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林公司的大事记

2.香港0.129两是多少克

3.清政府怎么欠下日本六亿万两

美林公司的大事记

伦敦金1900相当于多少钱一克_伦敦1915金价

美国银行2008年9月15日发表声明,宣布以接近500亿美元总价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以下为美林公司大事记:

1885年 公司前身成立

1914年 1月查尔斯·梅里尔开办查尔斯·E·梅里尔公司,埃德蒙·林奇加盟。当年5月,公司在纽约华尔街7号设立办公室。

1915年 更名“美—林公司”。

1930年 公司将业务集中在投资银行领域

1938年 林奇去世;公司更名“美林公司”。

1941年 成为华尔街上第一家发行企业年报的公司

1946年 公司建立资金管理学校,就是现在的金融咨询公司

1955年 公司年签约额突破10亿美元

1956年 帮助福特汽车公司上市,当年为其融资10亿美元;梅里尔去世。

1958年 更名“美林—皮尔斯—芬纳—史密斯公司”。

1960年 在英国首都伦敦设立办公室

1961年 在东京开设代表处

1964年 在日本首都东京设立办公室,收购C·J·迪瓦恩公司,进军固定收益证券领域。

1971年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973年 公司成为了证券投资公司

1976年 资产管理部成立

1982年 在香港建立了地区总部

1985年 作为第一家外国证券公司进入日本证券市场

1993年 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开设办事处的美国证券公司

1999年 最后一次荣膺世界最大股票和债券承销商头衔,次年把这一头衔拱手让给美国花旗集团,同年进入数字时代,在网上开始业务经营

2002年 斯坦利·奥尼尔任首席执行官(CEO)。

2006年 收购美国国民城市银行公司旗下“第一富兰克林金融公司”。这家公司主营次级抵押贷款业务。

2007年 10月抵押贷款业务亏损累加迫使奥尼尔卸任董事长兼CEO。

2007年 12月纽交所—泛欧证券交易所CEO约翰·赛恩接任公司董事长兼CEO。

2008年 6月30日前一年时间内,公司抵押贷款相关业务净损失大约190亿美元。公司开始从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投资者处募集资金,出售风险资产。

2008年 9月15日美林公司同意以大约44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出售给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

2013年4月12日和15日两个交易日,国际现货金价暴跌超过150美元,一度跌至1385.5美元/盎司,跌幅超过10%。这次黄金暴跌的“幕后黑手”,坊间认定的“头号嫌疑犯”是美林公司。

香港0.129两是多少克

0.126两=4、752克。

香港一市斤=16两,一两=37、5克,即0.126两=4、752克。克数跟大陆一样计算。金价1915、20除以4、752等于约403港币一克。兑换人民币就乘以0.8=约322人民币一克。

清政府怎么欠下日本六亿万两

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中国应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2亿两,分8次付清。与此同时,还订有《另约》3款,其中第1款规定:赔款交清前,日本在威海卫驻军费用,由中国每年支付库平银50万两。其后,中日又签订了《辽南条约》,其第3款规定中国再向日本支付赎还辽南费库平银3000万两。按这几项条约的规定。则从1895年起,到1902年止, 中国将向日本支付赔款及利息共达库平银2.5472亿两,这样几近天文数字的巨款,相当于年度财政收入的3倍之多,清政府是很难承受的。清政府决定按条约在3年内交清赔款,这样可节省2100多万两的利息和200万两的威海驻军费。因此,中国不是分8次支付赔款,而是分4次付清赔款的。查总理衙门档案,可知这4次付款的情况是:第1次,是1895年10月31日,在伦敦,由中国使馆参赞马格里、曾广铨将一期款库平银5000万两折合英镑数面交日本使馆参赞国府寺新作。第2次,是1896年5月7日和8日,分别在柏林和伦敦,由中国驻德、英使馆各将二期款库平银2500万两折合英镑数交付日本两处使馆之代表。第3次,是1897年5月8日,在伦敦,由中国使馆将3期款1666 余万两折合英镑数交日本使馆代表接收。第4次,本应在1898年5月8日交付,因是日为西人之礼拜天,银行不办公,故提前一天改为5月7 日交付。到此时止,尚有应交之4、5、6、7、8 期赔款,合计库平银8333余万两,拟在第4次作一次性付清。在此以前。中国已向日本交付了4次息银,计库平银1083万两。按条约需要扣除。故此次由中国驻英使馆参赞马格里、罗忠尧到英国国家银行,将只应交付之款库平银7250万两折合英镑数交日本使馆书记官山座园次郎收讫。至此,所赔军费库平银2亿两始全部付清。另外,赎辽费库平银3000万两和日军在威海卫的驻守费库平银150万两,也都按时交付,其具体交付情况如下表所列:

仅就上表来看,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向中国索取了库平银2.315亿两的赔款,似乎已经清楚了。其实,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 因为《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新任驻华公使林董一到北京, 就急迫地同清政府商谈中国交付赔款的办法问题。为了从中国尽可能榨取更多的实际赔款,他以库平银成色不足为由,提出要库平实足。本来,马关和谈提出以库平银作为赔款计量的标准,一直到和约最后签字,伊藤博文、陆奥宗光都没有向李鸿章提出任何意见。其后,日本外务省发现中国的库平银有不同成色,便打起主意来了。库平为清政府所规定的国库收支银两的计算标准,并无白银实物存在,实际上只是一种“作为价值符号的虚银两”,。确定银两的标准成色,源于康熙时,“其成色约为935.374,即是每一千两纹银含有935.374两纯银,所以习惯上每百两纹银须申水6两始等于足银,这是虚银两最早的一种,可知康熙标准库平银每两为544.6296英厘(grain),即35.292公分(gramme)。有人或认为康熙时规定每库平两约等于37.301克,这是不符合历史情况的,因为此规定出现的时间最早是在清末,《户部则例》第四条案语称,库平系指农工商部会同户部奏定划一度量衡章程,内库平一两,合法国衡数37格兰姆(gramme) 又301‰。到1915年,权度法颁布后,又进一步明确以37.301公分为库平一两,这就很清楚,康熙标准库平每两为35.292 公分,而不可能是37.301公分。 但是,在以后的长期流通中,库平银的成色在全国范围内未能保持标准一致。不仅中央政府的库平与各省地方的库平各不相同,有大小之别,而且各省之间亦有长短之分,甚至一省之中有藩库平、道库平、盐库平之差。即以顺天府一地而言,库平既有三六库平和三四库平之分,成色相差甚大,还有成色介于二者之间的北京库平。兹将这几种库平的成色加以换算,以资比较:

库平名称

成色(‰)

英厘(grain)

公分(grame)

康熙标准库平

935.374

544.6296

35.292

三六库平

988.540

575.6170

37.300

北京库平

987.000

574.6900

37.240

三四库平

909.000

529.3210

34.300

在这几种通用的库平中,三六库平和北京库平成色比康熙标准库平高出不少;相反,三四库平成色则比康熙标准库平低出许多。显而易见,比较合理的办法是,中国赔款所用之库平银应以康熙标准库平来计算。而林董却以贴足实足色为借口,要求成色为988.89,即库平银一两为575.82英厘,合37.31256公分,这就不仅远远高于康熙标准库平,而且比三六库平和北京库平还要高。尽管这一要求毫无道理,但在日本的压力下,清政府只能接受下来。这样一来,中国实际上交付的库平银数目就多出许多了。试比看下表:

库平名称

每两含纯银数

两种成色库平赔偿数比较(万两)

英厘(grain)

公分(grame)

日方指定库平

575.82

37.31256

24475

康熙标准库平

544.6296

35.292

23150

多付康熙标准库平

31.1904

2.0206

1325

 仅此一项, 中国就比康熙标准库平银多付给了日本1325万两。当时,中日两国的金融制度都是实行银本位,而西方主要国家则都已实行金本位了。日本借甲午战争胜利之机, 为在战后实行金本位打下财政基础,便要求中国在伦敦用英镑支付赔款。因为连年以来,金价上涨,银价跌落,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故银镑对换比率虽偶有波动,但镑价上扬的势头是难以遏止的,这就形成了“镑亏”,试看以下银镑对换比率表:

年份

1865

1879

1885

1887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每英磅折合库平银(两)

3.18

3.425

3.59

4.05

6.21

6.1161

6.25

由上表可知,“ 镑亏”一项,日本就又从中国轻易地多得了约1500万两。据上所述,可知一般中外论著中有关甲午战争赔款的记述是需要重新考虑的。从条约的字面上看,中国的赔款是三项:(1)军费库平银2亿两;(2)赎辽费库平银3000万两; (3)威海日军驻守费库平银150 万两。 三项合计,共为库平银2.315亿两。其实,日本实际得到的数目还应该加上两项:(1)以库平实足为借口多得的1325万两;(2)“ 镑亏” 一项多得的1494万两。 以上五项总计为库平银2.597亿两,折合日金为3.895亿日元,是日本实际军费支出的2.6倍,也是日本年度财政收入的4.87倍。日本有关明治财政史的著作,皆按库平银2.31亿两折算,得出3.64 亿日元之数。