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2.请问:1吨有几升,国际油价37美元/桶,1桶有几升

3.浙江石化价值分析化工成长龙头电话会议之四

4.国际油价中的每桶是多少升啊?

当前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惠州中石油油价_中国惠州石化油价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主要是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对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内部分金融机构的业绩。如果我国持有的一些美国公司的债券并且该美国公司面临倒闭,不言而喻,这部分借款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毕竟有一些债券是无抵押债券,因此,相关部门就该相应地计提相关损失。

我国历年持有国外债券的比率不足国际投资总头寸资产的10%。如果把贷款也考虑其中,这一利率为13.5%(2007年),17.9%(2006年),15.4%(2005年),16.2%(2004年)。国际头寸资产中主要还是以外汇为主。分别占头寸总资产比重为66.8%(2007年),64.9%(2006年),67%(2005年),65.6%(2004年)。国际投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35.6%(2007年),38.6%(2006年),39.6%(2005年),40.7%(2004年)。综合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对带外汇储备的管理一直保持着谨慎和稳健的投资态度,始终贯彻执行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因此,我们认为美国信贷危机的爆发,即使有国美大投行的倒闭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是相对有限的。但是如果考虑到美元因素的话,我国外汇储备受到美元等贬值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毕竟我国外汇绝大多数是外汇形式存在。

同时,国内一部分银行也持有的美国此类公司债务。因此,目前我们需要了解国内外汇储备中的债券所占比率以及外管局所持有的债务类别等情况以及国内部分银行所持有的美国乃至欧洲国家的债券数额和债券的属性。

另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国外投行的倒闭清算时,毕竟会将其全球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头寸进行结算,如果我国的金融资产是其投资组合的一部分,那么这部分金融资产的抛售势必又加剧了国内资本市场的紧张局势,最近港股市场的大跌就应该于此有很大的关系。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相信受此影响不会很大,多为心理上的冲击而已。

目前65家QFII实际规模为106.7亿美元,如果未来雷曼正式破产清算,则对于其所持股票的处理将会对部分个股产生冲击。

如果考虑到QFII所重仓的股票多为优质股票,如果公司基本面未发生变化且遭到QFII大量抛售的话,相信对投资者来说是不错的介入时机,上周中国中铁的走势就说明部分资金本着“人弃我取”投资策略入住中国中铁H股和A股。

●间接影响:

主要是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美国次债危机演变成美国的经济危机,而且号称“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对美国这样一个国家经济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同时,欧元区经济体经济同样会受到严重冲击。而我国虽然金融市场并未全面开放,但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高达60%,而国内出口最大的就是欧元区和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如果对外出口国家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其国际需求的大幅下降势必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而国内月度出口数据正说明此趋势。然而,我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出口拉动国内投资,从而推动国内GDP高速增长,如果出口出现了问题,那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必定会受到影响,国内经济毫无疑问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表面上看,我国GDP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因为我国内需还尚未充分激活,未来通过扩大国内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的潜力还很大。但是目前看这一经济发展趋势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原因一:我国产业结构决定我国目前仍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处于给西方发达国家“打工”这么一个状态。目前看我国“打工”这块收入-即未来出口这块收入受到冲击显而易见。同时,有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弹性比较大,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小幅增长就会拉动我国经济较大幅度增长;反之,西方国家经济小幅回落势必对目前国内经济有较大负面影响。而美国和欧元区是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一旦西方发达经济体出现衰退,可想而知对中国出口会造成比较大的打击。

原因二:刺激国内内需以拉动我国GDP增长时机未到。目前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比较低,没有到达随意享受生活的条件,尤其在高通胀时期的经济敏感时期,盲目刺激国内内需更是不明智的;

原因三:国内产业升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

原因四:国内有些行业目前可能面临生产过剩的尴尬局面。即使前期国内货币政策出现松动,也只是缓解部分企业的“燃眉之急”的局面,但未来短期内大幅向市场或者实体经济注入资金的货币政策可能不会出台。

综合以上,我们判断,我国经济会在此次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甚至负增长时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如果考虑到国内目前房地产行业低迷现状,相信我国经济回落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08年以来至今,国家上半年对控制国内通货膨胀局面制定众多政策,但似乎对房地产行业并未给予重点“关注”。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政府“期盼”已久的房地产价格终于有所回落,属于良性回调并尚在可控范围内;二,从上半年出台的几个针对房市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暧昧”态度,一方面不希望房价大跌,一方面又“不太好意思”出面抑制房价的下跌的政策,只能从给老百姓减负,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停征个体的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等。可以看出政府开始给中国老百姓减负,也就是设法变向地提高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这一重要环节上。当然,这对稳定我国楼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起到激活我国房地产行业刚性需求,有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从而稳定中国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稳定。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

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

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

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

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

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

主要原因:

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贷款下面专门分析);

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

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

⑥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各国央行任何救市行为都会“失灵”。

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贷款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

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色风景”。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结合美国的“经济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钢市的影响

就以刚刚发生的金融事件来说,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瑞士央行16日共向金融系统注入超过1800亿美元的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然而缓解毕竟只是缓解,危机已经发生,其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却正在扩大化。以房地产为首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生产和需求的下滑,对钢材需求将会出现极大的萎缩。

统计显示,作为全球第一大钢材生产国和钢材出口国,2006年中国的钢材出口量达到了4300万吨,2007年达到了6264万吨,而2008年1-8月份,钢材出口4184万吨,同比减少325万吨,下降7.2%。一旦钢材出口受到世界钢材需求极具萎缩影响,必将会把中国国内钢材产能“供过于求”的程度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届时国内钢材行业将会面临一个长期的下滑局面。

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钢材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打击出口,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也越来越全球化。世界经济的衰退,也必将极大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的政策是收紧货币流动性。而在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大的的时候,政府又开始逐渐放宽货币政策。

几乎是在美国三大投资银行一个被收购,一个宣告破产,另一个则出现破产告急,引起美国政府800亿美元的注资同时,国内央行的“加息行动”终于因势而变。9月15日, 央行宣布,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9月25日起,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与以往一样,政府政策的调整只是因应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此前的加息行动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此次降息将是为了防止经济出现衰退。短短半年的时间,政策变化的如此明显,可见中央已经预感到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所以笔者断言,既然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巨大,而中央需要通过数次上调两率才能一直经济过热的发生,那么也必将需要数次下调,才能度过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

对于中国国内钢材的生产、销售和需求来说,“两率”的下调无疑是一件利好。但由于下游房产、家电、机械制造等等钢材需求行业的萎靡,“两率”的下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众所周知,近期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而下跌通道一旦形成,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市场信心,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国内无论是开发商、炒房客,还是购房百姓,都会对房产投资再三审慎。那些整天嚷嚷着救市的开发商和炒房客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套”,继续追加投资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很有可能造成中国房地产业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低迷。

除了房地产行业以外,中国的出口型经济也会受到相当严重的影响。今年中央提出要把中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但毕竟目前中国是“出口拉动型”经济。可以预见到,如果目前国际正在发生的经济危机真的演变成1923年的“大萧条”,那些以出口为主中国企业必将受到沉重打击。

我们都知道,钢材的需求涉及到各行各业,几个主要行业的萎缩对钢材需求的影响之大可想而之。所以笔者认为,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中国钢铁业将会面临一到两年的萧条时期。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

航运业整体为周期性行业,近些年航运市场高点使得船东增加了大量的船舶订单,即使不考虑需求下降,都足以让航运业进入下行周期,而基于中金宏观组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未来更加看淡,我们认为航运市场的盛宴已经过去,08年将为周期的顶点。干散货市场:由于订单量巨大,将面临3-4年的下行周期,目前预计09-10年平均BDI为5000和3000点。油轮市场:未来三年的下行周期只在2010年可能会有所反弹,成品油轮运价下行幅度将略好于原油轮。集运市场:在09年将继续低迷,2010年是否能够走出低谷尚取决于欧美经济走势。给予航运股整体“跑输大盘”评级,未来建议“回避强周期,区间交易弱周期”,四季度季节性旺季带来股价反弹将是出货机会。我们将中国远洋、长航油运、中海发展和中海集运盈利预测不同程度下调,同时将中海发展和中远航运评级从“推荐”下调至“审慎推荐”,中国远洋和长航油运评级分别从“推荐”和“审慎推荐”下调至“中性”。

请问:1吨有几升,国际油价37美元/桶,1桶有几升

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 桶或7.3桶。美欧等国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仑做单位,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1桶=158.98升=42加仑。美制1加仑=3.785升,英制1加仑= 4.546升。如果要把体积换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关。假设某地产的原油密度为0.99公斤/升,那么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 157.3902公斤

一桶石油有多少现在石油价格猛涨,请问一桶石油有多少,如何换算?《环球时报》9月7日刊登薛小乐的文章作答:桶和吨是常见的两个原油数量单位。欧佩克组织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原油数量单位通常用桶来表示,中国及俄罗斯等国则常用吨作为原油数量单位。吨和桶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桶或7.3桶。美欧等国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仑做单位,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1桶=158.98升=42加仑。美制1加仑=3.785升,英制1加仑=4.546升。如果要把体积换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关。假设某地产的原油密度为0.99公斤/升,那么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157.3902公斤。

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大约在128-142公斤之间。

据中硅贸易网公布:

世界平均比重的原油通常以1公吨=7.35桶(每桶为42美制加仑)

可计算得每桶为136公斤。

介绍:

石油的常用衡量单位“桶”为一个容量单位,具体为159公升。 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地,一吨石油约有8桶。

一新闻报道:

中国全年进口原油将达到1.2亿吨,折合约8.8亿桶。

135千克

一桶石油等于多少呢?

石油体积与重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1.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必须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个温度状态下,每立方米体积的石油为p吨重。换算关系为:

一吨油的体积数=1/p立方米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 * 6.29桶(油)

将6.29除以密度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胜利101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可分别得:

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 ,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

对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如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8.51桶;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依此类推。表1列出了国内外常规油品及常见的原油的吨与桶的换算系数。

美国市场的汽、煤、柴油价格以美分/加仑为单位,同样可用上述公式换算为以美元/吨为单位。例如,1993年7月27日美国旧金山93号无铅汽油价格为54.0美分/加仑,其换算方法推导如下:

93#无铅汽油价格=54.0美分/加仑;54.0*0.01*42美分/桶(1桶=42加仑),54.0*0.01*42*8.5美元/吨(1吨汽油约和8.5桶),54.0*3.57*(3.57即为汽油由美分/加仑换算美元/吨的换算系数)=192.78美元/吨

表1.原油和油品体积与重量单位换算表

一、油品 品名 密度p 桶/吨 品名 密度p 桶/吨

航空汽油 0.701 8.97 船用柴油E80。c37-5.0 0.886 7.10

车用汽油 0.725 8.67 减压渣油(大庆) 0.941 6.68

航空煤油 0.775 8.12 道路沥青 1.01 6.23

轻柴油 0.825 7.62 润滑油基础油150SN 0.8427 7.46

轻石脑油(44-100。c) 0.674 9.33 润滑油基础油500SN 0.8579 7.33

重石脑油(102-143。c) 0.742 8.48 润滑油基础油150BS 0.879 7.16

二、原油 品名 密度p 桶/吨 品名 密度p 桶/吨

中国原油 米纳斯原油 0.8498 7.40

大庆混合原油 0.8602 7.31 杜里原油 0.9218 6.82

胜利原油(101库) 0.9082 6.93 辛塔原油 0.8602 7.31

阿曼原油 0.8498 7.4 阿朱纳原油 0.9279 6.78

阿联酋原油 汉迪尔原油 0.8850 7.36

迪拜原油 0.8708 7.22 维杜里原油 0.8850 7.36

穆尔班原油 0.8498 7.4 马来西亚原油

沙特原油 塔波斯原油 0.7972 7.89

阿拉伯轻油 0.8550 7.36 拉布安原油 0.8654 7.27

阿拉伯中油 0.8708 7.22 米里原油 0.8948 7.03

阿拉伯重油 0.8871 7.09 伊朗原油

科威特出口油 0.8680 7.25 伊朗轻油 0.8554 7.35

伊拉克原油 伊朗重油 0.8707 7.22

巴士拉轻油 0.8559 7.35 英国原油

巴士拉中油 0.8698 7.23 不伦特原油 0.8348 7.53

中原文留油 0.8321 7.56 俄罗斯原油

辽河外输油 0.930 6.76 原苏联出口原油 0.8659 7.26

胜利孤岛油 0.946 6.65 美国原油

江苏真武油 0.8403 7.49 西得克萨斯中质油 0.8251 7.03

华北任邱油 0.8410 7.48 北坡原油 0.8944 7.03

南海惠州油 0.8380 7.51 澳大利亚原油

南海绥中油 0.972 6.47 吉普斯兰油 0.8017 7.085

印尼原油 贾比鲁油 0.8156 7.71

阿塔卡原油 0.9109 7.76

2.体积单位换算

体积单位主要有桶、加仑、升、立方米,它们之间的换算系数见表2。

表2.体积单位换算表

升(L) 立方米(m3) 加仑(美) 加仑(英) 桶(油)

158.98 0.15898 42 34.973 1

1 0.001 0.26418 0.21998 6.29*10-3

1000 1 264.18 219.98 6.29

1立方米=6.29桶(油)

以大庆原油为例: 一桶就是136.8公斤

以伊拉克巴士拉中油为例: 一桶就是138.3公斤。

就是说大概一桶油就是135公斤左右。

1桶=158.98升=42加仑

1000/158.98=6.29

浙江石化价值分析化工成长龙头电话会议之四

2017年四季度的时候,我们开过一个千人电话会议,当时是认为,会有一批千亿市值企业崛起,就是基于大炼化。现在回过头去看,我们已经看到了一批优秀的公司进入了千亿市值的行列。下一步的节奏,可能慢慢地,会迈入2000亿市值的门槛。我个人大致的一个判断是,万华应该是所有的化工企业中,率先站上并站稳2000亿市值的。可能在一到两年内,我相信,浙石化的控股股东荣盛石化,我觉得大概率也会站上2000亿市值。 确实来说,大型炼化装置,从我们17年的研究来看,发展中国家化工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比较快的路,就是全球化工市场上的十家,九家都有大型炼化装置。 这个说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若要赶超发达国家,发展大型装置是必经之路。目前来看,在大型裂化装置方面,浙石化,我6月30日去了一趟,确实,二期计划和一期的相比,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这个明显的变化是什么呢?一期是2000万吨炼油,140万吨乙烯加400万吨PX,二期在和一期一模一样的情况下,另外又加了一套140万吨乙烯。我大致算了一下,整个化工品的收率,可能可以达到70%,除了原油直接做化工品,裂解制乙烯做化工品以外,应该说,在全球,这么高的化工品收率、这么大型的装置,是没有的。类似荣盛、浙石化这样一套的装置,放在全球,这么大的规模、这么高的化工品收率,应该说用“旗帜”来形容,我觉得是不为过的。这是在能源革命、新能源革命背景下发展的一条新路径。随着太阳能、储能、锂电池电动车这三个形成一个闭环后,尤其是现在两头逐步在成熟,卡就卡在储能这一端成本比较高,如果能发展起来,我觉得会发生一场能源革命。就是在原油、炼油、汽柴油、到内燃机这条产业链,可能会被刚才我说到的这条产业链所取代。这样来说,原油的角色,可能以前是70%是能源30%是材料,后面就会转变成30%是能源70%是材料,可能在未来十年内,或者十年到二十年以内会逐步地完成这个角色的转变。也就是说,要做一个大型的炼化装置,要在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中获取先机的话,一定是要把自己从一个能源提供商变成一个材料提供商,这一点是符合发展规律的,这一点浙石化做的是相当不错的。

另外,在路演过程中也经常有人问我,大型炼化装置的壁垒在哪里?我说,大型炼化装置的壁垒,主要是在两个环节。技术没有壁垒,为什么技术没有壁垒呢?因为我们所有的技术都是来自专利上的授权,要么是国内专利商的要么是国外的。主要的壁垒在哪里呢?我认为一个是政策上的支持。像荣盛浙石化两期装置的整个投资大概要2000亿,自有资本大概接近540到550亿,这是很明显的资本密集型,商业银行还愿意竞争剩下的部分,这是资金上的支持。 最关键的壁垒在哪里呢?是政策上的,允不允许你做,这才是一个最大的壁垒。 我看过台塑王永庆的回忆录,一九七几年的时候,台塑从下往上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想法,我要做一个大型的炼化装置。但是当时国民党不允许,因为当时台湾是由类似中石油、中石化的国有企业在经营,不允许你经营。一直过了20年,1994年,民党放开了,给台塑石化一张允许进入大型炼化装置的许可,至此以后,就开始建设,90年代开始建设,完全建成是在07年,2500万吨炼油,300万吨乙烯。我们国家也是这样,会涌现出这样一批优秀的企业,能到千亿的市值,本质上,还是国家给了政策上的支持,这个是我觉得最关键的。没有政策上的支持,允许他们进入并且允许他们做大做强,就没有这些企业什么事情了,这是第一个大型炼化装置的壁垒——政策。 第二个比较关键的,是本土要有足够大的市场。 为什么?像国内,大型炼化装置肯定不止一两套,已经很多套了。因为国内的市场足够大,建一套大型的炼化装置,一部分外销,一大部分内销,相当于是能进能退,保证产品能够基本上全部消化掉。整个亚太区域,以前是日本,后面是韩国,接下去是台湾,他们有大型炼化装置,本土有市场是一个前提。在这个情况下,大型炼化装置能够脱颖而出,是借助于本土的市场。所以大型炼化装置的壁垒,我的理解,第一个是政策,第二个是本土有一个相对比较庞大的市场,可以消化、容纳产品。浙石化,现在搞了2000万吨,再搞4000万吨,后面甚至还有三期,6000万吨等等,都可行。这些可行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我刚才说的两大基础上,这是我对大型炼化装置壁垒的认识。另外,就后面发展来看,我记得在17年大型炼化会议上也提出过一点,1000亿市值仅仅是这些公司起步的一个阶段,可以预期的是,这些公司可以动用的自由现金流将在上百亿以上,为中国化工企业赶上全球先进的化工企业打下了基础,因为只有他们才可以动用大规模的资金去做研发投入。譬如像韩国知名的炼化公司LG化学,它就是炼化起家,逐渐在电子、芯片、半导体方面有所成就。所以我认为,现在第一步,大型炼化装置,尤其是浙石化一期二期设计上,荣盛也好、桐昆也好,上一个台阶,接下来,这批大型炼化装置公司,谁会走的越来越好?一定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跨越,往新型材料上走,往上走,就是我觉得这些大型公司再上一个台阶最关键的驱动因素。

1、 历史 性机遇下的民营大炼化龙头

1.1、民营大炼化的 历史 性机遇

民营大炼化的起源来自“十三五”期间,国家在千吨级炼厂上对民营企业放开。2016-2018年,国内炼油化工行业迎来一波景气周期,民营企业对炼化行业投资热情高涨。恰逢2016年后民营聚酯龙头企业盈利趋势向上,积累了向上游做一体化延伸的资金,在这一波炼化投资高峰中,他们冲在了最前列。

“十三五”期间,国家制定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希望通过更为合理的规划,扭转国内石化项目分布分散、竞争力不强的格局。规划的七大石化基地均位于沿海经济发展水平高、港口条件优良的的区域:包括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和江苏连云港基地;泛珠三角的广东惠州和福建古雷基地;环渤海的大连长兴岛和河北曹妃甸基地。

这一轮民营企业的典型代表项目,无一例外占据了七大石化基地最有利的区域,典型的项目包括恒力石化2000万吨大连长兴岛项目,浙石化4000万吨舟山项目和盛虹石化1600万吨连云港项目。

2020年,恒力、浙石化和恒逸文莱项目一期均已经全面投产,开始为上市公司贡献利润。2020Q1,在油价下跌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国营炼厂普遍亏损,而民营大炼化仍有盈利,形成鲜明对比。民营大炼化证明了比存量炼化项目成本更低,分化在全年会体现得更为明显。

然而,国内的炼油行业仍处于深度过剩状态,2019年国内炼油能力8.60亿吨,加工原油6.49亿吨,开工率只有75.5%,按照90%开工率估算国内炼油能力过剩约20%。国内的炼化企业不得不面临有6000万吨以上的成品油需要出口的压力。而下游产品的过剩正在从成品油蔓延到烯烃、芳烃等化工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家对新建炼化产能的审批将更为严格。此前抓住时机的民营大炼化企业,占据了沿海区位优势,项目采用了最新一代的炼化技术,是极具竞争力和稀缺性的。而浙石化,未来一年将从2000万吨增加至4000万吨规模,远期还有望增加三期项目到6000万吨,是这一轮民营炼厂扩张中占据资源最多的项目。

1.2、最具政策红利的民营大炼化企业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是2017年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将重点开展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中转、加工贸易、保税燃料油供应、装备制造、航空制造、国际海事服务、国际贸易和保税加工等业务。

2020年3月,批复《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指出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适度开展成品油出口业务,允许浙江自贸试验区内现有符合条件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开展副产的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先行先试,酌情按年度安排出口数量。

国内的成品油出口目前实行配额制,2019年只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化等国营企业获得配额。由于地方和民营炼厂在成品油分销网络的建设上大幅落后于中石化和中石油等国营企业,成品油出口环节的限制,给地方和民营炼厂造成了巨大的经营压力。2020年4月,浙石化已顺利取得100万吨低硫船用燃料油出口配额,预期后续在汽柴油的出口配额上也会有所放开。公司在7月又获得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质,为浙石化成品油的灵活安排生产和出口销售铺平了道路。

1.3、浙石化将形成民企控股,国企和外企三方合资的股权结构

目前浙石化的股权结构为荣盛石化(民企)控股51%,桐昆股份(民企)20%,巨化集团(国企)20%,舟山海投(国企)9%。舟山海投的股份拟转让给沙特阿美(外企),未来将构成民企控股,国企和外企三方合资的股权结构,有利于融合多方资源。

主要控股和参股方,荣盛石化和桐昆股份拥有庞大的PTA和聚酯产业链,可以和浙石化形成从油到丝的全产业链协同;巨化股份是浙江省内的大型化工国企,代表了浙江省国资的支持;沙特阿美是全球超级原油和炼化巨头,可以为公司带来原油进口、炼化技术、成品油和化工品销售贸易上的协同。

在成品油销售环节,浙能集团和浙石化共同成立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浙能控股60%,浙石化40%。浙能集团是浙江省大型国营电力、油气和能源服务巨头。合资公司将在浙江建设几百个加油站,作为浙石化成品油的一条重要销售渠道。

在对原油到化工品的技术发展上,沙特阿美和沙特基础工业的第三代原油制化学品技术,实现接近50%的从原油到化学品直接转化率。第四代技术是沙特阿美和CB&I、CLG联合开发的“热原油制化学品”技术,可通过研发加氢裂化技术将原油直接生产化工产品的转化率提高至70%-80%。

2、浙石化将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一体化炼厂

相比国内的存量炼厂,浙石化整体规划设计,装置规模大,技术领先;位于华东核心位置,区位优势显著。其主要股东可以就近消化PX和乙二醇。在政策支持方面,浙江省政府配套建设公用设施,给予800万吨规模煤指标,配套构建成品油零售网络。浙石化4000万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炼厂。

2.1、整体设计规划,烯烃芳烃比例高,规模优势显著

浙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是整体规划设计的,一期围绕最大化芳烃产能为中心,并配套大型乙烯装置充分利用轻烃资源;二期方案最大限度生产乙烯及下游产品。4套1000万吨常减压装置加工原油适应性强,其中一期设计可加工高硫中质和高硫高酸原油,可按照市场原油的供应情况加工低价的“机会原油”。

浙石化初期设计总规模为4000万吨/年炼油+1040万吨/年芳烃(其中800万吨PX)+280万吨/乙烯。其中一期建成规模为2000万吨/炼油+520万吨/芳烃(其中400万吨PX)+140万吨/乙烯,即成品油收率为42%。一期重油加工选用固定床渣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焦化组合模式;二期将采用浆态床渣油加氢方案。一期化工部分乙烯下游产品主要为EO/EG、聚乙烯和苯乙烯;丙烯下游主要为丙烯腈,聚丙烯和苯酚丙酮,并配套60万吨丙烷脱氢装置充分利用炼厂副产的LPG多产丙烯。公用工程方面采用海水淡化、粉煤锅炉和煤焦制气,制氢成本较低。

浙石化二期在总结一期经验的基础上,计划增加一套乙烯,并扩大芳烃的产量,计划将整体调整为4000万吨/年炼油+880万吨/年PX+420万吨/年乙烯,化工品比例进一步提升。按照二期乙烯和芳烃产品的比例,预计浙石化一期也还有进一步优化增加化工品的空间。

2.2、下游一体化配套优势

浙石化的主要股东荣盛石化,其参控股的逸盛系,拥有1350万吨PTA产能,远期将达到2000万吨。荣盛石化还拥有255万吨聚酯产能,并在继续增加。另一股东桐昆股份拥有400万吨PTA产能,远期将达到900万吨;拥有640万吨聚酯产能,远期将达到1000万吨。两大股东完全可以消化其生产PX和MEG产能。其他聚烯烃等化工品方面,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最活跃的化工品交易和应用市场。

此外荣盛石化在宁波中金还有200万吨芳烃装置(含160万吨PX),采用燃料油和石脑油进料路线,如果上游炼油端可以放开,中金石化也可以扩展成一套炼化一体化装置。

下游方面,浙石化采用合作的模式,进一步深挖化工品深度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浙石化和德美化工成立德荣化工(50:50),对浙石化项目50万吨裂解C5和48万吨裂解C9进行深加工。将建设50万吨/年裂解碳五分离装置,20万吨/年碳五加氢装置,48万吨/年裂解碳九分离加氢装置,7万吨/年间戊二烯树脂装置,10万吨/年DCPD树脂加氢装置和6万吨/年碳九冷聚树脂装置。浙石化和BP计划以50:50的比例建设年产100万吨的醋酸厂,将采用BP的CATIVA XL技术。

3、全球首屈一指的炼化一体化基地

3.1、世界超大型炼厂情况比较

4000万吨规模的炼油产能,可以进入世界前五行列,到6000万吨可以名列全球前二。全球范围内,炼油产能聚集的区域主要是美国墨西哥湾、韩国蔚山、印度贾姆纳格尔、新加坡裕廊岛和沙特延布等。其特点是,既拥有优越的港口条件,又面向腹地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样的,我国杭州湾也有望形成一个1亿吨以上的炼化产能聚集区,辐射长三角区域,该区域已包括浙石化、镇海炼化、上海石化、大榭石化和高桥石化的搬迁。

排名

公司

炼厂所在地

炼油能力 (万吨/年)

1

印度信诚石油公司

印度贾姆纳格尔

6200

2

委内瑞拉帕拉瓜纳炼制中心

委内瑞拉胡迪瓦纳

4830

3

韩国SK公司

韩国蔚山

4200

4

阿联酋阿布扎比炼油公司

鲁维斯

4085

5

GS-加德士公司

韩国丽水

3925

6

S-Oil公司

韩国昂山

3345

7

沙特阿美公司

美国得克萨斯州波特阿瑟

3015

8

埃克森美孚公司

新加坡亚逸查湾裕廊岛

2960

9

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

美国得克萨斯州Galveston港

2855

10

埃克森美孚公司

美国得克萨斯州贝敦

2800

11

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Garville

2780

12

沙特阿美公司

沙特拉斯塔努拉角

2750

13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台湾麦寮

2700

14

埃克森美股公司

美国路易斯安纳州巴吞鲁日

2510

15

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

科威特艾哈迈迪港

2330

16

壳牌东方石油公司

新加坡武公岛

2310

17

中国石化股份镇海炼化公司

中国宁波镇海

2300

在全球这些规模名列前茅的项目中,委内瑞拉和阿联酋是因为原油产地区域而规划的炼厂,以生产燃料为主。委内瑞拉帕拉瓜纳炼制中心的大炼厂Cardon和Amuay最初都是由1950年左右的300万吨/年以内的炼厂发展而来,到现在的4830万吨/年规模,主要目的是将委内瑞拉的重质原油转化为燃料。但因为委内瑞拉的经济危机,使得投资和原料经常不足,炼厂负荷常年得不到保障。阿联酋鲁维斯炼油厂起步于600万吨/年的装置,2000年扩建到1500万吨/年,2015年扩至4085万吨/年,也以生产燃料为主。

韩国既不是中东那样的原料地,也不具备像中国、印度那样的消费市场,其炼厂以出口为导向。韩国大规模建炼厂是在1990年以后,以规模效应著称,其炼厂平均规模超过2000万吨/年。由于靠近中国市场,2008年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韩国炼厂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红利,例如08年后中国每年从韩国进口大量的PX。但是,随着国内这一批千吨级炼厂的落成,失去消费地和装置先进性优势的韩国炼厂正在逐步丧失竞争力。

3.2、印度信诚实业:高速发展的市场化民营炼厂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石油需求持续增长。由于印度炼油业对私人资本开放,私营炼厂得以蓬勃发展,目前已占印度炼油能力的40%。印度信诚石油公司是印度最大的民营炼化巨头,在贾姆纳格尔的炼厂拥有140万桶/天的原油处理能力,对应7000万吨/年,是全球最大的炼厂,复杂系数为21.1。同时,公司在2018年成功投产了150万吨美国乙烷进料的乙烷裂解装置,增加乙烯的产能。

印度信诚实业集团是一个横跨能源化工、零售和电信业的超级大集团,是印度市值最大的公司。炼化板块目前仍是其盈利最好的板块,是其发展的基石,帮助其培育了快速增长的电信业。

近年来,为解决其高企的负债和保持增长,印度信诚也展开了和国际巨头的合作。沙特阿美计划斥资150亿美元收购印度信诚炼化板块20%的股权,其对印度信诚炼化板块的估值达到750亿美元。作为合作,印度信诚将从沙特阿美采购50万桶/天的原油。下游分销方面,印度信诚和BP公司合资(51:49)的成品油零售公司,目前在印度有约1400座加油站,估值20亿美元,计划未来5年内将加油站增加到5500座。

3.3、台塑石化:浙石化的“简配版本”

台塑石化拥有2700万吨炼化产能和300万吨乙烯产能,其主要装置在1998年、1999年和2007年投产。台塑石化主要由3套900万吨常减压装置、2套400万吨重油加氢装置、2套420万吨渣油催化装置,和3套分别为70万吨、103.5万吨和120万吨的乙烯装置组成。其芳烃组分交由台化芳烃厂加工,烯烃组分也被交由台塑集团其他子公司加工,所以台塑石化相当于70%比例浙石化产能的“简配版”。

台塑石化在原油价格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净利润大致在50-120亿人民币之间波动,市值在2009年炼厂建设完成后基本在1500-2000亿人民币之间波动。

估值方面,台塑石化近10年平均ROE水平在11.5%,而平均PB为2.5倍,PE大致在20倍附近波动。

3.4、浙石化的国际比较

从炼厂产能规划上来看,浙石化二期建成后将远超台塑石化,三期建成后将达到印度信诚炼化板块的规模,并且在化工品方面产能更大,向下游延伸更深。从产业链配套来看,浙石化在下游聚酯产业链的配套和产业集群上也优于台塑石化和印度信诚。

从过去10年亚洲炼厂PB-ROE情况来看,日本炼厂的ROE水平最低,韩国炼厂次之,印度和中国的炼厂ROE水平较高。从我们对民营大炼化各个板块的理解来看,过去聚酯和PTA板块的ROE水平大致在10%左右,而民营大炼化项目的ROE水平有望提升至20%以上。民营大炼化公司的PB水平应该高于亚洲其他炼厂。

国际油价中的每桶是多少升啊?

159升。

国际石油桶以世界平均比重阿拉伯34度轻原油为基准计算,每一原油桶容积约等于159升,每吨原油为7.33桶。桶是容量单位,不是重量单位,1桶相当于159升(0.159立方米),或者1吨原油相当于6.29桶。

原油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密度(吨/立方米,或者公斤/升)不一样,这就造成重量不一样。国际原油界在进行原油重量、容积折算时,通常以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特阿拉伯34度轻原油为准。

这种原油每吨折合7.33桶,每桶又折合42美加仑(0.159立方米),每加仑(美)相关于3.785升。所以计算1桶=42×3.785=158.97 升。

扩展资料:

开采石油注意事项:

1、开采石油企业应对采油生产之前的钻井和采油生产中的各种油井作业的相关方提出的管理要求,在各种设计中应了解施工中的基本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并在预以充分的注意,采取事先预防。

2、由于开采石油涉及地面环境和地下地质情况,从钻井到采油,井下作业,外输都存在泥浆处理、油品泄漏、原油落地。

3、原油脱后水回注、烃类挥发,化学品药剂使用,有害固废处理、井喷、火灾等重要环境因素,如果逢值讯期控制不好,一旦事故发生就会导致大气、水体、土地、养殖业等的污染。因此在开采石油过程中应特别强调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遵守法律法规等。

4、对有毒有害化学品等,在钻井、采油、井下、集输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要求按照MSDS的要求分类存放,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尽量采用危害小的化学品,以免造成对人员损害和环境的污染。

百度百科-原油

百度百科-BBL

百度百科-石油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