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可以加油吗_现在油价能开车去找你的人
1.现在油价多少,一般一个小车(私家车)每天上下班开车(假设家离单位车程20公里)这样下来一个月大概多...
2.当油价涨到一百一升的时候,开车的还有多少,造车的企业有多少?
3.有些车主宁愿把车停在路边也不愿意花几百块钱租个车位,是什么心理?
油价高的问题会影响很多人开车的频率,甚至很多人会选择主动购买新能源汽车。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多数人只不过是普通人而已,很多人的经济条件也没有那么好。当我们的国内油价进一步上涨的时候,我们的开车成本会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很多人不得不选择更换自己的交通工具,同时也会降低自己开车的频率,很多人也呼吁油价能够进一步下调。
我们的国内油价持续走高。
虽然国际原油的价格已经跌落到了100美元一桶之内,我们的国内油价似乎并没有下降的趋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国内油价的定价机制相对贵,当国际原油的价格不断上涨的时候,我们的油价上涨幅度非常大。当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回落的时候,我们的国内油价的回落幅度反而会非常低。
很多人会因此而降低开车的频率。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开车的成本增加20%甚至50%的话,很多人自然会降低开车的频率。在油价上涨之前,很多人加满一箱油是需要250~350元钱就可以了。然而在此以后,加满一箱油的价格已经升到了350元到500元。对那些正常开车出行的小伙伴们来说,开车成本上涨的问题确实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出行选择。
有些人也会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正是因为国内油价不断上涨,所以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的保有率已经占到了25%左右。在此之前,这个计划本身是在2025年完成,然而我们已经提前三年完成了这个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能源汽车几乎已经成为了今后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愿意主动购买新能源汽车,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介绍自己的出行成本。
现在油价多少,一般一个小车(私家车)每天上下班开车(假设家离单位车程20公里)这样下来一个月大概多...
我还是会选择开车,因为开车的方便程度是打车无法比得上的,而且目前油价只是稍微提升了一点儿,对于能够买得起车的我来说,这点油钱还是能够承担得起的,所以我还是会选择开车。
你车买的很勉强,东拼西凑才凑够的钱。或者是只付了一个首付买车,每个月还高额的贷款。这种情况下买车,其实就是受罪,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其实你可以算一下。现在95的汽油,大概是8.6元/升,你一个月开车需要消耗100升,那就是要花860块钱。
这个费用,确实不小。尤其是对于那些有房贷、车贷的人来说,更是压力很大。如果现在油价,突然降价一块钱,变成7.86元/升,你一个月也就是节省下来100块钱而已。你能保证可以把这一百块钱存下来?估计还是会被你花在别的地方。
油价上涨确实不是好事,每个人都希望油价下跌。因为油价涨了一点,就开不起车子。你把原因都归结到油价上,难免就有甩锅的嫌疑。对于一辆私家车而言,一升油在市区里面,大约可以跑10-15公里。如果是在高速上,大概可以跑20-30公里。
我们就按照一升汽油跑10公里计算,你一个月跑1000公里,需要大约100升的汽油。哪怕油价突然上涨一元,你每个月的开车成本,其实就只是增加了100块钱而已。100块钱,不是一千,也不是一万。就是你去超市逛一趟,买的零食、水果的钱而已。
对于很多抽烟的人来说,一个月的买烟的钱都要花好几百块钱。你每天少抽一根烟,少嚼一块槟榔,可能就把这100块钱省下来了。如果说油价涨了一点,就开不起车,那你绝对是贷款买车的。本来就不富裕,还强行贷款买车。开不起车子,归根结底还是自己造成的。
所以,经常喊开不起车的人,也别去抱怨油价了,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吧。归根结底,还是你买车的这个规划,本身就是错误的。
当油价涨到一百一升的时候,开车的还有多少,造车的企业有多少?
现在常用的93#汽油单价是7元/升。
长安之星的油箱为60升左右,型号不同油箱的容积不同,加满一箱油能跑500~600公里,需要400元左右。
20公里上下班,如果早上去下午回,每个月大概需要两箱油,费用900元。
有些车主宁愿把车停在路边也不愿意花几百块钱租个车位,是什么心理?
汽油涨到一百一升,那开车的人肯定少了呗 开车的人少了,买车的人肯定也少了呀,生产的车就会积压成库啊,没人要啊,那车企肯定要亏本的呀 那会不会造成 社会 的恶性循环啊?经济全面崩塌 ,所以 国家肯定要宏观调控,压住 汽油的涨价。那是民生问题啊,国家应该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米油盐这些一样 挂钩的 。保持民生产品的稳定和供应。我相信我们的伟大国家会有这个能力,不会让汽油炸到100块一升 。
当油价涨到一百一升的时候,这油早己经不是私人 汽车 所用的油了。私人 汽车 己经使用廉价的替代能源,例如电等。这个问题虽然问得很怪,但是我还是说一说。可以预见的未来,石油并非主流的能源,清洁且廉价的能源将会替换石油。例如:大阳能,这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可控核聚变,这个也是未来 科技 发展可以实现的能源。等等 当人类实现跨星球物种后,可选择性更多。石油只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近代从柴一煤一石油这个过程也仅仅只有几百年。
那已经不是油价的问题,而是属于人民币贬值了
粮食涨价那吃不吃饭呢?
当油价涨到一百一升的时候,开车的还会有很多,造车企业也会继续存在,也会有很多新兴企业进入这个行业。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这是 历史 的规律,有人的地方就会需要出行,只不过随着 科技 的变化,交通工具改变而已,古代的代步工具多为马匹撵车,一匹汗血宝马可值黄金千两,故有乌骓赤兔之名,所以人的繁衍及生存是离不开交通工具,当油价一百一升的时候,还会有很多人选择开车。
世界公认的第一辆 汽车 诞生为1886年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造,距今已有100多年 历史 ,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现在的混动及纯电车, 汽车 的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这个进步离不开燃油所提供的动力。
依稀记得2000年时候,93号汽油的价格是3.06元,那时候人民的平均工资每个月1000元左右,一辆桑塔纳2000落地价怎么也得20万左右,那时候加一箱油的150元左右,相当工资的5份之一。而2021年的平均工资税前6848元,现在的95汽油9.26元,现在加一箱油450左右,相当于平均工资的10分之一。油价咋一看类比来说,没涨多少,但物价却上涨来好几倍,以前两毛钱能买一根雪糕,能买一把糖,现在一块钱也就买一块糖,买一根正常的雪糕怎么也要5元钱,奶还没有以前那么纯。
油价的上涨的离不开各国的调控政策,毕竟石油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油价上涨到一百一升,也未必空谈,但真到那时,也会有相应的能源进行替换,而每一次的巨大的变革所带对的人类 社会 进步都是前所未有的,石器时代,封建时代,工业革命,期待下一次巨大变革而来,真到那时候,油价涨到100一升,而人的平均工资应该用其他单位来衡量,如果让我选择一个度量的话,我希望是人民币,而我们的平均工资进入10万元时代,那时候人工智能将代替人类工作,而人类所需要做的就是开发脑力世界及宇宙次世界。
当油价涨到一百一升,如果是半月还没关系,车不要开骑电动车,如果是一年车企
关门与转做电动车。
人们工资每月50000块。一升油100块也不贵啊。
这个问题要看你怎么思考问题,大家一起通胀。
油价一百一升,只会出现两个结果。要么最低工资3万起步,要么世界大战爆发。
目的很简单:为了省钱。有免费的车位停就没必要租个车位了,即使停在路边收取部分费用,可是取车方便,不用每次都开到固定的车位上。
买车本身就是一笔比较大的费用,很多人都是供车的,每个月还的贷款费用已经不少了,再刨除一个月生活等各种开销,所剩的钱不多了,如果还要每个月拿几百块出来租个车位,真的有点吃不消,觉得没有这个必要,能省则省,租个固定车位就相当于每个月额外增加一笔固定开支了,开车的人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有钱。
并不是说租了车位就有多好了,即使是租固定的车位,别人也可能停在你的车位上,遇到一些蛮不讲理的车主,真的能把你气炸了,对于这一类现象,新闻也出过不少了,而且只提供停车位置不作保管的,停车场如果车辆多比较密集,左右两边都停了车,你倒车的技术不够好的话会剐蹭到别人的车,开门不小心也可能碰到,最少都少赔几百块钱了,万一有谁蹭到你的车,还是得你自己去找肇事者自己去解决。租了车位之后每次都要停到这个地方,有时觉得没那么方便,倒不如停在路边,我可以就近选择我觉得方便的位置。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错觉,认为对方能买得起车,肯定是不缺钱的,看起来就像“有钱的主”,当然有一部分人确实有钱,但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拿着一份固定的工资,买辆车来代步而已,买了车以后各方面都要省着花了。我以前也会有这种错误的认知,可等我自己买了车之后才知道开销大了多少。
每个月还几千块钱的车贷,好不容易等车贷还完了,以为能轻松一点了,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一个月最少要加两三次油,而且现在油价高,每次加油费用都是300+的,加上每年都要花几千块钱来买保险,偶尔要做一下保养、洗车什么的,养车的支出太大了!这个时候你让我花几百块钱去买个车位,对不起我不舍得。
停在路边有些地方没划线是不收停车费的,但有抄牌的风险,很不幸我也被抄牌过两次……但仍然无法阻止我把车停在路边!自己拿捏准时间,一般都能规避这个风险,如果路边的免费位置停满了,白天的话就停在路边的车位里面,6块钱一小时,50块钱封顶,晚上就停到稍微远点的地方,起码可以省几十块钱的停车费,这样一个月下来又能省些钱了。
不过对于租车位、买车位还是停在路边这几种选择,不同的人选择不同,更多的人是为了减少一些开销而已,如果不差钱的,何必整天停车去找那一个“安全”的车位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