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油价分析对比_中美石油价格
1.为什么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却降了
2.为什么外国车的油耗都很低?
3.中国将如何打赢这场石油战争,国际同盟是否又能密切配合
4.中美石油产量历史对比
为什么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却降了
在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前,国内油价出现了几次调整的情况。
本次调价窗口开启前,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据统计,5月以来国际油价上涨了将近10%左右。对于国内的油价来说,本次油价大涨后,92号汽油将重回?9元时代?(5月19日24时),95号汽油则会重回?9元时代?,95号柴油将重回?9元时代?!汽油价格上涨,而柴油价格却一路下滑,这是为何呢?其实和我们平时所用的汽油并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每升汽油会比每升柴油贵0.1元到0.3元左右,而我国汽油与国际油价目前已处于同一个价位上。
目前,沙特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主要原油生产国。由于这两个国家在近几年一直处于油价上涨阶段,所以沙特和俄罗斯也有很大的发言权。但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影响,两国对原油供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沙特表示其正在调整原油产量政策,以遏制其原油价格飙升势头。据悉,沙特阿拉伯将把日产量减少50万桶至60万桶/日(今年前三个月);俄罗斯将减产40万桶/日;利比亚则将进一步减少原油出口能力。
自4月初以来,全国各主要地区非洲猪瘟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从4月份开始,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大幅反弹,到了5月份依然没有结束。据统计,截至5月12日共有157个省份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截至5月11日确诊养猪数量达到了20631头(其中生猪16825头)死于非洲猪瘟疫情。而在猪病多发季节内出现疫情会导致人们对食物中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进而导致食用植物油需求增加,相应地国内柴油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为什么外国车的油耗都很低?
油价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关系,无论你是否开车。因为我们的所买的东西都要依靠运输,油价上升导致成本上升,使所有商品的物价上涨是必然的。
当下中美两国的油价折算成同种货币以后从总体上来讲是美国的便宜,除了美国的平均油价便宜以外,还有一点是人们不是特别注意的,那就是同样一辆车加满一箱油,跑同样的地形,在美国要多跑更远一些,用开车人常说的术语就是美国的油耗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竞争形成的美国汽油品质。
中美之间在汽油标号上看不出有什么不同,都是分成三个等级。炼油厂在生产汽油的过程当中到底如何保障品质消费者一无所知,其实就算是明明白白告诉你一些相关数据,对于非化工专业的人来讲也未必能听懂。但你凭什么相信美国汽油的品质就一定比中国的好呢?
这并非出自盲目的直觉,而是美国的加油站竞争激烈,质次价高的汽油会让消费者用脚投票。不是我们对加油站有多信任和对炼油厂有多信任,而是出自我们对消费者的信任,大家都会理性地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汽油来购买,这样不好的油站就会被淘汰。
而中国的加油站没有竞争,汽油供应渠道也没有竞争。不是我们盲目地不信任,而是没有经过对比的情况下我很难说我现在加的油就是性价比最好的。因此我们说垄断是吸血鬼,特权垄断是当今最大的腐败。
第二,空气品质也会影响油耗。
大部分汽车都没有涡轮增压装置,进气口会由于过滤网过脏导致进气不畅,恶劣的空气品质会使空滤很快地被灰尘堵塞,发动机自然进气的过程要是受到干扰,这就像是人带上口罩跑比赛,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成绩。
第三,中国很多地区的汽油添加物实际上是在掠夺消费者。
中国的很多地区打着各种旗号向汽油里面添加乙醇之类的添加物导致油耗上升,这属于商家和政府一道掠夺消费者,这种方法实施下来并没有使中国的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反而让相关的利益集团赚了个盆满钵满。
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在寻求石油替代产品,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环保本身就是一个替代的过程,添加乙醇产品不能说对环境完全没有用处,但油耗增加以后,排出来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并没有降低太多,况且制造这类乙醇需要粮食作物会对土地产生压力。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没有竞争和消费者的自由选择。
第四,机油成本导致对发动机的养护不同。
美国超市六夸脱包装的美孚一号全合成机油价格在40美元以内,可以供普通小轿车更换一次机油,这种顶级机油一般用于豪华轿车。其它品牌的机油就便宜得难以想象了,很多给普通轿车换油的地方30美元左右全包。在很多中国人看来200元人民币换油似乎还是贵,但相对美国人的收入来讲那就不算什么了。
勤换机油导致油耗降低这是驾驶者所共知的常识,同时这里又一次牵扯到上面所提到的两个问题,产品的品质和空气的质量会对发动机产生影响,换机油的成本会导致人们对发动机的养护程度。
第五,路面质量对油耗的影响。
中国的高速公路除了拦路抢劫的收费站让人们深恶痛绝以外,路面质量时好时坏也是让很多驾驶者感到头痛的事情。除了国家大型主要的国道以外的省道,路面被那些大车搞得坑坑洼洼,驾驶起来从来都没有顺畅的时候。
美国的路面,无论是大路小路,驾驶起来就十分顺畅,可以想象在公路上要是以越野的状态来行驶,油耗肯定会高。
第六,人们对驾驶规则的遵守。
路权是美国人都自觉遵守的一种规则,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保障人权,反对特权了。在美国没有霸王车来破坏大家遵守的规则,因此人们会自觉避让那些执行任务的警车和救护、救火车,这些车辆占总车辆的比例很小。最关键的是人们同时在相互遵守规则的过程当中获得好处,大家不以破环规则为荣,而是以破坏规则为耻。
比如说路口主路上的车辆有先行路权,那么这些车辆就没有必要像中国那样减速。少量车让大量车的规则使能耗降低,当你转上主路后,支路上的车也会让你,这是一个公平原则。
再比如长途驾车在高速公路上大约有八成的时候是采取巡航定速的方式,而在中国大家超来超去,其实并不能使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到达目的地。美国的高速快慢分明,卡车和慢行的车辆自觉靠右行驶,超车以后一般会马上回到右面的车道,这样一般都不用取消巡航定速就可以超车。平稳加油会导致油耗降低这也是一种常识。
最后要说的是中美之间为什么要对比?很多中国人认为两个国家由于种种原因是不能对比的,这是一种自我作贱的想法。大家同属于人类,为什么我中国人就比人家贱?为了得到平等,要去学人家的长处才能赶上人家。而人家的长处都是在对比当中显现出来的,你连产生差异的原因都搞不清楚,就别说去赶上,连自己如何去改进都搞不清楚。
开车二十多年来对各种不同的汽车都曾经测评过,这一次发现我的陆虎车油耗百公里竟然低于10升,无论是从车辆自测数据,还是实际加油测量都是这个结果,而在国内自驾用的三菱小吉普(飞腾车)油耗就是这个水平。我曾经写过一篇《精打细算开飞腾》的文章被广泛转载,当时的测评在四驱情况下的油耗正好9.8升。有意思,这完全是两款不同级别的车。
这一次在美国的中部地区自驾旅游感受很深,在美国驾驶就是一种享受,其实享受的是一种自由的氛围——自由,同时尊重别人的自由。
中国将如何打赢这场石油战争,国际同盟是否又能密切配合
果战略目的和手段无法实现,就失去了打这场战争的意义;如果放弃打那场战争或战争失败,就意味着咱永远不可能掌控国际原油的定价权。
那国际油价应该稳定在什么水平上才算相对合理呢?
要讲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各主要产油国的开采成本说起。那么,这四大产油国的开采成本是多少呢?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美国(页岩油)的开采成本是75美元/桶,中国是62美元/桶,俄罗斯是50美元/桶,而沙特是20美元/桶。此外,加拿大最高为80美元/桶,巴西74美元/桶,OPEC平均为35美元/桶,非OPEC平均为60美元/桶,而全球平均为50美元/桶。
显然,在前四大国产油国中,美国的开采成本最高。尽管美国为了打击俄罗斯,可以承受一段时间低于成本价的国际油价,但长时间的低油价也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因此,当沙特和俄罗斯为了打垮美国的页岩油气企业,而将国际油价压低或长期保持在50美元/桶以下时,美国必然会做出反应。同样,中国为了能够在国际油价较低的时推出原油期货交易,也可以承受50美元/桶以下的价位,但也不是越低越好。如果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中国也必定会介入。因此,仅从这四大产油大国的利益出发,国际油价应保持在70美元/桶以上,才能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损失。
基于这一分析和判断,我在2014年10月的《国际油价涨跌背后的阴谋》一文中曾说:经过此轮国际油价的博弈后,国际油价将在75美元/桶的位置上,稳定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以75美元/桶为中线,上下10个点为正常合理价位,上下15-20个点为允许振荡范围。也就是说,如果咱“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推出“国际原油期货”交易业务后,应该会努力将国际原油价格调控在55-95美元/桶的范围内。正因如此,沙特的石油部长才会在日前表示“我们可能不会再看到油价回到每桶100美元的水准了”。这似乎与中国主导的国际油价定价体系形成了战略呼应,因为那就是咱中国的调控目标。
当然,咱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不会按照每桶多少美元的方式作为计价单位的,而是把它换算相对应的每吨多少人民币的方式计价。而且,所有向中国出售石油的国家和地区,必须自行将石油运抵中国的有关口岸,按照中国挂牌的合约价格在中方指定的地点交割。正因如此,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下一场石油战争打响,美国也必然会拚命反击。因为他既不想失去绝对的石油定价权,也不想失去“石油美元”的统治优势,更不愿意失去操纵国际油价打击他国经济的有力武器。
既然咱打石油定价权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使国际原油价格稳定在相对合理水平上。所谓的相对合理,就是既不使国际油价过高,让产油国谋取暴利;也不因石油消费国的利益而将油价压得太低,使产油国无利可图。从而找到石油产销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因此,中美两国围绕着石油定价权展开的新一轮石油战争,必定会十分激烈和残酷。显然,具有5000年文明传统和智慧的中华民族,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那中国将如何打赢这场石油战争呢?
我们首先要解决国际同盟的密切配合问题
自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尼克松政府将石油与美元绑定后,不仅进一步确立了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也使石油从此成为战争的导火索。美国为了捍卫其“石油美元”的霸权,多次发动过战争。一场因萨达姆要弃用美元作为石油结算货币所引发的战争,至今尚未完全终结。
这就再次证明:石油决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可以预料,如果中国要主导国际原油的定价权,要弃用美元用人民币进行石油贸易结算,那中美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就会迅速增大。因此,中国打赢下一场石油战争,就必须寻找国际同盟的密切配合。我在前面的帖子中曾说,咱想主导国际原油定价权,光靠自己单干不行,还要有战略伙伴的配合。如今,咱不仅有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原油出口国沙特和俄罗斯的加入,还有安哥拉、伊朗、阿曼、委内瑞拉等战略伙伴的加盟。一句话,只要他们愿意积极配合,咱以人民币结算的石油定价权就必定没问题。
然而,这些伙伴们愿意跟着咱与美国打下一场石油战争吗?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中美的新一轮石油战争一旦打响,除了俄罗斯,恐怕包括沙特在内的所有伙伴们早就不见踪影了,他们能够保持“中立”就不错了,别指望有什么“密切配合”。
说实话,这也不能怪别人,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选择战争,而要选择和平。再说,咱中华家也不会为寻求国际原油定价权,而让那些伙伴们去承担与美国翻脸、甚至将战争引入本土的风险。咱必然会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伙伴们的利益和关切。显然,要打赢下一场石油战争,仅仅依靠那种松散型的“战略伙伴”是不行的,咱必须建立起更紧密关系的战略同盟军。而在这些战略伙伴中,有胆量与美国翻脸,也有能力与美国打一场现代战争的,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俄罗斯。也许有人会说,当初咱要将沙特和俄罗斯两个世界最大原油出口国,引入中国市场形成良性竞争环境时,俄罗斯比较矫情,现在他愿意为了中国主导石油定价权而甘冒战争风险?
这五年以来看到过太多客户的经历,有一年翻几倍的,有一个月就损失一半的等等什么样的都有。所以给各位投资者一点建议。
第一:平台,选择平台上面不要过分追求手续费和保证金低的平台,你们要寻找的是系统稳定,资金安全的平台,手续费过低很容易出现卡盘滑点,甚至赚钱了资金转不出来的情况,而保证金低这是跟杠杆比例有直接性的关系。高杠杆的保证金肯定低一点,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有的喜欢做高杠杆的,有点喜欢做低杠杆的,根据个人喜好去选择。
第二:资金,刚开始不建议放太多资金操作,毕竟是风险市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保证万无一失,最主要的是在放资金之前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你放的资金亏损了,对你的生活和家庭有没有影响,如果有,请慎重,如果没有,那可以考虑玩一下,虽然说做原油是为了赚钱,当然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嘛,如果最坏的打算你都可以接受,那还有什么情况你不能接受的呢?
第三:操作,操作上面不要过分依赖老师,任何平台的老师不是神,不可能每一单喊对,更不可能保证你多少收益。赚钱是自己的,亏钱了只有自己心疼。还是要有自己的操作思路。最最最最重要的是,不管怎么样,千万不要把帐户给业务员或者老师帮你操作,否则结果不是你能接受的。
第四:心态,投资市场有一句话说的好,赚的是钞票,玩的是心跳。当各位资金开始增加的时候不要过分的得意,甚至重仓操作,想一步登天,一子错,满盘皆输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当资金缩水了也不要着急,要停止操作,这个时候你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操作方法了,是因为该走的单子想多赚一点而没有走导致最后还亏损出来,还是因为老师的喊单错误等原因造成的,或者是说市场根本就不适合你呢?投资产品有很多,选一个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人的一生:选对老师,智慧一生;选对伴侣,幸福一生;选对环境,快乐一生;选对朋友,甜蜜一生;选对行业,成就一生 。你还在犹豫,别人却在赚钱,这就是差距。你还在等行情,行情却不等你,这就是原因。如手上有套单,锁单,想要解套的解锁的,赚回亏损以及想翻仓的,各疑难杂症本人亲自把脉,并且成功帮助多位投资朋友解除套,锁单,最后扭亏为盈,完成翻仓!
中美石油产量历史对比
中国的原油产量从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之后开始快速增长,1969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1978年产量超过1亿吨。1986年起至今,产量保持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中国产量达到1.81亿吨。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20世纪以来的产量增长历史相对比,可以发现中美原油产量增长的差异:
(1)美国在1919年之前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美国的原油开采处于无序状态,造成了后期低产井的大量出现。中国从1949年恢复发展石油工业以来,一直由国家对石油工业进行管制,私人不能进行开采,这有效地保护了油田。
(2)1920年起,美国本土48州的原油产量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到1965年,美国原油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1%。与美国本土48州产量增长类似,1965年起,中国的原油产量开始超过1000万吨,实现了自给自足,到1979年,中国的原油产量达到1.25亿吨,1965~1985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接近53%(图4.16)。
图4.16 中美原油年度产量
(3)1966~1975年间,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原油产量均高于4亿吨,处于高位稳定阶段。但由于本阶段内联邦政府对油价的管制和新增储量开始下降,美国的原油产量高位稳定阶段持续时间仅为10年。与美国相比,中国从1986年起对石油政策进行了调整,并在90年代以后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国的原油产量开始进入稳定增长的阶段。因此,从产量增长的历程上看,中美之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4)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原油产量在经历了高位稳定阶段之后,从1976年起开始进入递减阶段,到2004年已降至1.76亿吨。中国目前处于产量的稳定增长阶段,在此阶段之后,原油产量也必将开始递减。
(5)从原油累计采出率来看,若将中国的累计采出率曲线向前移动49年,中国1949~2005年的原油采出率增长趋势曲线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在1900~1956年间的增长趋势曲线基本吻合(图4.17)。累计采出率曲线的相似性说明在达到原油产量高峰之前虽然中美两国的原油资源基础不同、产量增长历程不同,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对原油的需求,原油的开采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原油产量的继续稳定增长,中美原油产量增长历程的差异将逐步显现。
图4.17 中美累计原油采出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