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加油_普京回答油价问题
1.普京会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
2.俄罗斯总统普京到底干了啥,凭什么可以在总统位置上
3.美国油价飙升至历史最高,会拉下脸面求普京结束乌克兰战争吗?
4.普京已经和美国撕破脸了,为什么还要卖石油给美国?
5.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6.油价暴跌俄罗斯依然表现出信心十足,他们究竟握有什么制胜“法宝”?
普京会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
普京会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任瑞恩 发自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于12月17日举行了他在总统任上的第11次年度大型记者会。普京怎样迎接新的一年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马拉松”式记者会上,普京目光犀利,从容淡定,没有一丝疲态。面对32名记者提出的47个不乏尖锐的问题,他没有避重就轻、闪烁其词,而是侃侃而谈,一副尽在掌握的样子。
俄各界对普京的这场记者会普遍持积极评价,更有专家认为,普京怎样迎接新的一年这是普京在年终岁尾作的一场“谋发展、反危机”的主题演讲。
这场记者会之所以举世关注,它的背景是一个重要原因。即将逝去的2015年,对于俄罗斯和这个庞大国家的领导者普京来说,是“危机四伏”的一年:对内油价下行压力增强,卢布汇率“跌跌不休”,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对外乌克兰危机未了,西方制裁犹在,叙利亚迷局亟待破解,而土耳其又从“背后捅刀”。面对这重重危机普京该如何破解?他又会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全世界都为之瞩目。
“乐观”普京
在记者会上,普京用了两个多小时回答有关国内的问题,内容几乎涉及俄当前面临的所有迫切任务,普京怎样迎接新的一年包括延长退休年龄、住房公用事业改革、提高国家管理效能等。面对这些俄罗斯居民最为关切的问题,作为国家领导者的普京需要让自己乐观起来,同时也要让民众鼓足信心,乐观面对未来。
“显然,危机尚未结束,但不管怎么说,危机高峰已经过去。”普京说,从今年第二季度起,俄经济出现企稳迹象。
同时,普京十分清楚,俄经济结构以原材料生产为主的状况仍未改变,经济增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材料价格的涨跌。当前,世界油价大幅下跌对俄罗斯这个石油出口大国造成严重影响。
早在本月初,普京在向俄联邦会议(议会)发表国情咨文时就语重心长地告诫说:“我们要做好原材料价格长期低迷的准备,还要做好外部势力对俄持续制裁的准备。”但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俄经济已适应经济制裁造成的影响,适应了当前的外部环境,有望逐渐好转。
可以看出,普京充分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深刻性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和政治后果,他正竭尽全力带领这个国家走出困境,普京怎样迎接新的一年进而实现俄罗斯的长远发展。
俄政治信息中心主任穆欣指出,普京敢于坦诚地面对困难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他的乐观精神,这说明作为一名政治人物的普京依然对自己充满信心。
“果敢”普京
在谈到俄罗斯对外关系时,俄积极参与的叙利亚问题必然被提及。普京在记者会上说,俄罗斯与美国在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关键问题上立场相近。俄方整体上同意美国提出的用于联合国安理会审议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不难看出,在叙利亚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的俄美两国达成了某种实质性妥协。然而,这种妥协绝非一蹴而就,普京怎样迎接新的一年而是普京用智慧、勇敢和果断的行动争取而来的。
曾记否,今年9月30日,普京在以军事演习为掩护完成一系列军事调动和部署后,突然宣布应叙利亚要求,开始对叙境内“伊斯兰国”目标进行空袭。此举令全世界,特别是俄罗斯的老对手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始料未及。
俄罗斯总统普京到底干了啥,凭什么可以在总统位置上
其实普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它的运气非常好而已。
当年叶利钦因为迷信西方国家的允诺,把苏联搞垮,但是西方扶持援助俄罗斯的承诺却没有实现,俄罗斯人民发现在苏联解体后,不仅没有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反而因为卢布的贬值而一贫如洗,多少年的积蓄化为乌有,物价飞涨加上失业,俄罗斯人饥寒交迫,形如二战最困难时期,他们感到上当受骗,对叶利钦恨之入骨,对西方国家再也不相信。
普京看到人们的这种情绪,也明白西方不想看到一个独立强大的俄罗斯出现,再怎么低声下气都不可能换得西方的友好。所以它一上台就表现出对西方的强硬,这就迎合了人民对西方的不满,因为普京得到了非常高的支持率,而且他对西方越强硬,这种支持率就越高,反普京的力量直接被民从忽视,西方虽然让俄罗斯一度瘫痪,但是却在随后看到他们不愿看到的一幕:俄国人民在反西方的旗帜下空前团结,就算是生活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他们也再不相信西方煽动。
普京在还表现在另一方面,他上台的前几年,国际油价上涨,以石油出口为主要外汇收入的俄罗斯赚得盆满钵满, 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人民生活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这让普京获得了俄罗斯民族英雄的地位,而且非常稳固。
后来虽然油价下跌,俄罗斯的节日不再,但是经历过苏联跨台和俄罗斯复苏的人民,深切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和国际政治的残酷虚伪。要想要普京支持率下降,要等到现在的俄罗斯人大都死掉,的婴儿和他们的后代长大,他们没有经历过苏联垮台带来的苦难,对历史没有感觉,所以才有可能受到西方的蛊惑。
美国油价飙升至历史最高,会拉下脸面求普京结束乌克兰战争吗?
美国油价飙升至历史最高,也不会拉下脸面求普京结束乌克兰战争,即使美国油价达到200美元/桶,美国民众叫苦连天,也不会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5个:
第一个,乌克兰战争爆发的原因就是北约的不断东扩,这是美国主导的,目的就是想压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削弱俄罗斯。现在乌克兰战争能把俄罗斯拖入战争泥潭,这正是美国人希望达到的结果。
第二个,美国人早就放出话来了,要支持乌克兰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而且把西方国家都动员起来了,现在寻求结束战争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美国人可是最要面子的,以后小弟还怎么带?
第三个,乌克兰人也不会同意,即使泽连斯基按照美国的要求结束战争,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也不会同意的,现在已经丢掉五分之一国土了,谁要承认谁就是乌克兰人历史的罪人。
第四个,虽然是最高行政长官,但美国实际上被大资本家掌握,尤其是那些军工集团和华尔街金融集团,乌克兰战争让他们有利可图,他们是不会寻求结束战争的。油价虽然很高,但美国拥有美元霸权,完全可以多印刷美元来搜刮其他国家的财富,然后给美国人发放补贴,就像疫情那样直接发支票。
第五个,现在不是美国人想结束就说了算的,主动权在俄罗斯手里,除非美国答应不再东扩、乌克兰保持中立,北约与俄罗斯签署和平协议,而这些条件美国是不可能答应的。俄罗斯只有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才会主动结束乌克兰战争,美国人的话也不好使。乌克兰战争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俄罗斯胜利,谁不服气就接着干。
普京已经和美国撕破脸了,为什么还要卖石油给美国?
俄罗斯并没有卖给美国石油,而是美国从印度和土耳其购买已经加价的俄罗斯石油。
俄罗斯的油价低,商人逐利只要有供需关系就肯定不愁卖不出去,自俄乌争端开始国际油价一路升高,而俄罗斯因为美国,欧盟,北约的联合制裁很多国家没有办法直接从俄罗斯直接购买,现在的俄罗斯石油大部分出口到了亚洲国家,而实际购买者使用者则是欧洲国家。
脱了裤子放屁,欧洲国家自食其果大部分欧洲国家被美国和北约裹挟着签署了制裁俄罗斯能源的协议,但是一直以来俄罗斯就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大部分欧洲国家过去一直依赖的就是俄罗斯的能源。
别看美国和欧洲几个国家天天高喊着制裁俄罗斯能源,实际上就属这几个国家买得最多,有的欧洲国家在最开始一直跟着制裁俄罗斯,可是到了后面自己扛不住了就公开的跑到了俄罗斯开设了卢布结算的账户购买能源,因为国家有需求,能源不买是不行的。
再说美国,美国现在是明令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但是却偷偷地从印度和土耳其购买俄罗斯的出口石油,这已经是加过一次价格的了,可即便就是这样也比国际油价低,倒手以后就会有利润,美国重利益能赚钱的事情他们肯定不会落下,事实上数他们喊抵制俄罗斯的声音最高,但是购买俄罗斯石油最多的还是美国。
联合国秘书长都替美国四大粮商跑腿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专门跑到了俄罗斯找普京磋商希望俄罗斯能在乌克兰让出一条通道让美国把在乌克兰的2000万吨粮食运出去。
因为现在俄罗斯已经占领了乌克兰五分之一的领土,包含了乌克兰最重要的几个港口,现在的乌克兰完全成为了内陆国家,乌克兰是全世界上黑土地最肥沃的国家,而乌克兰所产的粮食大部分都被美国的四大粮商和农场主所垄断,等于乌克兰的粮食其实就是美国的粮食,现在美国有2000万吨粮食在乌克兰,可是因为俄军占领现在一粒粮食也运不出去,这才有联合国秘书长专门跑俄罗斯找普京替美国求情,而普京给的答案则是除非美国把制裁俄罗斯的法案消除否则不可能。
现在全球粮食较为紧张,大多数的国家包括印度前段时间也发声明禁止印度粮食出口,粮食能源就是国家的命脉,产粮大国都不出口粮食了现在。
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主要是为了打击俄罗斯经济,以惩罚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国际油价大跌,美国汽油0.73美元/L,而水1美元/L,油比水贱。美国大妈的幸福时刻似乎到来了。
从今年夏天开始,国际原油价格狂泻30%至4年来最低点。截至北京时间17日晚21时,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78.4美元上下徘徊,较前日继续下跌。分析师们仍在喊: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有专家预测,此轮下跌将探至50美元/桶。
当地时间11月13日,纽约商品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4.21美元,跌破每桶75美元关口,为2010年9月以来最低。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7.92美元,也跌至四年来最低。
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传导至美国国内,美国成品油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每加仑(约3.8升)3美元。
经济学家们分析,本来这轮美国经济增长已经几乎走到了顶点,海外需求的放缓拖累了出口,可能会让经济转而向下;但突如其来的汽油大降价却可能是刺激国内消费的一个大利好。《纽约时报》预计,过去几周内汽油价格的陡降,会在马上开始的消费季给美国带来数十亿的额外零售收入。
分析称,对于那些中低收入的美国消费者来说,汽油价格的下降尤为重要。这部分人群还没有从过去几年的经济复苏中恢复元气。虽然近年来就业市场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人在这几年获得的工资增长简直微乎其微。至于那些经济上最为拮据的群体,更是能从此次汽油降价中稍微松一口气,并将花费转移到其他日常生活或者服务开支上。
目前美国人每天花在汽油上的开支是10亿美元。汽油降价将让美国消费者们在今年11月和12月比去年同期总共省下84亿美元。按照一户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年购买1200加仑(约4542升)汽油计算,现在的汽油价格将让他们每年至少省下400美元。同时家用燃油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5%,这是另一笔会因为油价下调而带来的额外节省。
事实上,美国并不缺油。上周四美国能源部出具的当周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上升到了29年来的最高水平:每日900万桶。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美国已经快要追平日产量960万桶的沙特阿拉伯。
报道称,美国石油产量的攀升和新型能源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页岩层中抽出了成百上千万吨的油气;几条关键输油管更新升级,重新布流了从美国中部平原向墨西哥湾的石油输送,这个变化让现在墨西哥湾附近冶炼厂们仓库里几乎塞满了原油库存。美国已经终结了从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进口原油的时代。
但火上浇油的是,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并未减产,利比亚石油产量的恢复加剧了供过于求;同时,虽然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但该国的石油出口已经创下了自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最高纪录。
欧佩克成员国甚至趁机大打价格战,沙特阿拉伯日前就下调了向美国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这一举动触动了争夺市场份额的敏感神经。但曾经“呼风唤雨”的OPEC正在丧失对原油的定价能力。约翰·科尔德福认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朗都把希望押在了中国和亚洲其他的原油大客户身上,但亚洲同样竞争激烈,今年9月,美国阿拉斯加北坡油田所产原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韩国。
一边是供应超预期增长,另一边却是需求却越发疲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能源署10月份发布的报告将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原油需求日均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了25万桶和9万桶。此外,美联储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受到打压。
而到了明年3月,美国石油产量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950万桶/日甚至更高,随着届时寒冬逝去,全球石油消费市场亦会陷入萎靡,随之而来的是油价继续探底。上周五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罗斯已经准备好面对油价“灾难性”下跌。
油价的底在哪儿?左右油价的因素是哪些?
据华夏能源网的分析,目前能够左右国际油价的因素不外乎五个:
1、欧佩克的产量
自6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其中具体来源有三:第一,OPEC增产约60万桶/天,其中主要来自于利比亚,其余国家大体增减相抵;第二,美国原油增产近30万桶/天;第三,三大能源机构持续下调需求预期,下调幅度约30万桶/天。而供应过剩造成的油价下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出口国,尤其是欧佩克。
因此,近段时间原油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消息层面均指向于欧佩克的产量动向。11月27日欧佩克会议将召开,但目前市场言论不一,最终是否会减产尚无定论。
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导致欧佩克大多成员国财政出现问题,因此,分析认为欧佩克最终限产保价可能性偏高。即使欧佩克不对3000万桶/天的产量配额进行下调,只需要求成员国严格遵守该配额同样也可达到减产效果。因为目前欧佩克整体产量约为3080万桶/天,超出配额近百万桶。
如果欧佩克11月会议上宣布限产,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长期压制原油的一座大山将移除,国际油价将会迅速反弹,有望重返90美元/桶上方。
2、美国页岩油的产量
从原油生产成本角度来看,非常规油气资产属高成本之列。其中美国页岩油开的平均成本约为65美元/桶。但对于一些中小型页岩油公司而言,成本可高至75-80美元左右。因此,美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桶,将会令部分生产公司面临经济性考验,随之而来的则是减产问题。
3、欧美对伊朗的制裁
11月24日将迎来伊朗核谈的最后期限,双方将继续围绕核问题展开交锋,以决定双方是否相互作出让步。但近日表示“分歧依然很大,恐怕达不成目标”。此前,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四轮制裁,欧美也单方面对伊深化制裁,目前欧美允许伊朗日均出口不多于100万桶的石油。而谈判结果达成最终成果的可能性不大。
4、期货市场的动作
近五个月来,由于原油市场利空消息不断释放,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也随之不断升温,并出现了罕见的做空浪潮。以美原油期货为例,自7月份开始,交易商在美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的净多头寸减少53%,其中多头头寸减少32%,而同期空头头寸暴增111%!虽然目前原油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仍未有得到实质改观,但有一现象需要警惕。
5、产油国的局势
俄乌军事冲突,ISIS中东暴力行径以及利比亚内部等地缘紧张局势依旧活跃于石油市场。俄乌双方关系陷入拉锯战,而且随着冬季来临,天然气供应问题将为俄罗斯增加谈判筹码,领土及能源贸易争端预计仍难以根除;近来,虽然中东紧张气氛有所缓和,但ISIS仍在间断性的挑动市场神经,其潜在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利比亚内乱问题趋于长期化,内部分裂势力干扰下该国油田及港口频繁开与关,致使产量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
油价大跌、领土纠纷、内乱等因素存在令上述地缘风险大范围升级的可能。一旦局势升级,原油期货价格将会迅速反应。不过,由于市场供应整体相对过剩,将弱化地缘局势紧张所造成的供应紧张的担忧,所以,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阴谋论流行:美国和沙特要把俄罗斯“弄死”
石油行业内发生的任何事情,很多都可以用阴谋论来解释。最近油价暴跌也不例外。
据凤凰财经的报道,最近《纽约时报》社论刊登了汤玛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讨论阴谋论的文章。这位前中东记者最近一篇专栏中发问:“这是我的幻想?还是一场全球石油战真的已经爆发?一方是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另一方是俄罗斯和伊朗。”接着他自问自答:“是的”,并认为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正试图将主要依赖石油收入的对手伊朗和俄罗斯置于死地。与此同时,阴谋论这一观点在俄罗斯也很流行。
俄罗斯《真理报》的重要新闻就是:《希望沙特摧毁我们的经济》。
事实上,沙特是剩余产能最多的产油国,历来都是左右石油市场的力量。油价出现泡沫,沙特就增产遏制价格升势,价格下跌就减产支撑市场。今年夏天结束时油价开始暴跌,市场普遍预期沙特如往常一样减产。但事与愿违,沙特上月宣布将致力“维持市场份额”,不会减产支持油价。
虽然人们不禁会从政治角度去解读沙特的做法,但它这个战略也可以多个经济理由去解释。最明显的理由就是,对沙特来说,美国不再是一个极度尴尬的政治盟友了。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但现在出现“叶岩油革命”了,美国从沙特的大客户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由于叶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油成本,应对竞争的战略之一就是压低油价,迫使叶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目前,沙特一直不能使用这一战术,因为基于许多供应和政治因素,油价一直高于叶岩油生产成本。就在最近几个月,全球石油市场供应意外大增,但需求锐减。从6月份以来,油价已经下跌大约25%,上周更跌破每桶80美元。
如沙特现在减产支撑价格,美国就可以扩大叶岩油生产攻其要害,阿拉伯半岛势必落得原油收入减少的下场。沙特目前可以用的战略,就只有迫使美国成为另一个原油供应国。若这个说法是对的,它的意义将非常重大。这意味着油价下跌不会是昙花一现的现象,而全球两大原油供应国之间将爆发频繁的价格战,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基本格局。
当然,也有人表示所谓的阴谋论之说有些牵强附会。
据网易财经的报道称,很多人自然相信金融与政治格局的关系深厚,但供求关系的变化才是所有因素的最终落脚点,经济复苏不力以及世界对原油能源的依赖度下滑才是其步步跌向80美元/桶的推手。
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由3.4%调低到3.3%,经济疲软之势依然明显;国际能源署(IEA)10月14日将今年石油需求日增长预期由70万桶调低到20万桶,为五年来最低。但需要看到的是,较低的能源价格带来的不会仅是负面影响,在经济复苏困难期,能源成本的降低对工业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世界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远没有上世纪石油危机时那么重要,加之各国开能力的提升和替代能源的飞速发展,以及美国长期投资开发的页岩石油开始进入产量高速增长期,导致今年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同比上涨13%至9月份的880万桶,即将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因此OPEC对全球油价的垄断控制能力早已大打折扣。数据显示,目前非OPEC国家生产的原油占世界原油贸易的比重超过50%,而在10年代只有不到30%。此外,不仅是OPEC与非OPEC国家难以协调行动,OPEC内部成员也经常意见相左。
众所周知,俄罗斯财政对石油收入十分依赖,俄罗斯向国际市场出售原油720万桶/天,构成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5%,其财政盈利线约为102美元/桶。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5%,油价下跌的伤害确有体现。但据85美元/桶的美国页岩石油成本来看,美国的页岩石油生产企业陷入亏损几乎是必然的,受到牵连的还有200万人的就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并不是愿意看到的。
油价八连跌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受国际油价持续大跌影响,发改委昨日再次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自今年7月22日起,国内油价实现罕见的“八连跌”。本次调价落实后,7月22日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普遍回落至“6元时代”。
那么,“八连跌”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1。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私家车油耗成本明显下降。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L为例,本次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23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如果综合“八连跌”累计降幅计算,每月出行总油耗累计降低185元左右。
2。降低物价,刺激消费。低油价使出租车、航空、旅游等行业都深受其益,减少普通消费者的出行成本,间接刺激消费。
3。国家原油进口成本降低。纽约每桶油价创下2011年10月以来的收盘新低;伦敦布伦特每桶油价创下2010年9月以来新低。2013年10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据专家分析,国际原油年平均价格每下降10美元,中国就将节省200亿美元进口成本。
4。间接刺激经济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油价下跌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油价暴跌俄罗斯依然表现出信心十足,他们究竟握有什么制胜“法宝”?
油价暴跌,俄罗斯依然表现出信心十足,从目前表现来看,他们没有制胜的法宝,之所以信心十足,他们为了对抗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再加上有中国为依靠,所以俄罗斯在面对着油价暴跌的时候,依然没有签订减少生产量的协议,
一、对抗美国,
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纠葛,从冷战时期就开始,继承了苏联的俄罗斯,自然也就将这一纠葛继承了下来,虽然已经没有了冷战时期那一种火药味极浓的那种针锋相对,但是相互之间攻击一直在各个方面存在,所以才会有之前美国派指责特朗普的通俄门,在能源方面,美国在上个世纪开始研究页岩油气,随着水平井和压裂技术的不断成熟,自当选开始页岩油气的开产量快速提升,特朗普当选之后?美国能源独立战略?成为其能源政策上的重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并彻底放开国内的石油生产,石油开活动再也没有任何政策阻碍,大规模的热钱进入这一行业,美国主要的40多家页岩油公司在过去三年中现金流为负,再加上开成本普遍在40~50美元每桶的情况下,油价要是跌到30美元每桶,足以让一大批中小规模公司面临破产的困境,2020年是特朗普的选举之年,如果能够造成油价跌破30美元,必然会对特朗普的选举造成巨大的影响,也会对美国的经济产生影响,而这一结果俄罗斯是乐见其成的,
二、对抗沙特阿拉伯,
虽然欧派克是由多个国家组成,但主要牵头的还是沙特阿拉伯,当需要减产的时候,也是沙特阿拉伯承担了更多的任务,这就导致了沙特阿拉伯被迫将市场部分占有额让给了俄罗斯,在沙特王子阿卜杜勒?阿齐兹担任石油部长后,他决定重新树立沙特在石油领域的权威夺回应有的市场占有,而俄罗斯已经尝到了甜头,当然不会进行退让,对于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派克提出来的协议自然会是反对,虽然普京的发言人一再表示,克里姆林宫对于必要时举行会谈一直敞开着大门,但什么时候才是必要的时间,恐怕只有俄罗斯心里才会清楚,
三、依靠中国,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但是他在中国占据的份额较少,在2014年开始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陡然加速:2014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俄罗斯超越沙特,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第一大国。中国的经济在日益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是世界上能源需求最大的国家,而导致石油价格暴跌的原因在于新型冠状肺炎,而中国已经控制了新型冠状肺炎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现在中国的精力开始放到了经济发展上面,如果能够能在这个时候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就算是油价再暴跌,俄罗斯也有信心在当中取得足够的利润,再加上俄罗斯为了摆脱对石油依赖的各种努力,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等基础产业,让俄罗斯最终拥有了在原油市场上进退自如的底气。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