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不断的攀升,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的?会影响哪些行业?

2.汽车人特朗普拆了颗大雷,石油危机初现曙光

3.沙特油田被袭后,特朗普为何准备好对伊朗开战?

4.美媒:沙特在石油问题上不太可能会刻意帮助美国,这是为何?

5.国际油价还能再跌吗?

油价不断的攀升,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的?会影响哪些行业?

沙特宣布全面上调油价_特朗普回应沙特油价暴涨

国际油价不断的攀升最主要的原因是欧佩克组织所做的调整,之前的时候,由于俄罗斯和沙特打石油价格战,导致石油国输出组织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纷纷减产以控制油价,从而防止恶性竞争,后来又发生了新型冠状疫情危机,导致全世界油价大幅度下降,特别是美国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国际油价在很长时间内都在低位徘徊。

后来疫情有所缓解,世界各国开始解封,这个时候石油国输出组织仍然没有增加产量,只是允许俄罗斯增加了一点点,在市场恢复之后欧佩克组织没有恢复预期的产量,所以石油价格开始上涨。

美国上台之后加入巴黎协定,推广绿色能源,禁止在国内开石油,这对整个石油市场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美国现在又成了一个石油进口国,在执政时期允许开国内石油,美国的页岩气石油公司不断的成立,导致美国成为一个石油输出国,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经明确表态,美国的石油能够自给自足了,但是加入巴黎协定之后,美国有可能会进一步大幅度进口石油,美国进口俄罗斯的石油达到了一个新高。

当然最近苏伊士运河被船舶堵塞,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对石油价格也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的因素是很多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欧佩克组织各国之间的协调,因为沙特以及俄罗斯等国的石油储量是非常丰富的,在某种程度上,产量能够决定价格,但是过度的产出会导致这些国家亏损,所以把价格维持在一定的高位有助于这些国家共同盈利。

当然这次石油涨价会影响到很多行业,影响最大的就是化工产业,现在原材料价格不断的上涨,受美联储不断引发货币的原因,大宗货物商品价格攀升,石油价格也随之上涨,石油价格上涨对汽车产业也影响很大,对美国的页岩气石油产业是重大利好,当然对一些需要交通运输的行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石油价格上涨会造成运输成本上升,所以一些日用品家的价格也会上涨,在土耳其和巴西以及印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这和石油价格上涨,交通成本增加也有关系。总之随着疫情的缓解,石油的价格会随之下降,欧派克组织也会增产,总体上是没有什么大危机。

汽车人特朗普拆了颗大雷,石油危机初现曙光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石油危机初现曙光,绝对算得上是个好消息。

文/《汽车人》张恒

4月2日,布伦特原油价格跳涨,从25.58美元的低位一度上涨至28美元一线,单日涨幅超过了10%。原油价格上涨带动了投资者做多热情,同时期开市的亚洲和欧洲的股市随之普涨,A股上证指数和创业板分别上涨了1.69%和2.80%。其中,石油、工程机械、航空和旅游板块涨幅居前。

欧美各国几近疯狂的货币和财政刺激,令全球资本市场暂时止住了血,还走出了一波强劲的反弹。但由于美国本土肺炎确诊人数仍在快速增长,看不到被控制的趋势,出于对长期经济的担忧,全球股市重启下跌模式。

为了防范因金融系统的失控对实体经济造成二次打击,资产价格层面,除了货币,或许还需要新的支撑点。4月2日原油价格的企稳反弹,对全球资产价格的回稳,起到了关键而有力的支撑作用。

无限量的货币政策或许能够有效缓解流动性危机,但石油危机仍是一个无法忽视的不确定性因素。原油格局很像东汉末期的三国(魏、蜀、吴),沙特、俄罗斯、美国只要其中两家联合,就可以主导方向。

疫情肆虐全球,全球贸易骤减,石油需求大降。为了应对局面,沙特和俄罗斯在共同减产的问题上却出乎意外地谈崩了。不但谈崩了,两家还杠上了,不但不减产,反而还增产相互秀肌肉。这直接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暴风骤雨般的下跌。2020年1月的时候布伦特原油还是64美元一桶,过去几天里,价格最低的时候已经触及到了25美元一桶。跌速之快,历史罕见。

俄罗斯和沙特扛上了,美国先受不了了。这就是老大和老二的战争,不小心把老三灭了。可能有人会说,如今美国才是全球油产量最高的国家,为什么说是老三?

影响国际原油平衡主要看两点:一是开成本,一是净出口量。从这两点看,沙特仍稳坐第一,俄罗斯排老二,美国只能屈居第三,毕竟页岩油的开成本在那呢,美国的原油消耗量也不是一般国家能比的。

原油价格暴跌对全球期货资产,尤其是黑色金属会造成强烈冲击,其负面效应也会传递到证券市场。现实的情况是,由于美国页岩油开成本高,加上美国很多银行都给页岩油企业大量的融资,美国页岩油一旦倒下,势必冲击到金融市场。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已有数家页岩油巨头被逼到了破产的边缘。

4月1日,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双方一致认为:目前的油价不符合美俄两国的国家利益。与此同时,美国也在给沙特施压,包括从沙特进口到美国的石油征税,沙特方面的口风开始有所松动。

从国家层面来看,低油价对中国是好事,原因也很简单,我们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中国每年进口的石油大约是4.6亿吨,国产的原油不到2亿吨,所以,低油价对中国来说总体上是有益的。至于我国成品油的特殊定价机制,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一桶时,国内和国际价格脱钩,但这部分差价所产生的利润会从油企那里上缴国库。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油价的底部已经探明。除非“魏蜀吴”再次谈崩,否则下探新低的概率不大了。既然美国和俄罗斯大体谈拢,沙特也没有理由和美国完全撕破脸。虽然油价已经探底,但大幅上涨的基本面逻辑还不在。低油价对我国基建、工业,包括汽车行业,甚至稳定物价都有实打实的好处,对稳定资本市场,尤其期货市场也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石油危机初现曙光,绝对算得上是个好消息。(文/《汽车人》张恒,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沙特油田被袭后,特朗普为何准备好对伊朗开战?

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遭到了袭击,被迫停产了,特朗普怀疑是伊朗方面策划偷袭的,所以他要准备对伊朗开战,但是目前伊朗方面也并没有承认,而且这件事还在调查之中。

沙特石油公司遭到了无人机的袭击,引发了大火,造成了沙特产油量极速的下降,并且已经被迫停产,对世界油价的波动也是非常大的,特朗普认为这件事情的幕后黑手是伊朗,而且还表示他们已经填弹完毕,锁定目标,只等公司方面确认,如果真的是伊朗,那么将马上开战,但是对于这件事情,伊朗是否认的,他们说是美国捏造事实,想要挑起事端。

现在美国方面和伊朗方面的形势越来越危险了,特朗普甚至还说,一分钟内就可以命令军队打伊朗,现在这种战争威胁已经完全的摆在了明面处,美国对伊朗的军事压力也在一步步的加强,党这次可以说是迎来了一个很大的危机,美国方面已经锁定了伊朗的多个重要目标,并且恐吓伊朗说随时都可能开战,这对伊朗来说是个糟糕的日子。但是伊朗方面也表示,特朗普的威胁没有作用,因为伊朗的人民都很团结,而且伊朗也并不是孤立无援的。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的这件事儿,因为这件事情不仅引发了国际油价狂飙百分之二十,甚至还加剧了中东局势的混乱,也门胡塞武装已经承认是他们制造了这次的袭击,但是美国就是认定了伊朗,看来美国是非得要和伊朗打一架了。

美媒:沙特在石油问题上不太可能会刻意帮助美国,这是为何?

沙特之所以不会刻意帮助美国解决石油问题,首先是因为作为产油国需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其次是因为针对沙特的不当言论和制裁手段引起了他们的不满,最后是因为沙特的战略重心已经向东看齐。

事实上在特朗普时期沙特跟美国之间的关系还比较亲密,反观则在竞选的时候就因为口嗨而得罪了沙特,并且他自己从未就错误言论进行过任何形式的道歉。沙特是完整的主权国家,它有权力决定自己与谁进行合作。而败光了好感的,显然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

一、抑制石油价格会减少沙特的收入

石油是沙特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油价的变动直接影响国内经济的好坏。而且石油本身是非常有限的,沙特站在本国的利益出发,不愿意盲目增加开量降低油价,这一行为无可厚非。美国面临的石油紧张局势归根结底还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而且向人求助必须要有诚意,美国不能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二、从来没有跟沙特进行道歉

为了吸引国内民众的支持,让他们把选票投给自己,对沙特进行了非常严重的贬低。而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幻,终于因为自己的言论自食恶果。事实上还曾经针对部分沙特人进行过拉黑处理,这也是导致美沙关系恶化的一大原因。

三、沙特主张加入金砖国家

正是因为看到了美国在对待沙特态度上的傲慢与偏见,沙特下定决心要寻找更可靠的合作伙伴,而金砖国家就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它的关注。金砖国家不仅发展势头良好,而且是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

你认为访问沙特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呢?

国际油价还能再跌吗?

油价将来肯定会降,但是要降低到以前的价格,就不可能了。

我们来看一下上涨的原因,首先,国际油价虽然没有到前期140美元/桶的高点,但也一直在涨,现在基本在80美元/桶左右。主要还是因为这两年美元超发,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包括煤炭等价格飙涨,也带动了石油的上涨。

其次,石油属于不可再生,但又属于用途极广的战略和原材料,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增强,也会推动石油的紧缺。

但是,油价不可能一直上涨,这是因为,首先,国际欧佩克组织属于专门来调节石油的供需和生产的,如果油价过高,将导致国际经济的减缓,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会加大石油的生产,这也会导致油价的下跌。其次,美国每年有收紧货币政策预期,到时候也会导致油价下跌。最后,还是因为疫情,会导致全球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间接促进油价的下跌。

所以,油价预计很快就会到达高位,然后就会震荡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