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油价每升多少元_08年油价汇率对照表
1.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原油价格是如何换算?
2.原油价格下跌原因有哪些?
3.世界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4.如油价始终上涨,最终到天花板时价格多少
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原油价格是如何换算?
货原油报价原则:以布伦特原油市场价格为基础,综合国内原油市场价格及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兑美元基准汇率,连续报出现货原油的人民币中间指导价。国内现货原油报价单位:人民币元/吨,报价保留到元的整数位。
国际原油价格是美元报价,只需要按汇款折算就成。当然还不是最终价格,还要加上保险及运费,才是到岸价格。
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原油价格的换算关系:国际原油价格单位美元/桶指的是国际上原油的价格,并不是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国内是元/升。
换算关系1:国际原油价格是以桶为单位,国内以升为单位国。国际原油价格的一桶相当于159升。
换算关系2:国际原油价格是以美元为单位,国内以人民币为单位,现在一美元大约换6.8元人民币。
换算关系3:国际原油价格指的是国际上原油的价格,并不是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国内油价指的是成品油的价格。国际上原油转换成成品油的比例大约为1:0.9,加上加工损耗、原油进口、加工成本,比例大约为1:0.8,以美国前几年的数据为例,当时原油18美元/桶,美国商人卖22美元/桶,比例大约为1:0.82。美国的成品油质量是高于国内#油的。
原油价格下跌原因有哪些?
油价暴跌的原因主要有:
1、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谈判破裂,沙特宣布增产石油,俄罗斯也互不相让,也要增产石油,导致石油暴跌;
2、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取紧急措施,封村封城,有的国家封上了国门,经济活动处于半停止状态,世界贸易中断,国际游轮停摆,石油消费税减,导致石油暴跌;
3、最近两年因为新能源的大量应用,以及美国页岩气开技术的成熟,石油消费总量占比逐年下降,导致沙特和俄罗斯加快了开速度。
温馨提示:
1、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2、所有金融类衍生品的投资都具有风险性,对于投资者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不适合没有专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除了基础的金融知识外,投资者还应做到自身风险承受的控制,不可盲目的进行投资。
应答时间:2022-01-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公布为准。
世界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2008-2009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概况
(一)世界经济增长概况
2008年底和2009年初,世界经济(GDP)增长陡然放缓,堪与最糟糕的1930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相比。由资产价格下跌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的发达经济体需求疲软使得世界总产出增长率从2007年的3.5%下降到2008年的1.7%,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远远低于10年来的平均增长水平2.9%。
2008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仅为0.8%,2000-2008年平均增长率为2.2%。另一方面,2008年发展中国家总产出增长5.6%,虽较2007年7.5%有所下降,但与2000-20008年间平均水平持平。
2008年,石油输出国经济以5.5%的增长率快速增长,特别是中东地区出口增长速度达到6.3%。2008年不发达国家(LCDs)的经济增长快于其他国家,增长率为6.6%,高于达到6.3%的2000-2008年的年均增长率。
2008年,欧洲与北美经济增长率仅为1%。与之形成对比,中美洲的石油输出地区、独联体国家、非洲以及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率均为5%以上。
2008年,亚洲GDP增长率仅为2%,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经济负增长(-0.7%)的影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除去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达5.7%,其中中国经济增长最为强劲,增长率达9.0%。
总的说,首先,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保持增长,特别是石油出口国受益于油气价格的攀升。其次,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经济不稳定乃至严重衰退已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开始,正逐步蔓延到发展中国家。
(二)主要货币的汇率和商品价格的变化
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由于美元对美国贸易伙伴货币坚挺,美元对许多国家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008年上半年,欧元对美元升值7%;紧接着7月到10月,欧元对美元贬值了14%。从2006至2008年7月间,欧元对美元升值了30%,并在2008年7月达到最高点。同样,英镑、加元和韩元都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美元升值后于2008年下半年急剧贬值。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日元和人民币则表现不同。无论日元还是人民币近年来对美元都呈现升值态势。金融危机发生后,日元对美元汇率骤然上涨,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相对稳定。
2008年诸如石油、天然气等初级产品的物价大幅动荡。2007年以来,能源价格稳步上升,并在2008年中期达到了创纪录的140美元每桶;随后便暴跌至2005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是石油进口国的需求疲软。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燃油价格上涨了144%,增加了一倍以上。但是,从2008年7月至2008年底,燃油价格下降了63%。
其他初级产品价格,包括金属和食品,也已从2008年初的峰顶下跌。
(三)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量
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量(剔除价格上涨和汇率浮动指数,下同)增长了2%,同2007年的6%相比有所下降,同样也低于1998-2008年间的年均增长率5.7%。而与以往商品贸易增长往往超过GDP增长相比,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与GDP增长很接近。预计2009年商品贸易增长将落后于GDP增长。
2008年,中南美出口增长1.5%,进口增长15.5%,其中进口增长在世界各区域中排首位。进口增速超过GDP,而出口增速滞后于产出增长。
2008年,独联体国家以比2007年增长6%的水平成为全球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以15%的进口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二。
2008年,中东地区的出口和进口增长均骤然萎缩:出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4%下降为3%;进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14%下降为10%。2008年非洲地区的进出口量增长同样放缓,出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4.5%下降为3%,进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14%下降为13%。
2008年亚洲进出口量增长率急剧下滑。出口量增长从2006年的13.5%和2007年的11.5%下降到2008年的4.5%。2008年进口量增长速度降低的很快,从2007年的8%降为4%。
在众多区域中,欧洲地区出口增长率最为缓慢,2008年出口量仅增长0.5%,比2007年的4%大幅下降。更严重的是,2008年,欧洲地区进口量呈现负增长,进口总量下降1%。此外,2008年北美出口量增长5%,而进口量则下降2.5%。进出口总量增长较2007年均有大幅下滑。
2008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
(一)主要商品价格的变化
2008年,燃油价格不断攀高,年中每桶油价一度到达140美元,7月后油价开始下降;在世界燃油需求疲软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到年底油价已低于每桶50美元。同2007年相比,2008年大幅上涨的能源价格对世界商品贸易额(未剔除价格上涨因素,下同)及增长的影响很大。2008年,能源价格上升了40%,而食品与饮料价格同样上升了23%。同时,农产品价格下降不到1%,而金属价格下降了8%。
(二)世界商品贸易
北美商品进出口增长最为缓慢;2008年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同2007年比增长10%,而进口额为2.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经济萧条是导致美国对外贸易情况相对弱势的原因。
中南美洲则表现出更强劲的增长,商品出口额为602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21%,进口额为5950亿美元,增长30%。
2008年欧洲商品贸易增长放缓:出口额为6.5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2%;进口额为6.8万亿美元,增长12%;增长放缓的部分原因是2008年欧元对美元汇率的贬值。
独联体国家商品进出口额均增长稳健,主要得益于该地区掘工业的实力。2008年出口额为703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35%;而进口额为4930亿美元,增长31%。
和其他拥有自然禀赋的地区一样,2008年非洲地区商品进出口额大幅增长。其中出口额达561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29%;进口额达4660亿美元,增长27%。2008年,中东地区商品出口增长最为强劲,出口总额为1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36%,;进口总额5750亿美元,增长23%。此外,亚洲地区商品出口额为4.4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5%;进口额为4.2万亿美元,增长20%。
2008年,尽管占世界贸易出口比重由2007年的9.5%下降到9.1%,但德国仍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的地位,出口额高达1.47万亿美元。中国仅次于德国,排名第二,出口额为1.43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为8.9%。排名第三的世界出口大国是美国,2008年出口额为1.3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为8.1%。日本与荷兰分列第四和第五位,日本商品出口额为7820亿美元,占比为4.9%;荷兰商品出口额为6340亿美元,占比为3.9%.
美国仍然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商品贸易进口国的地位,进口总额高达2.17万美元,占世界进口额的比重为13.2%。德国居次,进口额为1.21万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为7.3%。中国(1.13万亿美元,占比6.9%)、日本(7620亿美元,占比4.6%)和法国(7080亿美元,占比3%)分列第三、四和五位。
如果把欧盟的27个成员国看成整体(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则2008年排名前五位的出口国和地区为:欧盟(占世界出口比重15.9%),中国(占比11.8%),美国(占比10.7%),日本(占比6.4%)和俄罗斯(占比3.9%)。2008年欧盟出口总额达1.93万亿美元。
(三)世界服务贸易
2008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7万亿美元,同2007相比增长11%。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交通运输类,增长率高达15%;其次是旅游类增长10%,其他服务类也增长了10%。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其他服务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为51%,而旅游和交通运输类则各占四分之一,其中旅游类出口占比为25%,而交通运输类出口占比23%。2008年,北美服务贸易出口额为603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9%;进口额为4730亿美元,同比增长6%。从北美服务贸易的季度统计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数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北美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出口额同2007年相比增长13%,进口额同比增长10%;而第四季度该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骤减,出口额下降2%,进口额也下降3%。在北美服务贸易领域中,旅游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出口额下降2%,进口额下降了6%。
2008年,欧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9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1%;进口额为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同样,欧洲地区服务贸易也深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前三季度,欧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而第四季度骤减11%。
2008年,中南美洲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09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6%;进口额为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0%。独联体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30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6%;进口额为1140亿美元,增长率为25%。
2008年,非洲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8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3%;进口额为1210亿美元,增长率为15%。中东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940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进口额为1580亿美元,增长率为13%。亚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2%;进口额为8580亿美元,增长12%。
2008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522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0%,位居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4%。英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830亿美元,占比7.6%,位居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出口国。2008年分列第三到五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大国的是德国、法国和日本:其中德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2350亿美元,占比6.3%;法国出口总额为1530亿美元,占比4.1%;日本则以144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取代了西班牙,居世界第五大服务贸易大国,占比3.9%。
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估计,中国服务贸易出口137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大服务贸易出口大国,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印度则以106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九大服务贸易出口大国,占比2.8%。此外,荷兰取代爱尔兰成为世界第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国。
在进口方面,美国仍保持着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进口国的地位,进口额为364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7%,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0.5%。德国位居第二,进口额为2850亿美元,占比8.2%。位居第三到五位的服务贸易进口大国分别为英国、日本和中国。其中,英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为1990亿美元,占比5.7%;日本进口1660亿美元,占比4.8%;中国进口1520亿美元,占比4.4%。2008年世界十大服务贸易进口国排列唯一的变化是韩国取代了荷兰,位居第十大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国,荷兰则屈居第十一位。
如油价始终上涨,最终到天花板时价格多少
1.如油价始终上涨,最终到天花板时价格约为130美金/桶。
2.油价,指国际或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油价会因市场行情实时变动的,具体请以交易时的最新行情价格为准。按照目前6.95汇率估算,油价涨至130美金天花板时,92#(93#)汽油每升约10.5-11元(考虑各地油价差异)。需要注意:触及天花板油价的措辞“不提价或者少提价”,也就是说一旦国际原油价格超过130美金太多,FGW还是可以上调价格的!若油价继续上涨可能触发《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中设定的“天花板机制”,这意味着,油价超过这一界限后的上涨,对国内炼油行业的影响将转为负面。
《办法》第6条“高于每桶130 美元(含)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1.国际油价是经济术语。国际油价一般指的是国际原油每桶的期货价格。原油是一种期货,执行浮动价格。按照国际惯例,我国取“22+4%”的调节机制。即参照近1个月(22个交易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变化,如果价格上下浮动超过4%,国内成品油价格随之上调或下调。一般的,定价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决定,届时媒体将发布汽油柴油零售价的变化。
2.负油价出现 2021年4月20日收盘,即将于21日到期的纽约商品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大跌305.%,报收-37.63美元;6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也大幅下跌18.37%,报收每桶20.43美元。同时,6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51美元,报收每桶25.57美元,跌幅为8.9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