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长期来看,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垄断组织OPEC为什么不能保持高油价?

2.大揭秘,国内油价为什么会比国际油价贵

3.中国成品油市场之怪现象:油荒是垄断造成的吗

4.造成中国石油垄断的原因

5.为什么油价一直再涨?

从长期来看,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垄断组织OPEC为什么不能保持高油价?

如何打破油价垄断_如何应对油价下跌

其一因为政治的原因,产油国是无法对抗全世界的。其二价格过高会刺激新能源的发展,这样不利于产油国利益。其三OPEC是14个成员国,即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突尼斯、刚果。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各国之间也是矛盾重重,所以不可能达成统一的垄断。

石油交易是重要的金融交易方式,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个人的财富创造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国内的石油交易市场的起步比国外晚,机构体系都还在进一步的完善中,但这往往意味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潜力商机。

石油交易的形式主要石油期货交易以及石油现货交易。由于现货交易在许多方面都优于期货交易模式,石油现货交易是国际上广泛使用且备受关注的交易方式,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

OPEC

OPEC的全称是-organl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ed country即世界原油输出国组织,这个组织是由当今世界上原油出口量最大的几个国家组成,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俄罗斯等等,实际上它并不是个企业,或政治同盟,它的目的在于将世界上的主要石油输出国之间可能出现的原油价格差异或由此造成的竞争所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它们间统一定价,一致对外,同时也能在国际事务当中能不至于在美国等强国面前过于屈从,所以它的性质造成了一定的垄断效应但并不是为了垄断而成立的。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石油生产国为协调其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反对开发和控制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而成立的国际组织于1960年9月成立。

大揭秘,国内油价为什么会比国际油价贵

除了由于技术和等方面因素,目前中国生产成品油成本较高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到达终端消费者的油价不仅包含原油价格,还有炼油、输油、加油站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利润,最后还需要加上燃油税。

国内成品汽油价中,31%~34%是税费。

成品油价中包含了较多的税费。其中消费税本次调整后为1.12元/升;增值税相当于成品油价格和消费税之和的17%,在0.9~0.98元/升之间;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则以消费税和增值税为税基,分别为税基的7%与3%(各地计算公式有所差异)。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石油消费大国。2013年,我国石油和原油表观消费量分别达4.98亿吨和4.87亿吨,同别增长1.7%和2.8%;全年累计进口原油2.82亿吨,同比增长4.0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对外依存也将增大,2013年已达到58.1%。

扩展资料

在中国,成品油实际消费价和税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价税分离。按照我国的成品油价格结构,油价中48%为各种税费。

因为汽油的税费在中国大约要收46个百分点的税费,消费税、增值税、教育税、养路等等的收税项目,导致了国内的汽油价格较高的原因,如果不收税,那么国内的汽油价格也是比较便宜的。

还有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对于石油的需求比较大,而且我们国家的石油产出也是比较少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从别的国家进口石油了。

人民网-美国油价为何低于中国?关键还是税

中国成品油市场之怪现象:油荒是垄断造成的吗

有一部分是的

成品油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倒置,由于零售价格限制,油站限制供油减少损失,造成加油困难。

“十一五”规划中关于节能减排的压力,导致各地拉闸限电,然后导致柴油发电增加,导致柴油供应紧张。

应对策略

编辑

出台更为合理的油价调控机制与石化企业利润监管机制,限制私有车辆增长量,发展公共交通事业。从长远看,还需国家加大对汽车相关行业科技研发的支持,降低车辆油耗的同时开发多种绿色动力驱动车。

相关报道

编辑

石化双雄表态:柴油荒下月底结束

在连续8个月柴油库存下滑之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世祥在接受记者访时表示,中石化柴油库存已于上周末开始止跌回升。他预计,1个月后,中石化的柴油库存应该能达到正常水平,12月底柴油紧张的局面就会结束。

对此,中石油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访时也作出了类似表述。

分析人士表示,原油连日下挫引发国内市场观望,国内柴油日渐宽松,沿海重点城市两大巨头旗下加油站对外销售控量从紧变松,零售环节紧张有望进一步缓解。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中石化的预计过于乐观,年底企业用电、煤炭运输用柴油需求还将增长,油荒缓解有可能,结束还看不到迹象。

库存首次止跌回升

“最近,特别是近2个月以来,公司柴油库存下跌得很厉害。”夏世祥说道。自8月份开始,国内成品油库存显著下降。据新华社发布中国石油库存数据,9月份,柴油库存环比下降8.6%;10月份,柴油库存环比下降10.7%。

息旺能源的分析师廖凯舜称,3月份,国内成品油库存处于正常水平,估计在1700万吨左右。但到10月末,成品油库存跌到1400万吨,柴油大概在900万吨左右,柴油库存只有625万吨。

记者从两石油巨头处获悉,柴油库存首次出现止跌回升情况。中石油有关人士表示,公司柴油日加工量保持在4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后期随冬季需求回落,柴油库存将上涨。

夏世祥称,柴油库存止跌回升主要是柴油增产、进口增加、推迟炼油厂检修等一系列措施的结果。

据统计,截至11月16日,国内主营48家炼厂开工率为87.06%,较去年同期的年内高点86.43%略高。两巨头还将进口近50万吨柴油。

对于有媒体提出的两大公司零库存机制,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兴权表示,“中石化成品油供应只有40%由管道输送,不需要周转,不用库存,但是大部分的成品油是通过水运、铁路、汽车配送的,没有库存无法实现周转。”国家要求库存油能满足1个月的周转,各石油公司可以视具体情况掌握,国际上惯例是2个星期或22天。

专家称:预期或过于乐观

夏世祥透露,两大公司将向市场新增加100万吨的柴油供给,实际消费需求没有这么多,沿海、沿江、华东、华南柴油紧张正在缓解。据息旺能源的监测,沿海重点城市加油站基本敞开供油,如广东、上海、山东、江浙以及河北中石化已基本放开销售。但华中等内陆地区仅有湖北中石化等少数城市放开;西南地区则只有广西放开,其他各地主营加油站仍限量。

“加油站排队的情况现在越来越少,之前每辆车一次限供200元~300元的柴油,现在增加到限供500元~600元。”夏世祥说道。

据广东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每个销售公司的零售量都明显较上周增加约5%~10%不等。

中石油有关人士称,公司在东北、西北大部分地区的加油站已敞开供应,并将根据各地供需情况陆续扩大到全国。

廖凯舜说:“国际油价连续下挫,两大公司释放出增加的利空信号,投机囤油者受挫,减少购进,柴油已从紧张困局走出来。”

夏世祥认为,如果国际原油价格不再上涨,恐慌性需求下降,12月底柴油荒或将结束。

不过,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说:“年底节能减排压力大,对企业拉闸限电会继续;12月也是企业交货的高峰期,用电量大,只能增加柴油发电;加之,今年新增上亿吨的煤炭,外运柴油需求很大,因此,缓解有可能,结束还看不到迹象。”

油荒并未缓解

编辑

尽管“两桶油”在纷纷表态加大柴油供给,不过,民营石油商们并不买账。继上个月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炮轰”两桶油断供后,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也站出来,大倒经营苦水,指责“两桶油”蓄意制造油荒混乱,并呼吁国家有条件放开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垄断局面不改观,油荒会持续蔓延。”该商会执行会长齐放说。一边是两桶油指责民营加油站囤油惜售,一边是民营石油商反击两桶油借垄断控制市场。双方各执一词,而柴油荒的困局何时能解?[1]

5万家民营加油站很饥渴

“现在高价油也买不到了”

“又无奈地谈油荒,又不情愿地表达,又艰难地维计生存,又很不体面地面对消费者。”同样是商会执行会长的钱其连用了这个排比句表达自己纠结的心态,“如果你们是搞石油的,现在会跟我心情一样。”他同时是南京蓝燕石化储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旗下有多个加油站。据其介绍,其下属的加油站有的仍在卖柴油,但是“卖一升亏两三块钱”,有的干脆停供了。“现在高价油也买不到了,我只能保证在南京市里的两三个加油站对外供油。”

齐放则指出,“两桶油”干脆不给油了,民营石油商基本上“买不到油”,他们只能从中介机构和利得财富高价买油。其加油站取柴油限量供应,每次只给加几十升,“给点油把司机哄走”。而据张跃会长介绍,全国约5万家民营加油站“柴油基本上全部供应紧张”。

两大石油集团,并要求“两桶油”加大敏感及库存薄弱地区的投放,保障农业“三秋”生产等重点用油需求。“两桶油”随即披露在取多项举措保供。不过,近一周来,民营石油商们并没有感觉到柴油荒有所缓解。“还没明显好转。”钱其连认为,如果能买到比零售价低的油才意味着好转,但还买不到。据其描述,过去一段时间来批发价已经超过零售价,价格倒挂现象严重。本来按照相关规定,成品油批发价要比零售价低至少300元。

否认囤油惜售

“赚的差价不够付利息,况且哪有油源可囤。”

自上个月开始,山东、河南、江浙、两湖、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等局部地区陆续出现柴油供应紧张局面,部分民营加油站抱怨限供、停供,甚至有城市出现排队加油现象。在两大石油集团看来,本轮柴油供应紧张的原因主要有国际油价强劲反弹、信托网建设不均季节性消费需求回升以及部分社会加油站出现“惜售”,甚至囤积居奇。对此,会长们集体否认。

“没有这回事儿,现在囤油不是傻了吗。”钱其连指出,一吨油8000多元,油价这么高没必要囤油。况且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囤油一般会选择在圣诞节到春节期间,赌来年春天开工行情,时机不对。他自己的库里基本上没有存油。张跃也表示,存一万吨油光资金就要压近亿元,而且也不合算,赚的差价不够支付利息,况且哪有油源可囤。

参考资料

1. 发改委约谈后柴油荒未缓解 5万家民营油站很饥渴

造成中国石油垄断的原因

造成这种怪圈的原因是中国石油政策的不透明:“我们总要在国际市场上保密,市场很难对中国的需求形成稳定预期。石油进口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做生意,在商言商,一般而言,越公开透明越对自己有利,也越对生意伙伴有利,否则的话就会吃亏。”

量价齐升

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月中国进口石油836万吨,同比增长77.7%,平均进口价格上升了51%,净增11.1亿美元。

同时,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其他互补性能源产品(如煤炭、天然气、电力等)的价格上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报告,受国际油价的影响,在2003年1月,国内能源及相关产品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原油价格环比(与前月相比)上升7.6%,同比上升42.7%;成品油价格环比上升1.8%,同比上升25%;1月煤炭价格环比上涨0.3%,同比上升3.2%;电力价格也微幅爬升,环比上涨0.4%,同比上升1%;天然气价格环比上涨0.6%,同比上升0.7%。

“这是中国又一次在原油进口上实现了可观的量价齐升,与以前的粮食进口有着惊人的相似”,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说。

宋国青称,尽管中国只有不到10年的石油进口历史,有关特征尚不能在统计数据上显著地体现,但根据他对中国粮食40年进口历史的研究,中国的石油进口正在步粮食进口的后尘。“自从中国进口粮食以来,几乎没有一次不是在国际粮价的高点大量进口,而在最低点出口。

而石油进口正在走粮食的怪圈。”历史纪录显示,2000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路上涨,而中国进口原油及石化产品也同时大增。来自海关的统计表明,2000年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了62%,并导致相关化工产品平均涨价21%,但中国该年进口原油数量达到7013.4万吨,与1999年的3661万吨相比,几乎翻了一番。

量价齐升的后果是成本巨额上升,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大呢?中国的石油企业没有公布由此带来的损失。但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来自海关的权威人士估算,2000年仅原油进口一项,关税至少多缴了150亿元。“150亿关税是肉烂在锅里了,但中国用户为石油进口价格上涨支付的巨额成本,大都流到国外了。”宋国青说。

逢低减仓

而在接下来的2001年,中国原油进口又陷入另一个怪圈。从2000年末开始到2001年美国“9·11”之后,油价从30美元以上一路下滑到17美元一桶。但该年中国的进口原油数量为6025.5万吨,比2000年下降14.09%。

“中国现在的年进口量也只在7000万吨左右,而美国每年的进口量在2亿-3亿吨左右,所以中国原油进口的绝对数量在国际市场并不算很大。但是中国进口量的波动是国际市场上最大的,”宋国青说,“2000年,中国的进口需求增加得很突然,增加量约为3500万吨,绝对数也不算很大,但是这个数字占据了该年国际市场原油供应增加量的将近一半。来自中国的需求突然增加,打乱了市场本来的预期,其后果就是价格上涨。”

体现在月度变化的数字更清楚地表明了这一趋势。1999年1月

至2月,是国际油价处于最低谷的时期,中国进口原油2.94万吨,比上年同期反而减少40%;1999年3月国际油价开始大幅回升,而中国的进口亦同时回升,当月进口原油433.25万吨,成为1998年以来最多的月份,是上月的2.6倍。在进口量不断大幅上升的同时,中国进口原油的到岸价也在同步上升,在进口量大幅下降的1、2月份,平均进口单价为89.59美元/吨;而到进口量大幅上升的3月份,这一数字上升到92.07美元/吨。

由此,国家计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称,1999年是国际石油市场油价急剧上涨的典型的一年,也是中国石油市场“利用两种、两个市场”、体现“应变能力”的典型的一年。

宋国青称,造成这种怪圈的原因是中国石油政策的不透明所致:“我们总要在国际市场上保密,市

场很难对中国的需求形成稳定预期。石油进口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做生意,在商言商,一般而言,越公开透明越对自己有利,也越对生意伙伴有利,否则的话就会吃亏。”

战略储备无补短期波动

中国石油进口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国内石油市场格局。

尽管进口原油仅占国内市场的20%强,但其价格却已主导国内市场。根据1998年国家出台的《原油与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国内油企业的原油出厂价格基

本围绕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而在成品油方面,仍取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三地“盯价”,由国家计委在进口完税成本的基础上,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确定零售中准价,中石油、中石化在中准价上下8%左右的范围内确定零售价。

但是这种政策设计在价格的传导过程中却出现了断裂。周大地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国石油市场的不对称性:

中国石油消费的市场化程度在迅速提高,但石油供应仍处于过度垄断之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几乎垄断了国内原油产出;而进口原油方面,拥有进口专营权的也只有四家(上述三家加上中化),而依赖配

额生存的其它小规模进口商只能分享20%左右的配额;成品油的批发几乎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垄断,而零售方面,两大公司在各自区域上都具有垄断力量。

周大地解释说,在这种体制下,国际石油购的方式,则由国有的石油外贸公司按国家分配的指标分月度组织进口,基本上用现货贸易方式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导致经常出现了“买涨不买落”。

周大地称,中国石油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严重不完善扭曲了供求关系和对未来价格的有效期望,中国石油用户既不能有效预见石油市场的风险,也不能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和市场手段化解危机。“目前的体制根本难以应对国际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周大地说。

目前,很多专家表示中国必须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来应对国际石油突发,周大地称这几

乎无助于解决短期的市场波动。宋国青甚至表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从长远看来可能也没有作用。

“我们还是拿粮食打比方。从过去的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粮价和中国粮食储备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中国增加储备,世界粮价上涨;中国减少储备,世界粮价下跌。中国最近一次增加粮食储备是在1996年,当时是以2倍于现在的价格大量进口,到现在我们却以一半的价格在出口。”

宋国青问道:“粮食储备已经成为国家财政的一个大包袱,石油储备呢?”

为什么油价一直再涨?

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分三方面,一方面是国际方面,一个是国内方面,还有我国原油现状是进口国而不是出口国,也就是说国家需求大于供应。

国际方面

1、中东地区长期的,大量的油田被迫减产或停产,原油供应不足等等直接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上下波动,加上加上油价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已经突破60美元每桶,并且有持续上涨的趋势。

2、国际原油一般也是由美国一手操纵的,而中国并没有定价权。在石油大战愈演愈烈的今天,恶意控制油价,已经成为美国打击对手的手段。而现在的中国对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大。

国内方面

1、石油的垄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桶油都是中字头,但是又不能亏本赚买卖,所以提升部分价格,价格越高赚的钱越多。

2、税太高,我国油价税款里面有0.83%的地方教育附加税,1.24%的教育附加税,1.75%的企业所得税,2.89%的城建税,14.53%的增值税,26.81%的消费税,而汽油的税收占了一升成品油价格中的48.05%,也就是说真正成品油的成本只占到了成品油总价的51.95%(如果油价是10块,税收占了4.85元,而真正的油价才是5.19元)。

3、如果油价太低,会直接影响到新能源产业,比如电动汽车,本身就贵,要是油价再低一点,大家都去买汽油车了,这样谁还去买新能源车。

4、如果油价低了,大家都,这样会导致能步行的也开车,能骑自行车的也开车,因为出行成本低嘛,而且中国的汽车就多,人也多,马路停车不熄火,浪费严重。

需求方面

我们国家需求大于供应,由于国内对原油需求量较大,国内各大炼油厂炼油盈利能力相比于发达国家仍有不足,炼油成本提高了,国内油价自然就上涨了。

参考资料:

首先,这跟国际油价持续呈现出来的上升势头不无关系。纽约市场和北海布伦特油价,作为两个重要的基准油价,都突破了每桶60美元的高价。这跟世界上两大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又有很大的关系。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与俄罗斯达成了延长减产的协议,这也使得供不应求的现象产生,自然,油价就会上涨。虽然减产会对销售额造成影响,但是高油价也是这些石油大国希望看到的,而且对他们有利。

其次,投机者进入到石油市场也对油价有很大的干扰。之前有消息报道,石油国家伊朗发生了“骚乱”,而这给了投机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大肆鼓吹,原油供应会受到此次“骚乱”的影响,而且基准油价之一的北海布伦特油价将会直接达到100美元一桶。这对于油价的上涨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的。

最后,巨大的需求也是油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其中又包括了四个主要因素:第一,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程度。第二、世界经济的复苏也是不断拉动石油需求增加的基本原因。第三、中东国家甚至是俄罗斯本国内的恐怖袭击等不确定因素也对油价的波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对石油等能源消费的急剧增加。基于这四点原因,在巨大的需求之下,油价就会一直上涨。

参考资料:

国内油价3连涨 90号油每升涨0.19元 1箱油涨十块--法

人民网评:油价首涨,消费税如何依法调节--观点--人民网

国内各地油价查询-油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