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低效的国有资本占据了大量宝贵的社会资源.大量的工业产出并不是用来满足消费需求,而是为了追求发展速度.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主要通过高投入,高消耗的方式来获得高速工业发展.

由于美苏之间的冷战,美国有意识引导的军备竞赛使得苏联的经济内在失衡情况越来越严重.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到1989年被迫的撤退.这场接近10年的失败战争使得苏联经济长期失血.也是苏联由盛转衰的标志.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改革的状况.在起初推行的经济市场化改革失败后,戈氏开始走向极端. 全盘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并放弃苏共.实行多党制.经济的倒退加上政治上的混乱.使得美国人有机可乘.苏联迅速进入崩溃边缘.1989年8.19保守派的政变失败.苏联已经名存实亡,1991年年底,14个加盟共和国全部宣布独立,苏联正式解体.

3,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内部原因

苏维埃革命成功后,由于受马克思的影响.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体制,走社会主义道路.

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在没有实现世界大同的情况下,发展自身,参与竞争是必由之路.制度模式只是各国在发展选择道路不同. 最终的目标都是一样: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但是苏联执政党在思想和理论认识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经济向上快速发展时,简单的认为社会主义有自身的优越性,必然会战胜资本主义,当经济开始下滑,市场经济改革出现混乱后,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把问题归咎于制度本身。思想和理论认识上的缺陷,也给西方的所大力标榜的自由化、民主化可乘之机,造成上层官员的思想混乱和普通民众的思想不统一。这是后面苏联***解散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对于周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化国家,苏联刚成立时是落后的农业国,走向工业化,发展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必然选择.苏联在社会制度具体发展模式的设计中,欠缺的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过度的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社会的整体效率.造成内在经济结构的巨大不平衡;缺乏公平合理的社会分配机制.造成普通民众和官僚阶层的分化;缺少有效的监督体制.造成官员的权力滥用;全盘的计划体制扼杀了民众的创造性和内生的经济活力,偏重于低效的国有企业,造成有效资源被大量配置到无效率的部门。制度设计的缺陷,造成了苏联在发展的道路上必然会遭遇极限和瓶颈。苏联并没有完成能够在合适的时机作出有效调整,而是在遭遇困境的时候以极端的方式推倒重来,导致苏联的经济社会彻底崩溃。

苏联对内一直强势推行大俄罗斯的沙文主义,各民族间没有完成真正的融合,造成积压,在苏联比较强盛的时候,这种加盟的纽带尚能维持,在苏联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民族问题自然被放大,离心力增强,最后相继独立。

同样,苏联的对外政策也是强势扩张为主,把自己当作社会主义阵营大家庭的家长。造成了周边关系的紧张和恶化。苏中关系在赫鲁晓夫上台后,长期交恶。相反,美国在为了对付苏联,联合了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包括在越战期间秘密访华,联合敌人的敌人--中国。

由上可以看出,苏联的内部问题是决定其最终解体的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

美苏争霸的局面,一直到苏联解体才宣告正式结束。美国在里面起了个助推的作用,而苏联因为缺乏真正的外部盟友,最终毫无悬念的进入了崩溃流程。美国主要的策略是实行马歇尔计划,扶持二战战败的德国、日本,帮助欧洲恢复经济。与中国开展外交关系,支持阿富汗的游击队,形成经济和军事联盟对抗苏联阵营,对苏联进行战略包围。开展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长期拖入冷战,诱导苏联继续走错误的经济发展路线,加剧苏联经济的结构失衡问题。利用美元的国际结算货币优势,操控原油等价格,造成苏联的收支不平衡,使得苏联经济在最虚弱的时候遭遇冲击。在思想领域上的文化入侵,标榜西方社会的开放性和民主性,大力扶植苏联国内的亲美势力和改革派,在遭遇苏联改革遭遇困境的时候,诱导苏联进行体制改革,走全盘西化的道路。

最后的结局是,苏联这个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帝国,最后的崩盘极其惨烈,政治,经济社会体系全面瓦解,苏联人民辛苦多年的成果被消灭,生活水平一夜回到解放前。

四,俄罗斯时代(数据资料摘自网络)

1,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失去的10年

政治状况

1991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作为美国宣扬的民主,自由和改革的代言人,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信任. 叶氏一心想学习美国模式,按照美国人的指导推行经济休克疗法,结果导致社会经济体系瘫痪.经济和社会体系的混乱造成严重的政治分歧.叶氏在面对困境时,选择政治和个人利益优先,为了保住总统的位子,强行解散议会,在2年之内5易总理,把上台时宣扬的民主和经济发展丢到了垃圾桶里.在这民主化的10年中,社会经济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俄罗斯人民得到了一张名义上的选票,却几乎失去了一切.

经济与社会状况

1991年苏联解体时,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0%的国土资源和经济基础,60%的人口。1991年时前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3万多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那时苏联是一个国力强大,科技发达,在全世界都有自己利益的令人生畏的国家.

苏联解体十年后的2001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3000亿美元,是1991年苏联的十分之一。黄金和外汇储备200亿美元,只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虽然军事力量还在,俄罗斯从一个强大的国家变为一个在经济上无关紧要的世界二三流国家.

从1992开始推行休克疗法让俄罗斯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浩劫.起初,西方国家答应提供200亿美圆的贷款,来帮助休克疗法后期的经济恢复,但直到1998年8月,俄罗斯仅得到40亿美圆的贷款. 休克疗法并没有能够挽救俄罗斯,反而使整个国家长期处于极其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力被严重削弱, 政府债台高筑.除了和石油之外,经济体系几乎完全瘫痪.从1991年到1996年,GDP下降56%,工业下降了60%,农业产值下降50%.俄罗斯人民经历了持续恶性通货膨胀.俄罗斯卢布最早从苏联时代的与美元接近1:1的比价.到1997年时,贬值到5800卢布兑一美元.休克疗法中私有化的步骤,使得大量社会财富迅速向极少数人手中聚集.据俄罗斯杜马听证会公布的材料,从1992年到1996年,私有化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按1995年价格计算,超过9500万亿卢布,相当于卫国战争期间损失的2.5倍. 人民生活水平倒退回到1917年的水平,人均寿命降低了十几年,人口持续减少.俄罗斯人为所谓的民主和自由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2,时代

上台背景

由于叶利钦在全盘西化和民主化改革中遭遇严重的失败,俄罗斯人民对生活水平下降的不满,引起了回归苏联的运动.在叶利钦执政后期,中央政府已经没有任何权威.俄罗斯***是议会中的第一大党,得到了不少俄罗斯人民的支持.当时的情况如果没有强势的人物出场,很有可能是俄罗斯***重新执政.回到苏联模式.这种情况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1999年叶利钦下台后.迅速推出了苏联***的反对派—强势人物.最终支持政权的统一俄罗斯党,成功取代俄罗斯***,成为议会中第一大党.

主要实行的改革措施

1,对内实行集权统治,压制反对派,结束议会纷争.削弱地方联邦政府的权力, 制止了地方的分离倾向.

2,打击金融寡头,在公平的前提下继续推进私有化,把战略性企业和资源重新国有化.

3,对内大力打击贪污腐败,对外平叛车臣分裂主义.重新树立俄罗斯的威望.

4,实施能源出口的策略来振兴经济.

5,财富分配向民众倾斜. 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稳定基金,国民福利基金,筹建住房,医疗.教育,农业四大民生工程.

经济发展状况(图为2001-2008年原油价格走势)

2000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050亿美元, 得益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到2008年俄罗斯GDP达到创纪录的16660亿美元. 在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之前,俄罗斯经济总量按市场汇率计算已进入世界前10. 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2000年,俄罗斯全国平均月工资为2223卢布,相当于当时的82美元。2010年,俄罗斯全国平均月工资为20815卢布,约合682美元.

但现在这个经济模式的问题在于,俄罗斯的经济更加依赖于能源出口. 原料出口比重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为50%,1998年为65%-70%,如今为75%. 目前俄40%的预算收入来自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加工和运输,GDP的25%来自石油和天然气行业. 俄罗斯预算中的油价是以每桶75美元计算的.所以只有在油价达到75美元上方,俄罗斯会有财政盈余.不然就出现财政赤字.

俄罗斯的工业优势主要在于重工业和高端军事工业,在轻工业和农业方面,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国内轻工业只能满足其25%的需求,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在俄罗斯占据了主要市场. 俄罗斯土地的耕种面积占全世界可耕种面积的14%,但在世界粮食生产中所占份额仅约为5%.

俄罗斯的服务业占据了GDP的25%左右.在最近的10年当中,俄罗斯尚未能够做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08年的经济危机,阻止了俄罗斯经济迅速向上的发展势头.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回落至40美元下方.同时俄罗斯的油气巨头由于掉入了外资设的贷款陷阱,欠下了近5000多亿美元的外债(与俄罗斯外汇及黄金储备相当).使得俄罗斯在经济上遭受重击.2009年俄罗斯GDP大幅回落近8%.股市缩水近80%,卢布贬值,经济倒退.民众开始对出现不满,2008年让出统位置,亲美派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统.留任总理.

五,俄罗斯的未来

俄罗斯在经历过最痛苦的10年民主改革尝试后.在中央集权的模式下获得了后面10年的发展.

俄罗斯目前还是依靠初级原材料的出口来获得经济的发展,属于比较低级的经济结构体系. 在这10年的发展中,主要的资金用在了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拓展,支付外债,民生保障上面,但缺乏资金对基础设施的进行维护和进行产业升级.

俄罗斯这种经济结构相当脆弱,因为油价主要掌控在美国手中.俄罗斯现阶段必须与能源需求国加强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与联盟关系,共同应对美帝国的全球战略.利用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快经济模式的转型.

从地缘政治和历史的角度来说,俄罗斯是一个处于恢复期的巨人.只要有机会,他会重新站起来.成为世界舞台上重要的角色.

油价大跌对俄罗斯影响有多严重

谁能料及,就在俄罗斯外遭国际制裁打击、内受经济下行巨大压力的同时,国际油价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接连暴跌三成,至每桶仅80美元。这,让惯于坐拥世界储油宝库的俄罗斯大亨顿时愕然,措手不及。 对于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的俄罗斯来说,国际油价的严重缩水等同于财路被掐断,在内忧外困的环境下,俄罗斯只能等待国际油价尽快企稳回调,一面努力设法应付制裁影响;一面积极力求摆脱经济困境。 国际油价对俄罗斯有多重要,摊开俄联邦预算就知道。油价预测是俄罗斯制定预算收支的最重要依据之一,预算草案根据最近几年平均油价得出基准价格。上个月获俄议会批准的2015年至2017年联邦预算草案预计,俄主要出口石油品牌—乌拉尔原油未来的出口均价未来3年为每桶100美元。另据俄经济发展部预测,乌拉尔原油价格2014年将达每桶104美元。 而目前,乌拉尔原油价格也与国际油价一道,从年中的每桶110美元上方滑落至每桶80多美元。可见,俄罗斯作出的油价预测或许只是官方的一厢情愿,一路走低的油价势必将拖累俄预算。 多年来,俄罗斯始终没有摆脱经济增长对原料出口的依赖,俄罗斯一半多的财政收入来自油气出口。俄财政部此前作过一个令人不安的预测:国际油价每下跌1美元,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就会减少700亿卢布(约合15亿美元)。这表明,国际油价的下跌直接削减俄罗斯预算收入,造成赤字增加、预算项目无法执行,进而加剧经济下行压力。综合来看,在俄罗斯当前通胀率高达8%的背景下,加之多重不利因素,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极有可能致使俄罗斯经济陷入持续滞涨状态之中。 为了降低乃至抵消国际油价下跌对俄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俄罗斯不惜动用危险方式挽救预算,那就是放任卢布贬值。一年来,俄罗斯卢布贬值已近四成,成为全球贬值幅度最大的货币,俄罗斯国民经济运行和民众生活已遭受重大影响。然而,俄罗斯央行却在不久前宣布,结束卢布与一揽子货币的联系汇率机制,放弃对卢布汇率的自动干预。此举意味着俄央行允许卢布汇率自由浮动,可能进一步加大卢布下行的压力。 俄罗斯央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国际油价以美元计算,而俄罗斯统计财政收入使用卢布。因此,在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同时,卢布也以相应幅度贬值。这样一来,俄罗斯石油出口所得的卢布收益就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 但是,用本币贬值对冲石油出口收入减少的做法风险极大。毋庸置疑,卢布贬值的最显著后果就是俄国内消费价格不断上涨,这将给俄民众生活带来更大负担,进而令执政者承受政治风险。不过,自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总统的支持率一路飙升至85%以上,以这样的人气民意,他显然用不着担心其总统宝座与权力。正是如此,俄罗斯的决策者作出了“两害权衡取其轻”的无奈选择,用卢布作赌注,缓解国际油价下跌导致的不利影响。 诸多分析观点普遍认为,国际油价的大跌是西方对俄罗斯的隐性制裁。俄罗斯前财长库德林直截了当地说,美国正与原油输出国合谋压低油价,以此向俄罗斯施压,是美国的一个阴谋。但这在看来,尽管国际油价下跌的背后存在人为操纵的因素,但低油价也会给这些操纵者造成损失,因此国际油价当前局面不会长期存在。 在当前条件下,俄罗斯人应对国际油价下跌可用的手段不多。俄能源部长诺瓦克日前透露,政府正考虑以削减原油开采量以稳定油价,但尚未作出正式决定。 事实上,俄罗斯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其他主要石油输出国的意志还是个未知数,尽管世界石油输出国都在对油价持续下跌表示忧虑,但毕竟世界主要石油输出国的背后的巨贾仍是美国。现在,俄罗斯只能寄希望于市场调节,坐等国际油价企稳回升,以期尽量减少一些石油美元的损失。

2023年卢布还能涨起来吗

2023年卢布汇率将进一步下降,预计到2023年底卢布汇率将贬值10-15%,这将在年底造成7%左右的通胀风险。

卢布为什么暴跌

卢布暴跌是近期国际油价暴跌,尤其是近一个月以来。今年以来,俄罗斯卢布已经下跌了50%。卢布反弹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所以苹果之前在官网调整过一次价格。

反弹也很猛。苹果为什么在线关闭?俄罗斯央行一度放开管制。卢布连续三天上涨后,

允许卢布汇率自由浮动,卢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油价下跌是卢布暴跌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在专家看来,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和强势美元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是此轮卢布暴跌的三大原因,因为俄罗斯经济基本上依赖于油价的波动。俄罗斯卢布暴跌主要是指2014年12月俄罗斯卢布暴跌,当时是俄罗斯政府第一,世界银行9。

卢布汇率下跌,所以油价下跌后,美元兑卢布汇率一度突破80的历史高位。

油价暴跌10%俄罗斯卢布几近崩盘这些跟美国什么关系

油价下跌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石油需求下降,导致供过于求。

油价暴跌,与OPEC组织成员国,特别是老牌石油输出国沙特坚持不减产有关,大量地供应导致石油价格迅速下跌。

美国自开发页岩油以来,迅速从石油进口大国变成石油输出国,并正在通过解除石油出口禁令;从而让中东、俄罗斯等老牌石油输出国担心收入变少。

页岩油开采成本高,中东传统开采成本低。因此,OPEC不减产从而进行价格战,主要打击对象或许为美国页岩油,至今已令美国大量油田停产(沙特石油部长曾公开表态,要减产美国页岩油一起减产);但美国石油总产量仍在提升。

OPEC价格战影响国家众多,甚至包括其组织多数成员国在内,政府财政收入和经济都受到了打击。

俄罗斯产业链条单一,经济薄弱,主要靠对外输出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军事出口等维持收入。

欧美制裁俄罗斯,对其能源技术、军事技术进出口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限制,使得俄罗斯财政收入大规模减少。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和提高利率等办法维持卢布汇率,但显然没有任何效果。

由于执政者方针和政策问题,导致俄罗斯经济情况恶化,从年初开始卢布就一路贬值。

经济本就不行,再加上制裁有效,再再加上石油迅速跌价,可以说让俄罗斯经济完全无法承受,因此卢布大幅贬值,颓势无法阻挡。

综上,美国应该是石油暴跌的打击目标,俄罗斯卢布崩盘完全是躺枪。

国际石油油价下跌为什么会造成俄罗斯卢布扁值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能源经济,很单一,这是俄罗斯的软肋!

石油价格大幅下挫,必然导致俄罗斯能源输出收入的大幅下滑,甚至是赔本!也就是说俄罗斯挣不到钱了!这个钱,可不是卢布,不是欧元,不是人民币,指的是硬通货美元!因为石油是美元计价!这是美帝的美元霸权!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实际上,今天在国际上,大家评估一个国家,特别是南方经济体,是不是有钱,就是看你手里有多少美元!而你自己国家的货币,不管你印多少,笼统的讲都是要以你手里拥有的多少美元作为背书的!简单讲就是说你俄罗斯银行户头上有100美元,对应自家所有货币1000卢布!油价下跌,俄罗斯挣不来美元了,再加上敌人的其他的制裁和忽悠,俄罗斯户头上的美元光出不进,现时只有50美元了,也就是说你家里的货币总量1000卢布只值50美元了!自然就是说贬值了!

当然,实际上其中原理还会复杂一些,不过这位同学,你可以暂且这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